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说课稿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为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安排了“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有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探究提示,既创设了问题的情境,又为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初步设计探究方案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这一节内容特别注重体现技能方面的目标。
在上一节了解了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后,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究并确认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生物确实有很大的影响。
既培养了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使其深刻体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又为下一节的拟定保护生态环境计划奠定了意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以酸雨为例,说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技能目标:⑴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小组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确认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生物确实有很大的影响,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将这种认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
教学难点: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启发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探究实验用具,多媒体。
五、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学情分析: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实验探究有了较多的经验,但初一学生没有进行过探究方案的设计,对这方面还缺少经验。
学法指导:根据学生的情况,可充分地运用小组合作的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设计探究方案,通过小组讨论来完成方案设计和探究过程。
教师不对学生做出限制,只作一些必要的完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内容设计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1)搜集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
七年级上册《环境对生物影响》说课稿
七年级上册《环境对生物影响》说课稿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让同学进行探究试验。
使同学明确学会探究试验是生物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教学中不仅让同学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引导同学理解对比试验的作用、条件。
从而让同学能够联系生活,学会探究的方法,培育生物科研技能。
老师应通过敏捷设计,使这节课充分表达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思想,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基于这节课的设计目的,本节课的重点是(1)理解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
(2)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虽然这是中学生物的第一个试验,但它要求同学能够理解对比试验的作用,总厚实验的条件,并尝试设计试验。
所以试验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经深入讨论教材后,我把本节课的知识目标点列为三个:(1)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3)举例说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情感目标培育合作探究精神和科学求实的立场。
在技能上熬炼动手操作技能;进展语言表达技能和创新技能。
讨论教材后我又分析了学情:初同学物,同学在学习方法和要求上需要实时指导。
他们新奇心强,形象思维活跃,乐于动手和表现自我。
因此本节课实施以试验探究法、直观教学法为主,运用启发式教学、争论、多媒体教学为帮助的多种教学方法。
在学法指导上:1、使同学初步掌控自学的方式;2、让同学初步学会探究生物科学的一般学法。
教学过程为五步:课前预备、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同学小结、反馈练习;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做了充分的课前预备是:让同学 (一)预习本节课内容并查阅资料;(二)依据书上内容分组做试验;我(一)课下做两个试验,引导同学认识对比试验的条件;(二)制作多媒体课件,使授课直观、形象。
在导入新课这个环节,我首先打出四副图片,在轻松的气氛中引导复习:请同学们看屏幕,这四种生物分别是……?同学说:“羊、毛毛虫、螳螂、蛙。
”我指着螳螂和蛙说:“这两种生物和我们这儿的就不一样,可以看诞生物是多种多样的,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哪些内容?生物的特征是什么?同学回答后,我请同学再看图片,问:这些生物生活的环境一样吗?对!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说课稿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说课稿一、引言生物和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环境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起着巨大的作用,同时,生物也能够对环境造成影响,形成生态系统。
本文将从环境和生物的角度,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 温度温度是影响生物的重要生态因素,不同的生物对温度的要求并不相同。
例如,热带动植物生长所需的温度范围要高于温带动植物,而一些生物在极低温度下能够生存。
在自然界中,随着地理位置的不同和季节的变化,温度也随之改变,这对生物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水分水分是生物所必需的,同时在不同生态环境中也会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在沙漠地区生活的植物要能够适应缺水的环境,它们会在表面形成一层叫做剥落皮的结构,起到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
而湿地中的生物则能够在水中生存。
3. 光照光照是生物的能量来源之一,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叶绿体顶峰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是生物生存的基础。
4. 土壤土壤是生物栖息地中最基本的一部分,它对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品,不同的土壤中的组成和含量也会影响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同时也会影响某些生物的生存。
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 生态平衡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保持着一种相对平衡的关系,这种平衡就是生态平衡。
在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各个生物之间互相作用、影响,它们之间存在一种相对平衡的关系,通过这种平衡,整个生态系统才能够稳定运行。
2.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在某个生态系统内,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的多少。
对于生态系统来说,生物多样性是至关重要的。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互相作用、依存、竞争,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
3.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地循环流动的过程,它是由于生物的作用而形成的。
在植物释放氧气和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大量的水分被释放到大气中,随后又在大气中形成了云,最终形成降水,这样就完成了水的循环过程。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说教材,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课主要涉及了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探究的一般过程和对照试验等内容。
