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中外教育史的复习

合集下载

教育学考研之中外教育史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考研之中外教育史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考研之中外教育史知识点整理中外教育史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准确理解有关中外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

3.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外教育史实,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启示。

中外教育史考点解析对中外教育史的内容,复习时首先应该对其总体内容有一个宏观上的把握。

中外教育史均分为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三个部分,复习时应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划分是怎样的以及这样划分的依据,这有利于考生对中外教育史的整体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形成知识框架,为识记具体内容时提供帮助。

1.中国古代教育本章是教育思想史考查得较多的章节,考点非常多。

该部分分成六大部分,把从原始社会学校教育的萌芽到洋务运动之前的几千年的中国教育史做了一个全面梳理,内容相当庞杂,但是同学们可以打破大纲的知识点排列方式,重新组合整理。

古代教育可以按照教育思想史、教育制度史、学校改革史三个维度进行划分:把孔丘、孟轲、荀况、墨家、道家、法家、战国后期教育论著、董仲舒、王充、颜之推、韩愈、朱熹、王守仁、黄宗羲与颜元的教育思想总结成思想史,穿成一条线;把西周的教育制度、独尊儒术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察举制度、隋唐教育体系、科举制度及其演变等内容归入教育制度史,穿成另一条线;把官学、私学,稷下学宫、太学、郡国学与洪都门学、国子学、四馆与总明馆、书院的发展、私塾的发展等知识归类为学校改革史,穿成第三条线;这样三条主线把古代教育史内容分割明确,比较便于记忆和复习。

经过分析,以往古代教育史主要以选择题、辨析题和简答题的方式考查,但是在2012年的分析论述题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灵活及综合的考查。

大家复习时注意灵活改变策略。

选择题:本章所有知识点都可能通过选择题来考察;辨析题、简答题和分析论述题:孔丘的教育思想、孟轲的教育思想、荀况的教育思想、董仲舒的教育思想以及私人讲学时期各家的教育思想、朱熹的教育思想、王守仁的教育思想、颜元的教育思想、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韩愈的教育思想等。

中外教育史复习重点

中外教育史复习重点

第一讲1.第一,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勒图尔诺,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产生的基础。

这种观点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是错误的。

第二,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模仿。

这种观点否认了教育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是错误的。

第三,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是苏联的教育研究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这种观点科学地说明了教育的起源,是正确的。

我国长期沿用。

2.中国:最早的学校有两种①成均,五帝时代。

教育内容以乐教为主②庠,虞舜时代。

兼有养老,藏米之所,有大学小学之分。

古埃及:①宫廷学校。

专为皇家,贵族子弟开设的教育场所。

②僧侣学校。

培训祭司或僧侣的学校机构,主要设在寺庙,有很高的地位③职官学校。

主要培养从事某种专项官吏,教学内容包括普通文化课程及专门职业教育,教育方式为以吏为师。

④文士学校。

目标就是训练能够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并具备充任官吏基本条件的人,设有书写,计算和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

收费。

古印度:①家庭教育:吠陀时期极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背诵《吠陀经》。

父亲权力极大,拥有对子女的教育权。

②古儒学校: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教师被称为古儒,年限为12年,主要内容为《吠陀》经。

婆罗门的教育③佛教教育。

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四姓平等。

场所为寺庙,目的为培养僧侣。

学习内容为佛经经典。

3.西周的教育制度:⑴家庭教育。

从小就进行基本的生活技能和习惯的教育,进而教以初步的礼仪规则⑵小学教育。

首先强调的是德行教育。

小学教育的内容就是德行艺仪几方面,实际上是关于奴隶主贵族道德行为准则和社会生活知识基本技能的基本训练。

⑶大学教育。

有限制,只有少数符合资格的人才能享受大学教育,体现了西周教育的等级性。

学程为九年。

大学的教学,服从于培养统治者的需要,学大艺,履大节。

重视礼乐射御。

大学的教育有计划性,表现为定时定地的进行教学活动。

⑷乡学。

教育内容有明确的规定,以德行艺”为纲,实行定期考察和推荐。

06(2)中外教育史复习提纲1

06(2)中外教育史复习提纲1

中国教育史部分习提纲一、基本常识(举例)1、《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

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2、西周国学按学生的年龄与程度可分大学与小学。

一般是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

3、西周学校教育以“明人伦”为其核心4、西周教育内容包括德、行、艺、仪四个方面,而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基本内容。

5、礼记·文王世子》说:“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

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

”礼的作用在于约束人们的外部行为,而乐则重在陶冶人们内心的情感。

6、儒家私学、墨家私学并称“显学”。

7、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8、《论语》是孔门弟子辑录的孔子言行录9、《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10、孟子认为人生有三大乐趣:“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是历史上首次把“教育”二字连用。

11、孟子确定的教育目的是“明人伦”,人伦的具体内容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12、《大学》提出的大学教育的纲领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13、《大学》把大学教育的程序概括为八个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4、《学记》是《礼记》中一篇,一般认为是战国末期思孟学派的著作,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

