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阶段特征: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第一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170万年前—前221年)【阶段特征】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
(一)夏商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经济: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农业上,夏、商、周时期已种植五谷,火耕、耜耕;工商业,青铜时代,商朝出现职业商人,以贝为币,实行工商食官政策政治: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
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商朝的内外服制度;西周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等,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观产生了深刻影响。
思想文化:礼乐制度、甲骨文、傩(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经济:铁犁牛耕推动下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促使了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转变和小农经济的形成。
私营工商业兴起。
政治: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各国纷纷改革推动了宗法分封制的瓦解和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思想:百家争鸣推动思想的大解放。
科技:取得很高成就。
(司南、《甘石星经》、九九乘法口诀、筹算法、《黄帝内经》)文艺:帛画、《诗经》、楚辞、宫廷宴乐、第二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前221-220年)【阶段特征】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期。
是中国古代文化第一个高峰,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经济: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初步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工商业得到发展。
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和巩固。
思想:文化专制,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科技:造纸术、张衡、《九章算术》、医学(《黄帝内经》、张仲景、华佗)等领先世界的成就。
文艺:秦篆汉隶、帛画、汉赋第三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阶段特征】封建国家分裂;政治: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高三历史 模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模块能力培养 一、通史纵横 用联系的观点记牢历史课件
2.国民经济的“黄金时期”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都得到了较大发 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3.日本局部侵华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制造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件, 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1.抗日战争 是一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世
成为中国社会新的阶级力量。
三、“向西方学习”的社会思潮 1.林则徐
主持编译的《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
志,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 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引导 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时空、史实、特征——一线贯通]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
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维护共和制度的斗争 孙中山为维护共和制度,先后领导进行了“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民族工业
初步发展;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2)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 华民国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1912~1919年中国 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促使民族资产 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三、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传播 1.维新思想 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主张救亡图 存,实行君主立宪制,揭开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序幕,成 为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成就 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物体 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3.影响
(1)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对自然规律第一次进行理论性
概括和总结。 (2)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促进了两 次科技革命的出现。 (3)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1840—1949)第一阶段: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启动:(1840—1912)【阶段特征】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
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等领域全面展开。
政治:(1)民族危机加深: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与反动势力的勾结。
史实:(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先进的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在反对封建专制反对殖民侵略,追求民主富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史实:经济和阶级:工业化,市场化:列强侵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产品更多商品化,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的经济、阶级出现并发展。
史实:思想:民主化、科学化:中国人将救灭图存与向西方学习相结合,从器物学习到制度学习,经历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
史实:生活:19世纪中期,伴随近代工业起步,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
史实:第二阶段: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1912~1927)【阶段特征】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阶段,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阶段,社会两大主要矛盾趋于汇流——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集团的矛盾。
资产阶级道路行不通,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重要作用。
政治:民族危机继续加深;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巨变,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史实:(1)民族危机加深:一战爆发,与日本签《二十一条》;袁世凯北洋政府独裁卖国;思想上复古尊孔;巴黎和会上列强把山东权益出让给日本。
(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A民族资产阶级: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工业文明下中国的变革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①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
原因
解体;②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 导,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①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②著名的有 表现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 牟机器磨坊
阶级关系 社会思想 社会习俗
运用多元史观解读“鸦片战争”
史学范式 革命史观 现代化 史观 整体史观 理解与认识 它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它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商品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它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打破了中 国“闭关”的局面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生活方式等传入中国, 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 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的文明传入中国
(2011· 新课标全国卷)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 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 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 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 孝弟忠信,尊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 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 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 • • •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4.史学界曾有人对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作了比较详 细的统计分析,并绘制出下列统计图表。我们由此统计表可 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发展迅速 B.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实力雄厚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狭缝中艰难成长 D.自然经济已经退出了中国经济舞台
