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案例分析题
城市规划实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

城市规划实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1/10)案例分析第1题下图所示为某城市火车站地区局部的道路网布局方案示意图。
图片为城市快速路,与主干道⑤-⑤交叉处已建有互通式立交,与火车站相通的南北轴线B′5-B′7为生活性干道。
其他道路为城市主次干道。
请分析该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图片图某火车站地区道路网示意图下一题(2/10)案例分析第2题某城市居住示范小区详细规划如下图所示。
居住区总用地约65hm2,居住人口约1900,居住户数约290户。
居住区位于城市中心区的东南边缘。
北侧是城市快速路,南侧有城市主干路,西侧有一条城市支路,东侧是一条国道。
居住区公建设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靠近城市快速路一侧,另一部分位于整个居住区的中心位置。
试对该方案进行评析。
评析内容包括方案的问题及修改建议等。
图片图某城市居住示范小区详细规划上一题下一题(3/10)案例分析第3题下图所示为某地级市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
该市北部为山区,中部为山前平原,南部为滨海平原。
有两条国道呈十字交叉形在市域内通过。
1.该市沿海有N、D、W三个县城。
东部海岸为沙质岸线,沙软潮平,水质清澈,附近有海岛;中部主要为礁石海岸,距海岸500m处水深可达20~25m;西部沿海有大面积的盐田。
规划拟在W城建大型区域电厂(装机容量480万千瓦)和焦化厂;在D城建深水码头,用进口铁矿石并结合当地的煤炭资源,建大型钢铁基地及发展相关的产业;N城拟建盐化工基地。
2.该市市区由3个组团构成,相距均在20km左右。
Z组团为中心组团,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70万。
G是以煤炭开采为主的矿区,人口25万。
F为新型工业区,是全市的副中心,人口30万。
Z与G、Z与F、Z与N有国道连接,N与D有公路连接。
规划还拟分别从Z城、G城建高等级公路与W连接。
3.为保护环境,中心城市各组团都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见下图)。
F城与G城之间有一水库,这个水库是城市水源。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城市经济效益B.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C.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D. 增加城市人口密度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A. 以人为本B. 经济适用C. 环境友好D. 资源浪费答案:D3.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A. 5年B. 10年C. 20年D. 50年答案:C4. 城市交通规划中,哪种交通方式通常被优先考虑?A. 私人汽车B. 公共交通C. 步行D. 自行车答案:B5. 城市绿地规划的主要功能不包括:A.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B. 提供休闲空间C. 增加城市经济收入D. 保护生物多样性答案:C####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历史文化保护。
(对)2. 城市扩张应无限制地追求规模扩大。
(错)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优先考虑经济效益。
(错)4. 城市更新改造可以完全拆除旧城区。
(错)5. 城市防灾规划应包括洪水、地震等多种灾害的应对措施。
(对)####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城市规划中“以人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
城市规划中的“以人为本”原则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规划应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如住房、教育、医疗等;其次,规划应考虑居民的出行便利性,优化交通网络;再次,规划应注重居民的休闲和文化需求,合理布局公园、文化设施等;最后,规划应保障居民的参与权,鼓励居民参与城市规划过程。
2. 描述城市交通规划中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意义。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意义在于:首先,它能提高城市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堵;其次,它有助于减少私家车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再次,公共交通的普及可以促进社会公平,为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提供平等的出行机会;最后,公共交通的发展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3. 阐述城市绿地规划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城乡规划例题分析及答案

① 等级结构:分为 A 、 B 、 C 、 D 四级。 A 为市域中心 城市; B 为市域副中心城市; C 为重点发展城镇; D 为 一般城镇。 ② 职能结构: C1 、 C2 、 C3 、 C4 、 C5 以发展石化工业 为主要职能; D13 、 D14 、 D15 以发展旅游业为主要职 能;其余均为综合职能。 ③ 交通:考虑到东湾现状基础设施和城镇依托条件较好, 规划拟在东湾进行局部填海建设深水港码头。为促进市域 协调发展,规划建设环状高速公路网和若干条一、二级公 路,以加强各城镇之间的联系。 根据以上说明及规划示意图,请指出港口选址、石化工业 布局及高速公路选线存在什么问题,并说明主要理由和提 出改进意见。
( 2 )参考答案:
① 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没有很好地落实控 规内容; ② 用地性质为酒店、公寓等用词不规范; ③ 控规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等控 制指标一般指规定上限,而不是能上下浮 动的中问值; ④ 建筑规模超过规定,应小于 18000m2; ⑤ 建筑后退距离应明确具体哪一条路;
