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流行现状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健康教育资料-(含基本知识、治疗方案、预防措施)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健康教育资料(含基本知识、治疗方案、预防措施)2023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
据此推算,我国现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万例。
2023年中国疾控中心对全国1-29岁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4岁、5-14岁和15-29岁人群表面抗原检出率分别为0.32%、0.94%和4.38%。
1基本知识乙肝病毒主要经血液、母婴及性接触传播。
目前,由于对献血人员实施了严格的筛查,经血液及血制品传播已很少发生。
经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播主要是由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不安全注射特别是注射等。
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
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期,大多在分娩时接触HBsAg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
随着乙肝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应用,母婴传播已明显减少。
与HBsAg阳性者无防护的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乙肝病毒危险性增高。
乙肝病毒不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
未发现乙肝病毒经吸血昆虫传播。
2治疗方案 1、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主要根据血清HBV-DNA水平、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肝脏疾病严重程度来决定,同时结合患者年龄、家族史和伴随疾病等因素,综合评估患者疾病进展风险后决定是否启动抗病毒治疗。
动态的评估比单次的检测更具有临床意义。
对HBeAg阳性患者,发现ALT水平升高后,建议观察3-6个月,如未发生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可建议考虑抗病毒治疗。
推荐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群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HBV-DNA水平:HBeAg阳性者,HBV-DNA≥105拷贝/mL。
HBeAg阴性者,HBV-DNA≥104拷贝/mL。
乙型肝炎和乙肝病毒携带孕妇的孕期监护
乙型肝炎和乙肝病毒携带孕妇的孕期监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田瑞华一、乙型肝炎基础知识1.乙型肝炎流行现状我国何时开始发生乙型肝炎流行,尚无较确切地记载。
1979年全国性的大人群抽样调查及以后陆续的小范围调查,HBsAg检出率约为9.09%-10%。
包括抗HBs和抗HBc阳性的HBV流行率50%-60%。
累计现行和既往的感染,我国已有约一半以上人口经受HBV感染。
1992年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以来,东南部及中原地区县以上城市接种率达80%。
该地区儿童、青少年群体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降至1%。
2.传染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携带者的传染性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液中HBV-DNA水平,而与血清ALT、AST或胆红素水平无关。
3.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4.我国孕妇HBV感染状况孕产妇检查HBsAg阳性率约为11.2%-12.5%,其中HBeAg同时阳性者达20%-30%,而在20-25岁的妊娠妇女中阳性率超过30% 。
我国每年约有孕妇648万人,按上述携带率计算,每年约有72-80万名孕妇携带HBV。
这些孕妇的孕期保健和安全值得关注。
5.乙肝病毒的三大抗原抗体系统包括HBsAg和抗- HBs 系统、HBeAg和抗-HBe 系统、HBcAg和抗- HBc系统。
通常化验检查的是HBsAg、抗- HBs 、HbeAg、抗-Hbe、和抗- HBc,称为乙肝五项,也叫HBV-M。
6. 乙肝五项的意义表面抗原(HBsAg)具有抗原性,它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乙肝表面抗原的抗体即表面抗体(抗- HBs),HBsAg本身不具有传染性,因此不作为传染性的标志,可作为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
抗- HBs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机体免受乙肝病毒的感染,多数感染的病例随抗- HBs的出现,HBsAg可消失,称为HBsAg血清转换。
E抗原(HBeAg)是乙肝病毒的核心成分之一,在乙肝病毒繁殖时大量产生,HBeAg与HBsAg、HBcAg装配成完整的乙肝病毒,HBeAg是乙肝病毒传染性的指标。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三)接种方法、部位及剂量
卡介苗接种常用的方法有3种:即皮内法、皮上划痕法和内服法。 (1)皮内法:即皮内注射法。注射部位在左上臂三角肌下端外缘,注射 后应起一皮丘。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所用菌苗每毫升含介苗0.5mg 或0.75mg,用0 .1ml做皮内注射用,严禁注入皮下。此法阳转率高且 稳定。 (2)皮上划痕法:皮上划痕所用卡介苗是乳白色混悬液,每1ml内含菌 量50~75mg。在左上臂三角肌下端外缘,用酒精消毒皮肤,待干后, 滴2~3滴摇匀的菌苗液,用消毒的针划一“井”字,各长1~1 5cm, 间隙0.5cm,以出现红痕为宜,涂匀菌苗,使其渗入皮内,菌苗干后 才可穿衣服。此法操作简单,易于普及和推广,局部反应轻,淋巴结 反应较少。 (3)口服法:只限于出生后2个月以内的婴儿。 以上3种方法,以皮内法和口服法阳转率较高,皮上划痕法阳转率较 低。 目前我们采用的方法是皮内注射法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四)接种禁忌症
