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艺术表现手法归纳
诗歌鉴赏之常见表现手法
8、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 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 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 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 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 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因此蜡烛 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形 象(化抽象为具体形象)而含蓄(运用眼 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念奴娇·赤壁怀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苏轼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 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 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 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 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 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 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 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雨霖铃 柳永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 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 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写,状不在眼前的事物如 在眼前,引起读者的想象。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 出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返回
9、联想和想象
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 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 艺术表现力。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 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 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 返回
2、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 情寓于写景之中。莺歌燕舞,欢乐明快的景色,容 易引起喜悦的感情;秋霜冷雨,萧瑟阴晦的景色, 容易引起孤寂忧伤的感情。如白朴《天净沙.春》 春风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拢,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曲中描写的景色是明快的,它所触发的情感是 喜悦的、愉快的。 而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描写的景是萧瑟的,它所引发的感情是孤寂的、 凄凉的、是深深的断肠人的离愁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总结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总结诗歌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文学形式,其创作和鉴赏都需要一定的艺术手法。
在诗歌鉴赏中,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包括形式、语言、意境等方面。
下面将对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艺术手法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魅力。
首先,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是其最基本的艺术手法之一。
韵律是指诗歌中音节、音调、停顿等元素的有机组合,而节奏则是指诗歌中句子和词语的重音和轻音所形成的一种韵律感。
通过合理运用韵律和节奏,诗人可以使诗歌在朗诵时更具有韵律美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其次,诗歌的修辞手法也是诗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多种手法,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人可以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通过比喻和拟人,诗人可以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具象化,使之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此外,诗歌的意境和意象也是诗歌艺术的重要方面。
诗歌的意境是指诗歌所营造出的一种情感氛围和思想境界,而意象则是指诗歌中所运用的具体形象和符号。
通过意境和意象的营造,诗人可以使诗歌更具有内在的艺术美感和思想深度,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最后,诗歌的结构和布局也是诗歌艺术的重要方面。
诗歌的结构包括诗歌的体裁、韵律、格律等方面,而布局则是指诗歌中各个部分的排列和组合。
通过合理的结构和布局,诗人可以使诗歌更具有整体的美感和艺术性,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综上所述,诗歌的艺术手法包括韵律和节奏、修辞手法、意境和意象、结构和布局等多个方面。
这些艺术手法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内在美感和艺术魅力。
希望本文的总结能够对诗歌鉴赏有所帮助,让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艺术之美。
诗歌表现手法归纳大全
诗歌表现手法归纳大全
1. 感官表现手法
- 视觉描写:用生动的形象描绘物品的色彩、形状、大小等,如“山明水秀”。
- 听觉描写:用声音或语言描绘场景,如“潺潺流水”。
- 嗅觉描写:用气味描绘场景,如“花香四溢”。
- 味觉描写:用口味描绘场景或情感,如“苦涩的回忆”。
2. 比喻手法
- 直接比喻:把两种事物直接相比,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 暗喻:通过暗示来比喻,如“夜幕降临,城市穿上一件黑色的外套”。
- 拟人手法:把无生命的物体人格化,如“寒风呼啸”。
- 夸张手法:夸张描写,如“我心灵手巧,一把菜刀劈开五座山”。
3. 象征手法
- 物与义的象征:把物品或事物转化为某种意义,如“红色代表
革命”。
- 概念与义的象征:把抽象概念转化为某种意义,如“世界上最
遥远的距离是没有相遇”。
- 动作与义的象征:把动作或行为转化为某种意义,如“一件衣
服掉在地上,它将永远不再属于那个人”。
4. 排比手法
- 连续使用同一结构的词语或短语,来加强语气,如“你给我一
滴水,我给你一片海。
”
5. 赋予生命或意识手法
- 把物品、自然景象、抽象概念等赋予生命或人类的思维感情,如“春天在等待,它用万物换取时间”。
- 通过赋予色彩,来凸显情感或个性,如“他的笑容是阳光般温
暖的黄色”。
以上是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诗人常常会将不同的表现手法融
合运用,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化。
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总结归纳
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总结归纳一、诗歌的修辞手法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包含:比喻、夸张、双关、借代、拟人、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通感、比兴、顶针、互文、用典等。
