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知识点
高中化学——勒夏特列原理定义及相关知识点练习
勒夏特列原理:定义: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勒夏特列原理又叫平衡移动原理。
注意事项:(1)平衡向“减弱”外界条件变化的方向移动,但不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
(2)增大并不意味着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只有V正>V逆时才可以肯定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并不一定提高,生成物的体积分数也并不一定增大(因为反应物或反应混合物的总量增大了),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会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
(4)存在平衡且平衡发生移动时才能应用平衡移动原理。
习题: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硫酸工业中,增大O2的浓度有利于提高SO2的转化率B.对2HIH2+I2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使颜色变深C.开启啤酒瓶后,瓶中立刻泛起大量泡沫D.滴有酚酞的氨水溶液,适当加热溶液(氨气不挥发)后颜色变深2.下列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B.棕红色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E.合成氨工业中通入过量氮气可提高H2转化率3.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①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不到氯化铁固体②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③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④常温下,将1mL pH=3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至l00mL,测得其pH<5⑤钠与氯化钾共融制备钾Na(l)+KCl(l)=熔融K(g)+NaCl(l)4.下列事实中能应用勒沙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A.往硫化氢水溶液中加碱有利于S2-的增加B.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氧化的反应C.高压不利于合成氨的反应D.500℃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1.解析:A、硫酸工业中,增大O2的浓度平衡向生成三氧化硫的反应进行,因此有利于提高SO2的转化率,适用于勒夏特列原理;B、对2HIH2+I2平衡体系增加压强,反应速率加快,但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因此平衡不移动。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1. 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的容器内,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明显变化的状态。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但是反应仍然在进行。
2. 平衡状态下,正向反应的速率等于反向反应的速率,正向反应和反向反应达到动态平衡。
3. 平衡常数(K)描述了反应在特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正向反应和反向反应中各个组分的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二、平衡常数1. 平衡常数K是在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的一个指标。
2. 平衡常数可以通过平衡反应的速率常数得到,对于一般的平衡反应aA + bB ⇌ cC + dD,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C]^c [D]^d / [A]^a [B]^b。
3. 平衡常数K与反应进行的速率无关,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有关。
4. 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无关。
5. 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达到10^12数量级,也可以非常小,接近零。
三、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 温度温度对反应平衡常数K值的影响是显著的,通常而言,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反之,反应温度越低,平衡常数越小。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与与温度的关系通过Gibbs自由能与温度的关系来解释。
2. 浓度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导致平衡移动到反向或正向。
通常来说,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会导致反应向正向移动以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反之,减少反应物的浓度会导致反应向反向移动以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3. 压力对于气相反应,改变反应物分子的压力会影响平衡的位置。
通常来说,增加压力会导致反应向物质分子数量较少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力则会导致反应向物质分子总数较多的方向移动。
4. 添加催化剂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但催化剂对平衡常数K无影响。
四、化学平衡的应用1. 工业生产在工业反应中,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合理利用化学平衡来提高产品的产率。
2. 环境化学通过对环境中各种物质的化学平衡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环境中的化学反应过程。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知识点总结:
1. 平衡常数(Kc)和平衡表达式:
-平衡常数是表示在平衡时各物质浓度的关系,通常用Kc表示。
-平衡表达式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关系写出,每个物质的浓度用方括号表示。
2. 影响平衡的因素:
-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会驱使反应向生成物方向移动,减少反应物浓度则会导致反应向反应物方向移动。
-生成物浓度:增加生成物浓度会导致反应向反应物方向移动,减少生成物浓度则会促使反应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温度:温度升高通常会使反应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则使反应向放热方向移动。
-压力(对于气体反应):增加压力会使反应向分子数较少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力则会促使反应向分子数较多的方向移动。
3. Le Chatelier原理:
-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下,当外界对系统进行扰动时,系统会通过移动平衡来减小扰动。
- Le Chatelier原理指出,当系统受到温度、浓度或压力等因素
的改变时,系统会通过移动平衡来抵消这种改变。
4. 平衡移动的影响:
-加热反应体系:增加温度会使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吸热反应向前进。
