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太原理工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四
实验报告四课程名称:数据结构实验名称:数据结构实验地点:计算机110机房专业班级:计科Z1501 学号:2015001909 学生姓名:刘元瑞指导教师:孟亮2016年12 月26日1.序实现下面运算:在二叉排序树中查找关键字为key的记录。
#include <stdio.h>#include <malloc.h>#include <Windows.h>//构造二叉排序树的结点typedef struct sort{int a; //关键字struct sort *L_node;//其左孩子struct sort *R_node;//其右孩子}Sort, *Sort_;Sort_ Structure();//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构造二叉排序树Sort_ Find(Sort_ BS_tree, int a);//查找部分void main(){int t;Sort_ Record;Sort_ BS_tree = Structure();//调用函数构造二叉排序树printf("请输入要查找的关键字!\n");scanf("%d", &t);if((Record = Find(BS_tree, t)))printf("所要找的记录为%d", Record->a);system("pause");}//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构造二叉排序树Sort_ Structure(){Sort_ BS_tree= (Sort_)malloc(sizeof(Sort));Sort_ p, s, q;int t;BS_tree->L_node = BS_tree->R_node = NULL;printf("请按照任意顺序输入二叉树的结点,输入0时结束!\n");scanf("%d",&t);if(t!=0){BS_tree->a = t;}scanf("%d", &t);while(t!=0){p = BS_tree;q = (Sort_)malloc(sizeof(Sort));q->a = t;q->L_node = q->R_node = NULL;//查找要插入部分if(t>p->a) s = p->R_node;else if(t<p->a) s = p->L_node;else s = NULL;while(s != NULL){p = s;if(t>p->a) s = p->R_node;else if(t<p->a) s = p->L_node;else s = NULL;}if(p->a != t){if(t > p->a) p->R_node = q;else p->L_node = q;}scanf("%d", &t);}return BS_tree;}//查找部分Sort_ Find(Sort_ BS_tree, int a){Sort_ s;Sort_ p = BS_tree;if(a>p->a) s = p->R_node;else if(a<p->a) s = p->L_node;else return p;while(s != NULL){p = s;if(a>p->a) s = p->R_node;else if(a<p->a) s = p->L_node;else return p;}printf("查找不成功!\n");return NULL;}2.试将折半查找的算法改写成递归算法。
数据结构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它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存储数据,并实现对数据的检索、插入、删除等操作。
为了更好地理解数据结构的概念和原理,我们进行了一次数据结构实训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数据结构的认识。
二、实验目的1. 掌握常见数据结构(如线性表、栈、队列、树、图等)的定义、特点及操作方法。
2. 熟练运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算法设计能力。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线性表(1)实现线性表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
(2)实现线性表的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
2. 栈与队列(1)实现栈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
(2)实现栈的入栈、出栈、判断栈空等操作。
(3)实现队列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
(4)实现队列的入队、出队、判断队空等操作。
3. 树与图(1)实现二叉树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
(2)实现二叉树的遍历、查找、插入、删除等操作。
(3)实现图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存储。
(4)实现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
4. 算法设计与应用(1)实现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等基本排序算法。
(2)实现二分查找算法。
(3)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四、实验步骤1. 熟悉实验要求,明确实验目的和内容。
2. 编写代码实现实验内容,对每个数据结构进行测试。
3.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
4.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内容、步骤、结果分析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线性表(1)顺序存储的线性表实现简单,但插入和删除操作效率较低。
(2)链式存储的线性表插入和删除操作效率较高,但存储空间占用较大。
2. 栈与队列(1)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实现简单,但顺序存储空间利用率较低。
(2)栈和队列的入栈、出队、判断空等操作实现简单,但需要考虑数据结构的边界条件。
3. 树与图(1)二叉树和图的存储结构实现复杂,但能够有效地表示和处理数据。
