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学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感悟作者情感。

3.培养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秋天的树叶》、《古诗二首》2.读写结合:《秋天的树叶》仿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朗读、背诵能力。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情感,感悟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课时1.课文教学:4课时2.读写结合:1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秋天的雨》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秋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学习课文自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注意语气、节奏。

学生齐读,加强朗读效果。

3.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复述课文,巩固理解。

4.感悟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5.课堂小结第二课时:《听听,秋的声音》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秋天的声音,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学习课文自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注意语气、节奏。

学生齐读,加强朗读效果。

3.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复述课文,巩固理解。

4.感悟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5.课堂小结第三课时:《秋天的树叶》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秋天的树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学习课文自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注意语气、节奏。

学生齐读,加强朗读效果。

3.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复述课文,巩固理解。

4.感悟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5.课堂小结第四课时:《古诗二首》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古诗描绘的秋天景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三上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创作我的自然手账本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三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大自然的声音》通过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生动描写,表现了用心体验大自然的妙趣;《读不完的大书》呈现了从大自然中感受到的无穷乐趣;《父亲、树林和鸟》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主要依托三篇精读课文以及语文园地部分进行落实。

学习精读课文时,要“感受生动优美的语言”,借助“交流平台”的提示,学会“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然后在“词句段运用”部分尝试“自主创造生动优美的语言”。

本单元的生动语言俯拾即是,在学习时可以先让学生作为一名朴素的读者自由阅读,再集中讨论自己发现的优美之处,教师再相机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和积累。

交流完这些生动优美的句子,还要让学生有意识的进行摘抄积累,继而运用到自己的创造中去,实现从积累到模仿再到创造的提升。

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旨在引导学生把视角转向生活,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指导生活实践。

教学时可以将重点放在“现象的描述”和“改进的建议”上。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目的是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小事,做一名积极生活的实践者。

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单元习作,这两个表达训练要素都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并尝试把想法表达记录下来,让学生从小养成关注社会现象,并公开表达想法的积极生活态度。

二、单元学习目标经过以上的梳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可以表述如下:学生将知道:1.什么样的语言是生动优美的。

2.生动优美的语言会带来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3.语言文字积累越丰富,越能在表达时创造出生动优美的语言。

学生将理解:丰富的语言积累可以助力准确生动的表达学生将能够:1.在阅读过程中,借助抄写、仿写等形式,积累生动的语句。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一、教材简析本单元的课文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大自然的声音》讲述的是大自然中风、水、动物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讲述了父亲知鸟爱鸟的情感;《带刺的朋友》写一只小刺猬偷枣的经过。

都是与大自然的景、动物相关的。

让我们不知不觉中融入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小动物的可爱,感受大自然的奇特,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版块的内容。

二、学习目标1.认识24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

注意“奏、聚”的读音,“琴、器、敲”的写法。

正确读写词语“茫然、凝神静气、惊愕”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大自然的声音》第2--3自然段。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声音。

了解小鸟、刺猬的生活习性。

4.学会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三、本单元重点、难点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

2.划出重点词语、注意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如《大自然的声音》中的拟声词,《父亲、树林和鸟》中的叠词,《带刺的朋友》中的动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声音的美妙,读出父与子的对话,读出小刺猬的聪明与可爱。

4.总结各文章内容,认识大自然的神奇,让学生多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发现。

四、课时安排21.大自然的声音…………………………………………………2~3课时22.《父亲、树林和鸟》…………………………………………2~3课时23.《带刺的朋友》………………………………………………2~3课时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4~5课时21 大自然的声音学习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写话。

1.预习课文,有关守信或珍惜友情的故事。

(学生)2.多媒体课件。

(教师)导课: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同学们,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有花、有草、还有蝴蝶、小鸟等动物,这是我们看到的。

大自然里还能听到什么呢?你们可仔细听啦!播放各种声音,把你听到的声音说出来是什么声音?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1 大自然的声音【自研自探环节】1.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三级上册第七单元学案

