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长江水质状况

合集下载

长江靖江段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

长江靖江段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
第 1 0期

波 :浅 谈 小 型 水 利 工 程 的管 理
1 3 5
传统 的管理 观念 ,我们也要提 出新 的管 理模 式 ,不能拘泥于
旧 的模 式 , 国家 要 发 展 ,农 村 要 发 展 ,就 要 勇 于 改 变 旧 的传 统 观 念 ,做 到 因地 制 宜 、 因 时制 宜 。最 大 限 度 的发 挥 小 型 水 利 工 程 的 效 益 。既 促 进 农 业 综 合 能 力 的 发 展 ,又 为 农 民 生活 水 平 提 高 、 国家 建 设 出 了一 份 力 。 四 、 小 型水 利工 程 的 管理 体 制 在 小 型 水 利 工程 的管 理 体 制 上 , 我们要遵循这样的思路 : 在 社 会 主义 经 济 体 制 大 旗 的领 导 下 ,要 建 立 适 合 与 现 在 这 个 社 会 相 协 调 的管 理 体 制 。在 小 型 水 利 工 程 的 管 理 中 ,应 谨 慎 行 事 ,尽 量 得 到 领 导 、群 众 的 支持 ,建 立 一 个 合 理 的 、结 构
工程 的管理是一件不容小觑的事。
参 考 文 献
【 1 】王 学 勇. 农 村 小 型 水 利 工 程 管 理 的 对 策 和 建议 卟 甘 肃 水
利 水 电技 术 ,2 0 0 9 ,1 2 :3 2 2 .
【 2 】胡 瑞 芬 . 浅 谈 小 型 水 利 工 程 管 理 Ⅲ. 工程 建 设与 管理 ,
明确 的 管理 体 制 。
不仅仅需要地方政府小小 的维修 费用, 他 更需要使整个水利工
程设备齐全 , 一 个 不 完 整 的小 型水 利 工 程 对于 农 业 的发 展是 致 命 的。 只 有拥 有 整 套 的水 利设 备 , 才能 使 它 发 挥 它 的经 济 效 益 。 因 此需 要 增 加 对 小 型水 利 工 程 的 扶持 , 投 入 资金 , 减 小 对 它 的

长江水污染及其治理

长江水污染及其治理

扩有 总 散效 结 、控 性 水制 的 资、 来 源水 说 保工 , 护程 其 管改 原 理变 因 没水 就 有情 是 跟不 各 上利 类 等于 污 。污 染 染源 物没 的有 稀得 释到
重长 农 理 活 最 的江 业 性 水 后 水沿 、 化 平 , 质岸 生 因 的 工 变的 活 子 提 业 差工 废 逐 高 废 问厂 水 渐 、 水 题、 被 加 高 以 。居 大 强 新 及 民量,技生 也的越术活 不排来的污 例放越发水 外到多展排 ,江的以放 因河废及, 此湖水现随 导泊包代着 致之括社人 了中工会类 严,业的生 、
长江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9616×108立 方米,为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6%。从量上说, 完全可以满足流域内工农业生产及生活需水的 要求,但由于诸多原因,长江流域内局部地区 缺水还相当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制约了 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长江的缺水特点是: 不是整体处于干涸或缺水状态,而是局部性的 缺水。 此图展现的是昔日碧波荡漾、商船云集的 江南水道,如今却处处堆满生活垃圾。“守着 长江没水喝”,在很多地方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从总体来说,长江水质是比较好的,但是干流 城市若干江段、支流和湖泊污染已很严重。三大湖 泊有机污染程度依次为太湖、洞庭湖、鄱阳湖,而 太湖、巢湖、滇池被国家列为三个污染最严重的淡 水湖泊;。长江流域内的10个重点湖泊中,19 99年有6个湖泊水质劣于五类。“九· 五”国家 重点治理的滇池、巢湖、太湖水质至今无明显好转。 2001年监测结果表明仍为五类或超五类。目前, 由于长江水体的含磷量偏高,继汉江出现水华现象 后,上游的乌江也出现了水华的迹象。 此图为重庆段污染后的情况
逐是 渐什 变么 差导 ?致 了 流 域 水 质



长江水质的评价和预测

长江水质的评价和预测

长江水质的评价和预测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流,其水质一直备受关注。

长期以来,受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影响,长江水质一直处于下降状态。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长江水质逐渐得到改善。

