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国乙肝流行现状
2016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阶段性目标的攻坚之年。
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疾病防控、生育服务管理、中医药等工作得到加强,综合监督水平不断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一、卫生资源(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
2016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83394个,比上年减少134个。
其中:医院2914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651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4866个。
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155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574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7061个(由于资源整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减少)(见表1)。
医院中,公立医院12708个,民营医院16432个。
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2232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308个),二级医院7944个,一级医院9282个,未定级医院9682个。
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床位以下医院17490个,100-199张医院4324个,200-499张医院4081个,500-799张医院1643个,800张及以上医院1602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327个,乡镇卫生院36795个,诊所和医务室201408个,村卫生室638763个。
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4379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81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416个、县(区、县级市)级2784个。
卫生计生监督机构2986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404个、县(区、县级市)级2500个。
(二)床位数。
2016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41.0万张,其中:医院568.9万张(占76.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44.2万张(占19.5%)。
医院中,公立医院床位占78.3%,民营医院床位占21.7%。
乙肝疫苗的研究现状
乙肝疫苗的研究现状1.乙型肝炎的感染流行和预防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流行区,几次大规模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平均约为10%,全国约有1 亿以上人口为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报告的急性肝炎病例约270 万,其中10%~ 30%为急性乙肝病例;估计现有慢性肝炎约1200万例;每年死于肝病者不下30万例,其中半数为原发性肝癌,其中约有80%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我国育龄妇女HBsAg 阳性率为7%,按其HBV围产传播发生率为40%推算,每年约有60万新生儿成为HBV携带者,其中1/4最终可能发展成慢性肝病, 包括肝硬化和肝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尚无针对乙型肝炎的有效药品,疫苗接种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也是降低继发性肝硬化和肝癌的有效策略;早在1991 年我国就颁布了5全国实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规程,决定从199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推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将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自90 年代以来,实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已成为中国控制乙肝的主要对策;实施以全体新生儿免疫为主,先城市,后农村,逐步纳入计划免疫,以达到在中国经过两代人的努力,使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2.乙型肝炎疫苗的种类血原性乙肝疫苗用高度纯化的乙肝表面抗原颗粒,以1∶2 000福尔马林灭活或以60℃10 h加热灭活的疫苗,是第一代乙肝疫苗;20 世纪初开始使用乙肝患者表面抗原阳性血清制备乙肝疫苗来预防乙肝病毒感染,1981年美国Merck公司研制成功了第一代乙肝疫苗,开创了病毒尚不能在实验室繁殖的情况下制备疫苗的先例;1983年中国血源乙肝疫苗也通过研究于1985年正式批准进行大量生产;血源乙肝疫苗安全有效,十几年里,为预防乙肝病毒的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但这种血原性疫苗存在一些问题,如血源有限,带有一定的潜在性危险等;特别是近年来艾滋病流行,血液制品易受HIV 污染,致使乙肝血原性疫苗的使用在一些国家受到限制;然而乙肝血原性疫苗的生产使用说明,乙肝表面抗原的主要蛋白可以诱生良好的保护性抗体,使人免疫乙肝病毒的侵袭, 这一事实为研制乙肝第二代疫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重组乙肝疫苗又称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是采用基因工程的重组技术,首先把HBsAg的基因片段插入酵母细胞或哺乳动物细胞基因中,在体外培养增殖过程中组装或分泌HBsAg,将其收集,提纯之后制成的乙肝疫苗,国际上称为第二代疫苗;酵母系统表达的重组乙肝疫苗重组酵母合成的乙肝表面抗原经纯化灭活及吸附后制成,用于预防所有亚型的乙肝病毒感染,它与血原性乙肝疫苗具有共同效果,但不含任何人血清成分,故更安全,更易被人们所接受;酵母系统表达的乙肝疫苗优点在于系统操作简单,表达量高,可用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成本低廉;可以装配成表面抗原颗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是我国目前两大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之一,可代替血源乙肝疫苗;但是酵母表达系统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表达产生的HBsAg无糖基化,不能外分泌,产物的分离纯化较困难;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是乙肝易感者,包括婴幼儿、儿童和因职业关系接触乙肝病毒的成年人;但主要接种对象为婴幼儿,其次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性和转氨酶正常者,接种于上臂三角肌内;新生儿每次注射5μg,成人每次注射1ml10μg,免疫间隔为0个月、1个月、6个月共三针;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