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42食管胃检查的染色内镜技术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染色内镜是一种先进的医学诊断技术,通过特殊染料对组织进行染色,增强病变组织的对比度,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染色内镜在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将详细介绍染色内镜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应用领域以及临床实践案例。
染色内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学原理,结合特殊染料对组织进行染色。
染色内镜通常由光学系统和染料灌注系统组成。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将特殊染料通过灌注系统喷洒到病变组织上,染料与组织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产生颜色差异,从而便于医生对病变组织进行观察和诊断。
染色内镜的技术特点包括:高对比度、高分辨率、可视化病变组织和减少漏诊率。
由于染色内镜能够增强病变组织的对比度,因此医生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病变组织的形态和结构,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此外,染色内镜还可以减少漏诊率,因为医生可以更加全面地观察病变组织,避免遗漏任何可能的病变。
染色内镜在多个临床科室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等。
在妇产科领域,染色内镜可用于诊断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等疾病。
在眼科领域,染色内镜可用于诊断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疾病。
在耳鼻喉科领域,染色内镜可用于诊断鼻咽癌、喉癌等疾病。
下面以妇产科为例,介绍染色内镜的临床实践案例。
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中,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刮宫术获取组织标本,然后进行病理检查。
然而,这种方法可能会对子宫造成创伤,且诊断准确性有限。
而使用染色内镜进行诊断时,医生可以在不进行刮宫术的情况下,清晰地观察到病变组织的形态和结构,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总之,染色内镜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虽然染色内镜的技术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但其显著的优势已经得到了临床医生的认可和信赖。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染色内镜将会在更多的临床领域得到应用,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精确和可靠的支持。
参考文献:1、Johnson JR, Feezor RJ, Crouter SE. Recent advances in endoscopic imaging technology. 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 2018;47(1):35-47.2、Tsuji K, Kakeji Y, Tanaka A. Endoscop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Gastric Cancer.2010;13(2):94-104.3、Navascués M, García-Ruiz A, Villarreal-Quintanilla L. Spectroscopic endoscopy for in vivo cancer detection: a review. Lasers Med Sci. 2018;35(2):303-314.。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
肠息肉通常会在肠道黏膜上形成一个隆起,染色 内镜可以清晰地显示这个隆起。
表面光滑
肠息肉表面通常比较光滑,染色内镜能够更准确 地观察到这个特征。
色素沉着
有些肠息肉组织中可能会出现色素沉着,染色内 镜可以观察到这个特征。
05
染色内镜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上消化道出血的染色内镜表现
出血点清晰
染色内镜可以清晰地显示出上消化道 出血的位置和出血点,有助于医生准 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肠炎的染色内镜表现
黏膜炎症
肠炎时,黏膜会出现充血 、水肿、糜烂等炎症表现 。染色内镜能够更清晰地 显示这些炎症变化。
血管扩张
肠炎时,血管扩张充血, 染色内镜能够更准确地观 察到这些变化。
渗出物
肠炎时,黏膜表面可能会 有黏液、脓液等渗出物, 染色内镜能够更清晰地观 察到这些渗出物。
肠息肉的染色内镜表现
胃溃疡的染色内镜表现
01
02
03
溃疡形成
胃溃疡患者胃部形成明显 的溃疡面,溃疡底部较深 ,边缘隆起,周围黏膜常 有炎症水肿和糜烂。
颜色改变
染色内镜下,胃溃疡边缘 的颜色通常较深,底部可 呈灰白色或不均匀染色, 周围黏膜颜色改变较轻。
血管改变
胃溃疡周围血管可有一定 程度的曲张或排列紊乱, 溃疡底部血管通常消失。
染色内镜的基本原理
• 染色内镜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染料与消化道黏膜的特异性结合,使病变组织着色,从而更容易发现和诊断消化道黏膜病变。 不同的染料和结合方式对病变的特异性不同,因此染色内镜对于不同类型的消化道疾病有不同的诊断价值。
染色内镜的临床意义
• 染色内镜的临床意义在于提高消化道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和准 确率。通过染色内镜,医生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消化道黏膜 的微小病变,如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等,从而提高早期诊 断的准确率。此外,染色内镜还可以为手术提供更准确的病 理学依据,提高手术的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内镜下染色意义及方法
内镜下染色应用前景:
内镜下局部喷洒色素,染色后病灶与正常黏膜组织间有良好的对比性。
其表现一般有三种情况:平坦型:由于隆起或凹陷不明显,只能借助染色法检测才能发现,需要施镜者有丰富的临床检查经验,才能确保可疑病灶不被忽略。
凹陷型:染色后一般能清楚观察到病灶边缘及底部形态,有助于施镜者,在镜下初步鉴别溃疡的良恶性。
