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基本科学素养调查
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
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
一、简介
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研究中心于2024年开展
的一项重要的社会调查研究,旨在了解中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为科学
教育提供实证依据。
调查研究对象为中国18岁以上的公民,调查对象共2912人,调查地点为23个省市。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包括6个方面的
内容:公民基本信息、科学素养、科学态度和行为、科学素养重要性、影
响科学素养的因素、科学技术服务水平。
二、调查结果
1.基本信息统计
在调查的2912位被调查者中,男性占57%,女性占43%;从年龄分布
来看,18岁以下人群占有13.4%,19-29岁占29.2%,30-39岁占27%,
40-49岁占19.2%,50-59岁占10.9%,60岁以上人群占9.3%。
2.科学素养水平
调查结果发现,抽样的中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整体较低:科学认知得
分为68.3分,居中等水平;科学思维得分为62.9分,处于低等水平;科
学文化成熟度得分为60.8分,处于较低水平。
3.科学态度和行为
调查结果发现,中国公民科学态度整体较为友好,其中科学家和科学
技术创新支持度最高,为83.3分。
科学实践积极性则较低,仅为39.6分。
4.影响科学素养的因素
结果显示。
(休闲版)国民基本科学素养调查问卷100题
(休闲版)国民基本科学素养调查问卷100题虎王金金整理编写据中国某机构调查,2010年中国国民中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人仅占3.27%。
如此低的人数比例令人震惊之余引起了部分科学爱好者的关注,遂去查看当时的调查问卷,发现该问卷只是考核了一些小常识并且没有涉及到中医和zong叫(为防帖子神秘消失,本问卷所有涉及“zong叫”的地方都用“神学”等代替)。
本人认为,这样的问卷不能检验出一个人真正的科学素养——也就是说,真实比例可能远低于3.27%。
于是本人自己整理编写了新的调查问卷,用以考查当前中国公民中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真实人数比例。
本调查问卷共100题,所有题目皆是单选题。
前70题必须全部答对,只要答错一题就说明你不具备基本科学素养。
最后30题只要答对20题以上就可以了。
其实都是些很简单的题目。
1、一种新的科学理论要被科学界接受,它必须具备的其中一点是:A:贿赂权威科学家。
B:能把以前的科学理论全部推翻。
C:必须能跟其他已被证实的科学理论相互兼容并蓄,能解释原有理论的所有数据。
2、科学精神最核心的两点是什么?A: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
B:勤奋钻研和勇往直前。
C:逻辑和实证。
3、某科学家声称发现了一种新的科学现象,然而全世界所有科学家根据他的理论都无法独立重复出来,说明:A:该科学家的水平超越了全世界所有的科学家。
B:科学界不会接受这个所谓的新发现。
C:其他科学家的生辰八字不佳。
4、科学界对实验数据有无标准?A:没有。
B:实验者自己定标准。
C:有非常严格的标准。
例如除了划分正常和异常现象,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外,还要求及时、准确、完整、规范、真实地记录实验数据,不能根据实验者自己的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随意修改和解释。
5、科学有民族和国界的划分吗?A:有东方科学和西方科学的划分。
B:有,某些科学理论只有某些民族才能掌握。
C:科学是全人类所共有的,没有什么民族和国界的划分。
6、科学是一种信仰吗?A:科学当然是一种信仰啦,要警惕科学教!B:科学信则灵,不信则不灵。
2010年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公民比
2010年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公民比为3.27%数据来源: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前不久,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虽然有提高,但仍只相当于日本、加拿大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
报告再次引起大家对科普的关注。
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高素质的国民,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浸染。
所以,科普从来不是纯粹的科学问题,而是事关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我国历来重视科普工作,但是,我们也必须正视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
从今天起,本版推出“科学究竟有多远”系列报道,与您一道了解科普现状,走近科普人群,展望科普未来,共同锻造我们的科技“软实力”。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
该怎样看待这一数据?中国人的科学素养究竟怎样?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议论。
1992年以来,中国科协在参照国际通用调查题项的同时,结合具体国情,在大陆地区对18—69周岁的公众展开调查,形成了8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数据。
比较这8次调查结果,尤其是解读2010年的最新数据,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国人的科学素养状况。
普遍崇尚科学精神,但对科学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不够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从三个方面进行测度: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的程度。
一个被调查者只有同时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测度,才被认定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
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何薇是唯一参加了全部8次调查的研究人员。
据她介绍,2001年,具备公民科学素质的比例是1.44%,2003年的数据是1.98%,2005年是1.60%,2007年是2.25%。
2010年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3.27%)相当于日本(1991年为3%)、加拿大(1989年为4%)和欧盟(1992年为5%)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要点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要点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是指公民在科学领域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品德的基本要求,是公民科学素质的核心标准。
下面是《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要点:一、科学知识素质:1.掌握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理,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科学知识的构建方式。
2.理解和掌握物质、能量、信息等基本科学概念,具备基本的科学基础知识。
3.了解现代科学的前沿研究领域和重大科学发现,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二、科学思维能力:1.具备系统思维能力,能够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看待问题,具备科学抽象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2.具备假设和预测能力,能够提出科学假设并进行推理,预测实验结果和现象。
