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专题训练附答案

合集下载

《答谢中书书》题目及详解

《答谢中书书》题目及详解

《答谢中书书》题目及详解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词语在文中表示“五彩缤纷”?A. 五色交辉B. 青林翠竹C. 沉鳞竞跃D. 晓雾将歇答案解析:A. "五色交辉"指的是多种颜色交相辉映,形容色彩斑斓,与“五彩缤纷”意思相近。

2. 文中“高峰入云”这句话主要描绘了山的什么特点?A. 高耸B. 云雾缭绕C. 雄伟D. 连绵起伏答案解析:A. "高峰入云"直接描绘了山峰之高,直插云霄,突出其高耸的特点。

3. 以下哪个词语在文中表示“清晨的雾气即将消散”?A. 晓雾将歇B. 夕日欲颓C. 猿鸟乱鸣D. 沉鳞竞跃答案解析:A. "晓雾将歇"中的“将歇”意味着即将结束,这里指的是清晨的雾气即将消散。

4. 文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其”指的是什么?A. 山川之美B. 欲界之仙都C. 谢灵运D. 陶弘景答案解析:A. "其"指的是前文提到的“山川之美”,表明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与这山川之美相比。

5. 以下哪个句子描述了傍晚时分的美景?A.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B.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C.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D.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答案解析:B.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描述的是夕阳即将落下时,鱼儿在水中跃动的景象,属于傍晚时分的美景。

二、解释字词1. 请解释“清流见底”中的“见底”。

答案解析:“见底”指的是水清澈到能够看到底部,形容水流清澈透明。

2. 请解释“五色交辉”中的“交辉”。

答案解析:“交辉”指的是不同颜色相互辉映,形容色彩斑斓,光彩夺目。

3. 请解释“晓雾将歇”中的“将歇”。

答案解析:“将歇”意味着即将停止或消散,这里指的是清晨的雾气即将散去。

4. 请解释“沉鳞竞跃”中的“竞跃”。

答案解析:“竞跃”指的是争相跳跃,形容鱼儿在水中活泼跳跃的情景。

5. 请解释“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奇”。

答案解析:“奇”在这里指的是非常奇特、美妙,用来形容山川之美的独特和非凡。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

1.高 答谢中书书[南朝齐梁]陶弘景一、易考实词梳理 1. 古今异义 (1)晓雾将歇.古义:___________ 今义:休息(2)夕日欲颓.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消沉,萎靡(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古义:__________今义:和,同。

)2. 重点实词(1)古来共.谈 ★共:_____________ (2)高峰入.云 ★入:_____________ (3)五色交.辉 交:_____________ (4)四时俱备.... 四时:___________★俱:______________ (5)猿鸟乱.鸣 ★乱:_____________ (6)夕日欲.颓 欲:_____________ (7)沉鳞竞...跃 沉鳞:___________★竞:_____________ …(8)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___________仙都:___________二、一词多义高.峰入云[F] 常有高.猿长啸[F](《三峡》) 而年又最高.[F](《醉翁亭记》)晓雾将.歇,猿鸟乱鸣[F] 其将.归见其亲也[F](《送东阳马生序》)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F]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有时.朝发白帝[F](《三峡》)4.时2.将,3.奇春冬之时.[F](《三峡》)三、重点句子翻译1.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理解1. 本文写景的语言精炼且生动,试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例,说说该句是如何体现此特点的。

2.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说说这几句的描写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3.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练习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第1~4题。

(共10分)《(一)《答谢中书书》全文(二)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答谢中书书》练习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练习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练习知识梳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书:(2)五色交辉..交辉:(3)四时俱...备四时:俱:(4)夕日欲颓.颓:(5)沉鳞..竞跃沉鳞:(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7)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内容理解。

(1)“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也用得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吗?(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句话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视角来写的?(3)作者是怎样动静结合来描写景物的?精题演练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晓雾将歇.歇:(2)沉鳞..竞跃沉鳞: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观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7.本文是一篇美文,请从不同角度简要赏析。

对比阅读(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二)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潭西小丘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ɡǒu)。