隆起型:染色后隆起病灶能更加清楚显示其形状,更好的帮助施镜者做出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
染色后由于部位基本确定,活检取材更加准确,可达到早期诊断和资料目的。
临床应用情况:
有两种,1.复方碘液染色,是成熟的非角化食管鳞状上皮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糖原颗粒,遇碘成棕褐色;炎症或癌变的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甚至消失,故染色较浅或不染色。
临床意义:正常食管黏膜染成棕褐色。
炎症及溃疡处染成浅棕色,食管癌表面不染色,有助病灶的定位活检取样。
2.美兰染色,正常胃粘膜不吸收亚甲蓝而不染色;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可吸收亚甲蓝染成蓝色,为爱病灶染色,需较长时间。
临床意义:正常胃粘膜不着色,肠化及不典型增生染成淡蓝色。
胃癌病灶染色需较长时间,约30-60分钟,成深蓝色或黑色,故胃癌的染色主要采用口服法。
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辅助检查方法,内镜下色素染色对黏膜异型病变,癌前病变及癌变具有提高内镜诊断的能力,特别是病变的初步定性及准确取材的定位意义更大,且其方法安全简单。
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应用
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应用发表时间:2012-10-25T13:35:08.2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9期供稿作者:杨位轩钟巧兰万元春刘成俞海洋姚娟[导读] 探讨内镜下对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
杨位轩钟巧兰万元春刘成俞海洋姚娟(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消化内科江苏淮安 223300)【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对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112例食管浅表病变患者进行染色前、后活检并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对比。
首先是不经染色仅凭经验对食管异常黏膜进行常规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后对食管异常黏膜进行内镜下喷洒卢戈氏碘液染色,然后在不着色区、着色不均匀区或淡染区重新进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实验组病理呈鳞状上皮增生20例,慢性炎症51例,不同程度异型增生28例,癌变13例。
对照组病理呈鳞状上皮增生47例,慢性炎症42例,不同程度异型增生18例,癌变5例。
结论内镜下卢戈氏碘液染色技术结合组织病理检查对食管浅表病灶性质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卢戈氏液染色食管癌癌前病变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而我市又是食管癌高发区之一。
内镜下肉眼可观察到典型病变的食管癌,大多为中晚期食管癌,5年生存率不到10%[1]。
随着内镜下染色技术的发展,通过对粘膜染色检查以发现早期病变已成为发展趋势,而早期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86%以上[2]。
因此开展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目前提高食管癌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
作者采用胃镜下卢戈氏碘液染色结合组织病理检查方法诊断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取得了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本院内镜室对食管表浅病灶进行卢戈氏碘液染色并行病理检查112例,男60例,女52例,年龄31~84岁,平均51.2岁。
1.2方法对内镜下肉眼观察食管黏膜形态可疑改变如红斑、糜烂、颗粒样改变、隆起、局部粗糙等改变病例(图1),用无菌水将可疑病变冲洗干净,对可疑病灶进行活检2-3块作为对照组,然后将喷洒管从活检通道送入,向活检处及周围粘膜喷洒冷8%去甲肾上腺素液行止血及再次清洁表面血迹,然后向病灶及周围黏膜喷洒2%卢戈氏液4~8mL,观察并记录病灶染色程度及范围,对不染区或淡染区再次取活检行病理检查作为实验组(图1)。
常见的内镜染色方法原理、内镜下表现
常见的内镜染色方法原理、内镜下表现近年来消化内镜发展迅猛,对于消化道疾病的检出及肿瘤的筛查有了长足的进步,这其中染色内镜贡献了相当大的力量,那平时有哪些常见的染色方式,染色的原理又是什么,染色后又是什么表现呢?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作者:齐鲁医院丰丙程1、卢戈氏液碘只适用于对食管粘膜病变的诊断。
其原理是利用食管鳞状上皮细胞中含有糖原,糖原遇碘则呈棕色的着色反应。
若粘膜鳞状上皮因各种原因,如肿瘤、炎症、瘢痕及基底细胞增生等造成粘膜细胞的缺失或损伤,使糖原丢失或减少,遇碘则不出现正常着色反应,而呈不染或染色不良,与正常食管粘膜的着色象形成鲜明对比,肉眼极易识别。
相反,当食管粘膜的鳞状上皮增生,如食管棘皮症,因细胞内糖原含量丰富,遇碘着色则深,呈深棕色染色象。
正常食管粘膜对碘则呈棕色绸布样均匀着色象。
根据染色深度,大致可以分为四级:I级浓染:比正常的粘膜颜色要深,呈深棕褐色,常见于食管糖原棘皮病II级正常染色:正常粘膜呈棕褐色III级淡染:染色较浅,呈棕色或浅褐色,多见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或食管炎症IV级失染:碘染后失染,多见于Barrett食管、食管浸润癌、原位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Barett食管碘染后,病变区域不染色,正常区域呈棕褐色2、美蓝美蓝染料可与癌细胞所分泌的粘液紧密结合,并可向癌组织间隙侵越。
在病灶着色区呈现蓝色的深浅,与癌变细胞分泌的粘液量即恶性坏死物的多少密切相关。
细胞在异型分化的过程中,分化程度越差,分泌粘液量就越多。
美蓝染色随着癌细胞分泌粘液的逐渐增多,其着色的程度也逐渐加深。
癌和各类异型增生的恶变程度不同,美蓝染色的程度亦各异,由此根据异型增生粘膜和早期胃癌经内镜下直接喷洒低浓度美蓝染色后,其着色区图像同组织学诊断明显相关的特征和规律,在已取组织证实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区进行,(前通过向胃膜喷洒药物观察粘膜颜色改变可清晰地显示出病变的隆起高度、凹陷深度、底部及皱襞的形态等,从而较准确地判定癌的浸润深度,从而初步确定病变的范围、大小、高度,使普通内镜检查治疗时容易遗漏的一些微小病变通过染色得以发现。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二)2024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二)【引言概述】染色内镜作为一种用于观察和诊断病变的重要工具,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
