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性实验报告格式

合集下载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
[3] 马建国、孟宪元.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2006.1.
[4] 姜威.实用电子系统设计基础[M].2008.1.
[5] 张靖武.单片机系统的PROTEUS设计与仿真[M].2007.4.
[6] 赵海雁.《AD590温度传感器》.测试技术学报.1997.11.
[7] 刘燕,兰志强. 《AD590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的特性测量与应用》.中国仪器 仪表,2005.6.
6实验注意事项
1 电路板的检查: 检查电路板的焊接是否正确,有无虚焊、错焊以及漏焊,各电阻的阻值是否正确,集成运放LM324的管教是否连接正确,以及AD590和1N4728的连接是否有误。在该次调试中,发现有一电阻接错,后仔细对照图纸检查,重新焊接正确。
2 各关键点电压的测量:分别测量各关键点的电压值,检查电路工作是否基本正确。实际测得,U0=2.81V,U1=2.63V,Uout=3.8V,温度改变,U0变化,但是输出不变。分析后发现,原来最后一个放大器U2D的反馈电阻接到了+端,所以导致输出电压值恒定不变,于是将电阻重新焊接。
这次的实验跟我们以前做的实验不同,因为我觉得这次我们是真真正正的自己亲自去完成。所以是我觉得这次实验最宝贵,最深刻的。就是实验的过程全是我们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的,这样,我们就必须要弄懂实验的原理。在这里我深深体会到哲学上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弄懂实验原理,而且体会到了实验的操作能力是靠自己亲自动手,亲自开动脑筋,亲自去请教别人才能得到提高的。 我们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我们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实验总是与课本知识相关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实验效率的保证,有的人一开始就赶着做,结果却越做越忙,主要

检验设计性实验报告

检验设计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新型环保材料制备及其性能测试一、实验目的1. 了解新型环保材料的制备方法;2. 掌握新型环保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3. 分析新型环保材料的应用前景。

二、实验原理新型环保材料是指一类具有环保性能、低毒、低污染、可降解、可回收等特性的材料。

本实验以生物基高分子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新型环保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生物基单体、催化剂、引发剂、溶剂等;2. 实验仪器:反应釜、搅拌器、温度计、pH计、电子天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生物基单体的制备:将生物基原料进行预处理,得到生物基单体;2. 催化剂的制备:根据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合成催化剂;3. 引发剂的制备:根据引发剂的制备方法,合成引发剂;4. 新型环保材料的制备:将生物基单体、催化剂、引发剂、溶剂等按一定比例加入反应釜中,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新型环保材料;5. 性能测试:a.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新型环保材料的紫外吸收光谱;b.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新型环保材料的表面形貌;c. 热重分析测定新型环保材料的耐热性能;d. 水中降解实验测定新型环保材料的生物降解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试结果:新型环保材料在紫外-可见光区具有较好的吸收性能,表明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特定的官能团;2.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新型环保材料的表面形貌较为均匀,说明其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3. 热重分析测试结果:新型环保材料的耐热性能较好,表明其在高温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4. 水中降解实验测试结果:新型环保材料在水中降解速度较快,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

六、结论1.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2. 该新型环保材料在紫外-可见光区具有较好的吸收性能,表面形貌均匀,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3. 该新型环保材料在高温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生物降解性能较好;4. 该新型环保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应用于环保、轻工、农业等领域。

设计性实验报告格式

设计性实验报告格式

一、实验目的(一)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二)提高实验设计能力(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二、实验原理(一)实验背景简要介绍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包括相关公式、原理等。

(二)实验原理详细阐述实验的基本原理,包括实验的理论依据、实验装置的原理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一)实验材料列出实验所需的各种材料,如试剂、样品等。

(二)实验仪器列出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仪器的名称、型号、规格等。

四、实验步骤(一)实验前准备1. 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2. 准备实验材料;3. 熟悉实验原理和步骤。

(二)实验过程1.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2.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3. 分析实验结果,判断实验是否成功。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一)实验数据列出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后的数据。

(二)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判断实验是否达到预期目的。

六、实验讨论与分析(一)实验结果分析1.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是否一致;2. 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探讨原因;3. 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二)实验改进与建议1. 分析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2. 对实验设计提出建议,以提高实验效果。

七、实验结论(一)实验目的实现情况1. 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2. 提高实验设计能力;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结果总结1. 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2. 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八、实验报告附件1. 实验数据表格;2. 实验照片;3. 实验装置图;4. 实验原理图;5. 实验步骤图。