答谢中书书专题训练附答案

答谢中书书专题训练附答案

《问开中书籍书籍》锻炼题之阳早格格创做一、翻译句1、山川之好,古去共道2、自康乐此后,已复有能取.其奇者3、晓雾将歇,猿鸟治鸣.4、夕日欲颓,重鳞竞跃.二、简问题1、“书籍”的意义是?“问开中书籍书籍”的意义是?2.找出统收齐文的句子.“山川之好,古去共道”正在齐文结构上起什么效率?5.齐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形貌了哪些风景?那些风景有哪些特性?“康乐”是指谁?做家举他有什么深意?7.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火,请正在本文上用海浪线绘出.8、文章用仄近、下近的视角极目近眺,青翠的竹木取五彩的山石相映衬,浮现出一派灿烂灿烂的局里有那几句?9.那四句通过哪二个特定时间段的死物的活动?为绘里删加了灵动感,传达了死命气息.10、写山火相映之好的语句是:11、写风景色彩协共之好的语句是:12、写朝昏风景变更之好的语句是:13.《问开中书籍书籍》文中“”那句话间接抒收了做家对于山火风景的惊叹之情.14.《问开中书籍书籍》文中的议论句“自康乐此后,已复有能取其奇者”的明黑:15、由静景转进对于动景的形貌的语句是:16.以叹息总括前文的一句是:17.“山川之好,古去共道”内含做家什么感情?18.使用俯瞅俯察二种视角,写黑云下山流火三重风物的对于奇句是:19.道究色彩拆配,表示一年之好,浮现出一派灿烂灿烂的局里情形的对于奇句是20.将听觉、视觉分离,由静进动,表示一日之好,传达了死命气息的对于奇句是21.最能体现做家思维感情的语句是22、“真是欲界之仙皆,自康乐此后,已复有能取其奇者.”表黑了做家何如的思维感情?《问开中书籍书籍》一、翻译句1、山川之好,古去共道⑴山川景致的优好,自古此后便是文人俗士共共惊叹的啊.2、自康乐此后,已复有能取.其奇者自从北往的开灵运此后,便再也不人不妨欣赏那种奇丽景致了.3、晓雾将歇,猿鸟治鸣.早朝的雾气将要消集,猿战鸟皆一共喊了起去4、夕日欲颓,重鳞竞跃.太阳快要降山了,潜游正在火中的鱼争相跳出火里二、简问题1、“书籍”的意义是?“问开中书籍书籍”的意义是?疑给开中书籍的疑2.找出统收齐文的句子.山川之好,古去共道.“山川之好,古去共道”正在齐文结构上起什么效率?齐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5.齐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形貌了哪些风景?那些风景有哪些特性?“好”字.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女;有静有动,绘声绘色.“康乐”是指谁?做家举他有什么深意?开灵运;证明不妨欣赏收略山川之好的人很少.7.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火,请正在本文上用海浪线绘出.写山:下峰进云、二岸石壁、青林翠竹;写火:浑澈睹底,重鳞竞跃.8、文章用仄近、下近的视角极目近眺,青翠的竹木取五彩的山石相映衬,浮现出一派灿烂灿烂的局里有那几句?二岸石壁,五色接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9.那四句通过哪二个特定时间段的死物的活动?为绘里删加了灵动感,传达了死命气息.往取夕10、写山火相映之好的语句是:下峰进云,浑流睹底.11、写风景色彩协共之好的语句是:二岸石壁,五色接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12、写朝昏风景变更之好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治鸣.夕日欲颓,重鳞竞跃.13.《问开中书籍书籍》文中“”那句话间接抒收了做家对于山火风景的惊叹之情.真是欲界之仙皆14.《问开中书籍书籍》文中的议论句“自康乐此后,已复有能取其奇者”的明黑:自从开灵运此后,不人不妨欣赏它的妙处,而做家却不妨从中创造无尽的兴趣,戴有骄气之感,共时表黑了自己能取古今知音共赏好景的得意之感.期取开公比肩之意溢于行表15、由静景转进对于动景的形貌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治鸣;夕阳欲颓,重鳞竞跃”16.以叹息总括前文的一句是:真是欲界之仙皆17.“山川之好,古去共道”内含做家什么感情?有下俗情怀的骄气感以及憧憬取古往今去的林泉下士相比肩之情.18.使用俯瞅俯察二种视角,写黑云下山流火三重风物的对于奇句是:“下峰进云,浑流睹底”19.道究色彩拆配,表示一年之好,浮现出一派灿烂灿烂的局里情形的对于奇句是二岸石壁,五色接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20.将听觉、视觉分离,由静进动,表示一日之好,传达了死命气息的对于奇句是晓雾将歇,猿鸟治鸣;夕日欲颓,重鳞竞跃.21.最能体现做家思维感情的语句是真是欲界之仙皆,自康乐此后,已复有能取其奇者.22、“真是欲界之仙皆,自康乐此后,已复有能取其奇者.”表黑了做家何如的思维感情?表黑了做家重醒山火的愉悦之情战取古今知音共赏好景的得意之感.期取开公比肩之意溢于行表。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答谢中书书南朝齐梁XXX一、易考实词梳理1.古今异义1)晓雾将歇。