中国历史各个时期历史特征
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1、政治上: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奴隶社会强盛。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文化上: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
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总特征】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4.文化: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文学艺术,百花竞艳。
【具体史实】1.政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诸侯各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经济:农业: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
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政策,奖耕织。
3、文化:(1)思想百家争鸣,以儒、墨、道、法为代表诸子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法家思想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各国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2)教育打破学在官府局面,私学兴起,学在民间;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封建社会的统一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总特征】:政治:国家统一,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通)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和发展;中外的经济交往频繁;思想:思想专制,服务政治;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具体史实】1、政治上: 秦朝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历史9大阶段特征详解
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对整个中国古代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能为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国古代经济的典型形式;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在先秦、秦汉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文化上:在学术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基础;4、文学上:《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5、科学上: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
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隋唐(公元581年~公元907年)、宋元(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在魏晋南北朝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在隋唐和宋元得到继续发展,隋唐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证制度的成熟,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2、经济上:魏晋时期北方的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3、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都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三、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的转型明清。
明清(1368~1840年)是中国古代文明走向衰落并逐渐向近代文明转型的时期。
高考历史世界史各阶段特征汇总!附历史复习法
西方文明的源头【阶段特征】政治:古希腊民主政治机构为人类提供了一套先进的管理模式,给后世以借鉴,成为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而在古代罗马政治制度中,罗马法则独树一帜,构成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是现代西方法制制度的法律基础。
文化:古代雅典的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早期人文思想家。
他们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主张用教育来塑造人的个性。
他们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成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向工业文明迈进(公元 14 世纪——16 世纪末)【阶段特征】经济: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殖民者在亚非美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打破世界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人类历史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
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迅速发展。
政治:14、15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逐渐引起重大的历史变革。
第二阶段开启工业文明大门的政治革命(公元 17 世纪——18 世纪末)【阶段特征】思想: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同时,也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
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新兴的美国开创了政治新体制,法国大革命摧毁了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
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为工业文明的到来开启了大门。
政治:17、18 世纪,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得相应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开展了反对封建专制(殖民)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政治革命。
首先,英国爆发了反对专制王权的政治革命,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时代的确立与扩展(18 世纪末——19 世纪中后期)【阶段特征】经济:18 世纪下半叶,英国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技术的革新,引发了工业革命。
18 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向西欧和美洲的一些国家扩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工业文明时代到来。
1860—1895年阶段特征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早期的工业化运动的起步是指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主要由地方督抚推动,是因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地方汉人官
僚实力与地位不断上升,故选A项。
8.某学者总结了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对不同企业的做法,如下表 所示。据此可知,清政府的做法( )
企业类型
官办企业
官督商办企 业 商办企业
典型企业 清政府对企业的做法 江南制造总局 “父爱式庇护”
第二条线索:抗争与探索。面对列强的侵略和瓜分,中 国社会各阶级、各种政治力量都作出了反应。
(1)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 近代化的历程。
(2)民族资产阶级诞生,把挽救民族危亡、实行君主 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与学习西方相结合。
(3)无产阶级诞生早、来源广、革命性强,虽然尚未 形成独立的力量,但不断开展斗争。
1860—1895年 近代中国历史阶段特征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动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 的中国(1860~1895)
【阶段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列强侵华加剧,出现边疆危机、中法战 争、中日战争和瓜分狂潮,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也 就是伴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程度大大加深。
增加了50%”,种茶面积增加,说明种植茶叶、出口茶叶有利可图,故C
项正确。
6.1866年由铁匠方举赞和孙英德合作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实际是为外
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的打铁作坊;至1890年,该机器厂已拥有车
床10多台,可容纳200名工人。这家工厂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的鼓励和支持 B.工人技术水平的提高 C.国外消费市场的扩大 D.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答案】 D
时间、空间?人物?事件? 阶段特征(历史大背景)? 转折、重复词语? 历史概念? 主体一致原则
新课标高考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详解
新课标高考历史各时期的阶段特征模块一、中国古代文明:政治、经济、文化尽显文明古国风采;专制、抑商、海禁导致近代迟滞单元一:中华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阶段特征: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具体表现在:⑴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取代贵族制度,专制皇权逐渐形成。
