文言文中的疑问代词

合集下载

文言文乎字的用法及例句解释

文言文乎字的用法及例句解释

文言文乎字的用法及例句解释一、乎字的基本用法乎字在文言文中是一个常见的助词,具有多种用法。

它可以作为疑问代词,表示疑问和询问;也可以用作衬词,加强语气,表达肯定或否定;此外,乎字还可用于引述、承接、转折等语境中。

二、乎字的疑问代词用法1. 问题代词:在文言文中,乎字常被用作疑问代词,表示对事物情况的质询或渴望知晓。

例如:人生何为? 孜孜以求者曰:知足!2. 独立提问: 有时,乎字可以单独使用,在句子中提出问题。

例如:“僧与尼孰贞?”这里的“贞”意指纯洁、坚持信仰,“僧与尼孰贞?”即在询问哪个更为纯洁和坚守信仰。

三、乎字的加强语气和感叹语气1. 加强肯定语气: 在某些情况下,乎字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并表达强烈认同。

例如:“圣人之道若穷,有所厌焉乎哉。

”该句中,“乎哉”表示赞同和认同之意。

2. 表达感叹语气: 乎字还可以用来表达感叹语气,表示惊讶、羡慕或佩服的情感。

例如:“愚而好自用者可亲也,仁弱而无谄者可敬也,忠信而不阿者可君子也。

”这里的“可...也”是一种加强语气的表达方式。

四、乎字的引述和承接用法1. 引述句或例证: 文言文中,乎字还常出现在引述句子或提供例证的语境中。

例如:“詒州刺史云:‘山寨如市;壮士罗嗇如社鼠、方狐之状。

”这里的“云”即是引述他人说话的词。

2. 承接前后句: 有时,乎字可以用于承接前后几个句子,并起到连接作用。

例如:“善廢邪苟为正者,则东越小民赖其崇毅;以言度形容口飧之才,则义处斧心动生木爨取火耳。

”五、乎字的转折用法1. 转折并列关系: 在某些情况下,乎字可用于表示转折、对立或截然不同的关系。

例如:“勤志,固过恶乎仁者;降志,则禽兽何逃焉!”这里的“乎”用来表达转折的关系,“仁者”与“禽兽”代表两种迥然不同的行为态度。

2. 肯定转否定: 有时候,乎字还可以将肯定表达转变为否定。

例如:“自诛也汝!诌言哉!”这句话中,“汝”和“诌言哉”都是转折之词,前一句表示肯定,后一句则表示否定。

文言文疑问代词文言文中的疑问代词全

文言文疑问代词文言文中的疑问代词全

文言文疑问代词文言文中的疑问代词全1、指人的疑问代词——“谁”、“孰”“Who”主要用于一般疑问句。

“孰”常用在选择问句里,一般都有先行词,意思是“哪一个”。

“孰”除了指人以外,也可以指物或处所。

“谁”的用法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

这里没有例子。

“孰”表示“哪一个”的用例如:“我和徐公之间谁是美的?”——哪一个比徐功更美?“礼与食孰重?”——这句的“孰”指物,意思是:礼制和食物相比哪一个更重要?“Who”通常与介词“and”一起使用,形成固定的组合“Who and”,表示比较。

“孰与”用在句中大致意思是“和……比,哪一个更……”。

如以下例句:“我和徐功美是谁?”——哪一个比徐功更美?有时相比较的内容在上文已经出现,因此句子里可以没有比较的内容,如:“你指望大臣们和舜们给谁?”这句话中的比较没有出现。

这大致意味着,哪一个比舜更好?有时“孰与”比较的结果已经明确,经常用在反问句里,实际已不是表示疑问,可以译为“哪里比得上”。

例如:“从天上赞美它,谁能用它来控制天堂的命运!”服从自然并赞美它,并不比用它来控制自然法则更好。

“惟坐待亡,孰与伐之。

”——与其坐着等待被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进攻它呢?2.指事物的疑问代词——“和”、“胡”、“和”、“喜”。

这几个疑问代词中,“何”的使用率最高,语法功能也较广泛。

“有多贵,有多便宜?”——“他”充当主题。

“曰:‘是何也?’”——“何”充当谓语。

“陛下怎么了?”——“他”充当介词宾语。

“许子何不为陶冶?”——“何”充当状语问原因。

“江为什么讨厌它?”——“他”是一个属性。

“胡”、“曷”、“奚”经常作状语,有时是和介词结合后作状语,用来询问原因、时间或处所等。

“老天爷,这是多么美妙啊?”——“Ho”问时间相当于说“when”。

“子奚乘是车也?”——“奚”问原因,相当于“为什么”。

“为什么胡不在这个被围困的城市待很长时间?”——“胡”和介词“为”充当状语,并询问原因。

“胡薇”的意思是“为什么”。

2023年最新的文言文疑问代词文言文中的疑问代词全

2023年最新的文言文疑问代词文言文中的疑问代词全

2023年最新的文言文疑问代词文言文中的疑问代词全文言文疑问代词文言文中的疑问代词全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和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谓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七种句式. 只要同学们花功夫扎实地记熟每种句式的结构形式及其例句,难度不大。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我们现代汉语常用是来表示。

