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设计性实验报告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
[4] 姜威.实用电子系统设计基础[M].2008.1.
[5] 张靖武.单片机系统的PROTEUS设计与仿真[M].2007.4.
[6] 赵海雁.《AD590温度传感器》.测试技术学报.1997.11.
[7] 刘燕,兰志强. 《AD590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的特性测量与应用》.中国仪器 仪表,2005.6.
6实验注意事项
1 电路板的检查: 检查电路板的焊接是否正确,有无虚焊、错焊以及漏焊,各电阻的阻值是否正确,集成运放LM324的管教是否连接正确,以及AD590和1N4728的连接是否有误。在该次调试中,发现有一电阻接错,后仔细对照图纸检查,重新焊接正确。
2 各关键点电压的测量:分别测量各关键点的电压值,检查电路工作是否基本正确。实际测得,U0=2.81V,U1=2.63V,Uout=3.8V,温度改变,U0变化,但是输出不变。分析后发现,原来最后一个放大器U2D的反馈电阻接到了+端,所以导致输出电压值恒定不变,于是将电阻重新焊接。
这次的实验跟我们以前做的实验不同,因为我觉得这次我们是真真正正的自己亲自去完成。所以是我觉得这次实验最宝贵,最深刻的。就是实验的过程全是我们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的,这样,我们就必须要弄懂实验的原理。在这里我深深体会到哲学上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弄懂实验原理,而且体会到了实验的操作能力是靠自己亲自动手,亲自开动脑筋,亲自去请教别人才能得到提高的。 我们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我们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实验总是与课本知识相关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实验效率的保证,有的人一开始就赶着做,结果却越做越忙,主要
设计性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设计性生物实验——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 探究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学习植物激素的提取和鉴定方法。
3.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植物激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信号分子,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
这些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实验通过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观察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植物生长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小麦种子、烟草种子、水稻种子、琼脂糖、蒸馏水、NaCl、CaCl2、MgSO4、KH2PO4、FeSO4、H2O2、HCl、NaOH等。
2. 实验仪器:分析天平、电热恒温恒湿箱、显微镜、剪刀、镊子、移液器、培养皿、培养箱、冰箱等。
四、实验方法1. 植物激素的提取(1)将小麦种子、烟草种子、水稻种子分别浸泡在蒸馏水中,使其充分吸水膨胀。
(2)将吸水膨胀的种子置于电热恒温恒湿箱中,分别在25℃、30℃、35℃下培养24小时,使种子发芽。
(3)取发芽的种子,用剪刀剪去根、茎、叶等部分,留下胚乳。
(4)将胚乳置于研钵中,加入适量的H2O2和HCl,研磨成浆状。
(5)将浆状物过滤,收集滤液。
2. 植物激素的鉴定(1)将琼脂糖溶解于蒸馏水中,制成1%的琼脂糖溶液。
(2)将琼脂糖溶液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将植物激素滤液滴加于琼脂糖表面。
(3)将培养皿放入电热恒温恒湿箱中,分别在25℃、30℃、35℃下培养24小时。
(4)观察琼脂糖表面出现的颜色变化,判断植物激素的种类。
3. 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将发芽的小麦种子分为A、B、C三组,分别添加适量的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2)将发芽的烟草种子分为D、E、F三组,分别添加适量的脱落酸、乙烯、NaCl。
(3)将发芽的水稻种子分为G、H、I三组,分别添加适量的CaCl2、MgSO4、KH2PO4。
(4)将上述种子分别放入培养皿中,置于电热恒温恒湿箱中,分别在25℃、30℃、35℃下培养24小时。
设计性实验报告格式
一、实验目的(一)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二)提高实验设计能力(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二、实验原理(一)实验背景简要介绍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包括相关公式、原理等。
(二)实验原理详细阐述实验的基本原理,包括实验的理论依据、实验装置的原理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一)实验材料列出实验所需的各种材料,如试剂、样品等。
(二)实验仪器列出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仪器的名称、型号、规格等。
四、实验步骤(一)实验前准备1. 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2. 准备实验材料;3. 熟悉实验原理和步骤。
(二)实验过程1.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2.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3. 分析实验结果,判断实验是否成功。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一)实验数据列出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后的数据。
(二)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判断实验是否达到预期目的。
六、实验讨论与分析(一)实验结果分析1.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是否一致;2. 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探讨原因;3. 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二)实验改进与建议1. 分析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2. 对实验设计提出建议,以提高实验效果。
七、实验结论(一)实验目的实现情况1. 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2. 提高实验设计能力;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结果总结1. 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2. 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八、实验报告附件1. 实验数据表格;2. 实验照片;3. 实验装置图;4. 实验原理图;5. 实验步骤图。