太原理工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完整版
实验名称:线性表一.目的与要求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上的实现,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仔细阅读并理解下列例题,上机通过,并观察其结果,然后独立完成后面的实习题。
二.例题[问题描述]用链表形式存储一个字符串,插入、删除某个字符,最后按正序、逆序两种方式输出字符串。
[输入]初始字符串,插入位置,插入字符,删除字符。
[输出]已建立链表(字符串),插入字符后链表,删除字符后链表,逆转后链表。
[存储结构]采用链式存储结构[算法的基本思想]建立链表:当读入字符不是结束符时,给结点分配存储空间,写数据域,将新结点插到表尾;插入字符:根据读入的字符在链表中找插入位置,将新结点插入到该位置之前;删除字符:根据读入的删除字符在链表中找到被删结点后,将其从链表中删除;链表逆转:从链表的第一个结点开始对所有结点处理,将每个结点的前驱变为它的后继;打印链表:从链表的第一个结点开始,依次打印各个结点的数据域。
[参考源程序]#define NULL 0typedef struct node{char a;struct node *link;}node,*nodelink;void readlink(nodelink head){nodelink p,q;char c;p=head;printf("Input a linktable(a string):");scanf("%c",&c);if (c=='\n') printf("This string is empty。
");while(c!='\n'){q=(nodelink)malloc(sizeof(node));q->a=c;p->link=q;p=q;scanf("%c",&c);}p->link=NULL;}void writelink(nodelink head){nodelink q;if (head->link==NULL) printf(" This link is empty。
数据结构实验实训总结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结构作为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已经成为现代软件开发和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据结构应用能力,我们学校开设了数据结构实验实训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实验实训,使学生深入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性质、应用,掌握各种数据结构的实现方法,提高编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数据结构实验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线性表、栈、队列、串、树、图等基本数据结构的概念、性质和应用场景。
2. 数据结构的存储结构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线性表、栈、队列、串、树、图等数据结构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方法,了解不同存储结构的优缺点。
3. 数据结构的操作算法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线性表、栈、队列、串、树、图等数据结构的插入、删除、查找、遍历等基本操作算法。
4. 数据结构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数据结构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网络数据结构、数据库数据结构、人工智能数据结构等。
三、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在实验开始前,教师首先对实验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要求。
同时,教师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熟悉相关理论知识。
2. 实验实施(1)线性表:通过实现线性表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实现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
(2)栈和队列:通过实现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实现入栈、出栈、入队、出队等操作。
(3)串:通过实现串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实现串的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
(4)树:通过实现二叉树、二叉搜索树、平衡二叉树等,实现树的插入、删除、查找、遍历等操作。
(5)图:通过实现图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存储,实现图的插入、删除、查找、遍历等操作。
3. 实验总结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总结,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实验成果通过本次数据结构实验实训,学生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场景。
实验实训报告数据结构分析
一、实验实训背景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一个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中处理数据元素集合的方法和技巧。
数据结构不仅关系到算法设计的效率,也影响到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为了加深对数据结构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编程能力,我们进行了数据结构实验实训。
二、实验实训目的1. 理解并掌握常见数据结构(如线性表、栈、队列、链表、树、图等)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操作。
