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好教师这份良心活(教师职业道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此为衡量是否为合格教师的基本准则,也是我刚刚选择免费师范生这个专业,步入师范学校时,领导和师长们寄予我们最基本、也是最严格的要求和期望。整个大学期间,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教学实习,不断完善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平时生活中,逐渐摒除陋习,规范行为举止,行走在通往合格教师的道路上。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身边的老教师常说:“教师是一个良心活儿啊!”经过这三年多的亲身教育实践,我才深深体会到,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师德最精髓的核心。合格的教师不仅仅需要学高、身正,更需要的是付出“良心”,也就是要有爱,有责任。

俗话说:尊其师,听其言,乐其教,信其道。学生只有尊其师,最终才能信其道。情感是相互的,学生要尊师,不是在恐吓和威严下形成的,而是在教师付出了一定的情感投入之后逐渐建立的,“尊师”和“爱生”是相互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对下一代的关爱,没有对社会充满关切和期待,是不可能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即使选择了,也不会成为好教师,更不会感受到快乐与幸福。如果对于教育只是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能不管就不管”或者怕事缠身的态度,这样的教师就不是合格的教师,最终只能误人子弟。而这些说的就是材料中的第一类教师,对学生没有爱,或者说不敢爱。“爱”是一种责任,教师的“爱”源于对教育事业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爱,就无法产生激情,无法感染学生,无法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作心灵的交流。教育是一项充满感情的事业,没有感情,何谈教育,何谈育人。

其实,大多数教师都是怀着爱学生的强烈情感,奋斗在教育岗位上的,在其平凡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甚至于加班加点,严格要求,一心为了学生。然而最终却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苦恼于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主要表现在成绩、情感、成长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师爱的认知进入了误区,认知进入了误区,那么在付出师爱的行为表现上也自然进入误区。这样对学生的爱就不再是师德所要求的爱,它变成了畸形的爱,偏爱就是其中的一种。

材料中的第二类教师就是对爱的认知不够准确,表现出的偏爱。这种偏爱产生的不公平,使得教师对学生的爱变得畸形,对成绩好的学生表现出“膨胀”,对其他学生则表现出“萎缩”,这也就使得学生对爱的感受扭曲变态,影响学生的人生观。成绩好的学生,从小就有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这就很难平等公正的对待他人,也包括自己的老师。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感叹:越是成绩好的学生,离校以后,回来看望老师的越少。这其中的因果,显而易见。成绩一般和成绩差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关爱与尊重,使其无处展现自己的优势,久而久之,就会变得孤僻、自卑、冷漠,甚至暴力,最终走入歧途。

分析材料中的第一类教师可以看出,教育必须要有爱,只有爱学生,学生才“尊其师”,最终“信其道”,但是有了爱也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第二类教师就是这样,因为他对师爱的认识是错误的,最终导致行为上也进入误区,自然得不到回报。而材料中的桂贤娣老师就将师爱展示的恰到好处,她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因生给爱十法”值得我们学习。她认为:体弱生爱在关心、残疾生爱在得体、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严厉、向师生爱在珍惜、背师生爱在主动、个性生爱在尊重、普通生爱在鼓励、进步生爱在赏识、后进生爱在鞭策。不偏爱某些学生,不将爱强制的给学生,而是给不同的学生他们最需要的爱。而且通过桂老师的经验,我们也不难看出,爱学生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应从

多方面关爱学生,更多的关注他们的身心成长。

而桂贤娣老师之所以能将合理的给学生以正确的师爱,是因为她知道如何去爱学生。所以要成为好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去爱生”。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要想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如何使的师爱不畸形,不扭曲,如何正确的关爱学生,真正做好教师这份良心活?这可以说是一个想要成功的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要学会如何去爱生,最重要的是要对师爱形成正确的认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正确的行为。

师爱是一种奉献。有人认为师爱的这种奉献,就是牺牲,师爱就好比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如果奉献必须要燃尽自己,甚至燃尽自己的家人和孩子,用自己和亲人的惨痛代价来成就自己的奉献、成就学生来作为师德的最高境界,这其实是扭曲了的师爱,也是不正常的师德体现。实则这里的奉献并不等于牺牲,奉献仅是给予别人某些自己的东西,并不一定要牺牲。著名心理学家弗鲁姆认为:最流行的误解是把“给予”理解为“放弃”某些东西,被剥夺或者做出某种牺牲。“给予”并不是说要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而是奉献出自己内心最富生命活力的东西,比如快乐、兴趣、知识和幽默。师爱不是牺牲,而是奉献,奉献的同时,也收获着学生的成长和自己的幸福感。

师爱更是一种责任。一名援藏教师曾在文章中写过这么一段话:“当我看到那帮孩子背着沉重的行李,孩子母亲眼里那期待的目光时,当紧紧握着家长的手,听家长一遍遍的说着‘拜托,拜托’时,我的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的确,我们每个教师都肩负这同样的责任,这份责任就是师爱。因为教师在担负着每个孩子成长的责任中,就履行着对孩子未来、对孩子的家庭、对社会以及对国家的责任。认清这份责任,才能更好的履行责任,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两个字。

爱是一种责任,爱是师德的灵魂,爱需要奉献,但不需要牺牲。如何正确的给予学生“爱”,是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的。我们年轻教师要走的路还很长,只要不断总结,不断学习,终会找到爱的正确方法和途径,成为像桂贤娣老师那样的优秀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