九、实验报告撰写人及日期实验报告撰写人:________实验报告撰写日期:____年__月__日注:本实验报告格式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实验情况进行调整。
学生实验报告
四、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设计并进行试验:(一)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2、将温度计的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和;3、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4、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5、读数时温度计离开被测的水。
(二)测量水的温度1、准备四杯分别有冷、温、热、烫的水;2、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四杯水的温度、记录结果;(二)记录数据:评估交流:读数时间是长好还是短好?五、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一、提出问题:二、猜想或假设:三、进行实验:(1)把装有海波的试管(高度约3cm)放在盛有热水(稍低于熔点,海波的熔点是48℃)的大烧杯里。
试管内装有温度计和搅拌器(玻璃棒),随时搅拌海波,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2)等海波的温度接近熔点时,稍减慢加热速度。
注意观察海波的变化:试管壁开始→海波逐渐温度海波全部熔化后温度。
实验现象:①开始加热时,海波物态,温度计示数逐渐②在一定的海波开始融化,熔化过程中热,但温度计示数,海波处于态。
③当海波全部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3)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并描绘出图像:时间0 1 2 3 4 5 6 7 8 9 10/min温度/℃实验结论: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插入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③边观察边记录。
④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观察记录:①水温在60℃以下时,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上气泡,有少量气泡。
②水温在60℃~90℃之间时,杯底气泡逐渐减少,气泡上升逐渐。
③在90℃~100℃之间时,小气泡上升越来越。
④水时,大量气泡迅速上升,温度在不变。
⑤移走酒精灯,停止.七、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实验目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体验探究过程,学习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
设计性实验报告
设计性实验报告设计性实验报告引言:设计性实验是一种通过设计和实施实验来验证或探索某种理论或观点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个设计性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旨在通过实验来探讨人们对颜色的情绪感知和认知的关系。
实验设计: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三种不同的颜色:红色、蓝色和绿色。
我们希望通过观察参与者对这些颜色的情绪反应来了解颜色和情绪之间的关系。
实验过程:1. 参与者选择:我们从大学生群体中随机选择了100名参与者,确保他们没有任何色盲或视觉障碍。
2. 实验环境:实验在一个安静、明亮的实验室中进行,以确保参与者的注意力集中。
3. 实验材料:我们使用了一台计算机和一个显示器来展示颜色。
参与者需要通过按下键盘上的相应按键来表示他们对颜色的情绪反应。
4. 实验步骤:参与者被要求观看屏幕上一系列随机出现的颜色,并根据他们的情绪反应按下相应的按键。
每个颜色的呈现时间为5秒,之间有2秒的间隔。
5. 数据收集:实验结束后,我们收集了参与者的情绪反应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对参与者的情绪反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红色:参与者对红色的情绪反应普遍较为积极,表现出愉悦和兴奋的情绪。
2. 蓝色:参与者对蓝色的情绪反应相对较为中性,表现出冷静和平静的情绪。
3. 绿色:参与者对绿色的情绪反应多样,有的表现出愉悦和放松的情绪,有的表现出不安和压抑的情绪。
讨论:我们的实验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相吻合,即红色通常会引起人们的积极情绪,蓝色则更容易让人保持冷静和平静。
然而,绿色的情绪反应却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可能是因为绿色是一种中间色,同时具有红色和蓝色的特点,因此会引发不同的情绪反应。
结论:通过这个设计性实验,我们验证了颜色与情绪之间的关系。
红色能够引起积极的情绪反应,蓝色则更容易让人保持冷静和平静。
绿色的情绪反应则相对复杂,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这些发现对于设计领域和情绪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运用颜色来传达情感和情绪。
本科学生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2、实验设备及材料
3、理论依据
4、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5.参考文献
指导老师对实验设计方案的意见:
指导老师签名:
年月日
二、实验报告
1、实验现象、数据处理及结果
2、对实验现象、数据及观察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本次实验成败之处、原因分析、关键环节及其改进措施)
3、结论
指导老师评语及得分(五级制):
伊犁师范学院
本科学生综合性、设计性
实验报告
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姓名_____学号_____
专业_____班级_____
实验课程名称专业综合课程设计___
指导教师及职称________
开课学期至_学年__学期
上课时间年月日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编印
一、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名称:
实验时间:
小组合作:是○否○
签名:
年月日
设计性实验报告论文
一、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手机壳作为手机的保护配件,其设计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本实验旨在通过3D打印技术,设计一款具有个性化特色的手机壳,提高手机壳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实验结果表明,3D打印技术在个性化手机壳设计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为手机壳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二、引言1. 背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壳市场逐渐壮大。
