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艺术手法_1表达方式

合集下载

诗歌艺术手法

诗歌艺术手法

诗歌表达技巧制作冀永凤审核张明艳2012-5-31 11037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对比、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常见表达技巧例析:1.衬托。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

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可以动静结合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前者属于烘托手法。

也可以是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

或喜景衬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2.对比。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请看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诗歌艺术手法

诗歌艺术手法

• 5.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 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
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 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 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 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 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 豁达
三、诗歌中的表现手法
•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烘托、象征、 用典、白描、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联想和想象
• 1.比兴: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兴, 就是在诗的开头“先言他物”,以引出后面的正 文。
• 2.铺排 :即《诗经》中的“赋”,它指的是对 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的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 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纤纤作细步,精 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 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兰芝 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
• 3.以小见大:指写的是小题材反映的是 大问题的一种写法。如:司空曙的《江春 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春月落正 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 边。”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 样一件小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 境和主人公悠闲安逸的情调。
• 4.铺垫:既以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主要 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必 要的铺垫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注意和情感上的期待,使读者的注意力随 情节的发展而延伸。
• 常见的借代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以特征代 本体,例如朱敦儒《相见欢》中“中原乱,簪缨 散”,“簪缨”,用衣饰特征代指统治者。再如 陈羽《从军行》中“红旗直上天山雪”,以军中 特有的“红旗”代指军队。二是以状态、属性代 本体,例如晏殊《破阵子》中“巧笑东邻女伴, 采香径里逢迎”,以花“香”的属性代指花。三 是以部分代整体,例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中“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 矗。”“帆”与“棹(船桨)”,本是船的组成部分, 用以指代船。

诗歌表达手法

诗歌表达手法

诗歌表达手法
诗歌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的艺术形式,通过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意境深刻的表达方式,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诗歌表达手法:
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2. 拟人:用人类的行为和特征来形容非人类的事物,让读者感受到事物的人性和情感。

3. 比拟:用类似的语言来形容不同的事物,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4. 对仗:词语或句子在结构和意义上对称,让读者感受到语言的优美和韵律。

5. 押韵:诗歌中的每句话都应有一定的韵律,以便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感受。

6. 隐喻:用一个词语来描述另一个词语,从而让读者领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7. 对比: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让读者感受到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8. 反复:在同一首诗中多次使用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以加深读者对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的理解。

这些表达手法可以综合运用,使诗歌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有人说第三句是全诗的转关,你是怎样理解的?说 说你的理由。
〖试题透视〗本诗用细腻而含蓄的笔触,描写宫闺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 妙变化,耐人寻味。问题是“第三句是全诗的转关”,就必须弄清楚从什么 转达什么上来。诗中有两个明显的词语,第一句中的“不曾愁”,第四句中 的“悔”。找准了这两个感情基调,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愁用舟载,这是否合乎逻辑?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作简要 的赏析。
〖试题透视〗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 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 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 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 人非”。下片从远处谈起。这位女词人是最喜爱游山玩水的,想借游览 以排遣凄楚的心情,有泛舟双溪的想法。她的痛苦是太大了,哀愁是太 深了,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已经又预料到愁重 舟轻,不能承载了。结果呢,还是一个人坐在家里发愁罢了。
〖参考答案〗第三句是全诗的转关。女主人公由开始的“不曾愁”到 “悔”的心理的变化,主要原因是“忽见陌头杨柳色”。女主人公触景生 情,看到陌头杨柳色(春色),联想到千里之外的夫婿,自身的孤独寂寞、 对夫婿的思念和担忧,一时涌上心头, 自然而然产生“悔”的心理活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寓情于景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 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 烈的感情。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 的神态和情思。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 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与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与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与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丰富多样,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
1. 对仗格律:古代诗歌常采用对仗格律,包括平仄对仗、押韵对仗等,用来达到韵味悠远的效果。

2. 比喻修辞:通过比喻手法,将抽象的事物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3. 感情抒发:古代诗歌往往借助细腻而含蓄的表达方式,通过描绘景物、描写内心情感等手法来抒发情感。

4. 行文婉转:古代诗歌行文流畅、婉转,常采用修辞手法如借物抒情、借景抒怀等,丰富表达效果。

5. 意象丰富:古代诗人善于描绘意象,通过具象的形象来传达情感、表达思想,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6. 修饰描写:古代诗歌常使用修饰描写手法,通过形容词、修饰词来描绘事物的特征,提升诗歌的美感。

