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说课教案)

合集下载

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

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

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影响,并举例说明;2、探究环境因素对生物生长的影响,掌握科学实验的方法;3、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二)能力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学会设计对照实验(三)情感目标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生物的影响2、活动: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实验的操作和实施2、什么是生物因素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讲授、观察五、教学过程(一)导入:问题导入:1.金鱼、燕子分别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如果把它们的生活环境对调,结果会怎样?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讨论:荷花和仙人掌的生活环境相同吗?它们的形态结构相同吗?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环境对生物产生了影响。

(二)探究一:1、环境的概念。

2、生态因素是什么,具体包括什么?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4-15页,2分钟完成。

环境: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存空间。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三)探究二:生物因素有哪些?给学生2min时间迅速阅读课本15-16页,自主完成。

1、同种生物之间学生举例说明:企鹅孵卵、梅花鹿争斗。

2、不同种生物之间学生举例说明:海葵和蟹、狮子捕杀斑马(四)探究三:活动: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1、介绍实验所需用的器材,学生讨论实验操作步骤,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的步骤。

实验法研究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 实施实验并记录6. 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2、演示实验过程,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霉菌适合在温暖潮湿的环境生存。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及教学反思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概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对象:八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 掌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2.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2.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准备教材:《生物》八年级上册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实验器材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风光照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 介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动物的迁徙等;2) 进行课堂实验,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3.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 介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如温度、湿度、食物等;2) 分析实例,如北极熊因全球变暖而面临生存威胁,让学生理解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作业布置1. 总结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写一篇短文;2. 观察身边的生物与环境现象,进行记录和分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使学生了解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验和实例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课堂讨论的时间安排不够充分,部分学生对于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理解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适当延长课堂讨论时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教学效果。

六、生物适应环境的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概念;2. 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例子;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生物适应环境的概念;2. 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例子。

教学难点:1. 生物适应环境的内在机制;2.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精选6篇)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精选6篇)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篇1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

2.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3.感受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这一重要概念。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生物的生存会受到阳光、空气、水、土壤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设疑:生物与生物之间有没有影响?小组讨论:以月季(或其它生物)为例,说说影响它生存的环境因素有哪些?这些环境因素可以分成哪两类?总结: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如: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非生物因素:由周围其他生物构成独立思考后回答:生物与生物之间应该也有影响。

阅读课本“探究光照或水对植物生存的影响”探究活动:(一)探究光照或水对植物生存的影响1、小组讨论:要使一棵植物的幼苗健壮生长,需要哪些条件?这些条件都是植物生存必需的吗?讨论1: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讨论2:第一组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讨论3:如果要探究温度对幼苗生长的影响,你怎样设计实验:如何设置对照组?课堂反馈:1.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句诗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2、生物生存的环境是指其周围对生物有影响的()A.非生物因素B.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C.一切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D.以上都不是3、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里的蝗虫来说,它的生活环境就是()A.田野中植物和蛇、蛙等动物B.阳光、空气、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因素C. A与B的总和D. A与B的总和再加上田野里的其他蝗虫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篇2预习提示1.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有、和。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因素。

2. 掌握不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和适应策略。

3. 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不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和适应策略。

3. 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生物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也受到生物的影响。

生物通过适应环境的方式存活和繁衍,而环境则为生物提供所需的资源和条件。

2.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不同的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气候、水源、土壤、食物等因素。

例如,气温的升高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水污染会导致水生生物种群减少等。

3. 生物的适应策略生物在面对不同环境的影响时,会通过一系列的适应策略来应对。

比如,动物栖息地的改变会使一些物种迁徙到合适的地方生存,植物在干旱环境中会发展出长根系来吸收更多水分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给出一些案例,让学生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生物的适应策略。

比如,极地地区的生物如何适应极低的温度和缺少食物的环境?四、讨论与分享(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和适应策略,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师在其中进行引导和总结。

五、展示和总结(10分钟)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

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呼吁学生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四、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一篇小短文的形式,描述一个生物如何适应其所处环境,并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

五、板书设计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的适应策略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够分析不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的适应策略。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及教学反思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名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使学生认识到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改变环境。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 生物适应环境的事例3. 生物改变环境的事例4. 学生实践活动:观察周围环境,找出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现象。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提问:植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现象,教师总结。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强调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改变环境。

2. 举例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事例(如沙漠中的植物)。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事例?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活动(20分钟)1. 学生分组观察周围环境,找出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现象。

2. 各组汇报观察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2. 学生分享答案,教师总结。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生物改变环境的事例(如蚯蚓改良土壤)。

2.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如何改变环境?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生物改变环境的事例?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活动(20分钟)1. 学生分组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生物如何改变环境。

