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取气体总结
实验室制取气体
![实验室制取气体](https://img.taocdn.com/s3/m/883a864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5.png)
物质 Fe Zn Mg
所需时间 约13900s 约50s 约20s
价格 1000g/12元 500g/20元 25g/10元
分 主析 要实 原验因室是:不_铁_用_与铁_酸_屑_反、__应镁_太_片_慢与__,酸_不反__便应_收_制_集取__HH_22_的、 _镁__与_酸__反__应_太__快_且__价__格_贵__。______
A
B
C
我能提高
氢气
空气
ab
空气
二氧化碳
ab
水
气体
ba
1、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气体应从( a )端通入。
2、若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
化碳,气体应从 ( b ) 端
通入。 3、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气体应从( a )端通入。
结论:储入密度较大的物 质应从(长)管进。
储入密度较小的物质应从 (短)管进。 (填 长、短)
ab
我会思考
实验室中有时 用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 温下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的同时,得到一种无色, 有刺激性气味且有毒性,可溶于水的气体硫化氢, 经测定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组装出制取该气 体的装置图:
a
b cd
水
为弄清楚某废弃的防空洞内气体成分中是否含有水蒸气、氢气、一氧化碳 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校化学兴趣实验小组用下列盛有药品的仪 器(图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检验防空洞内气体成分。 信息: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会变成蓝色,浓硫酸可吸收水蒸气。
学习目标:
(1) 通 过 复 习 O2 、 CO2 和 H2 的 制 取 , 认 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气体,培养 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实验室制取气体要注意:
高中化学实验室气体制备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室气体制备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022b6a3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fe.png)
高中化学实验室气体制备总结引言气体制备是高中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实验操作之一。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从化学反应中制备出各种气体。
本文将总结高中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气体制备方法及其原理,以供参考。
一、氧气制备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和可燃的气体,广泛应用于燃烧、氧化等化学反应中。
在高中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氧气制备方法是通过高锰酸钾的分解来制取。
实验步骤如下:1.取适量高锰酸钾固体放入蒸馏烧瓶中;2.加入适量稀硫酸,使高锰酸钾充分溶解;3.使用导管将烧瓶与气体收集瓶连接,将气体收集瓶内的水排空;4.缓慢加热烧瓶,观察气体收集瓶中气体的变化。
原理解释:高锰酸钾的分解反应式为:2KMnO4(s) → K2MnO4(s) + MnO2(s) + O2(g)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和稀硫酸混合物,高锰酸钾分解产生氧气,并通过导管收集。
二、二氧化碳制备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高中化学实验室中常用于酸碱中和实验和植物光合作用研究中。
常见的二氧化碳制备方法有酸与碳酸盐反应法和酵母发酵法。
1. 酸与碳酸盐反应法实验步骤如下:1.取适量碳酸盐固体(如碳酸氢钠)放入烧杯中;2.缓慢滴加酸(如稀盐酸)至碳酸盐完全反应;3.使用盖有橡皮塞的试管收集气体。
原理解释: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式如下:NaHCO3(s) + HCl(aq) → NaCl(aq) + H2O(l) + CO2(g)通过滴加酸与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并用试管收集。
2. 酵母发酵法实验步骤如下:1.取适量酵母放入锥形瓶中;2.加入适量葡萄糖溶液,与酵母充分混合;3.盖上透明的气球或用试管堵住瓶口;4.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气球的膨胀情况。
原理解释:酵母通过发酵作用将葡萄糖分解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气体通过瓶口进入气球内,使气球膨胀。
三、氯气制备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广泛应用于消毒、漂白和制取其他化学品中。
在高中化学实验室中,氯气可以通过盐酸与漂白粉的反应制备。
实验室制取气体方法
![实验室制取气体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3573f6a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d.png)
实验室制取气体方法
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可以根据气体的性质和制备要求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
1. 蒸发法:某些易挥发的液体可通过加热使其蒸发,然后将气体冷凝收集。
2. 氢化物法:将适量的金属与酸性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例如,铍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铍,然后通过加热分解得到氢气。
3. 碱金属与水反应法:将碱金属(如钠、钾)与水反应,产生氢气。
4. 酸与金属反应法:将适量的酸性溶液与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盐和氢气。
例如,用盐酸与锌反应可以制取氢气。
5. 高温分解法:一些化合物在高温下可以分解产生气体。
例如,高温下加热重铬酸钠可以产生氧气。
6. 导电式电解法:利用电解原理将水或者其他适合的溶液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例如,用电解法可以制取氧气和氢气。
7. 吸附法:某些气体可以通过特定的材料吸附和分离出来。
例如,通过活性炭吸附可制取氯气。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还有其他更具体的制取方法根据不同气体的性质和要求而存在。
在操作中,要注意安全操作和防范有毒或易燃气体的泄漏。
课题3---制取氧气复习总结
![课题3---制取氧气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f26cdce33d4b14e852468cf.png)
活 动 与 探 究
2、装药品、固定试管 讨论:1、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可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2、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为了防止凝结的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3、集气瓶:盛满水 4、试管加热 讨论:加热试管要注意什么? 先使酒精灯外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使试管受 热均匀(预热),然后再加热试剂所在部位。另 试管外壁不能有水。
活 动 与 探 究