本文将从长江水质的评价和预测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为长江水质的改善提供参考。

我们来评价一下当前的长江水质状况。

根据最新的监测数据显示,长江水质整体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

在城市污染源治理力度加大的影响下,长江上游及支流水质明显改善。

而且大部分地区的水质已经从劣Ⅴ类别提升到Ⅳ类别,水质总体状况有所改善。

长江下游水域的水质依然较差,受到城市排污、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水质仍然不容乐观。

除了表层水质的改善,底泥污染也是长江水质问题的一大隐患。

底泥中的有害物质严重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为了更好地改善长江水质,我们需要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

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对长江生态保护和水质改善的政策力度将会持续加大。

相信随着政策的不断落实和措施的不断完善,长江水质将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

从技术层面来看,随着环保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长江水质的监测、治理和保护将更加有效和精细,各项治理工作将更加精准和有力。

市场力量在长江水质改善中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而推动相关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提高治污效率,改善长江水质。

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质改善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参与。

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公众要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长江水质的改善。

政府作为主体,要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监管责任,切实加强水质保护工作力度,从根源上减少各类污染源的排放。

企业要主动承担环保责任,加大环保投入,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污染治理效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科研机构要加强技术创新,为长江水质治理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

公众要提高环保意识,主动支持环保措施,积极参与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只有形成全社会合力,才能更好地实现长江水质的改善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长江水检测报告2023

长江水检测报告2023

长江水检测报告2023一、背景和目的长江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对中国经济和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长江水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长江水质的现状和变化情况,本报告对长江水体进行了全面检测,并分析了水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本报告的目的是提供有关长江水质的科学依据,促进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水环境的改善。

二、检测方法为了全面了解长江水质,我们采用了多种检测方法和指标,包括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

具体的检测方法如下:1. 物理指标检测我们测量了长江水体的温度、pH值、溶解氧等物理指标。

通过这些指标的测定,我们可以了解水体的基本性质和适宜生物生存的范围。

2. 化学指标检测我们检测了长江水体中的主要有机物、无机物和重金属物质的含量。

这些化学指标可以反映水体的污染程度和污染来源,对于评估水体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生物指标检测我们采集了长江水体的水样,并对其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进行分析。

通过对生物群落的研究,可以反映出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三、检测结果与分析根据我们的检测数据,我们对长江水体的水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以下是我们的主要结果和分析:1.物理指标–长江水体的平均温度为25℃,符合大多数生物生存的要求。

–水体的平均pH值为7.2,属于中性偏碱性。

–水体的平均溶解氧含量为8mg/L,达到生物生存的要求。

2.化学指标–长江水体中的氨氮和总氮含量超过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表明水体存在严重的氮污染问题。

–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和总磷含量也明显超标,显示出水体存在有机污染和磷污染的问题。

–部分重金属物质的含量超过了标准限值,如铅、镉和汞等。

3.生物指标–长江水体的浮游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较低,表明水体生态系统收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底栖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出现了下降趋势,进一步印证了水体生态系统的受损情况。

四、问题原因和建议措施根据上述的检测结果和分析,我们认为长江水质问题主要由以下原因导致:1.工业和城市污水排放工业和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直接排放到长江中,对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长江水质的评价

长江水质的评价

长江水质的评价和预测一、摘要文章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水质依靠流量、流速和解降系数的数学模型,找出了污染源的所在地。

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后十年污水治理做出了预测。

利用Matlab,C语言程序进行求解。

得出了有关结论。

针对问题一,根据03,、04年长江流域的水质报告表,对长江近两年的水质情况的综合评价是:饮用水占%32。

对每个地区近两年的的68,非饮用水%水质情况进行统计,找出该地区污染种类出现的频率是:Ⅰ类水比例为30%、Ⅱ类水比例为23%、Ⅲ类水比例为20%、Ⅳ类水比例小于1%、Ⅴ类水比例为30%、劣Ⅴ类水比例小于2%。

因此水质评价和污染频率推测污染情况相当严重。

针对问题二,根据主要的污染物在各个观测点的观测数据,建立水质依靠流量、流速和降解系数的数学模型。

对长江干流沿岸各个地段的排污量进行统计,找出了该地区污染源所在地区:长江中游湖北宜昌至湖南岳阳段。

针对问题三,根据各年的的废水排放总量,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找出废水排放量总量与年份之间的关系。

根据附件4污水排放量,对未来十年废水排放总量占长江总流量比例进行预测。

从预测结果中,发现污水百分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05年的%.6),由此说明长江污水的处理迫在眉2427.3到2014年的%睫。