新课标构建的是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在学习了生物圈后,本节课与下一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相呼应,使学生站在生物圈的高度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
且根据新课标中“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本课教材编排排了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活动,所以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会自主探究的关键。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内容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是: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2、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联系(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等)能力目标是:1、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2、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1、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2、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基于以上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探究的一般过程根据学生已有认知水平,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分析对照试验,找出实验变量接下来说学情:鉴于本课前一节学生已经明确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阳光,水,温度,空气等基本条件,这使得学生对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易于理解,且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有求知欲,热爱大自然的特点,所以对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会有较高的热情,但他们的团队分工合作和动手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的引导和点拨。
再说教法学法: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七年级上册教案:环境对生物的影响3篇
七年级上册教案:环境对生物的影响3篇七年级上册教案: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能举例说诞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影响。
2.通过测量等环节的学习学会探究的方法。
3.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与其它学生进展情感沟通,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的测量技能,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力量。
教学难点:分析和处理数据的力量。
课前预备:教师:1、先自制“大树一叶一草”活动教具。
2、长颈鹿挂图。
3、投影胶片写出四个问题。
(1)骆驼、骆驼刺、海豹、旗形树四种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四种生物的形态构造特点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3)骆驼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
(4)旗形树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
学生:1、思索问题:“为什么大家看到的长颈鹿都是长颈的?”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询问家长等途径得出答案。
2.预习教材第29页的探究内容,设计好测量空气温度的表格交给教师检查,选出一份较好表格供课堂使用。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在很早以前,地球上生活着长颈的长颈鹿,同时也生活着短颈的长颈鹿(出示挂图)。
提问:为什么现在看不到短颈的长颈鹿呢?下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扮演长颈的长颈鹿,另一位同学上来扮演短颈的长颈鹿,请一位一般话好的同学进展独白。
表演过程:[独白: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生活着许多长颈的长颈鹿和短颈的长颈鹿,它们以地上的草和一些树叶为食,但后来,气候发生了猛烈的变化,长颈鹿的食物急剧削减,一天,长颈鹿们(两学生)去查找食物,它们观察的草,很快地吃了起来(两学生把教具上的草拿掉,做吃草的样子)。
草吃完以后,就吃树上矮处的树叶(两学生把矮处的树叶“吃”掉了。
矮处的树叶吃完以后,就只能吃高处的树叶,长颈的长颈鹿(高个学生)吃到了树叶,短颈的长颈鹿(矮个学生)吃不到树叶。
短颈长颈鹿因没有猎取食物而饥饿、生病死去(矮个学生表演“死”的动作),从而被淘汰。
所以,现在只剩下了长颈的长颈鹿。
你看,长颈的长颈鹿(高个学生)正津津有味地“吃”着树叶呢。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详细内容包括环境因子的概念、种类和作用机制,重点探讨温度、光照、水分等非生物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影响,以及生物因子如捕食、竞争、共生等对生物种群动态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环境因子的概念和种类,掌握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机制。
2.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机制,生物因子对生物种群动态的影响。
教学重点:环境因子的概念、种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生态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提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① 环境因子的概念、种类;② 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机制,以温度、光照、水分等为例;③ 生物因子对生物种群动态的影响,以捕食、竞争、共生为例。
3.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所见到的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进行互动交流。
4. 例题讲解:讲解与环境因子相关的典型例题,指导学生分析和解答。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难点、重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环境因子的概念、种类2. 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机制温度光照水分3. 生物因子对生物种群动态的影响捕食竞争共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① 解释环境因子的概念及其对生物的影响;② 论述生物因子对生物种群动态的影响;③ 举例说明环境因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环境因子的理解是否深入,教学难点是否突破。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责任感;
(2)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绿色生活观念;
(3)引导学生关爱生物,尊重生命,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展示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生物受到的影响,引发学生的关注;
2.设计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调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环境保护对人类和生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完成环境污染案例分析题,巩固所学知识;
2.撰写一篇关于环保行动的倡议书,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收集生活中的环保实例,分享给同学,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结构化的布局,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环境污染类型、生物影响及环保措施。板书风格简洁明了,关键词突出,辅以箭头和框图表示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强化记忆,便于学生跟随教学思路。
