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诵读教案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929cd081c758f5f61f6787.png)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送孟浩然之广陵》希望大家喜欢。
(从学生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入手;与学生前期的学习积累建立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能凭借课文读懂古诗;体会古诗蕴涵的思想感情3.能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喜爱中国古典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大诗人间的深厚情谊、离别情绪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共背古诗;感受经典;1.谈话;2.学生背;3.评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教案二正确、通顺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试一试将古诗读正确、通顺。
谁已经将古诗读正确、通顺的站起来读一遍。
每一组抽一选手读;学生评点(首先学会赞美别人;然后将自己的建议得体地告诉别人)。
3.试一试将古诗背出来。
4.默读;想一想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然后小组交流一下;看一看大家有没有共同的问题。
(1)交流。
(2)出示一些重要问题。
(初读古诗;质疑生难;勾起深入研读的兴趣和欲望。
)二、初读课文。
1.读一读课文;看一看哪些问题能自行解决;还有哪些问题还有待大家一起继续讨论。
2.读课文;先自读一遍;然后小组合作通读一遍。
3.各小组组长先协商各组读一节;全班合作读好一篇课文。
(先练习;再配乐朗读)(读好课文;为读懂古诗奠定基础;同时也初步感受文章大意;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情景。
)三、解读古诗。
1.各小组交流读后感受;看能否凭借课文内容自行解决刚才所提的问题。
2.集体交流问题的答案。
3.演示媒体:从黄鹤楼至广陵(扬州)的长江行程;从而理解“西辞”、“下扬州”。
4.再读古诗;看是否比上一次读得更好。
(凭借课文自学古诗;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初步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要章节;体会诗人间的深情厚谊。
1.感情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 出示课文:“岸边杨柳依依-------流向天际”。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6a6c49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f.png)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读《经典诵读》中的选定篇目,理解其中的经典文化内涵。
1.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培养语言韵律感。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促使其主动阅读。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经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2.1 教学内容:选定经典诵读材料,包括诗歌、小说片段等,涵盖古代和现代经典。
2.2 教学安排:第1-2节课:介绍《经典诵读》的背景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兴趣。
第3-6节课:分别深入讲解每一篇选定的经典诵读材料,进行逐句解读和语言点分析。
第7-9节课: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其朗读的流畅度和感情表达。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演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2 教学手段:使用PPT展示经典诵读材料,辅以音频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韵律和语调。
分组进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兴趣。
四、教学评估:4.1 形成性评价:在课堂中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及时检查学生对经典诵读材料的理解和朗读水平。
4.2 综合性评价:通过期末朗读比赛、小组展示等形式,对学生整体的诵读水平和对经典文学的理解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5.1 优点:通过选取经典文学作品,激发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
采用多媒体辅助,使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
5.2 不足:部分学生在朗读时发音不准确,需要更多的语音训练。
部分学生对古典文学缺乏兴趣,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启发。
5.3 改进措施:引入更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经典文学选材,增加学生的亲近感和兴趣。
通过这次《经典诵读》教学,我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的热爱和理解,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引导。
未来我将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其对中华经典文学的浓厚兴趣。
完整word中华诵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四年级下册
![完整word中华诵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四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a3abbf7336c1eb91a375dfb.png)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教案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下册)学期计划一、教材分析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
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1b46b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19.png)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教案标题: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教案目标:1.鼓励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展示能力。
教学资源:1.经典童话故事书籍,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
2.录音设备或电子设备,方便录制学生的朗读作品。
3.教学课件和投影仪,用于展示经典文学作品和相关图片。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展示一幅描绘经典故事的图片,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故事背景。
2.播放一小段经典故事的录音或视频,鼓励学生猜测故事名称。
第二步:理解和分析(15分钟)1.引导学生分组阅读/朗读一则经典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理解,并用自己的话简单讲述故事的梗概。
第三步:诵读训练(20分钟)1.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技巧和语调,如停顿、语速等。
2.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每个小组选择一则经典故事,并分配角色。
3.学生小组内练习诵读故事,并注意表情和语调的准确表达。
4.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学生鼓励和给予反馈。
第四步:创作展示(15分钟)1.学生个人或小组选择一则喜欢的经典故事,并自行编写续篇或改编版本。
2.指导学生使用合适的语言和词汇表达,并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新思维。
