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探究性实验报告格式

合集下载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范文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范文

一、一份初一的生物实验报告.简单一点的.1、学生探究鼠妇生活环境的实验报告实验内容:鼠妇的生活环境与什么有关实验时间:(这要你自己写吧.)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试验知道鼠妇的生活环境与什么有关实验器材:鼠妇若干、培养皿两个、潮湿泥土若干实验步骤:将鼠妇分成数量相等的两份,分别置于培养皿甲和培养皿乙中,其中,培养皿甲放入适量的潮湿泥土,并放在阴凉处,培养皿乙,不放入潮湿泥土,并放在阳光充足处.实验记录:放在阴凉处的鼠妇正常生长,放在阳光下的鼠妇逐渐死亡实验结果:鼠妇的生活环境与潮湿度和阳光照射度有关2、学生探究蚯蚓在那里跑得快实验报告实验内容:(把上面的名字改一下就噢了)实验时间: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蚯蚓在那里跑得快实验器材:蚯蚓1只、玻璃板、木板、16开的纸实验步骤:让蚯蚓分别在玻璃板、木板、16开的纸上爬,观察在哪个上面跑得快实验记录:在玻璃板上蚯蚓爬得慢,在纸上爬得快实验结果:蚯蚓在有褶皱的物体上爬得快。

二、【初一上册生物实验报告册(人教版)调查校园、社区或农田的生物种·尝试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明确调查小组的分工. 组长:,记录员:,汇报人:,其他成员:. .设计调查记录表(如果报告册上的表格不够,可另附纸.)调查人班级调查地点调查时间天气状况生物名称生物数量生活环境 2.实施调查将调查过程中观察到的每一种生物的情况都记录在调查表上本小组一共调查到种生物,对这些生物归类如下. ·亲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尝试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用实例说明环境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需要准备10只以上的鼠妇.我们小组是在地方找到鼠妇的.在寻找鼠妇的时候,我们发现等有趣的现象. 此外还需要:. 实验装置设计为:.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实验中的变量是:. 为了保证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采取的办法是:. 本小组探究计划要点: 4.实施计划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用表格记录的实验数据是:环境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11分明亮阴暗本小组实验结果:. 结论:. 全班实验结果的平均值:. 结论:. 通过这个探究,你理解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和技能,还存在哪些不足?做完这个探究,又产生了哪些问题.把问题记下来,与同学们探讨,他们也许能解答你的疑问.在已解决的问题后做上记号.对于未解决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或者设计新的方案,继续探究.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就可以了。

初中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初中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物体下落速度的因素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学校物理实验室实验者:张三一、实验目的1. 了解重力对物体下落速度的影响。

2. 探究空气阻力对物体下落速度的影响。

3. 学习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物体下落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下落的速度与所受合力成正比。

当物体下落速度增加时,空气阻力也会增加,直至与重力平衡,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实验器材1. 小铁球若干2. 长度尺3. 秒表4. 纱布5. 平衡小车6. 电磁铁7. 导线8. 电源四、实验步骤1. 将小铁球放在平衡小车上,用长度尺测量小铁球的直径。

2. 将小铁球用纱布包起来,测量包好纱布的小铁球的直径。

3. 将小铁球放在平衡小车上,调整电磁铁的电流,使小铁球刚好能克服空气阻力做匀速直线运动。

4. 用秒表记录小铁球下落的时间,测量距离。

5. 重复步骤3和4,记录不同高度下的小铁球下落时间。

6. 改变小铁球的重量,重复步骤3和4,记录不同重量下的小铁球下落时间。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小铁球直径:D = 5cm2. 包好纱布的小铁球直径:D' = 7cm3. 不同高度下的小铁球下落时间(单位:秒):- 高度1m:t1 = 1.2s- 高度1.5m:t2 = 1.5s- 高度2m:t3 = 1.8s4. 不同重量下的小铁球下落时间(单位:秒):- 重量100g:t1' = 1.5s- 重量200g:t2' = 2.0s- 重量300g:t3' = 2.5s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小铁球包上纱布后,下落速度变慢,说明空气阻力对物体下落速度有影响。