15、书院是中国自唐末到清代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16、王应麟《玉海》以白鹿洞、岳麓、睢阳(应天府)、嵩阳为四大书院。

17、马端临《文献通考》以白鹿洞、石鼓、应天府、岳麓为四大书院。

18、1862年创办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是最早的洋务学堂19、1866年创办于福州的福建船政学堂是最早的海军和船舰制造学堂20、“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21、1901年废除武科举;1905年废除文科举。

中外教育史自学考试复习提纲

中外教育史自学考试复习提纲

上编中国教育史部分第一章远古至先秦时期的教育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2.原始社会时期教育的实施:教育性质——儿童公育,学习内容——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知识与技能,学习方式——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

3.夏代教育机构的名称主要有庠、序、校,商代的学校机构主要有庠、序、学、瞽宗四种。

4.庠:是原始社会后期虞舜时代的学校名称,是学校的雏形,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公育的机构或场所。

5.序:习射的场所,后来成为军事教育的机构。

6.校:与序相似,也是一种军事体育性质的教育机构。

7.瞽宗:是商代特创的新型教育机构,是对奴隶主贵族子弟进行以礼乐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场所。

8.辟雍:西周的天子大学是以辟雍为中心。

9.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简称“六艺”)。

六艺的核心是礼的学习。

10.西周的教育奴隶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官师合一、政教合一、学在官府。

11.“官师合一”:西周教育的教授者、管理者均由政论官员兼任,是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之一。

12.“学术官守”:官方出于政治管理的需要,把历代典谟制诰、法纪规章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汇集成书册,藏之秘府,由专门的官员来掌握。

此外,诸如用于军事、礼乐等技能训练的器物也只有官府都能完全具备,这种现象称之为“学术官守”。

13.“学在官府”:由于书册由专门的官员掌握,以及用于军事、礼乐等技能训练的器物也只有官府才能完全具备,士子们如欲学习将来为官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求之于有司,学之于官学,这是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

14.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制度的变革,突出表现是:官学的衰废和私学的兴起。

15.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在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附近地区建立的一所学校。

距今已2300余年。

到齐宣王时,稷下学宫的发展达到顶峰。

16.“有教无类”:是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主张。

不分种族族类、不论贫富贵贱、不问地位高低,均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它的实质是要求将教育对象从贵族扩大到广大平民,由此也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

如何进行中外教育史的复习

如何进行中外教育史的复习

⼀、学科分析 中外教育史是教育学综合统考重头科⽬之⼀。

考纲所提出的中外教育史的考查⽬标是: 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的教育事件。

认真阅读有关中外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教育实施的基本⽂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培养严谨、踏实的学风。

能够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外教育史实,揭⽰特点与规律,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与发展提供理论启⽰。

针对上述⽬标,提请各位考⽣注意: 抓线索——考⽣要特别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

纵向上,要理清按照时间顺序事件发⽣的脉络,横向上可以将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进⾏对⽐,帮助理解。

重分析——研究历史的作⽤往往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现在,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切不可孤⽴地学历史,⽽应注意分析和评价,同时注意积累分析评价的思路及要点。

中外教育史的内容脉络⾮常清晰,主要有六部分: ⼀、中国古代教育 ⼆、中国近代教育 三、中国现代教育 四、外国古代教育 五、外国近代教育 六、外国现代教育 上述内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分类⾓度去把握。

⽐如按照地域可以分为“中国教育史”(前三章)和“外国教育史”(后三章);也可以按照时间分为古代教育(⼀、四章)、近代教育(⼆、五章)、现代教育(三、六章);还可以从内容的⾓度分为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这两条线索来引领中外教育史的复习。

⼆、⽅法指导 1.从宏观到微观 由于这部分内容属于历史性内容,因此考⽣⼀定要理清时间发展的顺序,树⽴回溯历史的整体感。

建议考⽣在复习时采⽤讲解或⼝述的⽅法。

复习的思路:整部分——各章节——各知识点。

为便于⼤家操作,我们以外国教育史其中⼀章为例进⾏说明。

复习思路举例 第⼀步:了解外国教育史的整体状况 外国教育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的历史时期。

外国古代教育包括远古的原始社会、中古的奴⾪社会、近古的封建社会(即中世纪与⽂艺复兴时代)的教育。

中外教育史复习操作方法

中外教育史复习操作方法

中外教育史复习操作方法第一,网络式复习。

中外教育史的内容比较细碎、全面,可谓时间紧任务重,而且章节之间的联系较多,考试时容易出现跨章节的论述判断题等。

面对这种情况,建议采取“网络式”复习法,即采用编、章、节标题、要点五个层次对教材进行梳理和编织记忆网络。

最后做到脱离课本时只看大的编,以编想章,以章想节,以节想标题,以标题想要点。

这样做,不仅记得仔细,对跨章节组织论述题的回答也十分有利。

第二,“空想法”。

所谓空想法就是不看课本回想看过的内容;或看课本的大纲填充细节。

这种复习方法同盯着课本死记硬背相比,所用时间更少,但是却更容易找到记忆中的“盲点”。

在回忆难以为继时,翻开课本,那么这一段知识对神经元的刺激非常强烈,因而也就容易刻入脑中。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

