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强震及地震带分布

合集下载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我国现在使用的是1990年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我国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受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影响,是个多地震的国家,据统计,我国大陆7级以上的地震占全球大陆7级以上地震的1/3,因地震死亡人数占全球的1/2;我国有41%的国土、一半以上的城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或7度以上地区,6度及6度以上地区占国土面积的79%。

我国几个地震活动较为强烈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和云南、四川西部,华北太行山和京津唐地区,新疆及甘肃、宁夏,福建和广东沿海,台湾地区等。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使用规定第一条为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保证准确地使用“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地震烈度区划图上所标示的地震烈度值,系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值。

该烈度值称为地震基本烈度。

第三条本地震烈度区划图,系国家经济建设中地震设防的法规图件。

在其适用范围内,建设项目的抗震设计和已建项目的抗震加固,均应遵照执行。

第四条本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适用范围如下:(一)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土利用规划的基础资料;(二)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震设防依据;(三)制定减轻和防御地震灾害对策的依据。

第五条在本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基础上,应进行专门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工程和地区有:(一)地震设防要求高于本地震烈度区划图设防标准的重大工程、特殊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二)位于地震烈度区分界线附近的新建工程;(三)某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边远地区;(四)占地范围较大,跨着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城市和大型厂矿企业,以及新建设开发区。

第六条对进行过专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烈度复核、地震小区划等工作的工程和地区,凡其结果经国家地震烈度评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均有效。

第七条国家地震烈度评定委员会由国家地震局会同建设部等有关工程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组成。

第八条对不执行本规定并造成严重后果的部门或单位应追究其责任。

中国百年大地震概览,中国地震带详细分布图

中国百年大地震概览,中国地震带详细分布图

中国百年大地震概览,中国地震带详细分布图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地球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层。

地壳就是地球表面覆盖的一层岩石圈,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地壳岩石圈厚度不一,最厚的地方在青藏高原,厚度约为70千米。

最薄的地方在太平洋底的马里亚纳海沟,只有几千米。

地震成因:地震主要是由地质运动,火山爆发及岩层塌陷等活动造成的。

地震的分布:一、时间分布:地震无论在时间分布还是地理分布上都具有一定的特征,通过对大量地震资料的分析,地震发生时间是不均匀的,一段时间地震比较活跃,另一段时间地震比较平静,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地震活跃期发生七八级的地震的概率较高,不同地震带的活跃周期也不一致,有的是几百年的长周期,有的是几十年的短周期,当然也有的地震没有周期。

这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地质特点,例如河北邢台地区,大约一百年为一个周期。

当然,有很大一部分地震的发生是具有偶然性的,目前科学家还不能完全预测地震的发生。

中国大陆东部地区,由于位于亚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质活动比较活跃,地震活动周期大约300年左右。

二、地理分布中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5个地区,这5个地区是: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区,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西部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等地。

从中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中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地震密集带,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强烈地震,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就发生在该带中南段。

该带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内,向南可到缅甸。

根据地质力学的观点,中国大致可分为20个地震带。

地震带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中国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质灾害频发,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光地震带就20多条,预防地震灾害,加强人们对地震知识的了解至关重要,同时在地震多发区,要加强建筑的抗震性,对建筑质量要严格把关,相关部门要做好地震预报,预防工作,从减灾,抗灾角度,将地震的破坏性和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我国强震及地震带分布情况

我国强震及地震带分布情况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

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

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

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河北邢台地震1966年3月8日至29日,连续发生多次6、7级地震。

首次地震发生于邢台地区隆尧县以东,震级为6.8级,此后,又发生5次6级地震,以22日发生于宁晋县东南的7.2级地震为最大。

由于灾区土质松散,地下水位较高,古河道等因素影响,地震造成破坏损失严重,破坏范围大。

6.8级地震波及142个县市,7.2级地震破坏范围包括136个县市。

有感范围北到内蒙多伦,东到烟台,南到南京,西到铜川等广大地区。

地震共造成8182人死亡,51395人受伤,破坏房屋400余万间,损坏桥梁86座。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详解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详解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详解全球地震几种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中国地震带分布在华北地震区、青藏高原地震区、新疆地震区、台湾地震区和华南地震区的东南沿海外带地震带。

中国地震带分布中国地震带分布图第一、“华北地震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

在五个地震区中,它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

由于首都圈位于这个地区内,所以格外引人关注。

据统计,该地区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

加之它位于我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

华北地震区共分四个地震带:1、郯城--营口地震带: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

是我国东部大陆区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

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4年海城7.4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据记载,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60余次。