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4.定期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低碳生活、垃圾分类等,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创设竞争氛围,通过小组竞赛、成果展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1.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提问,及时给予反馈,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
2.生生互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活动,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设计,促进组内交流和知识共享。
3.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生物之间的关系,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加深对生物因素作用的理解。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入新课,如讲述“狼与羊”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思考。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让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为: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具体影响,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物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由于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因此需要教师采用生动、具体的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树立起关爱生态环境的观念。
2.生物关系互动模型:通过实物模型展示生物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生态纪录片:播放相关纪录片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4.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更多实例和拓展知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抽象的概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思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包括三个方面:一、教材的地位作用;二、教学目标;三、重点难点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知识的联系
本节安排了全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实验也是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
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一般过程,更要引导学生理解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思想及重要性。
教材中这部分的内容与前后知识联系紧密,渗透了“科学探究”,“环境因素”,“实验设计”等主题。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密不可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说案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襄阳市保康县实验中学黄佳树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我将从以下七个部分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主要内容是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及探究“光(包括其它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二)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站在生物圈的高度,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角度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本节安排了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活动,要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而“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通过实验法去解决生物学问题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所以这一节在本书中乃至本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突出的作用。
二、目标分析(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的种类;(2)设计“光(包括其它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二)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光(包括其它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初步学会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并能学着用这一方法去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鼓励学生创新;能够认真观察和如实记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实事求是的精神;(2)形成爱护生态环境、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
三、重难点分析(一)教学重点能够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①非生物因素;②生物因素。
(二)教学难点探究“光(包括其它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破解策略]通过对重难点的确定与分析,本堂课采取的破解策略有:1、利用“鱼儿离不开水”、“阳光下长不出花生果”等俗语,冬季要将种植的吊兰、海棠、芦荟等植物移到温室内等生活常识,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出重点①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哪些?或者利用多媒体展示唐诗《春夜喜雨》,学生朗读后指出诗中所涉及的非生物因素,如“雨”、“湿”等,引导学生回顾“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条件”,以此来理解诗中的“雨”和“湿”分别代表的非生物因素“水分”和“湿度”;另外春季风和日丽(空气、阳光)、气候温暖(温度)、雨水充沛(水分),这些都为生物“花”的花儿开放产生了有利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出重点①。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说教学内容(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第二单元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二节内容,本节知识内容是要求学生能举例说明非生物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分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两种。
通过上一课时生物圈的学习,学生明确了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水、温度、光等基本的环境条件,因此对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很容易接受,同时,如果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学生对生物因素对生物的生活的影响也很容易理解,所以说本节知识内容的掌握很容易。
因此,教材仅给出了几个实例,以引导学生构建新知。
教材里用大量篇幅安排了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目的是让学生全面的理解科学探究,同时通过亲自动手探究,体验探究过程要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要科学的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材中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用粉字框给出了探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要求。
这些都应是学习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举例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能力目标: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学会分析对照实验,能够找出实验变量;情感目标:科学的态度和实施求实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难点:能够分析对照实验,找出实验变量。