1.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是: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2.拟人:把……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使……之情跃然纸上。
3.夸张:更突出、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4.双关: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的情感。
①《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②《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中“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情胜有情”。
5.借代:用……代……,使被借代的事物更加具体,含蓄生动表达了……感情。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6.对偶:句式更整齐、节奏更明快,富于音乐美,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7.排比:增强语势,更更突出了xx的特点,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8.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9.反问:使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10.通感: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
诗歌的表现手法总结
诗歌的表现手法总结诗歌的表现手法总结概述: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语言的表达和艺术的创造来传达情感、思想和体验。
诗歌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如韵律、押韵、意象、比喻等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和总结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以供参考。
1.韵律手法韵律是诗歌中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通过音节的长短、音调的高低来创造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
韵律手法包括:- 抑扬格:一种由长音节和短音节交替出现的韵律模式。
- 对仗:一种通过对称排列相同韵律的词语或短语来创造韵律感。
- 断句:通过在句子中适当的位置停顿,创造出不同的韵律效果。
- 唱和:诗歌中多人参与的对答式韵律演唱。
- 音律:通过特定的音调和节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2.押韵手法押韵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通过词语末尾的音韵相同或相似来创造出音乐感。
押韵手法包括:- 完全押韵:词语的末尾音韵完全一致。
- 半押韵:词语的末尾音韵相似但不完全一致。
- 头韵:诗句中的前几个词语的音韵相同。
3.意象手法意象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通过生动的形象描绘来唤起读者的感触和想象力。
意象手法包括:- 视觉意象:通过对事物看、听、闻、味、触的描述来创造视觉感知。
- 听觉意象:通过对声音、音乐的描绘来创造听觉感知。
- 嗅觉意象:通过对气味的描绘来创造嗅觉感知。
- 味觉意象:通过对食物味道的描绘来创造味觉感知。
- 触觉意象:通过对物体的质地、触感的描绘来创造触觉感知。
4.比喻手法比喻是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通过将不同事物进行联系和类比来增强表达效果。
比喻手法包括:- 直接比喻:明确地将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被描述的事物。
- 隐喻:使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或形象来创造一种深层次的比喻关系。
-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使其具有动态和情感。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可在以下中找到:[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韵律:指诗歌中音节的长短、音调的高低、停顿的位置等音韵结构。
2.押韵:指诗歌中词语末尾的音韵相同或相似。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与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与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丰富多样,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
1. 对仗格律:古代诗歌常采用对仗格律,包括平仄对仗、押韵对仗等,用来达到韵味悠远的效果。
2. 比喻修辞:通过比喻手法,将抽象的事物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3. 感情抒发:古代诗歌往往借助细腻而含蓄的表达方式,通过描绘景物、描写内心情感等手法来抒发情感。
4. 行文婉转:古代诗歌行文流畅、婉转,常采用修辞手法如借物抒情、借景抒怀等,丰富表达效果。
5. 意象丰富:古代诗人善于描绘意象,通过具象的形象来传达情感、表达思想,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6. 修饰描写:古代诗歌常使用修饰描写手法,通过形容词、修饰词来描绘事物的特征,提升诗歌的美感。
7. 反复运用:古代诗歌常使用反复手法,重复使用某个词句,以达到强调、加深印象的目的。
8. 典故引用:古代诗歌常借用典故,通过引用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等来表达情感或展示思想。
9. 象征意义:通过象征手法,将具体的物象转化为抽象的意义,以丰富诗歌的内涵。
10. 对偶对仗:在言辞上通过形式和形式之间的对应,音调上通过声音和声音之间的和谐与调和,来表达意象的美感和神韵。
总之,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多种多样,通过押韵对仗、比喻修辞、情感抒发、意象丰富等方式,使诗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1. 比喻: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表达感觉和思想,增强表达的意境和艺术感。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3. 拓展比喻:在比喻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拓展,多为修辞的修饰。
4. 象征:通过特定符号、意象或象征物来代表某种特定的含义或意义。
5. 反讽:用戏谑或讽刺的方式呈现,通过对事物的嘲弄和批评来塑造形象和表达意义。
6. 对比:通过对比来凸显事物的特点,比较其相似或相异之处,使意义更为鲜明。
7. 志喻:通过对形象或景物的描述,来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思绪,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叹。
8. 排比:运用连续并列的结构,加强表达的力度和节奏感。
9. 倍数修辞:用相同或相似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使
诗歌更具感染力。
10. 衬托:通过对比和平衡,使主体更加突出和鲜明,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度。
这些是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创作主题来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手法。
古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及作用
古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是指在古代诗歌创作中常用的十种艺术手法,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和审美功能。
以下是这些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简要概述:1. 直接抒情:诗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借助其他事物或修辞手段。
作用是使读者直接感受到诗人的情绪,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2. 间接抒情:通过描写景物、叙述故事或描绘人物行为来表达情感。