其中7-7.9级地震6次;8级以上地震1次。

2、华北平原地震带:南界大致位于新乡-蚌埠一线,北界位于燕山南侧,西界位于太行山东侧,东界位于下辽河-辽东湾拗陷的西缘,向南延到天津东南,经济南东边达宿州一带。

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最大的地震带。

1679年河北三河8.0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

据统计,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40多次。

其中7-7.9级地震5次;8级以上地震1次。

3、汾渭地震带:北起河北宣化-怀安盆地、怀来-延庆盆地,向南经阳原盆地、蔚县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灵丘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至渭河盆地。

是我国东部又一个强烈地震活动带。

1303年山西洪洞8.0级地震、1556年陕西华县8.0级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带上。

1998年1月张北6.2级地震也在这个带的附近。

有记载以来,本地震带内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60次左右。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及6度以上分布一览表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及6度以上分布一览表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及6度以上分布一览表
我国有41%的国土、一半以上的城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或7度以上地区,6度及6度以上地区占国土面积的79%。

按国家规范,房屋的防震烈度为7度,就是说至少能承受烈度为7度的地震。

抗震度数和地震的里氏级数不一样。

我国抗震设防烈度分6-9度,度数越高要求越严。

根据2002年起实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图中由浅色到深色,地震烈度依次为5-9级
从地震烈度对人的感受来说:
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
等崩塌,铁轨弯曲;
图为我国地震基本烈度6度及6度以上地区分布(数据来源于网络)
抗震设计要求做到:当遭受50年一遇地震影响时,房屋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
当遭受475年一遇地震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当遭受1641-2475年一遇地震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通俗的说,2001年以后新建住宅小区房的抗震标准为:小震不坏(五级以下)中震可修(七级以下)大震不倒(七级以上),图中这些地区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快看看你的房子在这个区域里吗?看看施工标准里是否做了防震设计?
•地震
•建筑
•房产。

中国的地震带分布

中国的地震带分布

中国的地震带分布中国国家地震局1978年对中国地震区、带作了三级划分。

其中一、二级均为地震区,分别命名为“区”和“亚区”,三级称为“带”。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10个地区的30条地震带上。

泉州—汕头地震带。

是东南沿海地震亚区中地震活动水平最高的一条地震带。

1067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8级地震1次,7~7.3级地震2次,6~6.9级地震6次。

邵武—河源地震带。

东起福建崇安以北,经邵武、太宁、宁化、长汀、连城、武平入广东。

1520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4.7级以上地震12次。

广州—阳江地震带。

北起佛冈、清远,南至阳江、吴川,由一系列大致平行的北东向断裂组成,本带地震发生在广州、佛山、高鹤、阳江等地,最大为6.4级。

灵山地震带。

北起梧州、藤县,南至北海、东兴。

1558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4次破坏性地震,最大震级6.7级,属于地震频度比较低的地震带。

琼雷地震带。

位于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部的雷琼断陷内。

1605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4次破坏性地震,最大震级为7.5级。

扬州—铜陵地震带。

包括江苏东部、安徽南部和江西北部一部分,强震主要分布在长江破碎带两侧及黄海海域。

麻城—常州地震带。

包括湖北大部和河南、安徽、湖南等省一部分,公元46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6级以上的地震5次,最大震级6.5级。

邢台—河间地震带。

西界为太行山前大断裂,东界为沧东大断裂及聊城—兰考大断裂,北界为涿州—宝坻断裂带,南界为朱仙镇断裂带。

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较大的地震带。

郯城—营口地震带。

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

是我国东部大陆区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

据记载,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60余次。

其中7~7.9级地震6次,8级以上地震1次。

许昌—淮南地震带。

北起三门峡,经洛阳、开封、徐州一线向南,南界的西段在周口拗陷南缘,东段以肥中断裂为界。

怀来—西安地震带。

南起渭河、灵保盆地,经运城、临汾、太原、忻定、灵丘、大同、阳原、蔚广等盆地,最北至怀来—延庆盆地。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流出,快看看你家在不在地震带上?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流出,快看看你家在不在地震带上?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流出,快看看你家在不在地震带上?2017-8-10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曾指出我国五个地震的主要分布区域:华北地区、青藏高原地震区、新疆地震区、台湾地震区、华南地震区的东南沿海外带地震带。

