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及教学总结
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分析报告oc
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质量分析报告2017年普通高考文综历史试卷(全国Ⅰ卷)坚持“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助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要求。
以服务选拔为导向,以提高试题质量为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试题学科特点突出,通过考查内容的精心选择与考查形式的创新,落实了《考试大纲》的原则,注重主干基础知识考查,又强调学科素养和关键思维能力的培养。
整体难度降低;选择题和材料题的跷跷板现象逐渐趋于平衡;阅读难度降低,阅读量减小的特点继续保留;将考查的重点放在学科基本素养上;知识的考查隐性化;试卷整体趋于稳定平实,学生入手门槛降低,但考查区分度很好。
试题呈现以下特点:一、试卷特点1.稳定性(1)从考点分布来看,高频考点仍然在考。
例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第24题),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25题),封建经济的发展(第27题),经济近代化(第28题),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求民主的浪潮(第29、30题)、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第31题),工业革命(第33题),苏联的工业化(第34题),二战以来世界格局的演变(第35题)。
(2)从分值来看,与前三年相比基本没太大变化。
以选择题为例,中国古代史4题,16分;中国近代史3题,12分;中国现代史1题,4分;世界古代史1题,4分;世界近代史1题,4分;世界现代史2题,8分。
(3)从命题思路和考查内容来看,主观题基本一致。
如41题(原40题),以往的命题方式不外乎两种——中外对比(如2015年苏格拉底和孟子法制思想的对比)和古今贯通(如2016年中国古代和近代的人口问题),今年是通过中外对比的方式考查近代东西方的民族主义。
从2013年开始,考查内容主要在必修二和必修三,今年考查的是必修三2.创新性——稳中有变(1)通过各种各样的材料创设新情境。
今年试卷的材料形式与以往相比,极为丰富、活泼,既有文字资料(第24、27、28、29、30、31、32、35),又有表格(第25、26、33),还有漫画(第34题)。
2017年全国高考Ⅲ卷历史试题分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 文综历史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文字的频繁使用 B .书写材料的不同 C .各国变法的实施 D .“书同文”的推行 【答案】 A 【分析】 本题通过设计图文结合的情境,考查考生整理和理解图文材料,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准确解读的能力。
图中“车”“马”二字由繁到简,表面上反映的是字形的变化,实质上是由于文字使用频繁,人们只好将字体简化,以利于平时的书写与交流。
正确答案是A 。
从西周到战国,文字的书写材料,虽然从甲骨、青铜变为陶器、竹木简牍、缯帛、印玺、货币等,但这不是影响文字繁与简的主要因素,故B 项错误。
各国变法对文字的繁简影响也不大,且有影响也在文字写法的多样性方面,故C 项不选。
D 项发生在秦统一以后,时代不对,可直接排除。
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 ) 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答案】 C 【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历史材料,提取历史信息,通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本质的能力。
本题材料展现了西汉前期出现大量富庶的工商业者的现象,通过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通过汉初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逐步恢复与发展的社会现实,故正确项为C 项。
A 项描述的现象与汉初的实际情况不符,故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实行重农抑商,工商业者社会地位较低,故B 项错误;题干材料说明工商业者势力很大,并非控制郡县,故D 项错误。
26)A .自耕农经济盛行B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 .均田制破坏严重D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答案】 A 【分析】 本题通过给定唐代某一地区的土地规模占有比例表,旨在考查考生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并进行完整、正确、合理解读的能力。
2017年新课标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评析
2017年新课标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评析宜宾县第二中学校樊平2017年高考,全国23个省份回归全国卷,其中,广西、贵州、云南、四川4省使用文综全国卷三。
全国卷三是考试中心2016年调研川渝高考,为实现回归全国卷平稳过渡的产物。
通过这两年是卷三试题分析有如下一些体会。
一、宏观整体感知试题稳定性强,延续了全国卷命题风格,重视学科能力与学科素养考查,关注时代脉搏,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立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以服务选拔为导向,以提高试题质量为要求。
试题学科特点突出,既注重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强调学科素养和关键思维能力的考查,试题注重了图文并茂,有图片、表格、绘画,多角度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
试题难度适中与2016年基本持平,学生普遍感受较好。
二、试题分布、布局表一:2016年与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Ⅲ(丙卷)必修部分各模块所占比重(专题角度)从表一可以看出,全国卷三,选12个选择题嫣然延续了中国古代史4个题,中国近现代史4各题,世界历史4各题的布局。
从模块角度看,近两年政治史、经济史比重均超过70%,政治史、经济史比重大,思想史史比重有所下降。
表二:2016年与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Ⅲ(丙卷)必修部分各模块所占比重(通史角度)从表二,从通史角度看,必修部分中国古代史(28分、26分)、中国近现代史(分别为33分、28分),世界古代史(4分)世近现代史(24分、28分),试题三个部分中古市、中近现代市、世界史比重基本持平,充分体现了全国卷“厚古薄今,重中国、轻世界”的命题特点。