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有用者,也的,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解析:者,也表判断,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解析:者,也表判断,译为老师,是用来传道授业解惑的。

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解析:者表判断,译为四个人是。

④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解析:也表判断,译为项脊轩是原先的南阁子。

⑤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刿论战》)解析:也表判断,译为这作战是靠勇气的啊。

⑥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解析:者也表判断,译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啊。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解析:乃表判断,译为应当即位的人是公子扶苏。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解析:则表判断,译为这是岳阳楼最美的景象啊。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解析: 即表判断,译为就是现在聚集埋在坟墓里的五个人。

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解析:皆表判断,译为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解析:为表判断,译文现在人家正好是刀俎,我们是鱼肉,辞什么呢?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解析:是表判断,译为问现在是什么世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

文言文代词及翻译

文言文代词及翻译

一、人称代词1. 我、吾:表示说话人自己。

例:吾闻孔丘善礼,故往见之。

(《论语·述而》)翻译:我听说孔子懂得礼仪,所以去拜访他。

2. 你、尔、汝:表示对话中的对方。

例:尔何不归?(《诗经·国风·周南·关雎》)翻译:你为什么不回去?3. 他、彼:表示第三人称。

例:彼竭我盈,故克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翻译:他们兵力枯竭,我们兵力充足,所以打败了他们。

4. 吾、我:古代汉语中,吾与我在古代可以互换使用。

例:吾闻之,有善为师者,五日可成。

(《庄子·逍遥游》)翻译:我听说,有善于当师傅的人,五天就能成功。

二、指示代词1. 此、兹:表示近处。

例:此五霸者,天下之雄也。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翻译:这五位霸主,是天下的雄豪。

2. 那里、彼处:表示远处。

例:彼处有奇花异草,吾欲往观之。

(《庄子·逍遥游》)翻译:那里有奇花异草,我想去观赏。

3. 那个、彼:表示特指。

例:彼童子之才,何足以论!(《史记·孔子世家》)翻译:那个小孩的才华,怎么足以评论!4. 此、斯:表示近处。

例:此吾所以异于彼也。

(《庄子·逍遥游》)翻译:这就是我和他们不同的地方。

三、疑问代词1. 何: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

例:何谓仁义?(《孟子·梁惠王上》)翻译:什么是仁义?2. 哪里、何处: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

例:吾问曰:“何处得此奇遇?”(《庄子·逍遥游》)翻译:我问:“在哪里得到这个奇遇?”3. 哪个、何:表示特指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个”。

例:何者为之?(《庄子·逍遥游》)翻译:哪个是它?四、物主代词1. 我的、吾之:表示所属关系。

例:吾之马,何能胜彼?(《庄子·逍遥游》)翻译:我的马,怎么能胜过它?2. 你的、尔之:表示所属关系。

例:尔之马,何能胜吾?(《庄子·逍遥游》)翻译:你的马,怎么能胜过我?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文言文中常见的代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常用文言代词

常用文言代词

常用文言代词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语言精炼、表达深刻,给人一种独特而庄重的感觉。

在文言文中,代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替代名词并引导整个篇章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文言代词以及其用法。

一、人称代词1. 吾:我吾欲言之者,乃众生也。

2. 余:我余所欲为者,则以仁义为基础。

3. 兄弟:我们兄弟同舟共济,方可克服困难。

4. 邦家:我们邦家之恩,念念不忘。

二、指示代词1. 是:这个是乃吾师之言也。

2. 此:这个此言甚是,可参详思虑。

3. 彼:那个彼乃圣贤之行也。

三、疑问代词1. 何人:谁何人敢当此重任?2. 何事:什么事何事如此重要,值得我们付出所有努力?3. 何故:为什么何故不思进取,却束手待毙?四、指代代词1. 其:他/它/她其人才高八斗,不可小视。

2. 其中:其中其技艺之高超,举世瞩目。

3. 若:如果若有变故,务必密切注意。

五、反身代词1. 己: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吾体:我的身体吾体尚且不适,焉能效力他人?六、指向代词1. 是故:因此是故,我们必须努力向前。