谁能小结用高锰酸钾制氧实验步 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药品,塞棉花,塞带导管的塞子 3、固定装置在铁架台上,准备集气瓶 4、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5、收集氧气 6、把导管移离水槽 7、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小 结 实 验
实验装置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活 动 与 探 究
请说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后才能装入药品 2、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3、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4、导管伸入试管不能太长 5、试管要略向下倾斜 6、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 7、先预热再集中在药品的下方加热。 8、气泡连续而均匀放出时才能收集。 9、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 10、实验结束时,要先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再 熄灭酒精灯方法:分离液态空气
加压 空气 降温 液氧 氧气 液态空气
蒸发
氮气
属于物理变化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分解过氧化氢(H2O2)溶液 (2)加热氯酸钾(KClO3) 和二氧化锰的混和物 (3)加热高锰酸钾(KMnO4)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课题3 制取氧气
知识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 制取氧气
一、 实验室制取氧气
化学实验中的气体制备
![化学实验中的气体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35d190c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1.png)
化学实验中的气体制备在化学实验中,气体的制备是一个常见的实验项目。
无论是用于实验研究还是应用于工业生产,制备气体都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气体制备方法,包括制备氧气、氢气、二氧化碳和氮气。
一、氧气的制备氧气是一种常用的气体,广泛应用于呼吸、燃烧和氧化反应等领域。
在实验室中,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制备氧气:1. 过氧化氢的分解过氧化氢(H2O2)分解可以制备氧气。
首先,将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放入反应瓶中,然后加入少量的催化剂,如锰(MnO2)。
在加热的条件下,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2H2O2 → 2H2O + O22. 高温分解金属氧化物高温分解金属氧化物也可以制备氧气。
选择适量的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锰(MnO2),放入烧杯中,然后加热至较高温度。
金属氧化物分解生成金属和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2MnO2 → 2Mn + O2二、氢气的制备氢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在实验室和工业中均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氢气制备方法:1. 金属与酸的反应一些金属可以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常用的金属有锌(Zn)和铁(Fe),常用的酸有盐酸(HCl)。
将适量的金属放入反应瓶中,然后添加足够的酸。
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Zn + 2HCl → ZnCl2 + H22. 水的电解水的电解是制备氢气的另一种方法。
使用电解槽装置,将两个电极(一个是阳极,一个是阴极)浸入水中,然后通电。
在电解的过程中,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2H2O → 2H2 + O2三、二氧化碳的制备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在植物光合作用、饮料制造和灭火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二氧化碳制备方法:1. 一氧化碳和氧气的燃烧将适量的一氧化碳(CO)和氧气(O2)混合,然后点燃混合物。
在燃烧过程中,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CO + O2 → CO22. 碳酸酸和酸的反应将适量的碳酸酸(如碳酸钠)与酸(如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初三化学实验室气体-制取和收集总结
![初三化学实验室气体-制取和收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0430d21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44.png)
一、气体制取装置1.气体发生装置⏹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①)◆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都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将导气管的出口浸没在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如果水中出现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加热时的注意事项:●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加热应用外焰加热.●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加热结束时,酒精灯的火焰应该用灯帽盖灭。
●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大约是距试管口1/3处。
●药品要斜铺在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受热。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试管内导管应稍露出胶塞即可.如果太长,不利于气体排出.●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弯管.⏹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②)◆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中有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在导管出口处套上橡皮塞,用弹簧夹夹紧橡皮塞,从漏斗中加水.如果液面稳定后水面不下降,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a)(b)(c)(d)四种装置.●装置(a)的特点:装置简单,适用于制取少量的气体;容易造成气体泄漏,增加药品不太方便。
●装置(b)的特点:便于随时添加药品。
●装置(c)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装置(d)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希望停止反应时,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这时由于试管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试管内的液面会下降)◆如果使用长颈漏斗,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使用分液漏斗时无需考虑这个问题。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直管。
(a)装置使用单孔橡皮塞,(b)(c)(d)装置使用双孔橡皮塞。
◆固体药品通过锥形瓶口加入,液体药品通过分液漏斗加入。
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取精讲