因此在复习教学中,必修把握全国卷试题结构特点,全面复习基础上,有重点,有层次、有目标的有序推进复习。
表三: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Ⅲ(丙卷)考点、学科能力与核心素养考查统计三、微观看试题1.选择题部分:依然延续全国卷表格,图片,绘画等多样表现形式,如24题的汉子图片,26题的唐代土地制度表格,30题,婆媳上冬学。
但今年在27题增加了史学方法考查,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这与新课标考纲的调整密切相关,2017年新课标考纲考纲在,描述与阐释能力上做了修订,把“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修订为“客观叙述历史事实”;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修订为问“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历史试题评析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历史试题评析丹凤中学高一历史组方伟伟2017年新课标文综全国卷Ⅱ历史试题变化不大,题目中规中矩,难度相对前几年试题来说有所下降。
知识点涉及面比较广,重点考查学生的历史常识,和对教材知识的总体把握,考查学生高中阶段的历史素养。
只要认真审题,思路清晰,方法得当,应该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下面我将对试题做具体分析:一、客观题部分选择题整体难度适中。
没有晦涩难懂的题目,材料的选择比较简短,古文材料也都非常好理解,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题意的难度。
具体来说,考查中国古代史的有4道题,考查的知识点分别是政治和经济内容。
如24题,考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这道题目既涉及古代历史,又涉及地理学科中的商业区位因素,充分体现跨学科特点,也能考查学生综合能力。
25题,考查魏晋以后皇帝参与官修史书的目的,体现学生对古代政治的整体把握,即皇权至上,修史有政治性目的。
26题,考查唐代经济,用茶文化作为材料,贴近生活,又与古代经济联系。
27题,考查明朝宦官,基于学生对明朝中后期宦官干政的史实认识,能够理解到中枢机构决策过程变化。
28-31题,属于中国近现代史的范畴,分别考查洋务运动时期、民国初期、抗日战争胜利后和恢复高考的问题。
28题,福州船政局造船所需材料费的变化,根据题意就可以选择出是为了解决经费问题,这道题几乎没有难度。
29题,材料是民国时期的广告语,只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就能反映出当时人们追求新思想成为时尚。
30题,考查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人数不断不增加,让学生推断出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另外三个选项都可以根据基本史实排除,所以相对简单。
31题,材料显示恢复高考制度后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都在增加,其实是由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更多,以及教育的发展。
32-34题,考查世界史内容。
涉及雅典民主政治、中世纪后期的意大利、美国的代议制民主制度。
其中,32题考查僭主政治,虽然僭主一般出自贵族,但从“重视平民利益”、“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可以反映当时民主政治已经是民心所向。
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部分试卷分析
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部分试卷分析制作人:XXX通过对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历史部分的整理、研究,我对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部分试卷分析如下(受篇幅和时间限制,这里只对全国1、2、3卷及北京、天津卷的试题进行了详细分析):一、2017年文综历史试题命题特点1.从总体上看,今年文综历史试题出题形式更加多元,着重体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并注重贴近中学教学实际。
2.试题视野开阔,立意深远,形式活泼多样,谜语和漫画进了历史考题。
同时,试题考查角度新颖灵活,体现了基础性、应用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原则。
3.突出体现“以德树人”的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注重考查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综合能力、运用历史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全国1卷47题,通过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挂剑于墓”的行为,强调了儒者重“信”的理念,重申了诚信的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全国3卷第40题通过对台湾问题的考查,体现了爱国主义情感。
4.更加重视考题与时事热点的相结合。
比如大热的“一带一路”政策、通州考古、共享单车、天舟一号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等,这些社会热点都进入了北京卷的文综考题。
二、2017年全国1、2、3及北京、天津文综历史部分试卷分析表1:全国1卷考点及分值分布情况表题号知识点分布考点分值 24 中国古代史?先秦(政治史) 分封制的作用 4 25 中国古代史?秦汉(政治史) 西汉郡县制 4 26 史学核心素养历史事实辨认 427 中国古代史?明清(经济史) 明朝社会经济 4 28 中国古代史?晚晴(经济史) 洋务运动 4 29 中国近代史(文化史) 近代中国文化交往 430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 抗战根据地建设 4 31 中国现代史(经济史)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4 32 世界古代史(文化史) 西方人文主义之源 4 33 世界近代史(经济史) 工业革命的影响 4 34 世界现代史(经济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4 35 世界现代史(政治史) 战后全球格局演变 4 41 世界近代史(材料题) 法国大革命与民族独立 25 42 世界近代史(开放题) 近代中西方对比 12 4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新中国工资制度改革 15 46 20世纪战争与和平《开罗宣言》 15 4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 15说明: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在全国一卷中仍然是命题的重点部分,政治史部分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明清之前的史实、经济史的题目主要出自中国明清以后及近现代世界史中,文化史考查较少,主要在于考查学生对近代思想文化、社会习俗变迁的认识。