2. 非此:不是这个非此即彼,二者必居其一。

3. 云云:等等夫妻之间要互相尊重、宽容、理解,云云。

七、连接代词1. 而:而且学习不仅要刻苦,而且要坚持不懈。

2. 又:再加上山高水长,又有何妨?3. 乃:于是事情发展至此,乃不可逆转。

八、相对代词1. 非之:不是吾之过失均应自省,非之他人。

2. 之: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九、数量代词1. 众:许多众人皆醒,方能无往而不胜。

2. 无几:几乎没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无几。

十、疑问代词1. 客曰:请问客曰:“贵姓大名可否告诉在下?”2. 居乎:在哪里我前日曾见一人,不知其居乎何处。

以上是常用文言代词的介绍,这些代词在文言文中广泛使用,熟悉它们的用法有助于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文章。

希望读者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代词,能够更好地欣赏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

何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及例句

何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及例句

何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及例句一、何的词义和文言文用法「何」字,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个词,既可以作为疑问代词,表示询问的意思,也可以作为介词或副词使用。

1. 作为疑问代词:在句子中起着询问事物性质和关系的作用。

例句1:人各有所好,吾不知正心之姝何如?解析:这句话中的「何如」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怎样」,表示不了解与正心有关的姿色是什么样子。

例句2: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白首壯心吾所付,欲悟實成道安邱?解析:这里所指向「安邱」表示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学习实现自己的心愿。

2. 作为介词或副词:在句子中起到补充说明、修饰限定其他名词或动词等作用。

例句3:孔明出巡回屋間,彷佛天上觀星懸。

解析:此处,“懸”是介詞“於”的通假字。

賀衡《尚書註》:“謂彌山曰枾,曰何於爲语也”。

例句4:近世通易僻安。

典雅詞調,近僻之耳,凡是未入民之常轨者必被以為俗,未保洁之问题是何罪?解析:这里,“是何罪”表示「这有什么过错?」的意思。

二、何在文言文中的运用示例1. 《论语·雍也》:“小子当五十而学为天子。

”解析:这句话中的「何」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为什么」,表示提出了疑问。

2. 《红楼梦·第二回》:“黛玉听见道、水如此说:偏自己有点愕然心想已经被他发现”。

解析:此处“偏自己”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幸亏我”,加强了主观感情色彩和客观事实关系的紧密性。

3. 蔡邕《大谢天神居功诗》:“故人勋业誇蜚霾,常以抚终侥幸好。

”解析:这段诗中,“侥幸好”表达了赞美与对过去事情半途而废又得到收获之间的一种复杂心情。

4. 《尚书·传》:“天下有道,则不臣;何人与不孤?”解析:这句话中的「何人」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有哪个人」,表示提出质疑。

5. 鲍溶《晏子使楚自赦诗》:“一鱼逆旅何穷辛?”解析:这句诗中,“何穷辛”表达了反问和感慨之意,形象地描绘了被流离异乡的困苦和忧愁。

三、文言文运用总结在文言文中,“何”字不仅承载着疑问代词的含义,起到询问事物性质和关系的作用,还可以作为介词或副词使用,起到补充说明、修饰限定其他名词或动词等作用。

文言文中代词大全

文言文中代词大全

文言文中代词大全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文言文中常见的代词清单,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代词。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文言文代词:
1. 人称代词:
- 吾、予、余:表示第一人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我”。

- 卿、尔、汝: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

- 彼、其、之:表示第三人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

2. 指示代词:
- 此、彼:表示近指和远指,分别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此”和“那/彼”。

- 是、非:表示对上文中提到的事物的指代,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个/这些”和“那个/那些”。

3. 疑问代词:
- 谁、何、安: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谁”、“什么”和“哪个/哪些”。

4. 关系代词:
- 所:引导关系从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 其: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的”。

5. 不定代词:
- 若、或、某、凡:表示泛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某个/某些”和“凡是”。

6. 反身代词:
- 己、自:表示动作的施事和受事是同一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自己”。

7. 指定代词:
- 某、夫、则:表示特定的人或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某个/某些”。

请注意:
- 以上代词仅为文言文中常见的代词,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存在更多的变体或特殊用法。

- 本文提供的翻译相对应,实际运用时需根据具体语境灵活处理。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到您,如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辅助,请随时告知。

文言文中代词的用法汇总

文言文中代词的用法汇总

常见文言文代词一、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我,余,予,吾,仆,妾,愚,臣,寡人,孤,己,自。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吾欲之南海,何如?3、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4、同予者何人?5、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6、臣不胜受恩感激。

7、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8、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9、君与仆有何亲?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二人称:汝,尔,乃,若,而,子,君,卿,公,足下。

1、甚矣,汝之不惠。

2、尔安敢轻吾射?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5、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6、君与家君期日中。

