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行为的根源
美国霸权心理产生的根源_陈永亮

1007 —1369(2002)05 —05永亮
[ 内容提要] 美国人相信他们的那一套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 他们有义 务 、有权利向全世界推广 , 从而把一个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世界用美国的价值观念统一起来 。正是这种 救世主式的狂妄引起了美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摩擦和冲突 。美国霸权心理产生的根源既来自于二战 后美国在全球国际体系中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地位 , 也源自于其独特的文化因素 。具体来说 , 它包括 以下三个方面 :⑴美国的基督教文化 , ⑵美国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 , ⑶美国独一无二的全球实力 。
再次 , 基督教文化有一种扩张性 。 有人把西方 文明称之为“蓝色文明” 。 蓝色象征着海洋 , 它诱人 冒险 、进取和征服 。 在近代历史上 , 荷兰 、西班牙 、英 国等都曾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 奴役亚非 拉各国人民 。他 们惯用“ 坚船利炮” 去开拓新 的边 疆 , 建立霸权 , 同时也用传教士的圣经去传播上帝的 旨意 。 在这里 , 武力征服和传教成了扩张这一永恒 主题的两种有效的 手段 。 哥伦 布在远航时曾 经宣 称 :“有诸多城邦和民族陷入了盲目崇拜和魔鬼的宗 派 ……大汗数度派人前来请我们的传教士 。” ④ 这种 呼吁可谓发自于内心深处 , 它来自于基督教信仰 , 来 自于传播基督教的无上责任感 。 理解了这一点 , 我 们就不难明白 , 为什么二战后直至今天 , 美国人是如 此热衷于将自己的社会模式和价值观强加于别人 。
了美国独霸世界的心理 , 而其他国家就只有承认美 国对世界的领导地位的“服从权”了 。用前总统克林 顿的话来说 ,“世界必须有一个领导 , 而且只能有一 个领导 。这个领导就是美国 , 因为只有美国具备领 导这个世界的能力和意志 。” ②
浅谈美国霸权主义的文化根源

浅谈美国霸权主义的文化根源摘要:作为一个霸权国家,美国全面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始于二战结束。
在冷战后,又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其产生和发展除了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因素外,美利坚民族天生的种族优越感和天赋使命观也成为其精神动力和根源。
从美国霸权主义这个点去探究其更深层次的涵义,有利于我们更全面的了解美国的文化。
关键词:霸权主义民族优越感天赋使命观霸权主义是美国当代外交政策中最突出的特征。
从19世纪前期的“门罗主义”提出以来,霸权主义在美国对外政策中表现的日益明显。
尤其是当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并以扩展民主作为美国的称霸全球的战略之一。
提出了所谓的“克林顿主义”的新干涉主义理论,成为一种新型的霸权主义。
而“911事件”后,美国霸权主义更是发展为“布什主义”和“新帝国主义”的新形式,并以此推动美国进一步获取全球霸权。
i美国学者约翰P洛弗尔认为“人是在文化氛围中长大的,受到其中的基本价值观、风俗习惯和信仰的熏陶。
那些在每个社会中握有政治的权利的人易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与态度将有许多文化根源。
此外,在每个民族国家,统治本身和外交政策的制定都是在一种文化背景中发生的。
”ii所以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霸权主义,能够让我们换个角度去思考美国文化的基础和根源。
对美国霸权主义思想的探究可以追溯到美利坚民族的优越感和他们的天赋使命观。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是由那些在欧洲大陆上受到迫害的清教徒所缔造。
他们深受加尔文教义中“预定论”的影响,希望通过在尘世间获得的个人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同时,他们与英国政府在宗教上和政治上也都产生了诸多矛盾:政府无意在国内继续推行宗教改革,也无意在国际上充当新教的领袖,并且,不满于清教徒所代表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对其封建统治的威胁。
所以,清教徒才选择来到一块新大陆,不仅是为躲避英国国内对清教徒的迫害,而且,他们也要在这块新大陆上建立宗教净土。
他们离开本国,就是为了把这里作为实现他们宗教理想的新天地。
美国对华新遏制战略的目标、实质和根源

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任以来,对中国进行严厉的贸易制裁,打击中国科技龙头企业,进而进行高科技封锁。
实际上,贸易制裁只不过是一种手段,美国对华正在实行新遏制战略。
那么,美国对华新遏制战略的目标和实质是什么?美国统治集团对华态度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重大转变呢?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来看,美国金融资本集团是新遏制战略的推动者,其最根本目的是通过遏制中国的高新科技发展来遏制中国,维护自己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垄断地位,维护自己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统治地位。
本文结合美国金融资本主导的资本积累制度的本质、形式、国际产业链制高点竞争等问题,来分析美国对华新遏制战略的目标、实质和根源。
一、美国对华新遏制战略的概念界定以及我国学界的研究现状美国对华的新遏制战略是相对于冷战时期其对社会主义阵营的遏制战略而言的。
“二战”结束后,美国统治集团认为,美、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二者之间的竞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美国要生存,就必须要“遏制苏联扩张,阻止苏联破坏美国重要利益,破坏共产主义的理念和实践。
遏制,即阻止苏联获得进一步发展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这种遏制的目的是击败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上不可避免的发展的言论”[1]207。
简单地说,美国针对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阵营的遏制战略,经济上要竞争,军事上要对峙、威慑,意识形态上要颠覆马克思主义,地缘战略要地上要争夺,其最终目标是要颠覆社会主义制度。
美国遏制战略的展开是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国际格局为背景。
这两大阵营是由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形成了两大经济体,也形成相对隔绝的平行市场。
而现在美国对华实施的遏制战略,则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家之间相互依赖加深,因而具有不同的遏制形式,故称之南通大学学报窑社会科学版第36卷第2期双月刊2020年3月出版收稿日期:2019-10-28作者简介:梁孝(1970-),北京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哲学博士。
美国自然主义的名词解释