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新课标Ⅰ、Ⅱ、Ⅲ卷分析
2017年全国⾼考历史新课标Ⅰ、Ⅱ、Ⅲ卷分析2017年全国⾼考历史新课标Ⅰ、Ⅱ、Ⅲ卷分析与教学启发——致2018届⾼考考⽣【历有秘诀,尽⼼则⽆悔;史⽆捷径,功到⾃然成】整理时间:2017年11⽉9⽇2017年的⾼考已经尘埃落定,不出所料,各种吐槽都有,但⼤体分两类:⽀持和批判。
教育部考试中⼼也第⼀时间将试题分析发出来,对2017年⾼考特点分析定了调⼦,圈了范围。
总体看,持肯定态度的多,批判的声⾳少。
⾼考题像春晚⼀样,尤其是作⽂,不分专业⾮专业,都能找到各⾃的“槽点”。
专业的分析试题背后的出题意图,⾮专业的讨论试题本⾝的内容。
对历史来说,专业的讨论多些,⾮专业的甚⾄不感兴趣。
我姑且也凑热闹说说对今年试题的看法。
⼀、试卷结构与排版今年试题结构按通史体例编排的更明显,由于政治原38题拆分为两题,导致Ⅰ和Ⅱ卷的历史材料题往后顺延⼀题,从41题开始;由于地理选考题少了⼀题,所以历史选做题的题号最终未变。
Ⅲ卷的材料题必做部分题号未变,选做部分因地理选做少⼀题,导致历史题号提前,从44题开始。
题号的变化对学⽣的考场应变能⼒是很好的考验,也提醒⽼师和学⽣在复习中不能“唯规律是从”。
各套试卷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必修部分分值⽐例如下:表⼀:全国新课标试卷中国史、世界史分值统计必修部分Ⅰ卷中国史、世界史分值⽐例近似 1.2:1(55:45),Ⅱ、Ⅲ卷分值⽐例近似2:1(67:33,64:36)。
选修部分中国史两题(中国古代、中国近现代各⼀题),世界史⼀题。
Ⅰ卷与2016年(中外史⽐例2:1)相⽐,明显增加了世界史的考查。
Ⅰ卷世界史分值的增加都出现在中外对⽐中,从家国情怀的⾓度看,有利于学⽣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化传统,形成⼴阔的国际视野。
Ⅰ卷⾛在⾼考改⾰的前列,是试验⽥,Ⅱ、Ⅲ卷在逐步过渡1。
⼆、试卷主要特点1、语⾔阅读障碍降低,难度上总体平稳。
选择题基本摒弃了难懂的⽂⾔⽂,题⼲阅读量与去年⼤致相当,第41题的材料⽂字控制在370—425字之间。
2017年Ⅰ卷历史试题分析和评述(教育部考试中心)
求知达观敏思笃行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第Ⅰ卷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附录】2017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评述教育部考试中心对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命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服务选拔为导向,以提高试题质量为要求,试题难度适中,学科特点突出,既注重主干基础知识考查,又强调学科素养和关键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现了预期考试效果。
同时,各套试卷遵循《考试大纲》的命题原则,体现出高考的科学性、规范性、公平性,较好实现了测量和选拔功能。
试题主要特点如下。
1.突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试题通过选取典型素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领。
如全国Ⅲ卷第40题,通过郑成功收复和建设台湾这一历史事件,使考生加深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认识:台湾的回归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增强了两岸人民的民族文化认同,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主义。
又如全国Ⅰ卷第30题,讲述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扩大民主基础的努力,体现了民主、平等。
再如全国Ⅰ卷第47题,通过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挂剑于墓”的行为,强调了儒者重“信”的理念,重申了诚信的积极意义。
2.重点考查国史、党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对于广大考生而言,国史、党史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更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
本年度高考历史试题根植于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如全国Ⅱ卷第41题,以清朝盛世雍正年间、中国近代洋务时期、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三个不同时段的矿业政策为线索,反映出长时段中国家历史巨变和求富求强的轨迹,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又如全国Ⅱ卷第30题,提供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取得重大发展的史料,证明了党在抗日战争中依靠群众和坚持全面抗战的正确性。
再如全国Ⅲ卷第46题,材料是关于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陈云的经济思想和贡献,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及改革开放探索道路的发展历程。
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全国Ⅰ卷试题分析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取相关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 中前期,为维护社会等级秩序,朝廷制定了用以区别不同群体等级身份的严格规定,与人
们生活相关的饮食器具也在其中。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风气发生了改变,
人们的等级观念也渐趋减弱,可以说,经济发展直接冲击了等级秩序。本题中
()
记述
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 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 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