三级上册第七单元学案

25、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一、自主学习。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二、合作、探究:1、小组检查生字、新词自学情况。

2、理解重点词语。

集合.招架.固然.自卫.善于.庞然大物.大显身手、难以招架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课堂检测:1、读一读,写一写。

máo dùn jìn gōng zhāo jià tǎn kè( ) ( ) ( ) ( )jí hé wū guī dà xiǎn shén wēi( ) ( ) ( )2、辨一辨,填空。

驾架一()飞机打()()驶坦但担()水()是()克3、形近字我巧辨。

宿()坦()炮()缩()担()泡()神()架()攻()伸()驾()功()自我评价:这节课:我与小组同学合作情况(好、一般、不好)自我表现(好、一般、不好)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

(重点)2、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难点)一、自主学习。

1、矛与盾为什么要结合呢?2、又是怎样结合的呢?结果怎样?二、合作、探究: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2、理解:“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外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给你有什么启发?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三课堂检测:1、根据内容填空:(1)为了更好地自卫,发明家想到了把盾变成();为了更好地进攻,发明家想到了在铁屋子上();把矛变成();为了更好地行动,发明家想到了把双腿变成(),于是,他发明了()。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备课+课时教案学生: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上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图片中的自然元素,如树、花、草、鸟等。

2.引导学生思考:在自然中,除了这些元素,还有什么声音?3.出示课文标题《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猜测文章内容。

Step 2 预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不认识的词语。

2.教师带领学生查找生字、不认识的词语的意思。

Step 3 理解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1自然段,概括文章大意。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2~4自然段,了解风、水、动物的声音特点。

4.教师带领学生背诵第2~3自然段,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围绕一句话来写。

5.学生试着用几句话写下自己听到的美妙声音。

6.学生分享自己写的句子,并相互欣赏。

Step 4 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会写这篇文章?他想表达什么?2.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表达作者的热爱之情。

3.学生可以在家里或校园里寻找美妙的声音,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Step 5 课堂小结1.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

2.学生自评课堂表现,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Step 6 课后作业1.背诵第2~3自然段。

2.找出自己身边的美妙声音,并记录下来。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想象并描述。

4.关于水的声音,教师出示视频或录音,让学生听并感受。

5.关于动物的声音,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6.让学生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思考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热爱。

三、背诵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第2~3自然段,让学生跟读。

2.教师分段带领学生背诵第2~3自然段。

3.学生小组内互相背诵,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反思1.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保护。

五、布置作业1.课下熟读课文,准备背诵整篇课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本单元旨在让学生认识大自然中的美妙声音,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一、引入情境老师播放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听到大自然中除了已经听到的声音外,还有哪些声音。

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二、初读课文老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正确发音和流畅阅读。

检查反馈中,老师让学生认识生字词,并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声音。

三、整体感知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大自然中的美妙声音,为深入研究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一、复巩固老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内容,并让学生朗读生字词和课文中的段落。

二、深入研究老师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美妙声音,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新发现。

三、感性体验老师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的声音,并引导学生形容这些声音,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对大自然中的声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现在,我们已经准确地掌握了字音,让我们把这些单词带入到文本中。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看你们学到了什么。

板书:“风水动物”。

2.大家真是好读书。

文章中写到,大自然中的风、水和动物都能发出美妙的声音。

实际上,第一自然段就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请大家一起朗读第一自然段。

板书:“美妙”。

四、研究第二自然段。

1.接下来,让我们自由地阅读第二自然段。

读完后,请告诉老师这一段有几句话。

2.请四位同学来朗读这四句话。

3.现在,请大家自由地阅读第一句话。

你们读懂了什么?这句话是在描述风在森林里演奏手风琴。

作者用这个比喻来形容风。

那么,风用他的手风琴演奏了哪些美妙的乐曲呢?请大家自由地阅读下文。

4.出示:“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1) 噢,原来风是这样演奏手风琴的,就能演奏出不同的歌曲啦!请你将这句话再读一遍。