先主曰:“君与俱来。

”7、吾知所以距子矣。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公等遇雨,皆以失期。

10、然足下卜之鬼乎?第三人称:之(他,他们);其(他的,它们的);彼,伊,焉。

1、愿陛下亲之信之。

2、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3、彼竭我盈,故克之。

4、为伊消得人憔悴。

5、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岂其学不如彼邪?人称复数:古文中用“辈,等、属,侪(chái)、族、徒、曹”等放在人称代词后表示多数,可译成“们”,或在人称代词后加“一类”、“一班”、“这些”等词对译。

1、公等遇雨,皆以失期。

失期,法皆斩。

2、徒属皆曰:“敬受命。

”3、尔曹身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二、指示代词:(代人,代物,代事,……)近指代词:是,此,斯,之,然,兹,焉……(这个,这里,这样……)1、余之游于是乎始。

2、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

4、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6、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7、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8、郁郁适兹土,挥手自兹去。

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远指代词:其、夫、彼。

(那,那个,那里,那样……)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常见文言文疑问代词汇总原文及翻译

常见文言文疑问代词汇总原文及翻译

常见文言文疑问代词汇总原文及翻译何- 原文:何人?何事?- 翻译:谁?什么事?誰- 原文:誰來?誰去?- 翻译:谁来?谁去?孰- 原文:孰敢?孰知?- 翻译:谁敢?谁知道?哪- 原文:哪吒?哪路?- 翻译:哪吒?哪条路?焉- 原文:焉來?焉去?- 翻译:从哪来?从哪去?安- 原文:安居?安然?- 翻译:居住在哪里?平安无事?凡- 原文:凡人?凡事?- 翻译:普通人?一切事物?之- 原文:之人?之事?- 翻译:这个人?这个事情?若- 原文:若何?若念?- 翻译:如何?思考如何?卒- 原文:卒哭?卒去?- 翻译:突然哭起来?突然离开?噫- 原文:噫嘻?噫慚?- 翻译:表示叹息?表示惭愧?安- 原文:安能?安所?- 翻译:怎么能?在哪里?辱- 原文:辱骂?辱没?- 翻译:侮辱言语?丧失尊严?凡- 原文:凡人?凡事?- 翻译:普通人?所有事情?蓋- 原文:蓋然?蓋世?- 翻译:肯定的意思?非常出众?故- 原文:故人?故事?- 翻译:过去的人?故事?若- 原文:若何?若驚?- 翻译:如何?是否感到惊讶?能- 原文:不能?能否?- 翻译:不可以?是否能?宜- 原文:宜人?宜爾?- 翻译:舒适的?对你来说?其- 原文:其人?其事?- 翻译:那个人?那个事情?- 原文: 何? 者?- 翻译:怎样?谁?为- 原文:为何?为神?- 翻译:为什么?为神灵?幾- 原文:幾度?幾时?- 翻译:多少次?多少时候?乃- 原文:乃天?乃是?- 翻译:是天?就是?欲- 原文:欲行?欲作?- 翻译:想要去做?想要创作?哉- 原文:哉美?哉哉?- 翻译:表示赞美?表示欢呼?卒- 原文:卒然?卒然?- 翻译:突然的?突然?膺- 原文:膺是?膺膺?- 翻译:同样是?同样?驚- 原文:驚惶?驚覺?- 翻译:惊慌?突然意识到?如- 原文:如何?如辱?- 翻译:如何?像被侮辱?奚- 原文:奚人?奚知?- 翻译:什么人?什么知识?意- 原文:意思?意想?- 翻译:意思?心中所想?物- 原文:物事?物非?- 翻译:事物?事物是否正确?兮- 原文:兮何?兮若?- 翻译:何等?如果?邪- 原文:邪非?邪惡?- 翻译:不是?邪恶?毋- 原文:毋敢?毋知?- 翻译:不敢?不知道?曷- 原文:曷瑕?曷何?- 翻译:为什么有缺陷?为什么?故- 原文:故人?故事?- 翻译:过去的人?故事?凡- 原文:凡人?凡事?- 翻译:普通人?一切事物?在- 原文:在何?在何?- 翻译:在哪里?在哪里?乎- 原文:乎何?乎然?- 翻译:属于哪个?果然?ick- 原文:不期?不识?- 翻译:不期待?不了解?凡- 原文:凡人?凡事?- 翻译:普通人?所有的事情?汝- 原文:汝何?汝莫?- 翻译:你是什么?不要?其- 原文:其人?其事?- 翻译:那个人?那个事物?抑- 原文:抑興?抑是?- 翻译:提出?或者?勿- 原文:勿忘?勿負?- 翻译:不要忘记?不要背负?宁- 原文:宁子?宁可?- 翻译:你的名字?更愿意?蘇- 原文:蘇武?蘇峻?- 翻译:苏武?苏峻?猶- 原文:猶豫?猶得?- 翻译:犹豫不决?和什么类似?何- 原文:何事?何人?- 翻译:什么事情?谁?皆- 原文:皆是?皆可?- 翻译:都是?都可以?而- 原文:而何?而为?- 翻译:为什么?进行什么行为?也- 原文:也是?也有?- 翻译:是的?有的?哪- 原文:哪里?哪一位?- 翻译:在哪里?是哪一位?几- 原文:几何?几时?- 翻译:几何?几时?何- 原文:何人?何事?- 翻译:谁?什么事情?。