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答案】 C
D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分析】 本题以 4则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历史叙述为切入点,考查考生理
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的能力。表中所引 4则材料都谈到了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的情况,
减少有利于洋务企业的发展,所以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故
A为正确项。减轻税收
与管理无关,也未能摆脱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在当时情况下也保证不了煤矿业的稳健发
展,所以 B、C、D项错误。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
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
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 78%,直隶亦有 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
D项错误。而 C项则是
2017年历史全国卷1试题评析
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国考的形式呈现,彰显出传统文化的魅力,使传统文化焕发活力,充满张力。
3.渗透全球史观,强调国际视野当今,各地区、各民族国家间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全球化不可逆转。
从全球化视角审视我国的历史教育,培养公民的全球意识,拓宽中学生的国际视野,是我国增强综合国力、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
以往全国Ⅰ卷历史试题一般只在材料题的考查中用“古今对比和中外关联”对此有所体现,但像2017年这样在选择题、必做材料题和选做题处处侧重考查中外关联是非常罕见的,这正体现了命题者希望通过高考来指导高中历史教学在实践中重视中外历史的关联,不仅要从中国的视野看世界历史的发展,更要从世界的视野来看中国历史的变迁。
具体来说,在选择题方面,如第31题考查了9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同凯恩斯主义和罗斯福新政的关联,第35题考查了中国在世界经济新秩序变迁中的作用变化。
在必做材料题方面,如第40题通过考查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的促进作用,比较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引导考生分析近代西方民族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第46题考查了1943年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的内容,通过要求考生分析《开罗宣言》有关中国领土问题的历史意义和开罗会议体现的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帮助考生理解和认识中国的历史是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演进的。
4.完善考查途径,凸显选拔功能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依据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和国家课程标准,考查要求侧重“基础性、综合性”,通过科学设计试题内容与形式,着重考查学生对通用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基础性而言,历史试题设计切实把学科主干知识作为能力考查的主要载体,考生作答都必须结合所学,如全国I卷第24题以分封制为依托,第30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均以主干知识为考查内容。
综合性体现在试题设计更加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体系,如全国I卷第41题提供了法国大革命和近代中国对于民族主义的阐述,要求考生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知识深入思考,综合考查了概括、说明、比较、评价等学科方法。
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山东卷试卷分析
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山东卷试卷分析文秘 2017年高考历史山东卷试卷分析-----立足历史学科特点,凸显历史教育本质2017 年高考历史山东卷秉承了以往厚重大气,又不乏活力的特点,在稳定中有所创新和突破。
从整体来说,今年的试题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实现了选拔性和导向性、基础考查和能力考查的和谐统一,鲜明地体现了历史学科特点,符合历史学习与认知规律。
具体而言,今年试题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凸显学科性,注重历史思维能力考查2017 年山东卷紧密结合历史学科特点,以历史思维能力考查为重点,符合考试说明中“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的命题原则。
试题主要从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新性三个方面来区分考生思维品质的差异,实现对考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
1 、以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为核心,考查考生思维的灵活性。
如选择题的第 11 题,通过对近代纺织企业与其他行业的数量比较,考查了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的不均衡性,使考生进一步认识近代中国工业半殖民地性的特征。
第 29 题第(2 )小题,以张之洞对汉阳铁厂选址因素的考虑为切入点,考查了考生对洋务派官办企业封建性特点的认识。
2 、增强试题的综合性,突出对考生历史思维深刻性的考查。
试题将世界史和中国史、古代史和近现代有机结合,将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模块的知识相融合,突出考查考生对历史阶段特征和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如选择题的第 12 题,考生只有将义和团运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三个历史事件以及这一时期的其他历史史实进行综合分析和理解,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再如第 15 题,从空间上涉及了欧美四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时间跨度上涉及了近代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三个历史阶段,考查了考生对世界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把握。