(1) 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免疫缺陷症、湿疹或皮肤病 患者。 (2) 急性疾病、烧伤患者、疾病恢复期(疾病结束及健康恢复之间)、近 期接种天花疫苗、泌尿道感染患者。(国外资料) (3) 由于使用下列药物或治疗而致免疫应答抑制:烷化剂、抗代谢药、 放射治疗、类固醇。(国外资料) (4) 由于下列疾病导致免疫应答降低:全身恶性肿瘤、HIV感染、γ干 扰素受体缺陷、白血病、淋巴瘤。(国外资料) (5) 由感染性疾病导致的发热或未知病因的发热不得使用卡介苗。(国 外资料) (6) 免疫力降低的婴儿或儿童。(国外资料) 慎用 (1) 结核菌素反应强阳性的患者慎用。 (2) 哮喘患者。免疫原性物质可引起哮喘发作或过敏反应。
性接触传播:多个性伴侣者,HBV感染危险性增高(Ⅰ)
乙肝仍是流行病,不能忽视筛查
乙肝仍是流行病,不能忽视筛查
梁跃
【期刊名称】《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年(卷),期】2024()6
【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挑战,它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发的肝脏疾病,传播途径包括血液、母婴和性接触等。
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高流行性、高抵抗性和低认知率三大特点。
根据WHO 2019年的报告,全球约有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2.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
每年约有88.7万人因HBV感染导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而死亡。
然而,只有10%的乙肝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这显示了防治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任务仍然艰巨。
而以下实验室检测在乙肝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总页数】1页(P79-79)
【作者】梁跃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
【相关文献】
1.新生儿疾病筛查不容忽视——访济南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几疾病筛查中心主任邹卉
2.孕产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筛查及筛查后干预情况调查分析
3.早期食管癌的筛查策
略:基于海岛的流行病学和内镜筛查方案4.唐氏综合征筛查不能忽视5.两种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对乙肝病毒筛查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乙肝疫苗的研究现状
乙肝疫苗的研究现状1.乙型肝炎的感染流行和预防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流行区,几次大规模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平均约为10%,全国约有1 亿以上人口为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报告的急性肝炎病例约270 万,其中10%~ 30%为急性乙肝病例;估计现有慢性肝炎约1200万例;每年死于肝病者不下30万例,其中半数为原发性肝癌,其中约有80%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我国育龄妇女HBsAg 阳性率为7%,按其HBV围产传播发生率为40%推算,每年约有60万新生儿成为HBV携带者,其中1/4最终可能发展成慢性肝病, 包括肝硬化和肝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尚无针对乙型肝炎的有效药品,疫苗接种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也是降低继发性肝硬化和肝癌的有效策略;早在1991 年我国就颁布了5全国实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规程,决定从199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推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将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自90 年代以来,实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已成为中国控制乙肝的主要对策;实施以全体新生儿免疫为主,先城市,后农村,逐步纳入计划免疫,以达到在中国经过两代人的努力,使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2.乙型肝炎疫苗的种类血原性乙肝疫苗用高度纯化的乙肝表面抗原颗粒,以1∶2 000福尔马林灭活或以60℃10 h加热灭活的疫苗,是第一代乙肝疫苗;20 世纪初开始使用乙肝患者表面抗原阳性血清制备乙肝疫苗来预防乙肝病毒感染,1981年美国Merck公司研制成功了第一代乙肝疫苗,开创了病毒尚不能在实验室繁殖的情况下制备疫苗的先例;1983年中国血源乙肝疫苗也通过研究于1985年正式批准进行大量生产;血源乙肝疫苗安全有效,十几年里,为预防乙肝病毒的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但这种血原性疫苗存在一些问题,如血源有限,带有一定的潜在性危险等;特别是近年来艾滋病流行,血液制品易受HIV 污染,致使乙肝血原性疫苗的使用在一些国家受到限制;然而乙肝血原性疫苗的生产使用说明,乙肝表面抗原的主要蛋白可以诱生良好的保护性抗体,使人免疫乙肝病毒的侵袭, 