华北地震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

在五个地震区中,它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

由于首都圈位于这个地区内,所以格外引人关注。

据统计,该地区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

加之它位于我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

青藏高原地震区包括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

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

本地震区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

据统计,这里8级以上地震发生过9次;7-7.9级地震发生过78次。

均居全国之首。

新疆地震区、台湾地震区我国两个曾发生过8级地震的地震区,这里不断发生强烈破坏性地震也是众所周知的。

由于新疆地震区总的来说,人烟稀少、经济欠发达。

尽管强烈地震较多,也较频繁,但多数地震发生在山区,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与我国东部几条地震带相比,要小许多。

华南地震区的东南沿海外带地震带这里历史上曾发生过1604年福建泉州8.0级地震和1605年广东琼山7.5级地震。

但从那时起到现在的300多年间,无显著破坏性地震发生。

我国哪些城市不会地震?其实,我们所遇到的大部分城市都不在地震带,反倒是而处于地震带的有:北京、天津、石家庄、沈阳、合肥、太原、福州、台湾、昆明、成都、兰州、银川、乌鲁木齐等。

不处于地震带上就说明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很小,只是会感到强大地震的震感而已。

地震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时不时就会光顾我们身边,只不过大部分地震都比较轻微,人们难以察觉而已。

涨姿势!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地区和23条地震带!

涨姿势!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地区和23条地震带!

涨姿势!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地区和23条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

大地构造位置决定,地震频繁震灾严重。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等几大区域和23条地震带上,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西南地区
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地区,属于欧亚地震带中的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上。

主要分布的地震带有8条:
炉霍康定地震带。

西起甘孜经炉霍、道孚至康定。

1752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破坏性地震32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15次。

冕宁西昌地震带。

北起石棉,经冕宁、西昌、会理、米易至元谋,公元前116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破坏性地震16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8次。

东川嵩明地震带。

北起巧家,南经东川、嵩明、寻甸、宜良、开远至个旧一带。

地震活动强度较大,频率较低。

马边昭通地震带。

包括四川马边地区和云南昭通地区。

1974年的永善7.1级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地震活动频度较高,多为震群性地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强震及地震带分布
新一轮24个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11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但非主流网没有看到24个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11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名单,国家地震局网站也没有看到。

地震,事关百姓,每个人都有可能会遇到,官方怎么就不公布名单呢?
中国强震及地震带分布图
下面是网上搜到的12个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⑴北京、天津、唐山及山西、河北、内蒙古交界地区;
⑵江苏、山东交界—南黄海一带和江苏、山东、安徽交界地;
⑶四川西部-云南东部一带;
⑷云南西北地区;
⑸祁连山地区;
⑹辽东半岛;
⑺辽宁西部及辽宁、内蒙古交界地区;
⑻甘肃东南至甘肃、青海、四川交界地区;
⑼宁夏、内蒙古交界地区;
⑽新疆北天山和南天山东段地区;
⑾山西中南段至山西、陕西、河南交界地区;
⑿海南岛北部和雷州半岛北部地区和东北松辽平原两侧地区。

8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名单:四川自贡,山东临沂,湖南长沙,河北石家庄,广西南宁,安徽合肥,江西南昌,吉林长春。

还有12个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2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不知道,请知道情况的网友留言补上!
另外有网友在问:
总所周知地震是发生在地震带上的,而我国地震带分布图上没有长沙的位置,1973年至今,长沙共发生2.0级至3.0级地震40多次,但发生大地震的几率相当小。

如果是这样,那长沙为什么会被列为全国11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之一?
问题补充:因为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所以既然长沙不在地震带上,为什么仍被列为重点监视防御城市?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

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
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中国历年来所发生的地震
4·14玉树地震: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截止4月25日下午17时玉树地震造成2220人遇难,失踪70人。

四川5.12汶川地震,8.0级,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地震灾区惨状遇难:69142人失踪:17551人受伤:374065人受灾:4624万人
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3点42分53.8秒在唐山发生里氏7.8级地震,据统计唐山大地震共造成24.2万多人死亡
2001年10月27日云南永胜发生6.0级地震。

220受伤,1人死亡。

2002年3月31日14时52分台湾发生7.5级强烈地震。

2003年8月内蒙古发生6.1级地震,造成4人死亡,40多人重伤,60多万受灾。

2003年10月25日甘肃张市民乐、山丹县之间先后发生6.1级、5.8级地震。

造成10人死亡,40多人受伤。

2003年12月新疆伊犁发生6.1级地震。

造成10死亡,47受伤。

2005年1 月,黑龙江大庆林甸县发生5.1 级地震。

造成1人死亡,12受伤。

2005年3月起台湾宜兰发生多次地震。

共发生5.9级地震两次构成罕见双主震。

共发生8 次地震,相当于0.8颗原子弹爆炸。

2005年11月26日8时49分38.6 秒江西九江发生5.7级地震。

2008年05月14日星期三15:33震级最大的地震
据仪器纪录,中国最大的地震为1950年8月5日发生的西藏察隅地震。

震级Ms8.6级,震中烈度十一度,极震区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八度区破坏范围广达20余万平方公里。