试题的设计从单点到多点,从点到线,再从线到面,大大增强了试题的综合性,从而加强了对考生思维深度及广度的考查。
第 27 题也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2017年高考历史质量分析报告
30.(2015)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 “联银券”,流行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 性质的“军用票”流行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25.(2016)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 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7.(201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 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1.能力要求对比
四大能力 获取 和解读 信息 调动 和运用 知识 描述 和阐释 事物 论证 和探讨 问题 2017年具体表述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发现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 独立提出观点 2016年具体表述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2017年全国Ⅲ卷历史试卷分析
2017年全国Ⅲ卷历史试卷分析附录:2017年全国Ⅲ卷历史试卷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图4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25.《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26.表1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基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
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行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30.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
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2017年高考试题分析
2017年历史全国卷(I)一、试卷结构二、考点分析从选择题的分布来看:24-31题依然是中国史的内容。
24-27题一如既往的热衷于中国古代史的考察(占16分)相对16年而言更重政治轻文化,与15年相同。
这一点体现了高考中必考点年年考,非必考点隔着考的原则。
同时都设置了一道与书本无关的史料分析题,重点考察学生能力。
28-30考察中国近代史,近三年重点没有任何变动,至少2道以上的近代政治题。
31道基本稳定中国现代外交这个知识点。
32题近三年必考古希腊罗马文明33-35一改往年2道经济1道政治的惯例,17年3道全部都是经济。
从材料题来看:41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分析、比较方面的能力。
基本上都是中外对比,注重考查近代史相关知识,因此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应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42题固定形式小论文,虽然每年的形式会有所变化,今年又出现表格对比类,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学生提炼观点,分析时要结合具体的史实,切忌泛泛而谈。
要注意论点、论据、论述的分行与表述。
论题要概括不可具体,要找出相同点;论点要观点明确,不可模棱两可。
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45-47题的选修题,材料都是课本外的史料,因此要加强材料的提取能力。
注重原因、内容、特点、作用、意义等方面的问题,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阶级等方面全方位考虑。
三、2018备考建议(一)科学认识考纲与课标1、新课标的历史考纲与教材不同,它是按古代、近现代的历史发展体系编制的。
2、主题思想:新课标下考试测量的学科知识体系问题,首先需要史学观念的更新。
具体来说,就是用文明史的观点整合现有的教材,构建学科体系。
在此基础上,历史上的制度、思想、观念比历史事件本身更重要,应多关注与现实联系紧密的历史问题以及全球性的共同问题,并从整体的、文明交融的角度去认识这些问题。
强调三大核心史观:工业化、生产力作用的现代化史观;尊重各文明单位价值取向并不断交流、融合的文明史观;重视整体与局部、中心与边缘关系的全球史观。
2017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及教学总结
2017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及教学总结2017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及教学总结【总体特点】2017年天津高考文综历史试卷,试卷内容上体现新课程理念,贴近中学历史教学,坚持对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的考查。
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改革和创新,其中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题对学生的能力有较高要求。
2017年天津高考文综历史试卷“以稳为主”,试卷结构平稳,同时题目平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无偏怪题,难度控制比较理想。
1.总体上保持了与去年高考试题的稳定。
无论是题型,还是考试内容,2017年的历史试题都与以往高考试题的大体一致,保持了基础性、综合性和时代性,这对于习惯了的以往命题风格和做题技巧的考生来说,等于吃了定心丸,每个考生都可以冷静面对,从容应考。
2.注重核心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题目所选角度多是涉及关乎人类社会和民族、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以所学主干知识为依托,以新情境为载体,通过阅读材料和逻辑推理、迁移知识和整合记忆,考生可以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题目所涉及的问题。
