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带分布图认识地震云
中国百年大地震概览,中国地震带详细分布图
![中国百年大地震概览,中国地震带详细分布图](https://img.taocdn.com/s3/m/b67430a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0.png)
中国百年大地震概览,中国地震带详细分布图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地球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层。
地壳就是地球表面覆盖的一层岩石圈,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地壳岩石圈厚度不一,最厚的地方在青藏高原,厚度约为70千米。
最薄的地方在太平洋底的马里亚纳海沟,只有几千米。
地震成因:地震主要是由地质运动,火山爆发及岩层塌陷等活动造成的。
地震的分布:一、时间分布:地震无论在时间分布还是地理分布上都具有一定的特征,通过对大量地震资料的分析,地震发生时间是不均匀的,一段时间地震比较活跃,另一段时间地震比较平静,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地震活跃期发生七八级的地震的概率较高,不同地震带的活跃周期也不一致,有的是几百年的长周期,有的是几十年的短周期,当然也有的地震没有周期。
这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地质特点,例如河北邢台地区,大约一百年为一个周期。
当然,有很大一部分地震的发生是具有偶然性的,目前科学家还不能完全预测地震的发生。
中国大陆东部地区,由于位于亚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质活动比较活跃,地震活动周期大约300年左右。
二、地理分布中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5个地区,这5个地区是: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区,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西部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等地。
从中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中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地震密集带,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强烈地震,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就发生在该带中南段。
该带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内,向南可到缅甸。
根据地质力学的观点,中国大致可分为20个地震带。
地震带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中国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质灾害频发,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光地震带就20多条,预防地震灾害,加强人们对地震知识的了解至关重要,同时在地震多发区,要加强建筑的抗震性,对建筑质量要严格把关,相关部门要做好地震预报,预防工作,从减灾,抗灾角度,将地震的破坏性和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中国地震带的分布[详细]
![中国地震带的分布[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a1816361360cba1aa911daa1.png)
中国地震带的分布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华北地震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在五个地震区中,它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由于首都圈位于这个地区内,所以格外引人关注.据统计,该地区有据可查的 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加之它位于我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华北地震区共分四个地震带.(1)郯城-营口地震带.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是我国东部大陆区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4年海城7.4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据记载,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60余次.其中7-7.9级地震6次;8级以上地震1次.(2)华北平原地震带.南界大致位于新乡-蚌埠一线,北界位于燕山南侧,西界位于太行山东侧,东界位于下辽河-辽东湾拗陷的西缘,向南延到天津东南,经济南东边达宿州一带.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最大的地震带.1679年河北三河8.0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据统计,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40多次.其中7-7.9级地震5次;8级以上地震1次.(3)汾渭地震带.北起河北宣化-怀安盆地、怀来-延庆盆地,向南经阳原盆地、蔚县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灵丘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至渭河盆地.