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

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第三,自测题。

复习中外教育史要学会自己总结、设计题目。

有些名词解释,可能书上没有明确,你可在准备时自己总结一下并写在书上后牢记;有些简答题、比较题,书上可能比较散,你可以集中归纳。

在可能出论述题的地方,你可根据内容,自己先设计题,然后试着作答,最后自己对照书判分评作出总结。

我们现在进行第二轮复习,设计自测题这样的训练更有必要。

争取每一节都给自己出一个题目,然后用最经济和合理的体系将它做出一份答案,有时是对每一章内容提问,这样一方面可以揣摸出题的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训练自己答题的逻辑性。

《中外教育史》第十二周复习提纲(16)

《中外教育史》第十二周复习提纲(16)
中外教育史复习提纲
三、复习阶段(二)
六大模块内容
一 重要人物及其教育思想 二 重要国家及其教育文件 三 重要地区/时期及其特色教育/学校 四 重要学校及其发展历程与特色 五 重要运动及其教育实践 六 其他
一 重要人物及其教育思想
1 代表性著作 2 代表性贡献 3 教育思想
孔子
1.教育实践——编订“六经”与创办私学 2.教育作用——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庶、富、教” 3.人性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4.办学方针——“有教无类” 5.培养目标与实施路线——德才兼备的君子/“学而优则仕” 6.教育内容——“文、行、忠、信” 7.教学方法——学、思、行结合的学习过程;启发教学;因材施教; 注重培养学生好学乐学、实事求是、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 8.道德教育—— 占据首先位置。提倡自觉修养德行,以“礼”为道德 规范,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忠恕”为处理人我关系的原 则,提出和坚持仁、知、信、直、勇、刚等道德品质,强调道德修养 依靠人的内在自觉,强调道德修养不能脱离社会实践。 9.论教师—— 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注重 教师的人格、情感和道德的感化作用,树立师表,以之示人化人;相 信“后生可畏”,鼓励学生“当仁不让于师”
陈鹤琴-活教育
1.“活教育”的目的论——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 中国人”。 2.“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五组活动课程(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 术活动;文学活动) 3.“活教育”的教学论 ——(1)教学原则:“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2)教学步骤: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 批评研讨
荀子
1.性恶论与教育作用——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化性起伪” ,用“仁义礼法”改变人原始粗陋的本性。如果环境影响 、教育作用和个人努力形成合力,“涂之人可以为禹”就 会成为现实 2.教育目的——“大儒”,即“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 一持万”而能开拓 3.教育内容——“儒经” 4.学习过程与方法——“闻见知行” 5.论教师—— 学习与教育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是从师 ;教师于个人、于国家都至关重要;教师自身须有尊严、 有德望,讲学有条理而不违师法,见解深刻而表述明白, 只是传习知识者不足以为师。

[精华版]中外教育简史复习提纲

[精华版]中外教育简史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1、有教无类:由孔子提出的,教育没有类的差别,所有人不论等级、种类、国别,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一视同仁。

2、自然后果法:在道德教育方面,卢梭反对口头说教,主张通过儿童自己的体验来解决问题,这就是著名的“自然后果法”。

3、雄辩术原理:是由古罗马时期最为重要的教育家昆体良编写的。

他认为,一个雄辩家,既要擅长雄辩,通晓各种有价值的知识,具有较高的才能,同时也应具有崇高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对于雄辩家来说,才能与德行是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

这部书被英国著名思想家穆勒认为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4、朱子读书法:是朱熹关于读书方法论述的概括和总结,集中体现了他的读书论和读书经验,很有见地。

提出以下重要原则:1、循序渐进。

2、熟读精思。

3、虚心涵泳。

4、切己体察。

5、着紧用力。

6、居敬持志。

5、实验教育学:是20世纪初,在欧美各国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一种资产阶级教育理论。

它标榜以“科学”的新方法来进行教育理论的研究,寻求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反对传统的教育学研究方法。

它的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实证论”。

6、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7、苏格拉底教学法: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创制了著名的“苏格拉底教学法”。

它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交谈辩论的方法,基本分为三步骤:1、苏格拉底讽刺。

2、定义。

3、助产术。

所以它又被称为“产婆术”。

这种方法是近代启发式教学法和现代发现法的萌芽。

8、六三三制:是指壬戌学制,以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等七项标准为指导思想,中小学以学生身心发展为分段的根据,具体采用美国的六三三分段法,故又称“六三三制”。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大纲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大纲