3.在传统得以继承的前提下,天津卷还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比较突出的体现在对核心素养的关注和考查,以及对社会热点问题更直接和快速的反映与揭示。
【命题趋势】1.体现新课标理念,实现平稳过渡。
试卷紧扣天津考试大纲,考查最主干和核心的历史知识,注重考查考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以方法为依托,以能力考查为目的的命题要求。
2.突出体现历史学科的学科素养。
试卷基本涉及到了历史学科的各个核心素养要求,比如选择题中关于史料实证的题目涉及第3、4、5、6、10题共5题,涉及时空观念的题目有2、7、9、11题共4题,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素养的考查也不同程度的有所体现。
3.突出历史研究和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体现了历史学科为现实服务的史鉴功能。
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和成果展示是2015年以来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间引起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试卷直面这一社会热点问题,以此为载体切入,考查历史研究的基本素养和方法。
2017年全国卷一历史题分析(学校)
2017年全国卷一历史题分析
一、试卷分析:
1、各题考察内容:24题考察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即西周分封制与文化认同;25题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即西汉中央集权的加强;26题史学理论,即历史叙述与历史认识论;27题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即明代玉器制造业;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即明代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28题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即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29题留日学生区域分布考察唯物史观;30题考察中国军民抗日;31题摆脱计划经济舒服的探索来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2题人文精神的起源;33题考第一次工业革命,即贫富差距加大;34题美国等国对苏联的遏制政策
;35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41题考察法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即法国大革命与民族主义;42题14~17世纪中外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45题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46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47题季札
2、整体分析:24、25、27、32、33题还是高频考点的考查。
25、29题明显考察时空观念,26、34题考察史料实证意识,30、31、41、42、46、47题折射了热点问题。
(分别是抗战、经济体制改革、国际共运、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民族主义、早期全球化的转型时期、近代外交、传统文化)。
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历史试题分析
作者简介:孙冬梅(1952-),女,河南延津人,教授,主 要研究方向:教师教育;肖佳(1989-),女,河南南阳人,硕 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2017 年高考全国 II 卷历史试题分析
彭 雨 苏继红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2017 年全国 பைடு நூலகம்I 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部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并在提高试题质量的同时注重主干基础知识的
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全国Ⅱ卷试题分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试题第Ⅰ卷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 .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 .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 .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答案】 A【分析】 本题创设了地图与文字结合的新情境,考查考生整理和理解图文材料,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
地图展示了若干河湖、诸侯国与城池等地理要素,题干的文字材料提供了范蠡、子贡在其中部分地方经商致富的信息,要求考生结合二者作出合理推论。
因为图文材料都没有涉及争霸战争、城市规模,故B 、D 两项可直接排除。
C 项“决定”过于绝对,亦可排除。
实际上,范蠡就是因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的极佳区位,才去当地经商的。
子贡亦基于类似原因,在以陶为中心的曹鲁之间经商致富,由此可见区域位置对商业贸易的重大影响,所以正确答案选A 。
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 A .记载的真实性 B .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 .修撰的政治性 D .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答案】 C【分析】 该题通过古代史书由私家修撰转变为官修并由宰相主持、皇帝参与的变化,考查考生对历史基本问题的认识,考查通过历史事实认识历史本质的能力。
从古代史书的官修性质,可见史书修撰主要为皇帝的统治服务,必然有掩盖历史真相或故意美化等问题存在,故A 项错误。
官修史书必然带有官方立场,故而在评价历史事件时一定是从统治阶级的需要出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史书评价历史的公正性和解释历史的客观性,故B 、D 项错误。
