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电生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电生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电生磁教学设计电生磁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第一节“磁现象”,已经知道了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知道了磁场最基本的性质就是对方入其中的磁体或易被磁化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知道了磁场方向的规定,以及对各种磁场的形状有了大致的认识。
虽然有了以上的知识储备,九年级学生思维也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也具备了观察、实验和分析归纳能力;但是,电流和磁场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区域,设计实验还缺乏全面思考;因此,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通过大量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提问、猜想、验证、总结,通过自主性的学习,学生能在头脑中建立电与磁的初步联系。
由于初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视图能力还不够,所以应尽可能的采用适当的直观教具演示出这一现象,这样由电现象引出的磁现象,建立电磁之间的相互联系,学生更容易接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电可以生磁,会很自然的激发学生产生疑问:磁可不可以生电呢?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好的基础。
电生磁课堂教学效果分析一、以生活场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电流的磁效应是学习电磁学的一个重要基础,电流的磁效应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如何让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是教学的关键!本节课以一根没有磁性的铁钉套上导线并通上电后能够吸引小铁钉来导入新课,场面震撼,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探究的热情!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本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动”,学生和老师不停的互动,学生的思维不停地活动,学生不停地进行动手操作活动;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既是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又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本节课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实验的现象及结论,不仅能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的更深刻,而且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上教师不是一味的讲解,一味的传授,不是一个传授者,而是一个引导者,教师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去引导学生思考,经历思维碰撞的过程,然后水到渠成的得出结论,师生互动积极踊跃,在一个活泼融洽的气氛中学生获得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_第二十章 电与磁 第5节 磁生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磁生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
3.了解发电机的原理,知道发电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的学习,掌握从多种因素中找出与研究目的有关的信息,得出电磁感应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电生磁以及磁能生电的对比,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是“电生磁”的逆向思维,可以从奥斯特实验入手,电能生磁,考虑磁能否生电。
如何利用磁生电,通过实验发现,只有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才会有感应电流。
导体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不能平行。
电磁感应实验中要消耗机械能,最后获得了电能,所以电磁感应是发电机的原理,工作时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本节中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实验就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通过实验还发现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线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
重点:通过电磁感应实验,认识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磁生电的条件。
难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三、教学策略利用逆向思维提出磁如何能生电的问题后,可以利用迁移的方法来研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中,磁场方向、电流方向与导线的受力方向是相互垂直的,那么在感应电流产生条件中磁场方向、导线运动方向及感应电流的方向这三者是否也是垂直的呢。
从四个方面来研究,即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静止;沿着磁感线的方向、与磁感线相垂直;导线静止,磁体沿与导线垂直的方向运动等。
通过实验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在实验中除了可以看到感应电流的产生,还看到电流的方向也在改变,当磁场方向、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时,感应电流的方向就会发生改变。
电磁感应在实际中应用于发电机、动圈式话筒等,电磁感应的过程就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通过手摇发电机来了解电磁感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_初中物理20.5 磁生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0.5《磁生电》【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
(2)掌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知道什么是交变电流,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2 过程与方法(1)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与磁的相互联系。
(2)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如何发电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了解探索自然奥密的科学方法。
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在发电机上的应用,让学生体验物理学对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教学重点】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和磁生电的条件【教学难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及应用【教学程序设计】一课题引入师: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奥斯特实验,该实验说明了什么?生:奥斯特实验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生:奥斯特实验说明了电流的磁效应。