二、说教法:问题情景的创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上课伊始,通过播放视频录像,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为后面学习中学生积极参与做好铺垫。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充分放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提出探究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并实施探究方案。
从而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说学法: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在活动中建构起自己的认知内容。
本节课主要是探究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同样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意见,自己设计和操作实验来验证假设。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说课稿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这一章节在整个初中生物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生物多样性,对生物有了基本概念之后,进一步探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生物这一概念的理解,更是为后续学习生态系统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探究活动,如“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以及“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探索欲望。
在之前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中,学生已经对生物和环境有了一些零散的认识,比如知道植物需要阳光、水才能生长,动物需要食物和栖息地等。
但是,他们还不能系统地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直观的实例和探究活动,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说出生态因素的概念,区分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温度、水分等)对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影响。
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之间)对生物的影响,如种内互助、种内斗争、捕食、竞争、寄生等关系。
能够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如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以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实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如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以及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教学设计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包括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实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明白环境保护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三、教学内容及学习过程:教师介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包括气候、土壤、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并讨论不同环境条件下生物的生存状态。
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通过实例分析不同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让学生了解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变化的。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适应性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分析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策略。
3.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深层次理解让学生思考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生存能力,还包括生物的行为、生长发育等方面。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对生物的长期影响,以及生物如何应对环境的变化。
四、教学手段和学时安排:1. 教学手段:课堂讨论、多媒体展示、案例分析等。
2. 学时安排:一节45分钟的课程。
五、教学评价:1. 自我评价:教师通过课堂讨论、学生提问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评价: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提出问题,进行互相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学习内容的深层次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对生物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在学习中不仅获取知识,更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说课稿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我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和安排如下:一、说教材本章内容主要是学习生命活动的调节,而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则是学习整章内容的起点,一方面它与前一章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有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又关乎后续内容学习的动机问题。
如果在这一节课里学生的兴趣被激起,那么学生对后续内容的学习就会有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欲望!二、说学情学生在初一的时候已经学过一些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展开本章学习的第一节内容——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列举环境因素并不难,难点在学生能理解它们对生物行为的影响,并能根据具体的生物行为判断影响该行为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经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基本上都能判断常见的影响生物行为的环境因素。
因此根据本节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知识水平,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动物的节律行为、理解环境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以及植物的感应性现象;(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研究动植物行为的浓厚兴趣和探求欲望。
四、重点和难点分析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理解植物感应性现象,而难点就在于根据已有知识对植物感应性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五、教法与学法由于考虑到这多方面的因素,我在本节课中使用了比较丰富的多媒体资料,以及已经准备好发芽的蚕豆种子和含羞草,整堂课的学习以学生的讨论和探究为主,教师的讲解为辅。
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相互间的讨论和交流中获得知识和进步。
也是为了突出植物的感应性这个重点和突破学生在理解植物感应性所存在的困难。
六、教学过程为了切实完成所定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一些主要的教学环节采取了如下设想:我把整个教学流程分为四大块:(1)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说课稿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引言生物和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生物的生存状况和环境的演变趋势。
在地球的漫长岁月中,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许多变化和演化。
本文将会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两方面展开阐述。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 生物的形态和数量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生物的形态和数量。