是我国东部又一个强烈地震活动带.1303年山西洪洞8.0级地震、1556年陕西华县8.0级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带上.1998年1月张北6.2级地震也在这个带的附近.有记载以来,本地震带内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60次左右.其中7-7.9级地震7次;8级以上地震2次.(4)银川-河套地震带.位于河套地区西部和北部的银川、乌达、磴口至呼和浩特以西的部分地区.1739年宁夏银川8.0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本地震带内,历史地震记载始于公元849年,由于历史记载缺失较多,据已有资料,本带共记载4.7级以上地震40次左右.其中6-6.9级地震9次;8级地震1次."青藏高原地震区".包括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以及原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等国的部分地区.本地震区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据统计,这里8级以上地震发生过9次;7-7.9级地震发生过78次.均居全国之首.此外,"新疆地震区"、"台湾地震区"也是我国两个曾发生过8级地震的地震区.这里不断发生强烈破坏性地震也是众所周知的 .由于新疆地震区总的来说,人烟稀少、经济欠发达.尽管强烈地震较多,也较频繁,但多数地震发生在山区,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与我国东部几条地震带相比,要小许多.值得一提的是"华南地震区"的 "东南沿海外带地震带",这里历史上曾发生过1604年福建泉州8.0级地震和1605年广东琼山7.5级地震.但从那时起到现在的 300多年间,无显著破坏性地震发生.。
地理21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中图版选修
![地理21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中图版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884fa510011ca300a6c390f3.png)
第一节 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
一、地震的分布与危害
1、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①环太平洋地震带 ②喜马拉雅地震带
③华北地震带
④东南沿海地震带
⑤南北地震带
⑥西北地震带
⑦青藏高原地震带 ⑧滇西地震带
口诀
地震带中有三北,华北西北和南北; 东南沿海和青藏,滇西环太加喜马。
2、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雨可以引发滑坡、泥石流,形成灾害链。
3、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
(1)人员伤亡 (2)经济损失严重 (3)交通运输受干扰
练一练
1、我国地震和灾情分布的特点是( B) A、东多西少,东重西轻 B、东少西多,东重西轻 C、东多西少,东重西轻 D、东少西多,东轻西重
思考:四川省、重庆市滑坡 和泥石流灾害频繁的原因 。
4. 发生的条件:
• 地下水丰富和坡面有积水的地方,特别是连续性 降雨后,有大量雨水下渗时,滑坡容易发生; • 地面有疏松物质的堆积,被水浸湿后发生软化; • 从地质构造上看,断层面、节理面及岩层面是天 然的软弱面,尤其在断层面或岩层内夹有粘土层 时,更加容易形成滑坡; • 斜坡坡度一般为20°~40°,过陡的斜坡,在重 力作用下主要表现为崩落; • 风化作用、地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滑坡的发育; • 人类活动如在斜坡上进行蓄水灌溉,坡面植被的 破坏, 都能诱发滑坡的发生。
讨论:
为什么泥石 流和滑坡在我 国分布较广?
归 地质 纳 地貌
我国山区面积广, 地表起伏大
位于板块交界处
加强重 力作用
多地震
我国 泥石
总
流和
结 气候
我国季风气候典 型
多暴雨
滑坡 分布
人为因素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流出,快看看你家在不在地震带上?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流出,快看看你家在不在地震带上?](https://img.taocdn.com/s3/m/b7bfe59f33d4b14e85246881.png)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流出,快看看你家在不在地震带上?2017-8-10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曾指出我国五个地震的主要分布区域:华北地区、青藏高原地震区、新疆地震区、台湾地震区、华南地震区的东南沿海外带地震带。
华北地震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
在五个地震区中,它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
由于首都圈位于这个地区内,所以格外引人关注。
据统计,该地区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
加之它位于我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
青藏高原地震区包括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
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
本地震区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
据统计,这里8级以上地震发生过9次;7-7.9级地震发生过78次。
均居全国之首。
新疆地震区、台湾地震区我国两个曾发生过8级地震的地震区,这里不断发生强烈破坏性地震也是众所周知的。
由于新疆地震区总的来说,人烟稀少、经济欠发达。
尽管强烈地震较多,也较频繁,但多数地震发生在山区,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与我国东部几条地震带相比,要小许多。
华南地震区的东南沿海外带地震带这里历史上曾发生过1604年福建泉州8.0级地震和1605年广东琼山7.5级地震。
