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宅经(一)
(宅经)道家讲义
(宅经)道家讲义道家讲义(宅经)经云:明堂润,子孙尽豁达;明堂宽,代代作高官。
门前有直路,代代损家主。
门前有破屋,名唤作牢狱。
门前有小屋,常要损六畜。
门前有大树,六畜损无数。
门前一叶竹,妇女尽啼哭。
门前有大树,家门出寡妇。
门前两株树,自吊女人死。
门前藤绕树,自缢无人顾。
门前有桥屋,父子不和睦。
门前岸如湾,富贵足容颜。
门前有湾水,富贵应难比。
门前路如勾,代代被人偷。
门前水路冲,子孙悖逆不善终。
门前墓相对,夫妻不睦叫相背。
门前有圆池,唤作当胸槌。
屋边水环绕,仓箱应不少。
周围四相抱,富贵多珠宝。
青龙上有溪,名讳在皇都。
青龙若平冈,富贵足千箱。
注:屋宅人宅,欲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污池,谓之朱雀,后有邱陵,谓之玄武,为最贵地。
经曰:门高胜于厅,后代绝人丁;门高过于壁,其家多哭泣。
门,是房屋的出口,非常重要;如门以人体为譬喻,门等于房屋的咽喉,故甚被重视。
门太小,出入不便,门过于高大,在宅相学来说,也非吉相。
所以门的大小,要适中,并顾虑到出入方便,不可为了摆门面,而把门做成特大,否则对家庭运、子女运,都是不好的。
经曰:门柱不端正,斜欹多招病,家退祸频生,人亡空怨命。
门柱要竖立端正,此不仅有关住宅的安全,而且对于住者的健康、寿命、家庭运,都有关系。
门柱如果竖立不端正、倾斜、偏欹,表示这个家开始衰退,住在里面的人也多招疾病,甚至死亡,可能还有其它灾祸发生,所以要赶快弄端正。
经曰:门扇或斜欹,夫妇不相宜,家财常耗散,更防人谋欺。
门扇要装得端正,不可歪斜、倾欹,如果门扇装得歪歪斜斜,不但有碍观瞻,对其家的财运、爱情、事业,都有不吉利的影响。
经曰:门柱补接主凶灾,仔细巧安排,上头目患中劳吐,下补脚疾苦。
门柱不可接补,这不但关系到住宅的安全,对住者的健康关系也很大。
照相宅经的说法,门柱如果是接补,表示有凶灾,门柱接补如果在上头,住的人多招眼目之疾;如果是中间,多主身体的疾病;如果在下脚,多主脚部的疾病。
孔子宅经(一)
孔子宅经《孔子宅经》又名《孔子阴阳经》,分上下两部。
上部讲阳宅六要:门、床、灶、井、厕、道。
下部讲阴宅八法:纵、横、收、放、偏、全、聚、散。
孔子一生做了四件大事: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著《春秋》。
孔子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欲,不愈矩。
孔子本人,48岁学《易经》,50岁彻底开悟。
《孔子宅经》是一部直观性强、通俗易懂的风水佳作。
一、如何用罗盘首先要选好中心点,中心点又叫明堂、太极点。
也就是家宅东西二分之一和南北二分之一两者的交界点。
罗盘就放在此点上,从中间向四周看,向四面八方看,一圈360度,八卦中每个卦45度。
我们看哪个卦多了,哪个卦少了,多了好在哪里?了不好在哪里?二、八卦所代表的含义巽卦东南青、蓝、绿长女、大儿媳胆、神经系统利润、名声、名气离卦南方红、紫中女头、视力、血液、心脏文昌、财位坤卦西南灰、黄、咖啡女主人、老母亲脾、胃、腹部未来市场、群众基础兑卦西方白色、金黄小女儿肺部口才、钱财、宣传部例:001(如上图)。
会有以下结论。
1.财气非常好,做事利润高(东南多出来)2.莫名其妙开支大(洗手间为水,泄乾位)3.夫妻易抬杠,意见不一致(西方电视为火克兑)例:002.如下图:1.风水有利于女主人,女主人事业越做越大(西南多出一块)2.不利于男主人事业和财运,不利夫妻感情(西北缺角)例:003如下图:1.鱼缸在正东方青龙落水。
主辛苦劳累,有时还腰痛,难遇贵。
三、关于鱼缸位置1.位置不能压青龙位2.在白虎位能守财3.在艮位,利于财源旺盛4.在坎位,对腰、肾、泌尿系统不好5.在巽位,不利于名声,易遭人妒忌6.在坤位,对女主人不好,犯小人7.鱼缸之鱼一般为6、7、9、11(每一品种)8.鱼缸不能放置房子中间,压明堂,易有心脏问题。
9.鱼缸易方不易圆形。
10.调风水鱼易黑色、深色、金色、白色。
四、办公室风水1.看老板桌的位置和方向2.财神的位置3.鱼缸的位置4.饮水机的位置5.假山盆景、植物的位置。
玉函山房辑佚书目录.pdf
玉函山房輯佚書八十卷目錄一卷附三十一卷[淸]馬國翰輯光緒九年長沙嫏嬛館補校刊(一)經編易類.第一帙卷一連山一卷坿諸家論說歸藏一卷坿諸家論說周易子夏傳二卷[周]卜商撰周易薛氏記一卷[□]薛虞撰蔡氏易說一卷[漢]蔡景君撰經編易類.第一帙卷二周易丁氏傳二卷[漢]丁寬撰周易韓氏傳二卷[漢]韓嬰撰周易古五子傳一卷周易淮南九師道訓一卷[漢]劉安撰周易施氏章句一卷[漢]施讐撰周易孟氏章句二卷[漢]孟喜撰周易梁丘氏章句一卷[漢]梁丘賀撰經編易類.第一帙卷三周易京氏章句一卷[漢]京房撰費氏易一卷[漢]費直撰費氏易林一卷[漢]費直撰周易分野一卷[漢]費直撰周易馬氏傳三卷[漢]馬融撰周易劉氏章句一卷[漢]劉表撰周易宋氏注一卷[漢]宋衷撰經編易類.第一帙卷四周易荀氏注三卷[漢]荀爽撰周易陸氏述三卷[吳]陸績撰經編易類.第一帙卷五周易王氏注二卷[魏]王肅撰周易何氏解一卷[魏]何晏撰周易董氏章句一卷[魏]董遇撰周易姚氏注一卷[吳]姚信撰周易翟氏義一卷[□]翟玄撰周易向氏義一卷[晉]向秀撰周易統略一卷[晉]鄒湛撰周易卦序論一卷[晉]楊乂撰周易張氏義一卷[晉]張軌撰周易張氏集解一卷[晉]張璠撰經編易類.第一帙卷六周易干氏注三卷[晉]干寶撰周易王氏注一卷[晉]王廙撰周易蜀才注一卷[蜀]范長生撰周易黃氏注一卷[晉]黃穎撰周易徐氏音一卷[晉]徐邈撰周易李氏音一卷[晉]李軌撰周象妙於見形論一卷[晉]孫盛撰周易繫辭桓氏注一卷[晉]桓元撰周易繫辭荀氏注一卷[劉宋]荀柔之撰周易繫辭明氏注一卷[南齊]明僧紹撰經編易類.第一帙卷七周易沈氏要略一卷[南齊]沈驎士撰周易劉氏義疏一卷[南齊]劉瓛撰周易大義一卷[梁]武帝撰周易伏氏集解一卷[梁]伏曼容撰周易褚氏講疏一卷[梁]褚仲都撰周易周氏義疏一卷[陳]周宏正撰周易張氏講疏一卷[陳]張譏撰周氏何氏講疏一卷[隋]何妥撰周易姚氏注一卷[□]姚規撰周易崔氏注一卷[□]崔覲撰周易傅氏注一卷[□]傅□撰周易盧氏注一卷[□]盧□撰周易王氏義一卷[□]王嗣宗撰周易朱氏義一卷[□]朱仰之撰周易莊氏義一卷[□]莊□撰經編易類.第一帙卷八周易侯氏注三卷[□]侯果撰周易探元三卷[唐]崔憬撰周易元義一卷[唐]李淳風撰周易新論傳疏一卷[唐]陰弘道撰周易新義一卷[唐]徐鄖撰易纂一卷[唐]僧一行撰經編尚書類.第一帙卷九今文尚書一卷古文尚書三卷經編尚書類.第二帙卷十尚書歐陽章句一卷[漢]歐陽生撰尚書大夏侯章句一卷[漢]夏侯勝撰尚書小夏侯章句一卷[漢]夏侯建撰尚書馬氏傳四卷[漢]馬融撰經編尚書類.第二帙卷十一尚書王氏注二卷[魏]王肅撰古文尚書音一卷[晉]徐邈撰古文尚書舜典注一卷[晉]范甯撰尚書劉氏義疏一卷[隋]劉焯撰尚書述義一卷[隋]劉炫撰尚書顧氏疏一卷[隋]顧彪撰經編詩類.第二帙卷十二魯詩故三卷[漢]申培撰經編詩類.