-压缩气体反应体系:增加压强会使平衡向分子数较少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则促使平衡向分子数较多的方向移动。
-改变浓度:增加某个物质的浓度会使平衡向相应生成物的方向移动,减小浓度则导致平衡向反应物的方向移动。
5. 平衡移动的时间:
-平衡移动并不是瞬间发生的,它需要一定的时间。
具体时间取决于反应速率和反应机制。
理解平衡移动知识点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态及其变化非常重要,帮助我们预测和解释实验结果,并在实际应用中优化反应条件。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的超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的超全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平衡的移动1.化学平衡的移动(1)定义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体系,条件改变,引起平衡状态被破坏的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2)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对于反应前后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4)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能同时同等程度地增大或减小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故其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
3.勒夏特列原理在密闭体系中,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温度、压强或浓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对于反应mA(g)+nB(g)pC(g)+qD(g),分析如下:2.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平衡移动影响的几种特殊情况(1)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无影响。
(2)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应,如H2(g)+I2(g)2HI(g),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但增大(或减小)压强会使各物质的浓度增大(或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或浅)。
(4)恒容时,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增大(减小)浓度相当于增大(减小)压强。
(5)在恒容容器中,当改变其中一种气态物质的浓度时,必然会引起压强的改变,在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和物质的转化率、体积分数变化时,应灵活分析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若用α表示物质的转化率,φ表示气体的体积分数,则:①对于A(g)+B(g)C(g)类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容积不变,加入一定量的A,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α(B)增大而α(A)减小,φ(B)减小而φ(A)增大。
知识点总结3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化学平衡状态1. 定义:在 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 ,各物质的浓度保持 的状态。
2. 特征:“动”—— “等”—— “逆”——“定”—— “变”——3.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二、化学平衡的移动1. 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2. 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正、逆反应速率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3. 化学平衡移动的标志:(1)反应速率从V 正 = V 逆 → V ’正 ≠ V ’逆→V ’’正 = V ’’逆;(2)各组分的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等由保持一定 → 发生改变 → 再次保持一定。
4. 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1)若改变外界条件,引起V 正 > V 逆,则化学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 (2)若改变外界条件,引起V 正 < V 逆,则化学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3)若改变外界条件,引起V 正和V 逆 都同等程度发生变化,则化学平衡向 移动。
三、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一)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速率变化V逆瞬间不变,后增大V逆瞬间不变,后减小V正瞬间不变,后增大V正瞬间不变,后减小v-t图像规律总结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二)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 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化学平衡aA(g) + bB(g) ⇌ cC(g) + dD(g)a +b >c+daA(g) + bB(g) ⇌ cC(g) + dD(g)a +b <c+daA(g) + bB(g) ⇌ cC(g) + dD(g)a +b = c+d体系压强变化增大压强减小压强增大压强减小压强增大压强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变化V正、V逆同时增大;且V’正>V’逆V正、V逆同时减小;且V’正<V’逆V正、V逆同时增大;且V’正<V’逆V正、V逆同时减小;且V’正>V’逆V正、V逆同时增大;且V’正=V’逆V正、V逆同时减小;且V’正=V’逆平衡移动方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方向移动不移动不移动v-t 图像规律总结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分子数目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分子数目增大的方向移动。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知识点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知识点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化学“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错”。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基本功不扎实。
化学知识点多而零碎,学习过程中若不能融会贯通,尤其是一些“特殊”之处,往往致使解题陷人“山重水复”之境。
为了理解、巩固和掌握这些知识,消除盲点。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1)定义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体系,条件改变,引起平衡状态被破坏的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2)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对于反应前后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4)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能同时同等程度地增大或减小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故其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