美国自然主义的名词解释自然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旨在通过科学方法和经验研究来解释世界和人类行为的本质。
美国自然主义是自然主义理论在美国的发展和应用。
美国自然主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这一时期的美国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传统的宗教信仰和哲学观念受到了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的挑战。
同时,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兴起也使得人们开始对自然现象和人类行为进行更加科学和客观的解释。
美国自然主义的核心理念之一是物质决定论,即认为一切现象都可以用物质和能量的互动来解释。
自然主义者相信,人类行为和社会结构可以通过分析物质条件、社会环境和遗传因素来理解。
他们认为,人类行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基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而社会结构则取决于经济、政治和历史因素。
美国自然主义还特别关注社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自然主义者倾向于研究社会不平等、种族歧视、贫困和犯罪等社会问题,并试图找到基于科学证据的解决方案。
他们强调社会变革和政策改进的必要性,以促进社会公正和个体福祉。
美国自然主义在文学和艺术领域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自然主义文学主张真实地描绘社会现实,探索人类行为的动因和后果。
自然主义文学作品着重于展示人类的弱点、社会矛盾和命运的无奈。
通过对生存环境、社会结构和人类特点的深入研究,自然主义作家试图呈现一个更加真实和客观的世界观。
在美国文化中,自然主义也被运用于戏剧、电影和电视剧的创作中。
自然主义的戏剧作品尝试通过对人类行为和社会问题的探索来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自然主义电影和电视剧也试图在现实题材中展示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生活的残酷。
然而,美国自然主义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一些人认为自然主义过于强调环境和遗传对人类行为的决定性,忽视了自由意志和人类能力的作用。
另外,一些批评者指出,自然主义的价值观往往基于科学和经验,无法提供关于道德、伦理和人类目标的明确指导。
尽管存在争议,美国自然主义仍然在学术和文化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和实证的方法来理解人类和社会,同时也激发了对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的深入思考。
行为主义的背景

义时期。
第一节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一、社会背景行为主义之所以产生于美国,与当时美国的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和社会改良的需要有关。
首先,行为主义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
在西方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于19世纪后半期完成了工业革命并开始了城市化运动。
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
他们要适应城市生活,就必须学会相应的生活方式和技能,美国社会生活的这一要求促使心理学家从对意识的研究转向对适应性行为的研究。
同时,工业革命也要求提高生产效率,这就需要对工人的总体活动效果进行研究,而华生所倡导的行为主义,其目标之一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
其次,行为主义是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进步主义运动的产物。
进步主义是19世纪90年代在美国所产生的一场广泛的政治革新运动,其目的是通过启用能够科学管理社会的贤人来对社会进行控制。
行为主义似乎有可能为社会革新者提供一种合理有效地管理社会的科学工具,因此通过运用行为技术来达到控制社会的目的成为一种最有生命力的革新思想。
二、哲学背景尽管华生反对哲学、拒绝以任何形式的哲学作为自己理论的哲学基础。
但实际上,他的行为主义却有着深刻的哲学渊源。
机械唯物主义、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等哲学思想都对其行为主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一)机械唯物主义工业革命以来,迅速发展的自然科学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而自然科学中占统治地位的学科是力学,因此作为当时自然科学成果总结的就是机械唯物主义哲学。
笛卡尔否定了动物的意识,把动物看成一种犹如自动机的机器,试图对身心作机械主义的解释;拉?美特利继承并发展了笛卡尔的机械唯物主义思想,在《人是机器》一书中提出了人是一架与电子计算机在性质上没有区别的机器的思想,认为“对心理事件的理解只能根据神经系统内的物质过程来进行”(Rendler ,1987,p149)。
华生在创立行为主义体系时,显然接受了这种机械唯物主义思想,他认为“人也是机器,受刺激-反应规律的制约”(叶浩生,1994,p72)。
美国霸权主义

美国霸权主义冷战结束以后,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而以美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势头强劲,美国霸权主义极度膨胀,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强国是无发置身于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世界体系之外的,是无法回避美国霸权主义的。
因此,研究美国的霸权主义,特别是运用马列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它,就构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任务。
一、美国霸权主义的思想文化根源“我们本应是座山巅之城,让全世界人民的眼睛都望着我们。
”这句话代表了美国霸权主义的文化源头。
它的意思是说,最早来新大陆的欧洲移民,就是为了逃避当时欧洲社会黑暗的封建统治,试图建立一个让他人敬仰,仿效的自由、民主的国家。
美国尽管没有像其他一些西方国家那样明定基督教为国教,但基督文化一直是美国精神的核心,是其文化“主流的主流”。
所以美国人常常以“上帝的选民”自居,认为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是最优越的,有向世界宣传这种思想、价值观念和推广这种制度的责任,即“领导世界”的责任。
二、美国霸权之路:美国原是英国的殖民地,1776年美利坚民族开始反抗英国殖民主义者的独立战争,经过几年浴血奋战,于1783年取得独立。
美国从英国殖民主义者统治下独立出来后,为满足资产阶级扩大市场和奴隶主扩大种植园的要求,在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后不久,美国政府就违背自己信誓旦旦制订的“天赋人权”宣言,迫不及待地、迅速地走上了大规模扩张领土的道路。
美国扩张领土的手段多种多样,有在威逼之下的“购买”,有在颠覆之后的吞并,也有公开的战争掠夺。
凡是对美国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美国的边界是随着领土的扩张而不断变化的。
在世界各国历史上,美国领土扩张之迅速是首屈一指的。
1803年,美国从拿破仑手里以每英亩不足2分钱的代价取得了比它原来十三州全部领土还要大一倍多的路易斯安那领地;1810年到1819年,美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得佛罗里达及其邻近的一大片领土;1834年到1845年,美国采取先支持得克萨斯脱离墨西哥而独立,然后加以吞并的手段从墨西哥手中拿走了得克萨斯;1846年到1848年,美国通过美墨战争将属于墨西哥的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和加利福尼亚的大片领土攫为已有;1853年,美国又从墨西哥夺取了位于今天亚利桑那南部和新墨西哥州西南部的一大块领土。
专家评美民主衰落根源:贫富分化严重 阶级对立

