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版八年级文言文专题02 《答谢中书书》(实战训练)(原卷版)
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试卷+答案版)(2)
![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试卷+答案版)(2)](https://img.taocdn.com/s3/m/de4569e852d380eb63946d2c.png)
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时练1.下列对《答谢中书书》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实是/欲界之仙都C.自/康乐以来D.晓雾/将歇,猿鸟/乱鸣3.填空:《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自号________。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4.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________②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________③晓雾将歇 , 猿鸟乱鸣 ________④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________⑤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5.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________b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6.结合课文《答谢中书书》理解性默写。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________。
(3)文中的静景是:________,文中的动景是:________。
(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________。
(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________。
7.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本文作者是南朝齐梁时的思想家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分层作业原卷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分层作业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de48ffb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e.png)
第11课《短文二篇》分层作业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B.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ǔ)其奇.(qí)者。
C.怀民亦未寝.(qǐn),相.(xiāng)与步于中庭。
D.晓雾将歇.(xiē),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盖.竹柏影也盖.以诱敌B.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D.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3.下列各组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欲界之.仙都但微颔之.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C.山川之.美花之.富贵者D.蔽林间窥之.乃记之.而去4.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有变化的一项是()A.两岸石壁,五色交辉....B.自康乐以来C.月色入户,欣然..起行D.念.无与为乐者5.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D.实是/欲界之仙都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答谢中书书.( ) (2)古来共.谈( )(3)五色交辉..( ) (4)四时俱.备( )(5)晓雾将.歇( ) (6)夕日欲颓.( )(7)沉鳞竞.跃( ) (8)念.无与为乐者( )(9)庭下如积水空明..如吾两人者耳( ) ..( ) (10)但少闲人7.翻译下列句子(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文:(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6)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运用奇特的想象,从侧面写出月光的澄澈、皎洁的句子是:,。
(7)《记承天寺夜游》中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语句是:。
答谢中书书专题训练附答案
![答谢中书书专题训练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d39c0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c.png)
答谢中书书专题训练附答案第一篇:答谢中书书专题训练附答案《答谢中书书》训练题一、翻译句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二、简答题1、“书”的意思是?“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4.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5.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6.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7.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水,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
8、文章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有那几句?9.这四句通过哪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10、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11、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12、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13.《答谢中书书》文中“ ”这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山水景物的赞叹之情。
14.《答谢中书书》文中的议论句“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理解:15、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的语句是:16.以感叹总括前文的一句是:17.“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18.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19.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20.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21.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22、“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谢中书书》一、翻译句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⑴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部编本初二语文《答谢中书书》练习及答案
![部编本初二语文《答谢中书书》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e3191f5022aaea988f0f13.png)
部编本初二语文《答谢中书书》练习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初二语文课课练课题《答谢中书书》命题做题审核班级姓名整洁得分一、字词解释古来共.谈古来共谈.五色交辉五色交辉.四时.俱备晓.雾将歇沉鳞..竞跃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猿鸟乱.鸣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二、语句翻译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①总领全文概括古今山川之美的语句是:②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③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④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⑤文中表达诗人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的句子是:三、比较阅读(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沉鳞竞.跃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盖.竹柏影也2.语句翻译(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表达方式),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表达方式)。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
《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7e6c7af3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9e.png)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答谢中书书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山川之.美()②五色交辉.()③四时..俱备.()()④晓.雾将歇.()()⑤夕日欲颓.()⑥沉.鳞.竞跃()⑦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选出下列句中对课文理解错误的两项()A. 《答谢中书书》一开始,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感慨作为总领全文,从古至今,以“美”概说人人皆爱,以“共谈”点明全文中心。
B. 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寥寥八字描写山之高、水之净,从仰视和俯视两个角度勾勒出白云、高山、流水三种大自然的美景。
C.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众彩纷呈,熠熠耀光,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顿成奇观;两岸犹如悬着两幅锦帛长画,上以蓝天作背景,下有流水为衬托,倒影入清流,呈现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
《答谢中书书》选择、阅读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选择、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55c52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a.png)
《答谢中书书》选择、阅读及答案《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风吹草低见.牛羊【解析】A参与,这里指欣赏;和。
B代指鱼;代指鱼。
C发出;振作。
D看见;见(xiàn):同“现”,显露。
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解析】A的;主谓之间。
B判断词,是;判断词,是。
C连词,和;动词,参与,欣赏。
D动词,寻找;副词,不久。
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解析】A存在;准备。
B都是代指鱼。
C发出;振作。
D看见;引见。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A.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然是.中有深趣也。