3.具备实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善于观察现象,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能够判断数据的可信性和科学性。
三、科学实践能力:1.具备科学探究能力,能够提出科学问题,进行实验和观察,进行科学实证和验证。
2.具备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能够利用各种工具和渠道获取和分析科学信息,了解科学的最新进展。
3.具备创新和创造能力,能够提出新的科学理论、观点和实验方法,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四、科学伦理和价值观:1.具备科学伦理意识,遵守科学实践的规范和法律法规,尊重科学家的劳动成果和权益。
2.具备科学合作和交流的精神,能够与他人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和讨论,分享和交流科学思想和成果。
3.具备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了解科学技术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五、科学文化素养:1.具备科学观念和思维方式,能够从科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形成科学的认知和思维习惯。
2.具备科学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生动和准确的语言表达科学观点和见解,与他人交流科学思想和知识。
3.具备科学文化素养,能够欣赏和理解科学的历史、哲学、社会和艺术背景,了解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和互动。
六、创新创造和科技创业素质:1.具备创新和创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发现问题和挑战,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试题答案
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科学素质是指公民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行为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以下哪项不属于科学素质的范畴?A. 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B. 具备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C. 拥有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判断的能力D. 能够熟练运用外语进行日常交流2. 在科学研究中,控制实验条件以观察变量变化的方法被称为: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比较法3. 科学态度是指个体对待科学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和行为表现。
以下哪项不是科学态度的体现?A. 对科学知识的尊重和热爱B. 对科学探索的怀疑和质疑C. 对科学研究的盲目崇拜D. 对科学成果的理性接受4. 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科学行为?A. 积极参与科学普及活动B. 在网络上散布未经证实的科学信息C. 通过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D. 依据科学原理进行创新实践5. 科学方法是指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规范和程序。
以下哪项不是科学方法的特点?A. 可重复性B. 可验证性C. 主观随意性D. 系统性二、填空题1.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________、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表达交流。
2. 在科学实践中,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客观性,通常需要进行________。
3. 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对于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科学普及活动应当注重________和________相结合。
4. 科学研究中的“双盲实验”设计是为了消除________和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三、判断题1. 科学素质的提高仅仅依赖于学校教育。
()2. 科学方法的核心在于实证和逻辑推理。
()3. 科学态度中的怀疑精神意味着对所有科学成果持否定态度。
()4. 科学行为是指那些能够促进科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行为。
()四、简答题1. 简述科学素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描述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并举例说明。
3. 阐述科学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科学素养科普调查问卷模板
尊敬的参与者:您好!为了解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现状,以及科普工作的开展情况,我们特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
您的宝贵意见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A. 男B. 女2. 您的年龄:A. 18岁以下B. 18-30岁C. 31-45岁D. 46-60岁E. 60岁以上3. 您的学历:A. 小学及以下B. 初中C. 高中/中专/技校D. 大专E. 本科F. 研究生及以上4. 您的职业:A. 学生B. 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C. 专业技术人员D.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E. 商业、服务业人员F. 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G.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H. 不愿透露二、科学素养认知5. 您认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如何?A. 非常重要B. 重要C. 一般D. 不重要E. 不清楚6. 您了解以下哪些科学概念?① 相对论② 量子力学③ 生物进化论④ 神创论⑤ 生态平衡⑥ 碳循环⑦ 地球自转⑧ 气候变化⑨ 水循环⑩ 能量守恒定律请在了解的概念前打勾(可多选):______ ① 相对论______ ② 量子力学______ ③ 生物进化论______ ④ 神创论______ ⑤ 生态平衡______ ⑥ 碳循环______ ⑦ 地球自转______ ⑧ 气候变化______ ⑨ 水循环______ ⑩ 能量守恒定律7. 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对提高科学素养有帮助?① 科学教育② 科普宣传③ 社会实践④ 家庭氛围⑤ 个人兴趣⑥ 其他(请说明):__________请在有帮助的因素前打勾(可多选):______ ① 科学教育______ ② 科普宣传______ ③ 社会实践______ ④ 家庭氛围______ ⑤ 个人兴趣______ ⑥ 其他三、科普活动参与8. 您参加过以下哪些科普活动?① 科普讲座② 科普展览③ 科普实验④ 科普竞赛⑤ 科普阅读⑥ 其他(请说明):__________请在参加过的活动前打勾(可多选):______ ① 科普讲座______ ② 科普展览______ ③ 科普实验______ ④ 科普竞赛______ ⑤ 科普阅读______ ⑥ 其他9. 