专家评美民主衰落根源:贫富分化严重阶级对立二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美国的阶级差距逐渐扩大,阶级不平等加剧。
从经济与政治的内在逻辑关系看,这是美国民主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
同时,这也意味着美国民主正在加速衰落。
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出现。
在美国,人们的生活水平于1972年达到高峰。
但随着经济不景气的蔓延,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领导的新自由主义浪潮汹涌袭来。
工人阶级被迫适应跨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美国的阶级不平等。
大量制造业岗位流向低工资国家,临时性和兼职性劳动增多,工会遭到攻击,社会福利被削减。
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一个较灵活、较低工资和较少组织化的工人阶级。
在美国,自从1979年起,平均薪酬仅增长了8%,尽管生产率增长了65%。
如果像凯恩斯所预测的那样,薪酬与生产率齐头并进,那么今天一个每年赚2.5万美元的家庭实际上应有4万美元的收入。
当然,钱没有消失,随着劳动者所享有的国家财富份额的减少,它进入了富人的口袋。
在1965年,首席执行官的平均收入是普通工人的20倍。
到了2013年,这个差距增至296倍。
在2009年,薪水最高的切萨皮克能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奥布里·麦克伦登赚了1亿美元,也就是每小时5万美元,相当于6000万家庭的年收入。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指出,对于不平等性的增长而言,在劳动力方面的打击是一个根本性原因。
他还说,“在很大程度上,高层收入的飙升是通过压榨下层人士而达到的:通过削减工资、削减福利、瓦解工会,将国家资源不断上升的份额挪用于金融运作中。
”阶级差距扩大、贫富分化严重,与美国民主先贤“民有、民治、民享”的理念相背离,与“每个人都有希望成功和致富”的美国梦形成强烈反差,构成了对美国民主的极大讽刺。
民主是一种为推翻贵族统治所必需的阶级同盟行为。
近代以来,从巴黎到波士顿,城市工人、农民及手工业者将民主变为自己的革命事业。
美国行为的根源

美国行为的根源(1917—1921)摘要:1914年,一战爆发时,美国坚守孤立主义,拒不参与战争,直到1917年德国宣布恢复无条件潜艇战,这一行为致使美国极为不满,直接参与到战争中。
而战争结束后,以威尔逊的自由国际主义为指导的美国在巴黎和会失败。
从不参战到参战和拒绝承担责任,主要是美国孤立主义在其中起作用,但其中变化是从传统孤立主义走向新孤立主义,即孤立于欧洲之外到专注于自己的事情,避免过多介入国际事务或承担过多国际责任。
关键词:孤立主义、一战、自由国际主义1865年内战解决了美国的国家分裂问题,尽管分歧依然存在,但挑战国家团结的因素消失,美国也因此走上近代国家的轨道。
此时,美国在军事、经济以及海外殖民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军事方面,19世纪90年代之前,美国的军事力量远不如欧洲国家的军事力量,由历史事件便可以看出,1868——1878年,古巴危机中,美国政府拒绝对古巴政府实施援助,主要理由是害怕卷入与西班牙的战争,而到1898年美西战争,美国的军事实力已经大大增长,从此期间美国的海军支出可以看出:(数据来源:贾珺:《美国海军崛起的助推剂——评马汉的海权论》,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第108页。
)在经济方面,由于南北战争后统一市场的形成,为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宅地法》的实施使西部地区得到开发,扩大了国内市场;欧洲大量资本的输入,为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美国是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便于应用欧洲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经验;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美国在生产力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发展,股份公司制在美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此外,垄断企业也逐渐出现,西奥多·罗斯福时期颁布的《赫伯恩法》以及威尔逊时期颁布的《克莱顿反托拉斯法》都是明确反对托拉斯垄断集团的,这也反映了垄断企业的发展程度。
同时,美国在海外殖民方面也取得了大的突破,表现在1898年美西战争以及其后的对菲律宾的占领,然而,美国的扩张一方面是为其经济发展寻找原料产地和市场,另一方面则是“不能在与其他列强的比赛中落后的观念”。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五大根源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五大根源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有五大根源:宗教根源、思想根源、政治根源、经济根源、文化根源王晓俊《试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根源》指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五大根源为:1.宗教根源宗教在美国社会文化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即便在思想高度解放、经济高度现代化的今天,美国依然是西方世界中最信教的国家。
美国主流文化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化, 即所谓的WASP (WhiteAnglo-SaxonProtestant)文化。
新教是16世纪欧洲天主教会内不满天主教现状、力图改革而分裂出来的基督教派。
新教主张教徒自我拯救, 而不是盲目听命于所谓“上帝的代表”———教会和教皇。
新教中的一批教徒因为提倡简朴的生活方式, 被称为“清教徒”。
正是这些清教徒由于不堪教会的迫害, 追求自我拯救的宗教信仰, 于1620年乘坐“五月花号”船, 首批来到如今的美国新英格兰,开始了创立美国的历史。
可以看出, 作为美国人祖先的清教徒至少在宗教信仰上是极具反权威、抗特权、彰显自我意识的。
他们不仅有这样的意识和行动, 而且还具有强烈的宗教使命感。
那就是通过自我拯救的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 向世人证明:人类是可以自我拯救的。
尽管这种使命感发展过度, 会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与人,但对于当时反抗腐朽权势、塑造美国自己的价值观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
美国人在宗教思想上相信“自己是自己的救世主”, 这一价值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
从堪称美国人光辉榜样的先辈本杰明·富兰克林, 到如今的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 从篮球巨星乔丹到微软大帝比尔·盖茨, 无一不验证了美国人当自己的救世主的价值观。
美国学者卡尔·戴格勒在其《Out of Our Past》一书中认为, 美国清教留给后代的核心遗产就是个人主义, 他写道:“如果说今天美国人是个人主义者, 那么, 清教思想是个人主义的主要根源”。
中美贸易战的美国法根源与中国的应对