但从那时起到现在的300多年间,无显著破坏性地震发生。
我国哪些城市不会地震?其实,我们所遇到的大部分城市都不在地震带,反倒是而处于地震带的有:北京、天津、石家庄、沈阳、合肥、太原、福州、台湾、昆明、成都、兰州、银川、乌鲁木齐等。
不处于地震带上就说明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很小,只是会感到强大地震的震感而已。
地震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时不时就会光顾我们身边,只不过大部分地震都比较轻微,人们难以察觉而已。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https://img.taocdn.com/s3/m/677aa3c0fc4ffe473368abf5.png)
W4K《中国国家地理》联合新浪房产解读中国地震带来自:新浪房产编辑:余时容发布时间:2008-06-16 14:21:19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中国以占世界7%的国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是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如果这句话不是出自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的韩竹君研究员之口,我会觉得这是个天大的谎言。
不是日本吗?”我脱口而出。
当然,更准确的说法是:中国和日本一样,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 他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同期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
中国人常为我们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自豪,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这7% 的国土上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是世界上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
中国人抗震意识的薄弱,是我国和日本最大的区别。
以地质学家的专业眼光来看,这却是毫不意外:地震是与一定的地震构造相联系的。
在中国,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再加上欧亚板块深部地球动力作用的影响,巨大的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十分发育,而这些断裂又正是大地震的温床。
有历史记载以来,中国大陆的几乎所有的8级和80-90%的7级以上的强震都发生在这些断裂的边上。
西部地震频度高,东部地震影响大都说中国发生地震多,可是我们为什么没有觉察呢?”我向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邓乃恭研究员提出了这个问题。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汶川大地震以前,我国近年的大地震是哪次?”“19年唐山大地震,7.8级。
”我仔细想了想才回答。
不对,其实在2001年就有一场8.1级的地震一一东昆仑地震。
因为发生在荒无人烟的青藏高原,所以并不被大众所知了,中国西部的很多地震都是这样。
”邓乃恭的手指在《中国地震带分布图》上自北向南沿贺兰山、六盘山、秦岭、大凉山一线划过:这是南北地震带,它把我国分成了东西两部分,西部地区的地震在频度和烈度上都远远高于东部地区。
地震云
![地震云](https://img.taocdn.com/s3/m/2b940a67a45177232f60a2c8.png)
地震云(Earthquake Cloud)是非气象学中云体分类的一种预示地震的云体,在国际上的研究还较为表面,至今没有一个共同观点。
现在西方和日本学术界对地震云抱有不可信与伪科学的态度。
毕竟现在还没有找到地壳运动与短时间气象变化相关联的理论证据。
只有中国、日本、印尼等还有较多民间爱好者对它进行探索。
中文名Earthquake Cloud学科颜色白色、灰色、橙色、橘红色出现时间早上、傍晚居多目录1形成▪热量学说▪电磁学说▪核辐射说▪存在争议2特征▪现象征兆▪单条震云▪多条震云▪卷震云▪鱼鳞震云▪团块震云▪天裂云3形态分析▪分类▪区分4研究探索▪历史记载▪研究历史▪民间观测▪地震关联▪预测地震1形成热量学说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引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面溢出,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这气流于高空形成“地震云”,云的头端指向地震发生处。
电磁学说地震前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出现“压磁效应[1]”,从而引起地磁场局部变化;地应力使岩石被压缩或拉伸,引起电阻率变化,使电磁场有相应的局部变化。
由于电磁波影响到高空电离层而出现了电离层电浆浓度锐减的情况,从而使水汽和尘埃非自由的有序排列形成了地震云。
核辐射说我们知道,早期核物理学家使用云室(cloud chamber)探测核辐射,利用纯净的蒸气绝热膨胀,温度降低达到过饱和状态,这时带电粒子射入,在经过的路径产生离子,过饱和气以离子为核心凝结成小液滴,从而显示出粒子的径迹,可通过照相拍摄下来。
地球的大气,其实可以看做是一个简陋的云室,当地球内部产生辐射时,大量穿透力极强的离子穿过地壳进入大气,在适宜的条件情况下,水滴沿辐射轨迹凝聚成云,这就是所谓的“地震云”。
这个假说出叫“地震的核爆炸假说”。
存在争议地震云成因众说纷纭。
较早的理论由日本的真锅大觉教授提出:地震前地球内部积聚了巨大的能量,使地温升高,加热空气,成为上升的气流,并以同心圆状扩散到同温层。
看看你的城市是否在地震带上
![看看你的城市是否在地震带上](https://img.taocdn.com/s3/m/5f9668cd2cc58bd63086bd0d.png)
