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的低成本

合集下载

国产企业降本增效的经典案例

国产企业降本增效的经典案例

国产企业降本增效的经典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日益增强。

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成为了国内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以一些国产企业成功降本增效的经典案例为例,探讨它们是如何通过创新和改进来实现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升的。

一、海尔集团海尔集团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佼佼者,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企业降本增效的典范。

在海尔的管理中,总裁张瑞敏提出并实践了“零库存”、“零库存管理”思想,通过对生产计划、物流和库存管理等方面的优化,最大限度地节约了成本和提高了效率。

海尔在降本增效方面的成功经验,成为了众多中国企业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中国通信设备行业的领军企业,华为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中实现了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升。

华为提倡自主研发,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华为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中国科技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三、腾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中国互联网巨头之一,腾讯在降本增效方面也有着显著的成绩。

腾讯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节约了大量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腾讯的成功案例证明,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中国企业可以实现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升。

四、美的集团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头羊,美的集团在降本增效方面也做出了一系列成功的实践。

美的集团以节能环保为核心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流程优化,不断提高产品的能效比和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美的集团的成功经验也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国产企业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些成功的案例为其他中国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在未来的发展中,国产企业应不断推进技术创新、管理优化,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能力。

【本文总字数:528】第二篇示例:国产企业降本增效是一个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海尔”的扩张之路

“海尔”的扩张之路

市场营销成功案例——“海尔”的扩张之路一、扩张的基础资本是船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资本是船”。

海尔起初没有船,1984年时它只不过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海尔现在已经拥有一支阵容壮观的“联合舰队”。

到1997年,它已是一个拥有67家紧密层企业(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4个)、直属员工1.8万人、总资产达56.8亿元的多主体、多元化、立体化的开放式大企业集团。

在我国白色家电企业中门类最齐、水平最高、规模最大。

它在北美、欧共体、中东等重点市场发展了30多家海尔专营商、6000余个经销点,在美国、东南亚多国开设了分厂。

名牌是帆 资本运营的高级阶段是品牌运营。

“名牌是帆”,这是张瑞敏的一个思考。

张瑞敏一上任,发出的号令是“起跑创名牌,冲刺到名牌。

”76台冰箱不合格,他不是降等处理,而是由责任人用大锤亲手砸烂,因为海尔人决不能心存“二等品”意识。

今天,海尔已成为中国家电名牌,也是世界家电一强。

经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所评估,海尔品牌的价值1995年是42.6亿元,1996年为77.36亿元。

德国利勃海尔是海尔的老师,可今天这个总部的老板面对张瑞敏时,也不由感叹:“我们为自己培养了一个竞争对手。

”文化是魂 海尔人是文化人,言必称文化,事必行文化,让你感到海尔文化无处不在。

海尔员工人手一册《海尔企业文化手册》,全书三部分、11章节,内容有海尔理念、海尔战略、海尔经营目标体系、管理制度、道德规范等。

他们巧妙地把“斜坡球体论”运用于企业管理:企业如同一只球,在往坡上滚,必须不断克服阻力才能上升到新的高度。

为此,必须实行“OEC管理”(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的缩写),即全面地对每个人、每一天、每件事进行控制和清理,每位员工按“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标准检查自己,使每项工作每天都有新的提高,整个企业有条不紊地向上“爬坡”。

“企业每天都没有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这才是正常的、成功的。

海尔集团采购成本管控研究

海尔集团采购成本管控研究

海尔集团采购成本管控研究◎黄雨萱财务管理一、公司简介及相关概念1.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从1984年创立开始,经历了破产危机,随后引入了德国先进技术,又成立了电冰箱总厂,逐步建立和开拓了海尔集团的品牌之路。

海尔集团是我国实施企业财务共享的典范之一,在建立财务共享之后先后获得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各项奖项,已经成功拥有四家孵化上市公司,两家独角兽企业,12家准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建立了122个制造中心,20多个工业园和10个研发中心。

2.财务共享理论。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将会计业务拿到一个共享服务中心进行记账和报告,保证了会计记录和报告的规范、结构统一,节省了系统和人工成本。