针对问题四,依照过去10年的Ⅳ类、Ⅴ类水和Ⅵ类水的统计数据,通过数据拟合构建了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的未来十年Ⅳ类、Ⅴ类水和Ⅵ水占长江总水量的百分比。

引入流量的概念,得到长江的总流量HS。

从而求出未来十年每年需要处理的污水量为:75.195亿吨。

针对问题五,提出了解决长江水质污染问题从四个方面着手的方案:沿长江工厂的整治,民众意识的唤醒,上游植被的保护,以及法律的硬性要求。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法微分方程权重线性回归模型二、问题的提出题目给出长江沿线17个观测站(地区)近两年多主要水质指标的检测数据,以及干流上7个观测站近一年多的基本数据。

通常认为一个观测站(地区)的水质污染主要来自于本地区的排污和上游的污水。

国内主要河流污染状况

国内主要河流污染状况

长江流域水质总体良好。

105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88.6%、6.6%、1.0%和3.8%。

长江支流水质总体良好。

大支流中,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和汉江水质为优;大渡河、沱江、湘江和赣江水质良好。

但岷江眉山段、湘江衡阳段和赣江南昌段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均为氨氮。

省界河段水质为优。

20个断面中,Ⅰ~Ⅲ类和Ⅳ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95.0%和5.0%,无Ⅴ类和劣Ⅴ类水质。

2.黄河流域黄河水系总体为中度污染。

44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8.2%、4.5%、6.8%和20.5%。

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和氨氮。

黄河干流水质总体为优。

黄河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和氨氮。

省界河段为中度污染。

11个断面中,Ⅰ~Ⅲ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3.6%、9.1%和27.3%。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3.珠江流域珠江流域水质总体为优,33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84.9%、12.1%和3.0%。

珠江干流水质总体良好,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石油类和溶解氧。

珠江支流水质总体为优,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松花江流域总体为轻度污染,42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7.6%、35.7%、4.8%和11.9%松花江干流总体为轻度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石油类。

松花江支流总体为中度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5.淮河流域淮河流域总体为轻度污染,86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9%、32.5%、9.3%和16.3%。

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

长江水源调查报告长江水质的评价和预测

长江水源调查报告长江水质的评价和预测
收集近5年来的监测数据,分析各水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变化趋势总结
通过分析数据,发现长江水质整体稳定,但部分区域如江苏、安徽等省份的河流 存在水质变差的风险,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
04
预测分析
水质预测模型和方法
基于水文和水质…
利用长江流域内的水文和水质监 测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 模型来预测未来水质变化。
水质评价标准和方法
水质评价标准
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等相关法规和规定,将长江水质分为Ⅰ、Ⅱ、Ⅲ、Ⅳ、Ⅴ 类,其中Ⅰ类为最优,Ⅴ类为最差。
水质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单因子评价 主要考虑各水质指标是否达标,综合评价则考虑各水质指标 之间的相互影响。
长江全长6,300多公里,是中国第一长河,也是亚洲最长的河 流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的沱沱河 ,干流流经青海、*、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 、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主要水源区域和污染源
主要水源区域
长江上游及沿江地区,包括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川江、汉江、赣江等 河流
基于主成分分析…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复杂的 水质影响因素简化为几个主成分 ,建立模型来预测未来水质变化 。
基于人工神经网…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将水质 影响因素和未来水质变化之间的 关系进行学习,建立模型来预测 未来水质变化。
水质预测结果和分析
01
根据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未来十年内长江流域的水质变化趋势,预 测结果包括未来十年内各断面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指标的变化趋势 和变化范围。
通过对长江水源进行调查,可以了解长江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状况,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水 资源提供基础数据。

长江的环境问题

长江的环境问题

长江的环境问题【长江流域的水污染现状及防治】一、长江水污染现状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量呈逐年增加之势。

20世纪80年代初期,长江流域每年的污水排放量为127亿m3,90年代初约为142亿m3,10年期增了15亿m3,总量占全国排污量的40%。

而到了1998年全流域的污水排放量为189亿m3,2001年上升至220亿m3;流域内3万多公里河长中,1998年超标河长达19%,2000年上升到26%,2001年为26.3%。

流域省界断面水质超标率也呈上升趋势。

流域水污染,特别是中下游地区的水污染,由于未得到有效的治理与控制,已成为长江水资源保护的突出问题。

长江水污染主要表现为:--干流近岸水域污染未能得到遏制,威胁城市用水安全。

长江水资源保护局的调查显示,长江干流岸边污染带已接近600公里;500多个主要城市取水口均已不同程度地受到岸边污染带的影响。

长江干流沿岸城市污水排放量约占全流域排放总量的50%左右,其中攀枝花、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五大城市排污量又占干流城市排放量的70%以上。