( 2 )参考答案:
① 人均用地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压缩城市建设用 地。主要压缩工业开发区用地规模。 ② 商业中心分布不均,应适当增加商业副中心。 ③ 商业中心附近的工业用地不合理,应取消。 ④ 沿河布置的三类工业用地对环境影响较大,应 另选位置,或取消。 ⑤ 城市南部城市绿化环境较北部差,应增设集中 绿地。
① 规划期末,市域城镇空间结构重点形成一条市域中部的 东西向的城镇发展主轴,市域南部沿铁路线的东西向城镇 发展副轴,市域南北向沿国道的城镇发展副轴。 ② 依据市域城镇职能的作用范围,充分发挥城镇的区域中 心作用,将市域划分为北、中、南三个经济区。 ③ 按照一级中心城市、二级次中心城市、三级中心城镇、 四级城镇的等级序列,形成四个层次的城镇等级结构,并 制定相应的分级发展原则。 ④ 按照市场经济效率原则和区域平衡发展原则兼顾的指导 思想,将其纳人进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去。 试评析该规划在城镇布局方面的特点。
《城市规划原理》大学题集

《城市规划原理》大学题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题集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城市的基本特征?()A.人口集中B.经济活动多样化C.社会组织复杂D.地理位置偏远答案:D2.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不包括以下哪项?()A.工业化B.农业现代化C.信息技术发展D.自然资源丰富答案:D3.以下关于城市与区域发展关系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B.城市发展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C.区域发展对城市发展没有影响D.城市与区域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答案:C二、填空题1.城市的三大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
答案:人口集中、经济活动集中、社会文化集中2.城市发展过程中,通常会出现____、____、____等不同阶段。
答案:初期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3.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表现为:____、____、____。
答案:城市是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城市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区域发展对城市有支撑作用三、名词解释1.城市化:指人口、经济、生活方式等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和集中的社会现象和过程。
2.城市形态:指城市在空间上的布局特征,包括城市的形状、大小、结构和功能分布等。
3.城市功能区:指城市内部根据不同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功能划分的地域单元,如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等。
四、简答题1.简述城市的基本特征。
答案:城市的基本特征包括人口集中、经济活动集中、社会文化集中、空间结构紧凑、基础设施完善和生态环境特殊。
2.简述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答案: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表现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城市发展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同时区域发展对城市有支撑作用,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3.简述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答案:城市发展的阶段包括初期阶段(城市化率低于30%)、成长阶段(城市化率在30%-70%之间)和成熟阶段(城市化率超过70%)。
初期阶段特点是城市化速度较慢,成长阶段特点是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张,成熟阶段特点是城市化速度趋于稳定,城市开始注重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题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题某沿海地级市20世纪90年代初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准备在城市东部建设中心区,主要目的是疏解旧城区人口、商业和行政办公的压力,用以发展城市新的商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大型会展文化中心和部分市级行政办公机构。
当时,该城市东部正处于城市主要发展地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面对内海湾,与原有旧城既有一段距离,又有比较方便的交通联系,是该市中心区建设理想的选址地点。
市政府随后组织编制中心区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开始对外招商,准备大干一场。
但是没有想到,随着国家治理经济过热和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不少原准备开发的投资方,由于资金的限制,加上大环境的需求不足,纷纷撤资或停工等待,中心区只建成了一个会展中心、一个图书馆和一个中心广场。
市政府为了继续推动该地区的开发,匆忙修改规划,将原来准备建设商务中心的大片土地改为居住用地,重新招商,开发房地产,陆续在中心区的周边建起了三个住宅小区。
但是,2000年以后,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渐好转,全市性的商务办公和金融服务的需求又重新上升,申请建设的项目增加不少,可是这些好项目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选址,原中心区的土地已经有相当部分被转变为居住用地。
该市政府开始着急了,一方面,原中心区实际上只建成一半,城市中心职能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几乎没有剩余的土地;另一方面,新的建设项目又没有地方建设。