2. 掌握数据结构的实现方法,能够运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编程能力和算法设计能力,提高代码质量和效率。
4. 了解数据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三、实验实训内容1. 线性表线性表是数据结构中最基本的结构,它包含一系列数据元素,元素之间具有线性关系。
我们通过实现顺序表和链表,分别讨论了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2. 栈和队列栈是一种后进先出(LIFO)的数据结构,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FIFO)的数据结构。
我们分别实现了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并分析了它们的适用场景。
3. 链表链表是一种非线性结构,由一系列节点组成,每个节点包含数据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我们实现了单链表、双向链表和循环链表,并讨论了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4. 树和图树是一种层次结构,图是一种网状结构。
我们实现了二叉树、二叉搜索树、堆、图等数据结构,并分析了它们的性质和操作。
5. 算法设计我们通过实现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等排序算法,以及查找算法(如二分查找、顺序查找等),掌握了排序和查找算法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四、实验实训过程1. 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内容和要求。
2. 分析实验原理,确定实现方法。
3. 编写代码,实现数据结构和算法。
4. 测试代码,验证数据结构和算法的正确性。
5.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心得。
五、实验实训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常见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操作,提高了编程能力。
2. 在实现数据结构和算法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提高了算法设计能力。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数据结构的概念、特性和应用,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和算法设计。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数组的创建和操作:- 数组的定义和初始化- 数组元素的读取和修改- 数组的遍历和排序2. 链表的创建和操作:- 单链表的定义和初始化- 单链表的插入和删除- 单链表的遍历和逆序输出3. 栈和队列的创建和操作:- 栈的初始化和压栈、弹栈操作- 队列的初始化和入队、出队操作4. 树的创建和操作:- 二叉树的定义和初始化- 二叉树的遍历(前序、中序、后序遍历)- 二叉树的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三、实验步骤和方法1. 数组的创建和操作:- 根据题目要求,声明和初始化数组;- 使用循环结构,遍历数组,并根据需求进行元素的修改;- 运用排序算法对数组进行排序,并验证排序结果的正确性。
2. 链表的创建和操作:- 根据题目要求,创建单链表的结构体和相关操作函数;- 使用动态内存分配函数malloc(),创建链表节点并插入到链表中;- 根据题目要求,设计相应的插入和删除函数,实现链表的插入和删除操作;- 遍历链表,并将链表节点的数据逆序输出。
3. 栈和队列的创建和操作:- 根据题目要求,创建栈和队列的结构体和相关操作函数;- 使用数组和指针实现栈和队列的功能,并初始化相关变量;- 实现栈的压栈和弹栈操作,并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实现队列的入队和出队操作,并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4. 树的创建和操作:- 根据题目要求,创建二叉树的结构体和相关操作函数;- 使用动态内存分配函数malloc(),创建二叉树的节点,并根据题目要求插入到二叉树中;- 实现二叉树的遍历(前序、中序、后序遍历),并验证遍历结果的正确性;- 根据题目要求,实现二叉树的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按照题目的要求,使用所学的数据结构相关知识,设计了相应的代码,并通过调试和运行,得到了实验结果。
太原理工大学数据库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概论实验项目:交互式SQL、数据完整性、用户鉴别与数据控制实验地点:致远楼B503专业班级:软件1229班学号:29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4年3 月18 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熟悉通过SQL 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在RDBMS 中建立一个学生-课程数据库,进行实验所要求的各种操作,所有的SQL 操作均在此建立的新库里进行。
2.根据以下要求认真进行实验,记录所有的实验用例及执行结果。
数据定义:基本表的创建、修改及删除;索引的创建和删除。
数据操作:完成各类查询操作(单表查询,连接查询,嵌套查询,集合查询);完成各类更新操作(插入数据,修改数据,删除数据)。
视图的操作:视图的定义(创建和删除),查询,更新(注意更新的条件)。
三、主要仪器设备操作系统:Windows 7。
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2008。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一)数据定义:一.基本表的操作1.建立基本表1)创建学生表Student,由以下属性组成:学号Sno(char 型,长度为9,主码),姓名Sname(char 型,长度为20,唯一),性别Ssex(char 型,长度为2),年龄(smallint),所在系(char 型,长度为20)。