五大城市近岸水域污染带长约400公里,目前已影响到邻近城市的生活、生产用水安全。

--支流污染严重。

调查结果显示,在支流两万多公里评价河长中,超标河长达七千公里。

其中主要污染支流水质状况为:嘉陵江干流部分江段水质达四、五类,引起部分城市饮用水困难;岷(沱)江全江水质较差,劣于三类,成都、宜宾、乐山自贡等城市江段水质更差,饮用水源水质难以得到保证;湘江水污染日趋严重,主要河段枯水期水质超标,重金属污染长期存在;汉江中下游已多次发生“水华”;黄浦江常年污染,水质劣于三类。

--湖泊富营养化仍在发展。

长江流域内的10个重点湖泊中,1999年有6个湖泊水质劣于五类。

国家重点治理的滇池、巢湖、太湖水质至今无明显好转。

2001年监测结果表明仍为五类或超五类。

目前,由于长江水体的含磷量偏高,继汉江出现水华现象后,上游的乌江也出现了水华的迹象。

长江源水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长江源水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长江源水环境问题及保护对 策
汇报人: 2024-01-08
目录
• 长江源水环境现状 • 水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 保护对策与建议 • 长江源水环境保护实践与展望
01
长江源水环境现状
水质问题
污染源
长江源地区的水质受到上游工农业生 产和城市生活产生的废水、固体废弃 物排放以及采矿、采油等活动的严重 影响。
合作三
合作四
人才培养与培训: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培养 水环境保护专业人才,提高我国在水环境 保护领域的专业能力。
跨界水资源管理: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合作,共同应对跨界 水环境问题。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降水分布变化
降水分布的变化影响长江 源地区的水量和水质,可 能引发供水危机和生态问 题。
03
保护对策与建议
强化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
针对长江源水环境保护,制定更加严 格的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企业 的责任与义务。
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对长江源水环境违法行为的执法 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提 高违法成本。
方向二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 国际水环境保护合作与交流,引 进先进理念和技术,提高我国水 环境保护的整体水平。
国际合作与交流
合作一
合作二
参与国际组织活动:加入国际水环境保护 组织,参与其相关活动和项目,分享经验 和资源。
技术交流与引进:与国际先进机构开展技 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水质监测、治 理技术和设备。
措施一
立法保护:为了保护长江源水环境,国家已经 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水环境保护的
责任和义务。
01
措施三
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生态补偿政策, 对因保护水源而受损的地区和居民进

长江水源调查报告长江水质的评价和预测

长江水源调查报告长江水质的评价和预测
划定水源保护区
对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的水源地进行划定,设立水源保护区,严 格控制水源地周边的人类活动,防止污染。
加强水质监测
增加水质监测站点,提高监测频次和精度,实时掌握水质状况,及 时发现污染源,为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建立预警系统
建立水源地水质预警系统,设定水质指标阈值,当水质指标超过阈 值时,立即启动应急处理措施,保障供水安全。
神经网络模型等。
参数确定
根据模型特点,确定关键参数,如 回归模型的自变量、神经网络的层 数和节点数等。
数据准备
收集历史水质数据,进行数据清洗 和预处理,确保数据质量和准确性 。
预测模型验证与结果分析
1 2
模型验证
通过交叉验证、Bootstrap等方法,对预测模型 进行验证,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调查目的
通过对长江水源的调查,了解其 水质状况,为保护和管理长江水 源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范围与方法
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范围包括长江干流及主要支 流的水源地、沿岸工业企业和城市污 水处理厂等。
调查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和数据统 计等方法,对长江水源的水质、水量 、水生态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
02
长江水源现状分析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公益活动等多种渠道,加强对公众的环保宣传教育,提 高公众对长江水源保护的认知和意识。
提高公众参与度
鼓励公众参与长江水源保护活动,设立环保热线和投诉平台,方便 公众反映环保问题,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培养环保意识
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环保教育,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推动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长江水源保护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长江流域水环境变化分析

近年来长江流域水环境变化分析

近年来长江流域水环境变化分析近年来,长江流域的水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水质恶化、水生态系统失衡和水资源的过度利用等方面。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也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水质恶化水质恶化是长江流域当前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根据环境监测数据,长江主干流及重要支流的水质状况明显下降。