发展至今,主要有以下优势:(1)提升财务工作的运行效率。

财务共享服务可以使企业的财务工作不再繁杂低效,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可实现资金的自动划拨、会计凭证的自动生成、银行与企业的自动对账、对来款的自动区分、对会计复核、制单、记账、编制财务报表的集中处理。

(2)提升集团的管控能力。

在运行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后,集团的管控难度大幅降低。

对于各子公司的人力管理、财务管理、资源配置等复杂情况,可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形成上下协调的业务业务流程。

集团还可以将控制点嵌入流程并将其嵌入到共享信息平台中,实现对于财务与经营风险的有力控制。

(3)依据数据管理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长久以来,企业缺乏专门的部门对数据进行牵头管理。

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正是通过技术手段填补了分析处理数据专业能力方面的空缺。

利用大数据,企业可以有效地进行绩效分析、产品成本盈利分析、财务预算与预测分析,精准而及时地对市场以及自身的经营情况进行了解,极大地提升了决策的合理性。

3.采购成本理论。

(1)采购成本概念。

采购成本指的是在采购原材料时涉及到的运输的相关费用,其中包含管理采购人员的费用,管理采购计划制定人员的费用,管理采购订单的费用。

在诸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原材料的采购成本。

海尔集团SWOT分析

海尔集团SWOT分析

海尔集团SWOT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优势 : 海尔集团坚持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 海尔集团已经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独特的生产技术,低成本生产方法,领先的革新 能力,雄厚的技术实力,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丰富的营销经验,上乘的客户服务,卓越的大规 模采购技能 独一无二的管理模式 先进的生产流水线

海尔集团坚持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海尔集团已经打出了自己的品牌独特的生产技术低成本生产方法领先的革新能力雄厚的技术实力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丰富的营销经验上乘的客户服务卓越的大规模采购技能独一无二的管理模式先进的生产流水线海尔集团的劣势为
海尔集团SWOT分析


优势是什么? 劣势是什么? 机会是什么? 威胁是什么?

可能面临的威胁:
可能会出现进入市场的强大的竞争对手, 现在我国家电产业越来越多,竞争力也就 越来越大。



海尔集团的劣势为: 海尔集团某些固有的战略优势及营销思维,难以 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从而海尔在国际市场上难 以有大的突破 海尔企业明显倾向于一般本土企业,而且是传统 电器产业,而这是一个持续发展空间不大的产业。 卖点炒作,轻视广告文化建设 单赢倾向:经销商始终游移

潜在的发展机会 :
利用海尔已经打出的品牌,加强技术含金 量,要不断创新。中国入世为其的发展提 供了更有力的条件,所以要趁此打入国际 市场。在世界各地建立自己的连锁店。

海尔案例分析

海尔案例分析

关于“海尔”的案例分析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

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

下面是有关“海尔”一些案例分析。

一、海尔配送作业流程海尔建立了2个现代智能化的国际化中心立体仓库及自动化物流中心,该物流中心以用户的定单信息为核心,通过对物流信息管理手段的实施,对库存进行有效控制,实现JIT按单配送模式,彻底消除资源浪费。

海尔的仓库不再是储存物资的水库,而是一条流动的河,河中流动的是按单采购来生产必须的物资,也就是按定单来进行采购、制造等活动。

古代商人有句话叫“货不停留利自生”,海尔物流就是通过“零停留”的物流运转从根本上消除了呆滞物资和库存。

两个物流中心在硬件上成功的集成国际领先水平的穿梭车、堆垛机、LGV 等先进技术,实现了激光导引、无线扫描、语言监控等技术,使其呈现“两高两零”的特点:高速、高效、零库存、零流动资金贷款。

物流中心通过信息化加快了物品流动速度,目前物流中心货区面积7200平方米,但它的吞吐量却相当于普通平面仓库的30万平方米,同样的工作,海尔物流中心只有10个叉车司机,而一般仓库完成这样的工作量至少需要上百人,这样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提高了社会效益。

而且海尔物流整合以来,仓库面积减少90%,库存资金减少77%,不但节约了物流费用,而且也大大节约了社会流动资金。

二、海尔如何降低配送成本企业内部的库存管理将实施JIT管理,增加批次减少批量,以库存速度替代库存水平。

在进行ABC分类分析的基础上,成品将实施配送需求计划(DRP),并利用先进的资源管理系统实施企业内外部物资的统一配送战略,仓储配送事业部承担降低库存成本并对制造系统进行物流保障。