第二帙卷十三齊詩傳二卷[漢]后蒼撰韓詩故一卷[漢]韓嬰撰韓詩內傳一卷[漢]韓嬰撰韓詩說一卷[漢]韓嬰撰經編詩類.第二帙卷十四薛君韓詩章句二卷[漢]薛漢撰韓詩翼要一卷[漢]侯苞撰毛詩馬氏注一卷[漢]馬融撰毛詩義問一卷[魏]劉楨撰毛詩王氏注四卷[魏]王肅撰經編詩類.第二帙卷十五毛詩義駮一卷[魏]王肅撰毛詩奏事一卷[魏]王肅撰毛詩問難一卷[魏]王肅撰毛詩駮一卷[魏]王基撰毛詩答雜問一卷[吳]韋昭等撰/[吳]朱育等撰毛詩譜暢一卷[吳]徐整撰毛詩異同評三卷[晉]孫毓撰經編詩類.第二帙卷十六難孫氏毛詩評一卷[晉]陳統撰毛詩拾遺一卷[晉]郭璞撰毛詩徐氏音一卷[晉]徐邈撰毛詩序義疏一卷[南齊]劉瓛撰毛詩周氏注一卷[劉宋]周續之撰毛詩十五國風義一卷[梁]&文皇帝撰毛詩隱義一卷[梁]何胤撰集注毛詩一卷[梁]崔靈恩撰毛詩舒氏義疏一卷[魏]舒援撰經編詩類.第二帙卷十七毛詩沈氏義疏二卷[北周]沈重撰毛詩箋音義證一卷[北魏]劉芳撰毛詩述義一卷[隋]劉炫撰毛詩草蟲經一卷[□]闕名撰毛詩題綱一卷[□]闕名撰施氏詩說一卷[唐]施士丐撰經編周官禮類.第二帙卷十七周禮鄭大夫解詁一卷[漢]鄭興撰經編周官禮類.第二帙卷十七至十九周禮鄭司農解詁六卷[漢]鄭衆撰經編周官禮類.第二帙卷十九周禮杜氏注二卷[漢]杜子春撰(二)經編周官禮類.第三帙卷二十周禮賈氏解詁一卷[漢]賈逵撰周官傳一卷[漢]馬融撰周禮鄭氏音一卷[漢]鄭玄撰周官禮干氏注一卷[晉]干寶撰周禮徐氏音一卷[晉]徐邈撰周禮李氏音一卷[晉]李軌撰周禮聶氏音一卷[□]聶□撰周官禮義疏一卷[北周]沈重撰經編周官禮類.第三帙卷二十一周禮劉氏音二卷[□]劉昌宗撰周禮戚氏音一卷[陳]戚衮撰經編儀禮類.第三帙卷二十一大戴喪服變除一卷[漢]戴德撰冠儀約制一卷[漢]何休撰鄭氏婚禮一卷[漢]鄭衆撰經編儀禮類.第三帙卷二十二喪服經傳馬氏注一卷[漢]馬融撰鄭氏喪服變除一卷[漢]鄭玄撰新定禮一卷[漢]劉表撰喪服經傳王氏注一卷[漢]王肅撰王氏喪服要記一卷[魏]王肅撰喪服變除圖一卷[吳]射慈撰喪服要集一卷[晉]杜預撰喪服經傳袁氏注一卷[晉]袁準撰集注喪服經傳一卷[晉]孔倫撰喪服經傳陳氏注一卷[□]陳銓撰喪服釋疑一卷[晉]劉智撰經編儀禮類.第三帙卷二十三葵氏喪服譜一卷[晉]蔡謨撰賀氏喪服譜一卷[晉]賀循撰葬禮一卷[晉]賀循撰賀氏喪服要記一卷[晉]賀循撰喪服要記注一卷[□]謝徽撰葛氏喪服變除一卷[晉]葛洪撰凶禮一卷[晉]孔衍撰集注喪服經傳一卷[劉宋]裴松之撰略注喪服經傳一卷[劉宋]雷次宗撰喪服難問一卷[劉宋]崔凱撰喪服古今集記一卷[南齊]王儉撰經編禮記類.第三帙卷二十四禮記馬氏注一卷[漢]馬融撰禮記盧氏注一卷[漢]盧植撰禮傳一卷[漢]荀爽撰月令章句一卷[漢]蔡邕撰月令問答一卷[漢]蔡邕撰禮記王氏注二卷[魏]王肅撰經編禮記類.第三帙卷二十五禮記孫氏注一卷[魏]孫炎撰禮記音義隱一卷[吳]謝□撰禮記范氏音一卷[晉]范宣撰禮記徐氏音三卷[晉]徐邈撰禮記劉氏音一卷[□]劉昌宗撰禮記略解一卷[劉宋]庾蔚之撰經編禮記類.第三帙卷二十六禮記隱義一卷[梁]何胤撰禮記新義疏一卷[梁]賀瑒撰經編禮記類.第三帙卷二十六、二十七禮記皇氏義疏四卷[梁]皇侃撰經編禮記類.第三帙卷二十七禮記沈氏義疏一卷[北周]沈重撰禮記義證一卷[後魏]劉芳撰經編禮記類.第三帙卷二十七、二十八禮記熊氏義疏四卷[北周]熊安生撰經編禮記類.第三帙卷二十八禮記外傳一卷[唐]成伯璵撰經編通禮類.第三帙卷二十八石渠禮論一卷[漢]戴聖撰魯禮禘祫志一卷[漢]鄭玄撰三禮圖一卷[漢]鄭玄撰/[漢]阮諶撰問禮俗一卷[魏]董勛撰經編通禮類.第三帙卷二十九雜祭法一卷[晉]盧諶撰祭典一卷[晉]范汪撰後養議一卷[晉]干寶撰禮雜問一卷[晉]范甯撰雜禮議一卷[晉]吳商撰禮論答問一卷[晉]徐廣撰禮論一卷[劉宋]何承天撰禮論條牒一卷[劉宋]任預撰禮論鈔略一卷[南齊]荀萬秋撰禮義答問一卷[南齊]王儉撰禮統一卷[梁]賀述撰禮疑義一卷[梁]周捨撰經編通禮類.第三帙卷三十三禮義宗四卷[梁]崔靈恩撰釋疑論一卷[唐]元行沖撰經編樂類.第三帙卷三十樂經一卷樂記一卷[漢]劉向校定樂元語一卷[漢]劉德撰琴淸英一卷[漢]楊雄撰樂社大義一卷[梁]武皇帝撰經編樂類.第四帙卷三十一鍾律緯一卷[梁]武皇帝撰古今樂錄一卷[陳]釋智匠撰樂書一卷[北魏]信都芳撰樂部一卷[□]闕名撰琴歷一卷[□]闕名撰樂律義一卷[北周]沈重撰樂譜集解一卷[隋]肅吉撰琴書一卷[唐]趙惟暕撰經編春秋類.第四帙卷三十一春秋大傳一卷[漢]闕名撰春秋決事一卷[漢]董仲舒撰公羊嚴氏春秋一卷[漢]嚴彭祖撰春秋公羊顏氏記一卷[漢]顏安樂撰春秋穀梁傳章句一卷[漢]尹更始撰春秋穀梁傳說一卷[漢]劉向撰春秋左氏傳章句一卷[漢]劉歆撰春秋牒例章句一卷[漢]鄭衆撰經編春秋類.第四帙卷三十二春秋左氏傳解詁二卷[漢]賈逵撰經編春秋類.第四帙卷三十三春秋左氏長經章句一卷[漢]賈逵撰春秋三傳異同說一卷[漢]馬融撰解疑論一卷[漢]戴宏撰春秋文諡例一卷[漢]何休撰經編春秋類.第四帙卷三十三、三十四春秋左氏傳解誼四卷[漢]服虔撰經編春秋類.第四帙卷三十五春秋成長說一卷[漢]服虔撰春秋左氏膏肓釋痾一卷[漢]服虔撰春秋釋例一卷[漢]潁容撰左氏奇說一卷[漢]彭汪撰春秋左傳許氏注一卷[漢]許淑撰春秋左氏經傳章句一卷[魏]董邁撰春秋左傳王氏注一卷[魏]王肅撰春秋左氏傳嵇氏音一卷[魏]嵇康撰春秋穀梁傳糜氏注一卷[魏]糜信撰春秋公羊穀梁傳解詁一卷[晉]劉兆撰春秋左氏傳義注一卷[晉]孫毓撰春秋公羊穀梁二傳評一卷[晉]江熙撰春秋穀梁傳徐氏注一卷[晉]徐乾撰春秋土地名一卷[晉]京相璠撰經編春秋類.第四帙卷三十六春秋穀梁傳注義一卷[晉]徐邈撰春秋徐氏音一卷[晉]徐邈撰春秋左氏函傳義一卷[晉]干寶撰薄叔元問穀梁義一卷[晉]范甯撰春秋穀梁傳鄭氏說一卷[晉]鄭嗣撰經編春秋類.第四帙卷三十七春秋左氏經傳義略一卷[陳]沈文阿撰續春秋左氏傳義略一卷[陳]王元規撰春秋傳駮一卷[北魏]賈思同撰/[北魏]姚文安述.[北魏]秦道靜述春秋左傳義疏一卷[□]蘇寬撰經編春秋類.第四帙卷三十七、三十八春秋左氏傳述義二卷[隋]劉炫撰經編春秋類.第四帙卷三十八春秋規過二卷[隋]劉炫撰經編春秋類.第四帙卷三十九春秋攻昧一卷[隋]劉炫撰春秋井田記一卷[□]闕名撰春秋集傳一卷[唐]啖助撰春秋闡微纂類義統一卷[唐]趙匡撰春秋通例一卷[唐]陸希聲撰春秋折衷論一卷[唐]陳岳撰經編孝經類.第四帙卷四十孝經傳一卷[周]魏文侯撰孝經后氏說一卷[漢]后蒼撰孝經安昌侯說一卷[漢]張禹撰孝經長孫氏說一卷[漢]長孫□撰孝經王氏解一卷[魏]王肅撰孝經解讚一卷[吳]韋昭撰孝經殷氏注一卷[晉]殷仲文撰集解孝經一卷[晉]謝萬撰齊永明諸王孝經講義一卷[南齊]闕名撰孝經劉氏說一卷[南齊]劉瓛撰孝經義疏一卷[梁]武帝撰孝經嚴氏注一卷[梁]嚴植之撰孝經皇氏義疏一卷[梁]皇侃撰古文孝經述義一卷[隋]劉炫撰御注孝經疏一卷[唐]元行沖撰孝經訓注一卷[隋]魏眞己撰經編論語類.第四帙卷四十一古論語六卷齊論語一卷(三)經編論語類.第五帙卷四十一、四十二論語孔氏訓解十一卷[漢]孔安國撰經編論語類.第五帙卷四十二、四十三論語包氏章句二卷[漢]包咸撰經編論語類.第五帙卷四十三論語周氏章句一卷[漢]周□撰論語馬氏訓說二卷[漢]馬融撰經編論語類.第五帙卷四十三、四十四論語鄭氏注十卷[漢]鄭玄撰經編論語類.