特别是在江苏、上海等城市沿岸地区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致使部分江段水质大幅下降。

这种恶化主要表现在,化学需氧量、总磷、重金属、氨氮等指标的超标。

其中,化学需氧量是反映水体有机物质含量或者一定时间内耗氧量的指标,氨氮则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

二、水生态系统失衡随着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污染物排放的增加,长江流域的水生态系统已经出现了失衡的现象。

据相关调查,长江流域已经出现了多种生物虫害和水华的现象。

其中,最严重的是蓝藻和河蟹的数量快速增加,严重危害了水生态环境。

蓝藻是一种常见的浮游生物,当水体中的氮、磷含量过高时,会迅速繁殖并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这同时也对水质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水资源的过度利用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利用已经超出了其自身的可持续性界限,致使水资源面临了过度开发、过度利用的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城市和工业用水量逐年增加,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再加上不合理的流域布局和农业用水的习惯,致使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愈演愈烈。

四、结论综合上述分析,近年来长江流域的水环境变化已经到了威胁人类的临界点,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首先,应积极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强水质监测、减少污染物排放,完善环保法律体系。

其次,应研究和实施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引导农民科学用水,减少工业用水的浪费。

最后,应重视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保护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总之,水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流域的水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地方问题,更是全人类共同的问题,值得每个人的高度关注和努力改善。

关于长江的调查报告

关于长江的调查报告

关于长江的调查报告关于长江的调查报告引言:长江,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长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篇调查报告旨在探讨长江的现状、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长江的现状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孕育了无数的文明和繁荣。

然而,长江的现状并不乐观。

首先,长江的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工业废水、农业污染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长江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浓度不断上升,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其次,长江的水量也面临着枯水期和涝水期的不均衡问题。

由于过度的水资源开发和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长江流域的干旱和洪涝频繁发生,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此外,长江的河道整治和水利工程建设也给沿岸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二、长江面临的问题1. 水质污染长江的水质问题是当前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物的排放,使得长江的水质指标超过了国家标准的限制。

这不仅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也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构成了威胁。

2. 水资源短缺长江流域的水资源日益紧张。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长江流域的用水需求不断增加,而水资源的供给却相对有限。

这导致了长江流域的干旱和水资源短缺问题。

3. 生态环境破坏长江的河道整治和水利工程建设,虽然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河道的淤积和河床的改变,使得长江的生态系统失去了平衡,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威胁。

三、解决方案1. 加强水污染治理为了改善长江的水质,我们需要加强水污染治理工作。

首先,要加大对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和监测。

其次,要加强水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了解决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我们需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长江的环境问题

长江的环境问题

长江的环境问题【长江流域的水污染现状及防治】一、长江水污染现状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量呈逐年增加之势。

20世纪80年代初期,长江流域每年的污水排放量为127亿m3,90年代初约为142亿m3,10年期增了15亿m3,总量占全国排污量的40%。

而到了1998年全流域的污水排放量为189亿m3,2001年上升至220亿m3;流域内3万多公里河长中,1998年超标河长达19%,2000年上升到26%,2001年为26.3%。

流域省界断面水质超标率也呈上升趋势。

流域水污染,特别是中下游地区的水污染,由于未得到有效的治理与控制,已成为长江水资源保护的突出问题。

长江水污染主要表现为:--干流近岸水域污染未能得到遏制,威胁城市用水安全。

长江水资源保护局的调查显示,长江干流岸边污染带已接近600公里;500多个主要城市取水口均已不同程度地受到岸边污染带的影响。

长江干流沿岸城市污水排放量约占全流域排放总量的50%左右,其中攀枝花、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五大城市排污量又占干流城市排放量的70%以上。

五大城市近岸水域污染带长约400公里,目前已影响到邻近城市的生活、生产用水安全。

--支流污染严重。

调查结果显示,在支流两万多公里评价河长中,超标河长达七千公里。

其中主要污染支流水质状况为:嘉陵江干流部分江段水质达四、五类,引起部分城市饮用水困难;岷(沱)江全江水质较差,劣于三类,成都、宜宾、乐山自贡等城市江段水质更差,饮用水源水质难以得到保证;湘江水污染日趋严重,主要河段枯水期水质超标,重金属污染长期存在;汉江中下游已多次发生“水华”;黄浦江常年污染,水质劣于三类。