create table Student(Sno char(9) primary key,Sname char(20) unique,Ssex char(2),Sage smallint,Sdept char(20));2)创建课程表Course,由以下属性组成:课程号Cno(char 型,主码,长度为4),课程名Cname(char 型,长度为40),先行课Cpno(char型,长度为4,外码),学分Ccredit(smallint)。
create table Course(Cno char(4) primary key,Cname char(40),Cpno char(4),Ccredit smallint);若设置Cpno 外码,插入数据时会提示违反外码约束。
太原理工大学数据库实验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项目:认识DBMS系统、交互式SQL、数据完整性、用户鉴别与数据控制实验地点:实验室210专业班级:软件1334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宋晓涛2015年5月8日学院名称软件学院专业班级1334 实验成绩学生姓名学号实验日期2015.0课程名称数据管理库系统概论实验题目认识DBMS系统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通过对SQL Server 2005/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了解DBMS的工作原理和系统构架。
(2)熟悉SQL Server提供的管理工具(3)熟悉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创建数据库对象二、主要仪器设备计算机:HP-6470b windows7 64 位运行环境: SQL Server 2008R2三、实验内容及要求3.1 安装SQL Server1.在安装过程中记录安装的选择,并且对所作的选择进行思考,为何要进行这样的配置,对今后运行数据库管理系统会有什么影响。
2.理解默认实例、命名实例的含义3.了解SQL Server的身份认证模式,初步了解SQL Server的安全性。
4.了解SQL Server提供的服务。
5.检查SQL Server安装是否成功。
3.2 管理和使用SQL Server了解SQL Server如何通过它提供的工具对数据库服务器进行管理和使用的。
1、启动、暂停和停止SQL Server学会运用SQL Server配置管理或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启动和停止SQL Server 的各种服务。
2、了解SQL Server的管理工具初步了解SQL Server的提供了哪些主要管理工具和它们的功能。
3、学会使用SQL Server联机丛书学会SQL Server联机丛书查询SQL命令语法格式、SQL Server数据库的概念、术语等内容。
3.3 熟悉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了解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的基本用法,能熟练使用它管理数据库服务器和数据库对象。
太原理工大学 数据库系统概论 实验报告 数据的完整性
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原理B 实验项目:数据的完整性实验地点: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 年月日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SQL Serer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完整性控制的基本方法(2)熟练掌握常用CREATE 或ALTER 在创建或修改表时设置约束(3)了解触发器的机制和使用(4)验证数据库系统数据完整性控制二实验设备与环境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SSMS和查询编辑器三实验内容、实验记录及实验结果与分析结合ST数据库中的各个表,设置相关的约束,要求包括主键约束、外键约束、唯一约束、检查约束、非空约束等,掌握各约束的定义方法。
设置一个触发器,实现学生选课总学分的完整性控制,了解触发器的工作机制。
设计一些示例数据,验证完整性检查机制。
要求包括如下方面的内容:1.创建基本表及约束Student表Course表SC表如下图所示表创建成功:2.插入数据(1)插入学生信息到Student表(2).插入课程信息到Course表(3)插入到SC表(4)检查插入表中的数据二、检查完整性约束1.检查主键约束(1)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李斌','男',20,'CS','1001',0)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李斌','男',20,'CS','1001',0)UPDATE Student SET Sno='' WHERE Sname = '张立'无法正确运行因为:违反了PRIMARY KEY 约束'PK__Student__CA1FE4647F60ED59'。
不能在对象'dbo.Student' 中插入重复键。
太原理工数据库_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原理B实验项目:交互式SQL、数据完整性实验地点: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5年 6 月 24 日检查数据是否被修改:检查数据是否删除:单表查询:查询学生基本信息,结果集属性名使用查询信息系且年龄大于23岁同学的学号汉字无结果查询年龄是17、18、20、23岁同学的查询年龄不在21~24岁之间的学生的姓名、学号、姓名、年龄和所在系系别和年龄分组统计:统计每个同学的学号、选课数、平均成绩统计每个班的每门课的选课人数、平均成绩连接查询:查询选修了2号课程的同学的学号和姓名查询各门课程的课程号、课程名称以及选课学生的学号查询选修了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同学的学号六、实验结果与分析StudentCourse Sc比较使用视图查询和直接从基表查询的优点1.视图可以简化用户的操作视图机制使用户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所关心的数据上,而从基本表直接得来则显得复杂,定义了视图则可以简化查询操作。
2.视图使用户能以多种角度看待同一数据视图可以让用户从不同的方式看待同一数据,适当利用视图可以比基本表更清晰地表达。
3.视图对重构数据库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逻辑独立性逻辑结构改变,不影响程序使用。