7. 反复运用:古代诗歌常使用反复手法,重复使用某个词句,以达到强调、加深印象的目的。

8. 典故引用:古代诗歌常借用典故,通过引用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等来表达情感或展示思想。

9. 象征意义:通过象征手法,将具体的物象转化为抽象的意义,以丰富诗歌的内涵。

10. 对偶对仗:在言辞上通过形式和形式之间的对应,音调上通过声音和声音之间的和谐与调和,来表达意象的美感和神韵。

总之,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多种多样,通过押韵对仗、比喻修辞、情感抒发、意象丰富等方式,使诗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全(艺术手法)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全(艺术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全)古典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包括:・1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2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3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⑴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修辞手法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还有双关、互文、通感、顶针等。

2、技法解密:A.明辨修辞手法: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B.洞悉表达效果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1、比喻比喻就是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

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比喻和象征不同:象征属于艺术创造手法,它与构思有关,是全篇使用的,如虞世南《蝉》;比喻是修辞手法,属于语言加工的范畴,限于个别句子使用。

诗歌的写作手法有哪些

诗歌的写作手法有哪些

诗歌的写作手法有哪些诗歌的写作手法有哪些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歌的写作手法有哪些,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二、表达技巧:(一)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 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 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 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 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梦 游天姥吟留别》仙境的美好与现实的黑暗构 成了对比。从而突出了作者追求自由蔑视权 贵的精神。
(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 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 欧阳修《踏莎行》:
3、赋、比、兴
运用比兴手法,能引起读者的联想想象,有助于 对诗歌的理解;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直叙, 对事物作直接的陈述或描写);十三能织素,十四学 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无名氏《孔雀东 南飞》)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 我旧时裳。“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打比方,对 事物作形象描写)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 之词也。”(兴起,先用别的事物发端,引出所要歌 咏的事物)。 兴和比常常联系起来在一篇诗中运用。如《孔雀 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兴, 又是比。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 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 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虞美人 李煜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 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 不在眼前,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 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3)以乐景写哀情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倍增 其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乐。 《绝 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一、二两句极言春光融洽,景象清新, 令人赏心悦目。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 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 观景物与主观感受形成鲜明对照,用以反 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三、四两句写出了岁月荏苒,归期遥 遥,流露出漂泊的伤感。

诗歌艺术手法归纳大全

诗歌艺术手法归纳大全

诗歌艺术手法归纳大全诗歌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方法(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篇章结构、语言特色等。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虚实、动静)、议论、抒情等。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与记叙有关的还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注意“移位即变换角度”)。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与描写有关的:写景状物、铺陈、渲染、工笔(细描)、白描;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包括立足点的变化,如移步换景、定点换景、换点定景等,角度变化,包括俯视、仰视,远景、近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等。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与抒情有关的: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借景抒情、动静结合、抑扬结合、映衬对比、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卒章显志等,为了便于掌握我们大体分为以下几点:一、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直接对相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情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即诗人把自身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予在景物中通过描写予以抒发。

如: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无一字说惜别,无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如江水般绵绵无尽。

意蕴长远含蓄。

3、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生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和情感,诗中的物具有人格化的色彩。

如:明于谦的《石灰吟》借石灰清白的特点来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4、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喻时事。

如: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

感情深沉,意蕴深邃。

6、叙事抒情在古风作品中比较常见。

如:唐白居易的《卖炭翁》二、描写手法1、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使刻画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采用了渲染,是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的欢愉活灵活现的体现在人们眼前。

2、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于艺术创作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烘托包括两种,一是正衬,二是反衬。

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解释下列诗句的大意,体会其结构特点。 秦时明月汉时关 理解: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烟笼寒水月笼沙
理解:烟和月笼着寒水和沙 5、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 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 主人下马客在船 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 理解:主人和客人都下马,主人和客人都在船 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修辞 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4、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愁情是很抽象的,但在李煜
笔下化成了“一江春水”,气势汹涌,不可遏止;在李清照笔下则 变得有体积有重量,“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在贺铸 笔下,则化作“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无处不在,无 时不有。
注: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分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 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 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 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 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 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 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用事 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 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3、 陶者 对比
[中吕]卖花声 怀古 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 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 一声长叹。

中国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

中国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

中国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高三备课资料)一、表现手法:用典、衬托、联想、想象、抑扬、比兴、象征、照应、对比、白描等1、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