![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取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091e6ca21a37f111f1855b88.png)
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取精讲常见气体的制取反应原理(1)实验室制取氧气:①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2KMnO 4=====△K 2MnO 4+MnO 2+O 2↑。
②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2KClO 3=====MnO 2△2KCl +3O 2↑,其中MnO 2是催化剂。
③用过氧化氢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2H 2O 2=====MnO 22H 2O +O 2↑,其中MnO 2是催化剂。
(2)实验室制取CO 2气体: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是块状固体)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
(3)实验室制取氢气:实验室常用锌和稀H 2SO 4反应: Zn +H 2SO 4===ZnSO 4+H 2↑ 实验装置图反应物的状态 固体与固体 固体与液体 反应的条件 加热不加热适用制取 的气体①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①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③实验室制取氢气注意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②加热前要给试管预热③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实验完毕,要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处应放一团棉花 用长颈漏斗添加液体,长颈漏斗的下端应伸到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常见气体最佳发生装置的选择:装置图A B C D装置特点安装简单便于添加液体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适用范围用于制取少量气体制取较多气体用于剧烈反应时可平稳地获取气流用于持续时间很长的气体制取思考:B中从那个仪器添加液体药品?C装置控制反应速率的原因?还可用什么仪器代替分液漏斗?D是如何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根据制取气体的实际需要和反应的具体情况,从上述装置中选择最佳适合需要的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
(5)收集装置的选取:选择收集装置要考虑气体的溶解性、能否与水反应、密度、是否有毒性、能否与空气中的某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 二氧化碳的总结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 二氧化碳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2c76b1dba0d4a7303763a17.png)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探究一、制取O21.用KMnO4制取O2药品:KMnO4紫黑色(暗紫色)固体化学式:实验器材:①:发生装置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胶塞的导管棉花②:收集装置集气瓶玻璃板水槽选择实验器材的依据:①: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制氧气是固体加热型反应,所以发生装置应该选择带有酒精灯、试管和铁架台的装置②:收集装置因为氧气密度大于空气,而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且不用验满)收集,也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集气瓶玻璃板)验证: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就说明集气瓶中气体是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接近集气瓶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就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了实验步骤:①按要求连接好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在试管中装入足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塞一小团棉花,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在试管内的导气管应稍出胶塞一点儿(便于收集气体),将导气管一端放在水中,并将集气瓶装满水,倒放在水槽中,准备收集③点燃酒精灯,先给试管均匀预热,再用外焰加热高锰酸钾④等到在水中的导气管有连续气泡冒出时,将集气瓶倒扣在导气管口收集氧气⑤等到集气瓶已经被氧气充满时,在水下从侧面将玻璃板盖住集气瓶口,拿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⑥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⑦收拾仪器,结束实验注意事项:①在试管口放置一小团棉花,防止堵塞导管②加热时试管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生成的水使试管炸裂③试管内的导气管稍出胶塞一点儿即可,目的是利于气体导出④收集氧气时要等到导管口有连续气泡冒出时再收集,否则会收集到一部分试管内的空气,收集的氧气纯度不高⑤氧气收集满后,应该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回试管⑥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氧气密度大于空气)2.用H2O2制取O2药品:H2O2 无色液体 MnO2(催化剂)黑色固体化学式:实验器材:①:发生装置锥形瓶分液漏斗两孔胶塞导管②:收集装置集气瓶玻璃板水槽选择实验器材的依据:①:发生装置因为过氧化氢加二氧化锰制氧气是固液混合常温型,所以发生装置可以选择:锥形瓶分液漏斗两孔胶塞导管②:收集装置因为氧气密度大于空气,而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且不用验满)收集,也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集气瓶玻璃板)验证: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就说明集气瓶中气体是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接近集气瓶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就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了实验步骤:①按要求连接好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在锥形瓶中装入足量的二氧化锰③在分液(长颈)漏斗中装入足量的过氧化氢水溶液,打开阀门,使过氧化氢水溶液流入锥形瓶内④等到在水中的导气管有连续气泡冒出时,将集气瓶倒扣在导气管口收集氧气⑤等到集气瓶已经被氧气充满时,在水下从侧面将玻璃板盖住集气瓶口,拿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⑥收拾仪器,结束实验注意事项:①加入过氧化氢水溶液之后要将夹子夹紧防止氧气逸出②收集氧气时要等到导管口有连续气泡冒出时再收集,否则会收集到一部分试管内的空气,收集的氧气纯度不高③氧气收集满后,应该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回试管④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氧气密度大于空气)。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室制取气体专题知识点归纳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室制取气体专题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f701bb610661ed9ad51f3da.png)