这一事实为研制乙肝第二代疫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重组乙肝疫苗又称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是采用基因工程的重组技术,首先把HBsAg的基因片段插入酵母细胞或哺乳动物细胞基因中,在体外培养增殖过程中组装或分泌HBsAg,将其收集,提纯之后制成的乙肝疫苗,国际上称为第二代疫苗;酵母系统表达的重组乙肝疫苗重组酵母合成的乙肝表面抗原经纯化灭活及吸附后制成,用于预防所有亚型的乙肝病毒感染,它与血原性乙肝疫苗具有共同效果,但不含任何人血清成分,故更安全,更易被人们所接受;酵母系统表达的乙肝疫苗优点在于系统操作简单,表达量高,可用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成本低廉;可以装配成表面抗原颗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是我国目前两大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之一,可代替血源乙肝疫苗;但是酵母表达系统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表达产生的HBsAg无糖基化,不能外分泌,产物的分离纯化较困难;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是乙肝易感者,包括婴幼儿、儿童和因职业关系接触乙肝病毒的成年人;但主要接种对象为婴幼儿,其次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性和转氨酶正常者,接种于上臂三角肌内;新生儿每次注射5μg,成人每次注射1ml10μg,免疫间隔为0个月、1个月、6个月共三针;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所产生的抗体与接种血原性乙肝疫苗产生的抗体具有类似的免疫学性质和化学性质,这两种乙肝疫苗在健康人群中产生相同的抗体谱,因而这两种疫苗可以互换使用;已患有肝炎、急性传染病或其他疾病者禁用;对酵母或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注射时应备有肾上腺素,当有过敏反应发生时使用;表达的重组乙肝疫苗CHO指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使最早应用的哺乳动物表达细胞,由猴病毒SV40启动子控制表达HBsAg;同时,以二氢叶酸脱氢酶基因作为扩增筛选基因,获得高效表达HBsAg的细胞株用于生产;哺乳动物细胞系统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更接近天然形式,产物的分离纯化也较简单;但是,由于哺乳动物细胞对培养条件等方面要求比较高,尤其是传代细胞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潜在的致癌因子等,使其应用存在一定争议;此外,哺乳动物细胞系统表达的产品在质量控制方面比较严格,导致成本上升,其推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重组CHO乙肝疫苗用于预防乙肝的接种对象及乙肝易感者表面抗原阴性, 转氨酶正常,主要用于婴幼儿;一般易感染婴儿、儿童和成人,每次注射1ml10μg,免疫间隔为0个月注射、1个月、6个月共3针;3针后1个月100%抗体转阳;用于高危患者如肾透析患者及其他与乙肝患者密切接触者, 可用20μg/1ml规格;用于母体乙肝表面阳性特别是e抗原阳性的的新生儿, 应在出生后48h注射, 用20μg/1ml规格,注射间隔同上;亦可与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对患有肝炎、发热、急性慢性严重疾病或有过敏史者禁用;含前S2蛋白的乙肝疫苗与其它只含HBsAg的乙肝疫苗不同,这种疫苗是重组哺乳动物细胞系统表达的包含S抗原和preS的重组乙肝疫苗,被称为第三代疫苗;preS含前S1和前S2两部分,含有肝细胞结合序列和高效Th细胞表位,前S抗原的T细胞免疫反应能力可以弥补S抗原无反应的发生,因而含前S抗原的疫苗可增强S蛋白免疫原性,打破免疫耐受和提高疫苗应答率;由S +前S2+前S1蛋白组成的L蛋白,虽然含有完整的preS,但在表达时不能有效的装配颗粒及外分泌;其它重组乙肝疫苗除了酵母细胞和CHO之外,大肠杆菌也曾经作为表达系统应用过;但因为其表达的HBsAg的融合蛋白表达量不高,易降解,表达产物不成颗粒,对疫苗的免疫原性有影响,同时抑制宿主细胞生长,有毒害作用而没有扩大临床使用;昆虫细胞表达系统中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可以指导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表达蛋白具有糖基化,外分泌的特点,且产量非常地高;昆虫细胞表达的重组疫苗也许会成为具有应用前景的一条途径;除各种表达系统之外还有以腺病毒为载体的活疫苗研究;在美国入伍新兵中使用4型和7型口服腺病毒活疫苗已有20年以上的历史,证明它是安全有效的;利用腺病毒载体表达HBsAg蛋白乙肝疫苗是目前研究的目标,不但生产价格低廉,而比需注射3针的亚单位乙肝疫苗更易被接受和推广;新型乙肝疫苗联合疫苗乙肝疫苗可与其他疫苗尤其是儿童期疫苗联合使用, 这样只需一针注射, 其结果无疑会提高免疫覆盖率;如百白破-乙肝四联疫苗、甲-乙肝联合疫苗;单剂疫苗目前正在用控释微粒技术研制单剂疫苗,该法是利用灭活疫苗一针注射诱导强的长期免疫应答;将疫苗包裹于无反应性且能很好耐受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聚丙交酯—聚乙交酯中, 疫苗依其在这些微球内的分布, 在不同时间释放出不同量, 这样可模拟不同时间间隔接种数剂疫苗;动物实验已获成功, 1剂含乙肝表面抗原的微粒诱导的免疫应答几乎与不同时间接种3剂的常规乙肝疫苗相同;佐剂改良型疫苗我国通常采用的佐剂为铝佐剂,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且对阻断病毒母婴传播和细胞内寄生的HBV 无法产生免疫作用;目前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的佐剂系统———SBAS4;SBAS4即史克必成佐剂系统,是利用脂质A的衍生物单磷酞脂质AMPL制备的低毒性的3-O-脱酞基-MPL与铝盐配伍成佐剂系统;同样抗原剂量的以SBAS4为佐剂的乙肝疫苗具有更好的免疫原性,且适合两剂接种程序;美国首先开发出治疗性的T细胞表位肽疫苗,在一次研究中26名健康受试者和90名慢性乙肝炎症患者接受了免疫;结果显示,疫苗安全、耐受性好,在74%的健康人群中免疫刺激产生特异性T细胞和HBV特异CTL;但是因为健康受试者样本太少,所以真正的免疫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接受免疫的慢性乙肝患者中只有45%经过免疫刺激产生特异性T细胞和HBV 特异CTL,说明慢性乙肝患者存在免疫耐受; 3.