勒夏特列原理在密闭体系中,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温度、压强或浓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外界条件的变化对速率的影响和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在一定条件下,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外界因素会影响可逆反应的速率,但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只有当v正≠v 逆时,平衡才会发生移动。
对于反应mA(g)+nB(g)pC(g)+qD(g),分析如下: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平衡移动影响的几种特殊情况(1)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无影响。
(2)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应,如H2(g)+I2(g)2HI(g),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但增大(或减小)压强会使各物质的浓度增大(或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或浅)。
高中化学之平衡的判定与平衡移动原理知识点
高中化学之平衡的判定与平衡移动原理知识点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1)速率标志①同一物质在同一时间内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
②不同物质在相同时间内代表反应方向相反时的化学反应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2)物质的数量标志①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浓度、百分含量等保持不变。
②反应物消耗量达到最大值或生成物的量达到最大值(常用于图像分析中)。
③不同物质在相同时间内代表反应方向相反的量(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体积)的变化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3)特殊的标志①对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同的可逆反应来说,当体系的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恒温恒容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②有色体系的颜色保持不变。
(4)依Q与K关系判断:若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移动的判断方法(1)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判断通过比较平衡破坏瞬时的正、逆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①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则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或向右)移动;②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则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或向左)移动;③若外界条件改变,虽能引起v正和v逆变化,但变化后新的v正′和v逆′仍保持相等,则化学平衡没有发生移动。
(2)依据浓度商(Q)规则判断通过比较浓度商(Q)与平衡常数(K)的大小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①若Q>K,平衡逆向移动;②若Q=K,平衡不移动;③若Q<K,平衡正向移动。
3.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问题(1)若外界条件改变后,无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或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都无法减弱外界条件的变化,则平衡不移动。
(2)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催化剂不会影响化学平衡。
(3)当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与生产要求不一致时,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典例分析。
化学平衡移动知识点
化学平衡移动知识点化学平衡在中学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化学平衡移动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化学平衡移动知识点:概念化学平衡状态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①前提是“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一定条件” 通常是指一定的温度和压强。
②实质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由于速率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所以速率相等基于外界条件不变。
③标志是“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浓度没有变化,并不是各种物质的浓度相同。
对于一种物质来说,由于单位时间内的生成量与消耗量相等,就表现出物质的多少不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化学平衡移动知识点:平衡状态的方法化学平衡移动知识点: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V正减小,V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缩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
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5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总结知识点分析
煌敦市安放阳光实验学校化学平衡问题化学平衡移动影响条件(一)在反速率(v)-时间(t)图象中,在保持平衡的某时刻t1改变某一条件前后,V正、V逆的变化有两种:V正、V逆同时突变——温度、压强、催化剂的影响V正、V逆之一渐变——一种成分浓度的改变对于可逆反:mA(g) + nB(g)+ qD(g) + (正反放热)【总结】增大反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方向移动;减小反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方向移动。
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会向系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升高温度,平衡向着吸热反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的方向移动。
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移动(二)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会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具体地说就是:增大浓度,平衡就会向着浓度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浓度,平衡就会向着浓度增大的方向移动。