第五帙卷四十四論語孔子弟子目錄一卷[漢]鄭玄撰論語陳氏義說一卷[魏]陳羣撰論語王氏說一卷[魏]王朗撰論語王氏義說一卷[魏]王肅撰論語周生氏義說一卷[魏]周生烈撰論語釋疑一卷[魏]王弼撰論語譙氏注一卷[蜀]譙周撰論語衞氏集注一卷[晉]衛瓘撰經編論語類.第五帙卷四十五論語旨序一卷[晉]繆播撰論語繆氏說一卷[晉]繆協撰論語體略一卷[晉]郭象撰論語欒氏釋疑一卷[晉]欒肇撰論語虞氏讚注一卷[晉]虞喜撰論語庾氏釋一卷[晉]庾翼撰論語李氏集注二卷[晉]李充撰論語范氏注一卷[晉]范甯撰論語孫氏集解一卷[晉]孫綽撰論語梁氏注釋一卷[晉]梁覬撰論語袁氏注一卷[晉]袁喬撰經編論語類.第五帙卷四十六論語江氏集解二卷[晉]江熙撰論語殷氏解一卷[晉]殷仲堪撰論語張氏注一卷[晉]張憑撰論語蔡氏注一卷[晉]蔡謨撰論語顏氏說一卷[劉宋]顏延之撰論語琳公說一卷[劉宋]慧琳撰論語沈氏訓注一卷[南齊]沈驎士撰論語顧氏注一卷[南齊]顧歡撰論語梁武帝注一卷[梁]武帝撰論語太史氏集解一卷[梁]叔明撰論語褚氏義疏一卷[梁]褚仲都撰論語沈氏說一卷[□]沈峭撰論語熊氏說一卷[□]熊理撰論語隱義注一卷[□]闕名撰經編孟子類.第五帙卷四十七孟子章指二卷篇敍一卷[漢]趙岐撰孟子程氏章句一卷[漢]程曾撰孟子高氏章句一卷[漢]高誘撰孟子劉氏注一卷[漢]劉熙撰孟子鄭氏注一卷[漢]鄭玄撰經編孟子類.第五帙卷四十八孟子綦毋氏注一卷[晉]綦毋邃撰孟子陸氏注一卷[唐]陸善經撰孟子張氏音義一卷[唐]張鎰撰孟子丁氏手音一卷[唐]丁公著撰經編爾雅類.第五帙卷四十八爾雅犍爲文學注三卷[漢]郭舍人撰經編爾雅類.第五帙卷四十九爾雅劉氏注一卷[漢]劉歆撰爾雅樊氏注一卷[漢]樊光撰爾雅李氏注一卷[漢]李巡撰經編爾雅類.第五帙卷五十爾雅孫氏注三卷[魏]孫炎撰爾雅孫氏音一卷[魏]孫炎撰經編爾雅類.第五帙卷五十一爾雅音義一卷[晉]郭璞撰爾雅圖讚一卷[晉]郭璞撰集注爾雅一卷[梁]沈施撰爾雅施氏音一卷[陳]施乾撰爾雅謝氏音一卷[陳]謝嶠撰爾雅顧氏音一卷[梁]顧野王撰爾雅裴氏注一卷[唐]裴瑜撰經編五經總類.第五帙卷五十二五經通義一卷[漢]劉向撰五經要義一卷[□]雷□撰六藝論一卷[漢]鄭玄撰五經然否論一卷[蜀]譙周撰聖論證一卷[魏]王肅撰/[晉]馬昭駁/[晉]孔晁答/[南齊]張融評經編五經總類.第六帙卷五十三五經通論一卷[晉]束晢撰五經鉤沉一卷[晉]楊方撰五經大義一卷[晉]戴逵撰六經略注序一卷[北魏]常爽撰七經義綱一卷[北周]樊深撰經編緯書類.第六帙卷五十三尚書中候三卷[漢]鄭玄注尚書緯璇璣鈴一卷[漢]鄭玄注尚書緯考靈曜一卷[漢]鄭玄注尚書緯刑德放一卷[漢]鄭玄注尚書緯帝命驗一卷[漢]鄭玄注尚書緯運期授一卷[漢]鄭玄注詩緯推度災一卷[魏]宋均注經編緯書類.第六帙卷五十四詩緯氾歷樞一卷[魏]宋均注詩緯含神霧一卷[魏]宋均注禮緯含文嘉一卷[魏]宋均注禮緯稽命徵一卷[魏]宋均注禮緯斗威儀一卷[魏]宋均注樂緯動聲儀一卷[魏]宋均注樂緯稽耀嘉一卷[魏]宋均注樂緯叶圖徵一卷[魏]宋均注春秋緯感精符一卷[魏]宋均注經編緯書類.第六帙卷五十五春秋緯文耀鉤一卷[魏]宋均注春秋緯運斗樞一卷[魏]宋均注春秋緯合誠圖一卷[魏]宋均注春秋緯考異郵一卷[魏]宋均注春秋緯保乾圖一卷[魏]宋均注經編緯書類.第六帙卷五十六春秋緯漢含孳一卷[魏]宋均注春秋緯佐助期一卷[魏]宋均注春秋緯握誠圖一卷[魏]宋均注春秋緯潛潭巴一卷[魏]宋均注春秋緯說題辭一卷[魏]宋均注春秋緯演孔圖一卷[魏]宋均注經編緯書類.第六帙卷五十七春秋緯元命苞二卷[魏]宋均注春秋命歷序一卷[魏]宋均注春秋內事一卷[魏]宋均注經編緯書類.第六帙卷五十八孝經緯援神契二卷[魏]宋均注孝經緯鉤命訣一卷[魏]宋均注孝經中契一卷[魏]宋均注孝經左契一卷[魏]宋均注孝經右契一卷[魏]宋均注孝經內事圖一卷[魏]宋均注孝經章句一卷孝經雌雄圖一卷孝經古祕一卷論語讖八卷[魏]宋均注經編小學類.第六帙卷五十九史籀篇一卷蒼頡篇一卷[魏]張揖訓詁/[晉]郭璞解詁經編小學類.第六帙卷六十凡將篇一卷[漢]司馬相如撰訓纂篇一卷[漢]楊雄撰蒼頡訓詁一卷[漢]杜林撰三蒼一卷[魏]張揖訓詁/[晉]郭璞解詁古文官書一卷[漢]衞宏撰雜字指一卷[漢]郭顯卿撰勸學篇一卷[漢]蔡邕撰經編小學類.第六帙卷六十一通俗文一卷[漢]服虔撰/[晉]李虔續埤蒼一卷[魏]張揖撰古今字詁一卷[魏]張揖撰雜字一卷[魏]張揖撰雜字解詁一卷[魏]周成撰聲類一卷[魏]李登撰經編小學類.第六帙卷六十二廣蒼一卷[魏]樊恭撰辨釋名一卷[吳]韋昭撰異字一卷[吳]朱育撰始學篇一卷[吳]項竣撰草書狀一卷[晉]索靖撰發蒙記一卷[晉]束晢撰啓蒙記一卷[晉]顧凱之撰韻集一卷[晉]呂靜撰字指一卷[晉]李彤撰四體書勢一卷[晉]衞恆撰要用字苑一卷[晉]葛洪撰演說文一卷[□]庾儼默撰字統一卷[北魏]楊承慶撰纂文一卷[劉宋]何承天撰庭誥一卷[劉宋]顏延之撰纂要一卷[劉宋]顏延之撰纂要一卷[梁]元帝撰經編小學類.第六帙卷六十三文字集畧一卷[梁]阮孝緒撰古今文字表一卷[後魏]江式撰韻畧一卷[北齊]陽休之撰桂苑珠叢一卷[隋]諸葛潁撰文字指歸一卷[隋]曹憲撰四聲五音九弄反紐圖一卷[唐]釋神珙撰分毫字樣一卷[唐]闕名撰石經尚書一卷石經魯詩一卷石經儀禮一卷石經公羊一卷石經論語一卷三字石經尚書一卷三字石經春秋一卷史編雜史類.第六帙卷六十三古文瑣語一卷帝王要略一卷[吳]環濟撰三五歷記一卷[吳]徐整撰(四)史編雜史類.第七帙卷六十四年歷一卷[晉]皇甫謐撰汲冢書鈔一卷[晉]束&撰史編雜傳類.第七帙卷六十四聖賢高士傳一卷[魏]嵇康撰/[劉宋]周續之注鑒戒象讚一卷[北魏]常景撰史編目錄類.第七帙卷六十四七略別錄一卷[漢]劉向撰子編儒家類.第七帙卷六十四漆雕子一卷[周]漆雕□撰宓子一卷[周]宓不齊撰景子一卷[周]景□撰世子一卷[周]世碩撰魏文侯書一卷[周]魏侯斯撰子編儒家類.第七帙卷六十五李克書一卷[周]李克撰公孫尼子一卷[周]公孫尼撰內業一卷讕言一卷[周]孔穿撰甯子一卷[周]甯越撰王孫子一卷[周]王孫□撰李氏春秋一卷董子一卷[周]董無心撰徐子一卷[周]徐□撰魯連子一卷[周]魯仲連撰虞氏春秋一卷[周]虞卿撰子編儒家類.第七帙卷六十六平原君書一卷[漢]朱建撰劉敬書一卷[漢]劉敬撰至言一卷[漢]賈山撰河閒獻王書一卷[漢]劉德撰兒寬書一卷[漢]兒寬撰公孫宏書一卷[漢]公孫弘撰終軍書一卷[漢]終軍撰吾邱壽王書一卷[漢]吾邱壽王撰正部論一卷[漢]王逸撰仲長子昌言二卷[漢]仲長統撰魏子一卷[漢]魏朗撰周生子要論一卷[魏]周生烈撰子編儒家類.第七帙卷六十七王子正論一卷[魏]王肅撰去伐論一卷[晉]袁宏撰杜氏體論一卷[魏]杜恕撰王氏新書一卷[魏]王基撰周子一卷[吳]周昭撰顧子新言一卷[吳]顧譚撰典語一卷[吳]陸景撰通語一卷[吳]殷基撰譙子法訓一卷[蜀]譙周撰袁子正論二卷[晉]袁準撰袁子正書一卷[晉]袁準撰子編儒家類.第七帙卷六十八孫氏成敗志一卷[晉]孫毓撰古今通論一卷[晉]王嬰撰化淸經一卷[晉]蔡洪撰夏侯子新論一卷[晉]夏侯湛撰太元經一卷[晉]楊泉撰華氏新論一卷[晉]華譚撰梅子新論一卷[晉]梅□撰志林新書一卷[晉]虞喜撰廣林一卷[晉]虞喜撰釋滯一卷[晉]虞喜撰通疑一卷[晉]虞喜撰干子一卷[晉]干寶撰顧子義訓一卷[晉]顧夷撰讀書記一卷[隋]王劭撰子編農家類.