生:奥斯特饰演说明了电可以生磁。
师:电能产生磁,那么磁能产生电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实验探究1 提出问题: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磁产生电?2 实验探究:要使磁生电须哪些器材?师:奥斯特研究的是电生磁,他首先在导线内通一电流,提供了生磁的条件。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他用小磁针来进行检测,那么研究磁生电,需要什么前提条件,怎样检验电的存在。
最方便获得的磁场用什么器材?(磁体,在这里选用蹄形磁铁)要方便测出电流用什么器材?(电流表测出电流)要把电流表接入电路要哪些器材?(导体、开关、电流表、蹄形磁铁)G_ +学生交流讨论并回答问题。
4 实验现象分析师:当开关断开的时候,无论导线怎么运动,电流表指针都不摆动。
当开关闭合的时候,导线静止和上下运动,电流表指针都不摆动;而导线左右运动和左右斜向运动,电流表指针都发生摆动,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讨论交流并各抒己见师:如果电路不闭合,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应线运动时就不能产生感应电流,只能产生感应电压。
导体在磁场中左右运动、左右斜向运动时都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而上下运动或静止时不切割磁感线,所以不产生感应电流。
初中物理_第5节 磁生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五节磁生电导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会根据导体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的改变来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变化。
2.知道发电机的原理,知道发电机的能量转化。
3.知道什么是交变电流,能区别交流与直流。
二、能力目标:1.经历探究磁生电条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2.培养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目标: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2.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与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有关的因素;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开关、铁架台、方形线圈、灵敏电流表、磁性不同外形一样的蹄形磁体2个,导线若干。
多媒体课件:法拉第实验、交流发电机原理动画演示。
复习与预习学案1、电动机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动机的转速与有关;电动机的转向与有关。
2、请同学们口头交流一下怎样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
导入新课:电能在当今社会可谓是必不可少,发电站是如何产生巨大的电能的呢?既然奥斯特发现了“电生磁”,反过来想,磁能否生电呢?1831年,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在长达10余年的探索后,就实现了这一愿望。
依据他的成就发明的发电机,开辟了电气化时代。
3、预习内容:一、法拉第在什么情况的启发下开始探索磁生电?他的发现直接促成了什么的发明?二、磁生电的条件是什么?三、感应电流的大小、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四、日常生活中的电能是怎样获得的?这种机器的原理是什么?它的基本构造包括哪几部分?五、什么是交流电、直流电?探究学案探究性活动: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设计实验装置:思考教师提出的引导性问题,选择仪器,设计出实验装置。
初中物理_电生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十章第二节电生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相似。
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通电螺线管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安培定则。
难点: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极性与电流的方向的关系并总结得出简单的判断方法。
实验准备:电池、导线、小磁针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活动意图【创设情境】ppt展示图片【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和求知欲)实验设计激起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操作的欲望。
探究2:通电螺线管吸引小磁针教师:很好,大部分同学都非常成功地绕好了螺线管,下面请每个小组给螺线管通电,然后去吸引小磁针。
学生实验。
教师巡查,不能吸引的小组讨论解决,可以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忙探究3: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分布情况教师设问:刚才同学们的探究已经证实了通电螺线管能产生磁场,它的磁场以前研究的哪种磁体的磁场相似?说出你的猜想及猜想的依据。
学生回答。
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它的磁场分布情况呢?(教师播放幻灯片,让学生通过对比找出判定办法)探究4: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教师提问:如何改变螺线管的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在电路不变的情况下,将螺线管掉头,看看螺线管中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学生:实验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教师:我们知道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判定的方法呢?实验分析培养学生不仅实验前要“三思而后行”,在实验完成后还应“行后而三思”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提醒学生注意,规范操作帮助学生回顾本节内容第二十章第二节电生磁【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受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学生享受着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的成果,但对于科技与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还有待深化,一部分学生还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初中物理_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磁生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磁生电》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首先让同学们回顾奥斯特实验?待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的逆向思维:既然电能生磁那磁能生电吗?(2)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引出新课。