文言文何的用法

文言文何的用法

文言文何的用法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关于文言文何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文言文何的用法,欢迎阅读
文言文何作为疑问代词的用法
(一)单独作谓语,问原因,且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二)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三)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如: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文言文何作为疑问副词的用法
(一)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如: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如: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文言文何作为复音虚词词的用法
“何如”“何以”。

(一)“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

如: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二)“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如:何以战?(《曹刿论战》)。

(完整版)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完整版)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一、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我,余,予,吾,仆,妾,愚,臣,寡人,孤,己,自。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吾欲之南海,何如?3、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4、同予者何人?5、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6、臣不胜受恩感激。

7、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8、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9、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0、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11、君与仆有何亲?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二人称:汝,尔,乃,若,而,子,君,卿,公,足下。

1、甚矣,汝之不惠。

2、尔安敢轻吾射?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5、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6、君与家君期日中。

先主曰:“君与俱来.”7、吾知所以距子矣.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公等遇雨,皆以失期。

10、然足下卜之鬼乎?11、愿诸君勿复言.12、卿太重,将非鬼也。

第三人称:之(他,他们);其(他的,它们的);彼,伊,焉.1、愿陛下亲之信之.2、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3、彼竭我盈,故克之。

4、为伊消得人憔悴.5、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岂其学不如彼邪?人称复数:古文中用“辈,等、属,侪(chái)、族、徒、曹”等放在人称代词后表示多数,可译成“们”,或在人称代词后加“一类”、“一班”、“这些"等词对译。

1、公等遇雨,皆以失期.失期,法皆斩.2、徒属皆曰:“敬受命。

”3、尔曹身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二、指示代词:(代人,代物,代事,……)近指代词:是,此,斯,之,然,兹,焉……(这个,这里,这样……)1、余之游于是乎始。

2、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今若断丝织也,则捐失成功。

4、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5、自是指物作诗立就.6、此皆幼时闲情也。

7、今臣使楚,不当从此们入.8、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9、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1、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疑问代词文言文

疑问代词文言文

疑问代词文言文
在文言文中,疑问代词用于表达疑问,询问人或事物的情况、性质、特征等。

常见的文言文疑问代词有:
1、谁:用于询问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谁”、“什么人”。

例句:沛公在帐中,不见张良,问左右,左右曰:“不知所之。

”(史记·项羽本纪》)
2、何:用于询问事物的情况、性质、特征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怎么样”。

例句:子何为其间也?(战国策·秦策)
3、胡:用于询问人或事物的情况、性质、特征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为什么”。

例句: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
4、奚:用于询问人或事物的情况、性质、特征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哪里”。

例句:奚以知其然也?(列子·汤问)
5、孰:用于询问人或事物的情况、性质、特征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谁”、“哪一个”。

例句:孰为夫子?(论语·述而)
6、曷:用于询问时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何时”、“什么时候”。

例句:终不早封禅者,其议云何?(史记·封禅书)
以上是常见的文言文疑问代词,它们在句子中起到关键作用,帮助表达疑问和获取信息。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中的疑问代词(全)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中的疑问代词(全)

文言文中的疑问代词(全)高中语文基础知识TAG:代词编者按:本文为古汉语中的代词专题之一。

1、指人的疑问代词――“谁”、“孰”“谁”主要用于一般问句。

“孰”常用在选择问句里,一般都有先行词,意思是“哪一个”。

“孰”除了指人以外,也可以指物或处所。

“谁”的用法基本上与现代汉语相同,这里就不举例了。

“孰”表示“哪一个”的用例如:“吾与徐公孰美?”――我和徐公相比哪一个更美?“礼与食孰重?”――这句的“孰”指物,意思是:礼制和食物相比哪一个更重要?“孰”还经常和介词“与”连用,构成固定组合“孰与”,表示比较。

“孰与”用在句中大致意思是“和……比,哪一个更……”。

如以下例句:“吾孰与徐公美?”――意思是我和徐公比,哪一个更美?有时相比较的内容在上文已经出现,因此句子里可以没有比较的内容,如:“君料臣孰与舜?”――这句里比较的内容不出现,大致意思是,您看我和舜相比,哪一个更好?有时“孰与”比较的结果已经明确,经常用在反问句里,实际已不是表示疑问,可以译为“哪里比得上”。