看看你的城市是否在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带分布图/house房地产门户-搜房网2008-05-16 11:07:00 搜房网中国地处世界上两个最大地震集中发生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
在我国发生的地震又多又强,其绝大多数又是发生在大陆的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大都在20公里以内。
因此,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大陆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但20世纪有1/3的陆上破坏性地震发生在我国,死亡人数约60万,占全世界同期因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左右。
20世纪死亡20万人以上的大地震全球共两次,都发生在中国,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死亡23万余人;另一次是1976年河北唐山7.8级地震,死亡24万余人。
这两次大地震都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了惨痛的损失。
北京那些哪些楼盘抗震系数高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
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四川确认遇难人数19509人估计遇难人数在5万以上震撼:汶川地震中最感人的24张图片[组图]汶川地震最新状况:进入汶川的首条公路打通中国地震带分布图看看你的城市是否在地震带上地震时的天气预兆带你认识地震云(多图)双臂护住4个学生--遇难教师谭千秋的最后奉献汶川地震主题曲《生死不离》发布成龙主唱不禁落泪【视频】震惊:汶川地震现场DV实拍录像【视频】央视主持人报道地震时落泪【视频】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
第一节 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
![第一节 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a3f609dbce2f0066f53322f2.png)
汶川地震
读图思考:(1 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读图思考:(1)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 我国地震的多发地区。 (2)我国地震的多发地区。
西多东少
读图思考: 读图思考: ( 3 ) 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 我国多发地震的原因。 我国多发地震的原因。
读图思考: 读图思考: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为什么灾情东重西轻? (4)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为什么灾情东重西轻?
6.从地形和降水条件分析,最易发生泥石流的网格区是 (2010 .从地形和降水条件分析, 北京卷) 北京卷) A.① B.② C.④ D.⑤ . . . .
知识考查:泥石 知识考查: 流产生的机制、 流产生的机制、 泥石流灾害的分 布 能力考查: 能力考查:区域 判读能力
归纳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时空间分布特点。 归纳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时空间分布特点。 我国滑坡
灾情
社会经济
读图思考: 读图思考: 我国近年来地震造成的死亡人口下降, (5)我国近年来地震造成的死亡人口下降,但为什么经济损失却 上升? 上升?
灾情
科技进步、经济发展 科技进步、
死亡人口
经济损失 中国地震灾情的年际变化( 中国地震灾情的年际变化(1949-2000年) 年
2010年1月,海地发生 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 月,智利发生 级 年 月 海地发生7.3级地震 几十万人遇难;同年2月 智利发生8.8级 级地震, 地震,数百人丧生。 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 地震,数百人丧生。图3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 题 5.两次大地震 年江苏卷) 两次大地震 (2010年江苏卷) 年江苏卷 A.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 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 B.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 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 C.能量源自地球内部 能量源自地球内部 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 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 知识考查: 知识考查:考查地震灾害的 概念、分布、灾情的判断 概念、分布、 能力考查:读图判读能力 能力考查:
中国百年大地震概览,中国地震带详细分布图
![中国百年大地震概览,中国地震带详细分布图](https://img.taocdn.com/s3/m/78fb8adba76e58fafab003cd.png)
中国百年大地震概览,中国地震带详细分布图中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
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中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中国地震带分布和震中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01青藏高原地震区“青藏高原地震区”包括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