2) 还有谁来读?原来风是这样演奏手风琴的,就像人一样。

3) 他用手风琴还演奏了哪些乐曲呢?5.出示:“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导学案,直尺、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和周长有关的知识。

首先我们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分钟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导学单上预习研学部分。

生: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1.什么叫做周长?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2、摸一摸数学书本封面的周长。

生:一名同学板前边摸边说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生: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都相等。

生:长方形比较长的边叫做长,比较短的边叫做宽。

正方形的的每条边都叫做边长。

二.探究新知师:同学们对周长知识掌握较好,通过预习也进一步巩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怎样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课件出示自主探究要求)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给同学们准备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先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及正方形的边长,再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两个图形的周长。

学生先自主完成计算填写导学案,再小组讨论(10分钟)(一)汇报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师:请汇报你们小组的方法。

学生用自己的学具操作演示。

小组代表汇报:预设生回答:生1:我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的加起来,就得到了它的周长。

方法: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

即:20+10+20+10=60(厘米)生2:我先算了两个长,再算两个宽,方法是长X2+宽X2=长方形的周长。

即:20X2+10X2=60(厘米)生3:我先是算长+宽的和,也就是长方形的一组邻边的长。

因为有两组相等的邻边,所以再乘2。

即:(20+10)X2=60(厘米)。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七单元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七单元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七单元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内容都与秋天有关,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多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秋天的美丽和多彩,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秋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新课(30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评价朗读效果。

3.巩固练习(10分钟)(1)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和巩固。

五、板书设计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生字词:XXX、XXX、XXX……重点句子:XXX、XXX、XXX……六、教学反思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朗读、讨论、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我也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导学案

人教版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导学案

《语文园地七》导学案一、新课导入(师出示自己的笔记本)1.问题引领:同学们,你们猜猜里面可能记录了什么?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到底怎样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又有什么意义呢?还是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听一听同学们的看法吧!2.梳理小结:做读书笔记的好处在于加强记忆。

记笔记更有助于积累资料、拓展新知,达到全面透彻学习的目的。

3.板书课题。

二、目标引领知识与能力1.通过交流,初步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效实现语言文字的积累。

2.通过朗读思考,感知词、句的特点,并在准确进行说话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感受撇画、捺画的书写特点,提升对汉字的审美及书写能力。

4.背诵《采莲曲》,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形成诗歌文化的有效积累。

过程与方法1.借助对句子中的加点字、词特点的感知,体会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通过写话训练,不断内化对语言文字的认知。

2.在读中想象,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深对诗歌大意及情感的理解,为形成积累奠定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字、词,感知句子的有趣特点,为丰富文字积累奠定契机,并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三、学习指导(一)交流平台出示:“读书时,我会画出写得好的语句,记录在摘抄本上。

”“我喜欢归类摘抄。

把描写同类事物的语句分门别类地写下来,经常翻看,对我的习作很有帮助。

”“摘抄时,遇到写得生动的语句,我会在旁边写写感受,特别喜欢的我还会背下来。

”“我会在摘抄内容的右下方注明出处。

”1.问题引领:读一读这四句话中分别都说了什么内容?你对哪一种方法最感兴趣,为什么?2.学习提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几句话写出了四种做读收笔记的方法。

3.梳理小结:本次交流平台的话题是积累运用的一种方法——摘抄法。

四名同学的做法各有特点。

除了画好句记录、归类摘抄、写感受、背诵、注明出处以外,还有其他的方法或做法。

这些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虽然形式不太一样,但是无论哪一种方法对我们的阅读和习作都有很大的好处,不但能够提升我们阅读、作文的能力,还能让我们不断形成语言文字的积累,这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好处。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导学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第七单元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音。