消费者对手机壳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保护功能,而是更加注重个性化、美观和实用。
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制造技术,具有设计自由度高、制造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在个性化手机壳设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3D打印技术,设计一款具有个性化特色的手机壳,提高手机壳的实用性和美观性,为手机壳行业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三、实验方法1. 设计思路(1)分析消费者需求:了解消费者对手机壳的功能、外观、材质等方面的需求。
(2)收集手机型号:收集市面上主流的手机型号,以便为手机壳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3)确定设计要素:根据消费者需求和手机型号,确定手机壳的设计要素,如尺寸、形状、颜色、图案等。
(4)3D建模:利用3D建模软件,根据设计要素进行手机壳的3D建模。
(5)优化设计:对3D模型进行优化,提高手机壳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2. 3D打印技术(1)材料选择:选择具有良好打印性能、环保、耐用的材料,如PLA、ABS等。
(2)打印设备:选用适合手机壳打印的3D打印机,如FDM(熔融沉积建模)打印机。
(3)打印参数:根据材料特性和打印设备,设置合适的打印参数,如打印温度、打印速度、填充密度等。
3. 实验步骤(1)收集消费者需求,确定设计要素。
(2)利用3D建模软件进行手机壳的3D建模。
(3)优化设计,提高手机壳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4)选择合适的材料、打印设备和打印参数。
(5)进行3D打印,制作出个性化的手机壳。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3D打印技术,成功制作出具有个性化特色的手机壳。
设计性实验药学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2. 评估不同提取方法对中药复方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 为中药复方提取物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检测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DPPH自由基是一种稳定的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当抗氧化剂与DPPH自由基反应时,DPPH 自由基的吸收峰会减弱,其吸光度值降低。
通过测定吸光度值的变化,可以评估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中药复方:采用某中药复方药材,经粉碎、过筛后备用。
- 乙醇、甲醇、水等有机溶剂。
- DPPH自由基溶液。
- 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
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 超声波提取仪。
- 分光光度计。
- 真空干燥箱。
四、实验方法1. 中药复方提取物的制备:-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回流提取法和渗漉法分别制备中药复方提取物。
- 将药材与乙醇、甲醇、水等有机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置于超声波提取仪中提取。
- 提取液经真空干燥箱干燥,得到中药复方提取物。
2. 抗氧化活性检测:- 配制不同浓度的中药复方提取物溶液。
- 取一定量的DPPH自由基溶液,加入中药复方提取物溶液,混合均匀。
- 在517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
- 以未加中药复方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溶液为空白对照。
3. 数据处理:- 计算抗氧化活性指数(IC50):以不同浓度的中药复方提取物溶液的吸光度值与空白对照组的吸光度值之比作为抗氧化活性指数。
- 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提取方法对中药复方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超声波提取法、回流提取法和渗漉法制备的中药复方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 超声波提取法所得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高,回流提取法次之,渗漉法最低。
2. 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随着中药复方提取物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活性也随之增强。
设计性实验报告范例
设计性实验报告范例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和实施一系列实验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并以此增进对已学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具体目标有:1. 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掌握实验的设计流程和操作技巧;3. 培养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提高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2. 实验设计2.1 实验题目本实验的题目为“测量无线电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信号发生器- 空气、水、玻璃片等介质- 双踪示波器- 尺子- 计时器2.3 实验步骤1. 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频率在2GHz的连续波信号。
2. 将信号源的输出与示波器的输入相连,调整示波器的显示时间和扫描方式,使之适合观测波形。
3. 在空气中放置示波器,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并计算出传播速度。
4. 将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输入与水中,再次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并计算出传播速度。
5. 将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输入与玻璃片中,再次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并计算出传播速度。
6. 将实验结果整理并进行数据分析,结合所学的电磁波传播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7.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设计、操作步骤、结果分析等部分。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在空气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 m/s,与已知的真空中的光速相符合。