这样的设置目的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要想解决磁能否生电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解决,实验前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实验需要的器材及实验设计思路。
(如:器材的选择上:最方便获得磁场用什么器材啊?最方便测出电流有什么器材?要把电流表接入电路需要哪些器材?)而后请选择实验器材进行演示实验。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做分组实验。
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并且做好实验的记录)在学生实验时,老师深入到学生中去,对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点拨,而后由小组汇报观察到的现象,若出现问题老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再现实验过程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解释,归纳实验条件和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称电磁感应现象。
而这个现象的发现者则是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他是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有关的人。
介绍法拉弟科学家探索科学奥秘的艰辛与曲折,使同学们受到启迪。
引导学生发现刚刚的实验中,有时电流表的方向一会向左一会向右这说明了什么?(电流的方向发生了改变)实验前先提出问题: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由学生提出猜想并继续探究。
实验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只注意到了导体的运动方向与感应电流方向的关系。
这时教师要及时提醒,引导学生改变磁感线的方向再探究一次。
实验完毕,让学生总结出与感应电流方向有关的因素: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
提出问题:实验中你还发现了那些现象?能试着总结出一些规律吗?请同学们进行交流,然后派代表发言。
同学们可能会发现导体运动的越快,电流表的指针偏转的角度越大等等有价值的现象,都应该给予表扬。
初中物理_电生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六章第2节电生磁学情分析本节课为鲁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2节,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经学习了电学和磁学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什么是磁性,怎么检测物体是否具有磁性。
认识到磁体周围有磁场,磁场具有方向性。
为本节学习打下了基础。
例如奥斯特实验的两条结论:1、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
----用到怎么检测是否有磁场的知识。
2、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用到怎么改变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的知识。
这些知识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都已经有了一定储备。
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时,如何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还是一个难点。
我们利用铁粉的分布模拟磁感线的分布,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磁场,为后面探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做好铺垫。
学生在认识磁场,探究磁场方向时可能还会有一定的难度。
初中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探究实验能力,但是综合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所以在授课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之前都要把原理讲解的详细清楚点一点,避免学生不知道如何做实验和不知道实验的目标指向在哪里。
在学生分析、总结、回答阶段语言也可能不够简练、准确和全面。
应该全面做好预案。
第十六章第2节电生磁效果分析从本节课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授课效果,在前面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探究、观察、分析、合作、讨论、总结、表达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通电之后的铁棒也可以吸引铁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介绍奥斯特的工作,重现奥斯特当年所做实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自己总结出实验规律。
通电之后导线虽说有磁性,但是磁性太微弱,怎么增大磁性?设问之后,让学生说说,引发后面学习螺线管。
利用铁粉的分布模拟磁感线的分布,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磁场,得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与条形磁铁一样的结论。
利用小磁针研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确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有关,在介绍安培定则的内容和应用就比较容易。
通过评测练习,先练习后展示,活学活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初中物理_电生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九年级物理电生磁教学设计课题:电生磁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班级:时间:授课人:主备人:审核: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认识电流的磁效应②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③会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2、过程与方法:①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②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二、学习重点:合作探究电流的磁效应。
三、学习难点:探究学习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规律。
四、教、学具:直导线一根、干电池1节(或其它电源)、螺线管、小磁针、导线、铁芯、图钉、手电筒、别针、移动多媒体五、学法:实验观察、探究、归纳总结六、学习过程:(一)电流的磁效应【自主构建】快速浏览课本,你都发现了哪些内容或知识点,写在下面(概括):(1)(2)(3)(4)……【回顾与导入】根据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磁铁能使小磁针偏转。
请同学们想一想除了磁铁还有其它能让小磁针偏转的方法吗?发挥你的想象、集小组内同学的群体智慧进行探讨一下吧!方法:—————————————————————————————————————————————————————————【合作探究】学生实验:结合课本图20.2-1研究通电导线对小磁针的影响:(温馨提示:为使实验效果更明显,本实验中导线和电池采用瞬间接触的方法进行观察)结论:————————————————————————————————————————————————————————————————————————————————————————————————————————电流的磁效应:————————————————————————————————————————————————【合作交流】思考:既然电能生磁,为什么手电筒在通电时连一根大头针都吸不动?怎样让通电导线的磁场增强?(小组内讨论:方法有多种,要敢想,敢想才能有突破)讨论的结果有哪些方法:—————————————————————————————————————(阅读课本P125,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第一段)————。