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影响了您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① 活动形式单一② 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③ 活动内容枯燥乏味④ 活动地点距离较远⑤ 活动组织不力⑥ 其他(请说明):__________请在影响因素前打勾(可多选):______ ① 活动形式单一______ ② 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______ ③ 活动内容枯燥乏味______ ④ 活动地点距离较远。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报告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报告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报告一、研究背景•创作者身份介绍•对于科学素质建设的认识二、科学素质的重要性•科学素质的定义与内涵•科学素质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三、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的现状•教育体制与科学素质建设•公民科学素质的普及程度与差距分析•公众科学素质的提升需求四、科学素质建设的路径与策略•政府部门的责任及相关政策•教育和培训机构的作用与措施•社会组织和媒体的参与方式五、成功的案例分享•杰出公民科学素质的典型个人•全国范围内科学素质建设的典型项目六、展望与建议•科学素质建设的发展趋势•政府、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应采取的措施以上为参考列点,可根据具体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
报告要点明确,结构清晰,语言简练明了,以提高阅读体验。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报告一、研究背景•本报告由资深创作者撰写,旨在探讨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建设与发展。
二、科学素质的重要性•科学素质是指个体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等方面的素养和能力。
•科学素质对个体的学术研究、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对整个社会的创新力和发展也起到关键作用。
三、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的现状•教育体制与科学素质建设存在一定脱节,课堂教育难以满足科学素质的培养需求。
•公民科学素质的普及程度存在差距,一部分人群科学知识匮乏,科学思维较弱。
•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是一个迫切的需求,特别是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科学问题和技术创新时。
四、科学素质建设的路径与策略•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科学素质建设的支持与投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科学教育与科研机构建设。
•教育和培训机构应注重科学教育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社会组织和媒体可以通过开展科普活动、宣传科学成果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知和兴趣。
五、成功的案例分享•周志华教授:以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杰出贡献和科学精神,树立了公民科学素质的典范。
•全国科普基地网络项目:致力于打造具有科学教育功能的科普场馆,促进了科学素质的普及与提高。
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状况
2021年3-8月,中国科协开展了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调查范围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9月份,科协公布了本次调查的结果。
其中有一些数据值得我们关注。
1.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科学素养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即对基本科学知识的掌握,对基本科学方法的理解,关于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的能力。
像2011年日本地震之后爆发的抢盐风波以及各地“邻避运动”的频繁发生,一定程度上都与民众科学素质的缺失有关。
2.上海市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位居全国第一上海市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是18.71%,位居全国第一。
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别是北京和天津,这两个省市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是17.56%和12.00%,相当于美国和欧洲世纪之交的水平。
江苏(8.25%)、浙江(8.21%)、广东(6.91%)和山东(6.76%)四省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超过了全国总体水平。
其他省份尚需加油。
3.相关结构分析在不同分类群体科学素质水平普遍提升的同时,相关人群的科学素质水平提升幅度更大。
从年龄分类来看,中青年群体的科学素质水平较高,18-29岁和30-39岁年龄段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分别达到11.59%和7.16%。
从性别看,男性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达到9.04%,明显高于女性公民的3.38%。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的比例、男性和女性的科学素养水平等的差距在进一步加大,这也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
4.互联网的作用在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中,高达91.2%的公民通过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互联网已成为具备科学素质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第一渠道。
5.科普场馆的作用公民通过科普设施获取科学知识和科技信息的机会增多,科普设施的利用率较高。
在过去的一年中,公民参观过各类科普场馆的比例依次为:科技馆等科技类场馆(22.7%),自然博物馆(22.1%)。
参观身边的科普场所的比例依次为:图书阅览室(34.3%)、科普画廊或宣传栏(20.7%)。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实用版】目录1.引言:对于值得倡导和捍卫的观点的认识2.正确对待不同的观点3.倡导和捍卫的观点应具备的特点4.如何判断一个观点是否值得倡导和捍卫5.结论: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理性对待观点正文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观点。
在这些观点中,有些是值得倡导和捍卫的,有些则需要我们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观点是否值得我们去倡导和捍卫呢?首先,我们要正确对待不同的观点。
在接触到一个新的观点时,我们应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轻易地给予否定。
不同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多样性。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分辨观点的真伪,避免被错误的观点所误导。