例如:“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顺从自然而颂扬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的规律而运用它。

“惟坐待亡,孰与伐之。

”――与其坐着等待被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进攻它呢?2、指事物的疑问代词――“何”、“胡”、“曷”、“奚”。

这几个疑问代词中,“何”的使用率最高,语法功能也较广泛。

“何贵何贱?”――“何”充当主语。

“曰:‘是何也?’”――“何”充当谓语。

“大王来何操?”――“何”充当前置宾语。

“许子何不为陶冶?”――“何”充当状语问原因。

“姜氏何厌之有?”――“何”充当定语。

“胡”、“曷”、“奚”经常作状语,有时是和介词结合后作状语,用来询问原TAG:代词因、时间或处所等。

“悠悠苍天,曷其有极?”——“曷”问时间,等于说“什么时候”。

“子奚乘是车也?”——“奚”问原因,相当于“为什么”。

“胡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胡”和介词“为”结合后充当状语,问原因。

文言文中的疑问代词(全)

文言文中的疑问代词(全)

文言文中的疑问代词(全)导读:TAG:代词编者按:本文为古汉语中的代词专题之一。

1、指人的疑问代词――“谁”、“孰”“谁”主要用于一般问句。

“孰”常用在选择问句里,一般都有先行词,意思是“哪一个”。

“孰”除了指人以外,也可以指物或处所。

“谁”的用法基本上与现代汉语相同,这里就不举例了。

“孰”表示“哪一个”的用例如:“吾与徐公孰美?”――我和徐公相比哪一个更美?“礼与食孰重?”――这句的“孰”指物,意思是:礼制和食物相比哪一个更重要?“孰”还经常和介词“与”连用,构成固定组合“孰与”,表示比较。

“孰与”用在句中大致意思是“和……比,哪一个更……”。

如以下例句:“吾孰与徐公美?”――意思是我和徐公比,哪一个更美?有时相比较的内容在上文已经出现,因此句子里可以没有比较的内容,如:“君料臣孰与舜?”――这句里比较的内容不出现,大致意思是,您看我和舜相比,哪一个更好?有时“孰与”比较的结果已经明确,经常用在反问句里,实际已不是表示疑问,可以译为“哪里比得上”。

例如:“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顺从自然而颂扬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的规律而运用它。

“惟坐待亡,孰与伐之。

”――与其坐着等待被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进攻它呢?2、指事物的疑问代词――“何”、“胡”、“曷”、“奚”。

这几个疑问代词中,“何”的使用率最高,语法功能也较广泛。

“何贵何贱?”――“何”充当主语。

“曰:‘是何也?’”――“何”充当谓语。

“大王来何操?”――“何”充当前置宾语。

“许子何不为陶冶?”――“何”充当状语问原因。

“姜氏何厌之有?”――“何”充当定语。

“胡”、“曷”、“奚”经常作状语,有时是和介词结合后作状语,用来询问原TAG:代词因、时间或处所等。

“悠悠苍天,曷其有极?”——“曷”问时间,等于说“什么时候”。

“子奚乘是车也?”——“奚”问原因,相当于“为什么”。

“胡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胡”和介词“为”结合后充当状语,问原因。

文言代词的分类

文言代词的分类

文言代词的分类
文言代词是古代汉语中一类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短语的词语。

它在句子中起到独立代替成分的作用,常用于陈述、问句、祈使句
等语境中。

文言代词的分类可以根据其具体的语义和用法进行划分。

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是文言代词的一种,用来代替人的称谓、姓名或代表
特定人物。

常见的人称代词有:
- 吾:代表说话人自己
- 卿:代表与说话人关系密切的人
- 子:代表受话人,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你"
- 之:代表第三人称,常用于叙述、引用等语境中
指示代词
指示代词是文言代词的一种,用来指示特定的人、物或地点。

常见的指示代词有:
- 此:代替较近的人、物或地点
- 彼:代替较远的人、物或地点
疑问代词
疑问代词是文言代词的一种,用来提问特定的人、事、物或地点。

常见的疑问代词有:
- 何: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什么"
- 谁: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谁"
- 何人: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什么人"
反身代词
反身代词是文言代词的一种,用来指代动作的执行者是其自身。

常见的反身代词有:
- 己: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自己"
- 其:用于第三人称,表示其自身
- 伊:用于第三人称,表示其自身
以上所述是文言代词的一些常见的分类。

在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时,了解文言代词的分类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语境和表达方式。

文言文中何字的用法及例句

文言文中何字的用法及例句

文言文中何字的用法及例句一、何字的用法概述及其在文言文中的表达方式在许多古代文言文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个常见的字,那就是「何」。