注意:1、每句话前面的数字是页数。

2、括号内指明题型,如(论述)指该知识点会出论述题。

3、没指明题型的会出填空题或选择题。

4、每句话前半部分指明知识点的具体位置,后半部分指明考核的知识点。

如“81、倒数第二段第一句,宫邸学、四姓小侯学。

”指的是第81页倒数第三段的第一句“汉代中央官学,除太学外,还创立了宫邸学,也称四姓小侯学。

”这句话。

试题可能会出个填空题,会空着“宫邸学”或“四姓小侯学”这两个词让你填。

24、思考题1第一问、思考题3。

52、倒数第二段,孟子关于教育作用的阐述:社会作用是“得民心”,好的政治不如好的教育;倒数第一段,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

53、倒数第二段,孟子认为古代学校教育的目的“明人伦”。

五伦的内容。

54、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论述)56、教学原则与方法。

(简答)60、第三段,荀子重视《诗》、《书》、《礼》、《乐》、《春秋》,尤重《礼》、《乐》,认为礼是自然与社会的最高法则。

65、最后两段,《大学》提出教育的目标时三纲领,三纲领的内容;又提出八条目,八条目的内容。

67、《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简答)67、教育教学的原则有哪些?(简答)69、第二段,豫时孙摩各是什么意思,对应哪句话。

70、思考题2.(论述)75、倒数第二段“正始年间”到最后。

注意两个人名、玄学、多元化、魏晋经学等词。

倒数第一段第一句话。

77、最后一段开头到“理学的体系”。

注意年代、人物,特别是周敦熙和朱熹标志着理学的开端和完成。

80、汉代太学的创建,标志我国封建官学制度的建立。

得力于董仲舒和公孙弘。

81、倒数第二段第一句,宫邸学、四姓小侯学。

最后一段第一句,时间、鸿都门学,产生原因。

91、第一段马融、郑玄。

第二段第一句到“其中蒙学占更主要的低位。

两个阶段、各自相当程度、其他叫法。

最后一段第一句,时间,家庭教育。

92、最后一段“孔颖达精通儒学”句。

93、第一段第一句。

时间、佛教私学。

第二段。

蒙学、经馆。

中外教育史期末复习提纲

中外教育史期末复习提纲

中外教育史知识点1.古希腊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雅典和斯巴达教育相同之处:①阶级性显著,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③注重军事体育训练。

古希腊教育思想主要特点:①强调国家控制教育,注重培养执政人才;②古希腊教育思想扎根于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实践中,思想家也都从事教育活动;③注重探讨道德教育问题,崇尚理性教育;④重视音乐教育,确立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⑤古希腊教育思想与哲学观点紧密联系。

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创办的学园名称:阿卡德米学园(Academy)吕克昂(Lyceum)学园苏格拉底方法:又称“精神助产术”,用对话或提问来揭露对方在认识中的矛盾。

这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

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求正确答案。

后发展为启发式教学。

四步骤:讥讽:不断提问使对方陷入矛盾,最终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帮助对方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归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和本质;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

方法局限:①受教育者要有追求真理的动机;②受教育者对所讨论问题有一定知识基础;③不适合幼年儿童,对人的知识基础、推理能力有一定要求。

3.导生制:又称贝尔——兰卡斯特制,是一种新的教学制度。

由英国的传教士兰卡斯特在伦敦创办的一所学校里较早采用。

它主要是由教师先从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较好的人充任导生,以后,也由导生对这些学生进行检查和考试。

在这些导生的帮助下,一位教师在一个教室里往往能够教几百名学生。

4.采用这种制度的学校被称为导生制学校。

5.这种制度能够节省开支、能很好地弥补经费和师资不足,扩大教育规模,也满足了对平民及儿童的初级教育的要求,同时有助于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因此一度非常盛行。

但由于导生的水平有限,因此教学质量比较低。

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特点:①文化教育衰落。

否定希腊罗马文化,烧毁图书馆,开设大量禁书名单。

中外教育简史重点归纳

中外教育简史重点归纳

中外教育简史重点归纳一、古代中外教育的起源中外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中国古代教育注重儒家思想的传承,强调道德教育和文化传统的传承。

而在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教育注重哲学和体育的培养。

这些古代教育体系为中外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现代中外教育的兴起现代中外教育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在中国,这一时期被称为近代教育运动。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内部的动荡,中国开始借鉴西方的教育模式,引进了近代教育制度。

这一时期,许多传教士来到中国,建立了许多教会学校,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外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改革。

在中国,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推进。

从新文化运动到义务教育,再到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中国的教育在不断完善。

而在西方国家,教育改革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包括对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外教育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学术交流合作不断增加,学生和教师的互访交流也日益普遍。

这种国际交流不仅促进了中外教育的互相借鉴,也增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五、教育技术的应用教育技术的应用也是中外教育的一大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在中国,教育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如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等。

而在西方国家,教育技术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电子教室、在线课程等。

六、教育国际化趋势教育国际化是中外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教育国际化成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中国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来华学习,同时也鼓励中国学生出国留学。

