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性实验报告格式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

[4] 姜威.实用电子系统设计基础[M].2008.1.
[5] 张靖武.单片机系统的PROTEUS设计与仿真[M].2007.4.
[6] 赵海雁.《AD590温度传感器》.测试技术学报.1997.11.
[7] 刘燕,兰志强. 《AD590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的特性测量与应用》.中国仪器 仪表,2005.6.
6实验注意事项
1 电路板的检查: 检查电路板的焊接是否正确,有无虚焊、错焊以及漏焊,各电阻的阻值是否正确,集成运放LM324的管教是否连接正确,以及AD590和1N4728的连接是否有误。在该次调试中,发现有一电阻接错,后仔细对照图纸检查,重新焊接正确。
2 各关键点电压的测量:分别测量各关键点的电压值,检查电路工作是否基本正确。实际测得,U0=2.81V,U1=2.63V,Uout=3.8V,温度改变,U0变化,但是输出不变。分析后发现,原来最后一个放大器U2D的反馈电阻接到了+端,所以导致输出电压值恒定不变,于是将电阻重新焊接。
这次的实验跟我们以前做的实验不同,因为我觉得这次我们是真真正正的自己亲自去完成。所以是我觉得这次实验最宝贵,最深刻的。就是实验的过程全是我们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的,这样,我们就必须要弄懂实验的原理。在这里我深深体会到哲学上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弄懂实验原理,而且体会到了实验的操作能力是靠自己亲自动手,亲自开动脑筋,亲自去请教别人才能得到提高的。 我们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我们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实验总是与课本知识相关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实验效率的保证,有的人一开始就赶着做,结果却越做越忙,主要
检验设计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新型环保材料制备及其性能测试一、实验目的1. 了解新型环保材料的制备方法;2. 掌握新型环保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3. 分析新型环保材料的应用前景。
二、实验原理新型环保材料是指一类具有环保性能、低毒、低污染、可降解、可回收等特性的材料。
本实验以生物基高分子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新型环保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生物基单体、催化剂、引发剂、溶剂等;2. 实验仪器:反应釜、搅拌器、温度计、pH计、电子天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生物基单体的制备:将生物基原料进行预处理,得到生物基单体;2. 催化剂的制备:根据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合成催化剂;3. 引发剂的制备:根据引发剂的制备方法,合成引发剂;4. 新型环保材料的制备:将生物基单体、催化剂、引发剂、溶剂等按一定比例加入反应釜中,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新型环保材料;5. 性能测试:a.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新型环保材料的紫外吸收光谱;b.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新型环保材料的表面形貌;c. 热重分析测定新型环保材料的耐热性能;d. 水中降解实验测定新型环保材料的生物降解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试结果:新型环保材料在紫外-可见光区具有较好的吸收性能,表明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特定的官能团;2.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新型环保材料的表面形貌较为均匀,说明其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3. 热重分析测试结果:新型环保材料的耐热性能较好,表明其在高温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4. 水中降解实验测试结果:新型环保材料在水中降解速度较快,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
六、结论1.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2. 该新型环保材料在紫外-可见光区具有较好的吸收性能,表面形貌均匀,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3. 该新型环保材料在高温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生物降解性能较好;4. 该新型环保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应用于环保、轻工、农业等领域。
设计性实验报告格式

一、实验目的(一)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二)提高实验设计能力(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二、实验原理(一)实验背景简要介绍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包括相关公式、原理等。
(二)实验原理详细阐述实验的基本原理,包括实验的理论依据、实验装置的原理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一)实验材料列出实验所需的各种材料,如试剂、样品等。
(二)实验仪器列出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仪器的名称、型号、规格等。
四、实验步骤(一)实验前准备1. 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2. 准备实验材料;3. 熟悉实验原理和步骤。
(二)实验过程1.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2.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3. 分析实验结果,判断实验是否成功。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一)实验数据列出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后的数据。