集团将对企业内部的运输资源进行整合重组,按照物流一体化的策略构建运输事业部,统一协调控制运输业务。

海尔集团的发展与资本运营

海尔集团的发展与资本运营

海尔集团的发展与资本运营一、资本运营是集团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史蒂格勒曾说过:纵观世界上著名的大企业、大公司,没有一家不是在某个时候以某种方式通过资本运营发展起来的,也没有哪一家是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利润的积累发展起来的。

海尔集团发展如此迅猛,完全得益于有效的资本运营模式,抓住有利时机,实现了低成本的资本扩张,其中最显著的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股权融资,发行海尔冰箱股票,募集社会资金;二是进行兼并重组。

1993年,国家发展资本市场,海尔集团抓住这个机遇,积极筹备冰箱公司上市,同年11月份,海尔冰箱股票上市,募集资金3.69亿元,1996年通过配股又募集资金 1.43亿元,这些资金先后用于扩大冰箱产量及相关项目上,得到了最有效的运用。

结果海尔冰箱的效益逐年稳步增长,1996 年实现销售收入 26. 4407亿元,利润1 .7825亿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了387%和256%。

股市变幻无常,海尔真诚不变。

无论是股市高涨还是低迷,海尔都切实地感受着市场的压力。

千万股民的电话垂询,使集团更感责任重大。

3年来,海尔冰箱从股市共募集资金5亿多元,这些资金的到位,既增强了冰箱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又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集团公司通过配股不断向冰箱公司注入优良资产,使冰箱公司的股本结构始终处于良性扩张之中。

在企业兼并中,海尔集团提出“吃休克鱼”的概念。

就是在资本存量占主导地位时,企业兼并表现为大鱼吃小鱼,大企业兼并小企业;当技术含量的地位超过资本存量的地位时,表现为快鱼吃慢鱼,技术革新迅速的企业兼并技术革新缓慢的企业。

到90年代,出现强强联合,所谓鲨鱼吃鲨鱼,美国波音和麦道的合并就是这种情况。

在国内现行体制下,活鱼不让吃,吃死鱼会闹肚子,因此只有吃休克鱼,所谓休克鱼是指硬件条件很好,管理跟不上的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落在市场后面,一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把握住市场,它就能重新站起来。

海尔发展经历过三个阶段:

海尔发展经历过三个阶段:

海尔战略发展经历过三个阶段:1.一元化战略从1984年12月到1991年12月,海尔兼并青岛的洗衣机、空调工厂,经过7年时间,确立名牌战略。

在张瑞敏接任青岛电器厂之后,为企业订立一个大目标,就是要创全国的名牌。

这个战略目标制定之后紧接着就确定战略重点,就是以质量创名牌,紧接着在海尔的整个的运作中间,出现一次震惊全国的砸冰箱事件。

名牌战略应该说是它的一个战略重点。

2.多元化战略从1991年12月到1998年12月。

1991年12月,从冰箱一种产品做到其他多个产品。

当时的舆论都认为中国企业没有能力做到多元化,只能专业化做一个产品。

欧美的企业一般不会拓展这么多的领域的做多元化,原因是欧美的市场比较成熟,在这种成熟的市场下,他们感觉做多元化的扩张难度比较大,所以在欧美市场上在一个产品下做多品牌,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扩张。

在我们国家,或者说亚洲地带,整个的发展不够成熟,市场空间很大,所以比较适合做多元化经营。

企业不是要不要做多元化的问题,而是怎样才能做好多元化的问题。

企业不应该分为专业化和多元化,应该分是不是国际化,例如可口可乐从市场角度来讲就是多元化,它在世界每个地方都有销售,不能看到它只做一种饮料。

所以采取一个战略,就是“东方亮了再亮西方”。

把一个产品做好再做另一种产品,这样,基础会越来越牢固,越来越大。

第二个阶段,很多家电行业的质量已经相差不大,要想做出企业的品牌、名牌,靠什么呢?海尔提出,要靠服务、靠创造消费者认同的产品以外的价值来进行创品牌。

他们提出一个很新的观点,就是以概念功能价值来进行创品牌。

3.从1998年开始,海尔进入国际化战略“海尔的国际化”就是把企业变成一个合格的国际出口商,但“国际化的海尔”就不同了,就是要在全世界各地形成一个本土化的海尔,例如美国海尔是在当地生产、销售,被当地消费者认可的美国品牌,在加入WTO后对企业来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什么是国际化战略呢?一般来说,国际化战略要满足这样三条:(1)市场国际化。