所产生的抗体与接种血原性乙肝疫苗产生的抗体具有类似的免疫学性质和化学性质,这两种乙肝疫苗在健康人群中产生相同的抗体谱,因而这两种疫苗可以互换使用;已患有肝炎、急性传染病或其他疾病者禁用;对酵母或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注射时应备有肾上腺素,当有过敏反应发生时使用;表达的重组乙肝疫苗CHO指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使最早应用的哺乳动物表达细胞,由猴病毒SV40启动子控制表达HBsAg;同时,以二氢叶酸脱氢酶基因作为扩增筛选基因,获得高效表达HBsAg的细胞株用于生产;哺乳动物细胞系统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更接近天然形式,产物的分离纯化也较简单;但是,由于哺乳动物细胞对培养条件等方面要求比较高,尤其是传代细胞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潜在的致癌因子等,使其应用存在一定争议;此外,哺乳动物细胞系统表达的产品在质量控制方面比较严格,导致成本上升,其推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重组CHO乙肝疫苗用于预防乙肝的接种对象及乙肝易感者表面抗原阴性, 转氨酶正常,主要用于婴幼儿;一般易感染婴儿、儿童和成人,每次注射1ml10μg,免疫间隔为0个月注射、1个月、6个月共3针;3针后1个月100%抗体转阳;用于高危患者如肾透析患者及其他与乙肝患者密切接触者, 可用20μg/1ml规格;用于母体乙肝表面阳性特别是e抗原阳性的的新生儿, 应在出生后48h注射, 用20μg/1ml规格,注射间隔同上;亦可与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对患有肝炎、发热、急性慢性严重疾病或有过敏史者禁用;含前S2蛋白的乙肝疫苗与其它只含HBsAg的乙肝疫苗不同,这种疫苗是重组哺乳动物细胞系统表达的包含S抗原和preS的重组乙肝疫苗,被称为第三代疫苗;preS含前S1和前S2两部分,含有肝细胞结合序列和高效Th细胞表位,前S抗原的T细胞免疫反应能力可以弥补S抗原无反应的发生,因而含前S抗原的疫苗可增强S蛋白免疫原性,打破免疫耐受和提高疫苗应答率;由S +前S2+前S1蛋白组成的L蛋白,虽然含有完整的preS,但在表达时不能有效的装配颗粒及外分泌;其它重组乙肝疫苗除了酵母细胞和CHO之外,大肠杆菌也曾经作为表达系统应用过;但因为其表达的HBsAg的融合蛋白表达量不高,易降解,表达产物不成颗粒,对疫苗的免疫原性有影响,同时抑制宿主细胞生长,有毒害作用而没有扩大临床使用;昆虫细胞表达系统中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可以指导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表达蛋白具有糖基化,外分泌的特点,且产量非常地高;昆虫细胞表达的重组疫苗也许会成为具有应用前景的一条途径;除各种表达系统之外还有以腺病毒为载体的活疫苗研究;在美国入伍新兵中使用4型和7型口服腺病毒活疫苗已有20年以上的历史,证明它是安全有效的;利用腺病毒载体表达HBsAg蛋白乙肝疫苗是目前研究的目标,不但生产价格低廉,而比需注射3针的亚单位乙肝疫苗更易被接受和推广;新型乙肝疫苗联合疫苗乙肝疫苗可与其他疫苗尤其是儿童期疫苗联合使用, 这样只需一针注射, 其结果无疑会提高免疫覆盖率;如百白破-乙肝四联疫苗、甲-乙肝联合疫苗;单剂疫苗目前正在用控释微粒技术研制单剂疫苗,该法是利用灭活疫苗一针注射诱导强的长期免疫应答;将疫苗包裹于无反应性且能很好耐受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聚丙交酯—聚乙交酯中, 疫苗依其在这些微球内的分布, 在不同时间释放出不同量, 这样可模拟不同时间间隔接种数剂疫苗;动物实验已获成功, 1剂含乙肝表面抗原的微粒诱导的免疫应答几乎与不同时间接种3剂的常规乙肝疫苗相同;佐剂改良型疫苗我国通常采用的佐剂为铝佐剂,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且对阻断病毒母婴传播和细胞内寄生的HBV 无法产生免疫作用;目前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的佐剂系统———SBAS4;SBAS4即史克必成佐剂系统,是利用脂质A的衍生物单磷酞脂质AMPL制备的低毒性的3-O-脱酞基-MPL与铝盐配伍成佐剂系统;同样抗原剂量的以SBAS4为佐剂的乙肝疫苗具有更好的免疫原性,且适合两剂接种程序;美国首先开发出治疗性的T细胞表位肽疫苗,在一次研究中26名健康受试者和90名慢性乙肝炎症患者接受了免疫;结果显示,疫苗安全、耐受性好,在74%的健康人群中免疫刺激产生特异性T细胞和HBV特异CTL;但是因为健康受试者样本太少,所以真正的免疫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接受免疫的慢性乙肝患者中只有45%经过免疫刺激产生特异性T细胞和HBV 特异CTL,说明慢性乙肝患者存在免疫耐受; 3.乙型肝炎疫苗注射无弱应答现象在1992年乙肝疫苗纳入中国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系统之后,直至2002年全面实施儿童乙肝疫苗计划管理,全国HBV总体感染率明显下降,体现了接种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的良好的预防和控制效应;但对于个体而言,部分个体对乙肝疫苗接种表现出无应答或低应答;研究表明,健康人群中无应答率为10%~15%;对乙肝疫苗弱应答或无应答一直是影响某些个体免疫接种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其体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个体因素,例如性别、年龄、遗传因素、体质指数、免疫耐受等;这里主要关注疫苗因素和接种因素;疫苗因素乙肝疫苗的接种效果与疫苗种类有关;对不同厂家生产的乙肝疫苗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乙肝疫苗诱导抗-HBs阳性平均滴度有明显差异;疫苗剂量的不同也能带来滴度的差异;在一定剂量的范围内,高剂量疫苗注射的抗体阳转率和免疫后24 个月抗体平均滴度一般高于低剂量注射;而且对于母亲为HBV携带者的婴儿常规接种疫苗免疫应答性差者,第一次接种加大剂量可以提升免疫效果;不同免疫佐剂会影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以rhGM-CSF联合乙肝疫苗复种对无弱应答者的免疫效果优于单纯复种,rhGM-CSF有利于提高机体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先注射rhGM-CSF再接种乙肝疫苗,可提高抗体应答率,rhGM-CSF能够促进免疫低下个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前文提到的SBAS4也有类似的作用;乙肝病毒变异乙肝疫苗是针对主要病毒亚型制备,使用的疫苗未包含病毒变异株的基因;如果遇到罕见的亚型,现有的乙肝疫苗也无法产生保护效应;接种因素接种途径、部位、针次、医生操作方法不正确等也与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率低有关;研究证实,皮下接种乙肝疫苗效果最差,皮内接种次之,肌内注射最佳;接种部位以上臂三角肌最佳,臂部效果较差;因臂部脂肪较厚,接种疫苗后延缓进入血循环,影响了与巨噬细胞的接触和淋巴细胞的反应;也有研究表明,对肌内注射疫苗后无应答者改用皮内接种,每2周1次,接种8周后,抗HBs即可由阴转阳,表明更换接种途径可使无应答者出现应答;增加针次也可以可以提高接种的成功率;特别是针对注射疫苗后无应答者,增加次数注射加强针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应答效果;免疫程序对不同免疫接种程序疫效果的研究表明,采用0、1、2个月A组和0、1、6个月B组分别给予乙肝疫苗10μg肌注,结果A组血清抗-HBs在3、6个月时已明显升高,B组则升高不明显,待24个月时B组血清抗HBs含量高于A组;该研究结果提示,短期内重复注射对乙肝病毒密切接触者有预防效果,较长时间B组重复注射适合大面积预防接种;国外研究者也认为,按0、1、6月程序接种比0、1、3月程序预防接种果更好,进一步研究显示,0、1、6 组与0、1、7组和0、1、8三组间免疫效果无显着性差异;所以现在主要采用免疫间隔0个月、1个月、6个月进行注射;4.