而在西方国家,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到其他国家接受教育。

七、教育的未来发展教育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将会发生更大的变革。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将会引领教育的发展。

同时,全球化的趋势也将推动中外教育的融合和交流。

教育学考研中外教育史的复习建议

教育学考研中外教育史的复习建议

教育学考研中外教育史的复习建议我们在进行教育学考研的时候,面对中外教育史的复习,我们需要掌握住它的重点。

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教育学考研中外教育史的复习指南,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教育学考研中外教育史四大复习意见一、中外教育史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准确理解有关中外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

3.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外教育史实,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启示。

二、中外教育史复习建议1.在复习中外教育史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善于重新分类整理相关的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

主要的分类方法就是在以时间序列为大路线的前提下,分阶段地将所有内容分为思想史、制度史、改革史。

这样知识的线索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来交错,从而形成知识体系,对回答分析论述题时尤其有帮助。

2.要了解不同时期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结合当时的背景去理解、不能死记硬背。

教育事件和历史事件都依赖于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掌握了背景之后,记忆和理解都变得容易,知识保持得持久、运用得灵活。

3.大量练习。

因为教育史内容很多,要清楚的记忆下来实属不易,同学们可以多找一些练习题练,大量练习是快速记忆的好办法。

尤其是主观题,先自己写答案,而后对照参考答案。

注意不要迷信答案,如果答案不全面,可以自己补充上。

通过大量的联系既是查漏补缺、夯实大纲内容的过程,也是一个寻找答题感觉和答题思路的过程4.利用经典教材。

大家不要仅局限于大纲内容,大纲只是考查知识点的罗列,不是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涉及不到细致的学科内容,所以同学们要先通读几遍经典参考书,比如孙培青主编的《中国教育史》、吴式颖主编的《外国教育史》,形成对教育史的完整认识,对复习是很有益处的。

中外教育史知识点整理

中外教育史知识点整理

中外教育史知识点整理中外教育史知识点整理:1. 古代教育制度:古代教育制度主要以师徒制为主,例如中国的儒家教育、古代希腊的师范制度等。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才能。

2. 基督教教育:基督教教育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其教育理念强调信仰和教育的统一。

基督教教育重视灵魂的救赎,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宗教信仰。

3.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改革: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改革强调人文主义思想,主张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该时期兴起了新航海时代,探索精神推动了科学教育的发展。

4. 工业革命对教育的影响:工业革命催生了普及教育的需求。

义务教育成为了许多国家的教育政策,为大众提供了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同时,工业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兴起。

5. 美国公立教育:美国于19世纪中叶开始推行公立教育,即政府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

这一制度的推行大大提高了美国人民的受教育水平,也为美国的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6. 中国的近现代教育改革:中国的近现代教育改革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戊戌变法。

中国开始引进西方教育制度,如洋务运动时引进的近代大学制度,以及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在教育领域推动的改革。

7. 教育的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教育也逐渐国际化。

国际教育交流和合作越来越多,学生和教师的流动也越来越频繁。

国际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事业的相互借鉴和发展。

8. 新时代的教育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电子教育、在线学习平台、远程教育等新的教育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方式和模式。

参考内容(不包含链接):中外教育史知识点整理如上。

古代教育制度以师徒制为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才能。

基督教教育强调信仰和教育的统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宗教信仰。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改革推崇人文主义思想,工业革命催生了普及教育的需求。

美国的公立教育为其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近现代教育改革源于戊戌变法,逐渐引进西方教育制度。

中外教育简史 复习要点

中外教育简史 复习要点

第一章远古至西周时期的教育1、远古教育的起源: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同时产生的;教育直接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原始社会教育特点主要有:教育权利平等,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教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教育是极端原始的。

3、学校的产生:学校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即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明显的分工;科学和文化有较大的进步,特别是文字的记载和整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阶级分化和阶级对立的形成。

4、西周的教育制度:西周在教育方面集前代之大成,汇合各种学校构成一套组织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体系。

西周的学校大体可分两类、两级:一类是国学,一类是乡学。

国学又有大学与小学两级;“乡学”有庠、序、校、塾。

西周奴隶制官学的课程内容,前期与后期有所不同:前期尚武;后期重文。

大学与小学也有所不同:大学主要是学习诗、书、礼、乐等传统文化;小学主要是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基础知识。

西周初期,因为政权立足未稳,需要加强军事实力,所以,西周初期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练兵习武,力图把学生培养成为“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武士。

5、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在我国夏、商、周三代,文化教育完全为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奴隶根本没有享受文化教育的权利。

当时,所有一切文化典籍都深藏在天子、诸侯的宫廷之中,由专门担任文化事务的官吏世袭保管。

这些官吏,同时又是负责教育贵族子弟的教师。

奴隶社会这种宫廷学校典章做教材、官吏兼教师的情况,就是后人称谓的“学术官守”或“学在官府”。

6.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学校教育由奴隶制的国家机器直接控制和操纵;学校教育的大门只朝奴隶主贵族的子弟开放;学校教育只能培养维护奴隶制的各种统治人才;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意识形态和他们所需要的武功。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1、私学兴起:春秋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在奴隶制官学衰废的情况下,当时兴起了一种崭新的办学形式,即私学。