2. 随着下落高度的增加,小铁球下落时间逐渐增加,说明重力对物体下落速度有影响。

3. 随着小铁球重量的增加,下落时间逐渐增加,说明重力对物体下落速度有影响。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改变小铁球的重量和形状,探究了重力、空气阻力对物体下落速度的影响。

小学生实验报告格式范文(优选17篇)

小学生实验报告格式范文(优选17篇)

小学生实验报告格式范文(优选17篇)1、新课改的要求——《语文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了解自己,了解学习的对象,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2、自主学习的意义——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

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

因此我选择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3、素质教育的目的——现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告诉我们,培养出一群只会死读书、读死书的高分低能儿是不行的,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因此我决定在语文课堂上尽可能多的训练学生的各项素质和能力,使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4、学习“洋思”经验的心得与创新—— 学校号召我们学习江苏“洋思”的教学经验,而“洋思”的精髓所在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我决定由指挥官、xx的地位上退下来,将教鞭转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备课、自己上课,自己评课,我则从旁辅助引导,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充分调动起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真正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来。

小学生实验报告格式范文第2篇实验内容5做一个生态瓶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实验器材大饮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动物实验步骤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现象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实验结论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实验效果实验人实验时间仪器管理员签字小学生实验报告格式范文第3篇一、实验室工作的指导思想应贯彻两个原则:一是大力配合学科老师开展实验教学,二是开展实验创新工作.以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G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菊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我们要树立全新的理念,对待实验教学,跟上教学改G的步伐。

小课题研究报告报道稿格式

小课题研究报告报道稿格式

小课题探究报告报道稿格式
一、引言
小课题探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对某一特定主题进行深度探究的效果总结,是学术沟通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

本文旨在介绍报告的标准格式,以救助探究者撰写规范、科学的报告。

二、题目和作者
报告的题目应简明扼要塞表达探究内容,防止应用模糊、夸张或过长的标题。

作者信息应包括姓名、所属单位和联系方式。

三、摘要
摘要是报告的核心内容的简明概括,应包括背景、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等要点。

摘要长度一般控制在200字左右。

四、引言
引言部分介绍探究的背景、意义和目标,明确探究问题,并简要回顾前人的探究效果和存在的不足之处。

五、方法
方法部分详尽描述探究所接受的方法和试验设计,包括试验对象、数据采集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等。

在描述方法时,应尽量防止应用第一人称,保持客观和科学性。

六、结果与分析
结果与分析部分呈现试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和诠释。

可以应用表格、图表等形式进行数据的展示和比较,以增加可读性。

七、谈论
谈论部分对探究结果进行深度剖析,与前人探究进行比照,指出探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和将来探究的方向。

八、结论
结论部分对探究的目标、方法和结果进行总结,并给出明确的结论。

结论应简明扼要、准确明晰。

九、。

小学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小学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小学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实验名称,水的三态变化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的凝固、融化和汽化过程。

实验材料,冰块、水壶、火柴、玻璃杯、温度计、烧杯、火焰。

实验步骤:
1. 将冰块放在室温下,观察冰块的状态。

2. 将冰块放入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冰块的温度。

3. 将烧杯放在火焰上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

4. 将水壶中的水煮沸,观察水的状态。

5. 将玻璃杯放在水壶上,观察玻璃杯内水汽的变化。

实验结果:
1. 冰块在室温下呈固态,温度为0摄氏度。

2. 当冰块受热后,温度逐渐上升,冰块开始融化成液态水。

3. 当水煮沸时,水开始产生水蒸气,呈气态。

4. 将玻璃杯放在水壶上,观察到玻璃杯内水汽的凝结现象,水汽变成液态水。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在低温下,水呈固态,即冰块;在适宜温度下,水呈液态;在高温下,水呈气态。

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水可以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相互转化。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凝固、融化和汽化的过程,这些过程是物质由一个态转化为另一个态的基本规律。

实验感想: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也对凝固、融化和汽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实验中我们也学会了如何使用温度计和火柴,以及如何安全地进行实验。