九、实验报告撰写人及日期实验报告撰写人:________实验报告撰写日期:____年__月__日注:本实验报告格式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实验情况进行调整。

本科学生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本科学生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小组成员:
1、实验目的
2、实验设备及材料
3、理论依据
4、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5.参考文献
指导老师对实验设计方案的意见:
指导老师签名:
年月日
二、实验报告
1、实验现象、数据处理及结果
2、对实验现象、数据及观察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本次实验成败之处、原因分析、关键环节及其改进措施)
3、结论
指导老师评语及得分(五级制):
伊犁师范学院
本科学生综合性、设计性
实验报告
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姓名_____学号_____
专业_____班级_____
实验课程名称专业综合课程设计___
指导教师及职称________
开课学期至_学年__学期
上课时间年月日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编印
一、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名称:
实验时间:
小组合作:是○否○
签名:
年月日

设计性实验药学实验报告

设计性实验药学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2. 评估不同提取方法对中药复方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 为中药复方提取物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检测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DPPH自由基是一种稳定的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当抗氧化剂与DPPH自由基反应时,DPPH 自由基的吸收峰会减弱,其吸光度值降低。

通过测定吸光度值的变化,可以评估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中药复方:采用某中药复方药材,经粉碎、过筛后备用。

- 乙醇、甲醇、水等有机溶剂。

- DPPH自由基溶液。

- 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

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 超声波提取仪。

- 分光光度计。

- 真空干燥箱。

四、实验方法1. 中药复方提取物的制备:-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回流提取法和渗漉法分别制备中药复方提取物。

- 将药材与乙醇、甲醇、水等有机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置于超声波提取仪中提取。

- 提取液经真空干燥箱干燥,得到中药复方提取物。

2. 抗氧化活性检测:- 配制不同浓度的中药复方提取物溶液。

- 取一定量的DPPH自由基溶液,加入中药复方提取物溶液,混合均匀。

- 在517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

- 以未加中药复方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溶液为空白对照。

3. 数据处理:- 计算抗氧化活性指数(IC50):以不同浓度的中药复方提取物溶液的吸光度值与空白对照组的吸光度值之比作为抗氧化活性指数。

- 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提取方法对中药复方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超声波提取法、回流提取法和渗漉法制备的中药复方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 超声波提取法所得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高,回流提取法次之,渗漉法最低。

2. 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随着中药复方提取物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活性也随之增强。

数电实验报告格式

数电实验报告格式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数字电子设计性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系别:专业:年级:班级:实验时间:一、设计要求(1)时钟脉冲由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实现,要求输出f=6.5khz(2)实现以上功能的基础上,增加输出显示功能。

即若S1按下,在七段发光管显示1,若S2按下,在七段发光管显示2,若S3按下,在七段发光管显示3,若S4按下,在七段发光管显示4。

(3)画出完整的电路接线图。

(4)实验中得出要求的正确结果,并接受检查。

(5)认真完成实验报告,说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和排除故障的方法。

二、方案选择与确定(含各部分电路原理图、工作原理、实验波形)工作原理:图1所示为四人参加智力竞赛的抢答部分电路,电路中的主要器件是74LS175型四上升沿D 触发器(如图2所示),它的清零端和时钟脉冲CP 是四个D 触发器共用的。

抢答前先清零,Q1~Q4均为0; 1Q ~4Q 均为1,与非门G1输出为0。

同时,G2输出为1,将G3开通,时钟脉冲CP 可以经过G3进入D 触发器的CP 端。

此时,由于S1~S4均未按下,D1~D4均为0,所以触发器的状态不变。

抢答开始,若S1首先按下,D1和Q1均变为1;Q变为0,G1的输出为1。

同时,G2输出为0,将G3关断,1时钟脉冲CP便不能经过G3进入D触发器,由于没有时钟脉冲,因此再接着按其他按钮,就不起作用了,触发器的状态不会改变。

抢答判决完毕,清零,准备下次抢答用。

工作原理:图3所示是时钟脉冲产生的电路。

该时钟脉冲由555定时器(如图4所示)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实现。

实验波形:三.总线路图四、元器件选择(含明细表)五.实验总结要注意元件的排版,一旦错误,就不能正常运行,还要注意没个元件管脚的排布,以免出现接触不良或出现短路情况,还要确保安装牢固,不至于掉下来。