3.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朗读或表演,并使用录音设备录制他们的作品。
第五步:总结和评价(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课堂活动,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3.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收获,促进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在诵读基础上进行表演创作,如剧本改编、舞台布置等。
2.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对经典故事进行文学分析和历史背景研究。
3.教师可以利用评价和反馈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口语和朗读能力。
希望以上教案指导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教案撰写顺利!。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上册山东省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上册山东省](https://img.taocdn.com/s3/m/2c2eebd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79.png)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上册〕教案XXX小学XXX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上册〕学期方案一、教材分析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学问面,培育对文学的爱好爱好,培育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进步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进步整体素养。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正确时期。
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推断、提升审美品尝以与培育语文实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加民族的骄傲感和民族凝合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1、培育同学的读书爱好,提升了语文实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学问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爱好,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实力。
2、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承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扶植学生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承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静默地改变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立。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化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进步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慢慢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才智,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供应养分。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熟读成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到达“相识字、发音精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的。
2、教学相长:老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进步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老师先要进展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探讨课题,学校指导与老师要边理论、边探讨、边总结、边沟通,进步国学经典的教化效果,使老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学问实力上有所提升。
儿童经典诵读教案[修改版]
![儿童经典诵读教案[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0f4deb6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e6.png)
儿童经典诵读教案[修改版]介绍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指导儿童进行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是培养儿童语言表达、背诵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活动。
通过注重儿童参与度和趣味性,本教案将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儿童投入到经典文学作品中。
教学目标1. 培养儿童良好的发音和语调惯;2. 提升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儿童对经典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 选择一些适合儿童的经典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儿童文学名著等;- 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选择文学作品中的经典片段进行诵读。
教学步骤1. 导入:开始课堂前,通过引用一段有趣的故事或朗诵一首小诗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2. 朗读指导:- 教师进行示范朗读,注意发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引导儿童跟读,让他们模仿教师的朗读;- 鼓励儿童多次朗读,互相纠正发音和语调。
3. 理解讲解:- 教师解释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生词和难点,帮助儿童理解故事情节;- 提出问题,引导儿童思考、讨论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4. 分组演练:- 将儿童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经典片段进行朗读演练;- 每个小组朗读完后,其他小组对其表演进行评价和反馈。
5. 作品分享:- 鼓励儿童将自己喜欢的经典文学作品分享给同学和家长;- 可组织朗读比赛或文学作品展示活动,提升儿童的研究积极性和参与度。
6. 结束: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并鼓励儿童继续坚持诵读经典文学作品。
教学评估- 观察儿童的朗读表现,包括发音准确性、语调恰当性等;- 收集儿童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 评估小组演练的表现和互动情况。
教学资源- 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童话故事书、儿童文学名著等;- 录音设备或播放器,用于示范朗读;- 笔记本或画纸,用于儿童演练和作品分享。
扩展活动- 组织儿童参观图书馆或文学展览,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 邀请专业朗诵者或演员来学校进行特别课程,增加儿童的研究动力与兴趣。
以上是儿童经典诵读教案的修改版。
根据儿童的特点和教学目标,通过指导朗读、理解讲解、分组演练和作品分享等教学步骤,可以提高儿童的诵读技巧、阅读理解能力和对经典文学的欣赏能力。
整理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上
![整理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上](https://img.taocdn.com/s3/m/fedcef78d1f34693dbef3e01.png)
1、板书题目:师导入:读了题目,你迫切的想知道些什么?