本文将继续探讨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并深入探讨其在不同病态情况下的表现和应用优势。
【正文】一、染色内镜在消化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1. 色素喷洒技术在胃肠道黏膜病变诊断中的作用2. 染色内镜在早期胃癌和食管癌筛查中的应用3. 各种染色剂在消化道出血病变诊断中的差异性表现4. 染色内镜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优势和限制5. 染色内镜在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特点二、染色内镜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 色素染色技术在膀胱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2. 染色内镜在尿路上皮内瘤变筛查中的优势3. 染色内镜在肾盂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4. 染色内镜结合生物组织学检查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5. 染色内镜在肾挟压症和膀胱黏膜深层损伤的诊断中的表现三、染色内镜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 细胞学染色技术在支气管肺癌早期筛查中的作用2. 染色内镜在气管支气管疾病中的应用优势3. 各种染色剂在肺内病变诊断中的差异性表现4. 染色内镜在肺部感染病变诊断中的优势和限制5. 染色内镜在淋巴结转移灶识别中的特点和应用价值四、染色内镜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 色素染色技术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作用2. 染色内镜在子宫腺肌症诊断中的应用优势3. 染色内镜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的研究进展4. 染色内镜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表现和应用价值5. 染色内镜在宫腔镜手术术中的实用性和安全性五、染色内镜在皮肤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 光动力疗法与染色内镜联合应用在皮肤肿瘤中的作用2. 染色内镜在鳞状细胞癌和黑色素瘤筛查中的应用优势3. 染色内镜在皮肤砂粒疹诊断中的表现和应用价值4. 染色内镜在痤疮和面部病变的诊断中的效果和应用价值5. 组织活检结合染色内镜在皮肤纤维瘤诊断中的应用潜力【总结】染色内镜作为一种临床诊断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染色内镜在多个疾病领域中的应用优势和局限性。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染色内镜,也称为染色放大内镜,是一种将染色技术融入内镜检查中的医疗设备。
通过染色和放大技术,医生可以更清晰地观察消化道黏膜的微观结构,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
一、染色内镜的基本原理染色内镜是通过在光学显微镜上增加特殊的滤光片,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消化道黏膜表面的荧光染色,同时结合放大技术,将图像放大至数百倍,以观察普通内镜无法观察到的微观结构。
荧光染料在激光的激发下,会产生特定波长的荧光,不同组织对荧光的吸收和反射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颜色,为医生提供更多信息。
二、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1、食管癌筛查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癌症,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染色内镜在食管癌筛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使用特殊的荧光染料,如亚甲蓝等,可以清晰地显示食管黏膜的细微变化,如炎症、细胞异型性等,有助于发现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
2、胃癌诊断胃癌的发生与胃黏膜的慢性炎症、萎缩性胃炎等密切相关。
染色内镜可以观察胃黏膜的微血管结构和表面黏液层的厚度,通过这些指标可以评估胃黏膜的萎缩程度和癌变风险。
染色内镜还可以清晰地显示胃黏膜表面的微小病灶,有助于早期诊断胃癌。
3、结肠癌筛查结肠癌的发生与结肠息肉、炎症等有关。
染色内镜可以观察结肠黏膜的细微结构,如微血管形态、腺管开口等,有助于发现早期结肠癌或息肉。
染色内镜还可以结合粪便潜血试验、免疫化学试验等手段,提高结肠癌筛查的准确性。
4、肝硬化诊断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其发生与肝炎、酗酒等多种因素有关。
染色内镜可以观察肝脏表面的微小病灶和血管结构,有助于诊断肝硬化和评估其严重程度。
染色内镜还可以结合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提高肝硬化诊断的准确性。
三、染色内镜的优缺点1、优点染色内镜可以清晰地显示消化道黏膜的微观结构,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染色内镜还可以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如活检、细胞学检查等,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色彩增强技术联合放大内镜诊断食管浅表性病变
讨论
窄带成像技术’21是采用电子分光技术,将不同 波长的穿透光发射到需要观察的部位,再接受其反 射光,处理不同层面的光信号形成的图像,叠加成复 合图像。窄带成像技术已逐渐用于消化道疾病的诊 断,已用于Barrett食管、早期胃癌、肠上皮化生及大 肠腺瘤等的诊断,并显示了较高的诊断价值口。71。 FIcE内镜将窄带成像技术与内镜技术有机结合在 一起,从而更加清楚确认出正常组织、病变以及性状 非正常的血管状态,实现对黏膜表层血管和微细开 口的细致观察,以及黏膜下血管凸现。我们利用 FICE内镜观察了正常食管、食管炎、食管上皮异型 增生以及食管癌IPCL变化,发现FICE内镜能清楚 显示食管黏膜IPcL,食管病变时IPcL会发生改变, 通过观察IPCL的变化,可以对食管浅表性病变的性 质作出初步诊断。
生垡趟丝囱煎苤盍!!!!生!旦筮堑鲞筮!塑£!垫』望选垦!i!堕:垒陛!!!!:Y!!:堑:堕!:!