六.心得体会这次实验使我学会了很多知识,增强了动手能力,也让我对各种芯片有了一定的认识,也让我们对设计产品的一半步骤有了深刻的了解,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老师的精心教导使我完成了作品。

设计性实验报告范例

设计性实验报告范例

设计性实验报告范例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和实施一系列实验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并以此增进对已学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具体目标有:1. 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掌握实验的设计流程和操作技巧;3. 培养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提高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2. 实验设计2.1 实验题目本实验的题目为“测量无线电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信号发生器- 空气、水、玻璃片等介质- 双踪示波器- 尺子- 计时器2.3 实验步骤1. 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频率在2GHz的连续波信号。

2. 将信号源的输出与示波器的输入相连,调整示波器的显示时间和扫描方式,使之适合观测波形。

3. 在空气中放置示波器,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并计算出传播速度。

4. 将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输入与水中,再次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并计算出传播速度。

5. 将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输入与玻璃片中,再次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并计算出传播速度。

6. 将实验结果整理并进行数据分析,结合所学的电磁波传播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7.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设计、操作步骤、结果分析等部分。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在空气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 m/s,与已知的真空中的光速相符合。

而在水和玻璃片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分别为2.2×10^8 m/s和2.0×10^8 m/s,明显小于真空中的光速。

这是因为不同介质对电磁波的传播具有不同的作用,介质中的电荷和导电性对波速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理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无线电波传播实验中,介质的物理性质会影响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不同介质中的电荷和导电性不同,会导致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不同。

4. 实验总结通过设计和完成这个测量无线电波传播速度的实验,我深刻理解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了实验的设计流程和操作技巧。

设计性实验报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设计性实验报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参考文献格式及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中所引用之处以上脚[ ]的形式标出(大、小标题中不能有文献著录).列入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未正式发表的文献(包括私人通讯等)一般不作为文献引用.必须引用时,应在引用的当页下端用*标出。

引用的网上出版物必须是固定的、可一直查阅的文献。

本刊提倡作者在自己的文章中对国内外同行已发表的相关论文予以充分反映.参考文献书写格式请遵照国家标准中顺序编码制的规定.作者只著录3位,其余用“等”或“et al”代替,格式如下:一、专著[序号] 主要责任者. 专著名(版次初版不写) [M]. 出版地: 出版社名称, 出版年:起始页码(当整体引用时不注).示例:[1]陈红.中国煤矿重大事故中的不安全行为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0-21.二、期刊[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 刊名, 年, 卷(期): 起止页码.示例:[1] 田进寿,白永林,刘百玉,等.瓦斯突出机理分析[J]. 煤炭学报, 2006, 31(5): 258-299.三、论文集[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题名[C]. 出版地(城市): 出版者, 出版年:起止页码.示例:[1] 辛希孟. 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258-299.四、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 论文题目[D]. 单位所在成市: 授予单位, 发表年.示例:[1] 王玉新, 邰晓梅, 姜杉. 三维虚拟设计环境下的机械产品概念设计[D]. 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983.五、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 报告题目[R]. 单位所在城市: 单位名称, 出版年.六、报纸[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N]. 报纸名, 出版日期(版次).示例:[1] 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 人民日报, 1998-12-25(10).七、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 专利题名[P]: 专利国别, 专利号,出版日期.示例:[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折变自适应光外差探测方法[P]. 中国专利:01128777. 1989-07-26.八、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规范、法规等)[序号]主要责任者(任选).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 出版地(任选): 出版者(任选),出版年(任选).示例:[1] 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2] JT/T 623-2005, 集装箱吊具[S].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2005.九、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A].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C]. 出版地: 出版社名称, 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示例:[1]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 赵玮. 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十、电子文献对于载体为“MT(磁带)”“DK(磁盘)” “CD(光盘)” “OL(联机网络)”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和“EB(电子公告)”等的文献,将对应的印刷版的[文献类型标志]换成[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包括[DB/MT](磁带数据库)、[CP/DK](磁盘软件)、[M/CD](光盘图书)、[J/OL](网上期刊)、[DB/OL](网上数据库)、[EB/OL](网上电子公告)等);对于载体为“OL”的文献,除了将对应的印刷版的[文献类型标志]换成[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以外,尚须在对应的印刷版著录项目后加上发表或更新日期(加圆括号,有出版年的文献可不选此项)、引用日期(加方括号)和电子文献的网址.[序号]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示例:[1] 王明亮. 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http: // www. /pub/wml. txt/980810-2.htm,1998-08-16/1998-10-04.下面的是2016年经典励志语录,需要的朋友可以欣赏,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1、有来路,没退路;留退路,是绝路。