古义:晨雾即将散去。

2)夕日欲颓。

古义:夕阳即将落下。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古义:从康乐以来,再也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2.重点实词1)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

3)五色交辉。

4)四时俱备。

5)猿鸟乱鸣。

6)夕日欲颓。

7)沉鳞竞跃。

8)实是欲界之仙都。

二、一词多义高峰入云[F]。

猿长啸[F](《三峡》)1.高常有高。

F]《醉翁亭记》而年又最高。

XXX:高度。

入:进入。

交:相互交织。

四时:四季。

XXX:一起。

乱:杂乱无序。

欲:将要。

XXX:鱼儿潜入水中。

XXX:争相。

欲界:XXX概念,指六欲天。

仙都: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居住之地。

XXX:和,同。

XXX:消沉,萎靡。

XXX:休息。

XXX将歇,猿鸟乱鸣[F]。

2.将其将归见其亲也[F](《送东阳马生序》)。

者[F]3.奇未复有能与其奇。

XXX,四时俱备。

学而时之(《论语〉十二章》)。

有时朝发白帝[F](《三峡》)。

F]《三峡》春冬之时。

4.时三、重点句子翻译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高山耸立,云雾缭绕,清澈的溪水流淌在山脚下。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山峰两侧的石壁上,五彩斑斓的光芒相互交织。

3.XXX,四时俱备。

绿油油的森林中,翠绿的竹子随季节变幻,四季景色各异。

4.XXX将歇,XXX乱鸣。

清晨的雾气即将散去,XXX和鸟儿在树林中吵闹不休。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夕阳即将落下,水中的鱼儿跳跃欢快,这里真是XXX中的欲界仙境。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从康乐时期以来,再也没有人能与这里的美景相比。

四、理解1.本文写景的语言精炼且生动,试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例,说说该句是如何体现此特点的。

这句话用简短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高山和溪流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

2.“XXX将歇,XXX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说说这几句的描写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完整版)答谢中书书练习及答案.doc

(完整版)答谢中书书练习及答案.doc

《答谢中书书》1、解释下列词语( 1)交辉:(2)四时:(3)歇:(4)夕日:(5)颓:( 6)沉鳞:(7)欲界:(8)仙都:(9)奇:(10)与:2、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重点问题:⑴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引原句)⑵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⑶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⑷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引原句)⑸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描写的?⑹“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⑺、“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 8)“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 9)“沉鳞竞跃”的跃意思是指代的内容是,“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中的其。

( 10)《答谢中书书》一文体现了作者的句子是。

“的志趣,总领全文”字点明了全文中心。

教师版参考答案: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1)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2)四时俱备。

晓雾将( 3)歇,猿鸟乱鸣;( 4)夕日欲( 5)颓,( 6)沉鳞竞跃。

实是( 7)欲界之( 8)仙都。

自( 9)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10)与其( 11)奇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

交辉,交相辉映。

(2)四时:四季。

(3)歇:消散。

(4)夕日:夕阳。

(5)颓:坠落。

(6)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鳞,指代鱼。

答谢中书书专题训练附答案

答谢中书书专题训练附答案

答谢中书书专题训练附答案《答谢中书书》一、翻译句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⑴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二、简答题1、“书”的意思是?“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信给谢中书的信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4.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5.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美”字。

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6.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7.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水,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

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

8、文章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有那几句?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9.这四句通过哪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朝与夕10、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11、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12、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3.《答谢中书书》文中“”这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山水景物的赞叹之情。