4.视图能够对机密数据提供安全保护视图可以让特定的用户查询特定的内容,把用户限制在数据不同的子集,保证安全性。
七、讨论、心得这个实验是对数据库基本操作的熟悉,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进行测试,有时候是出错不是因为代码错误,而是因为插入数据是不能一一对应,或是在连接时出现问题,与表的定义也有一定的关系。
总之编写的时候遇到不少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熟悉了操作,更是要耐心的解决问题,有时候出错的问题非常简单,只要认真的检查一下代码就能发现,希望自己可以在编写代码时更加认真。
实验三:数据完整性一、实验目的(1)了解 SQL Serer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完整性控制的基本方法(2)熟练掌握常用 CREATE 或 ALTER 在创建或修改表时设置约束(3)了解触发器的机制和使用(4)验证数据库系统数据完整性控制二、实验内容和要求结合 ST数据库中的各个表,设置相关的约束,要求包括主键约束、外键约束、唯一约束、检查约束、非空约束等,掌握各约束的定义方法。
太原理工大学数据库实验报告
Sumc int check(sumc=0), --用户自定义约束,初值为0
Sdept char(2) not null) --非空约束
Create table sc
(sno char(6),
Cno char(3) not null, --非空约束
例如,像student表加一个入学时间列:
alter table Student add S_entrance datetime
alter table Student alter column Sage int
alter table Course add unique(Cname)
3.删除基本表
例如,删除已经建立的学生表:
Where sno = ‘200215129’
实验三数据库完整性
一、实验目的
(1)了解SQL Serer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完整性控制的基本方法
(2)了解使用SSMS设置约束
(3)熟练掌握常用CREATE或ALTER在创建或修改表时设置约束
(4)了解触发器的机制和使用
(5)验证数据库系统数据完整性控制
二、实验平台
打开SQL SERVER配置管理器工具,单击“SQL SERVER2005服务”
节点,其中的“SQL SERVER”服务就是我们所说的数据库引擎。与SQL
SERVER 2000一样,可以通过这个配置管理器来启动、停止所安装的服
务,如“SQLSERVER(MSSQLSERVER)”。
3.了解RDBMS系统的体系结构。
where
Sname='刘晨');
查询选修了课程名为“信息系统”的学生学号和姓名.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_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
int InserOrderList(SqList *L,int e){
int i;
if((L->length)>=(L->listsize)){
int *newbase;
newbase=(int *)realloc(L->elem,(L->listsize+LISTINCREMENT)*sizeof(int));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13XX班
姓名:X X X
2014年12月
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学院名称
软件学院
专业班级
软件13XX班
学号
201300XXXX
实验成绩
学生姓名
XXX
同组人姓名
实验日期
11.12
课程名称
数据结构
实验题目
实验一线性表
实验记录:
1.设顺序表A中的数据元素递增有序,试写一程序,将x插入到顺序表的适当位置上,使该表仍然有序。
if(!newbase) exit(OVERFLOW);
L->elem=newbase;
L->listsize+=LISTINCREMENT;
}
q=&(L->elem[i-1]);
for(p=&(L->elem[L->length-1]);p>=q;--p)
*(p+1)=*p;
*q=e;
++L->length;
L->length++;
return OK;
}
void main(){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实验)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实验)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实验)1. 实验目的1.1 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操作1.2 学会使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1.3 掌握常用数据结构的实现和应用2. 实验环境2.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2 编程语言:C++2.3 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3. 实验内容3.1 实验一:线性表的实现和应用3.1.1 设计并实现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函数3.1.2 实现线性表的插入、删除、查找等功能 3.1.3 实现线性表的排序算法3.1.4 应用线性表解决实际问题3.2 实验二:栈和队列的实现和应用3.2.1 设计并实现栈的基本操作函数3.2.2 设计并实现队列的基本操作函数3.2.3 实现栈和队列的应用场景3.2.4 比较栈和队列的优缺点3.3 实验三:树的实现和应用3.3.1 设计并实现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函数3.3.2 实现二叉树的创建、遍历和查找等功能3.3.3 实现树的遍历算法(前序、中序、后序遍历)3.3.4 应用树解决实际问题4. 数据结构实验结果4.1 实验一的结果4.1.1 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函数实现情况4.1.2 线性表的插入、删除、查找功能测试结果4.1.3 线性表的排序算法测试结果4.1.4 线性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效果4.2 实验二的结果4.2.1 栈的基本操作函数实现情况4.2.2 队列的基本操作函数实现情况4.2.3 栈和队列的应用场景测试结果4.2.4 栈和队列优缺点的比较结果4.3 实验三的结果4.3.1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函数实现情况4.3.2 二叉树的创建、遍历和查找功能测试结果 4.3.3 树的遍历算法测试结果4.3.4 树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效果5. 