总结乙型肝炎是传染性强且难以治愈的病毒性疾病,乙肝疫苗是目前控制乙型肝炎感染率的最有效手段,近些年的实行接种的免疫效果有目共睹;针对乙肝疫苗注射无应答的情况,加大剂量、针数,或者改变疫苗的注射方法、种类,也许会达到一定的免疫效果;目前,各种新型疫苗,如单剂疫苗、佐剂改良疫苗和治疗性疫苗是乙肝疫苗研制的重要方向;参考文献1陈永红,陈小丽. 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新进展. 免疫学杂,2012,2832Wen YM,Liu HJ,Chen HZ,et al.Studies on intrahepatic hepatitis B virus DNA in 98 viral hepatitis B patients.Chin Med J,1986,993Yamada T,Iwabuki H,Kanno T,et al. Physicochemical and immun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envelope particles exclusively consisting of the Entire L pre-S1 + pre-S2 + S protein.Vaccine,2001,1923-244 Hunter RL. Overview of vaccine adjuvants: present and furure. Vaccine, 2002, 20Suppl 35 Aucouturier J, DuPuis L, Ganne V. Adjuvants designed for veterinary and human vaccines. Vaccine, 2001, 1917/196 陆璐,陈云华,刘骁,何景雄.乙肝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研究.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267 Inchauspé G, Michel ML. Vaccines and immunotherapies against hepatitis B and hepatitis C viruses. J Viral Hepat,2007, 1418陈敏,陈清,陈思东,等. 乙肝疫苗免疫后无弱应答影响因素的分析.广东药学院学报,2003,1929Singh NP,Mandal SK,Thakur A,eta1.Efficacy of GM-CSF as an adjuvant to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results of a prospective,randomized trial. Ren Fail,2003,25210 姚军, 陈永弟.国产乙肝疫苗成人免疫效果观察.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4。
我家是个“乙肝窝”——说说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家庭聚集性
我家是个“乙肝窝”——说说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家庭聚集性作者:暂无来源:《肝博士》 2016年第1期尘土白先生说,他们家里一共有5口人,但是有4口人先后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成了“乙肝窝”。
刘某的家庭中6口人,竟然有5人感染HBV,母亲和哥哥发生HBV相关性肝癌,先后逝世。
不久,父亲又不幸被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最后也合并了肝癌,最近故去。
HBV感染的家庭(族)聚集性很多见HBV感染的家庭或家族聚集性,就是在一个家庭内或一个家族系内有2个以上成员感染了HBV,感染者可能为HBV携带状态,可能是乙肝病人,也可能是HBV相关性肝硬化、肝细胞癌。
我国调查发现,家庭(族)聚集性,占60%~80%以上。
例如,在两个自然村104个家庭中调查,发现有61个家庭有感染乙肝病毒者(59.22%),而一个家庭内有2例以上乙肝病毒感染者就有34个家庭(32.7%);又如某村8户145人,发生乙肝27例,发病率18.6%,病人却集中于16户内(57.1%);有人对157名HBV携带者所属的422个家庭成员调查,HBV血清标志物阳性率近30%,而对照家庭仅为8.8%。
有HBV携带者的家庭较无携带者家庭,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出率高6.8倍,表面抗体(抗-HBs)检出率高2.7倍。
近年有人对23个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家系共375例,进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2、3级亲属平均遗传度为88.8%。
国内有位学者对625例乙型肝炎患者的家族聚集性研究发现:一家发生2例乙肝病人者有103户,一家发生3例者54户;在一个家族内发生4例者有25个家族,在一个家族内发生5例的有14个家族,在一个家族发生6例的有2个家族,在1个家族中发生7例的有7个家族,在1个家族中发生8例的有3个家族,在1个家族中发生9例的有一个家族,在一个家族中发生10例乙肝的有2个家族。
还发现第三代感染者37家,第四代感染者4家。
乙肝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家庭(族)聚集性乙肝为什么会有这种流行病学特征呢?研究发现,不少于50%的家庭聚集性乙肝是通过母婴传播的,次要原因为家人之中日常生活密切接触的水平传播。
高敏乙肝自动化检测临床应用及评价
(二)Natch S系统准确度评价
1、研究方法: •将WHO标准品(HBV NIBSC code: 10/264;HCV NIBSC code: 06/102)使用小牛血清稀释至1E5、1E4、1E3 IU/ml,每个梯度重复测试3次,评价仪器定值溯源准 确性。 •选取我院HBV和HCV阳性患者样本各40例,分别使用 Natch S提取系统和罗氏COBAS系统进行平行实验,比 较两者临床检测准确性。
Natch S系统评价的主要内容
•精密度评价 •准确度评价 •线性定量范围评价 •定量检测限及最低检测限评价 •抗干扰能力评价 •防污染能力评价 •临床应用体会
(一)Natch S系统精密度评价
1、研究方法: •批內精密度:在一个分析批内连续重复测定同一份样 本20次,以CV%表示不精密度。 •批间精密度:检测同一个样本,连续20天,每天1批, 每批1次检测,以CV%表示批间不精密度。
36.2
Patients (%)
30
20
10 1.3
0 < 300
12.2
14.9
1.4
3.6
4.5
300‐ 10,000‐ 100,000‐ ≥ 1 Million 9999 99,999 999,999
< 300
基线 HBV DNA (copies/mL)
23.5
9.8 5.9
300‐ 10,000‐ 100,000‐ ≥ 1 million 9999 99,999 999,999
度炎症
非活动性HBsAg 携带者
增高或者波动
中度或严重炎 症、肝纤维化
HBeAg阴性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肝硬化
Lok AS, et al. Hepatology. 2009;50:661-662 Liaw YF, Liver International, 2009,29(s1):100-1-7
最新数据分析-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
1.9万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健委. 1990~201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jkj
3
1990~2014年我国报告的甲肝年龄、性别发病率和死亡 率
1990~1999
2010~2014
Ren X, et al. Emerg Infect Dis, 2017, 23(2):276-279
21
我国丙肝患者人数占全球首 位
Polaris Observatory HCV Collaborators.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7,2:161-176; Blach S, et al. AASLD 2016. Abstract 753.