第74卷第2期2021年3月Vol.74No.2Mar.2021147∼159DOI:10.14086/ki.wujss.2021.02.013中美贸易战的美国法根源与中国的应对彭岳摘要中美贸易战有其国际法框架效应,主要体现在中美双方会优先依据WTO协定证成本国贸易措施符合国际法,同时指责对方措施欠缺国际法依据。
随着WTO体制被边缘化,中美贸易战的美国国内法根源问题开始凸显。
长期以来,美国基于嵌入式自由主义理念分配贸易规制权,由行政主导贸易自由化进程,由立法主导国内调整援助政策。
受国内法律和政治因素所限,美国总统行为与国会立法相互脱节,贸易自由化常与国内社会稳定政策脱钩。
美国政府转而基于新嵌入式自由主义、新重商主义等理念,试图将国内矛盾转嫁给贸易伙伴。
随着拜登政府重拾国际多边主义,我国当前应未雨绸缪,以考虑加入CPTPP协定为契机,从增强贸易多边体制包容性的角度,认真对待相关条款,判断其可接受程度,寻求与美国政府达成共识,减少未来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法根源的负外部性。
关键词中美经贸摩擦;贸易战;美国法根源;嵌入式自由主义;CPTPP协定;WTO争端解决体制;TPP协定;拜登政府;中美关系中图分类号D99;D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20(2021)02-0147-1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BFX211)2017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迅速升级为贸易战。
当前,对于贸易战的法律分析主要集中在相关具体贸易措施是否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下文简称WTO协定)之上[1](P154)。
然而,此类分析很难说明美国为何要屡屡突破法律底线发动贸易战,以及如何应对贸易战等策略性问题。
当国际法律协调难度较大时,美国国内法制度对本国贸易政策的结构性影响将更为突出。
通过探究中美贸易战的美国法根源可以发现,美国国内法存在制度错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乃至决定了当前贸易战的目标与手段。
只要相关错配继续存在,美国很可能仍会持续不断地将国内矛盾转移到国际层面。
美国霸权的根源和历程

霸权主义视域下的美国全球战略分析摘要:霸权主义,是世界超级大国—美国的主义特征,在国际中其一直处于霸主地位,但冷战后随着国际格局及其周边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如何维持和加强其霸主地位,防止任何可能与之竞争的大国出现,成为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大问题。
本文基于霸权主义的视角,首先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根源及其历程进行了简述,进而探讨美国全球战略的战略选择、战略实力和战略目标,从而更进一步说明美国全球战略在全球层面和地区层面的具体实施。
最后对美国霸权主义的全球战略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关键字:霸权主义美国全球战略冷战一、美国霸权的根源和历程霸权主义,这个词源于古希腊,原指个别大的城邦对其他城邦的支配和控制,现指一些强国凭借军事实力蹂踊别国主权,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甚至统治,力图在世界或地区范围内称王称霸。
在中文中,霸权主义是指国际上凭借军事和经济实力称霸世界的政策。
霸权主义这个词在西方主观性很强,从霸权国角度来看,它表明霸权国的一种政策主张、对外行为以及指导思想,从其他国家的角度看,称某国是霸权主义的,则表明对该国对外政策的一种价值判断,即认为该国利用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实力干涉控制其他国家,甚至蹂踊别国的主权,具有强权政治的性质和倾向。
本文用到霸权主义这个词时,就主要指美国的一种倚仗自身实力,不顾别国利益,对国际社会进行干涉和控制的政策、行为和思想。
美国在其国家战略部署上有强烈的霸权主义特征,原因很多,一方面是由于意愿,另一方面,则是实力。
在实力中,美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等硬实力因素,在意愿等软权力因素中,美国有其霸权的文化价值观,领导世界的意识强烈,有强烈的战略扩张意识,并且还有一整套霸权理论作为指导思想。
美国霸权的历程划分为相互连联结的四个阶段:准备期,确立期,护持期,拓展期。
美国霸权的准备期级美国崛起的历程,始于美国建国,完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①;美国霸权的确立期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至20世纪50年代初期,这是美国在全球和重要区域进行战略部署,完成其霸权体系构建的关键时段;①丹尼尔.布尔斯廷:《美国人南北战争以来的经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2页。
美国是中东和平进程的主导者

为服务于美国全球战略,“服务于民主强国的有效机构”。
而联合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力量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已不可能受美国摆布。
于是美国对联合国采取了实用主义的态度:“如果联合国符合美国的利益,那么我们就利用它;如果联合国不符合我们的利益,那么我们就抛弃它。
”具体到中东问题上,正如1995年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基德韦所说:“美国将让联合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不会让它充当主要角色。
在涉及重大的外交问题时,美国不会让联合国插手。
”正是在美国排斥和联合国自身机制的制约下,联合国在巴以和谈问题上扮演了一个尴尬的角色。
尽管如此,联合国对以色列所采取的不利于巴以和谈的行动仍给予积极关注:1990年联合国安理会谴责以色列在圣殿山事件中的暴行;1995年联合国大会认定以色列定都耶路撒冷为非法;1997年第51届联大认为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领土上特别是耶路撒冷的定居活动是中东和平进程的重大障碍;2004年3月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通过决议谴责以色列暗杀亚辛;2004年10月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与国际“人权观察”组织强烈抨击以色列在加沙滥用武力,严重破坏国际法和人道主义的行为。
2005年3月14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分别与巴领导人阿巴斯和库赖进行会谈,并承诺国际社会将加大对巴以和谈的促进力度,以推动双方落实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
同时,联合国在人道主义救援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联合国难民工作署(UNRW A)作为最早成立的大规模的人道主义救援组织之一,一直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工作,向难民营里的巴勒斯坦人提供最低的生存保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也参与对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的援助工作;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也一直在巴勒斯坦开展工作。
就未来巴以和谈的走向而言,可以肯定这样几点:首先,联合国181、242和338号决议是解决巴以冲突的基础。
联合国181号决议赋予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建国的合法性,242号决议确定了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原则,338号决议要求执行联合国242号决议的所有部分。
美国行为的根源