·论著·
色彩增强技术联合放大内镜诊断食管 浅表性病变
龙庆林 彭贵勇 李向红 陈磊
【摘要】 目的应用色彩增强技术(FIcE)联合内镜观察食管病变后食管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 袢(IPcL)的改变,探讨FIcE在食管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患者先行普通胃镜检查,发现食管 病变后再利用富士能EG一590zw内镜行FIcE观察,分析食管病变后食管上皮IPCL改变,并研究了31 例浅表性食管病变的IPcL与病理组织学之间关系。结果 (1)FIcE放大观察将IPcL分为4型:I 型IPcL分布均匀,形态规则,见于正常食管;Ⅱ型IPCL延长,主要见于食管炎;Ⅲ型IPCL出现扩张、 波浪样弯曲、管径粗细不均以及不规则形态改变中的2至3种改变,主要见于食管上皮异型增生;Ⅳ 型IPcL出现扩张、波浪样弯曲、管径粗细不均以及不规则形态改变中所有4种变化,主要见于食管鳞 癌。(2)17例食管炎中15例IPcL表现为Ⅱ型、2例表现为Ⅲ型;10例食管上皮异型增生中8例 IPcI,表现为Ⅲ型、2例表现为Ⅳ型,表现为Ⅳ型的2例均为重度食管上皮异型增生;1例sml食管鳞 癌IPCL表现为Ⅲ型;3例进展期食管鳞癌均表现为Ⅳ型。结论FIcE联合内镜能清楚显示食管黏膜 IPcL,通过应用FIcE联合内镜观察食管病灶的IPcL变化,可以很好地确定食管浅表性病变的性质, 对食管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内镜色素检查的应用及原理
内镜色素检查的应用及原理应用范围内镜色素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它通过观察黏膜上的颜色变化来帮助医生发现异常情况,并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如活检,进一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内镜色素检查的原理内镜色素检查的原理是利用染色剂对黏膜进行染色,使病变区域与正常组织有明显的区别。
常用的染色剂包括液体染色剂和喷雾染色剂。
液体染色剂可以通过注入内镜工作道,直接喷洒在黏膜上。
喷雾染色剂则通过内镜喷雾器雾化喷射到黏膜表面。
内镜染色剂的种类1.靛青:靛青是最常用的染色剂之一,它可以增强黏膜上血管和腺体的显示,有助于观察病变的形态和颜色的改变。
2.甲苯胺蓝:甲苯胺蓝是一种酸性染料,能够改善黏膜表面均匀性,使病变更易于辨认。
3.酚红:酚红是一种碱性染料,它可以提高黏膜上的血管显示,有助于观察细小的病变。
4.蒸馏水:蒸馏水也可用于染色检查,它可以清洗黏膜表面,帮助医生清晰观察病变区域。
内镜色素检查的步骤1.准备工作:患者需要空腹进行内镜检查,一般需要停食6-8小时。
在检查前,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以及目前的症状,并解释检查的目的和可能的风险。
2.镜检过程:医生会先在黏膜上喷洒染色剂,然后使用内镜检查黏膜表面的变化。
他们会仔细观察病变区域的形态、颜色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3.活检:在观察完病变区域后,医生可能会进行活组织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4.结束和评估:检查结束后,医生会与患者讨论检查结果,并根据需要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内镜色素检查的优势内镜色素检查具有以下优势: - 非侵入性:相比于其他检查方法,内镜色素检查不需要切开或穿刺患者的皮肤,降低了感染的风险。
- 直观:通过对黏膜进行染色,内镜色素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病变区域的颜色和形态特征,有助于准确、快速地诊断。
- 安全性高:内镜色素检查使用的染料都是经过严格安全性评估的,不会对身体产生有害影响。
内镜色素检查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内镜色素检查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遵医嘱:患者需要按医生要求进行检查前的准备,如停食等。
内镜下染色意义及方法
内镜下染色意义及方法内镜下染色是一种常用的医学诊断技术,通过给组织标本染上不同颜色的染料,使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诊断组织的病理变化。
内镜下染色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分布范围,从而为临床治疗和病理鉴定提供有力的依据。
H&E染色是内镜下染色中最常用的方法。
它包括两种染料,苏木精和伊红。
苏木精染料染色的是细胞的核,呈蓝色或紫色;伊红染料染色的是细胞的胞质,呈粉红色。
通过苏木精和伊红染色的组织切片,医生可以观察到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情况,判断组织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病变。
特殊染色是一种更具针对性的染色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检测特定的组织成分或病理变化。
常见的特殊染色方法包括:PAS染色、银染色、冰醋酸染色等。
PAS染色可以显示组织中的糖原、粘多糖和蛋白多糖等,对于检测一些肿瘤和感染性疾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银染色可以用于检测神经纤维、纤维蛋白和细菌等,对于诊断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纤维化性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的帮助。
冰醋酸染色可以用于检测细胞核酸和细胞质嗜碱性颗粒,对于一些血液病和浆细胞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免疫组化染色是一种利用抗原和特异性抗体反应的染色方法。
它可以用于检测组织中特定的分子、抗原或细胞标记物。
免疫组化染色常用于癌症的诊断和鉴定,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和预后。
此外,免疫组化染色还可以用于检测一些传染病的病因学诊断,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
内镜下染色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内镜下染色还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病理鉴定和病因学诊断,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帮助。
内镜下染色的方法简单而灵活,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染色方法。
在选择染色方法时,应根据病变的性质和需要检测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染料和染色方法。
同时,内镜下染色的操作要严格遵守规范,确保染色效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一)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一)引言概述:染色内镜是一种用于揭示病变部位的高级胃肠内镜技术,通过给细胞和组织染色,能够提高病变的可见度和检出率。
本文将重点介绍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