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⑵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⑶文化上:思想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艺术的发展具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学体裁多样;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A、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时期(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21年)1、原始社会时期(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070年):⑴政治上:先后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两个阶段;原始社会晚期盛行禅让制。
⑵经济上: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刀耕火种,经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共同劳动,产品平均分配。
⑶文化上: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出现;原始艺术产生。
2、夏商周三代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⑴政治上:夏朝时,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并为后世所沿用;夏商两朝实行内外服制度;西周盛行宗法制、分封制和礼乐制度。
⑵经济上:井田制是主要土地制度,由奴隶集体劳动,劳动成果全归奴隶主所有;青铜铸造业发达,进入“青铜时代”;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⑶文化上:流行占卜;甲骨文已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
主题复习——历史阶段特征
主题复习——历史阶段特征一、中国古代史部分(一)中国古代早期:商周时期1、政治: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的转变,建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未实现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经济:井田制、青铜器铸造技术发达;工商食官。
3、思想:学在官府。
(二)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总体特征:社会大变革,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具体表现:1、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出现;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2、经济:铁犁牛耕出现和使用,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首提重农抑商。
3、文化:私学的兴起,“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二)秦汉时期(前221~220)总体特征: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大一统时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具体表现:1、政治: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2、经济:小农经济的发展;汉武帝时期强化“重农抑商政策”例如:货币官铸、盐铁酒官营、抑制富商、豪族;东汉末年,土地兼并严重,盛行庄园经济。
3、思想:从百家争鸣到思想专制。
秦朝焚书坑儒;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4、科技:以造纸术为代表的科技的发展。
5、文艺:以汉赋为代表的文学艺术的发展。
6、对外: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三)魏晋南北朝1、政治:北方战乱,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2、经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至南宋时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成为经济重心;北魏实行均田制。
3、思想: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挑战;文化中心随着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而南移。
(三)隋唐时期(581~907)总体特征: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具体表现:1、政治: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完善;唐中期,重用节度使,导致“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实行民族开放政策。
高中历史不同阶段时代特征
高中历史不同阶段时代特征先秦时期(距今170万~前221年)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和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
政治:夏商西周的国家体制,由部落联盟向方国联盟演进,到西周时,周王成为天下大宗,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
春秋战国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制宗法制崩溃,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经济:夏商周时期,土地氏族公有制瓦解,土地国有制确立。
商周时期,工商业由政府经营管理,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时代到来,铁器使用,牛耕出现(战国)并逐渐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个体商业出现。
纺织业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私商成为社会一大群体,商业兴盛,但受到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思想文化:商朝“以神为本”,西周“以人为本”,春秋战国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商周时期,用礼乐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人们的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剧变和经济大发展,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思想文化多元,道、儒、法、墨成为主要的流派;教育方面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天文学发达,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氏星表》,文学上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秦汉到宋元时期(前221年~1368年)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上升时期,中国古代文明从曲折发展到极度繁荣。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经历了创建、巩固、失控,到重新整合完善和加强发展的演进。
在这个演进过程中,君权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相权和地方分权不断被削弱。
秦朝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度得以沿袭,并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处于国家分裂时期,战乱不断,民族融合加强。
中国历史各个时期历史特征
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1、政治上: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奴隶社会强盛。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文化上: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
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总特征】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4.文化: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文学艺术,百花竞艳。
【具体史实】1.政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诸侯各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经济:农业: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
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政策,奖耕织。
3、文化:(1)思想百家争鸣,以儒、墨、道、法为代表诸子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法家思想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各国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2)教育打破学在官府局面,私学兴起,学在民间;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封建社会的统一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总特征】:政治:国家统一,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通)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和发展;中外的经济交往频繁;思想:思想专制,服务政治;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具体史实】1、政治上: 秦朝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阶段特征
经济
1、农业: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2、手工业:焦炭冶铁流行,棉纺织业发展,青 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私营手工业取 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出 现 3、商业:商人群体形成,“重农抑商”、“海 禁”政策 文化: 1、思想:活跃的儒家思想,反封建 的民主色彩 2、科技:《本草纲目》、《农政全书》 3、艺术:书法、绘画艺术出现平民化、世俗化 倾向,通俗小说发展,京剧产生、繁荣
[古代中国](农业文明时代的 中国)