作用是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刻,增加诗歌的层次和深度。
3. 借景抒情:利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作用是使诗歌意境深远,情感与景物相互映衬,增强艺术效果。
4. 融情于景:诗人的情感与所描绘的景物紧密结合,使情感在景物中自然流露。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更强的画面感和情感共鸣。
5. 因情造景:诗人根据自己的情感需要,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艺术境界。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想象力。
6. 虚实相生: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虚写和实写,相互映衬,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
作用是使诗歌更具立体感和深远意境。
7.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处理,以强化诗歌的情感表达。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情感色彩。
8. 象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代表抽象的思想或情感。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9. 用典:在诗歌中引用历史故事、成语或古代诗句,以丰富诗歌的内容和表达。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文化底蕴和深邃的内涵。
10. 对比:将两种或多种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它们的特点和诗人的情感态度。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强烈的对比效果和深刻的主题思想。
这些表现手法在古诗词创作中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古代诗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力。
诗歌艺术表现手法归纳
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一、艺术手法艺术手法包括表达方式、语言艺术(修辞方法、语言风格)、结构形式、写作技巧等四个方面。
(一)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1)动静结合(2)虚实结合(3)点、面结合(4)正面描写、侧面描写(5)远、近、高、低相结合(6)色彩搭配(7)白描手法(1)动静结合在写景状物的诗文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2)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3)远近高低相结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 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诗歌艺术手法归纳大全
诗歌艺术手法归纳大全诗歌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方法(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篇章结构、语言特色等。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虚实、动静)、议论、抒情等。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与记叙有关的还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注意“移位即变换角度”)。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与描写有关的:写景状物、铺陈、渲染、工笔(细描)、白描;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包括立足点的变化,如移步换景、定点换景、换点定景等,角度变化,包括俯视、仰视,远景、近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等。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与抒情有关的: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
间接抒情,
又叫委婉含蓄,诗人们往 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 的思想感情。分为情景交融、借景衬情、 托物言志。如李白的《赠汪伦》和刘禹 锡的《竹枝词》,都是在叙事的基础上 采用间接的抒情方式。所不同的是:前 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比喻“汪伦 送我情”,后者巧用谐音双关,将恋人 之间若明若暗的爱情表现得真切动人。
对比——对比手法鉴赏,我们要注意它的特点仅举一例:南园十三首(其一)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小白长红” 指白花少,红花多。园中春花的艳丽和“日暮嫣香 落”的结局,形成对比,藉以抒发个人感慨。作者 正值青春年华,犹如“越女”,然而因避父讳却不 能为朝廷所用,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其悲戚之情 自然流露出来,全诗悲剧气氛浓烈。“嫁与春风不 用媒”说得轻松,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 飘零。
例: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采 莲 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 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 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破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 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问:(1)、《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2)、陆游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 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 达上有什么好处?
例: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跳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问题: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说明两首诗歌在 抒情方式上的异同。
诗歌表现手法总汇
01
03
02
何文焕的话说得有道理。“千里”改作“十里”,似乎更切合实际,但诗境全失。因为所谓“千里”,正极言江南地广,是指整个江南春色说的,而不是实指某处景色。诗人描写景物,不必拘泥于见闻,可以写意中的虚景,也可以把眼前的实景和意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写。杜牧就是把自己的实感和想象揉合在一起,给我们绘出了一幅地域广袤、气象万千的江南春景图。这两句诗写了七种意象。莺啼是从听觉上感受的,春风是从触觉上感受的,红花、绿叶、水村、山郭、酒旗,是从视觉上感受的。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景物,逼真,有立体感,容易把读者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静景动景构成对比,画面更加生动。红绿相衬,色彩十分鲜明。所有景物都和“江南春”这个规定情境相适应,统一构成意趣盎然的江南春图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如“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迭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十一)、用典:1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修辞技巧
(一)、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如“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几种?