正文内容:一、染色内镜的原理和组成1.1 高级胃肠内镜的基本原理1.2 染色剂的种类和选择1.3 染色内镜的构造和相关器械1.4 染色内镜与传统内镜的对比二、染色内镜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2.1 染色内镜在早期胃癌的检测中的作用2.2 染色内镜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筛查和治疗中的应用2.3 染色内镜在胃溃疡的定位和判别中的作用2.4 染色内镜在胃黏膜下肿瘤的检测和判断中的应用2.5 染色内镜在胃肠道出血病变的检查中的作用三、染色内镜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3.1 染色内镜在结肠息肉的检测和判别中的作用3.2 染色内镜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3.3 染色内镜在结肠炎症性疾病中的检测和治疗中的作用3.4 染色内镜在结肠息肉切除手术中的定位和引导作用3.5 染色内镜在结肠息肉复发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四、染色内镜的优缺点分析4.1 染色内镜的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4.2 染色内镜的缺点和不足之处4.3 染色内镜在临床中的限制和注意事项4.4 染色内镜与其他影像学技术的比较4.5 染色内镜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展望五、结论总结通过对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进行综合概述,我们可以看到染色内镜在胃镜和结肠镜检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提高病变的可见度和检出率,还可以为病变的定位、判别、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辅助信息。
然而,染色内镜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染色内镜技术会不断提升,为临床诊疗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准确性。
胃镜染色的技巧
胃镜染色的技巧
胃镜染色是一种医疗技术,用于帮助医生观察胃部和消化道的病变。
常见的胃镜染色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色素喷洒法:将染料溶液喷洒到胃黏膜表面,然后用胃镜观察染料的分布和吸附情况。
常用的染料有培养基加蓝色素、碘龙和酚红等。
2. 刷样染色法:将染料溶液蘸取在特制的细刷上,用刷子轻柔地涂刷在黏膜表面,然后用胃镜观察染料的分布和吸附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面积和准确的染色。
3. 喷射染色法:将染料溶液通过喷射器注入胃镜的前端,然后喷射到胃黏膜表面。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均匀地染色整个黏膜,但容易造成染料扩散到其他部位。
4. 滴漏染色法:将染料溶液用滴管滴在胃黏膜表面,然后用胃镜观察染料的分布和吸附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局部染色的病变。
在进行胃镜染色时,医生需要根据病变的位置、类型和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染料和染色方法。
同时,在进行胃镜染色时需要注意遵循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风险。
染色内镜的临床运用
染色内镜的临床运用染色内镜是一种用于观察和诊断患者内部器官疾病的技术,能够通过内镜将染色剂喷洒在特定区域,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可视化程度。
它的临床运用广泛,主要应用于消化道、泌尿系统、呼吸道和妇科等领域。
以下是染色内镜的临床运用的详细介绍。
消化道染色内镜:染色内镜在胃肠道领域的临床应用是非常常见的。
常见的染色剂有甲苯胺蓝、亚甲蓝、印迹蓝等。
通过喷洒染色剂可以突出病变区域,帮助医生更好地观察和诊断病变。
例如,在胃癌的早期诊断中,通过对黏膜进行染色,能够更容易地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症。
泌尿系统染色内镜:染色内镜在泌尿系统领域的临床应用主要是适用于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的诊断。
染色剂通常是通过膀胱冲洗或灌注的方式进行应用。
它可以帮助医生检查和识别膀胱黏膜上的病变,例如肿瘤、腺体增生或良性病变。
呼吸道染色内镜:染色内镜在呼吸道领域的临床应用主要是应用于支气管的疾病诊断。
通过内镜将染色剂喷洒在患病的呼吸道黏膜上,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肿瘤、溃疡、炎症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这对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妇科染色内镜:染色内镜在妇科领域的临床运用相对较少,但也有特定的应用。
例如,在宫颈癌的筛查中,可以通过染色内镜观察和评估宫颈上的病变程度,以辅助医生进行治疗的决策。
染色内镜还可以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瘤的诊断,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范围和分布。
除了上述的临床运用外,染色内镜还可以用于其他领域的疾病诊断。
例如,它在皮肤科领域的运用可以帮助医生识别和评估皮肤上的病变,如黑色素瘤和其他皮肤癌。
在鼻咽领域,染色内镜可以用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在胸腔镜手术中,染色内镜可以帮助医生识别肿瘤的边缘,以减少手术的风险。
虽然染色内镜在临床应用中有诸多优势,但也有一些限制性因素。
染色剂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尤其是对于一些敏感患者。
此外,染色内镜的操作技术要求医生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并且染色剂的选择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总的来说,染色内镜是一种非常有益的临床工具,可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可视化程度。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xx年xx月xx日•染色内镜概述•染色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染色内镜的优势与局限性•染色内镜检查流程与注意事项目•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案例•染色内镜的未来展望录01染色内镜概述染色内镜是通过在自然光或电子内镜光源下,利用特殊染料对胃肠道黏膜进行染色,从而观察病变黏膜的形态和结构的一种内镜检查方法。
染色内镜可分为传统染色内镜和荧光染色内镜两种类型,其中传统染色内镜应用较广。
染色内镜定义染色内镜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日本开始应用,并逐渐推广至全球。
染色内镜在早期主要用于食管癌、胃癌等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后来逐渐应用于结直肠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
染色内镜发展历程采用化学染料进行染色,如美蓝、醋酸等,观察黏膜形态和结构。
传统染色内镜利用荧光染料进行染色,可观察细胞内代谢、细胞凋亡及细胞增殖等生物学过程。
荧光染色内镜染色内镜种类02染色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食管癌早期发现食管染色内镜可以清晰地显示食管黏膜表面的微小病变,提高食管癌早期发现的准确性和效率。
食管炎诊断食管染色内镜结合活检可以准确诊断食管炎的类型和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食管染色内镜胃部疾病诊断通过胃染色内镜可以清晰地显示胃黏膜表面的微小病变,提高胃部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
幽门螺杆菌检测胃染色内镜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结合活检可以确定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染色内镜结直肠染色内镜可以发现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患者早期结直肠病变,提高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率。