朝廷重视修撰史书,主要目的是为其统治服务,故C 项正确。
【高考链接】 2016年全国Ⅰ卷第26题、2016年全国Ⅲ卷第24题,均从不同角度考查中国的重史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及教学总结2017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及教学总结【总体特点】2017年天津高考文综历史试卷,试卷内容上体现新课程理念,贴近中学历史教学,坚持对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的考查。
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改革和创新,其中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题对学生的能力有较高要求。
2017年天津高考文综历史试卷“以稳为主”,试卷结构平稳,同时题目平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无偏怪题,难度控制比较理想。
1.总体上保持了与去年高考试题的稳定。
无论是题型,还是考试内容,2017年的历史试题都与以往高考试题的大体一致,保持了基础性、综合性和时代性,这对于习惯了的以往命题风格和做题技巧的考生来说,等于吃了定心丸,每个考生都可以冷静面对,从容应考。
2.注重核心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题目所选角度多是涉及关乎人类社会和民族、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以所学主干知识为依托,以新情境为载体,通过阅读材料和逻辑推理、迁移知识和整合记忆,考生可以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题目所涉及的问题。
3.在传统得以继承的前提下,天津卷还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比较突出的体现在对核心素养的关注和考查,以及对社会热点问题更直接和快速的反映与揭示。
【命题趋势】1.体现新课标理念,实现平稳过渡。
试卷紧扣天津考试大纲,考查最主干和核心的历史知识,注重考查考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以方法为依托,以能力考查为目的的命题要求。
2.突出体现历史学科的学科素养。
试卷基本涉及到了历史学科的各个核心素养要求,比如选择题中关于史料实证的题目涉及第3、4、5、6、10题共5题,涉及时空观念的题目有2、7、9、11题共4题,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素养的考查也不同程度的有所体现。
3.突出历史研究和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体现了历史学科为现实服务的史鉴功能。
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和成果展示是2017年以来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间引起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试卷直面这一社会热点问题,以此为载体切入,考查历史研究的基本素养和方法。
另外关于国家统一、十四年抗战、民主与法制、科技发展、海洋意识、经济政策的调整等长效或短效热点问题都有涉及,这些既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主要方面,也是历史教学所关注的主干知识。
4.从考点分布看,考点分布大体合理。
中外并重,突出中国史;厚今薄古,注重近现代史。
从通史和中外两个角度看,其中涉及中国古代史的题目有28分,中国近现代史部分有32分,世界近现代史部分有46分,没有世界古代史的题目。
从模块分布看,必修与选修兼顾,必修各模块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选修题目的设计与往年保持了一致,依然是命制了一道选择题;必修模块更注重必修一、二的知识考查。
具体来说,选修考查在选择题中体现;必修一、二、三在试卷中所占分值依次递减,分别为44分、38分和13分,突出政治、经济史的考查,思想文化所占比重较低。
5、从题目的数量上看,继续保持稳定。
2017年的天津试题选择题仍然是11题,主观题仍然是3题,但是主观题表面看是3题共设计了9个小题,比起2017年3题共11小题来看,似乎是数量变少了,实际上却是2017年的9小题共有22个小问题,而2017年则是21个小问题,所以题的数量减少,问题实际并未减少反而稍有增加。
【成功做法】一、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1、认真参与教研:教研是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本学期学校大力倡导“一周一研”活动,本人一直认真对待,积极参与。
通过集体备课讨论、一周一听评课、开研讨会等教研活动,结合自己的实际,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思想观念、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等。
2、认真研究高考:高考的动向是高三教学的指挥棒。
我首先认真研究了近三年的天津高考试卷,特别是今年的高考试卷与往年比“稳”了哪些,“变”了哪些,特别是“变”(所做的调整)对我们的复习有关键的指导意义。
其次是研究全国及其它省市的高考试卷,注意和我们天津的试卷对比、分析,从中总结出命题、组织答案的一些规律,以便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应试技巧。
3、认真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在现在多种版本教材的情况下,课标是专家高考命题的唯一依据。
我们复习只有紧扣课标才能做到少做无用功,才能少讲精讲、短时高效。
考试说明是对高考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试卷形式等方面的具体说明和要求,我们深研考试说明能把握住高考专家的命题意图、教育理念和命题思想,从而使我们的复习更有针对性、时代性、高效率。
二、扎实做好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常规工作1、认真研究和制定教学计划:教研室在开学伊始对本学期的复习时间进行了大体规划,我们根据此计划并结合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较为切合我们实际的高三教学计划,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使计划更切合实际,更适应学生复习。
2、认真编制学案:根据“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学案必须提前半周定稿,提前准时发放到学生手中。
依此特点,我们实行了分组编制、集体审阅,既保证了集体备课又保证了教案学案的同步。
我们的学案编制技术稳步上升,争取以后向精品化方向发展。
3、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