(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查查字典。


二、将下列词语读三遍。

(将不会读的标上拼音)
美妙音乐家演奏手风琴歌手歌曲轻柔感受温柔激动合奏乐曲充满
喜欢乐器雨滴音乐会滴答所有河流轻快合唱
父亲童年雾蒙蒙鼻子茫然轻声生怕惊动气息过夜总是抖动露水湿气呼吸时刻猎人翅膀沉重
红枣摆动如同无数新月后院忽然圆乎乎赶忙墙根注视暗暗兴许清楚活动劲头匆匆散落归拢急火火聪明本事高明好奇心弯腰黑洞洞
三、填一填。

5.《父亲、树林和鸟》课文中有哪些人物,去了哪里,做了什么?请用简要地概括课文内容。

6.默读《父亲、树林和鸟》,用波浪线画出你喜欢的词句,并简单和同桌或家人说出对这些词句的感受。

7.默读《带刺的朋友》,思考问题:带刺的朋友是谁,它做了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8.默读《带刺的朋友》,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学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学案

第七单元25 矛和盾的集合学校 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正确读写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

第1课时【预习导航】一、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做到以下三点: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读——把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字典读准确,并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准下面的词语吗?考考自己吧!招架 坚持 一般 蜗牛 坦克 矛盾大显神威 乱成一团 合二为一 胜利者3.你能找到合适的解释吗?连一连吧!大显神威 外表庞大的东西。

难以招架 充分显示自己的威力。

庞然大物 不容易抵挡。

二、预习课文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照课文插图,你能指出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三、搜集资料,了解一下坦克的各个部分及作用。

【课堂探究】一、探究发明过程。

1.发明坦克的呢?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2.读完后,根据下面的提纲,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一步一步思考的: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又认真研究了一番:对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考考你的眼力:你能不能很快地从1-4自然段中中找出几个带“然”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上这几个带“然”的词语,来把我们聪明的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讲一下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体会坦克的威力无比。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悟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秋天的雨》、《听听,大自然的声音》、《金色的草地》和《习作:身边的美景》四篇课文。

通过学习这些课文,使学生能够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以及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录音、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自己不懂的生字、新词。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帮助解决不懂的问题。

4. 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式,寻找答案。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秋天的雨2. 课题:听听,大自然的声音3. 课题:金色的草地4. 课题:习作:身边的美景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抄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美景,用图画或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字、词、句,并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古诗两首》、《秋天的雨》、《金色的草地》等课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美,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本单元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如《秋天的雨》中雨的象征意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音频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布置与本单元相关的阅读材料,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写作练习:布置与本单元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课后讨论:布置与本单元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讨论。

课后反思通过课后反思,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语文知识,还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教学重点与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这是因为教学重点与难点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也是教师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集中体现。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2)小组交流汇报。

师:大家真会读书。

文中写了大自然里的风、水、动物,它们都能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

3.你们是从课文中哪些语句读出这些声音的?(1)小组讨论汇报。

(2)师小结:课件出示:教学反思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主备人:第(七)单元课题名称:21大自然的声音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积累喜欢的语句。

2.能找到第2~4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3.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

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教学重难点能找到第2~4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教学切入点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教学准备学生作好课文预习,相关教学课件。

重点关注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

能仿照课文,围4.精读第4自然段。

过渡:听到了风之曲、水之歌,动物们也不甘示弱,来到音乐会上一展歌喉。

(1)轻声读: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的声音?(叽叽喳喳的鸟叫,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青蛙的歌唱)(2)谁想试着当这些小动物,来演一演。

大自然中,还会有哪些动物的叫声?请学生挑战难关,说说像课文中这样的词,学着叫一叫。

①小组交流。

②学生表演。

三、回归全文,积累语言。

四、想象拓展,课外延伸。

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当你走进大自然,用心去感受那些美妙的声音,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试着用“总—分”的结构写几句话。

如,青蛙是大自然的歌手……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主备人:第(七)单元课题名称: 22 读不完的大书第(一)课时②用“麻”字组词:肉麻、亚麻、芝麻;麻绳、麻布、麻袋;麻醉、麻药、麻烦。