实验分析与总结5.1 实验问题与解决方案5.2 实验结果分析5.3 实验总结与心得体会6. 附件附件一:实验源代码附件二:实验数据7. 法律名词及注释7.1 版权:著作权法规定的对原创作品享有的权利7.2 专利:国家授予的在一定时间内对新型发明享有独占权利的证书7.3 商标:作为标识企业商品和服务来源的标志的名称、符号、图案等7.4 许可协议:指允许他人在一定条件下使用自己的知识产权的协议。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目录1. 实验简介1.1 实验背景1.2 实验目的1.3 实验内容2. 实验方法2.1 数据结构选择2.2 算法设计2.3 程序实现3. 实验结果分析3.1 数据结构性能分析3.2 算法效率比较3.3 实验结论4. 实验总结1. 实验简介1.1 实验背景本实验是数据结构课程的一次实践性操作,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数据结构的理解和运用。
1.2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来解决特定问题,了解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的关系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1.3 实验内容本实验将涉及对一些经典数据结构的使用,如链表、栈、队列等,并结合具体问题进行算法设计和实现。
2. 实验方法2.1 数据结构选择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比如针对需要频繁插入删除操作的情况可选择链表。
2.2 算法设计针对每个问题,需要设计相应的算法来实现功能,要考虑算法的效率和实际应用情况。
2.3 程序实现根据算法设计,编写相应的程序来实现功能,并进行调试测试确保程序能够正确运行。
3. 实验结果分析3.1 数据结构性能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不同数据结构的使用进行性能分析,如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等,以便选择最优的数据结构。
3.2 算法效率比较实验完成后,可以对不同算法在同一数据结构下的效率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最优算法。
3.3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并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提供参考。
4.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对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太原理工大学数据库实验报告概要
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概论实验项目:交互式SQL、数据完整性、用户鉴别与数据控制实验地点:致远楼B503专业班级:软件1229班学号:2012005829学生姓名:田亚鹏指导教师:李雪梅2014年3 月18 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熟悉通过SQL 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在RDBMS 中建立一个学生-课程数据库,进行实验所要求的各种操作,所有的SQL 操作均在此建立的新库里进行。
2.根据以下要求认真进行实验,记录所有的实验用例及执行结果。
数据定义:基本表的创建、修改及删除;索引的创建和删除。
数据操作:完成各类查询操作(单表查询,连接查询,嵌套查询,集合查询);完成各类更新操作(插入数据,修改数据,删除数据)。
视图的操作:视图的定义(创建和删除),查询,更新(注意更新的条件)。
三、主要仪器设备操作系统:Windows 7。
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2008。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一)数据定义:一.基本表的操作1.建立基本表1)创建学生表Student,由以下属性组成:学号Sno(char 型,长度为9,主码),姓名Sname(char 型,长度为20,唯一),性别Ssex(char 型,长度为2),年龄(smallint),所在系(char 型,长度为20)。
create table Student(Sno char(9) primary key,Sname char(20) unique,Ssex char(2),Sage smallint,Sdept char(20));2)创建课程表Course,由以下属性组成:课程号Cno(char 型,主码,长度为4),课程名Cname(char 型,长度为40),先行课Cpno(char型,长度为4,外码),学分Ccredit(smallint)。
create table Course(Cno char(4) primary key,Cname char(40),Cpno char(4),Ccredit smallint);若设置Cpno 外码,插入数据时会提示违反外码约束。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及心得体会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及心得体会一、实验背景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和实现常见的数据结构,来加深对数据结构的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
实验中使用的数据结构有栈、队列和链表,通过这些数据结构的设计和应用,能够更好地掌握数据结构的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过程1. 栈的设计和实现在本次实验中,我设计了一个基于数组的栈,用于存储数据。
首先,我定义了一个栈类,包含栈的容量、栈顶指针和存储数据的数组。
然后,我实现了入栈、出栈和判断栈空、栈满的操作。
在测试阶段,我编写了一些测试用例,验证栈的功能和正确性。
2. 队列的设计和实现在本次实验中,我设计了一个基于链表的队列。