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以及原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等国的部分地区。
青藏高原地震区是中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
据统计,这里8级以上地震发生过9次;7-7.9级地震发生过78次。
均居全国之首。
02华北地震区华北地震带是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地震带,东起渤海之滨的唐山地区,往西经华北北部燕山地区至五台山,然后转向西南往山西汾河流域、过黄河向西经渭河流域至宝鸡市附近,全长1500多公里,该地震带历史上发生过多次8级大地震。
“华北地震区”。
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
在五个地震区中,华北地震区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
历史上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
华北地震区位于中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
⑴郯城-营口地震带。
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
中国地震带
![中国地震带](https://img.taocdn.com/s3/m/e1a57a8d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c5.png)
中国的地震带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青藏高原地震区:本地震区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居全国之首。
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
华北地震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辽宁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
在五个地震区中,它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
由于首都圈位于这个地区内,加之它位于我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严重。
新疆地震区:由于新疆地震区总的来说,人烟稀少、经济欠发达。
尽管强烈地震较多,也较频繁,但多数地震发生在山区,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与我国东部几条地震带相比,要小许多。
台湾地震区: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亚欧大陆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交界处,东部地区地震频发,因多发生在外海,造成的灾害相对较少。
西部地震虽不如东部地震频繁,但因其震源较浅,且多发生在陆地,加之人口稠密,破坏性大。
华南地震区:这里历史上曾发生过1604年福建泉州8.0级地震和1605年广东琼山7.5级地震。
但从那时起到现在的300多年间,无显著破坏性地震发生。
西部地震频度高,东部地震影响大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邓乃恭研究员:自北向南沿贺兰山、六盘山、秦岭、大凉山一线划过:“这是南北地震带,它把我国分成了东西两部分,西部地区的地震在频度和烈度上都远远高于东部地区。
地震‘偏爱’'西部,往往西部发生5、6场地震,东部才发生1场地震。
原因就是我国的‘邻居’印度板块太‘热情’,不断北移,把西部地区挤得太厉害了。
中国历年大地震1556年中国陕西华县8级地震,死亡人数高达83万人。
1668年7月25日晚8时左右,山东郯城大地震震级为8.5级郯城大地震。
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中国宁夏海原县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死亡24万人。
1927年5月23日6时32分47秒,中国甘肃古浪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认识地震云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认识地震云](https://img.taocdn.com/s3/m/37aefb1a25c52cc58ad6be42.png)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认识地震云中国地处世界上两个最大地震集中发生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
在我国发生的地震又多又强,其绝大多数又是发生在大陆的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大都在20公里以内。
因此,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大陆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但20世纪有1/3的陆上破坏性地震发生在我国,死亡人数约60万,占全世界同期因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左右。
20世纪死亡20万人以上的大地震全球共两次,都发生在中国,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死亡23万余人;另一次是1976年河北唐山7.8级地震,死亡24万余人。
这两次大地震都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了惨痛的损失。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
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地震云"是指地震即将发生时,震区上空出现的不同颜色的,如白色、灰色、橙色、橘红色等带状云。