政府希望有关规划部门能够重新确定一个中心区的位置,以解决城市的燃眉之急。
评析这个例子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一个城市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并不是无限可以任意扩大,城市主要功能区的选址有时往往是惟一的,或者至少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像中心区这样重要片区的选址,它既是城市的心脏部位,是城市行政、商业、商务、文化的重要设施所在地,又是城市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景观区,一般项目不应该允许在中心区建设。
第二,政府应处理好一个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城市中心区的建设不是1-2年就可以完成的,应该认真规划,逐步建设,任何操之过急的行动很有可能给城市带来长久的不利影响。
2013年城市规划师考试《规划实务》案例分析题

2013年城市规划师考试《规划实务》案例分析题第一篇:2013年城市规划师考试《规划实务》案例分析题2013年城市规划师考试《规划实务》案例分析题(4)案例4某市城市建设发展,在市区东部地区若干个工厂已经外迁或停产,其厂址由城市土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出让。
在出让之前已由规划部门编制了详细规划,确定了每块土地的使用性质。
某开发公司在出让中竞得其中的一块居住用地,面积4.5hm2,按照详细规划的要求,并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认,该居住用地的容积率为2.1,建筑密度为25%,建筑高度不得超高45m,居住区内的绿地率为30%,人口密度不超过800人/hm2。
某开发公司与市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签订了土地合同,并将上述条件在合同中作出了明确规定。
合同中明确规定有关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条件的目的是什么?答案:这是一个国有土地出让的实例。
关键是某开发公司在竞得4.5hm2用地后与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签订的合同中必须包含有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划设计条件,才能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申请。
这主要是防止开发公司得到土地后任意改变规划设计条件,增加土地开发强度。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根据本例中的条件还可以要求其在4.5hm2用地内编制一个修建性详细规划,为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做准备。
第二篇: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规划实务答题套路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规划实务答题套路(必背)总体布局1、城市格局合理,结构合理●集中紧凑型:城市各项主要用地较集中,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和市政工程设施,又可节省建设投资,一般中、小城市大多采用这种布局形式。
●分散疏松型:受河流、山川等自然地形、矿藏资源或交通干道的分隔,形成若干分片、分组,就近生产组织生活的布局形式,彼此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设施的投资会高一些,通常是大城市和地形限制的城市。
●集中与分散型:主城区与外围具有不同功能的组团,主城与外围组团间布置绿化隔离带。
城市规划实务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共5题,每题20分)第1题下图为绵阳市行政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图。
绵阳市行政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图该方案为绵阳市行政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组团。
地处丘陵台地,地形较复杂。
东侧隔铁路与老城相望;北侧城市干道宽60m,与高速公路相接;南侧也是宽60m的城市干道,地段呈三角形。
规划范围内有西山风景名胜区和历史古迹建筑群,一所中专学校,少量村庄民宅。
环境良好,区位方便,总用地约3.2km2。
规划强调城市建设与环境紧密结合,尽量保留山丘地形、地貌特征,减少土方量。
规划实行总量控制,结合自然环境及行政中心区用地性质,不追求大城市中心高楼林立、处处钢筋水泥的高强度开发模式,在力求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创造环境舒适、尺度宜人、布局独特的城市新形象。
【问题】1.对该方案进行简单的评述。
2.绘图补充实例中03~06地块规划分图图则。
1.对方案的评述:(1)方案功能分区明确,结构清晰,用地安排合理。
(2)道路等级、结构清晰,特别是与此行政中心区结合较好,并根据需要规划了步行系统。
(3)绿地规划结合地形特点,既保护了自然特点,又创造了良好的绿化环境,并为突出方案布局特色奠定了基础。
(4)在方案南侧,风景区公园脚下规划的工业用地不合理,也影响城市主要道路两侧的城市形象。
(5)本规划区是城市行政中心区,并且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组团,规划的商业用地比例过高,与此地块的主要功能不太适宜。
2.03—06地块规划分图图则如下页图所示。
05-06地块规划分图图则第2题某市中心区有一座市级医院,地处两条交通繁忙的干道西北角,占地O.48公顷。
医院为改善门诊设施,决定将位于临街转角处二层门诊楼原地改建为6层,并提出了医院改建总平面方案图。
改建之后的全院总建筑面积为14000m2。
该市市级医院申请规划方案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某市市级医院申请规划方案示意图。
【问题】试分析这个规划在总平面布置、交通组织、安全防火等方面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城市规划原理 案例分析 例题