实验室制取气体专题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发生装置:A B C D E F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1)用弹簧夹夹紧橡皮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适量的水,长颈漏斗下端形成一段液柱且液柱不下降,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在道管处连接一支注射器,向长颈漏斗中注入适量的水,拉注射器,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推注射器,水会进入长颈漏斗,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注意:C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一定要伸入液面以下,目的是: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1.装置的优点:B:装置简单,节约药品,用于制取少量的气体。
C:可随时添加液体,用于制取较多量气体。
D和E:可控制液体的添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的速度。
F: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1).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
选择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相同的发生装置(如:上图A)。
(2).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
选择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相同的发生装置(如:上图B或C或D或E或F)。
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收集装:排向上向下水排空排空法气法气法1. 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1)凡是不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如:氧气)或难溶于水(如:氢气)的气体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2)凡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凡是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氢气)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如:氢气)。
说明:1.密度与空气接近,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的气体,一般不用排空气法收集。
2.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但不干燥。
要收集比较纯净的气体一般用排水法。
3.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比较干燥但不纯净。
要收集比较干燥的气体一般用排空气法。
4.实验室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刚有气泡冒出是不能立即收集(因为刚冒出的的空气,使收集的氧气不纯)。
氧气制取总结
![氧气制取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6248ad249649b6648d747a6.png)
氧气的制取【知识掌握】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药品、基本原理、实验装置、检验方法、验满方法、操作步骤、注意事项;2.理解气体制取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并会解决具体问题。
【知识点精析】一.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1. 药品:①过氧化氢溶液②高锰酸钾③氯酸钾2. 反应原理:①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 氧气符号表达式:②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符号表达式:③文字表达式: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符号表达式:3.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
(一变两不变)(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4. 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等。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一变多:X→A+B+……)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其他物质的反应。
(多变一:A+B+……→X)二.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略)(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如图所示,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将导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水的烧杯中,用手握紧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放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原理:如果装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会受热膨胀沿导管放出。
(2)向试管中装入药品:方法:用纸槽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小心装入试管,均匀铺平在试管的底部。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后再塞上带有导管的塞子。
原因: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固定试管:方法: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原因:防止加热时产生的冷凝水倒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4)给试管加热:方法:点燃酒精灯,先将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原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2d4f36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3.png)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气体是一种物质的物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
了解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对于理解气体性质以及化学反应机制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氢气的制备与收集方法氢气是化学中常用的气体之一,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制备与收集:1. 金属与酸反应法:将一定质量的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等酸溶液反应,会产生氢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金属 + 酸→ 相应的盐 + 氢气2. 碱金属与水反应法:碱金属(如钠、钾)与水反应时,会放出大量的氢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M + 2H2O → 2MOH + H2↑3. 醋酸法:将氢氧化铝与醋酸反应,可以得到氢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Al(OH)3 + 3CH3COOH → Al(CH3COO)3 + 3H2↑氢气的收集方法一般有下列几种:1. 铁瓶下水法:将铁瓶完全倒置在水中,开口向下,先充满氢气,再浸没水中收集氢气。