乙型肝炎疫苗注射无弱应答现象在1992年乙肝疫苗纳入中国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系统之后,直至2002年全面实施儿童乙肝疫苗计划管理,全国HBV总体感染率明显下降,体现了接种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的良好的预防和控制效应;但对于个体而言,部分个体对乙肝疫苗接种表现出无应答或低应答;研究表明,健康人群中无应答率为10%~15%;对乙肝疫苗弱应答或无应答一直是影响某些个体免疫接种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其体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个体因素,例如性别、年龄、遗传因素、体质指数、免疫耐受等;这里主要关注疫苗因素和接种因素;疫苗因素乙肝疫苗的接种效果与疫苗种类有关;对不同厂家生产的乙肝疫苗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乙肝疫苗诱导抗-HBs阳性平均滴度有明显差异;疫苗剂量的不同也能带来滴度的差异;在一定剂量的范围内,高剂量疫苗注射的抗体阳转率和免疫后24 个月抗体平均滴度一般高于低剂量注射;而且对于母亲为HBV携带者的婴儿常规接种疫苗免疫应答性差者,第一次接种加大剂量可以提升免疫效果;不同免疫佐剂会影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以rhGM-CSF联合乙肝疫苗复种对无弱应答者的免疫效果优于单纯复种,rhGM-CSF有利于提高机体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先注射rhGM-CSF再接种乙肝疫苗,可提高抗体应答率,rhGM-CSF能够促进免疫低下个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前文提到的SBAS4也有类似的作用;乙肝病毒变异乙肝疫苗是针对主要病毒亚型制备,使用的疫苗未包含病毒变异株的基因;如果遇到罕见的亚型,现有的乙肝疫苗也无法产生保护效应;接种因素接种途径、部位、针次、医生操作方法不正确等也与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率低有关;研究证实,皮下接种乙肝疫苗效果最差,皮内接种次之,肌内注射最佳;接种部位以上臂三角肌最佳,臂部效果较差;因臂部脂肪较厚,接种疫苗后延缓进入血循环,影响了与巨噬细胞的接触和淋巴细胞的反应;也有研究表明,对肌内注射疫苗后无应答者改用皮内接种,每2周1次,接种8周后,抗HBs即可由阴转阳,表明更换接种途径可使无应答者出现应答;增加针次也可以可以提高接种的成功率;特别是针对注射疫苗后无应答者,增加次数注射加强针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应答效果;免疫程序对不同免疫接种程序疫效果的研究表明,采用0、1、2个月A组和0、1、6个月B组分别给予乙肝疫苗10μg肌注,结果A组血清抗-HBs在3、6个月时已明显升高,B组则升高不明显,待24个月时B组血清抗HBs含量高于A组;该研究结果提示,短期内重复注射对乙肝病毒密切接触者有预防效果,较长时间B组重复注射适合大面积预防接种;国外研究者也认为,按0、1、6月程序接种比0、1、3月程序预防接种果更好,进一步研究显示,0、1、6 组与0、1、7组和0、1、8三组间免疫效果无显着性差异;所以现在主要采用免疫间隔0个月、1个月、6个月进行注射;4.总结乙型肝炎是传染性强且难以治愈的病毒性疾病,乙肝疫苗是目前控制乙型肝炎感染率的最有效手段,近些年的实行接种的免疫效果有目共睹;针对乙肝疫苗注射无应答的情况,加大剂量、针数,或者改变疫苗的注射方法、种类,也许会达到一定的免疫效果;目前,各种新型疫苗,如单剂疫苗、佐剂改良疫苗和治疗性疫苗是乙肝疫苗研制的重要方向;参考文献1陈永红,陈小丽. 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新进展. 免疫学杂,2012,2832Wen YM,Liu HJ,Chen HZ,et al.Studies on intrahepatic hepatitis B virus DNA in 98 viral hepatitis B patients.Chin Med J,1986,993Yamada T,Iwabuki H,Kanno T,et al. Physicochemical and immun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envelope particles exclusively consisting of the Entire L pre-S1 + pre-S2 + S protein.Vaccine,2001,1923-244 Hunter RL. Overview of vaccine adjuvants: present and furure. Vaccine, 2002, 20Suppl 35 Aucouturier J, DuPuis L, Ganne V. Adjuvants designed for veterinary and human vaccines. Vaccine, 2001, 1917/196 陆璐,陈云华,刘骁,何景雄.乙肝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研究.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267 Inchauspé G, Michel ML. Vaccines and immunotherapies against hepatitis B and hepatitis C viruses. J Viral Hepat,2007, 1418陈敏,陈清,陈思东,等. 乙肝疫苗免疫后无弱应答影响因素的分析.广东药学院学报,2003,1929Singh NP,Mandal SK,Thakur A,eta1.Efficacy of GM-CSF as an adjuvant to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results of a prospective,randomized trial. Ren Fail,2003,25210 姚军, 陈永弟.国产乙肝疫苗成人免疫效果观察.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4。
乙肝实验室检查终版11.24
一个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也叫Dane颗粒,直径只有42纳 米 ,有外壳和核心两个部分 ,外壳厚7-8纳米,由脂质双 层和蛋白质组成的囊膜。脂质双层内含有S抗原、前S1和前 S2抗原,它们一起又构成了外壳上大、中、小三种蛋白形式, 统称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剥去Dano颗粒的外壳,暴 露出乙肝病毒的核心颗粒,核心颗粒直径28纳米,呈二十面 体立体对称,由乙肝病毒的核心抗原(HBcAg)组成 。核心颗 粒的表面才是病毒真正的衣壳 ,通过强去垢剂或者酶处理 的方法,还可以暴露出HBV的另一个主要的抗原e抗原.