2、学生提问,并让学生把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
3、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在书上圈画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四、精度理解:
1、学生交流刚才总结出来的问题。
2、抓住重点句子体会
描写小麻雀的句子
描写老麻雀的句子
描写猎狗的句子
描写环境的句子
五、拓展阅读,体会动物间伟大的母爱。
六、写作练习
1、师导入: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呢?老师相信,发生在你们和爸爸妈妈之间的感人故事也一定有很多很多,现在就请大家闭上眼睛,打开记忆的闸门,静静想一想。
2、交流故事
3、习作。
让学生重温经典,学习经典。
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积累课外词语。
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体会动物之间母爱的伟大,进而延伸到自己,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练习写作。
20年月日
A4打印/可编辑
题目
麻雀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授课教师
赵素娟
工作单位
涉县教师发展中心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能结合重点语句,说说课文是怎样把小麻雀的无助、老麻雀的无畏和猎狗的攻击与退缩等内容写清楚的。
3.能从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举动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难点
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教学方法
朗读法,交流体会法,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多媒体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4.课前三分钟:背诵论语名句展示。
四年级语文诵读教案
![四年级语文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28a01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8.png)
四年级语文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使学生在朗读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1. 选用适合四年级学生的语文教材,如《语文》课本、诵读教材等。
2. 选取富有韵律美的古诗、现代诗、寓言故事等不同体裁的文本进行诵读。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以正确的朗读示范,引导学生模仿。
2. 指导法: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帮助学生改进朗读技巧。
3. 互动法:学生之间互相倾听、评价,共同提高朗读水平。
4. 情境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感受文本所传达的情感。
四、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2. 文本解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为诵读做好铺垫。
3. 示范朗读(5分钟):教师朗读文本,学生跟读,注意模仿教师的朗读技巧。
4. 个人诵读(5分钟):学生自主朗读文本,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节奏等问题。
5. 小组合作诵读(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诵读,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6. 展示环节(5分钟):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诵读成果,全班同学一起评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是否主动朗读、认真倾听、积极评价。
2. 学生朗读技巧:评价学生的朗读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是否能正确把握文本的韵律美。
3. 学生阅读兴趣: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兴趣,是否乐于阅读,主动分享阅读心得。
4. 学生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诵读中的表现,是否善于沟通、协调,共同完成任务。
六、教学资源:1. 语文课本、诵读教材等相关教材。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源。
3. 录音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要安静、整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四年级经典诵读《笠翁对韵》教案
![四年级经典诵读《笠翁对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22f14c3186bceb18e8bb87.png)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1
学期目标制定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2
教学计划表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4
教学设计 1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
教学设计 2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4
教学设计 1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
教学设计 2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4
教学设计 1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
教学设计 2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4
教学设计 1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
教学设计 2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4
教学设计 1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
教学设计 2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4
教学设计 1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
教学设计 2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4
教学设计 1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
教学设计 2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4
教学设计 1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
教学设计 2。
四年级科学《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64b454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bb.png)
四年级科学《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增强学生的科学知识,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3. 学生了解固体的定义、性质及其类型,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和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笔、本和实验用的安全镊子等器材。
三、教学过程
1. 热身引入
通过引入经典诵读活动,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并重点介绍本课的研究目标。
2. 知识讲解
1. 讲解固体的定义、性质及其类型。
2. 介绍物质变化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3. 实验操作
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4. 总结评价
请学生围绕本节课的研究目标进行小结和评价,并为下节课作功课。
四、板书设计
- 固体的定义、性质及其类型。
- 物质变化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经典诵读活动引入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掌握。
但需要注意安全问题,确保学生的实验操作安全。