22
报告发病数(万例)
11
2005~2016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急性乙肝死亡率
14 西部
12
东部
中部
10
急性乙肝死亡率(/10万)
8
6
4
2
1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年份
Zhang GM, et al. Chin J Vac Immun, 2018, 24(2):121-126
Department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3. Chinese. Available from: /jkj/s3582/201307/518216575e544109b2caca07fca3b430.shtml [cited
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掌握我国现阶段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率,评价1992年我国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2002年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的效果,卫生部在2006年开展了全国人群乙肝等有关疾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乙肝免疫预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据介绍,本次调查工作由卫生部统一组织实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调查方案设计及技术指导。
为使调查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卫生部成立了调查领导小组、专家组和工作小组,先后4次邀请国内外专家对该方案进行论证,并在江苏省和山东省分别开展了现场预试验。
本次调查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0个“疾病监测点”上进行。
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城市、农村的1~59岁人群共81775人。
卫生部公布了本次调查的结果:一、全国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
城市、农村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差异不显著,西部地区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高于东部地区。
1~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最低,为0.96%。
5~14岁人群为2.42%。
15~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最高,达8.57%。
1~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明显低于15~59岁人群。
二、全国人群乙肝抗体阳性率为50.09%。
城市高于农村,西部高于东部地区。
1~4岁人群乙肝抗体阳性率最高,为71.24%,5~14岁人群为56.58%。
15~59岁人群最低,为47.38%。
三、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本次调查1~14岁儿童40129人,其中有乙肝疫苗接种史32732人,占81.56%。
1~4岁和5~14岁调查人群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9.39%和50.59%,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73.37%和43.91%,乙肝疫苗全程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城市高于农村,东部高于西部,医院出生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高于在家出生儿童。
四、乙肝疫苗免疫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
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时间:2008-04-23字体:大中小为掌握我国现阶段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率,评价1992年我国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2002年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的效果,卫生部在2006年开展了全国人群乙肝等有关疾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乙肝免疫预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据介绍,本次调查工作由卫生部统一组织实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调查方案设计及技术指导。
为使调查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卫生部成立了调查领导小组、专家组和工作小组,先后4次邀请国内外专家对该方案进行论证,并在江苏省和山东省分别开展了现场预试验。
本次调查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0个“疾病监测点”上进行。
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城市、农村的1~59岁人群共81775人。
卫生部公布了本次调查的结果:一、全国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
城市、农村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差异不显著,西部地区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高于东部地区。
1~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最低,为0.96%。
5~14岁人群为2.42%。
15~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最高,达8.57%。
1~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明显低于15~59岁人群。
二、全国人群乙肝抗体阳性率为50.09%。
城市高于农村,西部高于东部地区。
1~4岁人群乙肝抗体阳性率最高,为71.24%,5~14岁人群为56.58%。
15~59岁人群最低,为47.38%。
三、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本次调查1~14岁儿童40129人,其中有乙肝疫苗接种史32732人,占81.56%。
1~4岁和5~14岁调查人群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9.39%和50.59%,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73.37%和43.91%,乙肝疫苗全程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城市高于农村,东部高于西部,医院出生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高于在家出生儿童。
我国乙肝防治现状调研报告
我国乙肝防治现状调研报告乙肝是一种病毒性肝炎,严重的乙肝感染会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我国是乙肝高发国家之一,患者总数居全球前列。
为了了解我国乙肝防治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
调研数据显示,我国乙肝防治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政府对乙肝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了乙肝的防控目标和措施。
此外,国家还加大投入,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的普及和推广。
这些举措使得乙肝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乙肝患病率逐渐下降。
其次,乙肝防治工作在医疗机构中得到了有力的支持和推广。
各级医疗机构普遍设立了乙肝防治的专病门诊和乙肝诊治中心,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此外,针对乙肝患者,医疗机构积极开展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等治疗措施,并加强了乙肝病情的监测和随访工作。