美国行为的根源美国对没有反抗能力的弱国,是掠夺策略,比如南美洲那些国家,动不动就去抓它们的总统,甚至是暗杀它们的总统。
对于不甘心接受美国掠夺的国家,美国用的是欺凌和蹂躏策略,比如中东那些国家。
而对中俄这样的大国,打也打不倒,只能启用外部遏制和内部分化策略。
虽然名义上有联合国,但是实质上,地球是美国人的家天下。
人们通常把美国人的这种行为,称之为霸权主义。
这种霸权主义行为,并不是某种社会制度的后果,而是具有深层的精神根源。
中国文化中,自古以来,就有王道和霸道之分。
王,意味着一个社会中文明和美好方面的总和。
霸,意味着一个社会中,野蛮和丑恶方面的总和。
老子贵柔,认为好的统治者对待百姓,应该像母亲爱护自己的孩子那样。
孔子贵仁,因为礼崩乐坏,只能从柔退而求其次,希望好的统治者对待天下百姓,即便不能做到像慈爱的母亲爱护自己的孩子那样,也不要虐待孩子。
反观美国人统治下的地球,不要说柔和仁了,能少带来一些死亡和灾难就不错了。
西方人无法理解中国人的王道思想,因为东西方文明的区别,中国人和其他民族的区别,从精神深处看,比人类和猿猴之间的区别还要大。
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王道思想,同样也有深层的精神根源,并不单纯是某种社会制度的结果。
地球上所有的人,所有的国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外部行为,内在里,都存在着深层的精神根源。
很多人都知道精气神的说法,这三个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中国人认为,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人,在于形神合一。
人的神,都住在自己的心里,所谓神气舍心。
心,也叫灵府,就是给神住的房子的意思。
一个人的形,只是他的神对外的表达,气负责根据神的指令,来塑造他的形。
而西方人则认为,人的神,是外在于自己的身体的,他们无法理解中国人这种把主机放在本地的精神构造。
他们的没有主机,他们所有的人,共用一个云主机,上帝,耶稣,梵,佛之类的云主机,印度人在精神构造上,是西方文明的一个分支,并非东方文明。
西方人认为,中国人居然不崇拜神,太匪夷所思了,他们完全无法理解。
第九章行为主义心理学

• 问题4:华生行为主义的理论体系。 • 1)关于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是主观的心理或意识,而 是人和动物的行为。 – 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 之间的规律性关系。这样就能根据刺激推知反 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 的目的。
• 问题4:华生行为主义的理论体系 • 2)关于心理学的方法 • 行为主义者在研究方法上摈弃内省,主张 采用
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性条件反射的联系与区别 • 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是 相同的.它们都以强化和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为基 本条件.但它们之间也有不同之处. • 在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可以自由地 活动.它通过主动操作来达到一定的目的,但在形成 经典性条件反射时,动物往往被束缚着,是被动 地接受刺激. • 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只同反应(操作)有关, 并出现在反应之后,而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强化 是同刺激有关,而且出现在反应之前. •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在一个复杂的反射活动中.既包 含有经典性条件反射.也包含有操作性条件反射.
• 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 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 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 重复发生。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 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 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 强这种行为; • 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相容的行为,从而 削弱这种行为。 • 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 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 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 • 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 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
• 问题8:怎么样评价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 贡献:他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基础上发 明了教学机器,设计了程序教学方案,创 造了一套行为矫正术,这一切丰富了行为 主义的学习理论和研究方法,极大促进了 美国机器教学理论和心理治疗的发展。 • 局限性:激进的行为主义者和极端的环境 决定论者,忽视有机体的内部过程了,抹 杀了人与动物学习的区别,陷入了机械主 义。
美国殖民地建立的历史与背景

美国殖民地建立的历史与背景美国是从欧洲殖民地开始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家的发展,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但在它成为独立国家之前,美国是由欧洲殖民者建立的殖民地。
殖民地建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
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从此欧洲人开始进入北美地区。
因为新大陆的战争和灾难,许多欧洲人移居北美,这也是美国殖民地建立的开始。
北美新英格兰地区是最早的殖民地之一。
在那里,英国人建立了波士顿等城镇,传教、捕捞和贸易等。
1620年,普利茅斯殖民地建立了,这具有里程碑意义。
普利茅斯在华盛顿201年前就存在了。
接下来是的定居和建立,到1700年已有13个英国殖民地。
这些殖民地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产业。
从北方的捕捞和造船到南方的种植和奴隶制,新生殖民地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和变化。
殖民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欧洲,殖民地和欧洲有着稳定的贸易,欧洲人向殖民地出售武器、布料、酒和债券等。
殖民地则出售木材、鱼类、烟叶、糖和奴隶等。
带着欧洲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殖民地的社会逐渐发展。
但殖民地的社会和政治环境逐渐失去了和欧洲的联系。
它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和政治生活。
贸易纠纷和政治权力问题成为殖民地和英国之间的关键问题之一。
英国的行为导致了殖民地的反抗,这也是美国独立战争的根源。
美国独立战争开始于1775年,在英国领导下进行。
但是,可持续战争的结果是美国的胜利,这使美国成为了一个独立国家。
这个过程中,对于美国殖民地建立的历史和背景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美国的建立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完成的,而是经过了几个世纪的殖民和发展。
美国的历史和背景是美国文化和政治体系的核心,对于了解美国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美国行为的根源——出自政治史学的观察