而在水和玻璃片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分别为2.2×10^8 m/s和2.0×10^8 m/s,明显小于真空中的光速。
这是因为不同介质对电磁波的传播具有不同的作用,介质中的电荷和导电性对波速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理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无线电波传播实验中,介质的物理性质会影响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不同介质中的电荷和导电性不同,会导致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不同。
4. 实验总结通过设计和完成这个测量无线电波传播速度的实验,我深刻理解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了实验的设计流程和操作技巧。
学生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生物复习学习效果实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使用不同学习方法对学生生物复习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给出相应的建议。
实验原理和方法:1. 实验设计:将参与实验的学生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传统学习组、互动学习组和综合学习组。
- 传统学习组: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笔记进行复习。
- 互动学习组:学生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知识分享的互动环境下进行复习。
- 综合学习组:学生结合传统学习和互动学习的方式进行复习。
2. 实验步骤:- 步骤一:为所有参与实验的学生提供相同的复习材料,包括教科书和笔记。
- 步骤二:对三个组别的学生分别进行学习指导和讲解,确保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和流程。
- 步骤三:每个组别的学生在指定时间内进行复习,时间限制为60分钟。
- 步骤四:实验结束后,收集学生的复习成果,包括笔记、互动讨论记录等。
- 步骤五:对每个组别的学生进行复习成果的评估和统计。
3. 实验指标:通过以下指标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复习时间消耗:记录每个组别学生完成复习所需的时间。
- 复习成果评估:根据学生的笔记、互动讨论记录等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实验结果与讨论:1. 复习时间消耗统计:传统学习组平均完成复习所需时间约为70分钟;互动学习组平均完成复习所需时间约为65分钟;综合学习组平均完成复习所需时间约为55分钟。
2. 复习成果评估:- 传统学习组的学生在复习后的知识掌握程度较为一般,仅能准确回答部分基础知识问题。
- 互动学习组的学生在复习后的知识掌握程度较好,能够准确回答大部分基础和部分拓展知识问题。
- 综合学习组的学生在复习后的知识掌握程度最好,能够准确回答绝大部分基础和拓展知识问题。
3. 实验讨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互动学习和综合学习对学习效果有明显提升。
- 互动学习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形式,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记忆,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 综合学习综合了传统学习和互动学习的方式,既能够保证学生对重要知识的自主学习,又能够通过互动学习的形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设计进行探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设计在实验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提高实验效果。
通过对实验设计的分析,为后续实验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实验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验设计是实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个好的实验设计能够提高实验效率,降低实验成本,减少实验误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在实验前,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
包括实验步骤、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实验参数等。
2. 实验实施: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四、实验过程1. 实验设计(1)实验目的:探究不同实验设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实验步骤:a. 准备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实验试剂、实验样品等;b. 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步骤、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实验参数等;c. 实验分组:将实验样品分为若干组,每组进行不同的实验设计;d. 实施实验: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2. 实验实施(1)实验仪器:天平、滴定管、移液管、试管、烧杯等;(2)实验试剂:标准溶液、指示剂等;(3)实验样品:待测样品;(4)实验参数:温度、时间、浓度等。
3. 数据分析(1)实验数据记录:a. 不同实验设计组的数据;b. 实验结果的变化趋势。
(2)实验数据分析:a. 对不同实验设计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b. 分析实验结果的变化趋势,得出实验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不同实验设计组的数据;(2)实验结果的变化趋势。
2. 实验分析(1)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实验设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实验结果的变化趋势与实验设计密切相关。
六、结论本次实验表明,实验设计在实验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实验效率,降低实验成本,减少实验误差。
在实际实验中,应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设计性实验报告样本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 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速度、叶片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3. 为实际生产中合理调控光照强度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小麦种子;2. 实验器材:培养皿、恒温培养箱、光照箱、电子秤、尺子、显微镜等;3. 实验试剂:蒸馏水、NaCl溶液、KNO3溶液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实验分为5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