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患者检查结直肠染色内镜结合放大内镜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结直肠腺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和数目,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结直肠腺瘤检查结直肠染色内镜1其他染色内镜技术23结合超声探头可以清晰地显示消化道管壁各层结构,有助于判断病变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超声染色内镜将色素染料注入消化道内,使其着色并显示消化道黏膜表面微小病变,提高早期消化道肿瘤的发现率。
双重染色内镜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重要价值
双重染色内镜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重要价值目的: 探討双重染色内镜在消化道早癌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在丰台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胃肠镜检查的患者1 880例,分为观察组(406例)和对照组(1 474例),其中观察组进行内镜下醋酸-卢戈碘液、醋酸-美兰的双重染色,并行病理检查;对照组采取经验性活检取材病理检查,观察两组差异性。
结果:观察组中,食管黏膜染色213例,总检出率为15.5%,早癌4例,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食管早癌检出率为8.0%;对照组588例,总检出率3.1%,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食管早癌检出率为1.2%,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胃黏膜染色109例,总检出率66.1%,早癌7例,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早期胃癌检出率为24.8%,对照组548例,总检出率8.6%,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早期胃癌检出率为 1.6%,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肠黏膜染色84例,总检出率79.8%,早癌1例,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结直肠早癌检出率为10.7%,对照组338例,总检出率19.8%,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结直肠早癌检出率为0.6%,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内镜下醋酸-卢戈碘液、醋酸-美兰的双重染色法可提高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double staining endoscopy in the diagnosis of early digestive tract cancer. Methods: 1 880 patients who had received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examination in the digestive endoscopy center of Fengtai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0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406 patients) and the control group (1 474 patien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he endoscopic double staining of acetic acid-Lugol’s iodine solution and acetic acid-methylene blue and parallel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empirical biopsy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re were 213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mucosal staining and the total detection rate was 15.5%. There were 4 patients with early cancer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moderate and severe atypical hyperplasia and esophageal early cancer was 8.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588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mucosal staining and the total detection rate was 3.1%. The detection rate of moderate and severe atypical hyperplasia and esophageal early cancer was 1.2%.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01).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re were 109 patients with gastric mucosal staining and the total detection rate was 66.1%. There were 7 patients with early cancer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moderate and severe atypical hyperplasia and early gastric cancer was 24.8%.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548 patients with gastric mucosal staining and the total detection rate was 8.6%. The detection rate of moderate and severe atypical hyperplasia and early gastric cancer was 1.6%.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01).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re were 84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mucosal staining and the total detection rate was 79.8%. There was 1 patient with early cancer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moderate and severe atypical hyperplasia and colon and rectal early cancer was 10.7%.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338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mucosal staining and the total detection rate was 19.8%. The detection rate of moderate and severe atypical hyperplasia and colon and rectal early cancer was 0.6%.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01). Conclusion: The endoscopic double staining of acetic acid-Lugol’s iodine solution and acetic acid-methylene blue can improve the detection rate of digestive tract early cancer and precancerosis, thereby of high application value.[Key words] Pigment endoscopy; Early cancer; Digestive tract染色法内镜(chromoendoscopy)又称色素内镜,应用于临床已有40余年历史。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