实是欲界之仙都14.《答谢中书书》文中的议论句“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理解: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同时表达了自己能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15、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16.以感叹总括前文的一句是:实是欲界之仙都17.“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答谢中书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答谢中书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答谢中书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选出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A、高峰.入云重岩叠嶂.B、晓.雾将歇朝.发白帝C、青.林翠竹清.流见底D、夕日.欲颓不见曦.月2、选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A、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贤与.能B、将:晓雾将.歇出郭相扶将.C、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是.指物作诗立就D、自:自.康乐以来自.李唐来3、选出加点词解释有误的项()A、古来共谈.(谈论)B、五色交辉..(交相辉映)C、夕日欲颓.(落下)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怪)4、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之山川之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信。

B、《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朝的文学家。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

6、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A、本文是陶弘景给谢中书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历来被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欣赏。

B、全文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为话题,以山峰、河流、石壁、树木等景物的铺陈刻画为主体,最后以无人与之共赏山川之美结束。

C、本文文字清新流畅,精于铸炼,以散句为主,长短结合、骈散交错。

D、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也抒发了作者自己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

5、翻译文中画横线句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②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谢中书测试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测试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代表作之一,请问“中书”指的是什么?A. 一种书法B. 中书省C. 一种官职D. 一本书的名字答案:C2. 《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请问文中提到的“山川之美”是指什么?A. 山和河流的美丽B. 书法艺术的美C. 人的品德之美D. 文学作品的美答案:A3. 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提到了“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的“欲界”是什么意思?A. 指人间B. 指天堂C. 指地狱D. 指仙境答案:A二、填空题4. 《答谢中书书》中的“________”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深深喜爱。

答案:山川之美,古来共谈5. 文中“________”一句,反映了作者对于自己能够欣赏到如此美景的自豪感。

答案: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三、简答题6. 请简述《答谢中书书》中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是如何表达的?答案: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谢灵运通过对山川之美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色的深深喜爱和赞美。

他用“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来说明山川之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欣赏和谈论的话题,而“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则表达了自己能够欣赏到这样的美景,感到无比自豪和满足。

四、阅读理解题7. 阅读《答谢中书书》全文,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

答案: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谢灵运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极高评价和深厚情感。

他不仅赞美了山川的壮丽,还表达了自己能够亲眼目睹这些美景的幸运和自豪。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真挚流露,作者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仙境的高远情怀。

五、写作题8. 请以“自然之美”为主题,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短文,表达你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思考。

答案:(此题答案不唯一,考生需自行创作)自然之美,是上天赋予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

每当我漫步在山林间,听着溪水潺潺,看着绿树成荫,心中便涌起一股宁静与和谐。

自然之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外表,更在于它给予我们的心灵慰藉。

《答谢中书书》过关复习题(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过关复习题(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过关习题(含答案)一.基础知识1.解释加点加粗字词。

古来共谈..()四时俱备.()..()五色交辉晓雾将.歇.()沉鳞.竞跃()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猿鸟乱.鸣()四时俱备()②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 解释下列各组一词多义现象7分(1)、欲: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穷其林()(2)、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中庭()选贤与能()3.划分停顿每句限两处4分(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实是欲界之仙都4.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实是欲界之仙都。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文学常识填.空《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6. 按原文填空高峰入云,。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7.、《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参考答案】一. 1、交辉:交相辉映。

歇:消散。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2.①四季②早晨③坠落④潜游在水中的鱼⑤考虑、想到⑥参与,这里指欣赏3、1、将要;欲望;想要2、参与,这里指欣赏;和,连词;通“举”,推荐,选拔4、陶弘景;华阳隐居;信5. .(1)对偶(2)对偶,借代6.A.√B.×C.√D.√7.(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早晨的雾气即将消散,猿猴和鸟的叫声杂乱无章。

(交织在一起)(3)实在是人间天堂。

(4)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5)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6)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二、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3、静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答谢中书书练习含答案完整版

答谢中书书练习含答案完整版

答谢中书书练习含答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答谢中书书》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美”字。

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 .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4.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

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

5 .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

最后一句;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问题探究?(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

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答: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答:“高峰入云,清流见底”(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答: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答: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答:“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含答案)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含答案)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二)轼①顿首再拜。