实例一某企业位于市中心重点地区,占地面积24500平方米,由于企业效益不好,打算利用区位优势,将一部分多余的工厂用地出让,建设住宅.经与房地产开发商洽谈达成协议,由房地产开商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住宅.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核实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该用地使用性质规划为公共设施用地。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现场调研,并分析了周围建设情况和各种条件,认为可以改变用地性质,向市政府作了请示,经市政府批准后核发了“两证一书”。
评析: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现场调研后并作了分析,根据该用地所处具体位置和具体条件认为可以改变用地性质。
由于该用地“位于市中心重点地区”,根据规划法的规定,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由市政府审批的,要调整必须经过市政府的批准,才能改变用地性质。
因此,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程序合法又合理,在报经市政府批准的情况下,核发了“两证一书”,这是正确的,不是多余之举。
实例二某区属企业位于工业区内,占地8400平方米,由于设施老化,产品落后,最终破产倒闭。
区政府想利用原厂区土地开发住宅,并将获得的资金安置下岗职工,经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被驳回,理由是该用地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为工业用地,不能改变用地性质.评析: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做法是对的.因为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考虑到这个企业位于工业区内部,如果建设住宅,将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子女上学、购物、文化娱乐等,另外,周围的工厂企业产生的废气、粉尘、噪声等将对居民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不能开发建设住宅。
但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建议区政府采取土地置换的办法,将位于居住区内的某些工业企业搬迁到这里,然后开发建设位于居民区内已腾出的用地,利用这方面的资金安置下岗职工。
这样做,可以收各得其所的效果。
实例三某中学有两个校址,一处位于城市中心区,占地4000平方米;另一处位于中心区外围,占地8000平方米.根据国家规范,两处均不满足中、小学用地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原理案例分析
例1:我国东部某市人口规模45万人,编制了以
制造业、商业为产业发展方向的
城市总体规划计划。
图示为总体
规划中的道路交通规划。
一条与
其他城市相连的一级公路经过城
市西侧;现状有一条铁路由城市
北部穿过。
并设有火车站;西江
由城市东侧穿过,航运发达,客
运、货运均有较好的基础。
请指出道路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
题,提出修改意见。
并作指示性
的修改。
道路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有:
(1)过境道路穿越城市,不合理;
(2)城市主、次干道穿越铁路过多;
(3)东西向主干道偏少;
(4)沿河两岸,东西向联系道路偏
少;
(5)铁路穿越市区,对城市影响较
大;
(6)铁路客运站内主干道穿越,不
利于站线布局;
|
(7)铁路客运站、长途汽车站以及
轮船码头布局分散,不利于交通换乘;
修改建议:
(1)过境公路西移,与城市在南北各预留一个出入口;
(2)将客货混用的港口码头调整为客运码头和货运码头,货运码头布置在城市北部仓储区和工业区,客运码头布置在城市中部,靠近铁路客运站和长途客运站;
(3)增加东西向主干道密度;
(4)加强沿河东西向联系,增设过河主干道;
(5)铁路从城市北部穿过,或将铁路客运站规划为南北出入口,方便南北两区使用;(6)减少干道穿越铁路。
例2图为某城市的总体规划示意图,表达了城市干道网布置与地形地貌、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
试评析其主要优缺点
优点:
<
1.主次干道布置顺应了山势河流
2.沿东西向城市中心大道布置城市中心公建有利于组织城市特色,西为西山风景区,东为客站。
3.工业、仓库用地区位合理,对外交通方便,靠近货站。
缺点:
1.沿铁路西侧的南北向城市道路承担过境交通功能,两侧布置了市中心公建,影响了交通功能的发挥,道路功能混乱。
2.工业、仓库区内部没有规划道路系统与城市其他用地缺少联系。
例3:图示为某城市2000---2020年总体规划。
该市为南方一座中等城市,规划人口35万人。
城市西侧为由山和湖组成的省级
风景区,一条省道沿南北向经过
该市。
请指出城市布局和交通方面的主
要问题。
分析如下:
(1)工业用地布局分散,临近风
景区的工业用地位置不合理。
二、
三类工业用地与教育科研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用地之
间缺少隔离带。
?
(2)城市南侧缺少公共设施用
地。
(3)仓储用地位置不当,不利于
使用,同时也对居住区造成一定
影响。
危险品仓库距离居住区过
近,而且缺少必要的隔离带。
(4)污水处理场不应布置
在城市水系上游。
(5)快速路穿越市区,不
合理。
(6)道路网没有结合河流
布置,不合理。
(7)机场距离城市过近,
机场端净空穿越市区,不合
理。
例 4 某地级市总体规划确
定,主城区在现状基础上仍
分为5个组团,该市地势西
北高,东南低,有3条河流,
主导风向东北风。
现状常住人口60万人,规划为90万人(见现状图和规划示意图)
规划要点:
1.城市性质:省城北部区域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基地。
2.总体布局:为“二主三副”的组合型布局结构,二个核心A、E组团;三个副组团即B,C,D功能组团;各组团之间保留农田和生态绿地进行分隔。
?
3.道路交通:新增高速公路出入口3,规划连接各组团的城市快速路系统。
4.工业布局:规划4处工业区,在A组团安排机械制造和生物制药园区;C组团安排新型建材及水泥厂,E组团为电子技术园区,B组团安排物流中心。
5.在组团隔离带内留出高压电力线走廊,新规划1个水厂,4个污水处理厂。
试指出上述规划中不合理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1. 总体布局结构为“二主、三副”不合理(E组团没有成为核心组团的条件)3分
2. 没有新增高速公路出入口3的必要2分
3. 城市快速路系统布置不合理。
2分
4. E组团与A组团之间只有一条城市主干道不合理。
2分
5. 在上风上水方向的C组团安排新型建材、水泥厂选址不当。
3分
6. 污水厂1在水厂3上游选址不当,分污水厂数量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