其分布方向同震中垂直,一般出现于早晨和傍晚。
地震云的高度和长度:据目测估计,地震云的高到可达6000米以上,相当于气象云中高云类的高度。
早在17世纪中国古籍中就有“昼中或日落之后,天际晴朗,而有细云如一线,甚长,震兆也”的记载,1935年我国宁夏的隆德县《重修隆德县志》中记载有“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云如缕,婉如长蛇,横卧天际,久而不散,势必为地震” 。
中国地震灾害图件
![中国地震灾害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cebb207375a417876f8f00.png)
4
海城
1976年7月28日 7.8 M 地震 死亡24.2万 1966年3月8日22日 7.3 M 地震 死亡8000人
地台区地震带
2
1739年平罗 8 级地震
1996年6.4 级地震
1976年4月6日,和林格尔 发生6.2级地震
平罗
1695年5月18日(清康熙三 十四年四月六日)震级估计 7.5~8级。
20世纪-21世纪初 中国的十一次大地震
2008.5.12 .M8.0/
汶川
中 国 大 地 震 带 图 示
中间地块 中间地块 中间地块 鄂尔多斯地块 汾河坳陷
中
天水
枢 大 地
渭河坳陷 杨子地台
槽 区 地 震 带
泸定
震
四川地块
带
华南地台
中国现代地震活动图像
中国7.2
③
平武
② ①2008-05-12 7.4
江油
⑤ ③ ⑥
茂县 汶川 理县
7.4
北川
14:28:04.0, 四 川盆地西部的龙门山断裂带发 生Ms8.0 级强震. 共由8个 7.1-8.0 级地震组成,是100 秒钟内沿龙门山中部断裂发生 的多点连续破裂行为。震源深 度: 14km
绵阳 7.4
绵竹 德阳 彭州
首震震中 ⑦
映秀
7.1 7.1 7.1
1996年丽江7.0级地震
6
1996年2月3日7.0 M 地震 2001年10月27日6.0 M 地震
嵩明
1970年1月5日通海7.2级地震
1833年嵩明 8级地震 1988年11月6日7.2级地震
通海
耿马
1988年11月6日的澜沧7.6级地震
澜沧
地理:2.1《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课件(中图版选修5)
![地理:2.1《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课件(中图版选修5)](https://img.taocdn.com/s3/m/e84fa758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8.png)
第五页,共二十四页。
线地 东
质经
105 (dōngjīng)
构
造
的
东 西 分 界
度 是 我 国
发现(fāxiàn):(1949 —2000年)人口 密度≥400人的地区的死亡人数是 人口密度200—400人的地区的10 倍;是人口密度100~200人地区 的100倍。
地震死亡(sǐwáng)人数与人口密度成正比关系。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四页。
思考:四川省、重庆市滑坡和泥石 流灾害频繁(pínfá的原因 。
(1)大巴山的南坡,大部分地区 海拔在500—1 000米左右,是面 积广大的大斜坡。 (2)岷江(mín jiānɡ)和大渡河的上游区又是 地势急剧下降的地区,地质结构 复杂,地表结构不稳。 (3)受西南降水系统的影响,雨
1.概念:
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tèshū)洪流,它饱含 泥砂、石块以至巨大砾石,破坏力极强。
第九页,共二十四页。
2.分布:云南西北和东北山区﹑四川 省西部﹑陕西省南部秦巴山区﹑甘 肃省南部白龙江流域﹑辽宁省东部(dōnɡ bù)山地和西藏自治区喜马拉雅山地。
3.危害: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 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 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yǐjí)环境造 成很大危害。
融冰水的活动;
植被条件:稀疏;
人为因素:山区不合理的经济建设活动。
第十一页,共二十四页。
朝远离(yuǎn lí)泥石流发生的山坡上
跑
第十二页,共二十四页。
三、滑坡的分布(fēnbù)与危 害1.概念: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zuòyòng)下, 沿一定的滑坡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第十三页,共二十四页。
重温《中国强地震震中分布图》
![重温《中国强地震震中分布图》](https://img.taocdn.com/s3/m/b1a9dc1d5f0e7cd1842536c7.png)
以 前 的 地 震 震 中 ;以橘 红 色 表 示 10 90年 至 1 7 地 区 外 , 百 年 来 ( 图 缺 少 1 7 96 本 9 6年 以 后 的 数 据 )
年 8月 的地 震 震 中 ;以直 径 不 同 的 三 种 圆 圈 表 示
震级 的差 别 ( 8级 以 上 、 7~ 8级 、6 ~ 7级 );
中 国 犬 陆 上 发 生 8级 以 上 地 震 的 , 仅 有 1 2 9 0年 l 2月 1 日在 宁 夏 海 原 的 8 2级 大 地 震 和 1 2 5 . 9 7年
以 绘 制 圆 圈 的 不 同 “ 形 ” 表 示 震 源 的 深 度 并 辅 5月 2 t 甘 肃 门 源 的 8级 大 地 震 。n 线 3 F在 以 文 字 表 示 时 间 、震 级 数 据 。 图上 标 记 显 示 : 0 8年 5月 1 同 发 生 地 震 20 2
震 ,17 9 6年 8月 l 日 和 6
8月 2 , 松 潘 、 平 武 3E l 先 后 发 生 7 2级 地 震 。 从 . 13 9 8年 至 l 4 9 1年 , 这
《中 国 强 地 震 震 中 分 布 图 》
・
带 还 发生 过 6级 以上 地 震 4次 , 1 5 9 8年 2月 8 日在
这 张 图的 出 色 首 先 在 于 : 7 0多 年 来 的几 百 区 为 台 湾 。 东 北 的 珲 春 、 绥 芬 河 一 带 在 2 20 0世 纪 次 地 震 在 [ 上 一 目 J 然 。 它 绿 色 表 示 1 0 笙 l , 9 0年 二 三 十 年 代 也 有 活 跃 。 除 新 疆 、 西 藏 人 烟 稀 少 的
记 释 读 :在 南 坪 以 南 ,灌