美国行为的根源——出自政治史学的观察I. 美国政治史的背景和重要事件- 建国初期:独立战争和制宪会议- 民主化进程:杰克逊时代和重建时期- 20世纪的大事件: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和民权运动II. 美国行为的根源:基于政治史学的视角- 工具主义的理论基础- 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的经济利益III. 美国在国际关系中的行为- 美国的孤立主义和进步主义- 战争和干预主义的兴起- 国内利益集团和对外政策的关系IV. 美国的行为对世界的影响- 美国霸权主义的影响下的全球秩序- 战争和干预造成的危害和后果- 资本主义的扩张带来的影响V. 美国行为及其发展的可能趋势- 历史循环和转型的机会和挑战- 草根民主运动的兴起和影响- 环境、能源和跨国问题对政治的挑战第一章:美国政治史的背景和重要事件美国建国于18世纪,起初是一些殖民地的聚集体。
在当时,英国对殖民地的政策被认为是过度控制,殖民地居民的不满情绪逐渐升级,促使了独立战争的爆发。
1776年,美国向英国宣布独立,并于1781年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1776年,美国制定了独立宣言。
该宣言的主要思想是人民拥有不可剥夺的自由和权利,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宪政共和制度。
1787年5月,美国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起草了美国宪法。
这是美国最重要的建国性文件之一,伴随美国历史和政治发展至今。
宪法体现的是一种解决矛盾和衡平权力的机制,其中包括制衡和分权原则,这对美国的政治体系重要影响。
这个宪法的主要原则是民主,政府必须是代表国民意志,遵循人类自由、平等和正义。
宪法形成了美国政治的基础,构成了美国制度的灵魂。
19世纪初,美国政治进入了一个独特的时期——杰克逊时代。
这个时期以前总统安德鲁·杰克逊为代表,美国的政治处于了一种转型期,从此,独立宣言的理念和制宪会议的机制得到了全面实现。
该时期是美国的民主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美国从单一经济和政治极权体制走向多元制度的重要转折点之一。
《美国行为的根源》

龙源期刊网
《美国行为的根源》
作者:张宇燕高程
来源:《领导文萃》2016年第12期
在当今世界,对于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来说,美国无疑是头等重要的国家,无疑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无论是理解当今国际关系或预测明日世界格局走向,还是评估中国今天所处的国际环境并把握未来趋势,均应以对美国行为方式的深入讨论为基本出发点,均应对美国行为的根源有所了解。
本书从基督教传统与普世化价值、商业理念与现实利益、精英主导与集团政治、对外行为的二元目标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美国行为的根源。
美国行为及其根源

The US's Conduct and Its Roots 作者: 俞正梁[1];颜升邦[2]
作者机构: [1]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2]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
出版物刊名: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页码: 73-81页
主题词: 美国;安全战略;对外行为;单边主义;政治文化;霸权主义;布什政府;外交政策;军事政策;国家安全政策
摘要:进入21世纪,美国陷入了安全困境,对外部世界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恐惧心理.布什政府推行一项以显示单边意志、军事实力及先发制人为特征的'新帝国战略',对外行为强硬专横,咄咄逼人,崇尚单边主义,漠视国际法、国际公理与国际制度.美国超级霸权登上传统国际政治的峰巅,其根源在于深植于美国政治文化中的新保守主义与新经济、新军事力量的紧密结合,从而造就了其帝国式的单极霸权,并决定了美国霸权的严重性和长期性.。
美国内战的起因