其次,值得倡导和捍卫的观点应具备以下特点:1.符合科学原理:一个观点如果违背科学原理,那么它很可能是错误的。
反之,如果一个观点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那么它就具备了值得倡导和捍卫的价值。
2.有益于社会进步:一个观点如果对社会进步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它就具备了值得倡导和捍卫的价值。
例如,环保观念的普及对于改善环境状况、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符合道德伦理:一个观点如果违背道德伦理,那么它很可能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反之,如果一个观点强调道德伦理,那么它就具备了值得倡导和捍卫的价值。
4.促进人类福祉:一个观点如果对于增进人类的福祉有积极作用,那么它就具备了值得倡导和捍卫的价值。
例如,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在面对疾病时有了更多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在判断一个观点是否值得倡导和捍卫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此外,我们还应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理性对待各种观点。
这样,我们才能在观点的洪流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选择。
总之,面对形形色色的观点,我们要学会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
只有具备科学性、有益于社会进步、符合道德伦理和促进人类福祉的观点,才值得我们去倡导和捍卫。
中学生科学素养调查报告
中学生科学素养调查报告学科科学是中学生必修的一门科学课程。
科学素养对于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涉及到中学生的学业发展,也关系到他们的未来发展。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并提出一些建议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1.问题意识调查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共调查了1000名中学生。
问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对科学的兴趣程度,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能力等。
调查结果显示,近70%的中学生对科学非常感兴趣,80%的中学生认为科学知识掌握得还可以,60%的中学生认为自己能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和观察。
2.问题分析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中学生对科学感兴趣,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待提高。
这可能是由于中学科学课程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另外,也有一部分中学生对科学知识缺乏兴趣,这可能是由于教学方法的问题。
3.解决方案为了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改变教学方法。
在中学科学课程中,应该更加强调实践操作和实验观察,让学生通过亲自进行实验和观察来探索科学规律。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够增加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2)举办科学竞赛和科学活动。
通过组织科学竞赛和科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这种活动可以包括科学实验展示、科学知识竞赛等。
(3)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应该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参观科学课堂,了解教学进展,并提供给家长一些科学启蒙的指导,帮助他们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4)加大科学实验室的建设力度。
学校应该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建设科学实验室,提供更好的实验设备和材料,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
只有通过亲身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科学知识,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4.总结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了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希望学校和家庭能够共同努力,为中学生提供更好的科学教育环境,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评价量表
科学素养评价量表摘要:一、科学素养评价量表的背景和意义1.科学素养的重要性2.科学素养评价量表的制定背景二、科学素养评价量表的内容和构成1.科学知识2.科学思维3.科学方法4.科学态度和行为三、科学素养评价量表的应用和推广1.在教育领域的应用2.在社会公众中的推广3.对提高科学素养的启示四、科学素养评价量表的局限性和未来改进方向1.评价指标的完善2.评价方法的优化3.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平衡正文:科学素养评价量表是我国为衡量公民科学素养水平而制定的一套评价体系。
它旨在通过对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与行为的全面评估,帮助人们了解自身的科学素养状况,从而提高整体国民的科学素养水平。
科学素养评价量表的制定背景源于我国对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高度重视。
科学素养不仅关乎个人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更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发展的基石。
因此,科学素养评价量表的制定在我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科学素养评价量表包括四个方面: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与行为。
其中,科学知识是基础,涉及对科学领域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了解;科学思维是核心,强调运用逻辑、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进行科学推理和论证;科学方法是关键,要求掌握科学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科学态度与行为是目标,倡导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和科学实践。
科学素养评价量表的应用和推广在我国已取得一定成效。
在教育领域,许多学校已将科学素养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推动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在社会公众中,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的科普宣传,科学素养评价量表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认可,促使更多人关注并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然而,科学素养评价量表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局限性。