在引入和讲解环节,需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差异化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乐游原》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乐游原》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54c407e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0c.png)
针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古诗也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在《乐游原》这首古诗的学习过程中,仍需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在古诗词汇、句式、意境等方面的理解能力有限,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古诗的内涵。
2.学生对古诗的韵律、节奏感知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情有待提高,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乐游原》相关的内容,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创意表达作业:
-以《乐游原》为题材,创作一幅绘画作品,展现古诗中的意境。
-尝试编写一段关于乐游原的故事或小剧本,并和同学分享,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合作探究作业:
-与同学合作,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分析其韵律、节奏、意象等特点,准备在课堂上分享。
2.知识传授,深入解读: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乐游原》,解释生字词,理解诗句含义;
-分析古诗的韵律、节奏,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古诗中的画面,体会意境美。
3.合作探究,交流分享: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古诗的寓意、表达技巧等,培养合作意识;
-各小组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乐游原》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乐游原》这首古诗,掌握其生字词及词义,如“原、尽、斜、映、灼”等,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运用。
2.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古诗的韵律、节奏、意象,体会古诗的音乐美和意境美,提高对古典文学鉴赏能力。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古诗的创意改编或创作,培养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3aa239680203d8cf2f2488.png)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2、能凭借课文读懂古诗,体会古诗蕴涵的思想感情3、能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喜爱中国古典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大诗人间的深厚情谊、离别情绪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共背古诗,感受经典;1、谈话;2、学生背;3、评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教案二正确、通顺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试一试将古诗读正确、通顺。
谁已经将古诗读正确、通顺的站起来读一遍。
每一组抽一选手读,学生评点(首先学会赞美别人,然后将自己的建议得体地告诉别人)。
3、试一试将古诗背出来。
4、默读,想一想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然后小组交流一下,看一看大家有没有共同的问题。
(1)交流。
(2)出示一些重要问题。
(初读古诗,质疑生难,勾起深入研读的兴趣和欲望。
)二、初读课文。
1、读一读课文,看一看哪些问题能自行解决,还有哪些问题还有待大家一起继续讨论。
2、读课文,先自读一遍,然后小组合作通读一遍。
3、各小组组长先协商各组读一节,全班合作读好一篇课文。
(先练习,再配乐朗读)(读好课文,为读懂古诗奠定基础,同时也初步感受文章大意,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情景。
)三、解读古诗。
1、各小组交流读后感受,看能否凭借课文内容自行解决刚才所提的问题。
2、集体交流问题的答案。
3、演示媒体:从黄鹤楼至广陵(扬州)的长江行程,从而理解“西辞”、“下扬州”。
4、再读古诗,看是否比上一次读得更好。
(凭借课文自学古诗,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初步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要章节,体会诗人间的深情厚谊。
1、感情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 出示课文:“岸边杨柳依依-------流向天际”。
B 有感情地练读。
C 出示图片,指名配乐感情诵读,想象当时情景。
D 点击“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读后演示长江流水图。
E 自由交流“由这一江春水你联想到什么?”2、感情诵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中华诵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中华诵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ba57d8bb4cf7ec4afed0a3.png)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上册)教案XXX小学XXX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上册)学期计划一、教材分析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
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经典诵读 四年级 上册全册教案
![经典诵读 四年级 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06fc9bb9d528ea81c77969.png)
《经典诵读》教案指导教师:杨展卿活动一:童真童趣活动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活动方式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稚嫩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1、出示《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四年级上册国学课本《经典诵读》教案
![四年级上册国学课本《经典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f540a09b6648d7c1c746ec.png)
四年级上册国学课本《经典诵读》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四年级上册国学课本《经典诵读》教案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根据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以学校指导计划为基础,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使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健康成人。
二、教学目标:1.通过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一些做人的思想和行为指导,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2.开设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3.开启少年儿童的潜能,特别是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慧,使识字、阅读、记忆、观察、思维、判断、想象、决策、创造、体能、灵感等多方面潜力得到更为科学、更为高效的开发和培育。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活动基本原则: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
四、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五、经典诗文诵读的内容:诵读《语文课程标准》中附录的小学阶段必须诵读的诗词外,还有部分经典诗词《孝经》《绝句》《老子》《论语》《孟子》等。
六、课程开设的原则:1.不求甚解,只要熟读会背。
2.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励。