首先,我定义了一个队列类,包含队列的头指针和尾指针。
然后,我实现了入队、出队和判断队列空、队列满的操作。
在测试阶段,我编写了一些测试用例,验证队列的功能和正确性。
3. 链表的设计和实现在本次实验中,我设计了一个能够存储任意数据类型的单链表。
首先,我定义了一个链表类,包含链表的头指针和尾指针。
然后,我实现了插入、删除和查找节点的操作。
在测试阶段,我编写了一些测试用例,验证链表的功能和正确性。
三、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成功设计和实现了栈、队列和链表这三种常见的数据结构。
在测试阶段,我对这些数据结构进行了充分的测试,验证了它们的功能和正确性。
在测试过程中,我发现栈和队列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大的作用。
例如,在计算表达式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栈来实现中缀表达式转后缀表达式的功能;在操作系统中,可以利用队列来实现进程的调度。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我还进一步加深了对数据结构的理解。
通过设计和实现数据结构,我学会了如何根据问题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并能够运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现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链表的插入和删除操作需要考虑前后指针的变化,但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思考,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
同时,我还注意到数据结构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对算法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数据结构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数据结构实验项目:线性表、树、图、查找、内排序实验地点:***********************专业班级:物联网**** 学号:*********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周杰伦2014年*月*日实验一线性表目的与要求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上的实现,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仔细阅读并理解下列例题,上机调试并编译执行通过,并观察其结果,然后独立完成后面的实验内容,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编写程序过程中注意养成良好的编程风格与习惯,要求程序结构清晰,程序缩进,适当注释。
实验仪器使用的计算机联想:硬件配置cpu-i3等、软件环境win7实验内容问题描述:1.设顺序表A中的数据元素递增有序,试写一程序,将x插入到顺序表的适当位置上,使该表仍然有序。
输入:插入见的顺序表,插入的数,插入后的顺序表输出:插入前的顺序表,插入的数,插入后的顺序表存储结构:顺序表存储数据算法基本思想:这里采用了顺序表来存储数据,主要就是考虑插入的位置是不是在最后一个,如果不是在最后一个,那么就要移动数据了,算法很简单就不在这里的数据都看成是整型的实验代码#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void Insert(int* p,int length,int n){int i,j;int flag=0;if(n>=p[length-1]){p[length]=n;flag=1;}else{for(i=length-2;i>=0;i--){if(n>=p[i]){for(j=length;j>=i+2;j--){p[j]=p[j-1];}p[i+1]=n;flag=1;break;}}}if(flag==0){for(j=length;j>=1;j--){p[j]=p[j-1];}p[0]=n;}}int main(){int L[10]={2,5,8,11,14,17,20};int length=7;int i,x;printf("cha ru qian de shun xu biao wei :\n");for(i=0;i<length;i++){printf("%4d",L[i]); }printf("\nqing shu ru yao cha ru de zheng shu:\n");scanf("%d",&x);Insert(L,length,x);printf("charu%dhoudeshunxubiaowei:\n",x);for(i=0;i<=length;i++){printf("%4d",L[i]);}printf("\n"); system("pause");return 0;}实验结果实验心得与体会本次实验是数据结构的第一个实验,虽然已经学过C语言,也用过vc++6.0,但是实验中还是不可避免的遇到许多问题,不过经过自己上网了解和同学与老师的帮助,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其中在运行代码后出现了“预编译头文件找不到”的错误,多次运行都出现这种错误,于是上网查询后,才知道是头文件错误,加上“#include<stdio.h>”之后程序顺利运行。
通过本实验我对线性表有了更深的的认识,弄懂了一些上课时没能理解的知识点,对我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实验二树目的与要求熟悉树的各种表示方法和各种遍历方式,掌握有关算法的实现,了解树在计算机科学及其它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实验仪器使用的计算机联想:硬件配置cpu-i3等、软件环境win7实验内容问题描述:1.编写递归算法,计算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数目。
输入:按先序序列输入二叉树ABD..EH…CF.I..G..输出:二叉树叶子节点数目为4存储结构:采用二叉链表存储算法基本思想:求二叉树中叶子结点个数,即求二叉树的所有结点中左、右子树均为空的结点个数之和。
可以将此问题转化为遍历问题,在遍历中“访问一个结点”时判断该结点是不是叶子,若是则将计数器累加。