设计型实验报告格式

设计型实验报告格式

一、实验名称[实验名称]二、实验目的1. 确定实验的研究目标和预期成果。

2. 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培养实验者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实验原理1. 简述实验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理。

2. 引用相关文献或资料,说明实验的理论基础。

四、实验器材1. 列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及规格。

2. 说明器材的来源和用途。

五、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实验器材的准备与检查。

b. 实验场所的布置。

c. 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准备。

2. 实验实施a.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b.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现象。

c. 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3. 实验结果处理a.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b. 利用图表、公式等方法展示实验结果。

c. 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六、实验数据1. 列出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

2. 对数据进行必要的计算和统计。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的描述a. 用文字和图表描述实验结果。

b. 说明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2. 实验结果的分析a. 分析实验结果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b. 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八、实验讨论1. 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对实验结果的局限性进行说明。

3. 对实验设计的改进提出建议。

九、结论1. 总结实验的主要成果和发现。

2. 强调实验的创新点和实际应用价值。

十、参考文献1. 列出实验过程中引用的文献资料。

2. 按照规范格式进行著录。

十一、附录1. 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图表、数据等补充材料。

2.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原始记录、计算过程等。

注:以上为设计型实验报告的一般格式,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验性质和需求进行调整。

字数约为2500字。

实验设计格式

实验设计格式

实验设计格式篇一:实验方案的格式实验方案一.【实验题目】:土壤中细菌的分离纯化实验二.【实验设计思想】:细菌是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一类微生物, 世界各国对其研究与资源开发极为重视. 目前, 国内有关细菌的区系调查及资源开发虽然有一些报道, 但对不同作物根际细菌的研究很少. 甘肃天水麦积山海拔1742m , 属黄土高原潮湿区, 植物生长土壤区有机质含量丰富,本次实验将以该地区的落叶松、马尾松、白岩松、野豌豆等作物生长地区的土壤为材料, 分离鉴定其中的细菌, 探讨不同作物根际土壤中细菌分布数量及种类的差异, 并且分析每一种菌种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最后以此为依据来推断麦积山大片地区内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丰富情况和它们对植物生长作出的巨大贡献.三.【实验目的】:1.学会培养基最基本的制备方法。

2.学会最基本的微生物灭菌、接种等基本操作过程。

2.掌握最基本的分离、纯化微生物的一系列操作操作。

四.【试验方法】:取天水麦积山不同植物根部的土壤作为土样,通过对其土壤中微生物的一系列培养、分离、筛选最终分离出细菌得菌株,并稀释平板菌落计数法进行数量测定四.实验原理:1.菌种来源:由于各种细菌对营养物质需求不同,在不同地方采样对选取所要的细菌含量和其它杂菌含量的多少直接有关,所以选择微生物含量有可能丰富的土壤(天水麦积山植物根区)中采样。

2.培养基的选取:为了使所要的细菌能很好的生长,其它微生物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要用选择培养基。

还要把细菌与其他微生物相区别,还要用鉴别培养基。

为了达到既是选择培养基又是鉴别培养基,选取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3.培养及分离纯化:通过涂布培养法、平板划线法等方法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4.保藏:通过分离纯化得到的菌种,接种与斜面培养基上,到一定时间后进行传代培养保藏,使其不死亡、减少突变所引起的生物学性状的改变。

5.通过形态与染色鉴定:由于各种微生物有其特定的菌落形态特征和单细胞形态特征,可通过这些形态进行鉴定。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报告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药理学设计性实验:中药大黄的泻下作用研究二、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大黄的泻下作用;2. 掌握药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实验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实验原理大黄是一种具有泻下作用的中药,其主要成分为大黄酸。

大黄酸能刺激大肠黏膜,促进大肠蠕动,从而产生泻下作用。

本实验通过观察大黄对小鼠泻下作用的影响,探讨大黄的泻下作用机制。

四、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小鼠30只,体重18-22g,雌雄不限;2. 实验药品:大黄粉末(100mg/g)、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3. 实验器材:电子秤、灌胃器、试管、量筒、秒表、显微镜等。