些诗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的思想性紧密相连。

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

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用了“庄周梦蝶”和“望帝啼鹃”的典故。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三国赤壁之战,如果没有火烧赤壁没有成功,放火船的时候连风也不帮忙的话,那么在大乔小乔的命运就是被曹操俘获,安置在铜雀台里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2、衬托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

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

(1)正衬是指从正面映衬,就是利用与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陪衬体)作陪衬。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诗歌的艺术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艺术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艺术的表现⼿法诗歌的艺术的表现⼿法 在⽇常学习、⼯作和⽣活中,⼤家最不陌⽣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具有语⾔⾼度凝练、篇幅短⼩精悍的特点。

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经典的呢?下⾯是⼩编收集整理的诗歌的艺术的表现⼿法,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中把内⼼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出。

如:前不见古⼈,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涕下。

(陈⼦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 (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晴朗的⽉夜、万⾥⽆云的碧空,⽽是迷蒙的烟⽉,笼罩着寒⽔⽩沙。

景⾊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氛,加浓了⾊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体。

3、托物⾔志 属间接抒情的⼀种,托物⾔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声⾃远,⾮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居⾼处,叫声⾃然传的很远,并⾮依靠风的⼒量。

⽽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感怀是:凡是品格⾼尚的⼈,总是严格要求⾃⼰,不断地提⾼⾃⾝修养,因⽽美好的声名⾃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抒怀⾔志才是真正⽬的的。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

诗句表⾯上是写景,⽽实际上则隐寓着诗⼈的⼀种超脱尘世、热爱⾃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基本形式:①触景生情(景→情):②以景结情(情→景):③缘情布景: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⑤景略情在:(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②以哀景写哀情:③以乐景衬哀情④以哀景写乐情2、借物抒情(1)定义及举例(2)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3、借事抒情(用典故)(三)直接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1、点染2、曲直3、隐显4、移情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一)基本概念:(二)考试重心(三)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虚实结合(1)定义(虚实的内涵)(2)“虚”的三类内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①相反相成(4)“虚”与联想、想象2、动静结合(1)基本概念(2)常用方式——以动衬静3、点面结合4、细节描写5、色彩的渲染6、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7、白描8、疏密9、诗中有画:二、议论三、记叙第二节:修辞手法一、比喻四、借代七、设问二、比拟五、夸张八、反问三、双关六、对偶九、互文十、列锦(一)定义(二)作用(艺术效果)1、凝炼美。

2、简远美。

3、含蓄美。

十一、迭字第三节表现手法一、象征:(一)定义(二)条件与特征(三)作用:1、把抽象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二、联想和想象(一)定义及举例(二)联想、想象与夸张(三)联想、想象与浪漫主义(四)特别提醒——勿泛化使用三、抑扬(一)概念:(二)分类1、欲扬先抑2、欲抑先扬(三)相关范畴——褒贬1、似贬实褒2、似褒实贬四、衬托(二)分类:1、性质分类(1)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2)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诗词的表现手法有几种

诗词的表现手法有几种

诗词的表现手法有几种诗词的表现手法有几种呢?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

其他表达技巧有抑扬、对写等。

诗词的表现手法有几种诗歌中的艺术手法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等,4、写作技巧: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1白描中国画技法名。

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

也有略施淡墨渲染。

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

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2象征象征指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在文学作品中,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

他就象暗喻或明喻省去了第一部分,只留下第二部分,它有自己的实体,却代表另一种东西。

3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4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诗歌艺术表现手法归纳

诗歌艺术表现手法归纳

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一、艺术手法艺术手法包括表达方式、语言艺术(修辞方法、语言风格)、结构形式、写作技巧等四个方面。