初中物理_磁现象 磁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和活动过程】〖教学准备阶段〗学生自学展示实验器材:条形磁体、铁屑、铜、铁、铝、木块、镍球、钴片、回形针、磁悬浮陀螺。
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玻璃板、铁屑、条形磁体、蹄形磁体。
教师演示实验器材:玻璃板、铁屑、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
〖整个教学过程叙述〗:本节课主要为物理教学活动,教材中本节课共一课时,需45分钟完成。
本节课是学生首次学习磁学,是本章的第一节内容。
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与方法基础,对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课可以类比着力学和光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磁场。
为了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自主探究的环境中了解磁现象和磁场的基础知识,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大体可分为五个板块来完成:第一板块:磁现象课前自学展示引入:课前老师按小组分工布置了有关磁现象的预习任务,接下来分别请三个小组就磁现象的知识树、应用实例、实验进行自学展示。
学生上台进行展示教师进行小结第二板块:磁场提问:能够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为何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引导学生猜想地球是个大磁体设计模拟实验:用小磁针模拟条形磁体、用条形磁体模拟地球演示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引入磁场。
提问:知道了磁体周围存在磁场,那如何去研究磁场?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模式进行探究1.类比力研究力时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研究,运用转换法;研究磁场时,磁场对小磁针有磁力,通过磁力的作用效果来研究。
介绍磁场的方向提问:有没有办法把磁场中各点的磁场方向显示得形象些呢?引导学生用多个小磁针来显示磁场,再演变成用铁屑。
提问:在一块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一些铁屑,然后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体上,轻敲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有什么变化?教师演示实验提问:在磁场中无数被磁化了的铁屑排成一条条曲线,形象地显示出各点的磁场,怎么去描述这一条条的曲线呢?2.类比光线引导学生类比光线,学会运用模型法,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展示用磁感线描述条形磁体。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不同磁体的磁场分布:用屏幕展示各小组磁体的磁场形状、用磁感线进行的描述。
初中物理_磁生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十章电与磁第五节磁生电教学设计: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视频播放】科拉顿实验【引导】科拉顿在匆忙的实验中什么也没观察到,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样启发?(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再现,让学生意识到磁生电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并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20-5磁生电观看视频,引发思考二、新课讲授知识点一: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演示实验】将发光二极管接在微风扇的插头处,用手旋转叶片。
(提示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手转动叶片,发现二极管发光,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
【提问】实验中有哪些能量转换?【引导点拨】1.由奥斯特实验,当导线中能有电流时,小磁针会转动,那么反过来,如果我们让小磁认真观察并思考观察、体验、思考后回答:磁能生电。
并指出此装置(实验)中能的转化(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针转动,导线中会不会有电流产生呢?2.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从而使导体发生了运动,那么反过来,如果让导体在磁场中先运动,导体中会不会产生电流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创新精神。
)【展示】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产生电流。
【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进多角度的实验尝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及精神。
)【实验方法指导】1.电流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所以在实验中利用转换法,根据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来判断是否有电流。
2.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的电流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故在实验时需利用控制变量法。
【提示点拨】利用控制变量法:1.保持磁体的磁场方向不变,让导体ab在磁场中静止不动,闭合开关,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2.再使导体ab与磁感线垂直,切割磁感线运动,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3.使导体ab 沿平行于磁感线的方向运动,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
结合“奥斯特实验和电动机原理”,进行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_电生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十章第2节电生磁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得出铜导线没有使小磁针发生偏转,所以没有磁性。
2.走进魔术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那么还想知道关于磁的一些什么样的知识?老师给此导线施加“魔法”让它也能够对小磁针产生作用,老师利用如图器材演示,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提问学生,老师使用的是什么魔法?老师把电源——干电池拿出来让大家看一看,然后再让同学们回答,再演试一遍。
通过以上的演示和讨论引出今天的课题。
观看老师的演示,验证自己的想法。
[生甲]小磁针只有放在磁体周围才会受到磁力作用发生偏转吗?[生乙]还有什么物质能产生磁场?[生丙]电现象和磁现象有联系吗?学生观察并思考学生猜想学生回答并观看老师演示,验证自己的猜想。
面的通电有磁性做铺垫。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大胆猜想,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魔法”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出课题。