生物的形态和数量决定了它们对环境的资源需求和排泄物产生量。
大量的生物会消耗环境中的资源,增加环境压力,引起环境的退化和损坏;相反,适量的生物可以帮助环境保持平衡和稳定。
2. 生物的种类对环境的影响生物的种类也对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和弹性,减少灾难的发生。
而当某些物种过度繁殖或者消失后,会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3. 生物对环境的改造生物通过对环境的改造来适应环境,而改造后的环境也会反过来影响生物的生存和进化。
例如,蚯蚓通过挖掘土壤来改善栽培土质,这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积极的影响;而森林中的植被可以影响气候和水循环,同时也可以保持土壤水分和减少水土流失。
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 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最为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也是对生物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
气候变化会导致环境的变化,使得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受到影响。
例如,极端气候条件下,许多生物很难生存,特别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对动物和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有着很大的影响。
2.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环境污染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污染的空气、水和土壤对生物的健康和生存都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例如,空气污染会导致许多疾病的出现,水污染会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土壤污染会使得土壤质量降低,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四、结论综上所述,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相互作用也是不可避免的。
在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中,我们也要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尊重生物的生存规律和环境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努力寻求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保护地球这个我们共同的家园。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生物《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生物圈的认识,还为后面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知识点清晰,一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另一个就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呈现方式也直观,前者是通过图片以及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归纳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后者是一个探究实验,也是本节课的最大特点。
使学生明确学会探究实验是生物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对照实验的作用、条件。
从而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生物科研能力。
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
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以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的种类;2)能设计“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初步学会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并能学着用这一方法去试着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养成认真观察和记录的习惯,并学会与小组同学合作和交流。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能够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依据:环境与生物的关系是目前人类所关心的话题,生物与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所以这一个知识点也是学习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圈的基础。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说课稿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简要分析:本节内容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内容,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论述了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
也为以后探索生命的学习做好预设。
准备用一个课时完成。
七年级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合作意识淡薄,但学习热情高,而且生物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门新课程,许多概念和术语都很陌生,而且新教材中的第一次涉及到探究实验,探究实验课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复杂的、主动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中重点是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难点是怎样探究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讨论,教师再分析总结的教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难点知识。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说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环境与生物的相互影响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b.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生活方式、道德观念。
c.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根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引领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指导教学,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基于对教学理念的认识我制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2.说教学方法基于教材内容的特点本节课我着重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分析讨论法和图片材料等教具与手段。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后老师在进行分析总结的学习方法,其理论依据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说学法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和分析,思考并与同学讨论的方式学习。
3.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充分准备,图片的选择,课堂上通过老师讲授,学生思考讨论,老师补充总结的师生互动的这样一个过程。
初中生物七年级《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说课稿
第一章§2.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3、举例说明生物之间的关系。
(二)情感目标1、发展合作探究精神;2、培养科学求实的态度。
(三)能力目标1、锻炼动手操作能力;2、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
2探究实验: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探究实验: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初学生物,学生在学习方法和要求上需要及时指导。
他们好奇心强,形象思维活跃,乐于动手和表现自我。
适于课堂上采用生动、直观、启迪思路的多种教学法。
五、教学方法以实验探究法、直观教学法为主,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多媒体教学为辅助的多种教学方法。