1、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 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 勃兴阶段。它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 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 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夏商和西周(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前771年) 社会转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社会性质:奴隶社会夏:第一个国家 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和 政治 政权商:内外服制度;弥漫着神权色 诸侯争霸使分封制被破坏封建制度确立: 彩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各国经过变法、改革,逐步确立封建制 度 农业:耒、耜耕作,井田制手工业: 农业: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瓦解, 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商 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手工业:以冶铁 经济 业:出现职业商人和货币,西周实行 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产生商业:私商成 “工商食官制度” 为商人的主体,商业都会出现 思想:“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科技: 文字:甲骨文,金文艺术:早期绘画 文化 《甘石星经》中《石氏星表》文学艺术: 和大傩之舞 《诗经》、楚辞;战国帛画
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第一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170万年前—前221年)【阶段特征】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
(一)夏商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经济: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农业上,夏、商、周时期已种植五谷,火耕、耜耕;工商业,青铜时代,商朝出现职业商人,以贝为币,实行工商食官政策政治: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
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商朝的内外服制度;西周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等,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观产生了深刻影响。
思想文化:礼乐制度、甲骨文、傩(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经济:铁犁牛耕推动下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促使了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转变和小农经济的形成。
私营工商业兴起。
政治: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各国纷纷改革推动了宗法分封制的瓦解和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思想:百家争鸣推动思想的大解放。
科技:取得很高成就。
(司南、《甘石星经》、九九乘法口诀、筹算法、《黄帝内经》)文艺:帛画、《诗经》、楚辞、宫廷宴乐、第二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前221-220年)【阶段特征】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期。
是中国古代文化第一个高峰,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经济: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初步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工商业得到发展。
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和巩固。
思想:文化专制,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科技:造纸术、张衡、《九章算术》、医学(《黄帝内经》、张仲景、华佗)等领先世界的成就。
文艺:秦篆汉隶、帛画、汉赋第三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阶段特征】封建国家分裂;政治: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近现代中国历史分期及阶段性特点
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今天)
一、本时期的历史分期 1、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年) 2、改革开放深化时期(1992——今) 二、阶段性特征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开始全面进入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近现代中国历史分期及阶段性特点
老万
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分期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一、晚清时期(1840——1912)——中华民族的沉轮与希望 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年) ——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的斗争(从旧民主主义革 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 三、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 中国现代史(1949-现在) 四、向社会主义过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探索时期( 1949——1978) 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今天)
一、晚清时期(1840——1912) ——中华民族的沉沦与希望
一、本时期的历史分期 1、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鸦片战争时期。时间 为1840——1860年。 2、现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时期。时间为 1861——1894年 3、现代化的深入——资产阶级改革与革命时期。时 间为1895——1912年 二、本时期阶段特征 农耕文明向近代文明转变
中国各阶段转型时期的历史特征(紧密复杂版)
中国各阶段转型时期的历史特征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对整个中国古代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能为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国古代经济的典型形式;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在先秦、秦汉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文化上:在学术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基础;4、文学上:《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5、科学上: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
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隋唐(公元581年~公元907年)、宋元(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在魏晋南北朝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在隋唐和宋元得到继续发展,隋唐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证制度的成熟,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2、经济上:魏晋时期北方的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3、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都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三、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的转型明清。
明清(1368~1840年)是中国古代文明走向衰落并逐渐向近代文明转型的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3.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阶段特征: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及其代 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
政 治
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革命道 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1.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阶段特征: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 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政 治
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2.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阶段特征: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先后 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都异 常活跃。
政 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 治 主政治的道路。 经 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 济 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思 想 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科学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 文 的作用。 化 社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 会 生 活
经 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 济 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摧残。 思 想 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 文 想。 化 社 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物质生活、战争时期发展迟缓。 生 活
经 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 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
迈进。
思 想 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 文 思想。 化 社 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力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 会 化,传统礼仪受到冲击。 生 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