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胃癌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染色内镜结合放大内 镜技术可以提高胃癌的诊断准确性。
胃癌染色内镜可以清晰地显示胃黏膜表面的微细结构和血管形态,有助于发现病 变并进行定位,同时结合活检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同样具有重 要意义。染色内镜结合放大内镜技术也可以提高结直肠癌的 诊断准确性。
03
染色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
上消化道疾病
食管炎
01
染色内镜可以辅助医生对食管炎进行诊断,通过观察食管粘膜
的形态和颜色变化,判断炎症的程度和类型。
胃炎
02
染色内镜有助于诊断胃炎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同时还能检测幽
门螺旋杆菌感染。
上消化道肿瘤
03
染色内镜可以发现早期上消化道肿瘤,包括胃癌、食管癌等,
为早期治疗提供帮助。
肺癌
染色内镜可以发现早期肺癌,为早期治疗提供帮助。
其他疾病பைடு நூலகம்
胆道疾病
染色内镜可以辅助医生对胆道疾病进行诊断,观察胆道粘膜 的形态和颜色变化,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胰腺炎
染色内镜可以辅助医生对胰腺炎进行诊断,观察胰腺粘膜的 形态和颜色变化,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04
染色内镜检查的优点与局限性
染色内镜检查的优点
。
有创检查
染色内镜检查属于有创检查,可 能导致一定的不适和并发症。
费用较高
染色内镜检查需要使用特殊试剂, 因此检查费用较高。
染色内镜检查的未来展望
技术改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染色内镜检查技术将不断改进,提高 诊断准确性和安全性。
科技创新染色内镜
肠上皮化生: 用美蓝染色,方法同前,肠化
上皮呈蓝色,斑片状,色度中等,敏感性80 %~90%,特异性89%~99%,如为均匀之 深蓝色,应考虑恶变。
靛胭脂对比染色
靛胭脂对比染色
表浅胃癌美蓝染色前后对比
普通胃镜下胃角微有凹陷
染色后凹陷更明显
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息肉
普通胃镜所见
靛胭脂染色后
(四)染色内镜诊断早期大肠癌
目录
(一)染色内镜概述 (二)染色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 (三) 染色内镜诊断早期胃癌 (四)染色内镜诊断早期大肠癌
(一)染色内镜概述
染色内镜也称色素内镜 ,系指通过各 种途径(口服、直接喷洒、注射)将色素( 染料)导入内镜下要观察的黏膜,使病灶与 正常黏膜颜色对比更加明显,从而有助于病 变的辨认及目的性活检。
1.1.4 标记染色法(纹身法)
将染料注射胃肠道壁,使之染色,以便于 术中病变部位的寻找辨别及随访时寻找要观 察的部位。能在胃肠壁内长期保留的染料为 印度墨汁,仅能短时间保留者为美蓝。
1.1.5 双重染色法
两种染料联合应用使之更全面、更清晰地反 应颜色变化,常用者为刚果红-美蓝。除刚 果红可将泌酸区染成蓝黑色,美蓝将肠化区 染成蓝色外,双重染料阴阳离子结合形成的 白色褪色区,为早期胃癌的染色特点之一。
如出现不染色区/浅染色区,特别是在此区 见到糜烂、斑块、粘膜粗糙、细小结节时,于 此处取活组织极易发现早期食管癌。
早期食管癌(染色前后比较)
(三)染色内镜诊断早期胃癌
早期胃癌是指局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 对比染色:0.1%~0.5%靛胭脂,不需黏液
清除剂,直接喷洒,显示蓝色凹陷部位。对 平坦、平坦凹陷型早期胃癌诊断有帮助。
1.染色内镜分类及原理
数字染色内镜在Barrett食管诊断中的应用
数字染色内镜在Barrett食管诊断中的应用张秋瓒;杨倩;冯静;张淑贤;王秀茹【期刊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年(卷),期】2014(0)18【摘要】目的:探讨数字染色内镜(digital chrome endoscopy,I-Scan)对Barrett 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的诊断价值.方法:420例临床拟诊为胃食管反流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分别接受I-Scan和普通内镜模式检查,筛选出疑似BE患者,并行病理检查,比较I-Scan组和对照组BE检出率以及图像特点.结果:I-Scan组疑诊BE患者35例,检出率为15.91%(35/220),病理确诊31例,符合率87.10%.对照组内镜疑诊B E 24例,检出率12.00%(24/200),病理确诊17例,符合率70.83%.I-Scan组与对照组相比,内镜疑似BE略有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I-Scan组对鳞、柱状上皮交界和胃食管结合部间距间栅状血管网图像清晰度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I-Scan组内镜疑似BE患者和病理诊断符合率、误诊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Scan对鳞、柱状上皮交界和胃食管结合部间距间栅状血管网的观察具有重要意义I-Scan模式诊断BE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好于普通内镜模式,I-Scan模式可以提高疑似BE的检出率.【总页数】5页(P2578-2582)【关键词】Barrett食管;诊断;病理学;数字染色内镜【作者】张秋瓒;杨倩;冯静;张淑贤;王秀茹【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第四中心临床学院;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消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4【相关文献】1.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诊断Barrett食管中的临床应用及对照研究 [J], 苏敏;张顺杰2.内镜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染色内镜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J], 杨小乔;张刚庆;梁彪;郑会聪;王翠华3.数字染色内镜及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Barrett食管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J], 龙沛琪;岳辉;王伟飞;魏清柱;毛正果;邓三花;彭芊芊4.高清智能电子染色内镜在 Barrett食管诊断中的价值 [J], 吴华清;张立卫;刘东国;王焕英5.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汪泳;张方信;常宗宏;魏红梅;赵海霞;杨永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管胃检查的染色内镜技术
