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如何应对舆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被称为“第四媒体”和“第五媒体”的互联网和手机得到迅猛发展。特别是近两年来,“微博”的悄然崛起,网络传媒独有的互动性和流动性使其影响力和渗透力进一步彰显。我们在不经意间悄然步入了大众传媒的新时代。然而网络信息鱼龙混杂,一些负面、消极、虚假的信息对校园的网络安全带来了不良影响。特别是伴随着网络舆情的频繁爆发,一件件突发事件更是将部分学校卷入到安全和声誉的危机之中。如何对校园舆情进行积极的引导和监控,如何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网络环境,已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我们要对学校网络舆情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舆,是指公众。舆情就是公众的意见和态度。网络舆情是基于互联网为传播载体,社会公众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学校网络舆情则是特指与学校有关系的网络评论和观点。网络舆情具有传播性、多元性、复杂性、集中性、持续性、诱因性等多重特点。校园网络舆情主要集中在校园安全管理、校园决策部署、校园师生权益、校园形象声誉等几个话题领域。

面对来势汹汹的网络舆情,我们的党和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具体操作,都走在了探索的前列。在学校领域,由于认识落后等原因,在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控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一、不能精确知道网络舆情发布的时间,容易延误应急处理的程序;二、对网络舆情信息的发布者和参与者缺乏研究,致使应对措施无的放矢;三、网络舆情管理队伍不健全,反应不及时,应对策略捉襟见肘。

针对学校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第一,加强网络建设,推行校务公开。校园网络舆情是师生、家长表达意见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从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应了社情民意。对于学校而言,应当多层次、全方位地收集和处理网络舆情,积极地关注和解决公众反应的热点、难点问题。学校要以校园网站为平台,加强校园新闻网、校园论坛、学校官方微博等传播媒介的建设,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如此一来,校园网站既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和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的平台,也成为学校与师生沟通交流的桥梁,有利于学校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二,完善组织机制,建立管理队伍。校园网络舆情工作,看似虽小,但如果不给予应有的重视,很有可能会引起“蝴蝶效应”。因此,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明确相关领导具体负责,并将其纳入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部署。要组建一支由学校辅导员、班主任、团学干部等为主的专业化管理队伍,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行为。管理人员要对网络舆情进行日常监测,主动撰

写贴文,进行正面引导,并定期将网络舆情进行分类总结,形成有建设性的分

析报告,向上级职能部门反馈,以便改进。

第三,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发布信息。通常而言,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舆

情的产生,总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学校要防患于未然,实施积极的网络舆

情预警制度,并针对各种类型的校园危机事件,制定详尽的预警方案,将危机

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制定处置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一旦有危机发生,可以有章可循,不致六神无主。此外,学校还要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以保证

对外信息发布的准确、权威和透明。只有实事求是地将真相和事实告诉公众,

才有助于化解矛盾,稳定局面,安定人心,维护形象。

第四,培养舆论领袖,提升技术监测。在新闻传播学中,有一个专有名词

叫做“舆论领袖”,指的是能够非正式地影响别人的态度或者一定程度上改变

别人行为的个人。在一些突发事件中,人们面对海量信息而无所适从的时候,

舆论领袖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就更加凸显出来。学校可以将那些在学生群体

中威望高的、具有模范作用的师生培养成舆论领袖,通过他们在校园论坛和个

人微博上的发言来引导舆论。此外,网络技术也是学校实现管理网络舆论的有

效手段,它最为直接、快速。诸如利用技术手段对IP地址进行监测、跟踪、封杀,对负面消息进行及时清除,对敏感词组自动过滤,等等。

第五,实施部门联动,明确分工合作。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学校应当充分

借助社会的有生力量。为适应网络时代打击新型网络犯罪的需要,地方政府公

安部门成立了网络警察或网络犯罪管理专门机构,配以专人并以高科技手段打

击网络违法行为。对于学校而言,需要积极与地方政府媒体单位、公安部门、

网络管理部门建立实时联动合作机制,明确彼此的分工,密切相互关系,加强

信息沟通,关注网络舆情动向,强化舆情引导职能,为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网

络环境而同心协力。

第六,加强理论研究,深化宣传教育。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性、

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尽管一些方法和技巧可以临时应对突如其来的负面舆情,

但学校更应当把工夫运用到日常的教育和研究工作当中。通过开展多角度、多

层次的跟踪和专项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校园网络文化的规律,将教学、科研、

管理等各个系统连接起来,实现彼此间的信息交换和信息服务。此外,学校应

当积极建设网络主流文化,在保持网络建设思想性和知识性的同时,真正了解

学生的内心需求,不断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到底是应当“导”,还

是应当“堵”,我想每个人都能寻找到答案。学校网络舆情,对我们而言,尽

管看似是一个新鲜事物,但一直以来,它离我们并不遥远。与其拒之、堵之,不如欣然迎之、泰然对之。(作者:北京民教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