增大压强,平衡就会向着压强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就会向着压强增大的方向移动。
升高温度,平衡就会向着吸热反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就会向着放热反的方向移动。
平衡移动原理对所有的动态平衡都适用,如对后面将要学习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也适用。
(讲述:“减弱”“改变”不是“消除”,更不能使之“逆转”。
例如,当衡体系中气体压强为P时,若其它条件不变,将体系压强增大到2P,当达到的平衡时,体系压强不会减弱至P甚至小于P,而将介于P~2P之间。
)化学平衡小结——效平衡问题一、概念在一条件(恒温或恒温恒压)下,同一可逆反体系,不管是从正反开始,还是从逆反开始,在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效平衡(包括“全效和相似反条件条件改变v正v逆v正与v逆关系平衡移动方向图示选项浓度增大反物浓度减小反物浓度增大生成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加快减慢不变不变不变不变加快减慢v正>v逆v正<v逆v正<v逆v正>v逆正反方向逆反方向逆反方向正反方向BCBC压强m+n>p+qm+n<p+qm+n=p+q加压加快加快加快加快加快加快v正>v逆v正<v逆v正=v逆正反方向逆反方向不移动AAE m+n>p+qm+n<p+qm+n=p+q减压减慢减慢减慢减慢减慢减慢v正<v逆v正>v逆v正=v逆逆反方向正反方向不移动DDF 温度升温降温加快减慢加快减慢v正<v逆v正>v逆逆反方向正反方向AD 催化剂加快加快加快v正=v逆不移动 E效”)。
高二化学平衡知识点与考点大全
高二化学平衡知识点与考点大全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中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
在高二化学学习中,掌握化学平衡的知识点与考点对于理解和解答相关试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全面介绍高二化学平衡的知识点与考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该部分内容。
一、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化学平衡指的是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之间达到一定的比例关系,反应速率正反两个方向相等,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出发点。
化学平衡的特征:1. 可逆性:反应物与生成物相互转化,反应可以向前进行,也可以向后进行。
2. 动态平衡:反应在一定时间内来回变化,但总体浓度不变。
3. 定态:动态平衡时,各参与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
二、平衡常量和平衡常量表达式平衡常量是描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比例的一个量度,用K表示。
平衡常量的大小与化学反应的方向无关,只与温度有关。
平衡常量的表达式可根据反应式得到,根据不同的反应类型,平衡常量的表达式也不同。
考点:1. 平衡常量的定义及其特点。
2. 平衡常量与温度的关系。
三、平衡常量的计算平衡常量的计算是化学平衡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平衡常量的计算可以通过浓度法、分压法或折射率法等方法,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式,并结合已知条件进行计算。
考点:1. 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关系计算平衡常量。
2. 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压关系计算平衡常量。
四、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平衡位置是指在化学平衡状态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比例。
化学平衡的位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介绍几个重要的因素。
1. 温度:温度升高,平衡位置向反应吸热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平衡位置向反应放热方向移动。
2. 压力:对气体反应的平衡位置有较大影响,压力增大,则平衡位置向生成物方向移动,压力减小,则平衡位置向反应物方向移动。
3. 浓度变化:增加某一物质浓度,平衡位置向与该物质浓度变化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减小某一物质浓度,平衡位置向与该物质浓度变化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
化学平衡的知识点总结
化学平衡的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平衡的概念。
1. 定义。
-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状态。
例如,对于可逆反应N_2(g)+3H_2(g)⇌2NH_3(g),在一定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等条件下,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生成NH_3的速率和逆反应NH_3分解的速率相等,体系中N_2、H_2、NH_3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此时就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2. 特征。
- 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即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进行,只是v_正=v_逆≠0。
例如在上述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N_2和H_2仍在不断反应生成NH_3,同时NH_3也在不断分解成N_2和H_2。
- 等: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这是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
- 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等也保持不变。
- 变:化学平衡状态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当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浓度等)改变时,平衡可能会发生移动。
二、化学平衡常数。
1. 定义。
-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aA + bB⇌ cC + dD,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C]^c[D]^d)/([A]^a[B]^b),其中[A]、[B]、[C]、[D]分别表示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
例如对于反应2SO_2(g)+O_2(g)⇌2SO_3(g),其平衡常数K =frac{[SO_3]^2}{[SO_2]^2[O_2]}(温度一定)。
2. 意义。
- K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反应进行的程度。
K值越大,说明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K值越小,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反应物的转化率越低。
- 对于同一可逆反应,K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 应用。
- 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通过比较某一时刻反应的浓度商Q=([C]^c[D]^d)/([A]^a[B]^b)(Q与K表达式相同,但Q是任意时刻的)与K的大小关系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高一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和平衡常数的应用原理