海尔集团低成本控制

海尔集团低成本控制

海尔集团低成本控制【摘要】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一直是企业关注的焦点。

本小组以海尔集团为案例,从采购、运输、存储、配送、供应链五大块介绍分析其低成本控制的成功方法,对JIT采购、JIT配送、零库存等进行具体阐述,通过资料的搜集与小组的理解,得出几点启示以供借鉴。

【关键词】海尔集团;JIT采购;JIT配送;零库存;供应链;低成本控制正文一、海尔集团简介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它是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型企业集团,其总部设在青岛。

现任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是海尔的主要创始人。

海尔集团是中国第一大白色家电制造商。

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

2009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12亿元。

截至2009年,海尔集团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6万人。

2010年实现全球营业额13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其中海尔品牌出口和海外销售额55亿美元,占总营业额的26%,全年实现利润62亿元人民币。

2010年12月中旬,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 (Euromonitor)发布最新的全球家用电器市场调查结果显示:海尔品牌在大型白色家用电器市场占有率为6.9%,再次蝉联全球第一,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

其中,海尔在冰箱、洗衣机、酒柜三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排名中继续蝉联全球第一。

二、海尔集团采购成本控制--- JIT采购(一)理论1、JIT采购原理:(1)用户需要什么,就送什么,品种规格符合客户需要;(2)用户需要什么质量,就送什么质量,品种质量符合客户需要,拒绝次品和废品;(3)用户需要多少就送多少,不少送,也不多送;(4)用户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送货,不晚送,也不早送,非常准时;(5)用户在什么地点需要,就送到什么地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尔创立于1984年,经过28年 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
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
白电第一品牌。2012年,海尔全 球营业额1631亿元,利润90亿元,
利润增幅是收入增幅的 2.5 倍。
据消费市场权威调查机构欧睿国 际( Euromonitor )数据,海尔 连续四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 品牌。而海尔是如何做到的呢?
• •
• 3.运输线合并 • 根据客户的需要去提高承运的利用率,降
• •
低收费费率。节省了产品流通过程的仓储 成本和转运成本。 4.行程执行 通过集中运输中心的设立,可以整合所有 的承运者,选择合适的承运工具,大幅度 的降低偏差和运输成本。
• 5.可视化管理 • 海尔集团的动态客户出货追踪系统,所有的 • •
(2)交易过程简化、降低成本。
由于供应商与海尔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签订供
应合同的手续大大简化,不再需要双方多次的协 商,交易成本也因此降低。同时,质量和交货期 也能得到保证,使得采购物料直接进入海尔制造 部门,简化了许多不增值的采购工作流程。
(3)确保质量。
海尔采购部采购原料的质量对海尔最终产
品的质量有很大的关系,海尔和供方是供
仅采用了零库存方式,自动化立体仓库也 起了极大的作用。海尔集团共建立了两座 立体化仓库。
• 该物流中心7200平方米的货区相当于普
通平面仓库的30万平方米,而操作人员 只有10名。立体仓库的建立,是海尔物 流在短时间内发挥出了最大效益。
• 海尔不仅没有造成大量的物资积压,呆滞物资