这次实验不仅让我们对水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希望通过今后的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培养自己的实验能力。

实验报告探究性

实验报告探究性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2. 探究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

3. 分析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绿色植物叶片、黑色塑料袋、剪刀、尺子、天平、蒸馏水、碘液、酒精、烧杯、试管、试管架等。

2. 实验仪器:光源(模拟太阳光)、光照度计、培养箱、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绿色植物叶片洗净、晾干,并用剪刀剪成适当大小的叶片。

2. 设置实验组:将黑色塑料袋剪成叶片大小的圆形,分别放入不同光照强度下的植物叶片。

3. 设置对照组:将黑色塑料袋剪成叶片大小的圆形,放入与实验组相同光照强度下的植物叶片。

4. 设置不同光照强度: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放置在模拟太阳光、散射光、黑暗环境下培养。

5. 培养期间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并记录数据。

6. 实验结束后,将叶片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碘液染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7. 通过显微镜观察叶片的叶绿体结构,分析光合作用效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生长情况:在模拟太阳光环境下,植物生长良好;在散射光环境下,植物生长一般;在黑暗环境下,植物生长较差。

2. 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叶片颜色变化:在模拟太阳光环境下,叶片颜色深绿;在散射光环境下,叶片颜色较浅;在黑暗环境下,叶片颜色呈黄色。

3. 光合作用效率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模拟太阳光环境下叶片叶绿体结构较为完整,光合作用效率较高;散射光环境下叶片叶绿体结构略有受损,光合作用效率一般;黑暗环境下叶片叶绿体结构严重受损,光合作用效率较低。

六、结论1. 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效率有显著影响。

2. 模拟太阳光环境下植物光合作用效率最高,散射光环境下次之,黑暗环境下最低。

3. 在实际生产中,应合理调整光照条件,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促进植物生长。

小学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小学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小学实验报告格式范文实验名称,探究水的沸点。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在不同海拔和压力下的沸点变化,了解水的沸点受压力和海拔高度的影响。

实验材料,水、烧杯、温度计、加热器、高度计、压力计。

实验步骤:1. 将水倒入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室温下的水的温度。

2. 将烧杯放在加热器上,用温度计记录水开始沸腾的温度。

3. 在相同的海拔高度下,用高度计记录海拔高度,再次测量水的沸点。

4. 在相同的海拔高度下,用压力计测量压力,再次测量水的沸点。

实验结果:1. 在室温下,水的温度为25°C。

2. 在室温下,水的沸点为100°C。

3. 在海拔1000米高度下,水的沸点为97°C。

4. 在海拔2000米高度下,水的沸点为94°C。

5. 在海拔3000米高度下,水的沸点为91°C。

6. 在相同海拔高度下,压力为1个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为100°C。

7. 在相同海拔高度下,压力为0.5个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为95°C。

实验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水的沸点受海拔高度和压力的影响。

随着海拔的增加,水的沸点逐渐降低;而随着压力的减小,水的沸点也会降低。

这是因为在较高的海拔和较低的压力下,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使得水的沸点降低。

实验结论:1. 水的沸点受海拔高度的影响,随着海拔的增加,水的沸点逐渐降低。

2. 水的沸点受压力的影响,随着压力的减小,水的沸点也会降低。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水的沸点受海拔高度和压力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一原理来烹饪食物和煮水,更加科学地控制水的温度,保证食物的烹饪质量。

同时,也让我们对水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小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水在不同海拔和压力下的沸点变化,探究了水的沸点受压力和海拔高度的影响。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了水的沸点受海拔高度和压力的影响,这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烹饪和科学实验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实验研究报告格式范文(合集8篇)

实验研究报告格式范文(合集8篇)

实验研究报告格式范文第1篇一、实验目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相关外贸课程之后的一个实践性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将在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贸易实务往来中,包括函电的写作、单证制作、合同磋商、签定与履行等,熟悉各种在国际贸易实务中函电的写作、单据的使用及其制作要求,强化其对于贸易实务的磋商、履行以及外贸单证格式、内容和作用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外进行各项业务联系和通讯活动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