例如,评价指标的完善和优化、评价方法的改进以及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平衡等方面仍有待加强。
中国公民科学基本素养
中国公民科学基本素养科学基本素养是指个体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判断和决策的基本能力。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科学基本素养对于每个中国公民来说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科学知识的学习、科学思维的培养以及科学精神的践行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公民的科学基本素养。
学习科学知识是提高科学基本素养的基础。
科学知识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的总结。
中国公民应该通过学习基础科学知识,了解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了解物理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物理现象;学习生物学知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生命的奥秘。
通过学习科学知识,中国公民可以增加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提高科学基本素养的水平。
培养科学思维是提高科学基本素养的重要途径。
科学思维是指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中国公民应该培养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培养科学思维需要不断的实践和锻炼,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科学思维的理解和掌握。
只有具备了科学思维,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高科学基本素养的水平。
践行科学精神是提高科学基本素养的关键。
科学精神是指遵循科学方法和科学原则,追求真理、客观、公正、合理的精神态度。
中国公民应该树立科学精神,摒弃迷信和盲目崇拜的观念,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问题。
例如,在面对健康问题时,我们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科学的治疗,避免迷信和灵验的偏方。
只有践行科学精神,我们才能真正提高科学基本素养的水平,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中国公民科学基本素养的提高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以及践行科学精神是提高科学基本素养的关键要素。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科学基本素养水平,更好地适应和参与到现代社会的发展中。
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及对科学技术的态度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报告
2、科技态度Biblioteka 大部分受访者(87%)表示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持积极态度,认 为科技对社会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然而,也有部分公民(13%)对科技发展带 来的负面影响表示担忧。
3、科学教育和科普:超过60%的公民认为当前的科学教育存在不足,特别是 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方面。此外,公民普遍希望 获得更多、更生动的科普资源。
总之,社会互动规则在出境旅游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公民在出境旅游时应 自觉遵守社会互动规则,展现良好的文化素养和道德风貌。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 同加强素质教育和文明旅游的推广,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水平。通过“中国公民 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的引导,我们可以为中国游客树立正面的形象,为国家 赢得尊重。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国公民的出境旅游文明行为!
总之,通过本次实证研究,我们发现科学阅读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科学素质 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效果。因此,我们建议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加强科学阅 读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并进一步研究和优化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和教学 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未来发展。我们也希望教育界和相关 方面能够给予更多的和支持,为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三、调查结果
1、体育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调查者对体育有基本的了解,但深度和广度有待提 高。76%的被调查者认为体育对健康有重要影响,但只有35%的人能准确认识到体 育的多元益处,如提高心理健康、增强社会交往等。
2、体育态度
在对待体育的态度上,大部分被调查者积极向上,认为体育应成为生活中的 重要部分。68%的被调查者表示对体育活动有热情,但只有38%的人表示愿意为体 育付费。此外,被调查者对观看体育赛事的兴趣高于亲身参与。
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及对科学技术 的态度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是指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中国公民应具备的科学知识、
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素养标准。
作为一个具有创造力和创新力的国家,中国正努力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
科学知识
首先,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要求具备基础的科学知识。
这包括物理、化学、
生物、地理、天文等各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公民应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备解决科学问题和分析科学现象的基本能力。
科学态度
其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还要求具备科学态度。
这包括对科学的尊重和敬畏,对科学事实和证据的认可和接受,以及对科学方法的认同和信任。
公民应具备批判思维和辨别信息的能力,不盲目相信传闻和谣言,注重科学道德和诚信。
科学方法
最后,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也要求具备科学方法。
这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假设等科学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公民应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也是全民
科学素质提升的基础。
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实践,中国公民将更加自信、理性和独立,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