五、实验方法1. 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大黄组、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2. 大黄组:灌胃大黄粉末(100mg/kg),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灌胃0.9%氯化钠溶液;3. 灌胃后,观察各组小鼠的泻下次数和泻下量;4. 记录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六、实验结果1. 大黄组小鼠的泻下次数和泻下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2. 大黄组小鼠的泻下次数为(10±2)次,泻下量为(2.5±0.5)g;3. 对照组小鼠的泻下次数为(3±1)次,泻下量为(0.5±0.2)g;4. 生理盐水组小鼠的泻下次数为(2±1)次,泻下量为(0.3±0.1)g。

七、实验分析1. 大黄组小鼠的泻下次数和泻下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表明大黄具有明显的泻下作用;2. 大黄泻下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大黄酸刺激大肠黏膜,促进大肠蠕动有关。

八、实验结论大黄具有明显的泻下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大黄酸刺激大肠黏膜,促进大肠蠕动有关。

九、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大黄具有明显的泻下作用,与文献报道相符;2.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合理使用实验动物;3. 在实验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实验条件、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的分析,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设计性实验报告样本

设计性实验报告样本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 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速度、叶片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3. 为实际生产中合理调控光照强度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小麦种子;2. 实验器材:培养皿、恒温培养箱、光照箱、电子秤、尺子、显微镜等;3. 实验试剂:蒸馏水、NaCl溶液、KNO3溶液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实验分为5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

光照强度分别为:A组(自然光照)、B组(自然光照+遮光50%)、C组(自然光照+遮光75%)、D组(自然光照+遮光90%)、E组(自然光照+遮光95%)。

2. 实验步骤:(1)选取健康小麦种子,进行消毒、浸泡,待发芽后均匀播种于培养皿中;(2)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保持温度在25℃;(3)根据实验设计,调整光照箱的光照强度,将培养皿放入光照箱中;(4)每隔3天,观察并测量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株高、叶片数、叶片宽度、叶片面积等;(5)在实验结束时,收集植物叶片,用蒸馏水洗净,称量鲜重,进行生理指标测定。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生长速度:由实验结果可知,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植物的生长速度逐渐减慢。

其中,A组(自然光照)植物生长速度最快,D组(自然光照+遮光90%)和E组(自然光照+遮光95%)植物生长速度明显降低。

2. 叶片形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植物叶片逐渐变薄,叶色变浅,叶片面积减小。

其中,A组(自然光照)植物叶片形态最佳,D组(自然光照+遮光90%)和E组(自然光照+遮光95%)植物叶片形态较差。

3. 生理特性: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植物的光合速率逐渐降低,呼吸速率逐渐升高。

其中,A组(自然光照)植物光合速率最高,呼吸速率最低,D组(自然光照+遮光90%)和E组(自然光照+遮光95%)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较低。

五、结论1. 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有显著影响,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植物的生长速度、叶片形态及生理特性均受到影响;2.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植物生长需求,合理调控光照强度,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

设计性实验报告

设计性实验报告

设计性实验报告
目录
1. 引言
1.1 背景
1.2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设计
2.2 实验步骤
3. 结果分析
3.1 数据展示
3.2 结果讨论
4. 结论
4.1 实验总结
4.2 展望未来
引言
背景
在现代科学研究中,设计性实验被广泛运用于探究特定问题以及验证假设。

通过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可靠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研究人员可以获得有力的实验证据,进而推动科学知识的进步。

研究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性实验探讨某一特定问题,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并展望未来相关研究方向。

材料与方法
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了对照组实验设计,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对比两组数据的差异来验证研究假设。

实验步骤
1. 首先,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
2. 其次,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对象的选择、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划分等;
3. 进行实验操作,按照设计好的步骤进行数据采集;
4.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
数据展示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趋势和差异,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研究假设。

结果讨论
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结论
实验总结
根据本次实验的结果和讨论,我们总结出了对研究问题的回答,以及对实验设计的反思和改进建议。

展望未来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拓展实验规模,深入研究该领域的相关问题,以期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可靠的实验结论。

设计性实验报告总结

设计性实验报告总结

实验名称:XXX设计性实验实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实验地点:XXX实验室一、实验目的本次设计性实验旨在通过XXX实验,验证XXX理论,探究XXX现象,提高学生的XXX能力,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并掌握XXX实验原理和方法;2. 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XXX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水平;4. 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实验原理XXX实验基于XXX理论,通过XXX方法,实现对XXX现象的探究。