新课讲授二、进行新课第二节电生磁[板书]演示1(1)磁针会转动吗?如右图所示(图见课件),将一枚磁针放置在直导线下,使导线和电池触接,连通电路,观察小磁针的变化。
(2)磁针转动说明了什么?提示:这个磁场与地磁场方向不同,所以磁针转动。
观看老师演示并回答看到的现象:磁针发生转动。
回答:通电后磁针转动,说明电流周围有磁场。
锻炼分析能力。
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第二十章第2节电生磁学情分析通过前边的学习,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并能进行初步的实验探究,他们在由“观察者”变成“探究者”,由“验证者”变成“发现者”。
因此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提问、猜想、验证及总结全过程,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已研究了简单的磁现象,知道了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磁场是有方向性的,并且能使放入其中的磁针发生偏转;对条形磁铁的磁场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所以通过简单回顾引入新课。
但是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待加强,所以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要细心引导,加强指导。
初中物理_第5节 磁生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0.5磁生电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2.4.5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条件。
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已经具备了对磁场和电生磁知识的初步了解,但对本节课所学的电磁感应还不清楚,对其应用更是了解甚少。
在能力层面上,九年级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出一些规律,但在物理所要求的严谨性方面仍有较大不足,语言表达也有欠缺。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更重视对现象的理论分析,并引导学生自己描述现象,表达结论。
3.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2013年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十章第五节。
即是前面所学磁现象与电生磁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又是将所学内容进行整理与应用的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条件。
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中实例应用与生活实际的紧密更是能够令学生切身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因此,本节内容将有效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充分结合,使其能够利用课堂知识解释甚至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产生成就感,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热情。
因此,本节内容无论是在知识学习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通过教师指导,知道发电机的原理,了解交流电的初步知识,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3.通过小组讨论,能区别直流电和交流电,知道我国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条件。
难点: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评价任务】1.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条件。
评价实施:检测题检测。
2. 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评价实施:检测题检测。
初中物理_第二十章第二节电生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电生磁》教学设计书 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设 1.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是相似的。
2.判断方法: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计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三)安培定则范例教学:安培定则的使用方法【总结】如何由电流方向、线圈的绕向确定磁场方向呢? 大家看课本上的几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 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K 视频』通电螺线管磁场演示。
(四)思考与练习给定一个易 掌握的法 则,比单独记住某个结 论更简便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电与磁的第一个关联——电能生磁,即电能转化为磁能的现象。
该现象是由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的,所以也叫奥斯特实验,这个实验直接证明了电流 小 可以通过导体在其周围产生磁场;这个磁场比较弱,为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我们把直导 结 Q线绕成了螺线管,使其磁场进一步增强,发现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是相似的,磁场方向遵循右手定则,也称安培定则。
作 新课堂板一、电流的磁效应第三节:电生磁效果分析1.多种教学手段并用突破重难点教师采用多媒体视频材料、实验探究、范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降低本节教学难度,加大学生实验探究的体验过程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要求, 电流的磁效应的实验探究把权利完全放给学生,让他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电和磁的联系。
2.角色发生转变本节课,老师没有成为学生思维的替代品,而是去引导学生如何去思考,并激发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老师敢于相信学生的智慧是巨大的,老师对问题的处理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给与充分的讨论探究时间,根据学情进行教学和指导,并以生生互助的形式既突破了难点,又为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展示自我的平台。
课堂上大部分的知识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去主动获取。
初中物理_【课堂实录】磁生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磁生电》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磁生电”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五四学制)九年级下册第十六章第五节。
前面学习了“电生磁”的知识及“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本节反过来探究磁能否生电,并为下一节学习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奠定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深化知识的作用。