六、学法指导1、使学生初步掌握自学的方法;2、让学生初步学会探究生物科学的一般学法。
七、课前准备学生:(一)预习本节课内容并查阅资料;(二)根据书上内容分组做实验;教师:(一)课下做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对照实验的条件;(二)制作多媒体课件,使授课直观、形象。
八、教学具体过程课前准备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学生小结反馈练习九、教学过程1、引导复习:我首先打出四副图片,在轻松的气氛中引导复习:请同学们看屏幕,这四种生物分别是……?学生说:“羊、毛毛虫、螳螂、蛙。
”我指着螳螂和蛙说:“这两种生物和我们这儿的就不一样,可以看出生物是多种多样的,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哪些内容?生物的特征是什么?2、导入新课:我请学生再看图片,问:这些生物生活的环境一样吗?对!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3、新课内容:放大草原生态系统图片,让学生说说影响羊生活的因素有哪些?学生说出:有阳光、空气、土壤、狼、羊、草、水分、温度等,我列出这些因素,让学生说出哪些因素有生物的特征,哪些没有?让学生把这些因素进行分类,我归纳说:有生物特征的是生物因素,没有生物特征的是非生物因素,它们都属于生态因素。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说课稿八年级科学(上)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说课稿八年级科学(上)一、教材和课标的诠释;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这些分析,我把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①知识目标:知道动物的节律行为、理解环境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和植物的感应性现象;三、学生的学习起点和本班学生学习特色;初二的学生学习的自学性和动有所发展,抽象思维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他们已经能够根据现象做简单的分析,得出初步的简单的结论。
在这个班里有很多学生很会思考,平时对科学这门课兴趣也比较大,常常喜欢提各种各样的问题。
另外,对于这个内容来说学生平时也能从其它渠道了解有关信息。
但是这儿的学生表达能力不强,他们已经自己意会了的东西往往很难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有的时候常常会想说而不敢说,或者是说不清楚。
要把从自然界中观察到的感性认识转化到书面的理性认识还存在着一定困难。
当然,这个班里还存在着一些学习程度不太好的学生,他们在长时期的挫败下,表现为在上课时不愿去积极思考,特别是在学习第一章里的相关内容之后,开始对之失去了信心,而本章的知识相对比较简单一点,是学生找回信心和兴趣的很好机遇!另一方面,学生对于动物的节律行为比较好理解,但是对于植物的节律行为和感应性却可能长期存在的思维定势而难于理解。
四、重点、难点的确定;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列举植物的感应性现象上面,而难点就在于根据已有知道做简单的分析,并把它转化为理性的知识,主要是对植物感应性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流程设计和重难点的突破;为了这个意图出发,我把整个教学流程分为四大块:(1)引入和读图讨论:主要是解决本节课学习的起点问题,通过多种手段唤起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和认知,把对动物的节律行为的学生自然过渡到对植物行为的研究上来。
(2)观察讨论: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了解植物对环境刺激所起的反应。
学生在这里主要是要突破植物是不动的,无反应的等一些偏见或定势。
所以准备了一些视频材料,来帮助学生认识到植物也是有丰富的行为的,只是幅度比较小或者时间比较慢而已。
高中生物《环境对生物非常重要》说课稿
高中生物《环境对生物非常重要》说课稿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环境对生物非常重要》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一、说教材本节选自苏教版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1节第1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了个体、种群、群落这几个生命层次的基础上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更高层次的剖析。
本节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环境对生物生长很重要、生态因子和类型,该内容既是衔接生态系统类型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念的很好素材。
二、说学情本阶段学生对群落的概念以及捕食关系已经有了认识,对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但这些并不足以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而对环境与生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也不清楚,学生容易产生轻视的念头,因此,通过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探究生态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师生互动,了解环境、环境因子、生态因子等概念,明确环境与生物的关系十分紧密。
2、通过数据图像分析,初步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3、对问题进行探究,促进分析、推理、合作精神的养成,在学习中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分析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作用和对生态因子进行分类是本节课的重点。
本节的难点是说明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分析温度、湿度等条件对生物生长的重要性较复杂,且学生接触较少是本节课的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讨论、合作交流等方法,引起学习欲望,引导学生全员参与。
六、说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首先是导入环节,多媒体展示图片及歇后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隐含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说课设计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第一个课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目前人类关注的热点,大家都知道:全球变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关注环境,造福于人类自身,是我们的美好愿望。
这节课就是让学生认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从而树立环保观念。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使学生明确学会探究实验是生物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对照实验的作用、条件。
从而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生物科研能力。
教师应通过灵活设计,使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思想,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基于这节课的设计目的,本节课的重点是(1)理解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
(2)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虽然这是初中生物的第一个实验,但它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对照实验的作用,总结实验的条件,并尝试设计实验。
所以实验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经深入研究教材后,我把本节课的知识目标点列为三个:(1)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3)举例说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情感目标培养合作探究精神和科学求实的态度。
在能力上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研究教材后我又分析了学情:初学生物,学生在学习方法和要求上需要及时指导。
他们好奇心强,形象思维活跃,乐于动手和表现自我。
因此本节课实施以实验探究法、直观教学法为主,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多媒体教学为辅助的多种教学方法。
在学法指导上:1、使学生初步掌握自学的方式;2、让学生初步学会探究生物科学的一般学法。
教学过程为五步:课前准备、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学生小结、反馈练习;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让学生(一)预习本节课内容并查阅资料;(二)根据书上内容分组做实验;我(一)课下做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对照实验的条件;(二)制作多媒体课件,使授课直观、形象。