2. 各组汇报实验设计,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了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3. 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对于生物适应环境与改变环境的事例,可以让学生课后继续搜集,加深对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理解。

六、教案名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七、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精选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精选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生物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必修三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第三节“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环境因素对生物生存、生长和发展的影响,掌握环境因素的种类及作用机制。

2. 使学生了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改变环境,以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难点:生物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机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不同环境中生物的生存状态,引发学生对环境与生物关系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并举例说明。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生活中所见到的生物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实例。

4. 例题讲解:讲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生物如何适应环境、改变环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具体案例中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6. 知识拓展:介绍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1.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3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环境因素,并说明它们对生物的影响。

(2)举例说明生物如何适应环境、改变环境。

(3)谈谈你对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的认识。

2. 答案:(1)环境因素:温度、光照、水分。

影响:如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光照影响植物的生理活动,水分影响生物的生存等。

(2)如:生物通过进化适应环境,如极地动物的抗寒能力;生物通过活动改变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说课稿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说课稿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这一章节在整个初中生物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生物多样性,对生物有了基本概念之后,进一步探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生物这一概念的理解,更是为后续学习生态系统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探究活动,如“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以及“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探索欲望。

在之前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中,学生已经对生物和环境有了一些零散的认识,比如知道植物需要阳光、水才能生长,动物需要食物和栖息地等。

但是,他们还不能系统地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直观的实例和探究活动,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说出生态因素的概念,区分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温度、水分等)对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影响。

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之间)对生物的影响,如种内互助、种内斗争、捕食、竞争、寄生等关系。

能够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如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以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实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如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以及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精选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精选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内容包括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生物如何影响环境、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基本概念,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因素影响生物的原理。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生物如何影响环境、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重点: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物模型。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因素影响生物的原理。

(1)生物适应环境:介绍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如何形成适应性特征。

(2)生物影响环境:分析生物如何通过生活习性、繁殖行为等影响环境。

(3)环境因素影响生物:讲解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对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等方面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4.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讲解典型例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惑。

六、板书设计1. 生物适应环境2. 生物影响环境3. 环境因素影响生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因素影响生物的原理。

案例一:沙漠中的骆驼案例二:蚯蚓改良土壤2. 答案:(1)见教材第四章第三节。

(2)见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及相关资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了解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

(2)探讨人类活动对生物与环境的影响。

(3)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八年级生物上册1.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1.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例题:请针对下列现象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A.森林砍伐
B.海洋污染
C.草原过度放牧
答案:A.森林砍伐的保护措施:1.加强植树造林;2.实施可持续林业管理;3.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禁止非法砍伐。
B.海洋污染的保护措施:1.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法规的制定和执行;2.限制和禁止有害物质的排放;3.推广清洁生产,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通过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更多关于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实例,如全球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并进行分析与总结。
-学生可以进行家庭小实验,如设置一个简易的生态系统(如鱼缸),观察并记录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
-学生可以参加学校或社区的环境保护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2)环境因素对生物影响的复杂性:学生可能对环境因素对生物影响的复杂性难以理解,例如学生可能理解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但难以理解阳光强度、光照时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3)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实例的深入理解:学生可能对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实例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实际观察、实验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举例:沙漠植物的根系可以吸收深处的水分,动物的保护色等。
②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产生影响。
-举例: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
③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实例
-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南橘北枳”的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以及“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教学设计4篇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教学设计4篇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教学设计4篇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阳光、温度、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2、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立爱护生物圈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非生物因素的种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三、《教学难点》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归纳总结四、《教法》以“一案三为主”为模式的学案导学教学方法五、《学法》试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六、《教师预备》多媒体课件、试验用具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观看视频《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导入:自然界中的环境因素多种多样,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生物的生活,这节课我们学习《环境对生物的作用》(二)、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读学习目标(三)自主研学、合作探究1、出示自主研学一,分组让学生答复。

2、展现图片和资料,分析是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的影响:(1)阅读黄粉虫幼虫资料,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2)展现试验材料,引导学生制定试验方案。

(3)小组长领着同学们实施规划,让学生画试验记录表(4)学生分组试验,把黄粉虫幼虫放置后,静置五分钟,每隔1分钟统计一次黄粉虫幼虫在两种环境中的个体数量,把试验数据填在记录表中。

(等待5分钟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试验:1、本试验的变量是什么?2、为什么要用10条黄粉虫幼虫做试验?只用1只黄粉虫幼虫做试验行吗?为什么?)(5)五分钟后,学生统计试验数据,求出平均值。