然而,我们的调研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多样化,传染性强,因此乙肝疫苗接种全面普及仍然存在困难。
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乙肝防治工作相对滞后。
其次,乙肝防治工作还存在知识普及不足的问题。
一些民众对于乙肝的了解仍然不够,对于乙肝的危害和预防措施缺乏认知,导致对乙肝的防控工作产生了一定的阻力。
综上所述,我国乙肝防治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政府和医疗机构在推动乙肝防治工作中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强化乙肝防治的工作。
我们建议加强乙肝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民众对乙肝的认知和防控意识;加大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力度,特别是在偏远和贫困地区;加强监测和随访工作,及时发现和治疗乙肝患者。
只有全面加强乙肝防治工作,才能有效控制乙肝的传播,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016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17-08-18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阶段性目标的攻坚之年。
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疾病防控、生育服务管理、中医药等工作得到加强,综合监督水平不断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一、卫生资源(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
2016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83394个,比上年减少134个。
其中:医院2914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651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4866个。
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155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574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7061个(由于资源整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减少)(见表1)。
医院中,公立医院12708个,民营医院16432个。
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2232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308个),二级医院7944个,一级医院9282个,未定级医院9682个。
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床位以下医院17490个,100-199张医院4324个,200-499张医院4081个,500-799张医院1643个,800张及以上医院1602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327个,乡镇卫生院36795个,诊所和医务室201408个,村卫生室638763个。
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4379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81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416个、县(区、县级市)级2784个。
卫生计生监督机构2986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404个、县(区、县级市)级2500个。
(二)床位数。
2016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41.0万张,其中:医院568.9万张(占76.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44.2万张(占19.5%)。
医院中,公立医院床位占78.3%,民营医院床位占21.7%。
中国乙型肝炎的流行及控制进展
中国乙型肝炎的流行及控制进展中国乙型肝炎的流行及控制进展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这种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以及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染。
中国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一直备受关注,并且该疾病对中国的公共卫生产生了严重影响。
然而,随着中国政府和公众的关注,公共卫生措施的加强,乙肝的控制进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乙型肝炎在中国的流行情况十分严峻。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乙肝病毒感染率约为7%,即超过9000万的人口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
在1980年代之前,我国每年新增乙肝病毒感染者数可能高达数百万,而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峰出现,当时接近20%的人口感染了病毒。
乙型肝炎对个人健康和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乙肝病毒感染可能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这些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负担,还给医疗系统增加了巨大负担。
由于严重肝病患者数量过大,对肝移植资源的需求也非常庞大,这给整个医疗体系带来了巨大压力。
随着对乙型肝炎的关注不断增加,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公共卫生措施来控制乙肝的流行。
首先,中国政府大力推进了乙肝疫苗的普及。
自1992年起,中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实施了一系列疫苗接种活动,全面推广了乙肝疫苗。
此外,中国政府还积极开展针对高风险人群的乙肝疫苗免费接种计划,以减少乙型肝炎的传播。
其次,中国制定了一系列针对乙肝的法规和政策。
1992年颁布的《乙肝防控法》对监督乙肝疫苗接种、确诊与报告、传染源及感染者的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对不按照法律法规进行防控的单位和个人做出了相应的处罚。
这些法规和政策的制定,有效地规范了乙型肝炎的防控行为,提高了公众的认识和意识。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乙肝的疫情监测和数据收集工作。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建立完善的疾病监测系统,及时掌握乙肝疫情的动态和变化。
同时,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卫生保健人员的培训,提高了乙肝诊断和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大学生乙型肝炎的流行现状及预防治疗方法和结果
3 1宣 传 乙 型肝 炎 传播 途 径 ,具有 传 染 性 的 患者 , 自我隔 . 离 ,H s g阳性 ,肝 功 正 常者 不 能献 血 ,切 断传 播途 径 。搞 BA 好 水 源 保护 ,饮 水 、 消毒 、食 品 卫 生 、重 点 防止 通 过 血液 和 体 液 的传 播 。乙 肝 患者 均 采用 一次 性 注射 器 治 疗 , 一人
在 医 指 导 下 , 可 长 期 服 用 。 病 毒 唑 0 4肌 肉 注 射 q . d疗 程 1 个 月 。 扰 素 2 0万 肉 注 射 q 干 5 肌 d疗 程 1 月 。 滴 灵 5 m 个 灭 0g 口 服 B d疗 程 3个 月 。 复 合 维 生 素 B # 口服 疗 程 3个 月 i 2,
变 的传 染性疾 病 ,其传 播主 要通过 血 液 、精 液 、唾液 、母婴
途径 。我 国是 乙型肝 炎 的高发 区 ,乙型肝 炎病 毒携 带者高达
一
19 9 5级 一 1 9 9 8级 大 学 生 8 7 7 6例 ,年 龄 1 - 1岁 ,入 72
校 时进 行血 清标 准检测 ,根据 1 9 年心理 治 疗 向 H s g阳性 学 生集 中宣 讲 乙型 肝 炎 的知 . BA 识 ,讲 清 楚乙肝 的传播 途 径和 各 个不 同时 期的传 染性 大小 , 清 除 自卑和 孤 独 感 ,减 轻 心 理 压 力 , 积 极 配 合 治 疗 。 2 2 饮 食疗 法 . 高 蛋 白质 、 丰 富 的维 生 素 ,适 当 的碳 水 化