(二)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判断实验是否达到预期目的。
六、实验讨论与分析(一)实验结果分析1.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是否一致;2. 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探讨原因;3. 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二)实验改进与建议1. 分析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2. 对实验设计提出建议,以提高实验效果。
七、实验结论(一)实验目的实现情况1. 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2. 提高实验设计能力;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结果总结1. 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2. 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八、实验报告附件1. 实验数据表格;2. 实验照片;3. 实验装置图;4. 实验原理图;5. 实验步骤图。
九、实验报告撰写人及日期实验报告撰写人:________实验报告撰写日期:____年__月__日注:本实验报告格式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实验情况进行调整。
本科学生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2、实验设备及材料
3、理论依据
4、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5.参考文献
指导老师对实验设计方案的意见:
指导老师签名:
年月日
二、实验报告
1、实验现象、数据处理及结果
2、对实验现象、数据及观察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本次实验成败之处、原因分析、关键环节及其改进措施)
3、结论
指导老师评语及得分(五级制):
伊犁师范学院
本科学生综合性、设计性
实验报告
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姓名_____学号_____
专业_____班级_____
实验课程名称专业综合课程设计___
指导教师及职称________
开课学期至_学年__学期
上课时间年月日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编印
一、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名称:
实验时间:
小组合作:是○否○
签名:
年月日
设计性实验药学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2. 评估不同提取方法对中药复方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 为中药复方提取物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检测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DPPH自由基是一种稳定的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当抗氧化剂与DPPH自由基反应时,DPPH 自由基的吸收峰会减弱,其吸光度值降低。
通过测定吸光度值的变化,可以评估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中药复方:采用某中药复方药材,经粉碎、过筛后备用。
- 乙醇、甲醇、水等有机溶剂。
- DPPH自由基溶液。
- 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
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 超声波提取仪。
- 分光光度计。
- 真空干燥箱。
四、实验方法1. 中药复方提取物的制备:-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回流提取法和渗漉法分别制备中药复方提取物。
- 将药材与乙醇、甲醇、水等有机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置于超声波提取仪中提取。
- 提取液经真空干燥箱干燥,得到中药复方提取物。
2. 抗氧化活性检测:- 配制不同浓度的中药复方提取物溶液。
- 取一定量的DPPH自由基溶液,加入中药复方提取物溶液,混合均匀。
- 在517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
- 以未加中药复方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溶液为空白对照。
3. 数据处理:- 计算抗氧化活性指数(IC50):以不同浓度的中药复方提取物溶液的吸光度值与空白对照组的吸光度值之比作为抗氧化活性指数。
- 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提取方法对中药复方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超声波提取法、回流提取法和渗漉法制备的中药复方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 超声波提取法所得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高,回流提取法次之,渗漉法最低。
2. 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随着中药复方提取物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活性也随之增强。
数电实验报告格式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数字电子设计性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系别:专业:年级:班级:实验时间:一、设计要求(1)时钟脉冲由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实现,要求输出f=6.5khz(2)实现以上功能的基础上,增加输出显示功能。
即若S1按下,在七段发光管显示1,若S2按下,在七段发光管显示2,若S3按下,在七段发光管显示3,若S4按下,在七段发光管显示4。
(3)画出完整的电路接线图。
(4)实验中得出要求的正确结果,并接受检查。
(5)认真完成实验报告,说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和排除故障的方法。
二、方案选择与确定(含各部分电路原理图、工作原理、实验波形)工作原理:图1所示为四人参加智力竞赛的抢答部分电路,电路中的主要器件是74LS175型四上升沿D 触发器(如图2所示),它的清零端和时钟脉冲CP 是四个D 触发器共用的。