内镜下染色技术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口服、直接喷洒、注射)将色素(染料)导入内镜下要观察的黏膜,使病灶与正常黏膜颜色对比更加明显,从而有助于病变的辨认及目标性活检,又称色素内镜或者染色内镜。
自1966年日本津田等首创胃黏膜染色法内镜检查技术以来,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诊断食管、胃黏膜病变,特别是在诊断早期消化道肿瘤方面显示出很高的价值,成为普通胃镜检查的有力补充。
有文献报道染色内镜还可以提示癌肿浸润范围,为选择手术方法及范围提供依据。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Lugo`S碘染色、靛胭脂染色、美蓝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刚果红一美蓝双染色等。
本教材只介绍上消化道检查常用Lugo`s 碘染色、亚甲蓝染色、靛胭脂染色法。
第一节Lugo`s碘染色
Lugo`s碘染色主要应用于食管病变的检查,早期食管癌碘染色阳性率几乎达到100%。
1 染色原理
食管复方碘液染色的原理是:成熟的非角化食管鳞状上皮细胞内含丰富糖原颗粒,遇碘成棕褐色,而炎症或癌变的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甚至消失而呈淡染或不染区。
2 适应症
胃镜检查所发现的食管粘膜病变包括粘膜粗糙、糜烂、溃疡等均可以行Lugo`s 碘染色。
晚期明显食管癌者不必行此检查。
3 禁忌症
1)所有胃镜检查的禁忌症均应列为色素内镜检查的禁忌症。
2)甲状腺功能亢进是碘染色的相对禁忌症。
4 染色检查步骤
1)准备1.0%-3.0%的复方碘溶液、含有硫代硫酸钠的冲洗液洗脱液。
2)准备专用喷洒管。
3)普通内镜观察上消化道。
4)将内镜退至距门齿约20cm处,清水冲洗抽吸干净病灶区域,从活检孔道道插入塑料喷管,前端伸出内镜2-3cm。
用20毫升针管抽取1.2%碘液10ml,自上而下,边推进内镜,边注入碘液(或自食管胃交界线向上喷洒亦可)。
内镜直视下于不着色区或明显淡染区取材3~5块送检病理。
5)冲洗液洗脱着色区域的碘液。
5 染色结果判断
在内镜检查时,根据染色后组织的着色情况及边界是否清楚来判定染色级别,一般分为:(1)阴性,正常染色为棕色;(2)3级,不着色区颜色较淡且边界不清;(3)2级,不着色区颜色淡,但不着色区边界清楚;(4)1级,不着色区明显且边界清楚,病变有隆起或凹陷感。
早期食管癌与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碘染色后不着色(内镜下表现为黄色)且边界清楚,而且早期食管癌染色后病变有隆起或凹陷感,但正常粘膜由于碘染色着色内镜下表现为棕色。
内镜诊断标准为:早期食管癌染色级别多为1级,重度不典型增生为1级,中度不典型增生为2级,轻度不典型增生染色级别为3级;碘染色阴性者为正常组织。
碘染色前、后改变
病理报告: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
碘染色前、后改变
病理报告: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
碘染色前、后改变
病理报告: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
碘染色前、后改变
病理报告: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
碘染色前、后改变病理报告:原位癌
碘染色前、后改变病理报告:原位癌
碘染色前、后病理报告:食管粘膜内癌
碘染色前、后改变
病理报告:鳞癌
碘染色前、后改变
病理报告:鳞癌
碘染色前、后改变
病理报告:鳞癌
6 检查注意事项
1)食管黏膜染色前需充分冲洗抽吸,有利于色素与食管黏膜更好地接触;2)导管应选择喷洒型,且内镜要匀速移行,保证染色剂喷洒均匀。
3)染色后注意冲洗正常粘膜区的碘液。
7 碘染色的临床意义
1)正常食管被染成棕黑色,由于柱状上皮不染色,齿状线可以清晰地显示(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的交界)
2)食管肿瘤,特别是常规内镜下不能明确分辨性质和范围的早期食管癌或不典型增生,也呈不染色区,而且由于没有胃黏膜的橘红色,通常发白,可以清晰地显示病变,指引靶向活检,或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
3)炎症也可造成不染色区,需通过活检鉴别
4)食管白斑则由于棘层富含糖原,被染成深棕色
第二节亚甲蓝、甲苯胺蓝染色法
1 染色原理
亚甲蓝又称美蓝,使用浓度0.2%~1.0%,最常用0.5%-0.7%溶液供直视下喷洒,0.05%溶液供MB-CR双重色素内镜检查,喷洒后,亚甲蓝不被正常黏膜上皮吸收,但易被肠腺化生上皮吸收,并可与糜烂、溃疡和癌变表现的白苔结合染成蓝色,即使在1-2min用水冲洗也不退色。
甲苯胺蓝和亚甲蓝相似,能被肿瘤组织和肠化上皮吸收,但是由于该色素不优于亚甲蓝,用量大时会对胃及膀胱有一定的刺激性,目前应用较少。
2 适应症
亚甲蓝染色多用于诊断胃食管粘膜的充血、粗糙、糜烂、溃疡等病变,尤其在鉴别肠上皮化生、Barrett食管、胃腺瘤、胃的良恶性溃疡方面有较强的适应症。
3 染色步骤
1)准备0.5%的浓度的美蓝和喷洒管
2)常规内镜检查,大致确定病变范围;
3)清水反复冲洗病变区域后,将内镜进至病变远端5cm以外,从活检孔道道插入塑料喷管,前端伸出内镜2-3cm。
用20毫升针管抽取合适浓度的美兰染色剂,边退出内镜,边匀速喷洒染色剂,约5分钟左右后以清水冲洗染色剂。
内镜直视下于着色区取材送检病理。
4 染色结果判断
肠化上皮呈淡蓝色、不典型增生多呈蓝色,癌变上皮则呈黑色或者深蓝色
5 注意事项
1)胃黏膜染色前需充分冲洗抽吸,有利于色素与胃黏膜更好地接触;
2)美蓝与胃黏膜需有充分的接触时间,时间以5min左右为宜;
3)冲洗染剂要彻底,以免误将未冲洗干净的染色剂认为着色而取材,混淆病变区,影响诊断符合率;
4)导管应选择喷洒型,使病变区着色均匀。
6 亚甲蓝染色的临床意义
1)判别和诊断肠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时胃黏膜1min即呈浅染色,在胃窦部呈散在点状,而在胃体部则呈弥漫性;诊断肠上皮化生也有助于Barrett食管的诊断。
2)判别和诊断肠上皮化生和胃腺瘤,肠上皮化生的胃黏膜可逐渐明显地染色,而胃腺瘤不染色或仅仅显示甚清淡地染色;
3)判别和诊断良性胃溃疡与凹陷性早期胃癌,良性胃溃疡表面白苔经染色后可在其边缘形成一层较薄的收缩环,或其边缘染色较中间浅,而凹陷性早期胃癌表面苔呈均一染色,或其边缘中央染色更深。
胃黏膜美蓝染色着色区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检出率高达52%
第三节靛胭脂染色法
1 染色原理
靛胭脂染色的机理是利用色素对比原理,让不能使胃粘膜着色的深蓝色的靛胭脂沉积于胃粘膜的皱襞沟纹与胃小凹间,使其显示出胃粘膜的凹凸变化及其立体结构。
正常胃粘膜的小区清晰可见,胃底腺小区呈现为规则、厚、有光泽、带红色,幽门腺粘膜为不规则、薄、暗淡、带黄色。
与Luogos碘液和亚甲蓝不同的是,靛胭脂并不与粘膜或其分泌物发生化学反应。
2 适应症
靛胭脂染色法常用于胃内糜烂、隆起性病变、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并可辅助内镜下EMR、ESD等治疗。
靛胭脂染色法更常用于大肠病变的染色检查,以观察病变表面的腺管开口形态(pit pattern),鉴别大肠病变的种类。
3 染色方法
1)准备0.2%的靛胭脂染色剂。
2)常规内镜检查,大致确定病变范围;
3)清水反复冲洗病变区域后,将内镜进至病变远端5cm以外,从活检孔道道插入塑料喷管,前端伸出内镜2-3cm。
抽取0.2%的靛胭脂30-50ml均匀喷洒病变区域,内镜直视下观察胃小凹及皱襞形态,于结构紊乱区域取材送检病理。
4 染色结果判断
早期胃癌表现为胃小区结构凹凸低平或消失,粘膜面色彩和微血管发生变化;病变处粘膜隆起或凹陷,皱襞细化、肥大或融合,局部病变处粘膜僵硬、中断或变形。
靛胭脂IC染色后使上述粘膜变化更加鲜明。
5 注意事项
1)胃黏膜染色前需充分冲洗抽吸,以有利于靛胭脂在胃小凹内沉积;
2)导管应选择喷洒型,使病变区着色均匀;
3)靛胭脂用量根据病变大小而定,不宜过多喷洒而影响观察;
4)结合放大内镜有助于更加精细地观察胃粘膜的细微变化,提高诊断率。
6 临床意义
1)判断和诊断早期胃癌:病变处表面胃小区凹凸不平,有异常的细颗粒乃至细小结节,局部发红、退色、易出血或黏膜下血管紊乱甚至消失;病变处的隆起或溃疡区皱襞细化、肥大或融合;病变处黏膜僵硬或变形;
2)判别和诊断胃溃疡是否彻底治愈,通过观察溃疡瘢痕中心有无微小凹陷,再生黏膜上皮和发红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