光照强度分别为:A组(自然光照)、B组(自然光照+遮光50%)、C组(自然光照+遮光75%)、D组(自然光照+遮光90%)、E组(自然光照+遮光95%)。
2. 实验步骤:(1)选取健康小麦种子,进行消毒、浸泡,待发芽后均匀播种于培养皿中;(2)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保持温度在25℃;(3)根据实验设计,调整光照箱的光照强度,将培养皿放入光照箱中;(4)每隔3天,观察并测量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株高、叶片数、叶片宽度、叶片面积等;(5)在实验结束时,收集植物叶片,用蒸馏水洗净,称量鲜重,进行生理指标测定。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生长速度:由实验结果可知,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植物的生长速度逐渐减慢。
其中,A组(自然光照)植物生长速度最快,D组(自然光照+遮光90%)和E组(自然光照+遮光95%)植物生长速度明显降低。
2. 叶片形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植物叶片逐渐变薄,叶色变浅,叶片面积减小。
其中,A组(自然光照)植物叶片形态最佳,D组(自然光照+遮光90%)和E组(自然光照+遮光95%)植物叶片形态较差。
3. 生理特性: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植物的光合速率逐渐降低,呼吸速率逐渐升高。
其中,A组(自然光照)植物光合速率最高,呼吸速率最低,D组(自然光照+遮光90%)和E组(自然光照+遮光95%)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较低。
五、结论1. 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有显著影响,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植物的生长速度、叶片形态及生理特性均受到影响;2.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植物生长需求,合理调控光照强度,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
设计性实验报告
设计性实验报告
目录
1. 引言
1.1 背景
1.2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设计
2.2 实验步骤
3. 结果分析
3.1 数据展示
3.2 结果讨论
4. 结论
4.1 实验总结
4.2 展望未来
引言
背景
在现代科学研究中,设计性实验被广泛运用于探究特定问题以及验证假设。
通过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可靠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研究人员可以获得有力的实验证据,进而推动科学知识的进步。
研究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性实验探讨某一特定问题,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并展望未来相关研究方向。
材料与方法
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了对照组实验设计,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对比两组数据的差异来验证研究假设。
实验步骤
1. 首先,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
2. 其次,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对象的选择、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划分等;
3. 进行实验操作,按照设计好的步骤进行数据采集;
4.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
数据展示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趋势和差异,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研究假设。
结果讨论
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结论
实验总结
根据本次实验的结果和讨论,我们总结出了对研究问题的回答,以及对实验设计的反思和改进建议。
展望未来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拓展实验规模,深入研究该领域的相关问题,以期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可靠的实验结论。
设计性实验报告总结
实验名称:XXX设计性实验实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实验地点:XXX实验室一、实验目的本次设计性实验旨在通过XXX实验,验证XXX理论,探究XXX现象,提高学生的XXX能力,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并掌握XXX实验原理和方法;2. 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XXX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水平;4. 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实验原理XXX实验基于XXX理论,通过XXX方法,实现对XXX现象的探究。
实验原理如下:1. XXX理论简介;2. XXX方法概述;3. XXX现象分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XXX、XXX、XXX等;2. 实验仪器:XXX、XXX、XXX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步骤、检查实验器材;2. 实验过程:a.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b. 记录实验数据;c. 分析实验结果;3. 实验结束:整理实验器材、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a. 实验数据;b. 实验现象;c. 实验结论。
2. 结果分析:a.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一致性;b. 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c. 总结实验结论,验证XXX理论。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 实验结果的局限性;3. 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与改进建议。