抢答前先清零,Q1~Q4均为0; 1Q ~4Q 均为1,与非门G1输出为0。
同时,G2输出为1,将G3开通,时钟脉冲CP 可以经过G3进入D 触发器的CP 端。
此时,由于S1~S4均未按下,D1~D4均为0,所以触发器的状态不变。
抢答开始,若S1首先按下,D1和Q1均变为1;Q变为0,G1的输出为1。
同时,G2输出为0,将G3关断,1时钟脉冲CP便不能经过G3进入D触发器,由于没有时钟脉冲,因此再接着按其他按钮,就不起作用了,触发器的状态不会改变。
抢答判决完毕,清零,准备下次抢答用。
工作原理:图3所示是时钟脉冲产生的电路。
该时钟脉冲由555定时器(如图4所示)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实现。
实验波形:三.总线路图四、元器件选择(含明细表)五.实验总结要注意元件的排版,一旦错误,就不能正常运行,还要注意没个元件管脚的排布,以免出现接触不良或出现短路情况,还要确保安装牢固,不至于掉下来。
六.心得体会这次实验使我学会了很多知识,增强了动手能力,也让我对各种芯片有了一定的认识,也让我们对设计产品的一半步骤有了深刻的了解,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老师的精心教导使我完成了作品。
设计性实验报告范例

设计性实验报告范例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和实施一系列实验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并以此增进对已学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具体目标有:1. 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掌握实验的设计流程和操作技巧;3. 培养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提高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2. 实验设计2.1 实验题目本实验的题目为“测量无线电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信号发生器- 空气、水、玻璃片等介质- 双踪示波器- 尺子- 计时器2.3 实验步骤1. 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频率在2GHz的连续波信号。
2. 将信号源的输出与示波器的输入相连,调整示波器的显示时间和扫描方式,使之适合观测波形。
3. 在空气中放置示波器,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并计算出传播速度。
4. 将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输入与水中,再次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并计算出传播速度。
5. 将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输入与玻璃片中,再次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并计算出传播速度。
6. 将实验结果整理并进行数据分析,结合所学的电磁波传播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7.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设计、操作步骤、结果分析等部分。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在空气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 m/s,与已知的真空中的光速相符合。
而在水和玻璃片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分别为2.2×10^8 m/s和2.0×10^8 m/s,明显小于真空中的光速。
这是因为不同介质对电磁波的传播具有不同的作用,介质中的电荷和导电性对波速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理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无线电波传播实验中,介质的物理性质会影响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不同介质中的电荷和导电性不同,会导致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不同。
4. 实验总结通过设计和完成这个测量无线电波传播速度的实验,我深刻理解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了实验的设计流程和操作技巧。
设计性实验报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参考文献格式及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中所引用之处以上脚[ ]的形式标出(大、小标题中不能有文献著录).列入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未正式发表的文献(包括私人通讯等)一般不作为文献引用.必须引用时,应在引用的当页下端用*标出。
引用的网上出版物必须是固定的、可一直查阅的文献。
本刊提倡作者在自己的文章中对国内外同行已发表的相关论文予以充分反映.参考文献书写格式请遵照国家标准中顺序编码制的规定.作者只著录3位,其余用“等”或“et al”代替,格式如下:一、专著[序号] 主要责任者. 专著名(版次初版不写) [M]. 出版地: 出版社名称, 出版年:起始页码(当整体引用时不注).示例:[1]陈红.中国煤矿重大事故中的不安全行为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0-21.二、期刊[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 刊名, 年, 卷(期): 起止页码.示例:[1] 田进寿,白永林,刘百玉,等.瓦斯突出机理分析[J]. 煤炭学报, 2006, 31(5): 258-299.三、论文集[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题名[C]. 出版地(城市): 出版者, 出版年:起止页码.示例:[1] 辛希孟. 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258-299.四、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 论文题目[D]. 单位所在成市: 授予单位, 发表年.示例:[1] 王玉新, 邰晓梅, 姜杉. 三维虚拟设计环境下的机械产品概念设计[D]. 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983.五、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 报告题目[R]. 