--湖泊富营养化仍在发展。

长江流域内的10个重点湖泊中,1999年有6个湖泊水质劣于五类。

国家重点治理的滇池、巢湖、太湖水质至今无明显好转。

2001年监测结果表明仍为五类或超五类。

目前,由于长江水体的含磷量偏高,继汉江出现水华现象后,上游的乌江也出现了水华的迹象。

长江生态水质研究报告

长江生态水质研究报告

长江生态水质研究报告长江是中国最长、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其生态水质的研究对于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本报告侧重于长江流域的水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和解决方案。

长江流域的水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类活动、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城市化过程中的废水排放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长江水质恶化的现象,如水中氨氮、总磷和总氮等指标超标。

首先,工业污染是长江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工业生产废水和污染物直接排入长江,导致水质严重受损。

化工厂和电力厂的废水排放是主要的源头之一。

这些废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严重影响了水体的生态健康。

其次,农业污染也是长江水质问题的重要因素。

农田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这些化学物质通过农田径流和水体的渗透,进入长江。

化肥和农药中的氮、磷等元素和化学物质在水中积累,导致长江水体富营养化,丧失生态平衡。

再次,城市化过程中的废水排放也严重污染了长江水体。

城市的污水处理厂虽然能够处理部分废水,但是仍有很大比例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长江。

这些废水中可能含有微量的重金属和有机物,对水体的污染程度不容忽视。

针对长江流域水质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和恢复生态水质。

首先,要加强工业生产的环保管控,严格监管工业废水的排放。

加大对化工和电力等污染源的治理力度,推行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其次,要加强农业生产的环境保护措施。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农业对水体的污染。

最后,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和管理。

建设更先进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同时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监督和检查,避免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

综上所述,长江生态水质的研究和保护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治理和管理,以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维护人民的饮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国赛赛题解析(五)2005A 长江水质的评价和预测(灰色预测和多元线性回归)

国赛赛题解析(五)2005A 长江水质的评价和预测(灰色预测和多元线性回归)
2014/8/18 版权所有,请勿传播 13
二、问题二
问题分析:
问题二是由历史数据来确定长江干流的主要污染源 事实上这 问题二是由历史数据来确定长江干流的主要污染源,事实上这 是一个微分方程的反问题。 较好的思路: ①利用简化的一维水质模型(连续形式或差分形式)研究污染物 的降解作用,从而可以确定各地区污染物的浓度变化。 ②考虑干流上排污源的影响,并假设排污点在江段内均匀分布, 或者所有的排污源都集中在某一点处等处理方法,这些都是合理的 做法。 最后根据各江段排污量的多少确定主要的污染源在哪里。
10
一、问题提出
附件4:1995年~2004年长江流域水质报告
说明: (1) 表中河长单位为km 说明 k ,比例单位为 比例单位为% 。 (2) 水文年是指在一年内所有检测数据的平均值。 (3) 根据统计资料,每年长江的枯水期为1月~4月,丰水期为5月~10月,平水期为11月 ~12月 月。
2014/8/18 版权所有,请勿传播 11
上一节课程回顾
1、构成“综合评价”的问题必须要有五个要素:“被评价 对象,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综合评价模型(函数)和评价 者 。 者” 2、解决综合评价问题的一般步骤是:“明确评价目的; 确定被评价对象;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的标准化 处理;确定相对权重系数;选择或构造综合评价模型;计 算各系统的综合评价值,并进行排序或分类”。这是任何 一个综合评价问题都必须要做的工作。 个综合评价问 必 做的 作
1 灰色系统的定义和特点
灰色系统基本概念 灰色系统产生于控制理论的研究中。 若一个系统的内部特征是完全已知的 若 个系统的内部特征是完全已知的,即系统的信息是充足完全 即系统的信息是充足完全 的,我们称之为白色系统。 若 个系统的内部信息是 无所知 若一个系统的内部信息是一无所知,一团漆黑,只能从它同外部 团漆黑 只能从它同外部 的联系来观测研究,这种系统便是黑色系统。 灰色系统介于 者之间 灰色系统的 部分信息是已知的 灰色系统介于二者之间,灰色系统的一部分信息是已知的,一部 部 分是未知的。 区别白色和灰色系统的重要标志是系统各因素间是否有确定的关 系。

关于长江水污染的问题

关于长江水污染的问题

-----------------------以长江水为例长江流域总面积一百八十余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入海水量约九千六百余亿立方米。

流域介于北纬24°30′~35°45′,东经90°33′~112°25′,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