高一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和平衡常数的应用原理高一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和平衡常数的应用原理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状态的时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在一定比例下不再变化。
在化学平衡中,物质的转化虽然停止,但是反应仍然在继续进行。
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以及平衡常数的应用原理是我们理解和研究化学反应平衡的重要内容。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在化学平衡中,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平衡系统会产生一定的移动以重新建立新的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包括 Le Chatelier 原理和浓度-时间关系。
1. Le Chatelier 原理Le Chatelier 原理是指在一个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系统中,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系统会调整自身以减小对外界变化的影响。
具体来说,当平衡系统的温度、压力、浓度等发生变化时,系统会向以减小变化影响为目标的方向进行移动。
- 温度的影响:在反应热是吸放热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平衡位置向吸热的方向移动,降低会使平衡位置向放热的方向移动。
反应热是放热的情况与上述相反。
- 压力的影响:压力的增加会使平衡系统向分子数少的方向移动,压力的降低会使平衡系统向分子数多的方向移动。
此处需注意,只有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之和不相等的情况下,改变压力才会对平衡位置产生影响。
- 浓度的影响:增加某一反应物的浓度会使平衡系统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增加某一生成物的浓度会使平衡系统向反应物的方向移动。
而当浓度只增加一个无关物质时,平衡位置不会发生改变。
2. 浓度-时间关系当反应物浓度逐渐增加或减少时,反应速率会相应改变。
在开始反应时,反应物浓度较高,反应速率较快,但随着反应进行,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也会变慢。
最终,当反应物浓度减小至一定水平时,反应速率趋于稳定,达到平衡。
二、平衡常数的应用原理平衡常数是用于描述化学平衡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相对关系的数值。
平衡常数的大小可用于预测平衡位置的偏向,以及影响平衡位置的外界因素。
化学反应中的平衡移动与影响因素总结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中的平衡移动与影响因素总结知识点总结在化学反应中,平衡移动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变化。
平衡移动的方向和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总结几个与平衡移动相关的重要知识点,并探讨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
一、平衡移动的基本原理平衡移动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当达到化学平衡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发生变化的过程。
平衡移动的方向可以是向前移动(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加),也可以是向后移动(反应物浓度增加、生成物浓度减小),或者不发生移动(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变)。
平衡移动的方向取决于反应的平衡常数(Keq)。
当Keq大于1时,反应偏向生成物。
反之,当Keq小于1时,反应偏向反应物。
当Keq等于1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二、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平衡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温度升高时,平衡反应偏向吸热反应,即吸热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加;当温度降低时,平衡反应偏向放热反应,即放热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增加,生成物浓度减小。
2. 压力/浓度压力或浓度的改变也会影响平衡移动的方向。
对于气体反应而言,增加总压力(或者减小体积)会导致平衡反应移动到摩尔数较少的一侧,以减小总摩尔数。
相反,减小总压力(或者增大体积)会导致平衡反应移动到摩尔数较多的一侧。
对于溶液反应而言,增加溶质浓度会导致平衡反应移动到生成物的方向,以达到稀释溶液中的溶质的目的。
降低溶质浓度则会导致平衡反应移动到反应物的方向。
3. 催化剂催化剂是能够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参与反应的物质。
催化剂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主要是加快反应达到平衡的速度,而并没有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因此,催化剂对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影响很小,不会改变平衡移动的方向。
4. 配位数对于配位化合物的形成反应,配位数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反应过程中,改变配位数可以促进或抑制配位化合物的形成。
例如,增加配位数可以使先前存在的比配位数更低的化合物分解生成更高配位数的化合物。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一)定义篇一1、定义: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动(动态平衡)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3、判断平衡的依据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高二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二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状态(1)溶解平衡状态的建立:当溶液中固体溶质溶解和溶液中溶质分子聚集到固体表面的结晶过程的速率相等时,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保持不变,达到溶解平衡。
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小贴士:①固体溶解过程中,固体的溶解和溶质分子回到固体溶质表面这两个过程一直存在,只不过二者速率不同,在宏观上表现为固体溶质的减少。
当固体全部溶解后仍未达到饱和时,这两个过程都不存在了。
②当溶液达到饱和后,溶液中的固体溶解和溶液中的溶质回到固体表面的结晶过程一直在进行,并且两个过程的速率相等,宏观上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保持不变,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2)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①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前提:反应物和产物必须同时存在于同一反应体系中,而且在相同条件下,正、逆反应都能自动进行。
②不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几乎只能向一定方向(向生成物方向)进行的反应。