第七帙卷六十九神農書一卷野老書一卷范子計然三卷養魚經一卷[周]陶朱公撰尹都尉書一卷[漢]尹氏撰氾勝之書二卷[漢]氾勝之撰蔡葵書一卷[漢]蔡葵撰養羊法一卷[漢]卜式撰家政法一卷子編道家類.第七帙卷七十伊尹書一卷[商]伊摯撰辛甲書一卷[周]辛甲撰公子牟子一卷[周]魏公子牟撰田子一卷[周]田駢撰老萊子一卷[周]老萊子撰黔婁子一卷[周]黔婁先生撰鄭長者書一卷[周]鄭長者撰任子道論一卷[魏]任嘏撰洞極眞經一卷[後魏]關朗撰唐子一卷[吳]唐滂撰蘇子一卷[晉]蘇彥撰陸子一卷[晉]陸雲撰子編道家類.第七帙卷七十一杜氏幽求新書一卷[晉]杜夷撰孫子一卷[晉]孫綽撰苻子一卷[晉]苻朗撰少子一卷[南齊]張融撰夷夏論一卷[南齊]顧歡撰子編法家類.第七帙卷七十一申子一卷[周]申不害撰鼂氏新書一卷[漢]鼂錯撰崔氏政論一卷[漢]崔寔撰劉氏政論一卷[魏]劉廙撰阮子政論一卷[魏]阮武撰子編法家類.第七帙卷七十二世要論一卷[魏]桓範撰陳子要言一卷[吳]陳融撰子編名家類.第七帙卷七十二惠子一卷[周]惠施撰士緯一卷[吳]姚信撰子編墨家類.第七帙卷七十二史佚書一卷[周]尹佚撰田俅子一卷[周]田俅撰隋巢子一卷[周]隋巢子撰胡非子一卷[周]胡非子撰纏子一卷[周]纏子撰子編縱橫家類.第七帙卷七十二蘇子一卷[周]蘇秦撰子編墨家類.第七帙卷七十二闕子一卷[周]闕□撰子編墨家類.第七帙卷七十三蒯子一卷[漢]蒯通撰鄒陽書一卷[漢]鄒陽撰主父偃書一卷[漢]主父偃撰徐樂書一卷[漢]徐樂撰嚴安書一卷[漢]嚴安撰子編雜家類.第七帙卷七十三由余書一卷[周]由余撰博物記一卷[漢]唐蒙撰伏侯古今注一卷[漢]伏無忌撰蔣子萬機論一卷[魏]蔣濟撰篤論一卷[魏]杜恕撰子編雜家類.第八帙卷七十四鄒子一卷[晉]鄒□撰諸葛子一卷[吳]諸葛恪撰默記一卷[吳]張儼撰裴氏新言一卷[吳]裴元撰新義一卷[吳]劉廞撰秦子一卷[吳]秦菁撰析言論一卷[晉]張顯撰時務論一卷[晉]楊偉撰廣志二卷[晉]郭義恭撰子編雜家類.第八帙卷七十五陸氏要覽一卷[晉]陸機撰古今善言一卷[劉宋]范泰撰文釋一卷[劉宋]江邃撰要雅一卷[梁]劉杳撰俗說一卷[梁]沈約撰子編小說家類.第八帙卷七十五靑史子一卷[魏]靑史□撰宋子一卷[周]宋鉼撰裴子語林二卷[晉]裴啓撰子編小說家類.第八帙卷七十六笑林一卷[魏]邯鄲淳撰郭子一卷[晉]郭澄之撰元中記一卷[□]郭□撰齊諧記一卷[劉宋]東陽無疑撰水飾一卷[唐]杜寶撰子編天文類.第八帙卷七十六泰階六符經一卷[□]黃帝撰五殘雜變星書一卷靈憲一卷[漢]張衡撰渾儀一卷[漢]張衡撰昕天論一卷[吳]姚信撰子編天文類.第八帙卷七十七安天論一卷[晉]虞喜撰穹天論一卷[晉]虞聳撰未央術一卷[□]闕名撰子編陰陽類.第八帙卷七十七宋司星子韋書一卷[周]宋史司星子韋撰鄒子一卷[周]鄒衍撰陰陽書一卷[唐]呂才撰子編五行類.第八帙卷七十七太史公素王妙論一卷[漢]司馬遷撰瑞應圖一卷[□]孫柔之撰白澤圖一卷[□]闕名撰。
黄帝《宅经》解读(四)
黄帝《宅经》解读(四)凡这阳宅,即有阳气抱阴,阴宅即有阴气抑阳。
阴阳之宅者,即龙也。
阳宅龙头在亥,尾在巳,阴宅龙头在巳,尾在亥[各有命坐,切忌犯也]。
《宅经》这本书成书时间大概是公元780年到840年间,因此它强调辰戌线为阴阳之界线,这是天地一卦的主运时间,从堪舆学验证上看,宅经有很大的局限性,就是他只代表了天地一卦的一种形态,天地卦还有很多的形态,起码抄写这部宅经的时候,有人认为子午线是另外的一个阴阳分界线,这也是天地一卦的另一种形态。
所以抄录这本书的作者应该在公元900年左右。
因此宅经这个论断,还是要慎重使用的。
但是不耽搁我们研究堪舆学,相反更为我们提供阴阳相互转变的一个研究路径。
凡从巽向乾,从午向子,从坤向艮,从酉向卯,从戌向辰移,以上移转及上官所住,不计远近,悉入阳也。
从乾向巽,从子向午,从艮向坤,从卯向酉,从辰向戌移,以上移转及上官悉名入阴。
阳宅从阴位向阳迁移而来,为一入阳,阴宅从阳位向阴迁移而来为一入阴,是占卜术中的应吉。
相反阳宅从阳位迁移而来就是上面谈到的重,阴宅也是一样,是占卜术中的应凶。
从上图可以对《宅经》迁徙有一个了解,上图图示从10月开始迁徙,沿黄色线路依次在坎、艮、震刑祸方住45日,到离卦区住45日,五月选一个黄道吉日迁徙到住宅,这样就可以趋吉避凶。
如果从乾卦区,在坎卦区住45日,到住宅就是重阳,从坎到艮再到住宅就是三重阳,如果从艮到震再进住宅,就是四重阳。
敦煌这个地区,在五代时(公元907——960年)没有兵乱之祸,社会较稳定,内陆到此避难的人很多,再加上当时的统治者比较开明,大力发展教育等,使得堪舆学有发展的空间。
任何理论都需要社会认可,才能获得变现。
因为迁移的人很多,对趋吉避凶的期望也高,宅经抄录的时候,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做了改进,把人的迁徙方向纳进断验的范围。
应住阳宅的时候,你要是从东北、北面迁来,就是应凶。
怎么办只有先迁到福德方,住上一段时间在迁到住宅里面。
陈益峰:中国风水最早典籍——《黄帝宅经》
陈益峰:中国风水最早典籍——《黄帝宅经》文/陈益峰《宅经》又叫《黄帝宅经》,古代风水名著,被清代著名的大学士纪晓岚称为“在术数中犹最为近古者”。
《宅经》中关于人宅祸福关系的理论渊源和方位布建结构框架,不仅可窥见中国自古以来风水的源流雏形,而且《宅经》中的相关理论也直接影响了后世的阳宅理论。
因此,《宅经》堪称中国阳宅风水第一书。
《宅经》在风水理论上的一大贡献是,继承和发扬了中国自古以来关于大地是一个有机活体的思想。
《宅经》引述了《搜神记》(相传是晋代的名著)的话,“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
若得如斯,是事俨雅,乃为上吉。
”将宅比喻为人的身体,宅的外观及内部建构形势就像人,要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作为宅(这个人)的皮肉,而草木就是宅(这个人)的毛发,各个不同位置的房间就像穿在宅(这个人)身上的衣服,而门户就像冠或腰带,这些齐备看来端庄雅致,才是上吉宅第。
居住环境也像人体是个有机体,各部分之间是相互协调的,只有在各部分运转正常的情况下,才称得上理想环境。
《宅经》还用了一个比喻说明人的福运与吉宅的关系:“人之福者,喻如美貌之人;宅之运者,如丑陋之子得好衣裳,神采犹添一半。
若命薄宅恶,即如丑人更又衣弊,如何堪也?故人之居宅,大须慎择。
”有福的人好比一貌美之人,而吉宅就好比上好衣服,长相好又穿上好衣服,当然吉庆有加,如同有福之人住吉祥之宅第;如果薄命之人住吉宅,好比长相丑陋的人穿好衣服,神采自然会增添一半;如果是命薄宅居也不好,就像长相不好的人又穿上一件破旧衣服,那真是让人难以承受。
这比喻还有更深含意,是将人的福气命运与宅居的吉凶好坏相匹配。
如明清时流行的八宅阳宅理论,将人的命分为东四命(分别在东、东南、北、南方位)、西四命(分别在西、西南、西北、东北方位),宅也分东西宅、西四宅;属东西命的人要住东四宅、属西四命的人要住西四宅,大门、主卧同理。
再加上择居营建时选择吉利的年、月、时辰,这样安排的风水就是吉祥的,否则犯凶,需要调整或化煞改造。
《黄帝宅经》原译文(一)