烈度最高的地震
1920年2月6日傍晚发生于宁夏海原的8.5级地震,震中烈度高达十二度。

断层破裂长度最长的地震
海原8.5级地震时形成的巨大地表断层,长约230公里,断层走向N50~70W,自东而西,呈孤形展布,左旋逆断层,最大水平位移据最新研究为14米。

断层位移最大的地震
1931年8月11日新疆富蕴8级地震时形成的断层,走向北西,右旋水平位移达14.6米,垂直位移1~3.6米。

震中附近,沿山麓断层形成的重力陷落陡坎高达60米。

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
若以地震及其随后?、冻、瘟疫致死的总数论,则首推1556年1月23日(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夜发生在陕西华山的8级地震。

死亡人数,“其奏报有名者83万有奇;不知名者复不可数计。

”而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7.8级地震,直接死于地震(房屋倒塌砸死、压死)的人数为24.2万人,伤16.4万人。

破坏和损失最大的地震
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是我国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首次发生于现代工业城市底下的”直下型”地震。

直接经济损失,即地震造成房屋倒塌,各种工程设施,设备被破坏损失的价值,超过百亿元。

整个唐山市区,约6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工业与民用建筑震毁1034万平方米,占77%,邻近各县农村房屋倒塌240万间。

地震造成的破坏与损失都是空前的。

全国最大的煤矿??-开滦煤矿的所有地面建筑物,井下照明、通风、提升、排水系统均被破坏,万名夜班工人被困在井下。

矿井大量涌水,全矿70%的生产能力和60%的采煤工作全被水淹,估计井下给水达1.6亿吨。

重要铁路干线??京山线受到严重破坏。

唐山地区和天津的公路大、中桥梁倒塌或严重破坏的占3%和5%,分别达到20座和10座;所有正在冶炼的高炉、平炉、转炉、化铁炉均发生铸炉事故;化工企业发生毒气泄逸、爆炸和火灾达58起。

密云水库白河主坝迎合水面、防浪墙以下的护坡发生大面积滑塌;唐山陡河水库大坝产生裂缝。

大面积沙土液化和盆喷水冒砂,烈度六度区面积达2.4万平方公里,最大的喷砂孔子达18米。

农用机井破坏达6万眼。

天津市的破坏是历史上最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亿元。

伤亡人数最多的矿山震灾
1605年7月13日(明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广东海南岛文昌、琼山一带发生7.5级地震,澄迈番念银矿矿坑岩崩,“压人夫以百计”。

延烧时间最长的地震火灾
1870年4月11日(清同治九年三月十一日)四川巴塘发生级地震。

上午十时地震山崩,居民家中都在生火做饭,屋宇倒塌,“四处火光倏起,加以疾风,烟焰飞腾,延烧甚猛。

……连日地震人难驻,兼之河水暴竭,直至17日始得将火救熄。

被压之衙署、仓库、卷宗及军民房屋多成灰烬。


焚失规模最大的地震火灾
1925年3月16日晚云南大理7级地震,大理、凤仪、宾川、邓川起火。

大理全城官署民房庙宇,同时倾圮。

火起多处,风助火威,延至17日午方熄,被毁店铺数百家。

附近各村之草房全部烧毁。

风仪城内同时火起多处,绣衣街、十字街一带全被烧毁。

宾川县城灾情稍轻,唯海东玉龙村和海南耆内南村尊庄等处火灾,共烧毁瓦草房86所。

据“中国历史地震资料汇编”(第一卷)记载,1367年(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太原大地震,凡四十日。

又震裂坏民舍,火从裂地中出,烧死者数万人。


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水灾
1786年6月1日(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初六),四川康定南发生7.5级地震。

大渡河沿岸泸定、汉源等地发生巨大山崩,壅塞大渡河,断流10日。

6月11日大渡河溃决,高数十丈的水汹涌而下,河沟回水数十里。

乐山、宜宾、泸州、沿江一带人民漂没者10万众。

最大的地震海啸
1867年12月8日(清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台湾基隆北海中地震。

基隆金包里沿海山倾地裂,海水暴涨,溺数百人。

这是迄今我国仅有的数次地震海啸灾害中,灾情最重的一次。

最大的地震湖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