不要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只要半数以上的学生能正确流利的诵读就可以进行下一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朗读教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朗读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1b140a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45.png)
本文针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的课文朗读环节,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份针对性的教学教案,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案分为三个部分,包括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和课后延伸。
一、课前准备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领会意境,朗读流畅。
(2)掌握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3)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教材准备(1)教师备课笔记。
(2)学生课本、朗读稿、字卡、词语卡片等。
3. 教学过程1. 预习导入教师可以在课前放一段音乐,或者用一幅美丽的画作,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为学习本节课文做好心理准备。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启示性的问题,如“你们听了这段音乐之后,都想到了什么?”“你们看了这幅画作,心里最深的感受是什么?”2. 课文朗读(1)学生模仿教师。
教师先朗读一段课文,让学生模仿自己的语音语调,适当调整自己的速度与语音语调。
(2)学生自读。
教师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感受朗读,把握好节奏和语调,并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发音的不足之处。
(3)点读:针对生词和语法困难的句子,教师以点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这些单词和句子。
(4)整段朗读: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朗读,让每组朗读出自己感觉舒适的音调,达到效果。
3. 评析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评析交流,让好的学生分享他们优秀的朗读经验和体会,让其他同学学习、模仿或者借鉴。
二、教学过程1. 集中课堂活动让学生听取篇章,引导学生完成课前阅读任务并分享感受,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 三人分组——情境表演学生按三人一组,针对课文中所学的一个小故事进行情境表演,其中一个人担任“讲述者”,两个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互动的方式来表现所学的故事。
每个学生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思考自己所演的角色,感受情境,总结经验。
三、课后延伸1. 词语操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讲解生词、短语等,并发放到具体内容的练习。
8小学四年级美文诵读教案: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8小学四年级美文诵读教案:中华民族的最强音](https://img.taocdn.com/s3/m/3b6e4fb1f01dc281e43af09d.png)
8.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关键词句、结合历史认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提升朗读能力。
2.结合“音乐”的主题,进行文字和乐曲交互式的理解和感悟,体会国歌所富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激发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奋发图强建设祖国。
3.通过自主学习与交流、小组合作与展示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学习,提升学生诵读和理解的习能力。
教学重点:1.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提升诵读能力。
教学难点:将文字和音乐有效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激发情感。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课前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同学们,这是我们的国歌,它的歌词和曲调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学生自主发言,初步体会歌曲激动人心的力量。
)这样的感觉奏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练习资料整合:1. 对于国歌,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基本资料,请大家自读课文,把你认为重要的时间、人物、有关国歌意义的词句用横线勾画下来。
(学生自主读文)3.尝试把自己所勾画的主要内容连缀起来,说成一段话,简要说说国歌的基本资料。
4.谁来简单介绍一下文中所讲的国歌,让我们比较清晰、完整地了解一下。
(指名交流,检查资料筛选情况。
)4、大家的介绍顺序和内容都来自课文,我们选择了具体的资料进行说明。
其实,我们还可以为课文设计一个结构图,了解国歌的产生过程。
从国歌的名称变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义勇军进行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请大家快读默读课文,找找不同的段落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国歌?(学生自读概括。
)交流:1、2自然段抒发人们听到国歌的感受。
第3自然段写《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
第4、5自然段写《义勇军进行曲》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影响。
第6、7自然段写《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
三、学词读句,体会国歌力量:1. 请大家再读课文,从语文学习的角度出发,重点的词语用三角标注,重点的句子下划波浪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希望大家喜欢。
(从学生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入手,与学生前期的学习积累建立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2.能凭借课文读懂古诗,体会古诗蕴涵的思想感情
3.能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喜爱中国古典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中大诗人间的深厚情谊、离别情绪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共背古诗,感受经典;1.谈话;2.学生背;3.评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教案
二正确、通顺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试一试将古诗读正确、通顺。
谁已经将古诗读正确、通顺的站起来读一遍。
每一组抽一选手读,学生评点(首先学会赞美别人,然后将自己的建议得体地告诉别人)。
3.试一试将古诗背出来。
4.默读,想一想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然后小组交流一下,看一看大家有没有共同的问题。
(1)交流。
(2)出示一些重要问题。
(初读古诗,质疑生难,勾起深入研读的兴趣和欲望。
)
二、初读课文。
1.读一读课文,看一看哪些问题能自行解决,还有哪些问题还有待大家一起继续讨论。
2.读课文,先自读一遍,然后小组合作通读一遍。
3.各小组组长先协商各组读一节,全班合作读好一篇课文。
(先练习,再配乐朗读)(读好课文,为读懂古诗奠定基础,同时也初步感受文章大意,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情景。
)
三、解读古诗。
1.各小组交流读后感受,看能否凭借课文内容自行解决刚才所提的问题。
2.集体交流问题的答案。
3.演示媒体:从黄鹤楼至广陵(扬州)的长江行程,从而理解“西辞”、“下扬州”。
4.再读古诗,看是否比上一次读得更好。
(凭借课文自学古诗,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初步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要章节,体会诗人间的深情厚谊。
1.感情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出示课文:“岸边杨柳依依-------流向天际”。
B有感情地练读。
C出示图片,指名配乐感情诵读,想象当时情景。
D点击“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读后演示长江流水图。
E自由交流“由这一江春水你联想到什么?”