(3)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化学平衡状态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应注意以下三点:①前提是“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一定条件” 通常是指一定的温度和压强。
②实质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由于速率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所以速率相等基于外界条件不变。
高二化学平衡知识点
高二化学平衡知识点在高二化学中,平衡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平衡是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浓度、压力或者其他性质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了解平衡的相关知识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动态过程以及平衡的移动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二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点。
一、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一个衡量反应在平衡态时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的比例的物理量。
在一个平衡反应中,平衡常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K = [C]^c [D]^d / [A]^a [B]^b其中,[A]、[B]、[C]、[D]分别表示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而a、b、c、d则代表相应物质的摩尔系数。
平衡常数的数值大小与反应的方向和偏离平衡态的程度相关。
当K > 1时,反应偏向生成物的方向,反之则偏向反应物。
当K的数值越大,表示反应偏离平衡态的程度越严重。
二、影响平衡的因素1. 浓度:反应物浓度的增加会促使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反之则会导致反应偏向反应物。
2. 压力:对于气体反应来说,压力的增加会使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因为增加压力会导致体积减小,从而减少气体分子的空间。
3. 温度:温度的变化对平衡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加热反应会导致平衡位置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而降低温度则会使平衡位置偏向反应物。
三、Le Chatelier原理Le Chatelier原理是描述平衡移动方向的重要理论。
根据该原理,当外界对平衡系统的影响发生变化时,平衡系统会向着减小变化的方向移动,以抵消外界对系统的干扰。
1. 浓度的变化: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会使平衡系统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减少反应物浓度则使系统移向反应物方向。
2. 压力的变化:增加压力会使平衡系统向压力较小的方向移动,减少压力则使系统向压力较大的方向移动。
3. 温度的变化:增加温度会使系统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则使系统移向放热反应的方向。
Le Chatelier原理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平衡的移动机制以及如何通过改变条件来控制反应的方向。
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_4
化学反应限度知识点总结:
一、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1、逆——可逆反应(研究对象)
2、等——v正=v逆≠0(本质)
3、动——平衡时正逆反应均未停止(动态平衡)
4、定——平衡时各组分含量不变(结果)
5、变——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可能发生移动(平衡移动)
二、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绝对标志:
(1)v正=v逆
①对于同一种物质而言,该物质的生成速率=它的消耗速率
②对不同物质而言,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系数之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的反应速率。
(同边异向,异边同向)
(2)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
①各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②各组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③各组分的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3)反应物的转化率、产物的产率保持不变。
(4)绝热体系中温度保持不变。
(5)对于有色物质参与的反应,体系的颜色保持不变。
(6)若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非气态(固体或液体),则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密度不变的状态为化学平衡状态。
3、不可能标志:
任何有关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反应速率等的比例关系都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的判断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知识点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化学“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错”。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基本功不扎实。
化学知识点多而零碎,学习过程中若不能融会贯通,尤其是一些“特殊”之处,往往致使解题陷人“山重水复”之境。
为了理解、巩固和掌握这些知识,消除盲点。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1)定义
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体系,条件改变,引起平衡状态被破坏的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2)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对于反应前后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4)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能同时同等程度地增大或减小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故其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
勒夏特列原理
在密闭体系中,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温度、压强或浓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外界条件的变化对速率的影响和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在一定条件下,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外界因素会影响可逆反应的速率,但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只有当v正≠v 逆时,平衡才会发生移动。