B.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相与.步于中庭。
C. ①时时而间.进。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解析】A 判断动词,是;指示代词,这。
B参与,这里指欣赏;一起。
C间或,有时候;参与。
D的;补足音节。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田单即墨之战》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
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
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
即墨大夫出战而死。
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
”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
2020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答谢谢中书》课时练习试题
![2020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答谢谢中书》课时练习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4ac545a0242a8956aece420.png)
《答谢中书书》课时练年级:初二册次:八上单元:三一、语基达标训练1.给下列标红字体注音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猿与其奇者2.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________②青林翠竹,四时俱备________③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____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________⑤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3.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古义:今义:(2)晓雾将歇古义:今义:(3)夕日欲颓古义:今义:(4) 古来共谈古义:今义:4.读《答谢中书书》,按要求填空。
①总领全文景观的句子是:________。
②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________。
③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高山流水的语句是:________。
④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是:________。
5.文学常识填空《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6.《答谢中书书》结尾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康乐”指________的________,作者引出这位诗人,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________1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③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说说第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3)品析下列句中划线字的妙处。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9d41472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4d.png)
答谢中书书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二、重点注释1.五色交辉.. 2.四时3.晓雾将歇.4. 夕日欲颓.5.沉鳞....... 6.欲界之仙都7.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三、翻译下列句子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四、理解性默写填空1.文中描写宁静安详的黄昏之美的语句,。
2.写生机灵动的晨景之美的语句:,。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的对偶句是,。
,。
4.本文统领全文的语句是:,。
5.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
6.文中用“,。
”表达了自己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五、文化常识填空1.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被誉为“”,著有《陶隐居集》。
2.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山水诗歌“开山鼻祖”是南北朝时期的;第一田园诗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是东晋的。
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四时.俱备元方时.年七岁B.夕日欲.颓无欲.无求C.沉鳞竞.跃千帆竞.发D.山川之.美炎帝之.少女七、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
B.《答谢中书书》中第二个“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C.《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
答案:一、jù xiē tuí jìng yù二、交相辉映;四季;消散;坠落;指水中潜游的鱼;人间仙境;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三、1.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2.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3.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八年级上册(上)(原卷版)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八年级上册(上)(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5a5dbcc0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a.png)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上)(《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共24组)一、三峡(一)(2022·河南南阳·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其迭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郦道元《西陵峡》)1.以下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自.给自足B.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素.食C.沿溯阻绝.哀转久绝.绝.妙D.良.多趣味用心良.苦良.久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甲文先写三峡周围的山势,次写夏水,再写春冬秋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前人记载或传说中身临三峡险境觉得可怕,作者却写出不同的感觉,请结合两个文段简要分析。
(二)(2021·浙江杭州·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书》(原卷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答谢中书书》(原卷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8eb2228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8.png)
第11课《答谢中书书》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元微之书①白居易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
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大抵若是,不能殚②记。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
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此三泰也。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修书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
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
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④尘念,此际暂生。
【注释】:①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元微之,即元稹,为白居易好友,当时被贬为通州司马②殚:尽,全。
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
④瞥然:形容时间短暂。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修书以先奉报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⑴因.置草堂______⑵流水周.于舍下______(3)大抵若是._______(4)去.我万里_______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愚溪诗序[唐]柳宗元灌水①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②焉。
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③,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
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d82883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91.png)
八上《答谢中书书》同步巩固分层设计练习卷阶段一:基础知识扎实过(35分)1.将文中空缺的生难字补充完整。
(16分,每空一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 )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 ),五色交( )。
青林翠竹,四时( )( )。
( )雾将( ),( )鸟乱( );夕日欲( ),沉( )( )( )。
实是( )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其( )者。
2.文学常识识记(4分,每空一分)①陶弘景,字通明,又号( ),( )(时期)齐梁时( )家。
②谢中书,即谢征,中书是( )。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5分)A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B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C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 .实是/欲界之仙都4.解释以下重点字词(10分)①古来共谈: ②四时俱备:③猿鸟乱鸣: ④沉鳞竞跃:⑤五色交辉: ⑥晓雾将歇:⑦晓雾将歇: ⑧夕日欲颓:⑨实是欲界之仙都: ⑩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阶段二:课文内容共积累(25分)1.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A.《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信。
B.作者在结尾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能和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同道合之处,生出无比的自豪感。