中外教育史考研复习必看重点

中外教育史考研复习必看重点

中外教育史考研复习必看重点中外教育史考研复习重点难点中国教育史1一(春秋战国时期之前教育起源和学校出现的条件和过程1( 条件:生产、生活和风俗知识传授的需要,生产发展、社会分工,出现了掌握文化知识的脱离劳动的文化人。

过程:成均——上庠下庠(养老)——序(习射)——学(礼乐文化)3(特点: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官师合一,重视道德教育和修己治人之术和人才,学校考查与官吏的选拔统一于一体;同时忽视生产知识和自然科学。

这些特点影响此后的教育。

(养老与视学结合的意义证明了教育与学校发展的过程) 中国教育史2-3二(春秋战国时期(一)官学私学之分:1( 私学兴起:“礼崩乐坏”,“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中孔子儒家,墨子墨家为显学原因:上的原因,下的原因,中的原因意义:学官分离,政教分离,教育活动独立,教育与社会关系密切,扩大了教育对象。

推动了教育和学术的发展,带来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经验上的成就。

《学记》2( 士与养士,与私学的关系,稷下学宫3( 百家争鸣,与上述两者的关系(注意各时期官学私学之关系)(二)私学显学:儒家和墨家教育思想1(儒家:1)孔子:《论语》教育地位和作用:性相近,习相远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目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教育内容:伦理道德:诗、礼、乐,忽视自然、生产知识教学原则:因材施教(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启发诱导(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动性)、学思并重(掌握知识与发展思维、实质与形式)、由博返约(广度与深度、博与专)。

道德教育:仁、礼、孝,立志乐道、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教师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仁者爱人,无隐无私;以身作则,重视身教 2)孟子:《孟子》:仁政、重民、性善论、儒家唯心主义教育的作用:社会作用,人的发展的作用教育目的:明人伦,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教育内容:孝悌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原则:立志养气(理智与意念情感);反求诸己(自我修养慎独);改过迁善;刻苦锻炼教学原则:思、感之辩。

中外教育简史知识点

中外教育简史知识点

中外教育简史知识点一、引言教育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在不同文化和社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本文旨在概述中外教育史上的主要发展和转折点,以展现教育如何塑造了我们的世界。

二、中国古代教育1. 夏商周时期的教育- 教育主要为王室和贵族服务,以宗教仪式和道德教化为主要内容。

- 出现了“学在官府”的现象,即教育与政治权力紧密结合。

2. 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兴起-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倡“有教无类”,主张普及教育。

- 私塾和学宫成为教育的重要场所。

3. 秦汉时期的官学体系- 秦朝实行法家思想,重视法律教育。

- 汉朝设立太学,推广儒家经典,形成官僚选拔制度。

三、中世纪欧洲教育1. 基督教修道院学校- 教育主要由教会控制,以宗教教育为核心。

- 修道院学校成为保存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

2. 中世纪大学的出现- 12世纪,欧洲出现了第一所大学,如巴黎大学。

- 大学教育强调理性思考和学术自由。

四、近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1. 普鲁士教育体系- 18世纪末,普鲁士建立了现代教育体系的雏形,强调国家对教育的控制。

- 推行义务教育,注重实用知识和纪律训练。

2. 欧美教育改革- 19世纪,欧美国家纷纷建立公共教育体系,普及初等教育。

- 教育内容更加多元化,包括科学、文学和艺术等。

五、当代教育的全球化1. 信息技术的融入- 20世纪末至今,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教育方式。

- 在线教育和远程学习成为可能,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和便捷。

2. 国际教育交流- 教育国际化趋势明显,学生和教师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

- 国际教育标准和评估体系逐渐形成,如IB(国际文凭组织)。

六、结论教育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革的过程。

从古代的宗教和贵族教育,到现代的普及和多元化教育,教育始终与社会的进步紧密相连。

了解中外教育简史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本文提供了一个关于中外教育简史的概览,涵盖了从古代到当代的主要教育发展。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教育起源的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或理论?答:(1)适合他们生活、生产劳动,是名副其实的生活教育;(2)不仅是生存发展的需要,还是适应繁衍的需要;(3)从其产生就是有意识进行的,是生活中的言传身教。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答:母系氏族:5万年前-5千年前;父系氏族:5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1)生产劳动的教育(石器);(2)生活习俗的教育(成人礼);(3)原始的宗教教育(灵魂崇拜);(4)原始的艺术教育(歌唱、舞蹈、给饰、雕刻等);(5)体格和军事训练。