《黄帝宅经》原译文(一)作者:黄帝(上古时代)《黄帝宅经》相传黄帝所作,它以太极、阴阳、三才、四象、五行、六神、七政、八卦理论为主,强调'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总论二十四路者,随宅大小中院,分四面,作二十四路。
十干、十二支、乾艮坤巽共为二十四路是也。
乾将三男,震坎艮,悉属于阳位;坤将三女,巽离兑悉属于阴位。
是以阳不独王,以阴为得(阳宅为宜修阴方)。
阴不独王,以阳为得(如上说)。
亦如冬以温暖为德,夏以凉冷为德,男以女为德,女以男为德之义。
《易诀》云:阴得阳,如暑得凉。
五姓咸和,百事俱昌。
所以德位高壮蔼密即吉,重阴重阳则凶。
阳宅更招东方、北方;阴宅更招西方、南方为重也。
[译文]二十四路,是根据院宅的大小中型,把院区分为四面,作二十四路。
其中包括十干、十二支和乾艮坤巽。
乾统领三男,震、坎、艮都属于阳位。
坤统领三女,巽、离、兑都属于阴位。
阳不能单独为王,必须有阴配合才叫相得;阴也不能单独为王,必须有阳配合才叫相得。
这好比寒冷的冬天以温暖为德,酷热的夏天以清凉为德,男子以得女子为宜,女子以得男子为宜。
《易诀》有说:“阴得阳,好比暑天得凉,五姓都和(译者按:每个人的姓氏在发音时唇、舌、齿开合缩撮不同,据这种差异把姓氏分别归为宫、商、角、徵、羽五类,据这分类即可推断宅门近宜所忌的方痊),百事兴旺”。
所以,阴阳配合的程度高就是吉,两阴相重和两阳相重都是凶。
阳宅向东方北方算是两阳相重,阴宅向西方南方算两阴相重。
是东面为辰南、西面为戌北之位斜分一条为阴阳之界。
凡之阳宅,即有阳气抱阴;阴宅,即有阴气抱阳。
阴阳之长者,即龙也。
阳宅,龙头在亥,尾在巳;阴宅,龙头在巳,尾在亥(各有命坐切忌犯也)。
凡从巽向乾,从午向子,从坤向艮,从酉向卯,从戌向辰移。
已上移转及上官所住,不计远近,悉入阳也。
相宅经及注释
相宅經及註釋相宅經明堂潤,子孫盡豁達;明堂寬,代代作高官。
門前有直路,代代損家主。
門前有破屋,名喚作牢獄。
門前有小屋,常要損六畜。
門前有大樹,六畜損無數。
門前一葉竹,婦女盡啼哭。
門前有大樹,家門出寡婦。
門前兩株樹,自吊女人死。
門前藤繞樹,自縊無人顧。
門前有橋屋,父子不和睦。
門前岸如灣,富貴足容顏。
門前有灣水,富貴應難比。
門前路如勾,代代被人偷。
門前水路沖,子孫悖逆不善終。
門前墓相對,夫妻不睦叫相背。
門前有圓池,喚作當胸槌。
屋邊水環繞,倉箱應不少。
周圍四相抱,富貴多珠寶。
青龍上有溪,名諱在皇都。
青龍若平岡,富貴足千箱。
門高勝於廳,後代絕人丁;門高過於壁,其家多哭泣。
門柱不端正,斜欹多招病,家退禍頻生,人亡空怨命。
門扇或斜欹,夫婦不相宜,家財常耗散,更防人謀欺。
門柱補接主凶災,仔細巧安排,上頭目患中勞吐,下補腳疾苦。
門邊土壁要一般,左大換妻更遭官;右邊或大勝左邊,孤寡兒孫常叫天。
門前壁破街磚缺,家中招病長不悅,小口枉死藥無醫,急要修整莫再遲。
門戶中間有窟窿,災禍事糾葛,家招論訟是非多,瘟疾定不瘥。
門板多穿破,怪異為凶禍,家主退財產,修補免貧寒。
二家不可門相對,必主一家退,開門不得兩相沖,必有一家凶。
一家不可開二門,父子沒慈恩,必招進舍嗔門客,時師須會識。
一家若作兩門出,鱌寡必多屈,不論家中正主人,大小自相淩。
當廳若作穿心梁,其家定不祥,便言名曰停喪山,哭泣不曾閑。
門外置欄幹,名曰紙錢山,家必多喪禍,恓惶實可憐。
人家相對倉門開,定斷有凶災,風疾時時不可醫,世上少人知。
木倉背後作房間,名為疾病出,連年因臥不離床,癆病最恓惶。
有路行來似鐵叉,父南子北不寧家,更言一拙誠堪拙, 典賣田園難免他。
路如丁字損人丁,前低蕩去不堪行,或然平生猶輕可,也主離鄉亦主貧。
路成丁字害難逃,有口何能下一挑,死別生離真似苦,門前有此非吉兆。
十字路來才分穀,兒孫手藝最為能,雖然溫飽多成敗,只因嗜好賈已虛。
門前行路漸漸小,口食隨時了,或然直去又低垂,退落不知時。
《宅经》心得
<宅经>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总校官臣陆费墀一、序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非夫博物明贤而能悟斯道也。
就此五种,其最要者,唯有宅法而真秘术。
凡人所居,无不在宅,虽只大小不等,阴阳有殊,纵然客居一室之中,亦有善恶。
大者大训,小者小论,犯者有灾,镇而祸止,犹药病之效也。
故宅者人之本。
人以宅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吉,若不安即门族衰微。
坟墓川冈,并同兹说。
上之军国,次及州郡县邑,下之村坊署栅乃至山居,但人所处,皆其例焉。
目见耳闻,古制非一。
《黄帝二宅经》、《地典宅经》、《三元宅经》、《文王宅经》、《孔子宅经》、《宅锦》、《宅挠》、《宅统》、《宅镜》、《天老宅经》、《刘根宅经》、《玄女宅经》、《司马天师宅经》、《淮南子宅经》、《王微宅经》、《司最宅经》、《刘晋平宅经》、《张子毫宅经》、《八分宅经》、《五兆宅经》、《玄悟宅经》、《六宅十四卦宅经》、《右盘龙宅经》、《李淳风宅经》、《五姓宅经》、《吕才宅经》、《飞阴乱伏宅经》、《子夏金门经》、《刁县宅经》。
已上诸经,其皆大同小异,亦皆自言秘妙,互推短长,若不遍求,即用之不足。
近来学者,多攻五姓八宅,黄道白方,便皆违犯.大经,未免灾咎,所以我犯修动,致令造者不居,却毁阴阳而无据效,岂不痛哉!况先贤垂籍,诫勖昭彰,人自冥蒙,日用而不识其象者。
日月乾坤,寒暑雌雄,昼夜阴阳等,所以包罗万象,举一千从,运变无形而能化物,大矣哉,阴阳之理也。
经之阴者,生化物情之母也;阳者,生化物情之父也。
作天地之祖,为孕育之尊,顺之则亨,逆之测否,何异公忠受爵,违命变殃者乎!今采诸秘验,分为二十四路,八分九宫,配女男之位,宅阴阳之界,考寻休咎,并无出前二宅,此宝养生灵之圣法也。
1、阴阳:阴阳生气。
古人认为,自然万物是由运行孕育在天地之中的阴阳生气产生、发展的。
青乌子葬经曰:盘古浑沦,气萌太朴,分阴分阳,为清为浊;郭璞《葬书》曰:葬者,藏也,乘生气也。
黄帝宅经不署撰人
黄帝宅经不署撰人黄帝宅经经名:黄帝宅经。
撰人不详。
二卷。
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
黄帝宅经卷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非夫博物明贤,无能悟斯道也。
就此五种,其最要者,唯有宅法而真祕术。
凡人所居,无不在宅,虽只大小不等,阴阳有殊,纵然客居一室之中,亦有善恶,大者大说,小者小论,犯者有灾,镇而祸止,犹乐病之效也。
故宅者,人之本。
人以宅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吉;若不安,即门族衰微,坟墓川冈。
并同玄说,上之军国,次及州郡县邑,下之村坊署栅,乃至山居,但人所处,皆其例焉。
目见耳闻,古制非一。