二、实验任务:任务一、交易磋商设计设计目的: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模拟国际商务环境,使学生对出口业务流程开始进行感性认识,提高市场调研和分析能力、业务谈判、交易磋商能力、熟悉往来函电的书写、表达及法律效力。

任务描述:选择一具体出口商品,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获取有关商品供求的市场信息,以发布信息、广告等方式寻找买家或卖家。

业务流程涉及贸易磋商、合同签订等环节,签定信用证支付方式下CIF合同,要求至少有一次还盘。

任务二、合同履行设计设计目的: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外贸业务实际操作能力。

任务描述:合同履行包括备货、催证、审证、改证、租船订仓、报验、报关、投保、装船和制单结汇等环节的工作,务必将各项工作做到精确细致,尽量避免工作脱节、延误装运期限以及影响安全、迅速、收汇等事故的发生。

同时,进出口企业应同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作,共同配合,切实加强出口合同的科学管理,以保证出口合同的顺利履行。

因此要求在各个环节中做到准确、科学、高效、严谨,与之所产生的单证业务的处理准确及时。

任务三、银行支付设计设计目的:通过银行角色,进行开证、审证和支付业务,进一步熟悉出口业务的流程,提高和巩固业务操作能力。

任务描述:重点:注意审核、支付环节和单证一致、单单一致等。

任务四、实验总结和心得体会要求:每组根据在实验中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进行实验总结(针对本次实验),根据所得到的锻炼、出现的.问题及还需要改进的地方等方面撰写心得体会(针对个人感受),总共两大方面,不少于1500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以D001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负载三氯化铁为催化剂催化合成环己酮缩乙二醇,探究不同催化剂用量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2、探究不同的酮醇比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3、用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对产物进行表征研究。

香、果香香气、留香持久、香气类型多等特点,作为新型香料在日用香精和食品香精中广泛应用
[1,2]
,也常用于用作特殊的反应溶剂[3]
,…………。

三、实验原理
…………
三、实验所用主要仪器设备和药品
主要仪器设备:数字阿贝折光仪、Agilent-6890气相色谱仪(安捷伦科技制作有限公司)、36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Wartars 公司)、搅拌器等。

药品:D001树脂(市售)、乙二醇(化学纯)、环己酮(分析纯)、环己烷(化学纯)等;…………………
四、实验部分
1、催化剂的制备 (1)树脂处理
(2)催化剂的制备 ①树脂与FeCl 溶液的交换
称取10g 干燥树脂,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再用0.02mol/LFeCl 3溶液1000mL 分数次与反复洗涤后的树脂混合搅拌,以6mL/min 的速度动态交换……………………。

2
②催化剂的焙烧处理
将上述制备的复合物在马沸炉中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2、环己酮缩乙二醇的合成
100ml 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2g 催化剂,环己酮0.2mol ,乙二醇0.3mol …………。

五、结果与讨论
1、酮醇比对缩酮反应的影响
固定催化剂用量为2g ,环己酮用量为0.2mol ,以20mL 环己烷作带水剂,回流反应3h ,考察不同酮醇比对缩酮反应产率的影响,结果见表1。

n (酮)
/n (醇)(mol 比) 1:1.0 1:1.2 1:1.5 1:2.0
1:2.5
缩酮产率(%)
52
80
84
76
72
由表1乙二醇过量……………………………………。

2、催化剂用量对缩酮反应的影响 …………………………
3、产物的分析结果 (1)缩酮的确认
生成的环己酮缩乙二醇我们主要通过测红外光谱来确证。

其图谱如下:
473.73
543.21
619.32
1119.56
1384.26
1618.67
1637.61
2925.04
3415.9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105
%T r a n s m t t a n c e
1000
2000
3000 4000 W a v e n u m b e r s (c m -1)
3 (2)缩酮含量的测定
环己酮缩乙二醇…………………………………………………………。

六、结论
..第十届全国催化会议(论文集),853~855,上
Thomis R ,their Metal Salts . Ind Eng Chem Prod Res Develop ,1974,13(4):267~2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