附录: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2010 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3.27%,较2005 年的1.60%和2007 年的2.25%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的水平。
11 月25 日,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稳步提升,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实现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所确定的阶段性目标。
一、3.27%的数字是怎么得来的2009 年11 月至2010 年5 月,中国科协委托中国科普研究所组织实施开展了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抽样调查。
本次调查是一次大规模的抽样问卷入户调查,调查涉及中国内地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8 至69 岁公民,采取入户面访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69360 份,有效回收68416份。
本次调查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明显提升,2010 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了3.27%,城镇劳动者和农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提升速度较快;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仍是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公民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明显攀升,利用科普设施及参加科普活动的公民比例有所提高;公民对科技的理性支持态度及参与科技事务的意识仍保持较高水平……那么,我国公民仅3.27%具备科学素养,这个数据是怎么得来的?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表示,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及历次调查所采用的公民科学素养测度指标,本次调查从 3 个方面定量测度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对了解必要科学知识测度;对掌握基本科学方法的测度;对崇尚科学精神程度的测度。
当一个被调查者同时通过以上3 个方面的测度,才被认定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
任福君解释说,此次调查中,了解必要科学知识的公民比例为14.67%,掌握基本科学方法的公民比例为9.75%,崇尚科学精神的公民比例为64.94%。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统计调查制度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统计调查制度全文共八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近年来,科学素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中国如何全面了解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进行系统的统计调查,并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素质提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立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统计调查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统计调查制度的重要性、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统计调查制度的重要性中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而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文明程度。
通过科学素质统计调查制度,可以充分了解公民的科学知识储备、科学思维能力、科学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水平,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科学素质统计调查制度还可以促进公众对科学的认识,提高科学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竞争力。
建立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统计调查制度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统计调查制度的现状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科学素质统计调查制度,主要是通过定期的民意调查、问卷调查、教育评估等方式对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测评。
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一是数据采集的难度较大,公民科学素质的多样性和综合性使得统计调查工作难以贯彻。
二是现有的科学素质统计调查工具和方法相对滞后,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三是公众对科学素质统计调查制度的认知度较低,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
四是统计调查结果的利用率不高,部分数据得不到有效应用。
三、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统计调查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公民科学素质统计调查制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提高科学素质统计调查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完善科学素质统计调查工具和方法,推动科学素质统计调查制度的标准化和科学化;三是加强对公众的科学素质教育,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意识和参与度;四是加强科学素质统计调查结果的推广和运用,促进统计数据与政策制定的深度融合。
中国人科学素养怎么样
中国人科学 养 素 怎么样
刘 皓
科 学 素 养 调 查 是从 美 国 开 看 法 和 获 得科 学 技 术 信 息 的 渠 始的。 99 , 17 年 当时 任美 国伊 利 道 、 等 各个方 面情 况的 重要 手段 诺 宜 大学 公 众舆 论 研 究 所 所 长 方 法 。 国 自从二 十世 纪九 十年 我 的米 勒教 授 开始 尝 试在 美 国 国 代 初开展 这项 研究 工作 以来 , 已 家 公 众科 学 素养 的连续 调 查 中 经 形 成 每 隔 两 年进 行 一 次 的调 建立 对美 国成年 人 (8— 9岁 ) 查研 究工 作 程序 。 1 6 的科 学 素养 评估 体 系 一米 勒认 分 子 激光 、 A等科学 概 DN 念 在 任 何 一 个 国 家 都 是 一 样 公众 科学素 养 关乎 综合 国力
此 次调 查显示 , 国公 众具 的 。在 科 学 技 术迅 速 发 展 的今 我
1 为, 2 科学素养包括三个部分 , 一 备 基 本 科 学 素 养 的 比 例 为 天 ,对 于 世界 任何 一 个 国家 来
是 具 有 足够 能 力 阅读 报 纸 和 杂 14 , . % 即每千人 中有 l 具备 说 , 民 了解 这些科 学 概念都 是 人 公 志 中表 达各 种科 学 信 息 的 科学 基本 科学 素 养 这一 比例 比 5年 十分重 要 的
的 了解 。大 多数人认 为 , 这个 年的持续 增 长 , 是我 国大 力实 隆” “ 在 这 、 干细 胞” “ 、转基 因” 等 , 等
研 究领域 内 , 出一个 符 合 目前 施一 教兴 囤” 提 科 战略 的结 果 , 也是 公众 对这些 新名词 的接受程 度 ,