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几种?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
小编收集了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几种?欢迎阅读。
诗歌的表现手法: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等。
4、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1)白描。
中国画技法名。
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
也有略施淡墨渲染。
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
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2)象征。
象征指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在文学作品中,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
他就象暗喻或明喻省去了第一部分,只留下第二部分,它有自己的实体,却代表另一种东西。
(3)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4)烘托。
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艺术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艺术的表现⼿法诗歌的艺术的表现⼿法 在⽇常学习、⼯作和⽣活中,⼤家最不陌⽣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具有语⾔⾼度凝练、篇幅短⼩精悍的特点。
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经典的呢?下⾯是⼩编收集整理的诗歌的艺术的表现⼿法,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中把内⼼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出。
如:前不见古⼈,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涕下。
(陈⼦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 (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晴朗的⽉夜、万⾥⽆云的碧空,⽽是迷蒙的烟⽉,笼罩着寒⽔⽩沙。
景⾊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氛,加浓了⾊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体。
3、托物⾔志 属间接抒情的⼀种,托物⾔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声⾃远,⾮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居⾼处,叫声⾃然传的很远,并⾮依靠风的⼒量。
⽽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感怀是:凡是品格⾼尚的⼈,总是严格要求⾃⼰,不断地提⾼⾃⾝修养,因⽽美好的声名⾃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抒怀⾔志才是真正⽬的的。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
诗句表⾯上是写景,⽽实际上则隐寓着诗⼈的⼀种超脱尘世、热爱⾃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一.描写手法1.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例:散文“房间内的光线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因此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八角楼’..”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明地写房间内简陋的陈设;重点介绍了“八角楼”名称的由来..诗歌“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2.渲染: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文艺创作表现手法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例:诗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里“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急..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3、烘托: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属于侧面描写.. 例:诗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写刘备频繁问计;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孔明的才智..4.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例:诗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未来一天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今晚巴山夜雨的情景..虚写分为两类:联想和想象..确实存在是事物是联想;由此及彼..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思维再创造是想象;虚构的虚幻的神仙世界和梦境都是想象..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虞美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5.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爱莲说中用菊花衬托莲..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例:诗歌“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林深树密;阳光很少;直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才有几道余光斜射进来;把地上的青苔照得一片明亮..正如闪电能显现夜的黑暗一样;这一点点亮光;反而使人更感到树林的昏暗、幽深..6.对比:对比既是描写手法;也是修辞手法..例:诗歌“台城六代竟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元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如今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贫富差距和不同命运;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7.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多角度开拓意境;构成一种情趣..1.以动衬静如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就通过花落、月出、鸟惊等景物的“动”突出了春山、春涧的“静”;从而创造出了静谧、高远的意境.. 2.以声衬静如南朝梁·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长久寂静后的偶尔声响;或一阵声响后的寂静;都会使寂静更明显..例:诗歌“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夜阑人静;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声响的静寂..3有动有静“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采用了前两句的静景和后两句动景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8.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例:诗歌“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中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9.点面相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例:诗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诗中千山、万径是面;孤舟、蓑笠翁是点..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静态的“千里水天”的画面上;又加上了孤鸿这个动点..点面结合;表现了诗人超脱世俗、不受约束的闲适生活..10.移步换景: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例:诗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二.描写角度角度可以分为感官角度和方位角度两种..感官角度主要指触觉吹面不寒杨柳风;视觉、听觉千里莺啼绿映红;嗅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味觉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方位角度只要是指远远看山有色;近潮平路带沙;高高处不胜寒低低绮户;照无眠三.修辞手法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例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本诗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例2:“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作用: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古诗诗赏;主要是拟人..例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例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首诗歌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例3:物拟物“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把酒香拟成花香..