3、试述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答:(1)教育的目的一致,教育的权利平等;(2)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括了多个方面;(3)教育活动在生活、生产中进行;(4)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5)男女的教育是有区别的,根源在于社会分工;(6)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的人员。

第二章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教育1、“六艺”教育的内容是什么?答: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西周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六艺”教育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

按其学科性质分为三个方面:(1)礼乐,属于政治教育的范围,是“六艺”教育的中心。

礼包括了奴隶社会的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各种仪节,着重于训练人的外在行为规范。

乐包括器乐、诗歌、舞蹈等,是各门艺术的总称,包含了德、智、体、美多种教育因素,着重于陶冶人的内在精神情操。

(2)射御,是军事教育方面的内容。

射指射箭技术的训练,御指驾驭战车的技术训练。

西周时期以车战为主,常以拥有战车的多少来衡量一国武力的大小。

因此,射、御是当时主要的军事技术。

(3)书数,是基础文化课。

书,即识字、习字教学。

数的教学,包括教儿童数数、学习记日法,以及一般计算能力的培养。

书、数的教学,主要是在儿童时期进行,因而它们被称为小艺。

2、春秋时期历史性教育变革有何表现?答:(1)官学衰退。

中外教育史复习方法

中外教育史复习方法

中外教育史复习方法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教育史是具有历史性质的教育分支学科,分为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主要包括教育思想史、教育制度史和教育实践史三大部分,对于这三个部分的复习方法介绍如下:一、教育思想史教育思想史是指人类对教育现象和活动的认识过程。

这是教育史中相对重要的部分。

教育思想史研究的主要是教育思想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中国部分古代的孔子、孟子、董仲舒、韩愈、朱熹、颜元等,近代的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等,现代的黄炎培、陶行知、陈鹤琴等人的教育思想;历史上的着名教育论着如《大学》《中庸》《学记》《师说》《劝学篇》等中包含的教育思想;近代一些着名的教育思潮如职业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等。

(二)外国部分希腊三哲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启蒙运动的教育思想;17与18世纪的教育思想,包括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的自然教育思想,培根、洛克等人的唯实论教育思想,爱尔维修、拉夏洛泰、贺拉斯·曼的国民教育思想;19与20世纪传统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思想,包括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斯宾塞与赫胥黎的科学教育运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教育思想、欧洲新教育运动和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蒙台梭利和杜威的教育思想;20世纪涌现的教育思潮,包括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主义教育、永恒主义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存在主义教育、新行为主义教育、结构主义教育、终身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等。

教育思想史具有以下两个特点:首先,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相继性:每一种教育思想总是在前人思想基础之上的批判、继承与发展。

比如,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亚里士多德(教育应顺应人的天性,提倡和谐教育)——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提倡泛智教育)——卢梭(教育顺应人性,倡导自然教育)——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化,倡导要素教育)——赫尔巴特(将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为教育心理学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如何复习教育史?

如何复习教育史?

如何复习教育史?教育史的复习主要抓住几条主线:教育制度(学校制度考试制度等)、教育思想(各时期国内外著名的教育学家及其思想,教育思潮还有其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改革和教育运动)。

教育史的复习还可以结合教育原理的提纲,例如对于某一教育思想家的思想的掌握可以按照原理的体系从教育目的,教育的功能,教学方法,课程等及方面进行分类对应记忆。

中国教育史部分:时间段划分:古代教育、近现代教育(一)古代教育---(是独立形成与发展的没有收到外来的干扰)1.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官学(中央与地方)、私学、书院*考试制度(选士制度与学校考试):察举制与科举制度2.教育思想与实践儒学教育思想家(以孔子、孟子、荀子、朱熹、王守仁等为主要代表)、道家教育思想家、墨家教育思想家、法家教育思想家(二)近现代教育---中西教育结合1.教育制度与教育实践*洋务教育*留学教育*教会教育*四个现代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戊辰学制*国民政府的教育:教育方针、教育发展与管理措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与以干部教育为主的教育体制2.教育思想与实践*洋务派的教育思想(张之洞为代表)*维新派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年代的教育思潮与运动(平民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科学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晏阳初与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与实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陈鹤琴的“活教育”(幼儿教育)思想与实验*杨贤江的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复习重点*先秦诸子百家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儒、墨、道、法为主)*现代教育思潮与运动(平民教育、国家主义教育、科学教育、职业教育、勤工俭学运动、乡村改造运动)、教育家思想与实践(蔡元培、陶行知、黄炎培、晏阳初、梁漱溟、陈鹤琴)(必考)*宋明时期教育思想与实践(北宋三次兴学、书院、朱熹、王守仁)*近现代三个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壬戌学制)*洋务教育思想、维新派教育思想与实践外国教育史部分:同样按时间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进行中外教育史的复习
一、学科分析
中外教育史是教育学综合统考重头科目之一。

考纲所提出的中外教育史的考查目标是: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认真阅读有关中外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教育实施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培养严谨、踏实的学风。

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外教育史实,揭示特点与规律,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启示。