2. 水位移法:将反应生成的氢气通过水平玻璃管排出,用倾斜的玻璃板遮挡,使氢气顶替水而充满整个试管。
3. 风仓法:用饱和盐水溶液盛装氢气。
二、氧气的制备与收集方法氧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气体,在燃烧和呼吸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常见的氧气制备与收集方法:1. 过氧化氢分解法: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H2O2 → 2H2O + O2↑2. 高锰酸钾分解法:高锰酸钾在加热时分解产生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 → 2KOH + 3O2↑ + 2MnO23. 硝酸分解法:将浓硝酸加热分解,会产生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HNO3 → 2NO2↑ + O2↑ + H2O氧气的收集方法一般有下列几种:1. 充满水法:将反应生成的氧气充满到气体收集瓶中,将瓶口插入水中,再用胶塞封紧。
2. 球状气体收集法:将氧气收集于球形容器中,用橡胶膜密封瓶口。
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知识总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cb409f4f18583d04864596c.png)
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知识总结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1.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固固加热型)(1)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2)原理: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2KCl+ 3O2↑注意: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②加热高锰酸钾:KMnO4K2MnO4+ MnO2+ O2↑(3)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④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⑤加热药品:先预热后集中加热(外焰加热)⑥收集气体:a.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b.用向上排空法。
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c.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放在集气瓶口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⑧再停止加热(5)易错事项: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6)收集方法: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或密度与空气相近)②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大)6)检验、验满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备总结
![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备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62784568bd63186bdebbc73.png)
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备总结一、制取氧气1. 反应原理二氧化锰不参与反应,仅为催化剂2. 装置选择(1)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选甲装置:固体与固体加热制气体(固固加热型)(2)用过氧化氢制氧气选乙装置:液体与固体不加热制气体(固液常温型)3. 操作步骤(1)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查-装-定-点-收-离-熄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示意图装----装药品定----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先预热,注意:一律先让试管均匀受热,否则会因冷热不均炸裂试管)收----收集气体(可以使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离----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如果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此步骤基本不需要,但是最好先取出导管在盖上玻片)熄----熄灭酒精灯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炸裂试管;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先预热,之后可以将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装有药品部位定向加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大约0.5cm);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并堵塞导管,使所制得气体无法较好排出;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此时收集气体不纯);⑦实验结束时,先移走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冷水倒吸进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炸裂;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以便把空气排尽。
(2)过氧化氢(双氧水)制氧气:查---装---收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夹子把导管夹上(应使用两节导管,中间用较短橡皮管连接,便于检查),然后往长颈漏斗中加水,长颈漏斗的颈部中的水柱如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装---装药品,先装固体,后装液体(防止液体飞溅)收---收集气体(同上高锰酸钾收集法)注意点①长颈漏斗的颈部应在液面以下(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泄露,可用分液漏斗代替(可控制反应速率);②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f583b03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73.png)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一、氧气的检验方法及收集方法1、氧气的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里,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
2、实验室氧气的收集方法:排水法(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略大)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气体集满了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一)液体制取氧气的方法1、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原理:装置:固—液不加热型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二)加热固体制取氧气的方法1、加热氯化钾制取氧气实验原理: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实验原理:(2)装置:固—固加热型(3)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握紧试管,观察水中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连续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②装药品。