单位所在城市: 单位名称, 出版年.六、报纸[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N]. 报纸名, 出版日期(版次).示例:[1] 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 人民日报, 1998-12-25(10).七、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 专利题名[P]: 专利国别, 专利号,出版日期.示例:[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折变自适应光外差探测方法[P]. 中国专利:01128777. 1989-07-26.八、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规范、法规等)[序号]主要责任者(任选).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 出版地(任选): 出版者(任选),出版年(任选).示例:[1] 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2] JT/T 623-2005, 集装箱吊具[S].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2005.九、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A].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C]. 出版地: 出版社名称, 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示例:[1]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 赵玮. 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十、电子文献对于载体为“MT(磁带)”“DK(磁盘)” “CD(光盘)” “OL(联机网络)”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和“EB(电子公告)”等的文献,将对应的印刷版的[文献类型标志]换成[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包括[DB/MT](磁带数据库)、[CP/DK](磁盘软件)、[M/CD](光盘图书)、[J/OL](网上期刊)、[DB/OL](网上数据库)、[EB/OL](网上电子公告)等);对于载体为“OL”的文献,除了将对应的印刷版的[文献类型标志]换成[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以外,尚须在对应的印刷版著录项目后加上发表或更新日期(加圆括号,有出版年的文献可不选此项)、引用日期(加方括号)和电子文献的网址.[序号]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示例:[1] 王明亮. 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http: // www. /pub/wml. txt/980810-2.htm,1998-08-16/1998-10-04.下面的是2016年经典励志语录,需要的朋友可以欣赏,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1、有来路,没退路;留退路,是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万用表设计与组装实验仪
姓名:李双阳学号:131409138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班级:1314091
指导教师:_王朝勇王新练
上课时间:2010 年12 月 6 日
一、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名称:万能表的设计与组装试验仪 实验时间:2010年12月6日
小组合作: 是
小组成员:孙超群
1. 实验目的:掌握数字万用表的工作原理、组成和特性。
2. 掌握数字万用表的校准和使用。
3. 掌握多量程数字万用表分压、分流电路计算和连接;学会设计制作、使用多量程数字万用表
2、实验地点及仪器、设备和材料:
万用表设计与组装实验仪、标准数字万用表。
3、实验思路(实验原理、数据处理方法及实验步骤等):
1. 直流电压测量电路
在数字电压表头前面加一级分压电路(分压电阻),可以扩展直流电压测量的量程。
数字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分压电路如图一所示,它能在不降低输入阻抗的情况下,达到准确的分压效果。
例如:其中200 V 档的分压比为:
001.010*********==+++++M
K
R R R R R R R
其余各档的分压比分别为: 档位 200mV 2V 20V 200V 2000V 分压比
1
0.1
0.01
0.001
0.0001
图一 实用分压器电路
实际设计时是根据各档的分压比和总电阻来确定各分压电阻的,如先确定
M R R R R R R 1054321=++++=总
再计算200V 档的电阻:K R R R 10001.021==+总,依次可计算出3R 、4R 、5R 等各档的分压电阻值。
换量程时,多刀量程转换开关可以根据档位调整小数点的位置,使用者可方便地直读出测量结果。
尽管上述最高量程档的理论量程是2000V ,但通常的数字万用表出于耐压和安全考虑,规定最高电压量限为1000V 或750V 。
1.设计制作多量程直流数字电压表
(1)制作200mV(199.9mV)直流数字电压表头并校准,使用电路单元:三位半数字表头,表头电压校准,待测直流电压电流,分压电阻。
按图九接线,小数点Dp3接到小数点控制公共端插口上去,以获得一位小数点显示(不接小数点并不影响表头的校准,为什么?)。
利用待测直流电压电流和分压电阻获得150mV左右的校准电压,把一只成品数字万用表(称为标准表)置于直流电压200mV 档与表头输入端IN+、IN-并联,调整“直流电压校准”旋钮使表头读数与标准表读数一致(允许误差±0.5mV),200mV表头即调整完毕。
然后保留虚线框内的线路,拆去其余部分即可。
图九200mV直流数字电压表头及其校准电路
(2)扩展电压表头成为多量程直流电压表
按图一接线,COM0作为控制小数点显示的公共端,内部已接小数点驱动电路,可参照图十接线。
图十小数点控制电路
(3)用自制直流电压表测直流电压
a将自作好的直流电压表测量端接“待测直流电压电流”输出端,缓慢调节“待测直流电压电流”中的电位器,观看数字电压表头的变化范围,分别记录实验仪和标准表的测量结果填入数据表。
b将待测电压两端调换一下,观看数字电压表头有何反应,为什么?
c 将“待测直流电压电流”中测量电流的两插口短接,调节电位器,观察灯泡亮度与灯泡两端电压有何关系?
注意:如果事先对被测电压的大小无法估计,应将量程开关转到最高的档位,然后根据显示值转至相应档位上。
如屏幕显“1”,表明已超过量程范围,须将量程开关转至相应档位上。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本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