5.HBcAb:出现较早,常紧继HBsAg 和HBeAg之后就可在血清中 检出,早期以IgM为主,一般持续6-18周. HBcAb-IgM可作 为急性HBV感染的的指标.慢性期以IgG为主 6.HBcAg:是HBV存在和复制活跃的直接指标之一,不能直接检测 7.前S1抗原:比HBsAg更早出现
(2)常见模式
d.非特异性阳性 e. HBsAg极低检测不出 f.HBsAg、抗-HBs空白期 a.急性乙肝恢复期 HBeAb与HBsAb会并存数月/年
1
2
—
+
—
+
+
b.既往有HBV感染,已有免疫力 c.感染后康复期 a.急性乙肝感染早期 孕妇阳性致婴儿感染率10% 孕妇阳性致婴儿感染率90% 继续跟踪,定期复查
1) 2) 3) 4) 5) 6) 大三阳 小三阳 1、5 2、4、5或2、5 单独HBsAg 单独HBcAb
四 乙肝两对半定量与定性检测的临床比较
(1)乙肝“两对半”检测应用的误区
“两对半”结果应用的较大的误区是因为:对这些病原体 感染者体内相应抗原抗体的发生发展以及对疾病状态和抗病毒 治疗之间的关系不了解所致。在乙肝“两对半”中,真正有定 量测定价值的只有抗 HBs 。但这种测定也不是用于临床乙肝患 者疗效观察,而是用于人群乙肝疫苗注射效果的判断;也就是 说,当某人注射疫苗后,如外周血中抗HBs定量超过10 mIU/ml,则说明受免疫者具有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免疫力及 持续时间与抗HBs含量高低应成正比。总而言之,“两对半”
中国乙型肝炎的流行及控制进展
中国乙型肝炎的流行及控制进展中国乙型肝炎的流行及控制进展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这种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以及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染。
中国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一直备受关注,并且该疾病对中国的公共卫生产生了严重影响。
然而,随着中国政府和公众的关注,公共卫生措施的加强,乙肝的控制进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乙型肝炎在中国的流行情况十分严峻。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乙肝病毒感染率约为7%,即超过9000万的人口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
在1980年代之前,我国每年新增乙肝病毒感染者数可能高达数百万,而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峰出现,当时接近20%的人口感染了病毒。
乙型肝炎对个人健康和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乙肝病毒感染可能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这些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负担,还给医疗系统增加了巨大负担。
由于严重肝病患者数量过大,对肝移植资源的需求也非常庞大,这给整个医疗体系带来了巨大压力。
随着对乙型肝炎的关注不断增加,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公共卫生措施来控制乙肝的流行。
首先,中国政府大力推进了乙肝疫苗的普及。
自1992年起,中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实施了一系列疫苗接种活动,全面推广了乙肝疫苗。
此外,中国政府还积极开展针对高风险人群的乙肝疫苗免费接种计划,以减少乙型肝炎的传播。
其次,中国制定了一系列针对乙肝的法规和政策。
1992年颁布的《乙肝防控法》对监督乙肝疫苗接种、确诊与报告、传染源及感染者的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对不按照法律法规进行防控的单位和个人做出了相应的处罚。
这些法规和政策的制定,有效地规范了乙型肝炎的防控行为,提高了公众的认识和意识。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乙肝的疫情监测和数据收集工作。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建立完善的疾病监测系统,及时掌握乙肝疫情的动态和变化。
同时,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卫生保健人员的培训,提高了乙肝诊断和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传染病流行现状分析
传染病流行现状分析一、我国传染病流行现状概述近年来,我国传染病流行形势总体稳定,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隐患。
根据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每年约有数百种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中不乏一些危害严重的传染病。
在这些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依然是较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主要传染病流行情况分析1.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我国传染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等。
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数高达数千万,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人数也超过千万。
这些病毒感染导致的肝炎,严重时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
2. 结核病结核病是我国传染病的一大挑战。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我国是全球结核病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每年新发结核病患者数约为100万,总数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
尽管近年来我国在结核病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疫情依然不容乐观。
3. 艾滋病艾滋病是我国传染病流行的另一个重点关注领域。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数量逐年上升。
根据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达约100万。
尽管抗病毒治疗和预防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艾滋病仍然对我国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在武汉爆发,迅速蔓延至全球。
我国政府及时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有效遏制了疫情在国内的蔓延。
然而,随着全球疫情的恶化,我国仍面临输入性病例的压力。
病毒变异株的出现也给疫情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应对策略与建议面对传染病流行的现状,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应对这一挑战。
1. 加大传染病防治投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设备和专业人才配备,确保传染病发现、报告、处置等环节的顺畅。
2. 强化科学研究,提高疫苗和药物研发水平。
加大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力度,为传染病防治提供有力支持。
全国乙肝流行现状
从性,促进康复。
乙肝宣传教育与社会动员
通过多种渠道开展乙肝防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乙肝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加强学校、社区、企业和媒体的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乙肝防治的良好氛围。