七、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XXX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2.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数据,提高了实验能力;3.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得到了锻炼,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八、参考文献[1] XXX,XXX,XXX. XXX实验原理与方法[J]. XXX,XXXX,(XX):XX-XX.[2] XXX,XXX,XXX. XXX实验设计与实践[M]. XXX出版社,XXXX年.注:以上内容仅为实验报告总结模板,具体实验内容请根据实际实验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模板
综合设计性实验:设计一个配方,其烧成温度在1250左右;陶瓷坯料配方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陶瓷坯料配方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
2.了解影响陶瓷坯料配方的复杂因素及提出一般解决措施。
3.熟悉陶瓷坯料配方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制定坯料配方,尚缺乏完善方法,主要原因是原料成分多变,工艺制度不稳,影响因素太多,以致对预期效果的预测没有把握。
根据理论计算或凭经验摸索,经过多次试验,在既定的各种条件下,均能找到成功配方,但条件一变则配方的性能也随之而变。
根据实验给定的烧成温度1250℃,选用原料,确定配方及成形方法是常用的配料方法。
坯料配方试验方法一般有三轴图法、孤立变量法、示性分析法和综合变量法。
示性分析法即着眼于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理论配合比。
例如高岭土中常含有长石及石英之混合物,长石中常含有未化合的石英,瓷石中则常含有长石、石英、高岭石、绢云母等。
如配方中的高岭土是指纯净的高岭石,配方中的长石、石英是指极纯的长石及石英,则最好用示性分析法测定各种原料内之高岭石、长石、石英的含量,以便配料时统计计算。
综合变量法即正交试验法,也叫多因素筛选法、多因素优选法、大面积撒网法。
试验前借助于正交表,科学地安排试验方案,试验后,经过表格运算,分析试验结果,以较少的试验次数找出最佳的坯料配方。
然而本设计是采用了三轴图法,利用K2O-Al2O3-SiO2三元系统相图,在设定的1250℃的温度下,根据配料三角形计算出长石-高岭-石英的配料比。
陶瓷坯体在烧结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如原料的脱水、氧化分解、易熔物的熔融、液相的形成、旧晶相的消失、新晶相的生成以及新生成化合物量的不断变化,液相的组成、数量和年度的不断变化。
与此同时,坯体的孔隙率逐渐降低,坯体的密度不断增大,最后达到坯体孔隙率最小,密度最大时的状态称为烧结。
烧结时的温度称为烧结温度。
若继续升温,升到一定温度是,坯体开始过烧,这可通过试样过烧膨胀出现气泡、角棱局部熔融等现象来确定。
设计性实验报告体会
一、实验背景设计性实验作为一种创新性、实践性较强的实验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设计性实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课题,独立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结果分析,从而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实验技能。
本次设计性实验,我选择了“探究影响植物生长因素”这一课题,通过实验来了解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在实验开始前,我首先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然后,根据实验目的,选择了适合的植物品种和实验材料,准备了实验所需的工具和设备。
2. 实验方案设计根据实验目的,我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1)实验分组:将植物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处理,实验组分别施加不同因素的处理。
(2)处理因素:光照、水分、土壤、肥料等。
(3)实验步骤:将植物种植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施加不同处理因素,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3. 实验实施按照实验方案,我进行了以下操作:(1)将植物种植在花盆中,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
(2)对实验组施加不同处理因素,如调整光照时间、水分供给、土壤成分、肥料施用量等。
(3)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数据。
4.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数据,我发现:(1)光照对植物生长有显著影响,适宜的光照条件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2)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基本需求,适量供水有助于植物的生长。
(3)土壤成分和肥料施用量对植物生长也有一定影响。
三、实验体会1. 提高创新意识在设计性实验过程中,我需要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实验课题和设计实验方案。
这使我认识到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培养了我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2. 增强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我掌握了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设计性实验中,我与同学共同完成实验任务,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设计性实验报告
设计性实验报告题目: 声控LED旋律灯的设计与制作学院: 物理电气信息学院班级: 物理学(师范)1班**: **学号: ***************: ***完成时间: 2013年6月23日声控LED旋律灯的设计与制作电路原理图:二、电路的工作原理: 声控LED旋律灯电路由电源电路、话筒放大电路、LED发光指示电路组成, 电源由JP输入, C1滤波供电路使用。
MIC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经C2耦合到Q2放大, 放大后的信号送到Q1基极, 由Q1推动LED发光, 声音越大, LED亮度越高。
四、调式方法接通电源后, 对着话筒发出声音, 看LED是否发光。
若不发光, 检查电路中各个器件是否接对。
若都接对还不亮, 就再检查各个器件是否损坏。
五、性能测试:对着话筒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 看声音越大时LED是否越亮, 声音较小时, LED是否比较暗。
六、实物效果接通电源前接通电源后七、心得体会:做模电课程设计性实验这段时间也是我们一学期最忙的日子, 不仅面临着期末考试, 而且还要复习考试, 本周必须完成模电的课程设计。
任务对我们来说, 显得很重。
刚开始我在网上下载了一份声控LED旋律灯设计与制作的电路图, 下载下来总是看不懂, 然后就下载了好几份拿到一起比对, 但是总是没有两份是完全相同的, 看到那么多的电路图头都有点大了。
但是, 自己又一想, 作为一名师范专业的学生连最简单的声控电路图都设计不出来, 说出去都有点丢人。