学好本节内容可使学生完整理解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还可以更好地理解“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教材通过回顾奥斯特实验,引出疑问:电能生磁,磁能否生电呢?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并研究如何实现磁生电,最终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归纳出电磁感应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磁生电的条件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连接电路,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并归纳出磁生电的条件,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思维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性,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归纳能力,思想、方法较为灵活。
但由于学生接触电磁知识时间不长,奥斯特实验是在老师引导下完成的,部分同学由“电生磁”到“磁生电”的逆向思维能力有待完善。
另外,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缜密,设计实验探究磁生电时缺乏全面思考,因而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完善设计方案,培养学生周密思考的能力。
让学生在思考实验现象、寻求规律中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蜕变过程。
三、教学目标1.探究并了解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知道产生的电流方向跟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其能量转化。
3.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资源蹄形磁体、矩形线圈、开关、导线、灵敏电流计、多媒体课件、学习单(附在后面)。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流程图七、教学过程活动四: 小结、交流布置作业 课后延伸电磁感应及其能量转化活动三:课堂训练,反馈矫正感应电流 方向的影响因素活动二:探究、 讨论、分析活动一:探究、 讨论、分析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回顾复习 导入新课八、板书设计第五节磁生电一、探究: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二、电磁感应现象1.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1)闭合电路;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2)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2.感应电流的方向跟磁场方向及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导体运动方向有关。
初中物理_《电与磁》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电与磁》专题复习【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环节安排】五年考题投影出示5年考题,让学生明确中考出题的类型、各考点所占分值。
知识再现“考点知识梳理”见学案学生梳理考点知识,教师巡回检查并指导展示交流考点1:磁现象磁场命题点:(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2)磁场的性质、方向;(3)磁感线的分布和方向.考点一磁现象与磁场【例题1】关于磁体、磁场和磁感线,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铜、铁和铝都能够被磁体所吸引B.磁感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曲线C.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磁感线比较抽象,让学生建立充足的感性认识,并让学生尝试画出不同磁体的磁感线.引导学生区分磁场和磁感线,理解:看见的(磁感线)不存在、D.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S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例题2】图中所示的是条形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分布图,在a、b、c、d四点中,磁场最强的是()A.a点B.b点 C.c点D.d 点【例题3】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下列图中有关地磁体的示意图正确的是()【例题4】(2016•河北)如图所示,某同学研究磁体间相互作用力大小时,用测力计吊着一磁体沿水平方向从水平放置的条型磁铁的A端移到B端的过程中,能表示测力计示数与水平位置关系的图是()存在的(磁场)看不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迅速解答该题目,以巩固所学知识:①在磁体外部,磁场方向:N极→S极;②地磁N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S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投影出示例题,学生分析。
估计学生不能顺利完成。
教师在黑板上分析,讲解。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考点二电生磁命题点:(1)奥斯特实验;(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3)安培定则的应用.(4)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例题5】(2016•呼和浩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这是模拟奥斯特实验的一个场景B.图示实验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C.将电池正负极对调后,重新闭合电路,小磁针偏转方向改变投影提问:这是什么实验?该实验说明了什么?所采用的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引出考点二。
初中物理_电生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电生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六三制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二十章第二节教学设计教案第二十章第2节《电生磁》教案一、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电能生磁,了解奥斯特实验.2.初步认识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通过奥斯特实验和条形磁铁外部的磁场,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知识迁移的能力.3.能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4.会观察、收集实验中的现象、信息,并会处理这些信息.教学重难点:重点: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
难点: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规律记忆三、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四、教具:小磁针、学生电源、导线、导线、螺线管、导线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现在我给大家呈现磁悬浮列车的图,想一下它是如何减少摩擦的?(二)新课:电生磁学习任务一、设计实验将一小磁针放在直导线下面,当导线中“没有”和“有”电流时,观察小磁针的情况。