状 况 的标 准 是必要 的 。然而 , 制 我 国 正 规 教 育 迅 速 发 展 的 结 直接 体现 出科 学 素养 的高低 。 订一 个 符 台 所 有 国 家适 用 的标 果 但 同时也应 看到 , 与发 达 国 基 于我 国 的 国情 , 次普 查 这 准是 十分 困难的 界各 国现在 家相 比, 们还 有很大 差距 。据 选择 了在 报 纸 和 刊物 上 出现 频 世 我 分子”“N E N T 、 IT R E ’ 仍然 在 全 部 或 者 在相 当大 的程 美 目 18 95年 的调查显 示 ,美 国 率较高 的“ 度上采用 米勒 的标 准 。 国此次 公众 达 到基 本 科学 素 养水 平 的 我 这 一被 公认 的指标 体 系 我 国公 众科 学素养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报告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报告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报告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使得科学素质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一项全国性的科学素质调查报告应运而生。
这份调查报告覆盖了全国各个省市和不同年龄、性别、教育背景的人群。
报告显示,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较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大多数公民对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其次,公民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方法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
许多人对科学研究持怀疑态度,对科学家的工作和成果缺乏基本的了解和尊重。
此外,科学素质的差异在不同地区和群体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针对这些问题,调查报告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首先,加强科学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教育质量。
科学教育应该从小学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面对问题时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同时,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和教学水平。
其次,加强科学传播和科普工作。
政府和媒体应该共同努力,通过举办科学展览、科学讲座和科普活动等形式,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
此外,科学研究机构和科学家也应该积极参与科学传播工作,向公众展示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成果。
最后,加强科学伦理和科学道德教育。
公民应该了解科学研究的伦理要求和道德规范,并在实践中遵守。
同时,科学界也应该加强自律,严格遵守科学研究的伦理规范,提高科学研究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除了以上建议,调查报告还提出了一些其他的观点和问题。
例如,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学校、家庭和个人都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
此外,科学素质的提高也需要与其他领域的素质培养相结合,例如文化素质、创新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等。
全民科学素质测评方案
全民科学素质测评方案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加强科学教育的普及,推动广大人民群众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我们制定了一套全民科学素质测评方案。
本文将介绍这套方案的具体内容。
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自然科学、技术学科和数学这些重要的学科,已成为推动各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核心。
针对当前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我们制定了全民科学素质测评方案,以提高广大公众的科学素质,提高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
2. 测评内容我们的全民科学素质测评方案主要涵盖以下内容:2.1 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科学、技术学科和数学基础知识。
测试者需要掌握基本的科学常识和科学方法,理解和掌握常见但重要的科学原理和概念。
2.2 实践能力测试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各类科学工具和设备,处理基本的科学数据和信息,解决实践中常见的科学问题。
2.3 创新思维测试者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具有探索科学新知识,制定新的科学理论或方法,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能力。
3. 测评形式我们的全民科学素质测评方案将采取多种形式,包括理论试题、实践操作和创新实验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理论试题我们将设计出一些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题目,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实施。
测试者需要选择正确的答案或进行简答题的解答。
3.2 实践操作我们将为测试者提供一些实践操作的题目,包括使用科学仪器、分析数据等。
测试者需要基于实际情况进行实践操作并回答问题。
3.3 创新实验我们将提供一些有趣、富有探索性的实验题目,锻炼测试者的创新思维,并鼓励他们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
4. 测评标准我们将根据测试者的得分情况,以及对题目的回答质量进行量化得分,并最终形成测评结果。
我们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判:4.1 基础知识测试者需要掌握多个学科的知识,并能够正确回答相关的试题。
2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技术流程
XX2: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技术流程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技术流程《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测评方法研究》课题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是通过对我国16~69周岁的公民进行全国性抽样调查,来了解我国劳动适龄人口的科学素质水平。
根据XX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21-2021-2021年)》制定了《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和相应题库,选聘专家,从试题库抽取36道题目,XX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问卷。
第一部分问卷指标体系一、调查的主要内容调查的主要内容涵盖科学生活能力、科学劳动能力、参与公共事务能力、终生学习与全面发展能力四个领域,知识构成、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三个维度。