(6)引导学生得出试验结论(7)表达沟通:这个试验中有哪些因素对黄粉虫幼虫有影响?4、出示自主研学二,分组让学生答复。

5、展现图片,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四)课堂小结:学生畅谈收获,教师展现主要内容,并进展感情升华(五)布置作业:让同学们写一篇以爱护环境为主题的建议书(六)稳固练习:分组竞赛练习(七)评比表演优秀小组,鼓舞其他小组。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3)理解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欲望。在生物学科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及细胞结构等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对生态、环境等抽象概念的理解尚浅,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往往局限于表面现象,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其科学思维和生态观念。
-设计多元化的评价工具,如小组报告、生态观察日记、知识竞赛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其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新课导入阶段,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一系列生物与环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例如,播放一段关于极地企鹅如何适应寒冷环境的视频,让学生思考生物是如何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接着,提出引导性问题:“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环境又如何影响生物的生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短暂讨论,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基本概念,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的实例。
2.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及分类,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能分析它们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3.掌握生物之间常见的相互关系,如捕食、竞争、共生等,以及这些关系对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2.掌握生态因素的概念及其对生物生活的影响,特别是生物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分析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捕食、竞争、共生等,并理解这些关系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初中生物七年级《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说课稿

初中生物七年级《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说课稿

第一章§2.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3、举例说明生物之间的关系。

(二)情感目标1、发展合作探究精神;2、培养科学求实的态度。

(三)能力目标1、锻炼动手操作能力;2、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

2探究实验: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探究实验: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初学生物,学生在学习方法和要求上需要及时指导。

他们好奇心强,形象思维活跃,乐于动手和表现自我。

适于课堂上采用生动、直观、启迪思路的多种教学法。

五、教学方法以实验探究法、直观教学法为主,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多媒体教学为辅助的多种教学方法。

六、学法指导1、使学生初步掌握自学的方法;2、让学生初步学会探究生物科学的一般学法。

七、课前准备学生:(一)预习本节课内容并查阅资料;(二)根据书上内容分组做实验;教师:(一)课下做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对照实验的条件;(二)制作多媒体课件,使授课直观、形象。

八、教学具体过程课前准备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学生小结反馈练习九、教学过程1、引导复习:我首先打出四副图片,在轻松的气氛中引导复习:请同学们看屏幕,这四种生物分别是……?学生说:“羊、毛毛虫、螳螂、蛙。

”我指着螳螂和蛙说:“这两种生物和我们这儿的就不一样,可以看出生物是多种多样的,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哪些内容?生物的特征是什么?2、导入新课:我请学生再看图片,问:这些生物生活的环境一样吗?对!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3、新课内容:放大草原生态系统图片,让学生说说影响羊生活的因素有哪些?学生说出:有阳光、空气、土壤、狼、羊、草、水分、温度等,我列出这些因素,让学生说出哪些因素有生物的特征,哪些没有?让学生把这些因素进行分类,我归纳说:有生物特征的是生物因素,没有生物特征的是非生物因素,它们都属于生态因素。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精品教案精选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精品教案精选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必修三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的内容,具体包括第一、二小节,详细内容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以及生物如何影响环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生态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环境与生物相互影响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展示实例:不同地区的植物和动物种类差异。

(2)分析原因: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对生物的影响。

3.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展示实例:蚯蚓改良土壤、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2)分析原因:生物的生命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4.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环境与生物相互影响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光照等生物适应环境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的生命活动:蚯蚓改良土壤、植物的光合作用等生物影响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举例说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简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 答案:(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如沙漠地区的植物适应干旱环境,寒带地区的动物具有保温能力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改良土壤,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等。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精选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精选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的第一节。

主要内容包括:1.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2.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3.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2. 掌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难点:1. 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分析;2. 生物对环境影响的实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视频、图片、实物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沙漠地区的植物和动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如何适应这样的环境。

2. 知识点讲解:(1)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以沙漠地区的植物和动物为例,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如植物的根系发达、动物的节水能力等。

(2)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以蚯蚓改良土壤、植物的蒸腾作用等为例,讲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3. 例题讲解:分析实例,如沙漠地区的植物和动物如何适应环境,以及生物如何影响环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5.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特殊的生物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的实例,如北极熊的白色、植物的共生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生物与环境生物适应环境沙漠地区的植物和动物蚯蚓改良土壤生物影响环境植物的蒸腾作用动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的实例有哪些?请列举至少三个。

(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请列举至少三个。

(3) 请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2. 答案:(1)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的实例:沙漠地区的植物的根系发达、动物的节水能力;极地动物的保暖能力;高山植物的高山适应性。

(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改良土壤;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动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1 2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1 2

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1 2 主题: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 理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3. 掌握环境对生物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2. 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掌握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 分析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