人拟物“文坛花争艳;桃李果竟先..”把人拟成花..3.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例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例2:“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例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例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把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5.借代:用事物的特征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例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例2:“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以“丝竹”代音乐..例3:“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鞍马”代“客人”..例4:“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这里用樯橹代战船..例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6.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例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例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山啊你究竟怎样你横跨齐鲁两地;还留着满山苍翠..7.反问:在问句当中包含着答案..例:“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8.对比:以强烈反差突出事物特征..例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例2.“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劳动者不能享受劳动成果;不劳动者反而占有劳动果实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9.双关:表面是一个事物;实际上还暗指另外的含义..古人送别折柳就是希望对方留下来;就是双关修辞..例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例2: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之凄凉;诗人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10.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例2:烟笼寒水月笼沙;烟和月笼着寒水和沙..11.用典:分为用典故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12.顶真: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作下一句的起头的修辞格式..例1:“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例2:“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如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13.反复例: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4.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手法..例:“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像凤鸣般悦耳的笙声如隔着彩霞从天上传来;不知吹笙的人是墙外的哪一户人家..一道道大门紧锁着无处寻觅;也许是仙境吧;那里长满碧桃;树树全都开满鲜花..15.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例1:“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导山中去;归来每日斜..”“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例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四.抒情手法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例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诗人把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朝雨”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具体又可以分为下面四种..以乐景衬哀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以乐景衬乐情: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以哀景衬乐情: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以哀景衬哀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例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区别借景抒情: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实体;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过客观地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读者只有品味、咀嚼、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寄托在此景此物背后所蕴涵的情思..情景交融:也叫寓情于景物、融情于景;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客观景物明显地涂染上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儿消逝时情景;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抒发了十分真挚的友情..例: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花春鸟;本来是令人欢娱;让人喜悦的景物;但对于沉浸在悲痛之中的诗人来说;却是见之溅泪;闻之惊心;忧国思家之情表现得形象而深沉..这两句情景交融;以美好的景物来反衬诗人悲痛的感情;感人至深..3托物言志: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例: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道出了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4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例:李清照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宁肯乌江自刎;也不愿过江偷生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
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中的“微雨”“暮钟”“漠漠”“冥冥”“浦树远含滋”都是在渲染一种离别时伤感的气氛。
4.反衬
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外一些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常见的反衬有“以乐景写哀情”“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等。
9.铺垫
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如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10.伏笔 照应
例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6.虚实 结合
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
7.以小 见大
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例如:“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此诗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句子里“二乔命运”——小事,小事与东吴霸业有关,以二乔立意,从而反映三国之争,此乃大事。
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
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
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
诗歌是一种以优美的语言表达情感、思想和意象的文学形式。
而诗歌表现手法则是诗人通过运用各种技巧和艺术手法来传达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
1、比喻和隐喻: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来形成形象生动的描绘;隐喻则是通过暗示和象征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2、拟人:给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格和行为,能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拼音节奏:通过使用特定的音节重复和押韵,形成韵律感和节奏感,使诗歌更具吸引力。
4、修辞手法:包括排比、对仗、夸张、反问等,能够增添诗歌的表现力和修辞效果。
5、象征主义:使用象征性的符号和图像,来隐喻和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6、谐音与谐趣:通过使用相近或相同的音韵,创造出幽默和有趣的效果。
7、形象描写:通过生动具体的描写手法,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8、对比与冲突: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或情感的冲突,突出诗歌中的矛盾和争议,增加诗歌的张力和感染力。