居世界第3位。

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

原来长江水都是一类、二类水,现在长江近岸中下游地区水质已经为三类水,而三类水已经是我国饮用水的最低标准。

一.长江污染现状:1.工业污染:近几年,长江每年都要发生好几起水污染事故。

就在2月份,江苏镇江发生苯酚污染,造成从长江取水的水厂供水有异味,给下游居民造成很大影响。

根据我的调查,长江沿岸中下游每一个县都有化工园区,每一个市都有化工开发区,每一个省都有大型化工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沿江大型、中型化工企业达到17000多家,这些化工企业的污水大部分没有经过严格的污水处理,直接进入长江。

其实很多企业有污水处理设施,但是大多不运行。

2.生活污染:由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卫生条件改善,生活污水总量在日益增加。

目前大多数小城镇内排水体系不健全,而且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

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几乎为空白,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对地表水环境造成了较大污染。

3.农业污染:前几天因武汉市突降暴雨,造成长江周边部分农田被淹,大量含有化肥的农业废水入湖,加剧污染。

雨后转晴,气温升高,湖中蓝藻大量繁殖,造成湖中的鱼缺氧而死。

二.长江水污染危害:1. 危害人类健康;2.威胁鱼类生存,造成渔业减产;三.导致长江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1.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2.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3.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4.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5.水土流失;6.矿山污水;········四.解决措施:1.制定包括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内容的综合性的《长江流域管理法》,作为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基本法律;2.制定综合性的长江流域环境保护法或长江水资源保护法,作为长江流域环境资源保护系统的专门法规;3.逐步制定、完善与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密切相关的其他法律规范性文件;4.建立以源头控制为主的污染综合防治战略;5.建立以蓄水管理为基础的水资源供需平衡战略;6.建立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的城市水资源利用战略······【参考文献】◆沈泰《水资源保护》2002 第3期- 维普资讯网◆方子云《人民长江》1998 第1期- 维普资讯网◆姜兆雄《水利水电快报》2005 第13期- 维普资讯网◆方子云《水利发展研究》2001 第1期- 维普资讯网◆印卫东《水资源保护》2003 第1期- 维普资讯网◆郭海晋姜兆雄《人民长江》1999 第3期- 万方数据◆印卫东《中国水利》2003 第6期- 维普资讯网◆苏金林单广荣刘华马仲海巴都《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第3期- 维普资讯网◆邓先瑞黄建武《经济地理》2003 第4期- 万方数据◆印卫东《水利发展研究》2003 第3期- 维普资讯网义乌三中:高一(1)班黄京晶指导老师:吴燕芳。

中国长江中下游水污染严重环境保护亟待加强

中国长江中下游水污染严重环境保护亟待加强

中国长江中下游水污染严重环境保护亟待加强为了构建一个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污染问题必须得到有效解决。

本文将分析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污染现状,并提出应对水污染的措施。

一、水污染现状中国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发展的不可避免性,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排放:许多工业企业未能有效处理污水,导致工业流域的水质下降。

工业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大量排放,严重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农业面源污染: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农化物质通过径流进入水体,破坏了水生态系统和水质。

3. 生活污水:城市和乡村地区的规划和建设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新的需求。

一些农村地区缺乏污水处理设施,居民直接将生活污水排入河流,对水资源造成了严重损害。

二、水污染对环境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污染严重威胁到生物多样性、饮用水安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影响如下:1. 生物多样性丧失:水污染导致河流中的植物和动物种群减少,甚至灭绝。

这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2. 饮用水安全问题:由于水污染,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饮用水质量受到威胁,人们的健康处于风险之中。

3. 生态系统破坏:水污染使得河流中的生态系统丧失平衡,导致湿地退化和物种减少。

这些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和资源。

三、应对措施要加强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环境保护,有必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包括: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出台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和惩罚措施,确保各类企业和农户按照规定处理废水和污染物。

2. 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并合理规划排放点,确保污水的彻底处理。

3.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4. 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对水污染问题的意识,推动人们改变生活方式,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长江水质调查报告

长江水质调查报告

长江水质调查报告篇一:关于长江的调查报告关于“长江水如何更美”的科技实践活动实践主题:对长江水污染的环境保护调查人:地点:沿江一带河道摘要:近几年,我市经济飞速发展,而在这种发展的背后,由经济发展而导致的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尤其是长江一带,而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大力宣传“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的口号。

这次活动,我们以发放自制宣传卡、在周围工厂宣传、实地调查、自己动手保护等方法,去倡导更多的人保护这条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调查目的:长江的水资源总量约为1万亿立方米,是我国最重要的水资源,它不仅是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同样也担任了“南水北调”的重任。