教学准备: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教学资料;2. 案例分析的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教室的环境,提问:教室的灯光、温度等对学生有什么影响?2.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讲解(15分钟)1.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例,介绍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 让学生举例说明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并讨论其原因和结果。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给学生分发案例分析材料,让他们阅读并回答问题。

2. 分享学生的答案,并引导他们思考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一个给定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结果。

五、总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促进生物的健康与繁衍。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短文;2. 提醒学生准备下节课的学习材料。

板书设计: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教室环境,加深了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理解。

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合作能力。

下节课可以引入更多真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022年教学教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优秀教案

2022年教学教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优秀教案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3、举例说明生物之间的关系。

〔二〕情感目标1、开展合作探究精神;2、培养科学求实的态度。

〔三〕能力目标1、锻炼动手操作能力;2、开展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

2、探究实验: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探究实验: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初学生物,学生在学习方法和要求上需要及时指导。

他们好奇心强,形象思维活泼,乐于动手和表现自我。

适于课堂上采用生动、直观、启迪思路的多种教学法。

五、教学方法:以实验探究法、直观教学法为主,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多媒体教学为辅助的多种教学方法。

六、学法指导:1、使学生初步掌握自学的方法;2、让学生初步学会探究生物科学的一般学法。

七、课前准备:学生:〔一〕预习本节课内容并查阅资料;〔二〕根据书上内容分组做实验;教师:〔一〕课下做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对照实验的条件;〔二〕制作多媒体课件,使授课直观、形象。

八、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农田中小麦的生长呢?生:〔踊跃发言〕有阳光、水分、温度、土壤,还有空气。

师:答复得很好,但还不全面。

考虑一下小麦周围环境中还有哪些因素?比方某些生物也会影响到小麦的生长,谁来补充?生:〔各抒己见〕那么农田中的杂草,土壤中的蚯蚓,小麦植株上的害虫,与小麦套种的玉米都能影响小麦的生长啦!师:对。

我们知道每一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的生存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生物也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那么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板书课题〕首先,我们来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刚刚我们分析了影响小麦生长的因素很多,我们把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又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边讲解边板书:生态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谁能说说在影响小麦生长的因素中,哪些是生物因素?哪些是非生物因素?生: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选自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包括:各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前者主要以“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这一活动为核心,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一内容教材通过一系列的图片直观地呈现。

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动学生,认真组织活动,以及通过一系列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的生物学观点。

地位和作用:本节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

所以该节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举例说明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的概念;
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初步尝试探究的一般过程。

(2)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深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认同团结协作精神;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一步养成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3 )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渗透环保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的确立:
重点:1、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概念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
难点:
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汇报以及设计另外的方案来探究其他非生物因素对霉菌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我大胆的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了“在尝试中学会制定计划和完善计划”的新型模式,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过程性评价。

采用了小组实验——课堂反馈——全班讨论——总结——举一反三再实验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场所。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五、学习方法:
“授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课前的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尝试操作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六:课前的准备:提前一星期,按学生自愿分成8个探究实验小组,组员有分工,共同商定本组的探究课题并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研究设计完成实验探究,做好记录,以备课堂上汇报展示。

七、教学过程: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重点又是难点,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步:让学生观察教材的四幅图片,引导从“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间的联系展开小组讨论。

然后让学生选择一幅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创设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可是思维发展的肥沃土壤,也是我的课堂风格。

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性的,充满灵性的。

第二步:启发学生还能找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例子吗?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激起竞争意识。

第三步:媒体呈现配有介说词的图片,如:乌贼的墨囊;含羞草的叶与多暴雨的环境相适应;尺蠖的拟态等等,让同学们认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具有普遍性的,这种适应是生物通过漫长的年代,不断与环境摩合,自身不断进化、生存下来而形成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完整地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对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对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便提,以后高中会学到。

3、技能训练:
这是新教材的一个别有用心之处,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优势。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看谁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培养思维能力。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收获,这点很重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及时帮助他们构建概念,点睛突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生活在生物圈,对环境的破坏必将回报给人类,所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多么重要!
(三)、作业练习:(见教材)
1、在一个繁殖季节里,一条鲤鱼能产几十万粒卵,而一般的小型鸟类只产几个卵,你能其中的道理吗?这是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山羊绒又细又柔软,组成的产品十分昂贵。

山羊比绵羊好养,它连草根都啃食。

于是一些牧区大量饲养山羊,这对环境会有什么影响?
这是两道开放性题,既能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又能煅炼思维,体现知识与社会、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有所用。

整个教学过程的逻辑顺序就是这样安排的。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支撑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愉快地“享受”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