③指导写“麻”:半包围结构,左上包右下,“广”要写大些,第三笔“撇”要舒展,包住“林”。

(3)读词卡“春笋”。

①课件出示“笋”的字源演变图。

三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教案

三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教案

三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1)认识生字词,树、叶、花、草、果实、根、枝、茎、种子;(2)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4)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写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词,树、叶、花、草、果实、根、枝、茎、种子;(2)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写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教学难点。

学生对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进行理解和描述。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一幅描绘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学生认识图片中的植物吗?植物是什么?植物有哪些部分?为什么植物能够生长?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学习新知识。

(1)学习生字词,树、叶、花、草、果实、根、枝、茎、种子。

通过图片和实物的展示,让学生认识这些生字词,并学会正确书写和朗读。

(2)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老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向学生展示植物的基本结构,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并讲解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3)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写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老师示范用简单的语言描写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鼓励学生进行模仿和创作。

3. 操练巩固。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观察和描述。

4.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植物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植物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片、实物和语言的结合,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通过观察和描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第一学期三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学第一学期三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2018 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设计第七单元思想方法单元目标1、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如何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2、分角色朗读,了解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3、理解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25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目标:1、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

能正确读“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案重点: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案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案准备:1、搜集有关坦克的图片、文字资料。

2、收集与发明创造有关的资料。

3、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生)教案时数:两课时训练点:1、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2、联系句子来体会词语的意思。

3、让学生用其他例子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

4、积累好词。

第一课时教案要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教案过程:一、阅读单元导语,了解单元主题二、故事引入,揭示课题1、(课件)认识矛和盾,讲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可由学生讲)古时候,有个楚国的商人在市场上出卖自制的长矛和盾牌。

他先把盾牌举起来,一面拍着一面吹嘘说:“我卖的盾牌,坚不可摧。

不管对方使的长矛多么的锋利,也别想刺透我的盾牌!”停了一会儿,他又举起长矛向围观的人们夸耀:“我做的长矛,锋利无比。

不管对方抵挡的盾牌怎样坚固,我的长矛一刺就透!”这时候,围观的人群中有人问道:“如果用你做的长矛来刺你做的盾牌,是刺得透还是刺不透呢?”。

楚国商人涨红着脸,半天回答不上来。

2、谈话:就在人们纷纷嘲笑卖矛和盾的人自相矛盾时,有更聪明人想到了别的,想知道是什么吗?我们一起学习2 5课,《矛和盾的集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时分秒的认识》学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时分秒的认识》学案

三年级数学单元名称:时、分、秒的认识—时间在哪里班级:小组:姓名:第七单元《时、分、秒的认识》——设计“班级趣味运动会”的时间规划表【情境感知】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促进脑力发展。

一年一度的体育美食节马上就要到了,数学老师和体育老师专门为大家设计了“班级趣味运动会”活动,趣味运动会上的项目丰富极了。

可是,要是想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这些项目,要怎样规划时间呢?每个项目需要多少时间?1秒是多久?1分钟可以干什么?1小时是多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活动1:认识时、分、秒在规划运动项目的时间时,我们会用到时分秒,那1秒、1分钟、1小时到底有多长呢?在这样长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做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1.看视频:感受1秒、1分钟、1小时的长短。

2.讲故事(1)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是所见所闻,想一想1秒、1分钟、1小时可以干什么事情。

(2)小组内相互说一说你的故事,注意表达清晰完整。

3.你说我猜同桌两人为一组,一个人说比赛项目,另一个人说合适的时间单位。

(例:小明:100米赛跑。

小红:用秒来计时)活动2:认识表盘和时间三千多年前,我国祖先最早发明了用土和石片刻制成的“土圭”与“日晷”两种计时器,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计时器的国家之一。

到了铜器时代,出现了“漏壶”;东汉时期,张衡发明了“水运浑象”;元初又出现了“五轮沙漏”等,并增添盘、针来指示时间,准确性大大提高。

情境感知操作探究日晷圭表漏壶的时间。

圈一圈钟面上哪根针用来表示秒?与时针、分针相比较,秒针是什么样子的?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与时针、分针相比,秒针最,最。