鼓励和支持相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乙肝防治公益活动,提高社会影响力。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全国乙肝防治工作进展 与挑战
全国乙肝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果
乙肝疫苗接种覆盖率提高
通过实施乙肝疫苗接种计划,全国范围内乙肝疫苗接种覆盖率显 著提高,有效降低了乙肝病毒的传播风险。
乙肝检测和治疗服务普及
乙肝检测和治疗服务逐渐普及,更多乙肝患者得到了及时诊断和治 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其他途径
如唾液、精液等体液也可能含 有HBV,但传播几率相对较低
。
乙肝的危害与后果
肝衰竭
乙肝病毒持续复制可导致肝衰竭,表现为肝 功能严重受损、黄疸、出血等症状。
肝癌
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 慢性炎症刺激可诱发肝癌。
肝硬化
长期慢性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出现门脉高 压、脾大等症状。
并发症
乙肝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肝性脑病、消化 道出血、腹水等。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血液透析患者等,应定期进行乙肝疫苗的 加强接种,以维持高抗体水平。
疫苗接种应覆盖全国范围内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确保全民免疫屏障的 建立。
乙肝筛查与监测计划
01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乙肝筛查,特别是对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进 行定期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02
加强乙肝监测网络建设,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
乙肝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乙肝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篇一:乙肝调查报告关注乙肝 20XX年中国乙肝现状调查报告根据20XX年8月2日的新闻报道,国内权威乙肝专家,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病毒肝炎室主任崔富强在成都首次透露,卫生部将出台政策——常规体检表(含入学、入托、就业、健康证申请等)的待选“菜单”中,将统统取消乙肝“两对半”这个项目!消息刚出来不久,网上立刻响起了一片反对之声。
一天之后,再有报道,卫生部表示“这只是专家的观点,并不代表政府的官方意见。
”据调查显示,全国超过1亿人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但由于乙肝知识宣传力度薄弱,大部分人对乙肝的传播缺乏足够的了解,甚至一些机构为了利益而过度渲染、歪曲乙肝的危害??使现在一般人都谈乙肝色变,乙肝患者以及病毒携带者受到广泛而公开的歧视。
乙肝歧视,是一种无知的表现,不仅使一个庞大的群体受到被不公平对待的伤害,丧失了平等的入学、就业、社交、婚嫁的权利;甚至带来了社会群体之间的分化和隔阂,给社会安定、团结与和谐造成了负面影响。
要消除乙肝歧视,首先,对乙肝知识需要更多了解,对乙肝歧视需要更多关注。
乙肝的现状调查报告如下:一、乙肝病毒携带者基本情况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量庞,但无隐私超过90%的人表示知道自己身边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参与调查的非乙肝病毒携带者中,表示知道自己身边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且有好几个的占了49%;知道自己身边有一两个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占%;表示自己身边没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不知道有没有的人只占%和%。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堪称“肝炎大国”。
根据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乙型肝炎的现患率为277/万,是美国的40多倍,年发病率为95/万。
在法定传染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感染性腹泻与流行性感冒而居第三位。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至少有8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而我国人群中的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率高达%,也就是说,我国约有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占全球感染人数的1/3。
另外,由数据可见,大部分人知道身边的人谁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且所知数量较多,除了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我国乙肝病患群体的众多之外,更反映出这一项健康隐私并没有得到信息保护,反而成为了广泛流传的“公共信息”。
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及我市流行现况分析
7 . / O万 。 25 l
3 遵义 市乙肝发病及免疫情况 3 1 发病 情况 : 义市 总人 口为 6 9万 , . 遵 8 乙
肝表 面抗 原阳性 率约为 6 9 9, 面抗 原 阳 .9 6 表 性人数约 为 4 . 8 2万人 。据 我 市传 染病 报告 统计 ,0 0 我市 乙肝 发病 人数 为 2 5 20 年 4 9人 , 发病 率 为 3 . 3 1 6 4 / 0万, 0 1年 全 市 乙肝 发 20 病 32 0 6人 , 病 率 为 4 . 0 1 发 3 7 / 0万 , 0 1年 20
造成 巨大经济 负担 的重大 传染 病 , 乙肝病 毒 携带者 在入 托、 入学 、 就业 、 婚姻 等方 面 受到 很大 影响, 多慢性 乙肝 患者丧 失 劳动 和生 许
活能力。引起一 系列社 会 问题, 为我 国最 成 重 要 的 公 共 卫 生 问题 之 一 。 1 乙肝 的传 播途径 及特性 1 1 乙肝的主要 传染源是各型 乙肝病人 , . 无
症状 的乙肝病毒携 带者 。 12 人群对 乙肝病毒普遍 易感 , . 由于从母体 不能带来 乙肝抗体 , 国的 乙肝 易感 人群 主 我 要 是 新 生 儿, 它 年 龄 的 乙肝 易 感 者 占 其
4 0% 。
万人将 死于与 乙型肝 炎有 关的 肝脏疾 患, 我 国每年报告 乙肝新发病例 5 0万, 占全国传染 病总 数 的 14 乙肝 发 病 率 为 2 . / 0万 /。 2 51
1 3 乙肝 的主要传播途径 : . 血液 、 液传播, 体 主要方式有 :
1 3 1 母 婴传播 : .. 在我 国这种传播方式最 为 重要 , 3 %的 乙肝 携带 者 为 此途 径 传 播。 有 0 乙肝表面抗原 阳性母亲的婴儿 出生后 一年 内 将有 4 %以上表 面抗 原 阳性 ; 面抗 原及 e 0 表
乙肝流行现状研究报告
乙肝流行现状研究报告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肝脏疾病,目前
全球范围内乙肝感染的人数仍然很高。
本研究旨在研究乙肝的流行现状,包括感染率、风险因素和防控策略。
首先,研究结果显示,乙肝感染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存在较高的流行率。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2
亿人感染了乙肝病毒,其中约有3500万人处于慢性感染状态。
乙肝主要存在于亚洲、非洲和西太平洋地区,这些地区的感染率较高。