实验原理如下:1. XXX理论简介;2. XXX方法概述;3. XXX现象分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XXX、XXX、XXX等;2. 实验仪器:XXX、XXX、XXX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步骤、检查实验器材;2. 实验过程:a.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b. 记录实验数据;c. 分析实验结果;3. 实验结束:整理实验器材、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a. 实验数据;b. 实验现象;c. 实验结论。

2. 结果分析:a.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一致性;b. 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c. 总结实验结论,验证XXX理论。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 实验结果的局限性;3. 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与改进建议。

七、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XXX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2.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数据,提高了实验能力;3.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得到了锻炼,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八、参考文献[1] XXX,XXX,XXX. XXX实验原理与方法[J]. XXX,XXXX,(XX):XX-XX.[2] XXX,XXX,XXX. XXX实验设计与实践[M]. XXX出版社,XXXX年.注:以上内容仅为实验报告总结模板,具体实验内容请根据实际实验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模板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模板

综合设计性实验:设计一个配方,其烧成温度在1250左右;陶瓷坯料配方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陶瓷坯料配方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

2.了解影响陶瓷坯料配方的复杂因素及提出一般解决措施。

3.熟悉陶瓷坯料配方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制定坯料配方,尚缺乏完善方法,主要原因是原料成分多变,工艺制度不稳,影响因素太多,以致对预期效果的预测没有把握。

根据理论计算或凭经验摸索,经过多次试验,在既定的各种条件下,均能找到成功配方,但条件一变则配方的性能也随之而变。

根据实验给定的烧成温度1250℃,选用原料,确定配方及成形方法是常用的配料方法。

坯料配方试验方法一般有三轴图法、孤立变量法、示性分析法和综合变量法。

示性分析法即着眼于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理论配合比。

例如高岭土中常含有长石及石英之混合物,长石中常含有未化合的石英,瓷石中则常含有长石、石英、高岭石、绢云母等。

如配方中的高岭土是指纯净的高岭石,配方中的长石、石英是指极纯的长石及石英,则最好用示性分析法测定各种原料内之高岭石、长石、石英的含量,以便配料时统计计算。

综合变量法即正交试验法,也叫多因素筛选法、多因素优选法、大面积撒网法。

试验前借助于正交表,科学地安排试验方案,试验后,经过表格运算,分析试验结果,以较少的试验次数找出最佳的坯料配方。

然而本设计是采用了三轴图法,利用K2O-Al2O3-SiO2三元系统相图,在设定的1250℃的温度下,根据配料三角形计算出长石-高岭-石英的配料比。

陶瓷坯体在烧结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如原料的脱水、氧化分解、易熔物的熔融、液相的形成、旧晶相的消失、新晶相的生成以及新生成化合物量的不断变化,液相的组成、数量和年度的不断变化。

与此同时,坯体的孔隙率逐渐降低,坯体的密度不断增大,最后达到坯体孔隙率最小,密度最大时的状态称为烧结。

烧结时的温度称为烧结温度。

若继续升温,升到一定温度是,坯体开始过烧,这可通过试样过烧膨胀出现气泡、角棱局部熔融等现象来确定。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格式(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总结、合同协议、申报材料、规章制度、计划方案、条据书信、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application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schemes, doctrine letter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格式(通用6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设计性实验报告

设计性实验报告

设计性实验报告题目: 声控LED旋律灯的设计与制作学院: 物理电气信息学院班级: 物理学(师范)1班**: **学号: ***************: ***完成时间: 2013年6月23日声控LED旋律灯的设计与制作电路原理图:二、电路的工作原理: 声控LED旋律灯电路由电源电路、话筒放大电路、LED发光指示电路组成, 电源由JP输入, C1滤波供电路使用。

MIC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经C2耦合到Q2放大, 放大后的信号送到Q1基极, 由Q1推动LED发光, 声音越大, LED亮度越高。

四、调式方法接通电源后, 对着话筒发出声音, 看LED是否发光。

若不发光, 检查电路中各个器件是否接对。

若都接对还不亮, 就再检查各个器件是否损坏。

五、性能测试:对着话筒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 看声音越大时LED是否越亮, 声音较小时, LED是否比较暗。

六、实物效果接通电源前接通电源后七、心得体会:做模电课程设计性实验这段时间也是我们一学期最忙的日子, 不仅面临着期末考试, 而且还要复习考试, 本周必须完成模电的课程设计。