活动3:探究时、分、秒的关系活动要求:1.正确区分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

2.认真观察视频,时针、分针、秒针都进行了怎样的变化?3.寻找时和分、分和秒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活动4:设计“班级趣味运动会”的时间规划表同学们,老师们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足够的运动器械,也选好了运动场地(东操场),咱们如何更加有效地进行这个运动会呢?快来设计一下吧!(08:50-09:30)项目1:1分钟跳绳项目2:60米赛跑项目3:两人三足(需两人合作)记录小组内同学选择的体育项目。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引言: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是一个关于植物的单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结构和植物的种类等知识。

本教案将以活动为主线,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植物的奥秘。

一、植物的生长过程在本单元的开始,我们将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带领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我们可以选择一棵在校园内生长的植物,每周带领学生观察并记录其生长情况。

通过观察,学生将了解到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线、水分和养分等因素的影响。

二、植物的结构在学习植物的结构时,我们可以通过制作植物模型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了解植物的各个部分。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纸板、剪刀和胶水等材料,让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植物模型。

然后,通过观察模型,学生可以了解到植物的根、茎、叶和花等部分的功能和特点。

三、植物的种类在学习植物的种类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植物分类的活动。

首先,我们可以准备一些不同种类的植物标本,让学生观察并分类。

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可以了解到植物的种类是多样的,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四、植物的重要性在学习植物的重要性时,我们可以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对人类的意义。

我们可以提出问题,如“植物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植物如何帮助我们呼吸?”等等。

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学生将认识到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为我们提供食物、氧气和美丽的环境。

五、植物的保护在学习植物的保护时,我们可以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植物保护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濒临灭绝的植物作为案例,让学生了解到人类的活动对植物的生存造成了威胁。

通过观看视频和讨论,学生将认识到保护植物是每个人的责任,他们可以从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等。

结语: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结构和植物的种类等知识。

通过实地考察、制作模型、观察标本、讨论和观看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学生将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并应用所学知识。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并能用新学的词语造句。

2.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生能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 通过朗读、讨论、分享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本课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最后一课。

这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散文,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我国南方某地一幅绚丽多彩的雨景图,传达出作者对这美妙的自然景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语,能正确读写,会用新学的词语造句。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1. 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并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2.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文插图等教具。

2. 学生准备课文、笔记本、彩笔等学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雨是大自然的馈赠,它给大地带来生机和活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雨的文章——《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注意停顿和语气。

3. 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雨的?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一、自主学习。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二、合作、探究:1、小组检查生字、新词自学情况。

2、理解重点词语。

集合.招架.固然.自卫.善于.庞然大物.大显身手、难以招架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课堂检测:1、读一读,写一写。

máo dùn jìn gōng zhāo jià tǎn kè( ) ( ) ( ) ( )jí hé wū guī dà xiǎn shén wēi( ) ( ) ( )2、辨一辨,填空。

驾架一()飞机打()()驶坦但担()水()是()克3、形近字我巧辨。

宿()坦()炮()缩()担()泡()神()架()攻()伸()驾()功()自我评价:这节课:我与小组同学合作情况(好、一般、不好)自我表现(好、一般、不好)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

(重点)2、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难点)一、自主学习。

1、矛与盾为什么要结合呢?2、又是怎样结合的呢?结果怎样?二、合作、探究: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2、理解:“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外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给你有什么启发?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三课堂检测:1、根据内容填空:(1)为了更好地自卫,发明家想到了把盾变成();为了更好地进攻,发明家想到了在铁屋子上();把矛变成();为了更好地行动,发明家想到了把双腿变成(),于是,他发明了()。

(2)矛的长处,是可以(),盾的长处是可以(),坦克把盾的()和矛的()合二为一,战场上大显神威。

2、给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意思。

深:①从表面到底的距离②时间久③颜色重1、海水有深有浅。

()2、他拿了一件深蓝色的衣服。

( )3、夜深了,老师们在工作。

( )3、判断,是比喻的打“√”,不是打“×”.1、如果盾大得像铁屋,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2、美丽的贝壳映着阳光,更加灿烂夺目。