实验代码:#include<stdio.h>#include<malloc.h>int count = 0;struct node{char info;struct node *llink,*rlink;};typedef struct node NODE;NODE *creat(){char x;NODE *p;scanf("%c",&x);printf("%c",x);if(x!='.'){p=(NODE *)malloc(sizeof(NODE));p->info=x;p->llink=creat();p->rlink=creat();}else{p=NULL;return p;}void run(NODE *t){if(t){run(t->llink);run(t->rlink);printf("%c",t->info);if( ((t->llink) == NULL) && ((t->rlink) == NULL)) count ++;}}void main(){NODE *T;printf("请输入一个树:\n");T=creat();printf("\n");if(!T)printf("这是一个空二叉树");else{ printf("遍历后的结果:\n ");run(T);}printf("\n总共有叶子节点数%d", count );printf("\n");}运行结果实验心得与体会本次实验是关于树的相关练习,树这一节在本书中算是一个重点内容,不过它并不是一个难点,相比其他单元的内容来说已经算是简单的了,所以本次实验相比前几次实验容易同时也顺利多了。
源代码一次就运行成功。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树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我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实验三图目的与要求熟悉图的存储结构,掌握有关算法的实现,了解图在计算机科学及其他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实验仪器使用的计算机联想:硬件配置cpu-i3等、软件环境win7实验内容问题描述:1.试基于图的深度优先搜索策略编写一程序,判别以邻接表方式存储的有向图中是否存在有顶点V i到V j顶点的路径(i≠j)。
输入:图的顶点个数N,以及以V1、V2、V3、V4为弧尾的所有的弧,并以-1结束。
还有你要判断是否连通的两个顶点。
输出:若A到B无路径,则输出“不是连通的”,否则输出A到B 路径上各顶点。
存储结构:图采用邻接矩阵的方式存储。
算法的基本思想:采用深度优先搜索的方法,从顶点A开始,依次访问与A邻接的顶点V A1,V A2,...,V AK, 访问遍之后,若没有访问B,则继续访问与V A1邻接的顶点V A11,V A12,...,V A1M,再访问与V A2邻接顶点...,如此下去,直至找到B,最先到达B点的路径,一定是边数最少的路径。
在访问顶点过程中,每次把当前顶点的序号作为与其邻接的未访问的顶点的前驱顶点记录下来。
程序代码:#include <stdio.h>#include <malloc.h>#include <Windows.h>int n;typedef struct arcNode{int position;struct arcNode *next;}ArcNode, *ArcNode_;typedef struct vNode{int mark; //在程序中用来标识是否被访问过ArcNode *first;//存储连接到该结点的第一个弧信息的地址}VNode, *VNode_;//函数声明部分VNode_ Structure();//构造一个图void DFS(VNode_ Chart, int t);void Initialize(VNode_ Chart);void End(VNode_ Chart);void main(){int i=0;int count=0;int w, v;VNode_ Chart = Structure();//创建图printf("请输入要查询的顶点w,v\n");scanf("%d,%d", &w, &v);DFS(Chart, w-1);if(Chart[v-1].mark){printf("顶点V%d,与顶点V%d之间连通。
", w, v);}else{printf("顶点顶点V%d,与顶点V%d之间不连通。
", w, v); }printf("\n\n");End(Chart);}//构造一个图的过程VNode_ Structure(){VNode_ Chart;int i, j, k;ArcNode_ p, q;printf("下面进行构造图的过程,请按照提示输入信息完成构造图的过程!\n");printf("\n请输入要构造的图的顶点总数.\n");scanf("%d", &n);//将用户输入的总的顶点数保存//对输入数据进行判断while(n<1){printf("录入的数据有误!请重新输入。
\n");scanf("%d", &n);}Chart = (VNode_)malloc(n*sizeof(VNode));Initialize(Chart);//初始化申请出来的空间printf("请按照下面的提示构造图。
\n\n");for(i=0; i<n; ++i){printf("请输入指向'V%d'顶点的所有顶点,结束请输入0 \n", i+1); scanf("%d", &k);if(k != 0){q = (ArcNode_)malloc(sizeof(ArcNode));q->position = k-1;(Chart+i)->first = q;p = q;scanf("%d", &k);while(k != 0){q = (ArcNode_)malloc(sizeof(ArcNode));q->position = k-1;p->next = q;p = q;scanf("%d", &k);}p->next = NULL;}else{Chart[i].first = NULL;}}return Chart;}void DFS(VNode_ Chart, int t){ArcNode_ q;if(Chart[t].mark == 0){Chart[t].mark = 1;for(q=Chart[t].first; q != NULL; q=q->next) {DFS(Chart, q->position);}}}void Initialize(VNode_ Chart)int i;for(i=0; i < n; i++){(Chart+i)->mark = 0; }}void End(VNode_ Chart) {int i;ArcNode_ p, q;for(i=0;i<n;i++){p = Chart[i].first;while(p!=NULL){q = p;p = p->next;free(q);}free(Chart);}运行结果实验心得与体会这次实验让我对图有了更加深厚的了解,实验中依然遇到了许多问题,实验代码明明写对了但是运行不能通过,在网上查询后调整了vc++6.0的相关设置,最后程序顺利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