它在古代汉语中具有丰富多样的用法和含义。

在不同上下文中,「何」字可以表示疑问、反问、询问原因、探求理由等等。

本文将对「何」字的常见用法及相关例句进行详细讨论。

二、「何」字表示疑问与反问1. 表示疑问「何」字作为疑问代词使用时,往往放在句首或动词前面,用以提出问题或表示困惑之情感。

例如:「吾所忧者,吾知之乎?」(《庄子·逍遥游》)意为:“我所忧虑的事情,我该如何对待呢?”又如:「先生教子安能教此?至于成人如是,余未之闻也。

」(《荀子·儒效》)意为:“先生拿什么来教孩子成功?至于成年人如此,我尚未听说过。

”这些例句中的「何」字都起到了提出问题和表达困惑之情感的作用。

2. 表示反问除了表示疑问外,「何」字在文言文中还常用来表达反问的语气。

例如:「美其名曰去夫差之害则已。

得先生者,不亦善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意为:“美其名曰摆脱了夫差的危害,那就好了。

得到先生,难道不是好事吗?”这个例句中的「何」字通过反问的方式加强语气,表达出一种讽刺和质疑的态度。

三、「何」字表示询问原因和理由1. 询问原因「何」字在文言文中经常用来表示询问某件事情或行为的原因。

例如:「且以汝之母死矣,则吾谁与居焉?」(《庄子·逍遥游》)意为:“而且你母亲已经去世了,那我应该和谁一起生活呢?”这个例句中的「何」字就代表着询问原因。

2. 探求理由除了对于特定事件进行询问原因外,在一些文言文中,「何」字还可以用来探寻某种理由或目的。

例如:「山不能陵也,河不能渡也,舆不能览也,则岁数有几何?」(《左传·孝公十九年》)意为:“山不能攀登,河不能渡过,车子无法行驶,那么我们的年纪有多大了?”这个例句中的「何」字就暗示着在探寻事物的理由或目的。

四、「何」字在文言文中的典型例句1.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文言文翻译的何

文言文翻译的何

何字本义为疑问代词,意为“什么”、“哪里”。

如《论语·为政》中有:“子曰:‘何谓仁?’子曰:‘爱人。

’”此句中,何字即疑问代词,询问仁的定义。

何字亦可用作副词,表示“为什么”、“为何”。

如《史记·孔子世家》中有:“孔子曰:‘何为其然也?’”此句中,何字用作副词,表示疑问,询问为何会有这样的现象。

何字尚有“多么”、“何等”之意。

如《庄子·逍遥游》中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己。

”此句中,何字用作副词,表示程度,意为“多么”。

何字在文言文中,亦可用作代词,指代事物或人。

如《诗经·小雅·鹿鸣》中有:“何草不黄?何日不雨?”此句中,何字指代草,表示草皆黄,意指草皆枯萎。

何字在文言文中,尚有“如何”、“怎样”之意。

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有:“吾其还也,何如?”此句中,何字表示疑问,询问如何行事。

以下试举数例,以见何字在文言文中的运用:1.《孟子·梁惠王上》:“何为而然?”翻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2.《庄子·逍遥游》:“何物而不为?”翻译: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做的。

3.《史记·陈涉世家》:“何故而反?”翻译:为什么起义?4.《诗经·周南·关雎》:“何人斯?”翻译:这是什么人?5.《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何为而惧?”翻译:为什么害怕?6.《庄子·养生主》:“何为其然也?”翻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7.《论语·为政》:“何谓仁?”翻译:什么是仁?8.《诗经·小雅·鹿鸣》:“何草不黄?”翻译:什么样的草不黄?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何字在文言文中的运用十分广泛。

何字作为疑问代词、副词、代词、连词等,在文言文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何字的用法,对于我们阅读、翻译文言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何字作为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其义丰富,用法多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中的疑问代词
常用的疑问代词有:谁、孰、何、曷、胡、安、焉、奚、恶、盍(盖)等;常用的疑问语气
词有: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

根据疑问代词指代的询问对象,古汉语疑问代词可分三类。

(1 )指人的。

有“ 谁、孰” 。

a “ 谁”用于一般问句,可作主、宾、定、语及判断句的
谓语。

b “孰”用于选择问句,一般有先行词。

如:“吾与徐公孰美?”译为“哪一个”,一般只作主语。

它还可指物、处所。

“孰与介”表比较:如“吾孰与徐公美?”;用于反
问句中,表肯定:“惟坐待亡,孰与伐之。

”有“哪里比得上”的意思。

(2 )指物的。

有“何、胡、奚、曷”等。

“何”:作主、宾、定、判谓, a 常用来询问
原因或方法,如:“许子何不为陶冶?”译为“什么”“为什么”;b 询问处所,如“子
欲何之?”译为“哪里”。

“胡、奚、曷”经常 a 作状语,用来询问原因,相当于“为什么”或“怎么”,如“子奚乘是车也?”; b 它们也经常作介词的宾语前置,如“胡
为”“曷为”,询问原因。