美国内战的起因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南方的三十万奴隶主,在新移民区扩张奴隶制度,威胁了自由州的存在和发展,侵犯了包括南方自由人民在内的联邦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
南方州的战争目的不是从联邦中退出,而是要同北方州争夺边境州和其他未开垦地区的土地,要把奴隶制扩展到整个北美大陆。
南方奴隶主的生存和发展驱使南方州对北方开战。
北方州除了应战,没有其他选择。
新的历史学者却认为:内战原因不是因为奴隶制度,而是由于不同意识形态文化背景导致价值观点不同,战争爆发深层次原因是围绕国家的统一和分裂,林肯认为在国家分裂面前,奴隶制的存废是不重要的,而导致国家分裂的原因除了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以外就是南北方是两个不同的市场环境,和不同的经济制度。
然而,要对一个历史事件性质做出判断,要求我们一不能凭当事人的声称和主观意愿,二不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该事件本身,而要去揭示造成该事件的客观矛盾运动。
在分析北美内战的起因时,存在两种倾向。
一种倾向认为北方不同意南方州独立,是违背宪法的行为。
另一种意见认为,林肯解放奴隶只是迫不得以。
于是南北战争就不应当被认为是废除奴隶制的问题。
第一种意见显然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南方奴隶主不会以独立为目标。
奴隶制的内在要求迫使南方去争夺更多的土地。
这种政策必然要同自由农民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发生冲突。
在冲突不能在联邦内部通过议会、政治谈判来解决时,就必然以造成联邦破裂的内战形式来解决。
社会政治斗争是经济领域斗争的反映,而同伦理道德没有关系。
必须正确地从社会生产的矛盾中发掘出美国内战的根本原因,而许多人还在法律、习俗、民族特性、伦理道德方面摸索这场战争的起因,是看不清内战的性质的。
另一种意见,把一个当事人的主观愿望作为事件的客观原因,也是站不住脚的。
用一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去解释一个时代的特性,这种智慧还不如一个小店主。
因为后者还能把人的行为同言辞相区分,前者则把人的语言等同于人的行为。
我们相信林肯的话是诚恳的,他只是迫不得以解放了黑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行为的根源美国对没有反抗能力的弱国,是掠夺策略,比如南美洲那些国家,动不动就去抓它们的总统,甚至是暗杀它们的总统。
对于不甘心接受美国掠夺的国家,美国用的是欺凌和蹂躏策略,比如中东那些国家。
而对中俄这样的大国,打也打不倒,只能启用外部遏制和内部分化策略。
虽然名义上有联合国,但是实质上,地球是美国人的家天下。
人们通常把美国人的这种行为,称之为霸权主义。
这种霸权主义行为,并不是某种社会制度的后果,而是具有深层的精神根源。
中国文化中,自古以来,就有王道和霸道之分。
王,意味着一个社会中文明和美好方面的总和。
霸,意味着一个社会中,野蛮和丑恶方面的总和。
老子贵柔,认为好的统治者对待百姓,应该像母亲爱护自己的孩子那样。
孔子贵仁,因为礼崩乐坏,只能从柔退而求其次,希望好的统治者对待天下百姓,即便不能做到像慈爱的母亲爱护自己的孩子那样,也不要虐待孩子。
反观美国人统治下的地球,不要说柔和仁了,能少带来一些死亡和灾难就不错了。
西方人无法理解中国人的王道思想,因为东西方文明的区别,中国人和其他民族的区别,从精神深处看,比人类和猿猴之间的区别还要大。
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王道思想,同样也有深层的精神根源,并不单纯是某种社会制度的结果。
地球上所有的人,所有的国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外部行为,内在里,都存在着深层的精神根源。
很多人都知道精气神的说法,这三个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中国人认为,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人,在于形神合一。
人的神,都住在自己的心里,所谓神气舍心。
心,也叫灵府,就是给神住的房子的意思。
一个人的形,只是他的神对外的表达,气负责根据神的指令,来塑造他的形。
而西方人则认为,人的神,是外在于自己的身体的,他们无法理解中国人这种把主机放在本地的精神构造。
他们的没有主机,他们所有的人,共用一个云主机,上帝,耶稣,梵,佛之类的云主机,印度人在精神构造上,是西方文明的一个分支,并非东方文明。
西方人认为,中国人居然不崇拜神,太匪夷所思了,他们完全无法理解。
而在中国人看来,载营魄抱一,神不离形,形不离神,神就在自己的体内,我们自己本身就是神,而那些西方人,连本地主机都没有的显示器,也居然好意思管自己叫人类,他们太奇怪了。
用庄子的话来说,有形无神,谓之鬼。
如果庄子看到那些对着空气说话瞎叨叨,神啊主啊父啊佛啊我有罪啊我忏悔啊,你原谅我吧宽恕我吧,我在人间活的好苦啊,臣妾好想解脱啊的人,肯定会很鄙夷的说这些人都是鬼。
中国人精神构造的主机本地化,使得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精神健全的小宇宙。
这个小宇宙,又是天地这个大宇宙的子系统,作为小宇宙的人,只有和天地这个大宇宙,行为上一致时,也就是天人相合,才会生存效用最大化。
当天人相合时,人才能正,才能常,才能善。
当人的行为不合乎天道,就会不正为病,不常为妄,不善为妖。
能把小宇宙和大宇宙合起来的人,就是社会上的王,王不仅要能把自己的小宇宙和大宇宙相合,还要帮那些不能跟大宇宙相合的人纠偏,使得他们与天道相合,这就是王道。
如果所有的小宇宙,失去了天地大宇宙这个行为依准,都会变得不正常,变得妖妄。
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出现互相的践踏,天没了,就会以人的思想为社会依准,一个人不可能在智力和道德上是双重完备的,他以自己那个已经灭天失道的小宇宙作为模板,来要求其他的小宇宙以他做为行为和道德依准,就会消灭其他人与他的差异性,变成残暴的宰制。
这就是霸道的来源。
霸,月初生的意思,光明与生机退散,黑暗与死亡登场。
西方人,因为外置云主机的精神构造,导致他们的精神,都是不健全的,就更不要说独立的小宇宙了。
精神分裂症,就是西方文明几千年以来的主旋律。
他们可以在器物文明上很发达,但是在精神上,他们永远无法痊愈。
用中国文化的观点看,西方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或者说,他们都是精神上的病人,神不舍心,成天对着空气瞎叨叨,是很典型的丧心病。
在中国的医学里面,所谓的治病,是把一个不正的人重新变成正的,而要把一个不正的人变成正的,最根本的方法,不是用药,而是治神。
就好比说,显示器出现了蓝屏,不应该修显示器,而应该修主机。
在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作为黑中介,垄断了云主机的租售权。