病 寄 生 虫 病 学 术 会 议 制 定 的 ‘ 毒 性 肝 炎 防 治 方 案 ( 行 ) 病 试 > 标 准 ,… 确 诊 的 4 5例 各 型 乙肝 患 者 采 用 综 合 治 疗 方 法 ,2 对 9 年 后观 察 治 疗 效 果 。
庄辉院士-我国肝病流行病学与疾病负担
陈园生, 等.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9):888-891; Shen T, et al. PLoS ONE 2011; 6(8):e23550;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 中国丙型肝炎感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报告. 2017; Dai S, et al. J Med Virol, 2012, 84(1):1-5; Su Y,et al. J Med Virol, 2013, 85(3):425-43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等.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5, 23(12):906-923; 16
47; 3. Wang FS, et al. Hepatology, 2014, 60(6):2099-2108
4
中国非感染性肝病疾病负担
病因
全球
中国
占全球 (%)
ALD (adult) 1.5亿
0.6亿 (4.5%)
40.0
NAFLD
6.0亿
2.0亿 (15%)
33.33
其他
2.2亿
0.37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计委. 2007~2016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jkj
2015 2016
年份
2017
15Βιβλιοθήκη 我国估计约1000万丙肝患者
人群类别
抗-HCV (+) (%)
估计的丙肝例数
一般人群 (13亿) HIV 患者 (70万) 血透析患者 (16.59万) 男男同性恋 (500~1000万) 性工作者 (600万) 静脉注射毒品 (250.5 万) 性病患者 (600万) 供血员 (1000万) 器官移植患者 (15万) 其他高危人群 (1000万) 合计
中国 一般人群 BMI25 kg/m2 慢性乙肝
中国乙肝大数据
中国⼄肝⼤数据⼄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中国的⼀个重⼤公共卫⽣问题。
⾃2006年进⾏上⼀次全国肝炎⾎清流⾏病学调查以来,已经过去了⼗多年。
中国缺乏最新的⼄型肝炎数据,使得对⽬前该病的流⾏和负担评估不⾜。
针对上述情况,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今年在BMJ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上发⽂进⾏了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普通⼈群的⼄型肝炎流⾏病现状。
2006年,中国第⼆次全国肝炎⾎清流⾏病学调查发现,1-59岁⼈群 HBsAg 流⾏率降⾄7.18%,这表明估计有1600万⾄2000万⼈通过⼄肝疫苗预防了⼄肝病毒的感染。
从2006年到2017年,中国缺乏最新的流⾏病学数据。
Aparna Schweitzer 系统性地回顾了从1965年到2013年全世界慢性⼄肝病毒感染的状况,并估计中国⼄型肝炎的流⾏率为5.49%。
因此,研究团队基于过去5年(2013-2017年)发表的数据进⾏了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以更好的提供对中国⼀般⼈群⼄肝流⾏病学的了解。
这项分析按照PRISMA指南,对国际数据库和中国数据库进⾏检索,搜集了2013⾄2017年关于HBV相关⽂献,这些⽂献为关于表⾯抗原阳性率的⾄少800⼈以上的⼤样本随机抽样设计的研究。
通过对这些⽂献数据的提取,对⽂章数据质量进⾏评估得出结论。
这项分析共27篇⽂献符合要求,样本量在904⾄1966013之间,包括中国东部研究16项、中研究部7项、西部研究9项。
根据这些研究的原始数据分析,在2013-2017年中国普通⼈群HBV感染的总流⾏率为6.89%(95%置信区间为5.84%-7.95%)。
其中西藏地区HBV感染率最⾼,达到20.02%,天津市HBV感染率最低为2.62%。
结果还显⽰,HBV普通⼈群流⾏率以西部地区最⾼,达到8.92%,为⾼发地区。
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患病率较低,HBV流⾏率分别为6.61%和5.23%。
这些数据还显⽰,HBV男性患病率(5.88%)要⾼于⼥性患病率(5.05%),农村患病率(5.86%)要⾼于城市患病率(3.29%)。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标准
一般反应:接种后于2周左右,接种部位可出现红肿浸润、化 脓,形成小溃疡;一般经过8~12周自行吸收、结痂,留下永 久性凹陷疤痕,俗称“卡疤”:不需处理。
个别出现淋巴肿大(<10mm)者,可自行消退
脓疱或浅表溃疡:涂1%甲紫(龙胆紫),使其干燥结痂
继发感染可在创面撤布消炎药粉,不要自行排脓或揭痂
乙肝主要传播途径
HBV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播。由于对献 血员实施了严格的HBsAg和HBV DNA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 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主要是由于使 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不安全注射特别是 注射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 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
接种BCG后的异常反应是极罕见的。2010年全国AEFI监测资 料表明,接种BCG的异常反应发生率为36.08/100万,各种异 常反应在每100万受种者中的发生率,淋巴结反应为29.86, 局部脓肿3.23,过敏性皮疹2.03,BCG全身播散症0.24,过敏 性休克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为0.12,血管性水肿和热性惊厥 均0.06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现况调查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发表时间:2016-04-28T11:14:49.557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10期供稿作者:张亚琼刘永华王丽王晶马爽程春晓李珂欣[导读] 包头医学院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张亚琼刘永华王丽王晶马爽程春晓李珂欣(包头医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40)【摘要】通过对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的分析及发病趋势,了解不同人群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策略依据;从近几年的人群乙型肝炎的流行病研究可以看出,该病的发生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近年来对传染病的防疫工作卓有成效。
【关键词】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发病趋势【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0-0216-02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1]。
HBV主要是经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传播、医源性传播、母婴传播和亲密接触传播等方式[2]。
目前没有治愈乙肝的特效药,乙肝病程迁延,易转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
我国人群HBV感染率为57.63%,HBsAg携带率为9.75%,后者约25%最终传化为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3]。
乙型肝炎已被WHO列为要加强控制并最终消灭的传染病[4]。
1.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三所综合性医院为单位,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不定期抽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3月1日期间门诊血液乙肝五项检测患者共3536人。