若改变电流方向,小磁针又怎样变化。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与结论通电时小磁针发生偏转(填会或不会);断电时小磁针转回到指南北的方向;说明:.通电电流方向相反,小磁针偏转方向.说明:。
任务二、电流的磁效应学习奥斯特实验,从中学习他的什么精神?学习任务三、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观看动画实验实验结论:1、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着磁场;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3、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取决于电流方向学习任务四、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安培定则学习任务五、安培定则练习四、达标测试:达标要求:(完成1-4题)6、7、8号做对3个为达标,3、4、5号做对2个即为达标,1号做对1个即为达标。
达标一人次记2分1、判断通电螺线管的NS极2、根据通电螺线管的NS极判断电源的极性.3、判断小磁针的NS极4、根据通电螺线管的NS极在下图中填上一节电池的符号.小结:反思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哪些困惑?教学反思:义务教育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第二节《电生磁》学情分析学生已研究了简单的磁现象,知道了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磁场是有方向性的,并且能使放入其中的磁针发生偏转;对条形磁铁的磁场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章第2节电生磁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得出铜导线没有使小磁针发生偏转,所以没有磁性。
2.走进魔术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那么还想知道关于磁的一些什么样的知识?老师给此导线施加“魔法”让它也能够对小磁针产生作用,老师利用如图器材演示,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提问学生,老师使用的是什么魔法?老师把电源——干电池拿出来让大家看一看,然后再让同学们回答,再演试一遍。
通过以上的演示和讨论引出今天的课题。
观看老师的演示,验证自己的想法。
[生甲]小磁针只有放在磁体周围才会受到磁力作用发生偏转吗?[生乙]还有什么物质能产生磁场?[生丙]电现象和磁现象有联系吗?学生观察并思考学生猜想学生回答并观看老师演示,验证自己的猜想。
面的通电有磁性做铺垫。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大胆猜想,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魔法”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出课题。
新课讲授二、进行新课第二节电生磁[板书]演示1(1)磁针会转动吗?如右图所示(图见课件),将一枚磁针放置在直导线下,使导线和电池触接,连通电路,观察小磁针的变化。
(2)磁针转动说明了什么?提示:这个磁场与地磁场方向不同,所以磁针转动。
观看老师演示并回答看到的现象:磁针发生转动。
回答:通电后磁针转动,说明电流周围有磁场。
锻炼分析能力。
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第二十章第2节电生磁学情分析通过前边的学习,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并能进行初步的实验探究,他们在由“观察者”变成“探究者”,由“验证者”变成“发现者”。
因此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提问、猜想、验证及总结全过程,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已研究了简单的磁现象,知道了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磁场是有方向性的,并且能使放入其中的磁针发生偏转;对条形磁铁的磁场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所以通过简单回顾引入新课。
但是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待加强,所以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要细心引导,加强指导。
第二十章第2节电生磁效果分析这节课总体来说突出了物理探究课的特点,展现了个人的上课的风采,让人耳目一新。
教师利用魔术引入新课,步步诱导学生展开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电流的磁效应,教师采用自学引导、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视频材料等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降低本节教学难度,加大学生实验探究的体验过程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规定,把本节内容整体划分为三块呈现,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时把权利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的形状及相关知识,效果很好,既让学生体验到了探究过程中的乐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与他人合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本节课对问题的处理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给与充分的自学时间,根据学情进行教学和指导,对于自学中出现困惑的问题尝试着让学生自己学会去思考,并以生生互助的形式既突破了难点,又为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展示自我的平台。
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本节课,老师没有成为学生思维的替代品,而是去引导学生如何去思考,并激发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老师敢于相信学生的智慧是巨大的,在自学的基础上,课堂上大部分的知识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去主动获取。
老师的角色由课堂的主宰者向学生活动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服务者、促进者转变。
第二十章 第2节 电生磁教材分析本节在学习了磁体、磁场的前提下,通过奥斯特实验,使学生认识电流(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从而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本节内容由“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安培定则”三部分构成。
电流磁效应是学习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也是本节学习的重要指示之一。
因此,要尽可能让学生确信电流及其周围的磁场是同时存在而密不可分的。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在做奥斯特实验的时候,要让学生亲手做实验,把小磁针放在直导线附近,通过观察导线通电时和断电时小磁针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初步认识电与磁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本节的重点之一,因此,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探究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方法,再在师生相互交流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得出安培定则。
本节的难点是会运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利用举例说明安培定则的使用方法,以此化解只是难点。