C.本文抓住景物的灵魂,,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景物相融合的愉悦。
D.书,即书信,古人又称“尺牍”和“信札”,是一种实用性文本,一般用于陈诉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
2.一词多义(5分,一空一分)高 时①高峰入云: ①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②学而时习之: ②常有高猿长啸: ③有时朝发白帝:3.重点句子翻译(15分,每题5分)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三:课后复习稳提高(40分)1.用原文句子默写(20分,每空2分)①在《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57687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d.png)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完成试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2)晓雾将歇.()(3)实是欲界. 之仙都()(4)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1)书信(2)消散(3)指人间(4)参与,这里指欣赏。
2.(1)两岸的石壁色彩更深,交相辉映。
(2)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C (“乱”在文中应该是“此起彼伏”,不是“繁多杂乱”)4.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表,与古今知音影后得意之感。
试题2: 《答谢中书书》阅读练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选出划线字意思不同的一项()A.高峰. 入云重岩. 叠嶂B.晓.雾将歇朝.发白帝C.青.林翠竹清.流见底D.夕日.欲颓不见曦.月2.选出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A.与: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选贤与. 能B.将:晓雾将. 歇出郭相扶将.C.是:实是. 欲界之仙都自是. 指物作诗立就D.自:自. 康乐以来自. 李唐来3.选出划线词解释有误的项()A.古来共谈.(称赞)B.五色交辉.(交相辉映)C.夕日欲颓.(落下)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怪)4.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A.本文是陶弘景给谢中书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历来被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欣赏。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11.1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02(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11.1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02(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e59366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0b.png)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时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答谢中书书.()(2)晓雾将歇.()(3)实是欲界..之仙都()(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晓雾将歇.(消散)沉鳞竞.跃(争相)B.夕日欲颓.(坠落)四时..俱备(四季)C.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特)D.古来共谈..(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共同谈论)欲界之仙都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实是欲界之.仙都B.四时俱.备五味俱.全C.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D.清.流见底清.荣峻茂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答谢中书书》含答案与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答谢中书书》含答案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281eb5227916888586d79b.png)
《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本文是 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 。
中书,古代掌朝廷机密文书的官。
书,即书信。
陶弘景,字 ,号 ,人称“ ”, 时 ,著有 等。
二、字音字形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猿( ) 与其奇者( )三、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四时俱备 四时: 俱: 。
2、晓雾将歇 歇: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 。
颓: 。
沉鳞: 。
竞跃: 。
4、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 。
5、五色交辉 交辉: 。
(二)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 古义: ; 今义: 。
(2)晓雾将歇.古义: ; 今义: 。
(3)夕日欲颓.古义: ; 今义: 。
(4)古来共谈.古义: ; 今义: 。
(三)词类活用(1)五色交辉 。
(2)夕日欲颓 。
(四)一词多义(1)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②念无与为乐者 。
(2)书:①谢答中书书: 。
;②谢答中书书:。
③乃丹书帛曰:。
四、重点句子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五、课文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六、文章主旨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的观点,表达了作者。
七、理解性默写:1、总领全文的句子:2、俯视的句子:仰视的句子:平视的句子: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的景象的对偶句是:4、描写晨景的句子: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6、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八、课文赏析。
《答谢中书书》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答谢中书书》课堂同步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答谢中书书》课堂同步练习题(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1b7e5e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7.png)
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答谢中书书》课堂同步练习题(附参考答案)试题共六部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问题探究、理解性默写、阅读选择。
一、重点实词(加粗字词为高频词)(1)古来共谈共:(2)四时俱备四时:俱:(3)夕日欲颓頽:(4)沉鳞竞跃竞:(5)实是欲界之仙都实:(6)自康乐以来自:(7)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二、文言虚词1.山川之美之: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者:三、句子翻译(加粗字为翻译关键字)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四、问题探究1.文中作者在写景的同时,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五、理解性默写1.《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2.《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3.《答谢中书书》中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
4.《答谢中书书》中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5.《答谢中书书》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
6.《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7.《答谢中书书》中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六、阅读理解选择题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时俱.备(俱:都)B.晓雾将歇.(歇:停止)C.沉鳞.竞跃(鳞:鱼)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领悟)2.下列句中加点字或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晓.雾将歇(晓:早晨)B沉鳞竞跃..(竞跃:竞相跳跃)C.夕日欲颓.(颓:坠落)D.实.是欲界之仙都(实:实际)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才美不外见.( 《马说》)B.晓.雾将歇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C.实是.欲界之仙都是.亦不可以己乎( 《鱼我所欲也》)D.自.康乐以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爱莲说》)4下面句中加点字的用法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B.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 《桃花源记》)C.四时俱备.前人之述备.矣( 《岳阳楼记》)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5下列各项是对字词的理解,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与“实是欲界之仙都”中的“之”字用法完全一样。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_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卷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_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b01d04f5335a8103d22004.png)
自康乐以来________
3. 句子翻译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实是欲界之仙都。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 默写。
山川之美,________。________,清流见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时俱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是欲界之仙都。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2020年同步练习卷(1)
【综合练习】
1. 阅读《答谢中书书》,完成下面各题。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7)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从中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态?在生活中与学习中给了你什么启示?请简要概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2020年同步练习卷பைடு நூலகம்1)
【综合练习】
1.