c “奚以”询问方法。

(3 )指处所。

有“ 安、恶、焉” 。

a 它们主要作状语,询问处所。

相当于现代的“在哪里”。

如“焉置土石?”;
b 也可作
前置宾语,用来询问处所。

如“沛公安在?”c 还可以用于反问句,作状语,加强反问语气。

类似于“哪里”。

d “焉”用于反问句后虚化了,不再实指处所。

如“今弗爱其子,安能爱君?”
1、指人的疑问代词——“谁”、“孰”
“谁”主要用于一般问句。

“孰”常用在选择问句里,一般都有先行词,意思是“哪一个”。

“孰” 除了指人以外,也可以指物或处所。

“谁”的用法基本上与现代汉语相同,这里就不举例了。

“孰”表示“哪一个”的用例如:“吾与徐公孰美?”——我和徐公相比哪一个更美?
“礼与食孰重?”——这句的“孰”指物,意思是:礼制和食物相比哪一个更重要?
“孰”还经常和介词“与”连用,构成固定组合“孰与”,表示比较。

“孰与”用在句中大致意思是“和比,哪一个更”。

如以下例句:
“吾孰与徐公美?”——意思是我和徐公比,哪一个更美?
有时相比较的内容在上文已经出现,因此句子里可以没有比较的内容,如:
“君料臣孰与舜?”—这句里比较的内容不出现,大致意思是,您看我和舜相比,哪一个更好?有时“孰与”比较的结果已经明确,经常用在反问句里,实际已不是表示疑问,可以译为“哪里比得上”。

例如: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顺从自然而颂扬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的规律而
运用它。

“惟坐待亡,孰与伐之。

”——与其坐着等待被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进攻它呢?
2、指事物的疑问代词——“何”、“胡”、“曷”、“奚”。

这几个疑问代词中,“何”的使用率最高,语法功能也较广泛。

“何贵何贱?”——“何”充当主语。

“曰:‘是何也?’”——何“”充当谓语。

“大王来何操?”——“何”充当前置宾语。

何”充当状语问原因。

“许子何不为陶冶?”——“
何”充当定语。

“姜氏何厌之有?”——“
“胡”、“曷”、“奚”经常作状语,有时是和介词结合后作状语,用来询问原因、时间或处所等
曷”问时间,等于说“什么时候”。

“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奚”问原因,相当于“为什么”。

“子奚乘是车也?”——“
“胡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胡“”和介词“为”结合后充当状语,问原因。

“胡为”即“为
什么”。

奚”和介词“以”结合后充当状语,意思是“凭什么”。

“奚以知其然也?”——“
3、指处所的疑问代词——“安”、“恶”、“焉”。

主要用作状语,询问处所,相当于现代汉语
的“在哪里”。

还可用于反问句,作状语,加强反问语气。

“沛公安在?”——“安”充当“在”的前置宾语。

“安在”即“在哪里”。

恶”充当“在”的前置宾语,“恶在”即“在哪里”,这句意思是,他作“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为老百姓的父母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且焉置土石?”——“焉置”即“安放在哪里”。

一、使用疑问代词。

疑问代词常与疑问语气一起使用。

1 使用疑问代词“谁”构成疑问句。

例1: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例2: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梅花岭记》)
例3: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
2 使用疑问代词“孰”构成疑问句。

例1: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庄暴见孟子》)
例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例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3 使用疑问代词“何”构成疑问句。

例1:吾君在前,斥者何也?(《毛遂自荐》)
例2: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赤壁之战》)
例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4
使用疑问代词“曷”构成疑问句。

例1: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
例2: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
例3:吾姊姊曷不戮力击之?(《灌园叟晚逢仙女》)
5 使用疑问代词“胡”构成疑问句。

例1: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察今》)
例2: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例3: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6 使用疑问代词“安”构成疑问句。

例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例2: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例3: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论积贮疏》)
7 使用疑问代词“焉”构成疑问句。

例1:则将焉用彼相也?(《季氏将伐颛臾》)例2: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8 使用疑问代词“奚”构成疑问句。

例1:子奚哭之悲也?(《和氏璧》)例2:奚暇治礼义哉?(《齐桓晋文之事》)
9 使用疑问代词“恶”构成疑问句。

例 1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齐桓晋文之事》)例2: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里仁》)
10 使用疑问代词“盍(盖)”构成疑问句。

例1: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例2: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盍以免其父召之。

(《史记楚世家》)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