县 ( 都 江 堰 市 ) 以 北 今 的 这 两 百 公 里 左 右 ( 上 图 概 算 ) 先 后 发 生 地 震 l , 1 次 , 其 中 10 9 0年 以 前 的 有 3次 。 1 3 9 3年 8月 2 5 日 在 茂 汶 发 生 7 2级 地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认识地震云中国地处世界上两个最大地震集中发生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
在我国发生的地震又多又强,其绝大多数又是发生在大陆的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大都在20公里以内。
因此,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大陆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但20世纪有1/3的陆上破坏性地震发生在我国,死亡人数约60万,占全世界同期因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左右。
20世纪死亡20万人以上的大地震全球共两次,都发生在中国,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死亡23万余人;另一次是1976年河北唐山7.8级地震,死亡24万余人。
这两次大地震都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了惨痛的损失。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
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地震云"是指地震即将发生时,震区上空出现的不同颜色的,如白色、灰色、橙色、橘红色等带状云。
其分布方向同震中垂直,一般出现于早晨和傍晚。
地震云的高度和长度:据目测估计,地震云的高到可达6000米以上,相当于气象云中高云类的高度。
早在17世纪中国古籍中就有“昼中或日落之后,天际晴朗,而有细云如一线,甚长,震兆也”的记载,1935年我国宁夏的隆德县《重修隆德县志》中记载有“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云如缕,婉如长蛇,横卧天际,久而不散,势必为地震” 。
但是,世界各国对于地震云的研究还是最近几年的事,其中以我国和日本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对地震云的研究始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目前成功的例证有十余个,日本利用地震云预报地震成功的例证有上百个,有趣的是,首先提出“地震云”这个名字的不是地震学者,而是一政治家,他就是日本前福冈市市长键田忠三郎,他曾经亲身经历过日本福冈1956年的7级地震,并且在地震时亲眼看到天空中有一种非常奇特的云,以后只要这种云出现,总有地震相应发生,所以他就把这样的云称为“地震云”。
那么,什么样的云才是地震云呢?这种云的最大特点在于“奇”,与一般的云有着明显的区别。
蔚蓝的天空中有时会留下一条飞机的尾迹,常见的条带状地震云很像飞机的尾迹,不过更加厚实和丰满些,它一般预示震中处于云向的垂直线上。
另外有一种辐射状的地震云,则有数条的带状云同时相交在一点,犹如一把没有扇面的扇骨铺在空中,云的交点垂直于地面就是震中所在地。
此外还有一种条纹状地震云,形似人的两排肋骨,根据此云判断震中较为复杂地震云出现的时间以早上和傍晚居多,地震云持续的时间越长,则对应的震中就越近,地震云的长度越长,则距离发生地震的时间就越近,地震云的颜色看上去越令人恐怖,则所对应的地震强度就越强。
目前,对于地震云的形成原因众说纷谈,虽然各有道理,但是都不能完整的解释地震前出现的这种现象,所以至今还是个谜,而且地震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所以预报地震,最好采用综合法。
地震工作者们认为,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应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面逸出,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这气流于高空形成"地震云",云的尾端指向地震发生处。
也有的认为,"地震云"的必然性尚缺乏实验数据,也可能是一种巧合。
究竟如何,有待进一步考证。
地震的前兆与避震常识地震:概念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和气象等一系列异常变化。
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也称地震异常)。
它包括地震微观异常和地震宏观异常两大类。
一、地震的宏观异常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
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异常的种类多达几百种,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1、地下水异常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
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
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生物异常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等等。
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
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
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
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磨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磨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
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才能感觉到,而动物则不然。