针对上述目标,提请各位考生注意:
抓线索--考生要特别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

纵向上,要理清按照时间顺序事件发生的脉络,横向上可以将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进行对比,帮助理解。

重分析--研究历史的作用往往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现在,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切不可孤立地学历史,而应注意分析和评价,同时注意积累分析评价的思路及要点。

中外教育史的内容脉络非常清晰,主要有六部分:
一、中国古代教育
二、中国近代教育
三、中国现代教育
四、外国古代教育
五、外国近代教育
六、外国现代教育
上述内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去把握。

比如按照地域可以分为"中国教育史"(前三章)和"外国教育史"(后三章);也可以按照时间分为古代教育(一、四章)、近代教育(二、五章)、现代教育(三、六章);还可以从内容的角度分为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用这两条线索来引领中外教育史的复习。

二、方法指导
1.从宏观到微观
由于这部分内容属于历史性内容,因此考生一定要理清时间发展的顺序,树立回溯历史的整体感。

建议考生在复习时采用讲解或口述的方法。

复习的思路:整部分--各章节--各知识点。

为便于大家操作,我们以外国教育史其中一章为例进行说明。

复习思路举例
第一步:了解外国教育史的整体状况
外国教育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大的历史时期。

外国古代教育包括远古的原始社会、中古的奴隶社会、近古的封建社会(即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代)的教育。

外国近代教育始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它包括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帝国主义时期的教育。

外国现代教育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包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80年代两个阶段。

第二步:章节学习
以第一章为例。

首先明确本章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国外教育的起源;原始社会教育的发展及其特征;学校教育的产生及其条件;东方文明古国的学校教育实践及其意义。

着重掌握远古及东方明古国教育的发展特点和国外教育发展的价值。

接着了解本章的基本框架。

本章课程内容包括第一节、原始社会的状况与教育:(一)教育的起源,(二)原始社会教育的演进,(三)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活动及其内容,(四)原始
社会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在框架的基础上尝试解释:根据本节的叙述,我知道原始教育的特征有如下一些:
1.教育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在原始社会,教育原与生产劳动直接联系(到了阶级社会才分离开来),并为当时的生产服务;
2.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在原始公社,老年人对新生一代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教育,决不是盲目不自觉的,可见"无意识地模仿"之说毫无根据。

3.由于原始社会不存在剥削、压迫的现象,没有阶级,所以,教育也没有阶级性。

那种教育属于公共性质,是完全平等的。

在氏族社会,男女两性间的教育逐渐有所差别,这是由于社会劳动的分工所引起的。

4.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同生活结合在一起的、是多方面的。

只因当时生产力很低,社会生活简单,所以教育的内容也较贫乏,教育的组织和方法都还处在萌芽状态(后来才渐趋复杂、丰富);因此,我们在认识原始社会教育的性质以后,不可把它过分理想化。

5.原始社会的教育为原始社会的发展情况所制约,它满足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与阶级社会中把教育看成特权阶级的专利品,并使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截然不同。

因而对于当时社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它完全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按照这样的思路,继续学习第二节、第三节......
一章复习结束,再尝试总结:通过一章的复习,我理解了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是广大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它起源较早,内容充实,范围广泛,机构多样,且尊师重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放射出人类教育的曙光,是东方民族的光荣和骄傲,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珍贵历史遗产。

考生可以仔细研读这个复习案例,尝试使用从宏观到微观的复习思路,体会这种复习方法的便利之处。

2.理清知识的层次
知识的层次既体现了知识在整个教育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也指明了考生复习时应当倾注的关注程度。

所以理清知识的层次很重要。

仍以第一章为例。

按照学习层次的要求我们将其具体分为识记和理解两大类。

复习时各个知识点应当把握到什么层次,做到心中有数。

(一)识记
1.为什么说教育产生于生产劳动?
2.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东方文明古国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东方文明古国学校教育的类型有哪些?
5.东方文明古国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二)理解
1.简述外国教育史的历史分期和发展主线。

2.怎样正确理解"教育起源"问题?
3.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形式、内容与基本特征。

4.简述古代东方国家学校的类型及其教育特征。

5.论述学校教育产生的必要条件。

6.注重比较和联系
由于是教育史,这里大师教育需要特别提醒考生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

纵向上,要理清按照时间顺序事件发生的脉络,横向上可以将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进行对比,
帮助理解。

也需要考生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发现,找到更多的可比较的"点"。

题1:夏、商、西周官学的基本特点。

启示:本题以"官学"为主要考点,贯穿夏、商、周三朝,建议考生学习时抓住共通概念纵向联系。

题2:《壬子一癸丑学制》与《葵卵学制》相比较,有几个不同点?
启示:本题以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学制项比较,问其不同点。

建议考生学习时注意近似概念、近似文件条例的比较。

三、参考教材
1.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外国教育史----吴式颖版,《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3.袁振国主编的《中外教育史》
4.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
5.吴式颖老师编写的《外国教育史教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