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

木有瘿②,石有晕③,犀④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

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

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苏轼《答李端叔书》)【注】①轼:苏轼。

①瘿(yǐng):树木上生长的瘤状物。

①晕(yùn):环形花纹或波纹。

①犀:犀角。

1.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夕日欲颓.(坠落)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C.闻.足下名久矣(听说)D.谪.居无事(被贬官)2.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①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

3.下列对语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语段(一)“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B.语段(一)“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使人烦闷。

C.语段(二)“轼顿首再拜”中的“顿首”是本是指磕头,是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也可用于书信的末尾或开头,用在这里表示作者对关心自己的同辈李端叔的敬重。

D.语段(二)“闻足下名久矣”中的“足下”是谦辞,这里是对晚辈李端叔的爱称。

4.语段(一)(二)题材相同,其中也都有“值得与言”之人。

但两个语段语言风格有很大差别,试比较两个语段句式和用词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答谢中书书》全文南朝齐梁·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1.“沉鳞竞跃”中跃的意思是跳,“未复有语其奇者”中其指代的内容是:山川之美景。

“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吗?2.答:“乱”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竞”字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对偶)(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对偶,借代)4.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答:三(1)自古以来,文人们都夸赞山水的美丽。

(2)具体描绘各种美丽的极致。

(3)感叹这样的人间天堂,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

5.“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答: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6.本文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答: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7.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9.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答: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0.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答:(1)意境美。

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

①山水相映之美。

②色彩配合之美。

③晨昏变化之美。

④动静相衬之美。

(2)语言美。

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

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1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自己隐居之地的秀美景色的?答:形态、色彩、声音。

1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美不胜收。

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字词解释五色交辉消散四时俱备争相晓雾将歇交相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季三、译①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②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③ 实是欲界之仙都。

译:四、默写理解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谢中书书》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字_________,号_________。

2、填补原文空白。

3、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一、①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②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③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④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三、①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交相辉映。

② 早晨的雾气即将消散,猿猴和鸟的叫声杂乱无章。

(交织在一起)③ 实在是人间天堂。

答谢中书书试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试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一、基础部分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和父亲_______、弟弟______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__________”;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3.翻译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8题;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6.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7.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8.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10.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11.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1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三、试一试18.人们常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请写出它们所比喻的高贵品质;参考答案一、1.东坡志林苏轼子瞻东坡居士文学书画苏洵苏辙三苏2.C户:门;与:参与,此指欣赏3.1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2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3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4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4.信给谢中书的信5.山川之美,古来共谈;6.1对偶2对偶,借代7.三1自古以来,文人们都夸赞山水的美丽;2具体描绘各种美丽的极致;3感叹这样的人间天堂,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8.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9.比喻:庭下如积水空明;拟人: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反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10.1点明夜游的起因、时间、同游的人及游览的地点;2运用比喻描绘庭院月色3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感;11.借景抒情,表达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12.何夜无月……两人者耳;略。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专项训练(含答案)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专项训练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古来共谈天山共色(《与朱元思书》)B.实是欲界之仙都解衣欲睡(《记承天寺夜游》)C.四时俱备风烟俱净(《与朱元思书》)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选文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4.选文和课文《三峡》中都提到了“猿鸣”,请你分别说明“猿鸣”在这两篇文章中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阅读《答谢中书书》,完成问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四时俱备万籁俱寂声色俱厉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相与步于中庭荣辱与共C.五色交辉天山共色察言观色D.晓雾将歇市南门外泥中歇停工歇业6.把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选文具有写景精妙、景物极富生命力的特点,请你举两个例子简要分析。

8.选文与【链接材料】中作者在写景后都流露出得意之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二者“得意”的原因。

【链接材料】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①,响若操琴。

揭跣②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③腐木,可罗胡床④十八九居之。

交络⑤之流,触激⑥之音,皆在床下;翠羽⑦之木,龙鳞之石⑧,均荫⑨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⑩耶?得意之日,与石渠同。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注释默写: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四时】四季。

3、【歇】消散。

4、【夕日欲颓】夕阻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5、【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6、【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7、【与】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三、课内简答题: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总领全文,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

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来写?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在描写上有哪些特点?答:全文抓住“美”字来写。