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把握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要备学生、备学法、备教法、备学案等,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无患,未雨绸缪”,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不断反思自己的经验和不足,以使自己在教学中不断使自己的教学艺术不断提高。
4、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学法,写好教案和反思:一轮单元复习,注意基础知识的整理和综合,注意归纳单元结构和单元特征,注意历史概念的解释和重点、难点的概括。
注意基础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和比较。
做到基础知识系统化,重点难点透彻化。
以单元为中心,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
融会贯通,形成历史知识的主干。
5、认真研究测试题,做好考试总结:坚持“精选、精炼、精讲”,不搞题海战术。
练习注意做到难度适中、立足基础、典型新颖、题量适中。
特别要注意下大力气在网上搜索最新颖的试题。
课后作业是复习巩固的重要手段,但是要想使作业起到良好的效果,作业量一定要适中,如果作业量过多,需要消耗学生大量的时间,学生就会感到厌烦,疲于应付,那么,他们就不会认真对待,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
每次考试既要能检验学生的水平,又要便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考试成绩出来后,要全面仔细地分析总结,特别是联考或统考要让学生知道整体水平,以便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6、认真辅导,抓优补差:辅导能督促学生及时准确牢固地掌握好基础知识、提升能力。
我们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加强对“希望生”和“瘸腿生”学习方法和答题思路的指导。
为此,我在课外辅导时间,找学生谈话,对症下药,找出症结所在,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学习自信心,帮助他们提高成绩。
7、认真组织学生写好课堂小结,充分利用投影仪的优势:坚持把每堂课的课堂小结写在投影仪上,让课代表安排学生轮流进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提升了书写等方面能力,效果很好。
8、认真批改学案和每周一测:要想上好课,必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后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而研究学生的最好方法是批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案作业,为此我们把坚持每堂课前一天的晚自习批改学案形成惯例,保证了课堂的有效和高效。
我们历史组坚持每周一测,及时统一改卷,总结得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试技巧。
通过这学期的教学,我感到最大的满足是教和学之间的互动进入一个良好状态,师生间平等民主的探索与交流,推动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意义,1412班成绩稳步上升。
【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学案设计的“知识梳理”板块,学生在落实过程中,只填空,冲淡了对知识的宏观把握,容易忽略对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效果不太好。
2、预设的历史学案学生一开始比较认真,后来随着各科发放学案,学生时间上的压力增大,部分差生存在应付现象,材料题出现放弃现象。
差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3、课堂展示环节学生用时过多,影响了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和进度。
4、有时“基础概述”在课堂上变成了新课,用时过多,课堂容量变小,教学目标难以当堂完成,课堂压力加大。
5、学生普遍感到历史材料题比较难,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测试时失分比较严重。
6、学生对基础知识缺乏整体把握,概括能力需提高。
【2018年备考建议】1.继续注重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复习,重点关注与人类和社会发展相关的主干知识,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尤其是对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发展阶段的阶段特征要重点关注,为此形成学生对历史的总体印象和直观感觉,为新一年的复习备考打下较好的知识基础。
另外需要注意时间和空间概念的把握,做到准确而迅速的反映出来才可以。
2.在新一年的备考过程中,需要继续渗透核心素养,无论是复习讲解课还是习题训练课,都需要关注这一点,尤其是对于历史学科特色鲜明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以及历史解释,要较多关注和涉及,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的渗透要做到润物无声、不死记硬背、不直接灌输。
借助于有直接冲突的一些史料,运用史学研究的方法和原则,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结论或者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由此做出合理的解释,可以最大限度的突出核心素养,在复习中,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3、继续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建议在新高三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共同就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寻求其与教材所学知识的契合点,并以此为思路进行大胆设计,选择新材料和教材主干知识相联系,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又可以借机让师生集思广益,加强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迁移,也关照现实生活。
4、复习过程不要过于功利,尽量兼顾到每个专题的主要知识点,出于试题设计的需要,今年有可能侧重于必修一、二,必修三的知识点涉及较少,但并不意味着明年仍然这样;今年没有涉及古代世界史的相关知识点,明年考查的可能其实是在增加,所以作为复习备考,不能兼顾各个知识点,是不明智的。
复习要全面而系统,不心存侥幸,才能真正的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