黄帝二宅经、地典宅经、三元宅经、文王宅经、孔子宅经、宅锦宅挠宅统宅镜天老宅经、刘根宅经、玄女宅经、司马天师宅经、淮南子宅经、王微宅经、司最宅经、刘晋平宅经、张子亳宅经、八卦宅经、五兆宅经、玄悟宅经、六十四卦宅经、右盘龙宅经、李淳风宅经、五姓宅经、吕才宅经、飞阴乱伏宅经、子夏金门宅经、刁曇宅经,已上诸经,其皆大同小异,亦皆自言祕妙,互推短长,若不遍求,即用之不足。
近来学者,多攻五姓八宅、黄道白方,例皆违犯大经,未兔灾咎。
所以人犯修动,致令造者不居,却毁阴阳而无据效,岂不痛哉。
配先贤垂籍,诚勗昭彰,人自冥蒙,日用而不识其象者。
日月乾坤,寒暑雄雌,昼夜阴阳等,所以包罗万象,举一千从,运变无形,而能化物大矣哉。
阴阳之理也,经之阴者生化物,情之母也;阳者生化物,情之父也。
作天地之祖,為孕育之尊,顺之则亨,逆之则否何异。
公忠受爵,违命变殃者乎。
今採诸祕验,分為二十四路,八卦九宫,配女男之位,宅阴阳之界,考寻休咎,并无出前二宅,此实养生灵之圣法也。
二十四路者,随宅大小中院,分四面作二十四路,十干、十二支、乾、根、坤、巽,共為二十四路是也。
乾将三男震、坎、根,悉属於阳位。
即从西北乾位之震為阳明矣。
坤将三女巽、离、兑悉属阴之位。
即从东南巽角顺之戌為阴明矣。
是以阳不独王,以阴為得。
阳宅為宜修阴方。
阴不独王,以阳為得。
如上说。
孔子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李汝超,来自上海,今天非常高兴,有此殊盛的机缘,与各位朋友共同探讨一个古老而现代神奇而又敏感的话题《孔子宅经》
《孔子宅经》又名孔子阴阳经,全书分上下两个部分,上部讲阳宅六要,下部讲阴宅八法,阳宅六要讲门床、灶、井、厕、道。
阴宅八法讲枞、横、收、放、偏、全、聚、散。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就是今天的山东曲阜,他在家排行老二,享年73岁,他一生做了四件举世瞩目的大事,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著《春秋》孔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随心欲,而不逾矩。
这里讲的五十知天命,不是说我们每个人,到了五十岁就什么都知道了,这里讲的是孔子他本人的体会,孔子他从四十八岁开始学易经,五十岁彻底开悟,并写出了对家庭和睦,身心健康,事业发展,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恢弘巨著《孔子宅经》,《孔子宅经》是孔子本人结合众多的阴阳宅风水,并对他们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梳理,。
继续教育选修课之《黄帝宅经》
继续教育选修课之《黄帝宅经》
1.《黄帝宅经》讲述了人与地球磁场的关系。
()【判断】
A 正确
B 错误
2.《黄帝宅经》是研究住宅与人和谐关系的书。
()【判断】
A 正确
B 错误
3. 心正者,其果正;心歪者,其果必歪。
()【判断】
A 正确
B 错误
4. 大家都能慷慨解囊,奉献爱心,这就是仁。
()【判断】
A 正确
B 错误
5. 剑最不能挂到()。
【单选】
A 客厅
B 厨房
C 书房
D 卧室
6. 《黄帝宅经》福德之方拓复拓。
()【单选】
A 子子孙孙受荣乐
B 天法道道法自然
C 天人感应
D 天人合一
7. 传说《黄帝宅经》的作者是()。
【单选】
A 黄帝
B 皇帝
C 炎帝
D 尧
8. 下列选项中属于《黄帝宅经》的理论的是()。
【多选】
A 天人感应
B 五行相生
C 上天垂象
D 天人合一
9. 下列选项中属于《黄帝宅经》内容的是()。
【多选】
A 天法道道法自然
B 地善则苗茂
C 宅吉则人荣
D 禅修
10. 下列选项中属于《黄帝宅经》关于住宅的内容的是()。
【多选】
A 地善则苗茂
B 宅吉则人荣
C 人因宅而立
D 宅因人而存。
《黄帝宅经》原文及译文
《黄帝宅经》原⽂及译⽂《黄帝宅经》序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伦之轨模,⾮夫博物明贤⽽能悟斯道也。
就此五种,其最要者,唯有宅法⽽真秘术。
凡⼈所居,⽆不在客,虽只⼤⼩不等,阴阳有殊,纵然客居⼀室之中,亦有善恶。
⼤者⼤训,⼩者⼩论,犯者有灾,镇⽽祸⽌,犹药病之效也。
故宅者⼈之本。
⼈以宅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吉,若不安即门族衰微。
坟墓川冈,并同兹说。
上之军国,次及州郡县⾢,下之村坊署栅乃⾄⼭居,但⼈所处,皆其例焉。
⽬见⽿闻,古制⾮⼀。
《黄帝⼆宅经》、《地典宅经》、《三元宅经》、《⽂王宅经》、《孔⼦宅经》、《宅锦》、《宅挠》、《宅统》、《宅镜》、《天⽼宅经》、《刘根宅经》、《⽞⼥宅经》、《司马天师宅经》、《淮南⼦宅经》、《王微宅经》、《司最宅经》、《刘晋平宅经》、《张⼦毫宅经》、《⼋分宅经》、《五兆宅经》、《⽞悟宅经》、《六⼗四卦宅经》、《右盘龙宅经》、《李淳风宅经》、《五姓宅经》、《吕才宅经》、《飞阴乱伏宅经》、《⼦夏⾦门宅经》、《刁县宅经》。
已上诸经,其皆⼤同⼩异,亦皆⾃⾔秘妙,互推短长,若不遍求,即⽤之不⾜。
近来学者,多攻五姓⼋宅,黄道⽩⽅,便皆违犯.⼤经,未免灾咎,所以我犯修动,致令造者不居,却毁阴阳⽽⽆据效,岂不痛哉!况先贤垂籍,诫勖昭彰,⼈⾃冥蒙,⽇⽤⽽不识其象者。
⽇⽉乾坤,寒暑雌雄,昼夜阴阳等,所以包罗万象,举⼀千⼈,运变⽆形⽽能化物,⼤矣哉,阴阳之理也。
经之阴者,⽣化物情之母也;阳者,⽣化物情之⽗也。
作天地之祖,为孕育之尊,顺之则亨,逆之测否,何异公忠受爵,违命变殃者乎!今采诸秘验,分为⼆⼗四路,⼋分九宫,配⼥男之位,宅阴阳之界,考寻休咎,并⽆出前⼆宅,此宝养⽣灵之圣法也。
⽩话译解——住宅是阴阳两⽓交汇的地⽅,是家庭成员是否安康和睦的依据。
这种道理,只有知识渊博的贤明⼈⼠才能领会。
这五种中,最重要的是宅法。
凡是⼈都要住房⼦。
虽然有⼤屋⼩屋之分,有阴阳⽅⾯的差异。
即使客居在外,借宿于⼀间⽃室,这⽃室也有善恶之别。
八宅造福周书(1)
八宅造福周书(1)重订相宅造福全书卷之上峡江时鸣黄二凤纂著金谿应圆龚居中增补建阳若朴刘孔敦参订体用权衡八宅之法,福应如响。
门吉,灶吉,生子甚捷,年日月时,可以预券,盖甚神也。
一曰,龙穴砂水;二日,屋之形象,此体也;三日,八宅方位;四日,栋之奇偶数,及各房之奇偶数,此用也。
体用全而福永贞矣。
此外又有望气法、修理续气法,详具于后,宅法庶无余蕴乎。
龙穴砂水说第一(内附奇偶数)以龙穴为主,砂水为佐,此造福之根枢也。
若山谷之中,一枝龙结一阳居,其正盘不过一栋,而一栋之中又不过一二间,此之谓正穴,故择穴尤紧也。
正穴之所在,则砂水必翕然从之,后坐高峰,前对堂案,则龙之精气尽聚于此,其吉可知。
然所谓一栋者:又必以龙之缓急,合数之奇偶,乃可定焉自山下顺数而出第一栋、第三栋、第五栋俱属奇数,第二栋、第四栋、第六栋俱属偶数,不吉,此定理也。
但龙缓者,及地基平坦者,则山下第一栋最吉,而第三栋次吉。