1.2 方法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以一人一表方式,按统一的方法和标准到现场采集信息,共发放3536份调查表,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394份,应答率为96%。
1.3 结果与分析1.3.1不同性别人群HBsAg阳性率分析调查人群中,平均HBsAg阳性率为8.5%,男性阳性率为11.9%,女性为6.3%,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χ?=16.357,P<0.05),见表。
乙肝流行现状研究报告
乙肝流行现状研究报告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肝脏疾病,目前
全球范围内乙肝感染的人数仍然很高。
本研究旨在研究乙肝的流行现状,包括感染率、风险因素和防控策略。
首先,研究结果显示,乙肝感染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存在较高的流行率。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2
亿人感染了乙肝病毒,其中约有3500万人处于慢性感染状态。
乙肝主要存在于亚洲、非洲和西太平洋地区,这些地区的感染率较高。
其次,风险因素是乙肝感染的重要原因。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途径传播。
一些行为习惯,例如共用注射器、性行为不安全和接触感染者的血液等,都会增加感染乙肝的风险。
此外,没有接种乙肝疫苗、早年受感染、长期接触HBV患者以及存在其他基础性疾病的个体也容易感染乙肝。
最后,防控乙肝的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乙肝疫苗的接种是预防感染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全球范围内推广乙肝疫苗接种,特别是针对新生儿和儿童的全面接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此外,加强公众教育,提高人们的乙肝健康意识,采取避免共用注射器、正确使用安全套等措施也是防控乙肝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乙肝在全球范围内依然存在较高的感染率。
风险因素如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途径都是导致乙肝感染的重要原因。
采取乙肝疫苗接种、加强公众教育以及避免某些高风险行
为等防控策略,能够有效降低乙肝的传播和感染风险,进一步控制乙肝的流行。
2004-2016年湖北省O~10岁人群乙肝发病变化的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
+ 77"p +
口
上 式 中 ,O/ 一
+7r 分 别 为 横 断 面 年 龄 趋 势
(cross—sect ional age trend,CAT)、纵 向年龄 趋 势 (1ongi—
tudinal age trend,LAT);7rL+yL表 示 全 局 偏 倚 (net
drift),可理解为年度百分 比变化估计值 ; 。、~ 77" 、 则
期 和 队列 上 的变 化来 分析 其 影 响 因素和 评价 所 采用 的 乙肝 防制 措施 对低 龄 组 的效 果 。
可 以求 解 APC模 型 _4j。也 还 有 其 他 的参 数 估 计 方 法 在 发展 完 善 ,不 同 的参 数 估 计 方 法 有 其 特 点 和 适 用 的 数 据 ]。
【关键词 】 年龄一时期-队列模 型 乙肝 发病 率 湖北
母 婴传 播 是 乙肝 的 主 要 的传 播 方 式 之 一 ,虽 然 血 液 、体液传播也是其重要的传播方式。 目前 随着健康 教育 的加强 和 卫 生 条 件 的 改 善 ,对 于 1O岁 以 下 的人 群 ,其乙肝感染受垂直传播影响最大 。乙肝造成的慢 性感 染 会 导致 很 多威 胁 健 康 和生 命 质 量 的 问题 ,是 医 学 界研 究 的重 点 ,在 预 防 和 治 疗 方 面 还 有 很 多 亟 待 解 决 的 问题 ,目前 乙肝 疫 苗被 认 为 是 控 制 乙 肝 最 为 有 效 的方 法 j。本 次研 究 主要 从 乙肝 发 病情 况 在 年 龄 、时
APC模 型 的一般 对 数线 性 形式 为 :
P n+7rp + c
则 可转 化 为年 龄 一时 期形 式 : P = +( L一 L)(a一 )+(7rL+ L)(P一 )+
2016年中国乙肝歧视现状调查报告
2016年中国乙肝歧视现状调查报告前言:根据XX年8月2日的新闻报道,国内权威乙肝专家,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病毒肝炎室主任崔富强在成都首次透露,卫生部将出台政策——常规体检表(含入学、入托、就业、健康证申请等)的待选“菜单”中,将统统取消乙肝“两对半”这个项目!消息刚出来不久,网上立刻响起了一片反对之声。
一天之后,再有报道,卫生部表示“这只是专家的观点,并不代表政府的官方意见。
”据调查显示,全国超过1亿人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但由于乙肝知识宣传力度薄弱,大部分人对乙肝的传播缺乏足够的了解,甚至一些机构为了利益而过度渲染、歪曲乙肝的危害……使现在一般人都谈乙肝色变,乙肝患者以及病毒携带者受到广泛而公开的歧视。
乙肝歧视,是一种无知的表现,不仅使一个庞大的群体受到被不公平对待的伤害,丧失了平等的入学、就业、社交、婚嫁的权利;甚至带来了社会群体之间的分化和隔阂,给社会安定、团结与和谐造成了负面影响。
要消除乙肝歧视,首先,对乙肝知识需要更多了解,对乙肝歧视需要更多关注。
此次中国乙肝歧视现状调查项目,由39健康网发起,通过科学方法对乙肝歧视现状进行普查。
39健康网力求通过客观、科学、严谨、专业的调查手段与统计、分析方法,体现本次调查的专业性、权威性,同时结合39健康网自身在健康行业中的专业特性,针对如何消除乙肝歧视提供了客观、科学的分析和专业的改善建议。
本次调查数据在经过筛选统计之后,由39健康网行业专家撰写《中国乙肝歧视现状调查报告》,并无偿提供给有需要的科研单位及个人使用。
一、乙肝病毒携带者基本情况1、乙携者数量庞大但毫无隐私!超过90%的人表示知道自己身边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参与调查的非乙肝病毒携带者中,表示知道自己身边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且有好几个的占了49%;知道自己身边有一两个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占41.2%;表示自己身边没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不知道有没有的人只占1.1%和8.7%。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堪称“肝炎大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琼岛医院肝病中心
1
• 全球及我国的乙肝流行概况 •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 乙肝病原学及其危害 • 我国乙肝的免疫预防 • 关于成人乙肝的免疫预防
2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B,乙肝)是由乙型 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引起的、以 肝脏为靶器官、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主要 经血传播的传染病。
–高流行区:人群感染危险性>60%,主要通过母婴垂 直传播和儿童时期水平传播。
–中流行区:人群感染危险性为20-60%,主要是婴 儿时期和儿童时期水平传播。
–低流行区:人群感染危险性<20%,多发生在特定的 高危成人的水平传播。
16
摘自《中国疫苗和免疫》2012.2第18卷第一期
我国1992~1995、2002年一般人群HBsAg 流行率比较
按照患病率158.25/10万~1413.6/10万估算,我国慢 性患者在200万~2000万之间。
慢性乙肝是严重的进行性疾病
• 每年有9%以上的慢性乙肝患者进展为肝硬化 • 每年有5%以上的肝硬化患者进展为肝癌 • 每年有28万人死于乙肝相关疾病
全国2005~08年乙肝报告发病率年龄分布
报告发病率(1/10万)
Sichuan
Hubei Zhejia
ng HunanJiangxi
Guizhou
Fujian
Yunnan Guaangxi
Shangh ai
Taiwan
HBsAg 流行率 9%
Tibet
Shanxi Henan
Sichuan
Hubei Zhejia
ng HunanJiangxi
Guizhou
Fujian
Heilongjia ng
Heilongjia ng
Xinjiang
Gansu
Qinghai
Jilin
Liaonin Beijingg Hebei Tianjin
Xinjiang
Gansu
Qinghai
Jilin
Liaonin Beijingg Hebei Tianjin
Tibet
Shanxi Henan
6.5 168 40.5 62 14.9
新疆(库车) 428 4
0.9 139 32.5 13 3.0
张宁静, 等合.20计04年全国2计6划3免9 疫审6评6不同免疫2覆.5盖29率县的15儿6童0 乙型肝59炎.1疫苗接种14及3乙型肝5炎.病4 毒
血清学标志物的调查 , 中国计划免疫,2007,13(4):324-327 .