其次,风险因素是乙肝感染的重要原因。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途径传播。
一些行为习惯,例如共用注射器、性行为不安全和接触感染者的血液等,都会增加感染乙肝的风险。
此外,没有接种乙肝疫苗、早年受感染、长期接触HBV患者以及存在其他基础性疾病的个体也容易感染乙肝。
最后,防控乙肝的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乙肝疫苗的接种是预防感染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全球范围内推广乙肝疫苗接种,特别是针对新生儿和儿童的全面接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此外,加强公众教育,提高人们的乙肝健康意识,采取避免共用注射器、正确使用安全套等措施也是防控乙肝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乙肝在全球范围内依然存在较高的感染率。
风险因素如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途径都是导致乙肝感染的重要原因。
采取乙肝疫苗接种、加强公众教育以及避免某些高风险行
为等防控策略,能够有效降低乙肝的传播和感染风险,进一步控制乙肝的流行。
乙型肝炎的全球流行趋势
乙型肝炎的全球流行趋势乙型肝炎(Hepatitis B)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炎,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有超过2亿人感染了HBV,其中约有3500万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的全球流行趋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乙型肝炎的全球流行情况呈现出一定的地域差异。
亚洲、非洲和太平洋地区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域,其中中国、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和太平洋岛屿国家的感染率尤为高。
这些地区的感染主要是通过垂直传播(即母婴传播)和水平传播(即血液和其他体液的直接接触)引起的。
相比之下,北美洲、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地的感染率相对较低。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
母婴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大多数乙型肝炎的感染源是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母亲。
在出生时未接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容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血液传播主要是通过共用注射器、输血、器官移植和使用未经消毒的医疗设备等途径引起的。
性传播是另一重要的传播途径,尤其是在性伴侣中存在HBV感染者时。
乙型肝炎的感染后可出现急性和慢性两种病程。
急性乙型肝炎的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黄疸、恶心、呕吐和上腹部不适等。
大多数急性感染者可以在6个月内自愈,但一小部分患者会进展为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癌和其他肝脏疾病的发生。
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是全球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根据WHO的推荐,所有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并在出生后6个月内完成疫苗全程接种。
此外,成年人和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性工作者、注射毒品使用者等)也应接种乙肝疫苗以预防感染。
除了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的控制还需要加强血液安全、医疗设备消毒和性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提高公众对乙型肝炎的认知和知识水平,加强乙型肝炎的筛查和诊断能力,也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重要举措。
总之,乙型肝炎是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疾病,地域差异明显。
桃江县地区乙型肝炎的流行现状、流行因素及防治分析
桃江县地区乙型肝炎的流行现状、流行因素及防治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桃江县地区乙型肝炎的流行现状、流行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分析桃江县地区2011年1月-2015年12月乙型肝炎发病情况。
结果:2011年1月-2015年12月桃江县地区乙型肝炎病例2506例,年平均发病率约为33.94/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30-49岁年龄段发病人数最多,占发病总人数的44.41%;除了幼托儿童,各个职业均有乙型肝炎病例,农民人群发病率最高,占据72.87%,其次工人占据20.17%,其他人员占据6.96%;未发现季节高峰,每月均有病例。
结论:病毒性肝炎中乙型肝炎发病率最高,应将乙肝疫苗免疫计划进行巩固,加强重点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及健康教育,控制疫情。
【关键词】乙型肝炎;流行现状;流行因素;防治[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factors hepatitis b epidemic situation,popular in taojiang county region,to provide evidence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Methods:analysis of taojiang county area in January 2011 - December 2015 hepatitis b infection situation.Results:in January 2011 - December 2015 cases,2506 cases of hepatitis b taojiang county region,with its average annual incidence of 33.94/10;Male incidence is higher than female,30 to 49 years old age group most disease,accounting for 44.41% of the total disease;Besides childcare children,each career has hepatitis b cases,farmers crowd incidence is highest,account for 72.87%,followed by workers occupy 20.17%,other personnel occupies 6.96%;Found no peak season,every month have cases.Conclusion:the incidence of viral hepatitis,hepatitis b is the highest,the hepatitis b vaccine immunization should be planned to consolidate and strengthen the key crowd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to control the outbreak.[Key words] hepatitis b;Epidemic situation;Popular factors;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乙肝病毒引发的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传染疾病,具有发病率高、传播范围广、传染性高等特点[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我国病毒性肝炎监测试点省与县区