9、转换与变奏:通过改变视角、语气或语言表达手法,使诗歌更具变化和丰富性。
10、手法重叠:将多个表现手法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效果。
附件: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1、版权:指作者对其著作享有的权利,包括独占性使用权和经济利益权。
2、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创作、研究、发明和发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无形的产权。
3、侵权:指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对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
4、著作权法:是保护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与利益,规定了著作权人的权利范围和保护方式。
现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现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现代诗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颖的艺术形式,它追求个性化表达和独特的艺术呈现方式。
在现代诗歌创作中,艺术表现手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使诗歌更具有表达力和感染力,下面我们将探讨现代诗歌的几种常见艺术表现手法。
一、形象的凝练与夸张现代诗歌常常通过形象的凜练与夸张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形象的凝练是指诗人用简短而有力的语言,直接刻画出生动而鲜明的形象,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领悟诗歌传达的意境。
形象的夸张则是指通过夸大的表达手法来突出诗句的张力和冲击力,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这种手法的运用能够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音乐性的节奏与韵律现代诗歌通过丰富的音乐性节奏与韵律使诗歌更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音乐性的节奏与韵律是通过句子的长短、音节的变化和音调的配合来实现的。
诗人可以通过调整句子的长度和音节的重复来产生起伏有致的节奏感,以及通过选择不同的押韵方式来塑造出各种各样的韵律。
这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使诗歌具有了一种美妙的旋律,增强了人们对诗歌的聆听和阅读的兴趣。
三、图景的瑰丽与隐秘现代诗歌常常通过图景的瑰丽与隐秘来提升诗歌的表现力。
图景的瑰丽是指诗人通过独特的想象和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美丽而神秘的景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歌中所呈现的丰富多样的意象和情感。
图景的隐秘则是指诗人通过模糊的描写和隐晦的语言,使读者感到神秘而深邃的意境,让人们能够在阅读中自由地想象和感悟。
这种艺术表现手法给人一种开放而自由的阅读体验,让人们能够在情感世界中自由穿梭。
四、语言的直观与抽象现代诗歌常常通过直观与抽象的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直观的语言是指用具体而形象的词语来表达,使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情感;抽象的语言则是指用抽象而含蓄的词语来表达,使读者在诗歌中感受到一种宽广而深邃的情感世界。
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既能够直接传递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又能够留给读者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和感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一、艺术手法艺术手法包括表达方式、语言艺术(修辞方法、语言风格)、结构形式、写作技巧等四个方面。
(一)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1)动静结合(2)虚实结合(3)点、面结合(4)正面描写、侧面描写(5)远、近、高、低相结合(6)色彩搭配(7)白描手法(1)动静结合在写景状物的诗文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2)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3)远近高低相结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总之,景物描写,只有不拘一格,不一而足,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观察,详尽描摹,才能塑造出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
雨后池上刘攽(全国Ⅲ卷)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鉴赏: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4)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
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
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
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
今夜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再看看诗歌中的“实”。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
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实虚。
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
妻思夫,夫想妻。
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5) 白描手法:如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乍一见平淡无奇,细嚼之如饮醇酒,回味无穷。
(二)抒情方式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景结情)。
借景(借物)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如杜牧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烛泪如人泪,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托物言志(感物伤怀):似在咏物,实为表志。
物耶人耶,融为一体。
如于谦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王冕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如李商隐的《蝉》。
情景相生:一切景语皆情语。
如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脉脉无语之中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以景结情:离情入景,以景托之,其实景中见情。
如王昌龄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秋月高照下的长城壮阔而悲凉,此景撩动人心,此情难以言传,故“以不尽尽之”。
寓情于景(或物):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鉴赏: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解题指导】“怎样融情于景”,关键是“怎样”二字。
此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首先要滤出其中的“景”——“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再体悟其中的情。
诗题告诉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其中蕴含的“友情”自不必说;末句借宫前流水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则需认真体味。
【答案】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2005年高考全国卷(2)古诗鉴赏题,材料是白居易的诗《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鉴赏:①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怎样的心情。
②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关于第①问,考生一般能够感知作者羁旅思家的孤寂之情,却未必能看出其中的细节描写和衬托笔法;第②问,考生答出“语言通俗质朴”的特点也不难,而用说家里人想念自己来表达自己的“思家”之情,在质朴平直之中增添了几分曲折,却不是所有考生都能够解读得出来的。
再如,2006年高考北京卷古诗鉴赏题,材料是陶渊明的诗《移居(其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鉴赏: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陶渊明表现田园生活之乐的诗歌很多,陶渊明的诗,有的表现弃官归隐的山水自然之趣,有的表现邀人共饮的率真旷达之趣,有的表现山野采菊的悠然闲适之趣,有的表现稼穑劳作的愉快满足之趣,等等。
那么,这首诗表现的是哪方面的乐趣呢?仔细分析“过门更相呼”以下六句可以看出,诗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这就是本诗所表达的内蕴。
如果笼而统之地回答表现了归隐田园之后的悠闲愉悦之类,就还没有真正懂得这首诗的内涵。
至于第二问,我们都知道,陶诗多用白描手法,平平地叙述,淡淡地描写,明白如话,很少奇突警句和华丽词藻,却显得精炼省净而富于形象性,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这首诗正是通过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来表达情感的。
因此,写出“白描”才算理解了本诗的艺术特色,才符合题目的要求。
(三)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