任务对我们来说, 显得很重。

刚开始我在网上下载了一份声控LED旋律灯设计与制作的电路图, 下载下来总是看不懂, 然后就下载了好几份拿到一起比对, 但是总是没有两份是完全相同的, 看到那么多的电路图头都有点大了。

但是, 自己又一想, 作为一名师范专业的学生连最简单的声控电路图都设计不出来, 说出去都有点丢人。

经过一番思考后, 我拿着几份电路图进行对比分析, 看它们的工作原理介绍, 总结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最后, 我选出了两份比较好的电路图, 将它们结合起来我就画出了一份自己还算比较满意的电路图, 也弄懂了它的工作原理。

在老师验收设计图纸和发放仪器的时候, 当我拿到仪器后, 打开里面的设计图纸打开一看, 我顿时就有点兴奋。

我自己设计的电路图和仪器中带的电路图基本上是一样的, 只有一点不一样, 就是我自己设计的电路图中有七个发光二极管而仪器中带的电路图只有五个发光二极管。

生物设计性实验报告(3篇)

生物设计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题目: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抗虫转基因烟草一、实验目的1. 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技能。

3. 通过构建抗虫转基因烟草,验证转基因技术在农业抗虫育种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宿主生物的基因组中,使其在宿主生物中表达,从而达到改良生物性状的目的。

本实验以抗虫基因(如Bt基因)为研究对象,将其导入烟草基因组中,使其在烟草中表达产生抗虫效果。

三、实验材料1. 抗虫基因(如Bt基因)克隆载体2. 烟草细胞系3. DNA连接酶4. 转化试剂5. 抗虫基因检测引物6. PCR仪7. DNA电泳仪8. 显微镜四、实验方法1. 抗虫基因克隆:从基因库中获取抗虫基因(如Bt基因)序列,将其克隆到载体上。

2. 转化烟草细胞: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通过转化试剂导入烟草细胞中。

3. 重组质粒筛选:通过PCR和DNA电泳检测转化烟草细胞中的重组质粒。

4. 抗虫烟草植株再生:将筛选出的阳性转化细胞培养成愈伤组织,再分化成植株。

5. 抗虫烟草植株检测:通过PCR和DNA电泳检测抗虫基因在植株中的表达。

6. 抗虫效果检测:将抗虫烟草植株与普通烟草植株进行虫害对比实验,观察抗虫效果。

五、实验结果1. 抗虫基因克隆成功,获得重组质粒。

2. 转化烟草细胞成功,筛选出阳性转化细胞。

3. 重组质粒在烟草植株中成功表达,抗虫基因在植株中稳定遗传。

4. 抗虫烟草植株与普通烟草植株进行虫害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抗虫烟草植株抗虫效果明显。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成功构建了抗虫转基因烟草,验证了转基因技术在农业抗虫育种中的应用。

2. 实验过程中,转化烟草细胞和植株再生是关键步骤,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3. 抗虫基因在植株中的表达稳定性是评价转基因效果的重要指标,本实验中抗虫基因在植株中稳定遗传。

4. 抗虫烟草植株的抗虫效果明显,为农业抗虫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

七、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构建了抗虫转基因烟草,为农业抗虫育种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药物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

药物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

药物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综合设计一种药物,并对其进行合成和药理性能的测试,以验证其药效和安全性。

实验方法药物设计根据相关研究和文献,本实验选择了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A作为药物的基础结构。

为了增强其药效和改善其溶解度,根据化学转化原理,我们引入了含氨基和羟基的官能团B进行改造。

同时,根据药物代谢途径和毒性研究,引入了具有代谢稳定性的官能团C作为可调节的药物释放的控制点。

所设计的药物结构为:A-B-C。

合成路线根据药物设计,所设计药物的合成路线如下:1. 合成官能团B:将官能团B的原料1和原料2以1:1的摩尔比例加入反应器中,在室温下搅拌反应4小时,得到中间产物B1。

2. 合成中间产物A-B:将中间产物B1与化合物A以1:1的摩尔比例加入反应器中,在反应温度下进行缓慢搅拌反应24小时,得到中间产物A-B。

3. 合成最终产物A-B-C:将中间产物A-B与化合物C以1:1的摩尔比例加入反应器中,在反应温度下进行搅拌反应48小时,得到最终产物A-B-C。

药理性能测试1. 细菌抑制性实验:利用平板法,选取常见细菌菌株进行培养,将制备好的药物溶液滴在含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观察并计算细菌抑制区域的直径。