第二十章 第2节 电生磁评测练习1.判断下面螺线管中的N 极和S 极:2.判断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3.根据小磁针静止时指针的指向,判断出电源的正负极。
N是艰辛的,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了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的幸福。
在这些天里,我们物理组老师通力合作、互相理解和帮助,每一次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修改都包含了我成长的点滴,也承载着我们物理组每一位教师智慧的精华。
本节的教学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对电生磁的有关内容做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教学形式以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演示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验、总结出相关知识。
本节的重点是电流的磁效应和通电螺线管磁场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理解这两个知识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办法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并且能亲自动手自制螺线管。
这届课能够按照教学设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课前的教学目标。
作为一个物理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把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教学理念融入到实际教学活动中,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总体看来,这节课中虽然教学目标完成了,但也有得有失。
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情景一:重现奥斯特实验本节课刚开始,我为学生演示奥斯特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奥斯特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但是非常简单。
实验分为两步:一是将小磁针靠近通电导线,二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改变通电导线中电流的方向,然后观察现象。
由于这个实验很重要,我在课前做了多次练习,使得我在课堂上能够将实验演示成功。
此外,我觉得这个实验如果交给学生来做效果可能会更好,学生印象会更加深刻,这也是值得我去尝试的地方。
情景二:通电螺线管的制作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但是磁场较弱,而且携带不方便,所以引出通电螺线管。
在这一环节我为学生演示了通电螺线管最基本的制作方法,共有两种绕线方式。
这一过程完全让学生来做。
先引导学生理解通电螺线管无非就是将一段导线绕成线圈,然后让学生思考、交流,亲自动手制作出通电螺线管。
接下来由其他学生讨论制作的是否正确。
最后再由我来讲评。
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课堂气氛也会由此变得更加活跃。
情景三:设计学生的分组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特点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既完成了课课标的要求,又体现动手动脑学物理的学科特点。
让学生在实验中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很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本节课是一节实验探究课,能够按照教学设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课前的教学目标。
刚开始上课时可能是由于学生都比较紧张,所以表现的不是非常积极,短暂的紧张情绪过后,课堂气氛便开始活跃起来。
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这堂课的整体效果比较好,但是也有很多我觉得不满意的地方,本节课老师讲的还是太多,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过多的强调和分析降低了学生自己思考及探究的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没有多安排适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十章第2节电生磁课标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2.过程和方法(1)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奥斯特的图片、事迹介绍,感悟奥斯特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进行科学探索的精神;通过体验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形成乐于探索自然界奥秘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通电螺线管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并总结得出简单的判断方法。
三、课标分析1.知识和技能目标指示明确,“认识”“知道”“会”层次分明,让老师和学生非常容易把握,给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
2.过程与方法中明确要求“观察和体验”“探究”,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中必须把握和设计观察和体验的方法,以及探究过程的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的要求比较容易把握,教师应该挖掘本节课中能够体现这一目标的知识点,例如奥斯特,安培的有关事迹等等。
4.新的课程标准把“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规范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因为对该条目不仅要求探究过程而且要求了解探究的结果。
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要体现这一变化。
总之,本节骒的课标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物理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物理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学内容,多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物理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亲切感,有益于学生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物理知识。
注意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物理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这样的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沟通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现实生活离不开物理,从而消除了对物理的陌生感,对物理产生了好奇心和兴趣。
强调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能选择他们喜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物理思维活动,提高物理实践能力。
强调尊重学生的差异而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