在导入新课这个环节,我首先打出四副图片,在轻松的气氛中引导复习:请同学们看屏幕,这四种生物分别是……?学生说:“羊、毛毛虫、螳螂、蛙。
”我指着螳螂和蛙说:“这两种生物和我们这儿的就不一样,可以看出生物是多种多样的,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哪些内容?生物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我请学生再看图片,问:这些生物生活的环境一样吗?对!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是:理解概念;认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课文一开始就给出“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这些生物术语,学生不易理解,我从直观图片入手,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抽象概念。
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讲的:请大家看这个图片,这是个什么生态系统?学生刚复习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立刻答出:草原生态系统。
“咱们来找找其中的影响羊的生活的因素有哪些?学生纷纷回答:“有阳光、空气、土壤、湿度、狼、羊、草、水分、温度等。
”这些因素哪些具有生物的特征?哪些没有?学生把它们分列出来。
我总结:这些因素没有生物的特征,叫非生物特征,这些因素具有生物的特征,叫生物因素,它们都属于生态因素。
然后请学生们在书上找出生态因素的概念,并读读。
(定义)板书列出,加深记忆。
对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学习,因为书上列举的例子比较常见,让学生阅读书上16页第一段,自学通过。
为了加深理解程度,我又让学生自己说说对“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认识,学生根据以上学习说出:“没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羊不能生存,大部分生物也是如此。
生物的生活依赖于非生物因素。
”这样使知识贴近生活,得到“消化”和迁移。
同时让学生形成这种观点,为下一节的“生物要适应环境”的学习做好铺垫。
本节课的第二个知识点是探究实验。
在以往的教学中,有许多学生对对照实验的作用、什么是变量和对照实验的条件都很迷惑。
我想通过三个实验、两个对比,促进学生理解。
这三个实验中一个是让学生按书上的实验步骤分小组提前三天做的,这个实验容易操作。
另两个是我提前做的。
两个对比是(1)把变量不同的两个对照实验作对比,让学生认识对照实验的条件;(2)把以上两个对照实验和有两个变量的实验作对比,让学生认识变量和对照实验的作用。
这部分是这样讲的:“刚才我们学习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现在我们用实验来证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实验是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请把你们小组的实验展示出来,我来看看”。
首先表扬各小组都积极做了。
然后对学生做的实验做了简单的评价。
再选择实验现象很明显的小组,请他们的代表说说实验分工、过程和结论。
一个小组代表介绍:“把松软的馍片分两组,使它们温度不同,其它因素一样,三天后,30℃的馍片长满了霉菌。
我们得出结论:30℃的条件适合霉菌的生长”。
我置疑:你们做的实验是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那么湿度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正是我的探究实验。
我来介绍介绍:松软的馍片分两组,使它们湿度不同,一组馍片在塑料袋中,一组馍片露在外面,温度都在30℃,其它因素也一样,三天后湿度大的馍片长满了霉菌。
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回答:湿度大的条件适合霉菌的生长。
我引导提问:你们的实验和我的实验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讨论后说:“都只有一个不同的因素,其它因素相同,现象明显”。
我又提出新的问题:“如果让两组馍片的温度和湿度都不同,馍片会有什么现象呢?”请大家看我三天前做的另一组实验;把相同的馍片分成两个实验组,使它们分别在30℃干燥条件和0℃潮湿条件中放三天,发现这两组馍片都没有长出很多霉菌。
这个实验中一组馍片有30度的条件,一组有潮湿的条件,却没有出现前面实验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后让学生对比讨论,我引导分析,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最后总结归纳出: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都适合霉菌的生长,但要研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时,必须象前两个实验一样,分开来研究。
要么只研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要么只研究湿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如果在实验中设置两个不同的因素,将得不到科学结论。
在研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时,应设置两个实验组,让其它因素一样,温度不同,观察哪种温度更适合霉菌的生长。
就会得出“30℃适合霉菌生长”的科学结论。
我立即强调:这样的实验就是对照实验,其中的温度是变量,0℃是30℃的对照条件。
通过三个实验的分析对比,学生理解了对照实验。
并总结出对照实验的条件。
因为第二章第二节中的实验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本节就应让学生尝试设计实验方案。
因此我提出要求:反思你们做过的实验,总结一下一个实验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学生预习过本节内容,又经自己做实验,很快回答出设计实验方案的内容。
为了继续锻炼学生能力,预计课堂时间紧张,因此我布置课下练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下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湿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并记录下来,下节课说说。
这样通过学生做一个难度不大的实验,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由老师引导对比分析,总结出对照实验的条件;再让学生尝试设计实验方案。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得以突破。
本节的第三个知识点是生物因素。
为了让学生对书上的“种内互助、种间互惠互利”等术语有直观印象,理解记忆,先让学生看四段录像,要求学生讨论其中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播放蝗虫啃食庄稼的录像时,提醒学生要注意后果是什么。
四段录像让学生看到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及时回答了问题:录像中有蚂蚁的互助关系和大象、棕熊的争斗关系,还有蝗虫和植物、狮子和角马的捕食关系;大批蝗虫过后,绿色植物所剩无几,庄稼颗粒无收,直接了破坏环境。
蝗虫的录像为下一节的“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学习埋好伏笔。
第二步:让学生观察书上16页的四个彩图,说说其中的生物关系分别是什么?学生争先恐后的说:“有海葵和蟹的互惠互利关系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学书上内容,总结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哪些?学生总结出(板书内容)。
通过活生生动态的录像和形象的图片,书上的概念不用老师解释学生就理解了。
本节全部内容讲完后,我让学生自己小结。
这是一组学生的小结:全面、直观而形象。
说明他们经过做实验、对比分析、看录像,自学印证,把直观感性的知识提炼成抽象概念,充分理解了本节内容。
通过教师和学生互动,至此已圆满地完成了本节的教学任务。
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湿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方案;预习下节课内容: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影响和改变作用;2、课下分组做书上17页的实验,要求认真记录数据。
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设计了反馈练习题。
这是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详细清晰,便于记忆。
本节课的时间安排是:复习旧知用4分钟;第一个知识点约用8分钟;第二个知识点约用16分钟;第三个知识点约用8分钟,小结5分钟;反馈练习4分。
本节课的教学特点是气氛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认识规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并用,使知识由直观到抽象,深入浅出。
上完课后,我反思本节课的得失:这节课根据以往学生的掌握情况,没有局限于书上的一个实验,通过大家做的三个实验的对比,使学生的认识步步深入,解决了以往学生对对照实验的迷惑。
从反馈信息中了解到效果较好。
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上,使学生懂得学习理论是求知的途径,通过探究也能获得知识。
最后我鼓励学生:只要你执着探究,也许将来你会有意外发现,解决人类的重大问题,永载史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