若龙急者,及地基后栋高二三尺,前栋低而平者,则第三栋最吉,而第一栋不甚吉。
盖龙未住,穴未结也,至前面落窝低平处,乃正穴也。
山下第一栋,以房之顶脉者为正,若后得脉而前又对堂案,主人可富贵;若得脉,而不对堂案,只发人丁。
若前基太低,则脉未止,水不聚,只发丁而必乏财,且不悠久。
至前第三栋则单以堂案辨房,房之得局者即得龙也。
盖后栋宜得脉,前栋宜得局,山谷分房要诀也。
衙门在此官必在焉;砂水应此,气必聚焉。
盖宾主体用,断不相离也。
第五栋、第七栋,虽属奇数,然气渐冷落矣,此就吾乡之阳基,窄小论也。
若夫大基至千烟以上者,则前面之就局者亦吉,难以尽拘,然就局而露风,前无遮护者凶。
又凡阳基有正盘发,而边傍亦发者,必另一枝子气也,不另脉不发。
然又有山下第一栋不吉,而第二栋贵秀者,何也?第二栋方是正盘,而第一栋不当作屋,有而要作者也。
第二栋虽得穴,然因坐偶数,静静减福而人不知耳。
奇偶数最验!凡京省府县,其基愈阔,正盘已作衙门矣。
民居与衙门太近者不吉,秀已尽钟故也。
陈益峰:《黄帝宅经》凡修宅次第法篇原文及其注释
陈益峰:《黄帝宅经》凡修宅次第法篇原文及其注释注解/陈益峰【原文】先修刑祸,后修福德,即吉;先修福德,后修刑祸,即凶。
阴宅从巳起功顺转,阳宅从亥起功顺转。
刑祸方用一百工,福德方用二百功,压之即吉。
阳宅多修于外,阴宅多修于内。
或者取子午分阴阳之界,误将甚也。
此是二气潜通运回之数,不同八卦九宫,分形列像配男女之位也。
其有长才深智,悯物爱生,敬晓斯门,其利莫测。
且大犯即爱破逃散,小犯则失爵亡官,其余杂犯,火光、口舌、破蹇、偏枯、衰殃、疾病等万般皆有,岂得轻之哉!犯处远而慢,即半年、一年、二年、三年始发;犯处近而紧,即七十五日、四十五日或不出月即发。
叵见此图者,自然悟会,不问愚智,福德自修,灾殃不犯、官荣进达,财食丰盈,六畜获安,又归天寿,金玉之献,未足为珍;利济之徒,莫大于此。
可以家藏一本,用诫子孙,秘而宝之,可名《宅镜》。
【注释】:修建住宅,先修刑祸之方,后修福德之方,是吉,先修福德之方,后修刑祸方,是凶。
阴宅从巳起动工顺转,阳宅从亥起动工顺转。
刑祸方用一百个工,福德方用二百个工,压住就是吉。
阳宅多在外修起,阳宅多从内修起。
有的人用子午区分阴阳的界线,实在是大错特错,后果将是严重的。
这是阴阳二气暗地回旋运转的规律,不同于八卦九宫根据智慧深广,怜悯万物。
如加敬爱,虔诚地理解,家人获益,大不可量。
大犯它就家道零落,流离失所,小犯它也会丢官失爵,或有火光之灾,被人议论,手脚残疾,疾病缠身,各种祸殃,便会来临,数不胜数,哪里能轻视这种情况呢!犯忌之后的反应慢则半年、一年、两年、三年才见到,快则七十五天、四十五天、或不出犯忌的当月就可见到。
如见到这图形(按:指下文的阳宅图、阴宅图),不论他是愚笨还是聪明人,都会理解领会。
之后,自身自觉地修炼福德,灾殃不发,官运享通,财源丰盛,六畜得到安宁,家人百病不生,人人长寿。
相比之下,金银财宝,不足为贵。
世人所逐的利益没有哪一种比得上这本书。
实在应该每户都收藏一本,用来教育劝导子孙,当做传家宝。
黄帝宅经风水智慧
《黄帝宅经》风水智慧
• 花开富贵(门、客厅和阳台) • 1、进门见厕,病号出没 • 2、进门见镜,小心魔症 • 3、进门见厨,小心胃堵 • 4、门窗穿气,财来财去 • 5、主位放差,夫妻吵架
《黄帝宅经》风水智慧
• 1、 • 进门见厕, • 病号出没 • 化解用兰色, • 挂上葫芦。 • 兰色主水补肾; • 葫芦收煞。
方向,有利于睡眠,当然东西向亦可,民 间认为头不宜向西。
《黄帝宅经》风水智慧
• 百年好合(卧室) • 1、卧门双开,夫妻分开 • 2、床位放反,夫妻反感 • 3、床柜耍单,夫妻耍单 • 4、床位照镜,虚惊之命 • 5、床头向西,心里着急 • 6、卧室挂画,不能乱挂
《黄帝宅经》风水智慧
• 1、卧门双开,夫妻分开 • 换成整门。
《黄帝宅经》风水智慧
• 1、书房思想, • 指导飞翔 • 儒释道。 • 孔子平和; • 孟子浩然; • 老子清虚; • 庄子平旦; • 释迦宇宙净气。
《黄帝宅经》风水智慧
• 2、书房藏书, • 决定赢输 • 《易经》 • 《道德经》 • 《庄子》 • 《阴符经》 • 《六祖坛经》 • 《黄帝内经》 • 《大学》《中庸》 • 《论语》《孟子》
《黄帝宅经》风水智慧
• 6、卧室挂画, • 不能乱挂 • 画要和谐。 • 夫妻合影。 • 喜鹊图, • 一只孤独, • 两只和谐,三只易 • 有第三者插足。
《黄帝宅经》风水智慧
• 宁静致宁静致远为原则。
《黄帝宅经》风水智慧
• 宁静致远(书房) • 1、书房思想,指导飞翔 • 2、书房藏书,决定赢输 • 3、藏书摆法,也有造化 • 4、书房必现,笔墨纸砚 • 5、书房必挂,书法字画
黄帝宅经全文及注解
黄帝宅经全文及注解
黄帝宅经是一部古代典籍,也被称为《黄帝宅经》、《黄帝居室经》或《黄帝内府经》。
它是关于宅邸的选择、设计和布局的经典著作,主要内容包括地理、气象、土地勘察、宅基建设、宅内装修等方面的知识。
黄帝宅经以其独特的观点和深入的分析,对宅邸的立面、布局、颜色、装饰等方面给予了详细的说明和指导。
由于黄帝宅经是一部古代的典籍,全文具体内容无法一一列举。
下面是其中的一些经文片段,以及它们的简要注解:
1. “物生有定,故山有形,形必有变。
”
注解:事物有固定的生长规律,所以山有其独特的形状,同
时形状也会随时间发生变化。
2. “方者无不能兼备者也。
”
注解:房屋的设计要兼顾多个方面的需求。
3. “是故富者富之以位,贫者贫之以位。
”
注解:富人寄托他们的财富于位置,而贫人则受制于位置。
4. “地道通津液,穴良能成形。
”
注解:地道流通津液(水流)以保持地的湿度,穴位良好使
事物能顺利成形。
5. “阳气者,得之天,寿命长。
”
注解:阳气来自于天,能够延长人们的寿命。
以上只是黄帝宅经的一小部分内容和简要注解,全文涵盖了更广泛和具体的知识。
对于对此感兴趣的人,建议阅读原书以获得更深入的了解。
【王公阳宅择要】
天星歌
生气文昌枢节星 五鬼贯索衡怪逢 延年天钱阳從位 六煞败阳权咸同 祸害卷舌机贼是 天乙天田璇宿承 绝命天锋摇屍氣 伏位司禄辅贤名
大游年歌
乾六天五祸绝延生 艮六绝祸生延天五 巽天五六祸生绝延 坤天延绝生祸五六
坎五天生延绝祸六 震延生祸绝五天六 离六五绝延祸生天 兑生祸延绝六五天
天星变卦画歌
神机天星地曜之式
宜艮户。 动宅五进,一五鬼火,二祸害土,三绝命金,四六煞水,五生气木吉。其法以坤门数至
面上,一乃五鬼火。 变宅七进,一五鬼火,二祸害土,三绝命金,四六煞水,五生气木,六五鬼火,七天乙
土。 化宅八进,一五鬼火,二祸害土,三天乙土,四延年金,五绝命金,六六煞水,七生气
木,八右弼随坤门化延年金。 修造年月日时,宜戊己庚辛干,戌亥丑寅未申酉支,立冬乾旺,小雪亥旺,霜降戌旺,
正廉二武三绝命四左五右六贪狼七巨八禄九为文十廉子武丑破军。
一行禅师定阴阳宅式 此十二宫从太岁起例,如今年甲子即从甲子起,一太岁二太阳十二宫也.明年乙丑又自 丑上起太岁亦如之.太岁,太阳,丧门,太阴,官符,死符,岁破,龙德,白虎,福德,弔 客,病符挨次顺转十二宫,则知某煞之所在矣.