甘 肃
四 川
吉 林 北 京
山 东 河 南
浙 江
广 东
32
2005年1~3月报告的乙型肝炎病例构成
62%慢性 7%急性
31%未分型
中国CDC报告
and 2006
37
1979、1992、2002和2006年4次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1979
1992
2002
2006
目标人群 调查的省份数 调查的县数目 检测方法 HBV 携带率 5岁以下儿童携带率
1989~2005年北京市新生儿乙型肝炎报告发病率与疫苗全程接种率
2005 年份
北京市CDC报告
24
100.0
9.09
乙肝疫苗接种率 (%)
98.0
97.0
96.0
95.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上海市1992~2006年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率
2004
2006 年份
上海市CDC报告
1979
1992
2002
2006
目标人群 调查的省份数 调查的县数目
277,186 29 209
检测方法 HBV 携带率 5岁以下儿童携带率
RPHA 8.8% 8.9%
*Disease surveillance sitesNational Surveys for HBV Prevalence, 1979, 1992, 2002,
1996
1998
2000
亚太人
黑人 美国印第安/阿拉 斯加土著人
西班牙人 白人
2002
2004
年份
15
美国新生儿乙肝免疫成效
乙肝携带率 (%) 免疫前
免疫后
阿拉斯加本土儿童 0~5岁 6~10岁
夏威夷 6~8岁 亚裔母亲生的婴儿
1~10 岁
3 8 1.6
6.6
0 0 0.4
0.6
Harpaz et al. JInfect Dis 2000; 181:413-8; CDC
4
2
2.2
2.2
4.5
4.8
3.6
2.4
0
1~
2~
3~
4~
5~
6~
1992、 2002年全国30岁以下人群HBsAg流行率年龄分布
10~
15~
20~30
年龄 (岁)
戴志澄, 祁国明. 中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7:39-59; 梁晓峰, 等.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8 2005, 26:655-658
江西41%
城市:88.5% 农村:62.7% 平均:70.7%
湖北47%
90%
( 4 省)
75~80% 50~7%
( 9 省) ( 8 省)
< 50%
(10 省) 21
覆盖率(%)
全国HepB3覆盖率调查, 2004 (调查2003年1~9月出生的 41 826 名儿童)
覆盖率: 28.6%~99.8% (平均89.4%)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年份 5
北京市全人群乙型肝炎发病率 北京市CDC报告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发病率(1/10万)
年份 6
❖HBsAg阳性率为0.47% ❖抗-HBc阳性率为1.69% ❖乙肝疫苗接种前同年龄组HBsAg
携带率为7.42%
30
8省监测试点工作乙型肝炎病例报告水平调查
❖8省共抽取95家医疗机构,其中省级8家,地市级15家, 县区级36家,乡镇级36家。其中省、地、县级抽取2004 年报告乙型肝炎病例最多的医疗机构,乡镇级为随机抽取
1990~2005年上海市一般人群乙型肝炎发病率 上海市CDC报告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0
5
10
发病率(1/10万)
15
20
年份 7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1990
1992
1994
MMWR, 2005, 54(RR-16):1-32
1996
1998
2000
亚太人
黑人 美国印第安/阿拉 斯加土著人
2002
2004
年份
13
美国1990~2004年报告的19岁以下不同民族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
发病率 (/10万)
7 6 5 4 3 2 1 0
1990
1992
1994
18
1992~2003年美国19~35月龄幼儿乙肝疫苗覆盖率
覆盖率 (%)
100 80 60 40 20 0
1992年实施 新生儿计划 免疫
National Immunization Survey, CDC
年份 19
1992~2003年美国19~35月龄幼儿乙肝疫苗覆盖率
覆盖率 (%)
100 80 60 40 20 0
调查医院诊断为乙型肝炎的800患者
❖原医院诊断与本次调查的一致率为53.5% 不一致率为46.5%
❖诊断为乙型肝炎患者中, 26.90%无乙型肝炎病史或感染史、无 实验室检测结果
中国CDC报告
35
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初步结果 36
1979、1992、2002和2006年4次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HBV发病率 (/10万)
1992年实施 新生儿计划 免疫
National Immunization Survey, CDC
年份 20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婴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覆盖率
新疆40%
甘肃46%
陕西39%
青海31%
西藏8% 重庆41%
云南44% 全国乙型肝炎疫苗覆盖率调查 (1999)
贵州25%
10 8 6
4
2
0 1990
12岁以下
1992
1994
MMWR, 2005, 54(RR-16):1-32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年份
8
发病率 (/10万)
美国1990~2004年报告的各年龄组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
10 8
6 12~19岁
4
2
0 1990
12岁以下
1992
1994
MMWR, 2005, 54(RR-16):1-32
0
山东省1990~2005年乙型肝炎发病率
山东省CDC报告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发病率 (/10万)
发病率 (/10万)
美国1990~2004年报告的各年龄组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
17
国家
葡萄牙 土耳其 捷克 波兰 斯洛伐克 西班牙 阿尔与利亚 以色列
欧洲与其他地区国家一般人群HBsAg流行率(%)
CDC 1991
2.8 7.8 2~8 2~8 2~8 2~8 2~8 <2
WHO 2002
1~2 6.6 <1 1~2 <1 1.2 0.78 0.65
CDC 1991; WHO World Health Report 2002; BMS Colloqua 2003-4
MMWR, 2005, 54(RR-16):1-32
1996
1998
2000
亚太人
黑人 美国印第安/阿拉 斯加土著人
西班牙人
2002
2004
年份
14
美国1990~2004年报告的19岁以下不同民族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
发病率 (/10万)
7 6 5 4 3 2 1 0
1990
1992
1994
MMWR, 2005, 54(RR-16):1-32
乙型肝炎疫苗覆盖率调查结果 是假的
乙型肝炎疫苗覆盖率调查结果 是真的,但乙型肝炎疫苗是假
的
乙型肝炎疫苗覆盖率调查结果和乙型 肝炎疫苗是真的,但发病报告有问题
27
13
1992~1995年
12.7
12
11.7
12.0 11.2
11.5
10.2
10.5
10.5
10
8.5 8
9.7 9.2
2002年
6
7.1
12 10.9
10
1992年总人群5.8%
8.5 8
1992年5岁以下 2.54%
6
5.2
4
2.4 2
0.6
0
0.0 0.0
2006年5岁以下 0.44%
1.1
0.9
0.4
6.7
4.6 4.0
3.8
6.9 6.4
5.7
5.5
2006年总人群3.7%
6.4 1992年
4.4 3.2
2006年
1~
5~ 10~
1996
1998
2000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