(一)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1)动静结合(2)虚实结合(3)点、面结合(4)正面描写、侧面描写(5)远、近、高、低相结合(6)色彩搭配(7)白描手法(1)动静结合在写景状物的诗文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2)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3)远近高低相结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总之,景物描写,只有不拘一格,不一而足,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观察,详尽描摹,才能塑造出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白描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指不着 颜色,也不画背景,纯用线条勾画,不加 彩色渲染,只用墨线勾勒人或物的形象, 重在以形传神,不重形似而重神似。用于 艺术创作,指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 托的写作手法。
• 白描手法的特征是:不用或少用色彩浓烈 的修饰性形容词,不加渲染烘托,也不用 修辞手法,只是用简洁的文字,抓住人物 或景物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勾画出人 物或景物的形象,换句话说就是用最简练 的笔墨,不加烘托地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 象。它的最大特征是纯客观地描写,不着 一句议论抒情而尽得风流。
• 陶渊明的田园诗几乎都是运用白描手法绘景状物,宋代诗 词中运用白描手法的作品也很常见。
• 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劚(zhu砍)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全诗以小见大,寥寥数语就 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作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 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压迫农民的深刻主题。
• 又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 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颔联与颈联互相结合,素描淡 抹,将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构成一幅优 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
比,诗人着重渲染了昔日的繁华,给我们展现了 两幅美丽的图画:“尽锦衣”炫耀武功,“宫女 如花”恣情享乐。表明越王已把昔日的苦难屈辱 忘得 一干二净,使胜利化为乌有,“只今”一 句充满讽刺,也深含对历史的思考。
练习
• 画眉鸟(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
•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 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 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 —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 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 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 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 如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鸟联拳静,船 尾跳鱼拔剌鸣。”第四句鱼跳的“动”更 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景物所 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
江月去人只数尺, 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 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 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 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 静的美景。常见的有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白描、 渲染、细节描写等。直接描写无需赘言,我们主 要说说后面几种:
• 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 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 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 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练习
《越中览古》李白
•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 析: “只今”一句同前面的描写形成鲜明的对
虚实结合
柳永《雨霖铃》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 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 实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 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 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 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陇西行四首(其二)

陈陶 习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7)虚实结合
虚与实: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 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 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 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 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在中国画的传 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 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 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 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 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抒情)
转换 记叙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角度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作者当时被安使之乱的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 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
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
请赏析诗中虚实结合手法。
第三句实写战场的惨烈场面, 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 这一虚一实形成鲜明的对比, 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
4、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 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 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不借助任何物, 直接抒发情感。特点是诗歌中有明显地表露作者 情感、志趣的字句,作者的情感表达直接,读者 能直观地感受到。如: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 白);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 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4、李白的《静夜思》亦是采用直抒心绪的写法, 不加雕琢,随手写来,却很有感染力。
• 《鹊桥仙》(陆游)“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 常啼杜鹃。”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 反衬。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以下问题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 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 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①你读出了什么呢? ②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 词的看法。
• 衬托的特点是,诗人描写的两种或几种事物,有 一为“主”,余者为“宾”,“宾”为“主”而 存在,为“主”服务,“宾”主要起陪衬烘托作
用。古代诗词中的衬托手法,主要有两种:正 衬、反衬
• 一是正衬。正衬就是用相同或相类的事物来陪衬烘托, 以达到渲染的目的。如以美衬美,以乐景衬乐情,以 哀景衬哀情等,都是正衬。
B.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 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 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 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 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 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 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 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 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 晰。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 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
• 对比和衬托都有对照的意味,都是通过对 某些事物(或形象或情感)进行对照来完 成。但是,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 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 物的。对比表明是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 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 因此,不可把这两种修辞混为一谈。
古典诗词鉴赏
表达方式
诗词鉴赏 艺术手法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记叙 议论 描写 抒情
判断下列诗句的表达方式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王昌龄《闺怨》
(记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描写)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议论)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 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 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 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写潭 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诗人的情谊更有多深呢? 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了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 深厚感情。
• 二是反衬。反衬就是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比如以丑 衬美,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等, 都是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 石上流”;声寂衬,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 音”等。
• 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
•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 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 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 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 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写罗敷的服饰美;
• 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 引的神态。
(1)间接描写 即侧面描写或烘托或衬托,用一事物 暗示另一事物。侧面描写就是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 使对象更鲜明、突出。
参考答案
• ①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 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 醒后面临处境的无限凄凉。
• ②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 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 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 越是浓重;对旧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 处境越凄凉。
对比
• 对比 对比是将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把同一事 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放在一起加以对照。与衬托不同, 对比的两个事物是并列的,不存在主宾关系。运用对 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 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能够突出诗人的思想,强化诗人的感情,增强作品的 说服力、感染力。诗词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一般表现 为诗人刻意描绘两种景象,从而形成两种景象的对比。 诗人的思想感情就或隐或显体现于两种景象的对比之 中,这是我们在阅读运用对比手法的诗词作品时,需 要用心揣摩的地方。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 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 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 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