【答案】
陶弘景,华阳隐居,信,给谢中书的信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①对偶
②对偶,借代
三
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②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分_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解释加点的字。
五色交辉________
2020部编版八年级文言文专题02 《答谢中书书》(实战训练)(原卷版)
![2020部编版八年级文言文专题02 《答谢中书书》(实战训练)(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0837d6464028915f804dc297.png)
《答谢中书书》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一、(2019年广西玉林市中考题)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润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略无阙处略无:一点都没有B.属引凄异属引:连续不断C.五色交辉五色:指青、黄、白等多种颜色D.自康乐以来康乐:指南朝年号(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太阳或月亮的。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是乘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C.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树木和竹子,一年四季都保持青翠的颜色。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不再有其他地方能比这里的景色更奇异的了。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文语言凝练生动,音韵和谐。
【甲】文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乙】文散文的流畅之美和骈文的整饬之美结合完美。
B.【甲】文以总分思路构文,先后给人以山壮、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乙】文以总分总思路构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
C.两文都是写景散文,都做到了情景交融,都直接抒发了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D.两文作者寄情山水,崇尚自然。
山水各异,其美略同,古来共谈,关注和热爱美好山河的情怀千古传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谢中书书》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一、(2019年广西玉林市中考题)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润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略无阙处略无:一点都没有B.属引凄异属引:连续不断C.五色交辉五色:指青、黄、白等多种颜色D.自康乐以来康乐:指南朝年号(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太阳或月亮的。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是乘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C.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树木和竹子,一年四季都保持青翠的颜色。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不再有其他地方能比这里的景色更奇异的了。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文语言凝练生动,音韵和谐。
【甲】文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乙】文散文的流畅之美和骈文的整饬之美结合完美。
B.【甲】文以总分思路构文,先后给人以山壮、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乙】文以总分总思路构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
C.两文都是写景散文,都做到了情景交融,都直接抒发了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D.两文作者寄情山水,崇尚自然。
山水各异,其美略同,古来共谈,关注和热爱美好山河的情怀千古传流。
二、(2019年海南省中考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l2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与)谢中书书》(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小石潭记》8.下列加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晓雾将歇(hé)B.沉鳞竞跃(yào)C.参差披拂(cī)D.佁然不动(tái)9.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4分)⑴五色交辉()⑵四时俱备()⑶青树翠蔓()⑷俶尔远逝()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实是欲界之仙都。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
11.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请说说作者笔下的水有何共同特点。
(2分)三、(2019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题)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歌。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来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艾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轼《记承天寺夜游》16.对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3 分)()A.①古来共谈共:共同②高峰入云入: 耸入B.①五色交辉交:交相②四时俱备俱:都C.①猿鸟乱鸣乱:纷乱②沉鳞竞跃竞:争相,争着D.①盖竹柏影也盖: 只是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大概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18.“自康乐(谢灵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3 分)四、(2019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0. 解下面加线的词。
(2分)(1)四时供备( ) (2)沉鳞竞跃( )11. 本文是一篇美文,请从不同角度简要赏析。
(3分)五、(2019年北京中考模拟)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甲】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三峡北魏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选项中每组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自非亭午夜分/自康乐以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B.素湍绿潭/调素琴/吴广素爱人C.属引凄异/神情与苏黄不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虽乘奔御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虽欲言无可进者2.对文中三处画线语句的翻译及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____)(甲)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理解:一年四季这里都绚丽多彩生机勃勃。
(乙)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理解:这句话既传达了作者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又隐含了自己愉情山水、归隐山泉的志趣。
(丙)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理解:引用渔人的歌谣想表达作者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这两篇文章都是写景的佳作。
它们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动静结合、俯视仰视结合的写景方法。
请你选择一种方法,结合两则材料进行赏析。
六、 (2019年广西中考模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鱗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射.者中,弈者胜射:这里指投壶,古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B.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C.晓雾将歇.歇:消散D.五色交辉.辉:光彩8.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儿开放而散发出微弱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形成浓密的绿荫。
B.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山上的野味,胡乱地摆放在前面,原来是太守在宴请百姓。
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和水的美丽,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
D.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傍晚太阳落山之后,潜游水中的鱼儿竞相跳出水面。
9.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儒家的传统思想。
甲文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正如《尚书》所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乙文传达作者与自然相融合的志趣,体现了庄子“天人合一”的思想。
B.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同是写山水,甲文用“蔚然而深秀”写山之“秀”,用“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现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下来的气势。
乙文用“高峰入云”写山之“高”,用“清流见底”表现水清水净的特点。
C.甲乙两文体裁不同,表现的主旨也不同。
甲文是一篇“记”,突出表现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以及“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乙文是回复朋友的一封书信,表达的是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的自信。
D.甲乙两文都具有语言凝练生动的特点。
甲文的“翼然临于泉上”,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亭子像鸟展翅、凌空欲飞的形状和态势。
乙文的“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用笔洗练,从时空两方面呈现出大自然的绚烂与生机。
七、(2019年北京平谷中学中考模拟题)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修(欧阳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①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②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③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