2.感情诵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A出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诵读体会古诗人的浓情厚谊。
B是什么将两位诗人的心紧紧地联在一起?分角色朗读诗人的对话。
C出示《赠孟浩然》,体会两位大诗人间的友谊。
(这是整个教学的关键所在,诗文相融,体情悟道,并插入相关古诗帮助理解,使教学的内涵得以深化开拓,教学的容量得以合理的扩充,尽展我国古诗文的神奇魅力。
)
六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想象诗人间分别时的情景。
2.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回归本体,落实目标。
)
七扩展阅读。
1.推荐出示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
2.学生自由诵读。
3.自由谈谈一般送别诗的特点。
4.鼓励学生课外开展诵读活动。
(拓展诵读,举一反三,促类旁通,由课堂有限的文本资源和时空开拓到课外的无限自由中去,任人翱翔,有效地推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
第二次
《九寨沟》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文章,抓住文眼“灵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体会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学习文章的铺排、渲染的写作手法。
3.诵读文章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之美,培养爱护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良好的品德。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唤醒学生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
如何领悟散文优美的意境,品味散文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
二、介绍地理位置
提供九寨沟在中国的地理图,进一步让学生口述其地理位置。
三、图片欣赏
通过图文视音效果,将学生从视角饱览,情感的释放,带入到九寨沟优美的意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观教学效果。
四、朗读
1.师配乐诵读课文
2.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品味散文的语言。
3.全班朗读,总结朗读方法。
4.结合第二自然段说说世人为何称它为九寨沟?
5.请根据课文概括九寨沟水的特点。
五、归纳课文主旨
保护自然、敬畏自然
第三次
《凉州词》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
黄河奔腾不息,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
从古到今,歌咏黄河的诗歌很多,这节课我们要欣赏到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出示古诗《凉州词》,课件自主朗诵。
)
二、初读古诗。
师:这首诗的作者大家都很熟悉,他就是王之涣。
你还能背诵王之涣的哪些古诗?师:王之涣留下来的诗很少,《全唐诗》仅存6首,但一曲《登鹳雀楼》,一首《凉州词》,已足以使王之涣跻身于唐代一流诗人的行列。
谁愿意为大家朗读这首千古绝唱?
三、感悟诗意
(一)整体感知。
师: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库。
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
请同学们自己再读读这首诗,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1.播放黄河课件。
2.谁能读出黄河汹涌咆哮,奔腾万里的气势来?(指多个学生读)
3.释“仞”:仞是什么意思?谁来念一下材料中的内容。
4.回读诗句:那奔腾的河水似乎从天际云空直泻而下,气势雄伟,意境开阔。
在苍茫辽阔的西北高原上,崇山峻岭之中只有玉门关孤立其中,显得十分孤独而寂寞。
请同学们再读诗句。
(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1.这两句诗中,哪些字词你较难理解?
2.怨杨柳,即埋怨。
埋怨杨柳什么?(不发芽)
3.为什么没有必要埋怨杨柳不发芽呢?(“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不到,这里就没有春天,杨柳自然不会发芽。
)
4.为什么战士们如此盼望杨柳发芽,春天的到来呢?(是久处荒凉,盼望充满生机的春天;二是杨柳发芽了,春天来了,新的一年开始了,回家的希望又增加了。
)
5.过渡:回家真的有希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