③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④收集: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⑤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若复燃,证明是氧气。
⑥结束: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4)注意事项①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②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堵住导气管或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三)分解反应1、概念: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2、特点:一变多。
3、表示:AB → A +B1.下表各组中,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AB.BC.CD.D【答案】C【解析】A、加热试管时,为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试管炸裂,应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选项正确;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或俯视,否则会出现误差,选项正确;C、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度,但不会增加氧气产量,选项错误;D、用双氧水制氧气时,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能加快氧气生成速度,选项正确。
人教版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6)
![人教版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6)](https://img.taocdn.com/s3/m/a5b5ef61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19.png)
例: 二氧化碳(CO2)相对分子质量: 12+16×2=44 > 29,密度比空气大;
氨气(NH3)相对分子质量:
14+1×3 = 17 < 29,密度比空气小。
集 装
E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
置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注意事项:
1 长颈漏斗 下端要伸入
液面以下
2 导气管只需深 处橡胶塞少许
3 导管口应该伸 到瓶底的部位
不用伸入液面以下
课堂练习 1
下图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有 哪些错误?为什么?请改正?
长颈漏斗没有 插入液面下
没有用向上排 空气法收集
出气导管太长, 伸入了液面下
A
C E
课堂练习 2
用高锰酸钾
B 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 择___A___,收集装置可选择 _D_或___E_。 制取装置选择 AD或AE
2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应选
D
择__B_或__C_,收集装置可选择
__E_或__F_。
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应选择_B__或__C_,收集装置可选择
F
___D___。
三、可燃气体
点燃 点燃 点燃
氢气(可燃气体)点燃前要检纯
若听到轻微的 “噗”声,氢 气纯度比较高 ,可以点燃;
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纯度不 高,点燃易发生爆炸。
三、补充知识
1、气体密度与空气的比较
• 比较原理: •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
H2难溶于水,密 度比空气小,因 此可采用排水法 或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
化学九年级实验室制取气体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实验室制取气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5e83f6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33.png)
化学九年级实验室制取气体知识点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1. 反应原理。
- 要考虑用什么物质反应来制取气体。
例如,制取氧气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2KMnO_4 {}{===}K_2MnO_4+MnO_2 + O_2↑)、分解过氧化氢溶液(2H_2O_2 {MnO_2}{===}2H_2O+O_2↑)、加热氯酸钾(2KClO_3 {MnO_2,}{===}2KCl +3O_2↑)等方法;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_3+2HCl===CaCl_2 + H_2O+CO_2↑)。
- 反应要容易进行,反应速率适中,不能太快(难以收集)也不能太慢(耗时过长)。
2. 发生装置的选择。
- 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 固体加热型:如果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如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择“固体加热型”。
其装置包括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带铁夹)等,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 固液常温型:当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在常温下进行时,如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应选择“固液常温型”。
常见的有分液漏斗(可控制反应速率,通过调节活塞来控制液体滴加速度)和长颈漏斗(使用时长颈漏斗末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与锥形瓶或试管等组成的装置。
3. 收集装置的选择。
- 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 排水法:适用于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如氧气、氢气等。
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收集时要注意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开始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
- 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的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收集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底部,这样有利于排尽瓶内的空气。
- 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的气体,如氢气等。
4. 气体的检验和验满。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报告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e1ff73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d0.png)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了解和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和原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实验原理: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可以通过与碱反应或者酸与碳酸盐反应的方法制取。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稀盐酸与大理石(碳酸钙)反应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