对于反应mA(g)+nB(g)pC(g)+qD(g),分析如下:
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平衡移动影响的几种特殊情况(1)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无影响。
(2)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应,如H2(g)+I2(g)2HI(g),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但增大(或减小)压强会使各物质的浓度增大(或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或浅)。
(4)恒容时,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增大(减小)浓度相当于增大(减小)压强。
(5)在恒容容器中,当改变其中一种气态物质的浓度时,
必然会引起压强的改变,在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和物质的转化率、体积分数变化时,应灵活分析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若用α表示物质的转化率,φ表示气体的体积分数,则:
①对于A(g)+B(g)C(g)类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容积不变,加入一定量的A,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α(B)增大而α(A)减小,φ(B)减小而φ(A)增大。
②对于aA(g)bB(g)或aA(g)bB(g)+cC(g)类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容积不变,加入一定量的A,平衡移动的方向、A的转化率变化,可分以下三种情况进行分析:
三、化学平衡图象题的解题方法
化学平衡图象类试题是高考的热点题型,该类试题经常涉及到的图象类型有物质的量(浓度)、速率—时间图象,
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象,恒温、恒压曲线等,图象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量,具有简明、直观、形象的特点,命题形式灵活,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反应特点,明确反应条件,认真分析图象充分挖掘蕴含的信息,紧扣化学原理,找准切入点解决问题。
该类题型在选择题和简答题中都有涉及,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备考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常见的化学平衡图象
以可逆反应aA(g)+bB(g)cC(g)ΔH=Q kJ·mol−1(1)含量—时间—温度(或压强)图:
(曲线a用催化剂,b不用催化剂或化学计量数a+b=c时曲线a的压强大于b的压强)
(2)恒压(温)线(如图所示):该类图象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度(c)或反应物的转化率(α),横坐标为温度(T)或压强(p),常见类型如下所示:
(3)速率−时间图象
根据v−t图象,可以很快地判断出反应进行的方向,根据v 正、v逆的变化情况,可以推断出外界条件的改变情况。
以合成氨反应为例:N2(g)+3H2(g)2NH3(g)ΔH<0。
(4)其他
如下图所示曲线,是其他条件不变时,某反应物的最大转化率(α)与温度(T)的关系曲线,图中标出的1、2、3、4四个点,v(正)>v(逆)的点是3,v(正)<v(逆)的点是1,v(正)=v(逆)的点是2、4。
< span="">
化学平衡图象解答原则
(1)解题思路
(2)解题步骤
以可逆反应aA(g)+bB(g)cC(g)为例:
(1)“定一议二”原则
在化学平衡图象中,包括纵坐标、横坐标和曲线所表示的意义三个量,确定横坐标所表示的量后,讨论纵坐标与曲线的关系或确定纵坐标所表示的量,讨论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
如图:
这类图象的分析方法是“定一议二”,当有多条曲线及两个以上条件时,要固定其中一个条件,分析其他条件之间的关系,必要时,作一辅助线分析。
(2)“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
在化学平衡图象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先达到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如图A)或表示的压强较大(如图B)。
图A表示T2>T1,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图B表示p1<p2,a是反应物,正反应为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反应,即a+b>c。
</p2,a是反应物,正反应为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反应,即a+b>
四、等效平衡
含义
(1)化学平衡状态与建立平衡的条件有关,与建立平衡的途径无关。
(2)对于同一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无论是从正反应(反应物)、逆反应(生成物)或从中间状态(既有反应物、也有生成物)开始,只要建立平衡后,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比例相同,或各组分在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相等,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3)注意只是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包括体积百分含量、物质的量百分含量或质量百分含量,而各组分的浓度不一定相等。
审题方法
(1)注意反应特点: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否发生变化。
(2)分清平衡建立的条件:是恒温恒压还是恒温恒容。
理解等效平衡的意义
(1)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有变化的反应,如2SO2(g)+O2(g)2SO3(g)等温等压、等温等容下建立平衡如下图:
容易得出A与C等效,A与D不等效。
因为C→D是对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有变化的反应加压,平衡发生了移动。
结论: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有变化的反应,恒温恒压时只要起始加入的物质按方程式化学计量数转化到方程式一侧,比例相同就可建立等效平衡;而恒温恒容时,则需起始加入的物质按方程式化学计量数转化到方程式一侧,完全相同才能建立等效平衡,因为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变化会引起平衡的移动。
(2)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没有变化的反应,如:H2(g)+I2(g)2HI(g)等温等压、等温等容下建立平衡如下图:
容易得出A与C等效,A与D等效。
因为C→D平衡不发生移动。
对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加压,平衡不移动。
结论: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无论是恒温恒压还是恒温恒容,只要加入的物质按方程式化学计量数转化到方程式一侧,比例相同就可建立等效平衡。
五、解答化学平衡移动题目的思维模型
六、构建“虚拟的第三平衡”法解决平衡间联系
在解题时若遇到比较条件改变后的新、旧平衡间某量的关系
有困难时,可以考虑构建一个与旧平衡等效的“虚拟的第三平衡”,然后通过压缩或扩大体积等手段,再与新平衡沟通,以形成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新模式,促使条件向结论转化,例如:
(1)构建等温等容平衡思维模式:新平衡状态可认为是两个原平衡状态简单的叠加并压缩而成,相当于增大压强。
(2)构建等温等压平衡思维模式(以气体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为例,见图示):新平衡状态可以认为是两个原平衡状态简单的叠加,压强不变,平衡不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