二十八宿入中宫之式 如子年虚宿入中宫,丑年牛宿入中宫,以此推之则知每年各宿入中宫矣. 如正月尾宿入中宫,二月房宿入中宫,以此推之,则知每月各宿入中宫矣.
王公阳宅择要
阳宅择要序 阴阳之说,历代相传,纷纷如聚讼.阴宅既多穿鑿附会,而阳宅之谈,率属用其私智, 勒为成编.遵游年者不顾龙脉,论间架者背於卦理,及问以图书之蕴,有阴阳而后有五行, 有五行而后有八卦,则茫然莫解也。 先生学博,秉铎叶县.训课之暇,兼及此道,遍览诸书,苦无善本,后济源张紫绶先生, 以王少尹阳宅一书来证,先学博竟其书而阅之,喟然曰:用旺以制虚,用相以制孤.洵阳宅之 要传也.惟撼是书,是书成于门下士之手,日听其言散论成帙,不无桀讹之处.因即其书.编 其次第.析其条理讹者更之,复者删之,缺者补之.分为二卷.首成规次,断验,之曰择要. 以成王少尹之完璧也.维时命篆手抄副本.原本珍藏诸笥.盖三十年于兹也.余友张青阳世台, 留心阴阳之学,悦是书之有益于人也,劝公诸世.遂相与证订年余.始藏此举爰付梓以诸世之 言阳宅者.庶图书之理近在日用间矣。
孔壁中经
孔壁中经经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在孔府墙壁内有了一次非常著名的发现,使当时的人们看到了秦始皇焚书之前宝贵的文化遗存。
汉武帝时,鲁恭王为扩建宫室拆毁孔子旧宅,在夹壁中发现了古文经传多种,其中包括《尚书》、《礼记》、《春秋》、《论语》、《孝经》等。
在这批简牍文书发现之后,与儒学得到发展的同时,曾经出现了搜集和整理图书的热潮。
汉武帝命令广开献书之路,又设写书官抄写书籍,使儒学被禁几十年后有了一个大的发展。
以至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武帝采纳,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正统地位。
当时集中了相当数量的书籍,外廷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宫内有延阁、广内、秘室之府。
汉成帝又进一步访求天下遗书,并命刘向总校诸书。
刘向的儿子刘歆继承父业,在校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儒学经典的不同底本。
他宣布他发现了古文《春秋左氏传》,还说发现了《礼》三十九篇(《逸礼》)以及《尚书》十六篇(《古文尚书》)。
这两种书据说都是鲁恭王坏孔子旧宅时所得到,由孔子十二世孙孔安国献入秘府的。
刘歆要求把这些书立于学官,并且与反对这一主张的博士进行激烈的论辩,于是经学中出现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个流派。
刘余的重大发现面世后,在全国引发了搜集和整理古旧图书的热潮,汉武帝颁诏广开献书之路,朝廷内外设置相关机构和人员,鲁恭王余以孝景前二年立为淮阳王。
吴楚反破后,以孝景前三年徙王鲁。
好治宫室苑囿狗马,季年好音,不喜辞。
为人口吃难言。
……恭王初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宫,闻钟磬琴瑟之声,遂不敢复坏,于其壁中得古文经传。
鲁恭王刘余“好治宫室苑囿狗马”,陈直《史记新证》写道:“鲁灵光殿遗址,出土有鲁九年所造北陛刻石(现藏北京大学历史系),盖为共王余之物,与本文正合。
”汉景帝时在孔子故宅壁中发现用古代科斗文写的《尚书》,比汉文帝时伏生所传、隶书书写的《今文尚书》多16篇,故称《古文尚书》。
相传孔子后人畏秦法峻急,藏《尚书》、《孝经》及《论语》等于孔子故宅壁中。
孔孟知道
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 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 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 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 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 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 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堕 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 暴露。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 桓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 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 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 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 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 程,这一年,孔子55岁。
道德伦理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 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 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 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 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 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 了可靠保证。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 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 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 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 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意 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 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 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 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 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 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 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 病,不愈而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宅经
《孔子宅经》又名《孔子阴阳经》,分上下两部。
上部讲阳宅六要:门、床、灶、井、厕、道。
下部讲阴宅八法:纵、横、收、放、偏、全、聚、散。
孔子一生做了四件大事: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著《春秋》。
孔子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欲,不愈矩。
孔子本人,48岁学《易经》,50岁彻底开悟。
《孔子宅经》是一部直观性强、通俗易懂的风水佳作。
一、如何用罗盘
首先要选好中心点,中心点又叫明堂、太极点。
也就是家宅东西二分之一和南北二分之一两者的交界点。
罗盘就放在此点上,从中间向四周看,向四面八方看,一圈360度,八卦中每个卦45度。
我们看哪个卦多了,哪个卦少了,多了好在哪里?了不好在哪里?
二、八卦所代表的含义
巽卦东南青、蓝、绿长女、大儿媳胆、神经系统利润、名声、名气
离卦南方红、紫中女头、视力、血液、
心脏文昌、财位
坤卦西南灰、黄、咖啡女主人、老母亲脾、胃、腹部未来市场、群众基础
兑卦西方白色、金黄小女儿肺部口才、钱财、宣传部
例:001(如上图)。
会有以下结论。
1.财气非常好,做事利润高(东南多出来)
2.莫名其妙开支大(洗手间为水,泄乾位)
3.夫妻易抬杠,意见不一致(西方电视为火克兑)例:002.如下图:
1.风水有利于女主人,女主人事业越做越大(西南多出一块)
2.不利于男主人事业和财运,不利夫妻感情(西北缺角)
例:003如下图:
1.鱼缸在正东方青龙落水。
主辛苦劳累,有时还腰痛,难遇贵。
三、关于鱼缸位置
1.位置不能压青龙位
2.在白虎位能守财
3.在艮位,利于财源旺盛
4.在坎位,对腰、肾、泌尿系统不好
5.在巽位,不利于名声,易遭人妒忌
6.在坤位,对女主人不好,犯小人
7.鱼缸之鱼一般为6、7、9、11(每一品种)
8.鱼缸不能放置房子中间,压明堂,易有心脏问题。
9.鱼缸易方不易圆形。
10.调风水鱼易黑色、深色、金色、白色。
四、办公室风水
1.看老板桌的位置和方向
2.财神的位置
3.鱼缸的位置
4.饮水机的位置
5.假山盆景、植物的位置。
例004:一个老板办公室,出现以下情况:
1.佛像供的太高紧邻天花板(后台不得力,或离得太远使不上劲)
2.老板桌两边不靠(左右手不得力,帮不上忙)
3.房间顶上的灯照着自己不照客户,自己一举一动客户看的清楚(自己企业没有密码)
4.桌上放的书杂乱东西多(烦心事比较多)
5.桌上两边放两个大花瓶相蜡烛台一样(企业被供起来了快破产)
五、五行
注意广告牌、名片、宣传页、公司招牌、邻居等间的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就是火、土、金、水、木。
生:理解你、支持你、对你有利、帮助你、疼你、爱你。
克:制止你、压制你、背后搞你、打你、骂你。
例:005,如下图:
所以自从电焊条厂来了之后,金属加工厂效益不如从前了,因为五行火克金,邻居不利于我。
例:006,如图
可以断定,企业曾经利润很高,做着做着资金链跟不上,企业发展前景不好,越做越小。
(东南巽位主利润,多出来说明利润曾经高;西北乾位,代表钱财,缺角说明缺钱财;从大门向里走,越走越小,说明前景不好;邻居不好,木生火泄气,导致我们越来越差,对方越来越好)。
例:007,如图一公司宣传页
1.上层客户多,利润高,并且顺心(上面底色为白,公司名字
为黑,金生水)
2.低端客户少,难服务,辛苦,累(水生木泄气)
例:008一公司招牌
1.公司资金跟不上,客户刁难(公司为黑字为水,底色为客户
为黄色为土,土克水;客户克我,不给钱,利润低,说产品
不好,耍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