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状,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狗哭狼吼等异常现象。
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
地震前动物反应动物异常表现牛、马、驴、骡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猪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羊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越圈逃跑、闹圈狗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猫惊慌不安、叼着猫崽搬家上树兔不吃草、在窝内乱闹乱叫、惊逃出窝鸭、鹅白天不下水、晚上不进架、不吃食、紧跟主人、惊叫、高飞鸡不进架、撞架、在架内闹、上树鸽不进巢、栖于屋外、突然惊起倾巢而飞鼠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发呆、不怕人、惊恐乱窜、叼着小鼠搬家蛇冬眠蛇出洞在雪地里冻僵、冻死,数量增加,集聚一团鱼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养的鱼乱跳,头尾碰出血,跳出缸外,发出叫声、呆滞、死亡动物反常的情形,人们也有几句顺口溜总结得好: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地震谚语20首1.响声一报告,地震就来到。
2.大震声发沉,小震声发尖。
3. 响得长,在远程;响得短,离不远。
4. 先听响,后地动,听到响声快行动。
5. 上下颠一颠,来回晃半天。
6. 离得近,上下蹦;离得远,左右摆。
7. 上下颠,在眼前;晃来晃去在天边。
8.房子东西摆,地震东西来;要是南北摆,它就南北来。
9.喷沙冒水沿条道,地下正是故河道。
10.冒水喷沙哪最多?涝洼碱地不用说。
11. 豆腐一挤,出水出渣;地震一闹,喷水喷沙。
12. 洼地重,平地轻;沙地重,土地轻。
13. 砖包土坯墙,抗震最不强。
14. 酥在颠劲上,倒在晃劲上。
15. 女儿墙,房檐围,地震一来最倒霉。
16. 地基牢一点,离河远一点;墙壁好一点,连结紧一点;房子矮一点,房顶轻一点;布局合理点,样子简单点。
要想再好点,互相多学点。
17. 地震闹,雨常到,不是霪来就是暴。
18. 阴历十五搭初一,家里做活多注意。
19.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20. 地下水,有前兆:不是涨,就是落;甜变苦,苦变甜;又发浑,又翻沙。
见到了,要报告。
为什么?闹预报。
3、气象异常人们常形容地震预报科技人员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的确有道理。
地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
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霪雨绵绵,黄雾四塞,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等等。
如:浮云在天空呈极长的射线状,射线中心指向的位置就是中心地震的位置,这样的射线云届很容易被人们观察到。
4、地声异常地声异常是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声音。
其声有如炮响雷鸣,也有如重车行驶、大风鼓荡等多种多样。
当地震发生时,有纵波从震源辐射,沿地面传播,使空气振动发声,由于纵波速度较大但势弱,人们只闻其声,而不觉地动,需横波到后才有动的感觉。
所以,震中区往往有"每震之先,地内声响,似地气鼓荡,如鼎内沸水膨涨"的记载。
如果在震中区,3级地震往往可听到地声。
地声是地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气体运动变化的结果,有相当大部分地声是临震征兆。
掌握地声知识就有可能对地震起到较好的预报预防效果。
5、地光异常地光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其颜色多种多样,可见到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混合色,如银蓝色、白紫色等,但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其形态也各异,有带状、球状、柱状、弥漫状等。
一般地光出现的范围较大,多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分钟内出现,持续几秒钟。
我国海城、龙陵、唐山、松潘等地震时及地震前后都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发光现象。
地光多伴随地震、山崩、滑坡、塌陷或喷沙冒水、喷气等自然现象同时出现,常沿断裂带或一个区域作有规律的迁移,且与其他宏观微观异常同步,其成因总是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
且受地质条件及地表和大气状态控制,能对人或动、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目前我们所掌握的地光异常报告,都在震前几秒钟至1分钟左右。
如海城地震,澜沧、耿马地震等都搜集到了类似的报告。
6、地气异常地气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雾气,又称地气雾或地雾。
这种雾气,具有白、黑、黄等多种颜色,有时无色,常在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内出现,常伴随怪味,有时伴有声响或带有高温。
7、地动异常地动异常是指地震前地面出现的晃动。
地震时地面剧烈振动,是众所周知的现象。
但地震尚未发生之前,有时感到地面也晃动,这种晃动与地震时不同,摆动得十分缓慢,地震仪常记录不到,但很多人可以感觉得到。
最为显著的地动异常出现于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之前,从1974年12月下旬到1975年1月末,在丹东、宽甸、凤城、沈阳、岫岩等地出现过17次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