DNA-P) ●衣壳蛋白构成HBV核心抗原(HBcAg)和HBV的e抗
原(HBeAg)。
乙肝患者有多少
全国9300万携带者,按照25-30%为慢性乙肝估算, 有2500-3000万人。
按照文献调查700/10万估算,全国有1000万人患乙 肝。
按照年报告117万乙肝病例,其中90%为慢性,每年 有105万慢性乙肝就诊。
疟疾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02年中国卫生统计报告
658 185 500 181 454 595 159 422 58 341 54 064 53 420 32 977 31 371
全世界前10位传染病死亡数(2000)
疾病
1. 下呼吸道感染 2. 艾滋病 3. 腹泻病 4. 结核病 5. 疟疾 6. 麻疹 7. 乙型肝炎 8. 百日咳 9. 新生儿破伤风 10.肠道寄生虫病
2006年乙肝血清学流调结果:人群HBsAg携带率为 7.18%(9300万),较1992年显著降低,1992年 以后出生儿童降低更为显著。
全世界慢性HBV感染地域分布
HBsAg 地方性流行 8%-高(占全世界人口45%) 2%~7%-中(占全世界人口43%) <2%-低(占全世界人口<12%)
检测 阳性 (%) 阳性 (%) 阳性 (%)
人数 黑龙江(龙 440 6
江)
湖南(桃江) 514 9
1.4 349 79.3
8
1.8
1.8 363 70.6 28 5.4
安徽(无为) 422 4
0.9 272 64.5 14 3.3
广东(电白) 420 16
3.8 280 66.7 27
6.4
云南(宁蒗) 415 27
万例!
全球60亿人口
慢性HBV感染者3.85亿,占 全球人口6%,其中亚洲占
2/3 ,中国占1/3
Kew MC. Viral hepatitis & liver disease, 2004
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
世界
中国
20亿
曾受到HBV感染的人数
6.9亿
3.5亿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人数
1.2亿
75万 死于HBV感染引起的疾病人数
每年死亡数
~350万 ~300万 ~220万 ~200万 ~100-300万 ~88.8万 ~75万 ~35.5万 ~30万 ~13.5万
来源: CDC, WHO, UNICEF, UNAIDS
乙肝病毒感染呈全球性分布
20亿人曾感染HBV,占 全球人口1/3
25%~40%最终将死于 肝硬化或肝癌
每年因乙肝 相关死亡75
28万
我国是HBV感染高流行区,面临HBV感染的严重威胁。
王晓军,等.疾病检测.2004;19(8):290-292
我国乙肝的血清流行概况
我国1992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人群HBsAg携带率为9.75%(约1.2 亿),人群HBV总 感染率为57.63%。
2004年用2002年营养调查血清HBsAg携带率检测结 果为9.09%。
免疫功能低下者 易发生外伤者 HBsAg携带者/乙肝患者家庭成员 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者 静脉内注射毒品者
34
小结
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7.18%,约9300万人。 按照WHO的流行区划分标准,属于中流行区. 全国年报告病例数100万例以上,报告发病率高达80/10
肝癌
20 - 50%
死亡
Yim HJ, Lok AS. Hepatology, 2006,43:S173-S18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我国HBV感染高危人群
医务人员 经常接触血液标本的检验\科研人 员 托幼机构工作人员 器官移植患者 经常输血或血液制品的患者
10696名大学生HBsAg和抗- HBs检测结果
体检 年度 人数
HBsAg
阳性
人数
%
抗-HBs
阳性
人数
%
五项
阴性
人数
%
2004 3629
221 6.09* 1386 38.19** 2022 55.72***
2005 3660
178 4.86 1471 40.19 2006 54.81
2006 3407
197 5.78 1396 40.97 1814 53.24
合计 10696 596 5.57 4253 39.76 5842 54.62
李为群,长春大学2004~2006年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调查,中国疫苗和免 疫 ,2008,14(4):329-331.
30
%
乙肝病例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乙肝监测试点,2006年)
万,以慢性乙肝为主,急性乙肝的报告发病率6/10万。 乙肝主要在成人高危人群中传播。 慢性乙肝患者多,疾病负担较重,并且一部分可能发展
成肝硬化/肝癌.
35
四、乙肝的免疫预防
WHO控制乙肝的主张
免疫预防是乙肝防控的关键措施; 乙肝免疫的目的是预防慢性乙肝病毒感
染,策略包括:
–新生儿常规免疫 –大年龄儿童、青少年免疫 –成人的高危人群免疫.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2005年 2007年
2006年 2008年
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
我国乙肝报告发病性别分布 (2008年)
35% 65%
男性 女性
六省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调查
地区
HBsAg
抗-HBs
抗-HBc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0
口腔诊理疗家发史庭店接修触面美史或容刮院胡创须伤性治手内疗术窥治镜疗医史学诊疗史针与灸家治人疗共用洗牙浴有刷场偿所献或血足与史浴家店人修共脚用剃与须他刀人输共血用史注危射险 器史因素
全球乙肝病毒流行状况
11
二、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乙肝传播及预防
Blood Birth
Sex
Vaccination来自No Transmission of HBV
----Food& Water
➢HBV的水平传播:家庭内传播、血液传播、 性传播
北京市HBsAg的家庭聚集性研究 在所调查的782户中,发现HBsAg阳性户126户,占总户数的
构成比(%)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年
HBsAg阳性率(%)
1~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59
我国不同年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
12
1992年
2006年
10
8
6
成人HBsAg阳性率较高
4
2
6-15岁儿童HBsAg阳性率上升快
0
<5岁儿童HBsAg阳年性龄率(较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