经过一番思考后, 我拿着几份电路图进行对比分析, 看它们的工作原理介绍, 总结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最后, 我选出了两份比较好的电路图, 将它们结合起来我就画出了一份自己还算比较满意的电路图, 也弄懂了它的工作原理。
在老师验收设计图纸和发放仪器的时候, 当我拿到仪器后, 打开里面的设计图纸打开一看, 我顿时就有点兴奋。
我自己设计的电路图和仪器中带的电路图基本上是一样的, 只有一点不一样, 就是我自己设计的电路图中有七个发光二极管而仪器中带的电路图只有五个发光二极管。
光学实验设计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3. 通过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对光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旨在设计一个简单的光学实验,验证光学原理,并探讨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相等;3. 光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正弦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4. 薄透镜成像规律:物体通过薄透镜成像,成像规律与物距、像距和焦距有关。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器材:激光笔、白纸、米尺、小孔板实验步骤:(1)在白纸上画一个直角坐标系;(2)将激光笔固定在坐标系原点,调整激光笔方向,使其通过小孔板照射到白纸上;(3)移动小孔板,观察激光在白纸上的传播路径,验证光的直线传播。
2. 实验二:验证光的反射定律实验器材:激光笔、平面镜、白纸、米尺实验步骤:(1)将平面镜放置在白纸上,调整平面镜角度;(2)将激光笔照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线在白纸上的传播路径;(3)调整激光笔角度,观察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否相等,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3. 实验三:验证光的折射定律实验器材:激光笔、玻璃板、白纸、米尺实验步骤:(1)将玻璃板放置在白纸上,调整玻璃板角度;(2)将激光笔照射到玻璃板上,观察折射光线在白纸上的传播路径;(3)调整激光笔角度,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否满足折射定律。
4. 实验四:薄透镜成像实验实验器材:薄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米尺实验步骤:(1)将蜡烛、薄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位置,使蜡烛成像在光屏上;(2)改变蜡烛与薄透镜的距离,观察光屏上成像的变化,验证薄透镜成像规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实验结果表明,激光在白纸上的传播路径是直线,验证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学生实验报告合集(5篇)
学生实验报告合集(5篇)学生实验报告合集(精选5篇)学生实验报告合集篇1【实验名称】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目的】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体轻重。
【实验器材】长木板、毛巾、弹簧测力计、被拉动物体(钩码及小车代替)【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仪器是否齐全2、用弹簧测力计在光滑的木板上匀速拉动物体,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3、在木板上铺上毛巾,让它表面变得粗糙,再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刚才的物体,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4、在光滑木板上再拉动物体,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变化;向小车内加放钩码来改变物体重量,再拉动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
再减少钩码,再拉动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
你会发现:物体重了,摩擦力大;反之,摩擦力小。
5、整理实验仪器,各就各位。
【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体轻重有关。
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也越大。
学生实验报告合集篇2听爸爸说:“蜗牛虽小但力气很大。
”小小的蜗牛能有多大的力气?我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便和哥哥准备做一次实验—让蜗牛拉菇码。
一天下午,我们捉了许多蜗牛,从中挑选出3只比较健壮的,分别编了号,还给3只蜗牛称了体重:1号12克,2号11。
5克,3号12克。
为使实验更加精确,我们还借来了砝码。
我们先用一根细线系住一个10克重的砝码,并把它拴在1号蜗牛的壳上。
我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盯着I号蜗牛。
心想:这下你神气不起来了吧?可没想到,它竟拉着砝码,轻松地向前爬去。
于是,我又小自地放上了一个10克重的珐码,看它仍旧毫不费力地拉来拉去,我一下子把砧码加到了100克。
此时的蜗牛仍未显得吃力,直到我把砝码加到210克时,它才“面露难色”。
只见它把脖子伸得老长,四根触角笔直地竖了起来,身子紧紧地贴在桌面上,我在一旁看了大声喊道:“加油哇,加油哇!“蜗牛似乎听懂了我的话,身子东摇摇西摆摆,拼命地拉。
可是挣扎了半天,也未能往前爬动多少,它这才垂头丧气地把头缩了回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老师评语及得分:
签名:年月日
divdi
movbx,dx
movdl,al
adddl,30h
movah,2
int 21h
ret
dec_div endp
DISPB PROC
MOVCX,16
REPEAT1:
ROL BX,1
MOVDL,BL
ANDDL,1
adddl,30h
movah,2
int 21h
LOOP REPEAT1
RET
DISPB ENDP
crlf proc near
movdl,0ah
movah,2
int 21h
movdl,0dh
movah,2
int 21h
ret
crlf endp
CSEGENDS
ENDMAIN
进行反汇编成功:
进行了统计结果与数据结果一致:
实验二代码:
DSEGSEGMENT
BLOCKdb2,3,5,1,3,4,5,9,4,3,2,1,9,8,0,0,4,23,29,100,54
实验一代码:
DSEGSEGMENT
BLOCKdb1,2,3,-1,3,-4,-5,9,-4,-3,-2,-1,9,8,5,4,4,66,-100,36;此处的取值范围-128-127
COUNTEQU$-BLOCK
M_DATADW?
P_DATADW?
DSEGENDS
CSEGSEGMENT
assumecs:CSEG, ds:DSEG
OUSH:
incM_DATA
next1:
incsi
loop next
RET
TJ ENDP
DISPD PROC
movdi,10000d
call dec_div
movdi,1000d
call dec_div
movdi,100d
call dec_div
movdi,10d
call dec_div
movdi,1d
COUNTEQU$-BLOCK
M_DATADW?
P_DATADW?