反应方程式如下:CaCO3 + 2HCl →CaCl2 + CO2↑+ H2O实验材料:1. 大理石或石灰石2. 稀盐酸3. 锥形瓶或试管4. 导管5. 水槽6. 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 准备锥形瓶或试管,并将其清洗干净。
2. 将大理石或石灰石放入锥形瓶或试管中。
3. 向大理石或石灰石中缓慢加入稀盐酸,并观察反应现象。
4. 将导管伸入反应液中,用气泡冒出的方式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5. 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6. 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实验结果:1. 观察到在加入稀盐酸后,大理石或石灰石开始产生气泡,说明二氧化碳气体开始生成。
2. 通过导管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与澄清石灰水发生了反应。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二氧化碳气体可以通过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的方法制取。
2. 二氧化碳气体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沉淀,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稀盐酸接触到皮肤或眼睛。
2. 在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要确保导管伸入反应液中,避免气体泄漏。
3. 在通入澄清石灰水时,要慢慢通入,避免澄清石灰水溅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制取氧气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蒸馏)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1、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A、药品:过氧化氢(H2O2)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MnO2)B、实验原理表达式:注: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C、装置: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注意事项:①长颈漏斗的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可以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不一定要让下端伸入到液面以下②、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③、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④、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⑤、该装置的优点:不需要加热,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D、步骤:连、查、装(二氧化锰)、定、倒(过氧化氢溶液)、收2、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A、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B、原理:2 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表达式:注意: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②加热高锰酸钾:表达式:C、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加热氯酸钾的为一类)D、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④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⑤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⑥收集气体:a、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判断气体收集满的标准:有气泡从水槽中集气瓶口向外冒出b、用向上排空法。
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放在集气瓶口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⑧再停止加热E、易错事项: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F、收集方法: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②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大)G、检验、验满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三、催化剂:1、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加快或变慢),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特点: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一改变(反应速率)注意:①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不能决定反应的进行②催化剂不是反应物、又不是生成物③催化剂仅针对某一反应,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④某一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只一种3、二氧化锰在一些反应中不只作催化剂,催化剂不一定就只有二氧化锰。
(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中,催化剂可以用硫酸铜溶液、氧化铁、氧化铜、红砖粉末)。
在氯酸钾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但质量分数变大。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 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三. 实验步骤“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从锥形瓶口装大理石,塞紧塞子。
“加”:从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加入稀盐酸。
“收”:收集气体。
“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收集满。
四. 收集方法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
五. 注意事项装置注意事项:发生装置的导管露出塞子即可,不能伸入过长;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
操作注意事项: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
六.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析疑(一)为什么选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答: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碳酸盐跟酸起反应,一般都有二氧化碳生成。
若选用可溶性的碳酸盐(如碳酸钠等),与酸反应速度过快,难以控制;若选用不溶性碳酸盐(如碳酸镁等),则其来源一般较少。
大理石或石灰石与酸反应适中,其在自然界中含量也极其丰富,价格低廉。