反而降低了73.8% ,两座立体仓库基本承担了 海尔在青岛的所有物流需要,实际仓库面积减 少了50%。 立体仓库的启用自动化 大大提高了仓库的利用 率,增加了其物流空间效益,从而有效的降低 了库存成本。
分析
海尔的成本控制方面可能的确存在着相当 的问题,这反映在很多的方面,例如:海 尔的技术开发能力效率不高,因为内部管 理的问题海尔成熟的技术人员大量流失,
而留下来的相当大部分都是刚刚毕业的年
轻人,这时的海尔的许多研发机构只能担 当培训机构的角色,稍微成熟一点的可能 很快就飞走了。这一现象无疑会导致产品 的研发成本上升。
运输信息都可以在WEB上查询。整个网络都 能及时、准确和完整地获得所有可视化数据。 6.物流外包 将物流业务委托给专业的物流公司运作,海 尔自实行以来不仅提高了物流效率,还降低 了成本,提高了服务水平。
总结:海尔公司以上通过对运输各种渠 道有效地利用,降低了总体成本。
海尔零库存结构体系包括市场链管理模式、ERP 和CRM系统、BBP系统交易平台。实施零库存战 略的优点:
海尔集团通过在 研究开发的基础上
化通道。领域技术
进行自主研发和创 新:开展制冷技术、 网络家电技术等的 技术研究。
投入大量资金,以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从而降低企业的生 产成本。
采购成本
•采购成本包括:买价,税款, 运输
费,损失。
• 其中,购买价格是最重要的。如何降低购
买价格,是成本控制又一重要因素。
存在的问题
• 从现实情况来看,海尔向高端市场进军,
从业绩导向型向利润导向型转变,似乎是 一个正确的策略。但人们仍存在一些疑问, 例如: (1)为什么其他厂家同规格的产品价格更 低依旧可以赚钱,而在海尔却变成亏损呢? (2)是海尔的管理,成本控制方面依旧存 在问题,还是其他一些企业再生产上偷工 减料呢?
研发成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2
采购成本
目 录
库存成本 4
5 5
3 运输成本
存在的问题
研发成本
• 在全球竞争加剧,产
品技术更新换代日新 月异的形式下,企业 要在研究开发的基础 上投入大量资金,以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 所发生的研究与开发成
本的主要内容有: (1)直接人工 (2)仪器设备费 (3)材料费 (4)调研费 (5)燃料动力费
人员分工
朱丽丽 研发成本
采购成本
陈莉
运输成本
刘丹丹
库存成本
徐淮媛
简介,问题与幻灯片制作。
谢谢观 看!
thank you!
应链上的合作伙伴关系——意味着供应商
的资格认证、产品质量、信用程度都是可
靠并值得信赖的,这有助于产品质量的保
证。
海尔集团运输成本控制
采取的运输手段:进行运输管理、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运输环 节、提高运输效益 1.订单聚集:

海尔采用SAPLES物流执行系统,将运输管理、仓库管理以 及订单管理系统高度一体化整合,是海尔能够更加准确、有 效、简单直观的管理客户的运输和相关物流活动。 2.承运人管理和路径优化: 依靠对对运输的优化而持续更新海尔的运输费用折扣。运输 管理系统可以允许海尔的运输工程师设计和执行复杂的最佳 运输路径,运输成本最经济。
(1)具有国家级的企业研发中心,研发实施和手段 完善。2001至2005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总额的3% 至5%,而一般国内企业此费用不到1%,世界公
认的潜力投资前景3%。
(2)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机制。通过整合全球资源, 实现第二次开发和技术重组的能力,是海尔成为 高新技术的基点。
(3)具有较为通畅 的成果孵化和产业
库 存 成 本
1
减 少 库 存 占 用 资 金
2
加 快 资 金 的 周 转 速 度
3
有 效 回 避 产 品 积 压 危 险
4
降 低 库 存 管 理 的 成 本
5
提 高 生 产 管 理 效 率
采用零库存前后的变化
从图上可以看出采用零库存之后的优点:
1、采购周期减少
2、配送到全国的时间减少
• 在海尔集团减低库存成本这一方面,不仅

那么,海尔是怎么做的呢?
(1)统一采购:
统一采购可享受生产商一类客户价格,平均 每台至少可便宜10元,而且供贷服务得到保 证。仅此一项。海尔全年至少节约580万元, 海尔一年的采购费用是100多亿,大约15000 个品种,供应商有2000多家海尔通过整合采 购,加强采购管理,使供应商的数目减少到 1000多家,集团采购人员减掉了1/3,并且集 中采购,招标竞价使成本每年降低5﹪以上, 一旦实施网上采购,采购价格更会大幅下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