写了山峰、水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游鱼。

描写特点:有静有动,有声有色3、赏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答:句中“歇”“颓”把“晓雾”和“夕日”拟人化了,赋予自然景色以生命力,表现了作者对“山川之美”心驰神往并完全融入其中的情感。

“乱”巧妙地体现了猿和鸟叫声的此起彼伏,表现一种自由,一种活力,是一种不规则美,通过“乱”字,写出了山川的早晨万物都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景象。

《答谢中书书》复习题(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复习题(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复习题(含答案)一.基础知识1.根据课文填空并解释字词。

两岸石壁,五色():________ 晓雾将():______ ()竞跃:___________ 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____2.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①四时俱备()②晓雾将歇()③夕日欲颓()④沉鳞竞跃()⑤念无与为乐者()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 解释下列各组一词多义现象(1)、欲: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穷其林()(2)、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中庭()选贤与能()4.文学常识填空《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5.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7.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实是欲界之仙都。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二.课文理解题。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3、文中的静景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谢中书书》一、翻译句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⑴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二、简答题1、“书”的意思是?“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信给谢中书的信2. 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4. 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5. 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美”字。

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6. 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7. 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水,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

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

8. 文章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有那几句?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9. 这四句通过哪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朝与_______________10、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11、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12、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3. 《答谢中书书》文中“__________ ”这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山水景物的赞叹之情。

实是欲界之仙都14. 《答谢中书书》文中的议论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理解: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同时表达了自己能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15、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16. 以感叹总括前文的一句是:实是欲界之仙都17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18 .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19 •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20 •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1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2、“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台州市(09浙江省)(二)(11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9.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20.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4分)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 【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22. 【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19.B 20.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2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22.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①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②,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③以来,未复有能与④11 .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⑴或王命急宣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哀转久隹⑷四时俱备12 .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

(2分)13 .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分)1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1 . (1)或:有时。

(1分)⑵奔:飞奔的马。

(1分)(3)绝:消失。

(1分)⑷俱:全,都。

(1分)12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分)实是欲界之仙都(1分)13《三峡》: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1分)《答谢中书书》:猿呜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1分)14⑴如果不到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2分)(2)傍晚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2分)[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落,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7 •解释加点的词。

(4分)①猛浪若奔奔:②负势竟上上:③猿则百叫无绝绝:④沉鳞竞跃鳞:8•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9•甲乙两文在描写山和水时都抓了其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水的__________ 。

(4分)(一)7 •【答案】①(马一样)飞奔②向上③停止④鱼8 •【答案】①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②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 一年四季常青葱翠9 •【答案】奇异5、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甲】【乙】两文都是写给友人的信,都描绘了山川之奇异美景,但所表达的 感情略有差异,请说说。

(2分)(一)、参考答案:12、⑴远,这里作动词用:往远处伸展。

⑵消散。

13、C14、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候能见到 太阳。

(“柯、蔽、犹、交映”译错一个扣半分)15、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6、【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乙】文自明本志一一蔑视追求利禄之徒,爱慕美好自然。

(三八《三峡》和《答谢中书书》选段 (10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山川之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至于夏水襄陵((一)、《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选段(10 分)【甲】山川之美,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风烟俱净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⑴互相轩邈()2、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不绝.。

C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虽乘奔御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甲】【乙】两文在描绘山水之景上很有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吴均《与朱元思书》⑵晓雾将歇())。

(2 分)B 、实是欲界之仙都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 、康乐以来属予作文以记之都是开篇总括山水之景,如【甲】文________________ :然后再具体描绘之。

(2分))(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有时朝发白帝 舜发于畎亩之中 B •飞漱其间 其间千二百里C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自康乐以来D .青林翠竹林寒涧肃3 •翻译句子。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文都写到了“猿鸣”[甲]文用猿鸣渲染三峡秋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气氛,[乙]文用猿呜渲染了清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气氛。

5. 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参考答案:1、上 飞奔的马 2、D 3、猿鸣叫的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里传来 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4、凄凉萧瑟 生机勃勃5、凄凉萧瑟山高 岭连(四)、《三峡》和《答谢中书书》选段 (10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 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甲]文中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是:[乙 ]文则是“(1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略无阙处((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A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必为有窃疾矣B 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C 沉鳞竞跃静影沉璧D 沿溯阻绝哀转久绝3. 翻译句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4. 5. 任选一句试找出其中的美点加以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