所以,选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制二氧化碳。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什么最好选用稀盐酸?答:如果用稀硫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有关化学方程式为:CaCO3+H2SO4=CaSO4+H2O+CO2↑,结果生成微溶性固体硫酸钙,它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使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脱离接触,导致反应太缓慢。
如果用硝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由于硝酸是一种不稳定性的酸,在见光或受热时易分解:4HNO3=4NO2↑+O2↑+2H2O,从而使制得的CO2中混有NO2和O2等杂质。
如果用浓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得的CO2中混有较多的氯化氢气体。
用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所得CO2气体平稳,气体又较为纯净,所以选用稀盐酸制CO2最合适。
(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需要哪些仪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事项?答:仪器有广口瓶(平底烧瓶、锥形瓶等)、长颈漏斗、双孔橡皮塞、导管、集气瓶。
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有:(1)要用镊子夹取石灰石或大理石。
装入广口瓶(平底烧瓶、锥形瓶等)时要注意“一横、二放、三竖”。
(2)插入广口瓶(平底烧瓶、锥形瓶等)内的导管不能伸入液面以下,也不宜过长,只需刚刚露出塞子即可,这样才能有利于气体导出。
(3)稀盐酸应从长颈漏斗加入,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反应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4)不能用酒精灯加热制CO2。
(四)怎样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答:把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生成的气体是CO2。
(五)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答:CO2能溶于水,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O2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六)怎样检验集气瓶里是否充满了二氧化碳?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立即熄灭,则证明瓶内已充满CO2,否则说明CO2没有收集满。
(七)实验室里能否用启普发生器来制取二氧化碳?答:能。
用启普发生器来制取的气体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1)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产生气体;(2)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3)反应不需加热。
实验室制取CO2常用块状的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且反应不需加热,生成的CO2气体虽能溶于水,却难溶于稀盐酸。
所以,能用启普发生器来制取CO2。
氢气的制取实验步骤:向大试管中放入几粒锌,加入5mL 稀硫酸,迅速盖紧单孔胶塞,将导管另一端深入水槽水面下,待气流平稳后用小试管收集产生的气体。
将小试管用拇指堵住靠近火焰,检验生成气体的性质。
把大试管中剩余液体导入蒸发皿中小心加热,使液体蒸发。
冷却后观察蒸发皿中物质的色态。
反应原理:Zn + H2SO4 == ZnSO4 + H2 ↑注意事项:1. 制取氢气选用的金属一般是锌和铁,凡是金属活动性在氢气前面的金属,都可用来制取氢气。
2. 制取氢气的酸溶液一般选用稀硫酸和稀盐酸。
浓硫酸和浓、稀硝酸因氧化性太强,与金属反应不会产生氢气。
3. 因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所以本实验必须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取气法4. 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玻璃导管必须伸到容器底部,否则不能将空气排尽,收集不到纯净的气体。
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1)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可防止固体物质本身带有的水或反应生成的水在管口处冷凝、倒流炸裂试管。
(2)固液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的装置(如用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制取O2,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CO2等)气体收集装置:气体收集方法主要由气体的溶解性和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或小来确定。
(1)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可采用排水法收集,如O2,H2,CH4,CO等,而且要当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才收集。
(2)密度比空气大而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气体),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O2,CO2等(3)密度比空气小而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的气体),采用向下排空气法,如H2,CH4等。
气体的制取和除杂:(1)O2的制取、除杂:制取:三种制取方法:加热KClO3和MnO2;加热KMnO4;H2O2在MnO2催化下分解。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被气流冲进导管内而堵塞导管的现象,常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除杂:分解双氧水得到的氧气中会混有水蒸气,需要用浓硫酸或碱石灰或NaOH固体(2)CO2的制取、除杂:制取:实验室制取CO2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与稀盐酸的反应。
不用稀硫酸、浓盐酸代替稀盐酸,不用碳酸钠粉末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因为稀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钙(CaSO4)的微容物,随着硫酸钙的增加会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从而阻止稀硫酸与碳酸钙的接触;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得到的CO2中有较多的HCl气体;碳酸钠粉末反应速率太快,不好控制。
除杂:实验室制取得到的CO2气体中混有HCl气体、水蒸气,要除去混有的HCl气体可用碳酸氢钠(NaHCO3)溶液,除去混有的水蒸气可用浓硫酸。
(3)H2的制取、除杂:制取:实验室制取氢气时金属宜用锌粒,而不用镁条(价格贵、反应速率快)、铁片(反应速率慢),酸宜用稀硫酸,而用稀盐酸(挥发性)、浓硫酸和硝酸(两者具有强氧化性不能得到H2)除杂:实验室制取的H2中常混有水蒸气,除去水蒸气可选用氢氧化钠固体或浓硫酸,验证水蒸气应选用白色硫酸铜粉末;若用Zn和HCl制取的氢气则还会含有杂质HCl气体,要除去HCl气体可选择碱溶液或硝酸银溶液(NaOH或AgNO3溶液)。
注意:在除杂时一般都遵循“先除后干”的原则,因为通过溶液除去杂质气体时会从溶液中带有水蒸气出来;但在检验水蒸气时一般先检验水蒸气再检验其它物质。
气体的检验和检验顺序:1、检验(1)若要证明混合气体中某气体的存在,必须先除去气体杂质;(2)验证水蒸气(H2O):无水硫酸铜(CuSO4)变蓝;(3)验证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验证CO:通过灼热的CuO后再通过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验证H2:通过烧热的CuO后再通过白色CuSO4粉末,黑色粉末变红,白色粉末变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