其中,科学生活能力包括健康生活、安全生活、便捷生活和文明生活等四个方面,科学劳动能力包括适应职业技能变化、安全生产、管理经营决策和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参与公共事务能力包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认识科学技术与XX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终生学习与全面发展能力包括掌握必要的科技知识,获取、辨别和利用信息,认知与抉择等三个方面。
二、问卷说明与指标解释(一)问卷说明1。
问卷结构问卷由封面、问卷主体和封底组成。
封面包括调查名称、先导语、XX统计局批准文号、调查机关和调查有效期等内容。
问卷主体包括基本的答卷说明和两个主要部分。
答卷说明主要为引导被访者采取有效的答卷方式而设计。
两个主要部分包括:被访者个人情况,问题部分的XX题、选择题。
从问题设置上,尽量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入繁.从贴近被访者生活实际的问题入手,逐步增加问题难度.从问题用语上,在保证问题的科学性基础上,尽量做到言简意赅、清晰易懂、不产生歧义。
封底主要包括被访者的姓名和等信息,方便对调查问卷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和复核.2.问卷填写说明(1)问卷的地区编码应严格按照规定填写。
(2)问卷应由被抽中调查对象填写,如有困难,可以由调查员代为填写。
请按问卷内容、提问顺序逐一回答,以免遗漏;(3)在问卷每个选择题后回答栏中,设有若干可选择的答案,每题答案均选一个;(4)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在认为合适答案的数字或代码下打“√”或将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基本科学素养调查:仅有3.27%国人具备
ugmbbc发布于2011-02-24 08:19:41| 13940 次阅读字体:大小打印预览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
该怎样看待这一数据?中国人的科学素养究竟怎样?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议论。
1992年以来,中国科协在参照国际通用调查题项的同时,结合具体国情,在大陆地区对18—69周岁的公众展开调查,形成了8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数据。
比较这8次调查结果,尤其是解读2010年的最新数据,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国人的科学素养状况。
普遍崇尚科学精神,但对科学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不够
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从三个方面进行测度: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的程度。
一个被调查者只有同时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测度,才被认定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
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何薇是唯一参加了全部8次调查的研究人员。
据她介绍,2001年,具备公民科学素质的比例是1.44%,2003年的数据是1.98%,2005年是1. 60%,2007年是2.25%。
2010 年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3.27%)相当于日本(1991年为3%)、加拿大(1989年为4%)和欧盟(1992年为5%)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
但在何薇看来,并不能简单地作数字对比,应该更关注中国的语境及调查数据背后透露的信息。
在这三个测量维度中,“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与国外的差距较大。
何薇称,以9道国际通用的科学知识测试题的平均正确率来看,2008年美国的水平为64%,2010年中国的水平仅为41%。
在“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上,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升缓慢。
2005年为7.4%,200 7年为6.9%,2010年仅达到9.8%。
何薇分析,这主要源于我们长期以来对科学方法和科学研究过程的教育重视不够。
对于“崇尚科学精神的程度”这个维度,国际上没有统一的题目和标准可供对比。
何薇说,“历次调查都显示,中国公民不相信迷信的比例是很高的,而且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很小。
”此外,中国公众对科技发展充满信心与期望。
以2010年的调查为例,有84.5%的公民赞成“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将给我们的后代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而在欧盟,这一说法的赞成比例为75%。
在对科学研究的支持态度方面,77%的公民赞成“尽管不能马上产生效益,但是基础科学的研究是必要的,政府应该支持”。
对科技信息的兴趣不输发达国家公众,超八成被调查者最关注“医学与健康”
虽然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并不十分明显,但公民对科技信息的感兴趣程度显著增长。
第八次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公民对与科技有关的新闻话题感兴趣的比例增长较快,其中,科学新发现为71.6%,医学新进展为71.1%,新发明和新技术为68.2%,均比20 05年的调查结果提升了一二十个百分点。
何薇表示:“虽然中国公众与美国和欧洲等国公众在科学素养水平方面还存在差距,但是他们对科学技术的感兴趣程度基本相同。
”比如,对“新发明和新技术应用”话题,有49. 2%的中国公众表示“感兴趣”,而欧盟的这一数据为49%。
在所有与科学相关的信息中,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更受关注。
2010年的调查显示,中国公众最感兴趣的科技发展信息是“医学与健康”,选择比例为82.7%。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认为,这些数据正体现了中国人对科学感兴趣,有科普需求。
“科普就是要从公众的需求出发,满足大家的科学欲望”。
任福君认为,科普既要遵循普惠制,也要注重差异性。
“比如城市老年人更关注保健信息,年轻人可能对于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更感兴趣。
”
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走进科技场馆,新媒体日渐成为科普主力军
除了对科学技术信息感兴趣外,几次调查还释放了一个积极信号:公民主动参与科普活动和参观科技场馆等的意愿在增加,参与机会和比例也在增高。
以科技馆等科技类场馆的参观情况为例:2010年参观过的公民比例为27.0%,比2005年提高了17.7个百分点。
2010年因“本地没有”而未参观过的公民比例为37.6%,比2005年降低了18.1个百分点。
任福君认为,这些数据体现了这几年间,中国科普场馆的建设速度加快,数量大大提升。
但不能忽略的是,有些场馆缺乏资金,空壳化运作,展品和陈列方式多年没有变化,无法满足公民的需求。
让任福君印象最深刻的数据是新媒体对于科普的巨大影响。
2010年,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由高到低依次为:电视(87.5%)、报纸(59.1%)、与人交谈(43. 0%)、互联网(26.6%)、广播(24.6%)、一般杂志(12.2%)、图书(11.9%)和科学期刊(10.5%)。
与2005年的6.4%相比,公民利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提高了20.2个百分点。
根据2009年的《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报告》,截至当年3月,我国网络科普设施达到600余个,181个全国学会网站开设了科普栏目,科学松鼠会等民间科普网站更有针对性,新媒体日渐成为科普主力军。
“在调查过程中,更要关注公民获得科普知识的渠道问题。
数据的变化,说明保证渠道的公平提供和利用,才能激发并满足公民的科普需求。
”任福君说。
(记者陈星星)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