DSEGENDS
CSEGSEGMENT
assumecs:CSEG, ds:DSEG
MAIN PROC FAR;主程序入口
movax, dseg
movds, ax
;此处添加主程序代码
CALL TJ;统计个数
MOVBX,M_DATA
CALL DISPD;以十进制形式显示
call dec_div
RET
DISPD ENDP
dec_div proc near
movax,bx
movdx,0
divdi
movbx,dx
movdl,al
adddl,30h
movah,2
int 21h
ret
dec_div endp
DISPB PROC
MOVCX,16
REPEAT1:
ROL BX,1
int 21h
MAIN ENDP
TJ PROC
movcx,COUNT
leasi,BLOCK
next:
cmpbyte ptr [si],0
jg zhsh
jz next1
incP_DATA
jmp next1
zhsh:
incM_DATA
next1:
incsi
loop next
RET
TJ ENDP
DISPD PROC
movdi,10000d
call dec_div
movdi,1000d
call dec_div
movdi,100d
call dec_div
movdi,10d
call dec_div
movdi,1d
call dec_div
RET
DISPD ENDP
dec_div proc near
movax,bx
movdx,0
DISPH PROC
movch,4
rotate:
movcl,4
rol bx,cl
moval,bl
andal,0fh
addal,30h
cmpal,3ah
jl printit
addal,7h
printit:
movdl,al
movah,2
int 21h
decch
jnz rotate
RET
DISPH ENDP
printit:
movdl,al
movah,2
int 21h
decch
jnz rotate
RET
DISPH ENDP
crlf proc near
movdl,0ah
movah,2
int 21h
movdl,0dh
movah,2
int 21h
ret
crlf endp
CSEGENDS
ENDMAIN
进行反汇编程序单步调试:
本科学生设计性实验报告
项目组长_陈官亮学号_*******_
成员
专业_物联网_班级_141___
实验项目名称__微机原理上机程序操作___
指导教师及职称____朱老师______
开课学期至_学年__学期
上课时间年月日
一、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名称:
实验时间:
小组合作:是○否○
小组成员:
1、实验目的:利用测试与转移指令实现分支。
进行分支条件的比较判断,再利用转移指令(如JNZ、JNC、JA、JB等)实现程序的分支。
3、实验思路(实验内容、数据处理方法及实验步骤等):
1.在BLOCK开始的内存单元中有若干以字节为单位的正、负数,自编程序,试统计其中≧0的个数存放于M_DATA单元中,<0的个数存放于P_DATA单元中。
2.在BLOCK开始的内存单元中有若干以字节为单位的奇、偶数,自编程序,试统计其中偶数的个数存放于M_DATA单元中,奇数的个数存放于P_DATA单元中。
指导老师签名:年月日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1、实验目的、场地及仪器、设备和材料、实验思路等见实验设计方案
2、实验现象、数据及结果
3、对实验现象、数据及观察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4、结论:
5、实验总结
⑴本次实验成败之处及其原因分析:
⑵本实验的关键环节及改进措施:
做好本实验需要把握的关键环节:
若重做本实验,为实现预期效果,仪器操作和实验步骤应如何改善:
结果输出的个数统计
1、如果将比较指令改为测试指令(加下划线处),程序需做哪些改动?
2、将上述程序修改实现单元中数据奇数、偶数个数的统计。
对于程序的需改在源程序中给出了MAIN PROC FAR;主程序入口
movax, dseg
movds, ax
;此处添加主程序代码
CALL TJ;统计个数
MOVBX,M_DATA
CALL CRLF;显示回车换行
movah,1
int 21h
movax, 4c00h;程序结束,返回到操作系统系统
int 21h
MAIN ENDP
TJ PROC
movcx,COUNT
leasi,BLOCK
next:
TEST byte ptr [si],1
jZ OUSH
incP_DATA
jmp next1
2.利用比较与转移指令实现分支。
2、实验内容与要求
1.利用测试与转移指令实现分支。
程序设计方法:在需要分支的地方用逻辑测试指令TEST进行分支条件的测试判断,再利用各种条件转移指令实现程序分支。
2.利用比较与转移指令实现分支。
程序设计方法:在需要分支的地方用两数的比较指令CMP,或串比较指令CMPS等
MAIN PROC FAR;主程序入口
movax, dseg
movds, ax;此处添加主程序代码
CALL TJ;统计个数
MOVBX,M_DATA
CALL DISPD;以十进制形式显示
CALL CRLF;显示回车换行
;按任意键退出
movah,1
int 21h
movax, 4c00h;程序结束,返回到操作系统系统
MOVDL,BL
ANDDL,1
adddl,30h
movah,2
int 21h
LOOP REPEAT1
RET
DISPB ENDP
DISPH PROC
movch,4
rotate:
movcl,4
rol bx,cl
moval,bl
andal,0fh
addal,30h
cmpal,3ah
jl printit
addal,7h
CALL DISPD;以十进制形式二进制与十六进制的输出
如:CALL DISPH;以十六进制形式显示
CALL CRLF;显示回车换行
CALL DISPB;以二进制形式显示
CALL CRLF;显示回车换行
指导老师对实验设计方案的意见:该生完成较好。8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