( )3、九月柿子红似火,十月萝卜上秤称。

( )4、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

( )自我评价:这节课:我与小组同学合作情况(好、一般、不好)自我表现(好、一般、不好)26、科利亚的木匣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一、自主学习。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二、合作、探究:1、小组检查生字、新词自学情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木匣→()木匣→()三课堂检测:1、读拼音,写词语。

dé guó duǒ bì fǔ tóu tái jiē( ) ( ) ( ) ( )fáng wū yě xǔ suí biàn dāng chū(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倍()故()匣()陪()敌()匠()3、注音。

数数( ) 难过( ) 随便( )朝左( ) 台阶( ) 测量( )4、科利亚怎样放木匣?选择填空。

(踩撇盖放)科利亚()好了木匣,()上土,用脚()实,还在上面()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5把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意思。

(1)敌人连我们家的木箱子没挖走,还能找到小木匣?(2)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自我评价:这节课:我与小组同学合作情况(好、一般、不好)自我表现(好、一般、不好)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重点)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难点)一、自主学习。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二、合作、探究:1、科利亚的木匣有些什么?2、他是怎样埋木匣?3、为什么要埋木匣?4、科利亚后来是怎样找到木匣的?5、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三课堂检测:1、科利亚明白了什么,把他的话默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匣子里有各种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2)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有找到匣子3、我会把句子补充完整。

a、我们如果不努力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

b、小红不光学习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就到野外野炊。

d、_____________________,还经常读课外书。

自我评价:这节课:我与小组同学合作情况(好、一般、不好)自我表现(好、一般、不好)27、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

会写“陶、谦”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课文寓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难点)一、自主学习。

1、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二、合作、探究:1、小组检查生字、新词自学情况。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课堂检测:1、我会拼,也会写。

táo guàn nuòruòzhēng biàn nǎo nùxiūchǐ( ) ( ) ( ) ( ) ( )liúshìgōng diàn wā jué( ) ( ) ( )2、学会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尘土()地消失()的神气()地攻击()的铁罐()地说()的陶罐()地奚落3、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奚落:傲慢:谦虚:懦弱:相提并论:自我评价:这节课:我与小组同学合作情况(好、一般、不好)自我表现(好、一般、不好)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重点)2、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难点)一、自主学习。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反复阅读陶罐和铁罐对话的句子,并勾画出表现它们神态、动作的句子。

从这些句子中体会你知道了什么。

二、合作、探究:1、说说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2、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三课堂检测: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骄傲——懦弱——恼怒——轻蔑——羞耻——美观——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 )的渣滓( )的尘土( )的兄弟( )的场地( )的宫殿( )的东西3、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字(词)。

例:一块(板)一扇( ) 一顶( ) 一门( ) 一列( ) 一担( ) 一棵( ) 一场( ) 一团( ) 一阵( ) 一颗(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铁罐的长处是_____________,短处是___________;陶罐的长处是_______________,短处是_____________。

自我评价:这节课:我与小组同学合作情况(好、一般、不好)自我表现(好、一般、不好)28、狮子和鹿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重点)3、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正视自己的缺点。

(难点)一、自主学习。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二、合作、探究:1、课文中鹿的感情有哪些变化?2、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有什么不同态度?3、讨论: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三课堂检测:1、请你先读读,再按音节开头字母先后顺序把字写下来。

漂鹿映皱猛却喘2、找找填填喝渴A、鹿口()了,找到一个池塘,痛痛快快地起水来。

到倒B、他看着自己映在水面上的影子,不解地自言自语:“这()底是怎么回事呢?”3、填上适当的词。

()的鹿()的腿()的角()地喝水()地离开()的逼近一()池塘一()清风一()鹿自我评价:这节课:我与小组同学合作情况(好、一般、不好)自我表现(好、一般、不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