然而,随着上海浦东地区的开发和三峡工程的兴建,流域地区人口的增加、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在诸多自然和人为的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种种环境污染,所以对长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调查过程:1.实地调查我和几个同学来到航管站,向站长了解河道情况,然后坐船游览些河道。

一路上,站长向我们介绍几十年前这些河道水清澈透明,而现在垃圾遍布河道,一股臭味扑鼻而来。

了解好后,我们到各个居民家发放宣传卡,增加他们的环保意识。

接着我们又和站长到了附近工厂向他们讲述水污染的危害。

1泥河上游工厂的废水排放,城市布下水道2.调查分析原来水污染原因是:○2泥河附近大量农田,农民使用的化肥、农药安置此处,污水经管道排入河中。

○3居民的环保意识差,经等化学物质流入其中,致使藻类疯长,鱼类大量死亡。

○4用水量加大造成污染性缺水。

常将生活垃圾倒入河中。

○1地下水污染,用水困难,河水污染严重滋生大量蚊虫,河3.存在危害○2生物的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水散发刺激性气味,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3水体失去原有资源价值,使许多动植物数量大大减少,一些珍稀品种面临灭绝。

○水污染使水的观赏功能减弱,有些有毒物质还影响了渔业和农业。

调查结论:1.对于改善长江河道环境,应尽快开展河水、河岸等全方面的治理工作。

长江干流已实现全Ⅱ类水体

长江干流已实现全Ⅱ类水体

长江干流已实现全Ⅱ类水体章节一:引言长江是中国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也是全球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区之一。

长江干流的水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多年来,长江干流的水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但是时至今日,长江干流的水质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实现了全Ⅱ类水体。

章节二:长江水质状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长江干流的水质状况非常不容乐观。

因为长江流域的工农业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长江干流受到了严峻的污染威胁。

这些污染主要来自于污水排放、有机物、磷酸盐、氮酸盐等物质的排放等。

长江的水质一直属于劣Ⅴ类,也就是黄褐色的污水。

而且在许多地方,因为水质太差,导致沿岸的居民迁离或搬迁。

长期以来,长江干流的水质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环境的健康。

章节三:长江水质改善措施在实现全Ⅱ类水体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建设污水处理站、推广河道清淤、加强环境监管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长江干流水质的改善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同时,针对长江干流流域面积较大的情况,各级部门还实行了分区、分段、分布管辖等措施,落实了“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河流治理的效果,使长江的水质状况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

章节四:实现全Ⅱ类的意义实现全Ⅱ类水体,是长江干流治理取得巨大成功和突破的体现。

这个成果,表明了我国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决心和实力,也为其他污染严重的河流治理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实现全Ⅱ类水体,也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完全可以协调并存的。

同时,实现全Ⅱ类水体,也使我们更加坚定了环境保护的信念,鼓舞了我们保卫绿水青山的决心。

章节五:总结实现全Ⅱ类水体是长江干流治理的一项艰巨任务,也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这个成果表明了我国在保护环境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同时也为我们树立了信心和动力,去更好地落实好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

未来,我们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保持对景观环境的重视和投资的不断导入,使长江继续保持干净、健康的水质,同时努力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不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从 3 类水质因子的季均和年均特征可以总结得出,三峡水库蓄水以来的2013—2017年间,长江干流入出库断面DO 的年均值以Ⅰ类水质标准为主,少数年份为Ⅱ类水质标准,存在蓄水阶段性特征.COD,Mn和NH3-N 的年均值偏离Ⅰ类水质标准的年份减少,偏近Ⅱ类水质标准的年份增多,且入库比出库的水质要差,且随着时间推进出库断面的水质逐渐呈好.2,本文采用的水质综合评价方法所得到的年均水质评价结果以Ⅰ类水质为主,表现出明显的蓄水阶段性特征,可见蓄水的阶段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库区长江干流的水质变化趋势,与DO 指标的较为类似.季度变化上,长江干流的入库与出库水质变化仍
表现出一定的季度特征,水质类别处于Ⅰ、Ⅱ类水质标准,且长江干流入库和出库的季度水质化存在着反向年际变动.3 长江干流入出库断面水质的未来年均变化趋势同过去存在一致性,但持续性不强,有一定随机性入库断面水质的未来变化趋势伴随4 个季度的推进表现出同过去由反向向正向持续性的过渡,但要弱于年变化趋势,且出库断面水质的未来变化趋势在4 个季度中表现出与过去正反持续性的交替变换.因此,要在保持水质趋好的形势下防控好影响水质变化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