2. 溶解度测试:将药物样品粉末加入一系列溶剂中,搅拌均匀后用适量药物取样液进行紫外可见光谱检测,计算药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

3. 组织相容性实验:将合成药物溶液注射入小白鼠的皮下组织中,观察注射部位的组织状况和病理学变化,评估其组织相容性。

实验结果药物合成经过反应条件的操控和纯化步骤后,成功合成了目标产物A-B-C。

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得到了理想的化合物结构。

药理性能测试1. 细菌抑制性实验:观察到药物溶液滴在琼脂平板上产生了明显的抑菌区域,抑制直径分别为15mm,18mm,16mm,20mm,表明所设计的药物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2. 溶解度测试:药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如下:甲醇>乙醇>水>氯仿,表明药物在有机溶剂中具有较好的溶解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万用表设计与组装实验仪
姓名:李双阳学号:131409138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班级:1314091
指导教师:_王朝勇王新练
上课时间:2010 年12 月 6 日
一、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名称:万能表的设计与组装试验仪 实验时间:2010年12月6日
小组合作: 是
小组成员:孙超群
1. 实验目的:掌握数字万用表的工作原理、组成和特性。

2. 掌握数字万用表的校准和使用。

3. 掌握多量程数字万用表分压、分流电路计算和连接;学会设计制作、使用多量程数字万用表
2、实验地点及仪器、设备和材料:
万用表设计与组装实验仪、标准数字万用表。

3、实验思路(实验原理、数据处理方法及实验步骤等):
1. 直流电压测量电路
在数字电压表头前面加一级分压电路(分压电阻),可以扩展直流电压测量的量程。

数字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分压电路如图一所示,它能在不降低输入阻抗的情况下,达到准确的分压效果。

例如:其中200 V 档的分压比为:
001.010*********==+++++M
K
R R R R R R R
其余各档的分压比分别为: 档位 200mV 2V 20V 200V 2000V 分压比
1
0.1
0.01
0.001
0.0001
图一 实用分压器电路
实际设计时是根据各档的分压比和总电阻来确定各分压电阻的,如先确定
M R R R R R R 1054321=++++=总
再计算200V 档的电阻:K R R R 10001.021==+总,依次可计算出3R 、4R 、5R 等各档的分压电阻值。

换量程时,多刀量程转换开关可以根据档位调整小数点的位置,使用者可方便地直读出测量结果。

尽管上述最高量程档的理论量程是2000V ,但通常的数字万用表出于耐压和安全考虑,规定最高电压量限为1000V 或750V 。

1.设计制作多量程直流数字电压表
(1)制作200mV(199.9mV)直流数字电压表头并校准,使用电路单元:三位半数字表头,表头电压校准,待测直流电压电流,分压电阻。

按图九接线,小数点Dp3接到小数点控制公共端插口上去,以获得一位小数点显示(不接小数点并不影响表头的校准,为什么?)。

利用待测直流电压电流和分压电阻获得150mV左右的校准电压,把一只成品数字万用表(称为标准表)置于直流电压200mV 档与表头输入端IN+、IN-并联,调整“直流电压校准”旋钮使表头读数与标准表读数一致(允许误差±0.5mV),200mV表头即调整完毕。

然后保留虚线框内的线路,拆去其余部分即可。

图九200mV直流数字电压表头及其校准电路
(2)扩展电压表头成为多量程直流电压表
按图一接线,COM0作为控制小数点显示的公共端,内部已接小数点驱动电路,可参照图十接线。

图十小数点控制电路
(3)用自制直流电压表测直流电压
a将自作好的直流电压表测量端接“待测直流电压电流”输出端,缓慢调节“待测直流电压电流”中的电位器,观看数字电压表头的变化范围,分别记录实验仪和标准表的测量结果填入数据表。

b将待测电压两端调换一下,观看数字电压表头有何反应,为什么?
c 将“待测直流电压电流”中测量电流的两插口短接,调节电位器,观察灯泡亮度与灯泡两端电压有何关系?
注意:如果事先对被测电压的大小无法估计,应将量程开关转到最高的档位,然后根据显示值转至相应档位上。

如屏幕显“1”,表明已超过量程范围,须将量程开关转至相应档位上。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本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