作为显示器的欧洲人,要想能得到神的救赎,就得花很大的一笔钱,来购买天主教手里的VPS虚拟服务器空间。
后来路德和加尔文们的新教运动,推翻了天主教这个黑中介。
本来花一笔巨款交给黑中介,什么事都不用操心,就能得到救赎,现在黑中介没了,以后只能自己救自己。
让这些显示器直接自行连接云主机,谁连上谁能得救,谁连不上谁下地狱,那么就导致,出现了恶性竞争,所有的显示器都想占用更大的空间。
在英国,因为天主教廷和国王之间苟且的互相妥协,导致这个黑中介,还可以继续做生意。
这招致了很多人的愤慨,他们要求要彻底清除天主教在英国的残余,这群人被称之为清教徒。
很多灯塔国脑残粉很肉麻地认为,清教徒就是清心寡欲的老实人的意思,其实不然,他们不仅不是老实人,还是一群无恶不作的社会渣滓。
他们既反国王,也反教皇,搅的社会一团糟。
在国王代表的旧贵族和天主教势力迫害下,他们在英国活不下去了,便逃到了美洲。
英国人在北美最初建立的13个殖民地,全是清教徒。
这帮人便是美国人打底的原始股。
清教徒是怎么想的呢,天主教教导他们,给钱就能上天堂。
这个黑中介倒台之后,但是给钱就能上天堂的信念,保留了下来。
清教徒们认为,大家每个人都生来平等,所有的显示器都是一样的,真正决定死后能不能得救的,在于谁挣的钱多。
于是,他们一方面,极其的节俭,另一方面,又非常的勤劳,为了就是多攒钱,在有限的云主机空间里,大家竞价排名,当然是越有钱的人越能得救。
清教徒们认为,他们的财富,并不是自己的,而是替上帝保管的。
要确保这场竞争中,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他们一要反神权,打倒黑中介。
二要反君权,政府都是黑中介的同盟者,政府又不是神的使者,得救不能靠政府。
三要反集体主义,因为集体主义,在这场抢占VPS空间的游戏中,相当于利用团队优势作弊。
反神权,催生了人权思想。
反君权,催生了自由思想。
反集体主义,催生了平等思想。
可见,所谓的人权,自由,平等,并不是什么普世价值,而是一群清教徒的私人性的团伙价值,它只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目的也不是多么的高大上,只是每个人都出于自私,想给自己多租一点虚拟主机空间,自己得救上天堂了再说,连不上的那些人就让他们下地狱好了,说来说去都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拯救全人类。
这种价值观,导致这些清教徒,像动物一样的辛勤劳动,却不热爱并享受生活本身。
为了积累更多的财富,最终能得救,他们不择手段的去积累财富。
不仅自己生活很节俭,以免浪费钱,而且很勤劳,为了能挣更多的钱。
这便形成了一种社会性的观念,时间就是金钱。
在天主教垄断云主机租售权的时代,欧洲人并没有时间就是金钱的这种思想。
这种不择手段的为了积累财富而生存的思想产生后,资本主义,就诞生了。
在清教徒的价值观中,人权,平等,自由,这些并非是社会正义,而是游戏规则。
真正的社会正义自由一个,那边是金钱。
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的社会正义,是非人性的正义。
有钱了,上天堂,正义。
没钱了,下地狱,非正义。
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在英国,资本主义的初期,资本家甚至大规模雇佣不满八岁的童工。
这种社会惨剧,在小说《雾都孤儿》中,可见一斑。
用中国人的文化观念看,这种行为显然是非正义的,因为中国文化中的正义,是关于现实中的人,生存合理性的全体正义。
但是资本主义之后的西方人则不这么认为,他们对正义的理解,就是有钱了才能上天堂,没钱了就要下地狱。
它是一种非人性的正义,人积累财富,为神献祭的正义。
如果使用童工,可以积累更多的财富,可以得救,那便是正义的,至于那些被折磨死的童工,他们不过是因为没钱只能下地狱而已,跟是否正义,没有关系。
西方人里面,有没有对这种显示器们恶性竞逐云主机游戏,感到厌恶的人呢。
有,叔本华是第一个深刻醒悟了的人。
这种恶俗的游戏,令他作呕。
他写了一本书,《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这本书里,他唾弃了西方人的显示器秉性。
他拔掉了自己连接云主机的网线,陷入了虚无主义之中。
叔本华的虚无主义思想,是怎么导致的呢,因为他拔掉了云主机,却无法找到本地主机。
精神依然无法健全,那么这种精神分裂症,也就无法痊愈,他陷入了另一种分裂之中,在痛苦与欲望之间摇摆的精神分裂症。
在叔本华眼里,黑格尔是个庸俗得无法原谅的粗鄙之人,他的绝对精神,只不过就是给天主教发明的那台云主机,换了个机房而已。
叔本华无法原谅这样的恶俗做法,为了这事,他几乎尽其所能的羞辱了黑格尔一辈子。
而黑格尔呢,他也有自己鄙视的人,他经常羞辱斯宾诺莎。
斯宾诺莎认为,云主机是一团云状物,它无处不在的弥漫着,它不仅在显示器里,也在石头里,在乌鸦里,在一切里。
斯宾诺莎的这种泛神论思想,有点东方色彩了,但是他提出的观点是主机介质化,而不是主机本地化。
所以,依然不能治疗西方人的精神分裂症。
很晚的后来,西方又出现了一个叫荣格的人,他比斯宾诺莎更具有东方色彩,可惜他在一出发的起始点,就被弗洛伊德这个粗鄙之人给污染了。
精神分析学,说白了,就是一门显示器去研究主机的学问。
完全弄反了,不要说治疗了,它只会把西方人的精神分裂症,变得更加的严重。
虽然叔本华失败了,但是他唤醒了另一个传奇人物,尼采。
尼采反对康德,反对黑格尔,反对卢梭,几乎反对一切基督教习气的,和资本主义习气的东西,更确切的说,他反对整个欧洲,包括反对他的精神导师叔本华。
尼采是怎么着手治疗西方人的精神分裂症的呢,他认为人的本质是强力意志。
他看到了指令,但是没看到指令是从何处被发出的。
庄子说,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於灵府。
尼采则走到了滑和的极端反面,他离那个灵府也越来越远。
尼采虽然是对西方人的精神分裂症,认识最深刻的一个人,可是他的药方开反了。
精神不能内守,外驰变为欲望,走向了无尽的外部世界。
尼采又启发了后来的很多聪明人,西方社会里的聪明人,他们依然是向外部世界寻找主机。
上帝死了,大家都去寻找新上帝吧,这在后来的科学主义中,逻辑原子主义中,登峰造极。
罗素在他写的西方哲学史里面,说尼采是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实他自己也是。
罗素认为,西方人的云主机不是神,而是关于世界的确定性。
他又回到了柏拉图的那个起点,等于什么进步也没有。
确定性,也是一个新上帝。
西方人因为旧上帝而精神分裂,所以,不可能因为一个新上帝的降临,就能精神健全并痊愈。
资本主义的精神分裂症,和非人性的献祭正义,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面对大屠杀的悲惨,很多欧洲思想家,开始反思现代性。
有些思想家,为了要补偿这种非人性的献祭正义的恶果,提出了他者与主体间性的思想,他们矫枉过正,走向了献祭正义的另一个极端。
这是今天白左思潮的根源。
这种思想,使得他们看到杀人犯就泪流满面,而对被杀人犯杀死的遇害者悲痛的家属们,却视而不见。
这也是一系列政治正确的思想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