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孟子二章含解析

合集下载

《孟子》两章阅读及答案(共15页)

《孟子》两章阅读及答案(共15页)

《孟子》两章阅读及答案[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教案下载一:《孟子》两章重要习题答案《孟子》两章重要习题一、积累与运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3)天下顺之.(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兵革非不坚利.利(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4)空乏其身..(6)出则无敌国外患.(2)生于忧患.于舜发于畎亩之中.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三里之城.环而攻之.亲戚畔之.天下顺之.多助之至.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_________通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通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_通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___通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4.《孟子》是______________所作,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开头列举的人物有什么样的共性?二、阅读(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6.请将这则短文的论点写在下面。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文中的“君子”指谁?9.从本文可以看出,决定战争胜利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主要的是。

《孟子两章》练习题阅读的答案

《孟子两章》练习题阅读的答案

《孟子两章》练习题阅读的答案《孟子两章》练习题阅读的答案「篇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孟子是_____时期思想家,《孟子》是_________家经典著作。

(2分)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舜发于畎亩之中()空乏其身()衡于虑()而后喻()小题3:唐代名臣魏徵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

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小题4:《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儆之。

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简单说明。

(3分)小题5: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

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3分)参考答案:小题1、战国.儒家小题2:田间,田地使受贫困之苦通横,梗塞,不顺了解,明白小题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小题4:是下联的意思。

微祸给人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让人奋起而有所作为,这正是福人之处。

小题5:略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孟子文学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牢记此类知识点。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根据材料意思,把握关键句子即可。

小题4: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根据句子含义回答即可。

小题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联系实际,结合本文,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孟子二章复习练习及答案

孟子二章复习练习及答案

《孟子二章》复习练习班级:姓名:一、翻译下列划横线词语。

1.故不为苟得也:2.故患有所不辟也: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4.蹴尔而与之: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6.万钟于我何加焉: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8.是亦不可以已乎:9.发于畎亩: 10.举于士:11.空乏其身: 12.曾益其所不能:13. 人恒过:14.衡于虑:15. 而后作:16. 而后喻:17. 入则无法家拂士:18. 出则无敌国外患:19. 生于忧患:二、翻译下列语句。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4.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7.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课文理解。

1.宋末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元军杀害前曾写下绝笔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至仁。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所说的这些话的意思大概是什么?表明了他怎样的人生观?2. 《鱼我所欲也》中,“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一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孟子亲民爱民的民本思想,与此同时,在孟子看来,即使是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你认为其中的道理是什么?3.〈〈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

”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

4.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

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

四、文言文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中考文言文《孟子》二章赏析

中考文言文《孟子》二章赏析

中考文言文《孟子》二章赏析1.《富贵不能淫》《富贵不能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第二章》,内容是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

我们可以当成一篇驳论文来阅读。

孟子在与纵横家的信徒景春谈论“何为大丈夫”的问题中,提到了这著名的三句话。

在孟子看来,真正的“大丈夫”不应以权势高低论,而是能在内心中稳住“道义之锚”,面对富贵、贫贱、威武等不同人生境遇时,都能坚持“仁,义,礼”的原则,以道进退。

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我们看孟子是如何批驳的。

首先,孟子针锋相对地用了一个反问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对景春的观点给予直接的否定。

其次,孟子进行了分析,回答了“公孙衍、张仪之流”为什么不能称为大丈夫。

第三,得出结论,公孙衍、张仪之流的所行“以顺为正”,是“妾妇之道”,不是“大丈夫之道”。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不讲仁义道德原则,只是“以顺为正”,所行只不过是小人、妾妇奉行的是“妾妇之道”,非大丈夫所为。

在完成了批驳之后,孟子接着就阐述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孟子的结论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和地位的诱惑不能改变他的心志,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气节,威武和权势不能屈服他的志向,这样的人做大丈夫!怎样才能让自己做大丈夫呢?孟子做了两点分析。

一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还是儒家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信。

“广居”、“正位”、“大道”这三个词,朱熹依次解释为“仁”、“礼”和“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大丈夫,他首先要是个仁者,他要有以天下为家的博大胸怀,要有以天下人为亲的伟大情怀,居住在天下最大的居所——“仁”里。

其次,他要是个讲礼仪的人,要有为天下而立大正的社会理想和觉悟。

第三,他是个“大道之行,为公天下”的公道主义者。

二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时势适宜的时候,实现志向了,就跟百姓一起实行它;时势不宜的时候,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实行自己的道理。

孟子二章中考练习及答案

孟子二章中考练习及答案

2.翻译(4分)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1.①常常犯错误②割断2.①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②从此以后, 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3.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 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 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
〔甲〕人恒过„„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 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 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⑤ 得反国。〔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 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④谄谀:奉承拍马。 ⑤卒:终于。 1.〔甲〕文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乙〕文作者认为宋昭公失国逃亡的原因是_______ 。 2.解释加线词。 (1)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3.翻译。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4.〔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很多相通之处,请选择一点具体谈谈。 (2)而后喻 喻:(3)至于鄙 鄙: (4)被服以立被:
(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二)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 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注:①焦思:焦虑思考。②胆: 即胆囊,胆汁极苦。
1.解释句中加线词。
(1)衡于虑而后作 (2)人恒过

中考文言文之孟子二章(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之孟子二章(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之《鱼我所欲也》一、课文回顾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②蹴.尔而与之③向.为身死而不受④是亦不可以已.乎⑤故不为苟.得也⑥万钟于我何加.焉⑦失其本心..3.解释下列句子中相同的字。

①而: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②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③为: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4.本文的作者是,名,字,是时的家、家、家。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人名)的思想,与之并称为“”。

有之称。

5.下列句子中加线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A.此之谓失其本心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6.朗读停顿错误的两项是()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④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⑤是/亦不可以已乎8.选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9.下列句子中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一豆羹。

B、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C、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D、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3.对于文章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说理充分,富于雄辩。

开篇,便以人们要舍鱼而取熊掌的普通事例为喻,将人们引到自己的论题上并顺势提出中心论点:要舍生取义。

B、在文章中部作者逐层分析。

首先阐明义重于生。

在阐述这一层道理时,孟子从反面说明义重于生。

既而从正面假设,提出质问。

C、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D、最后孟子以行道之人、乞讨之人弗受嗟来之食为例,说明生活中人们是常常能做到舍生取义的,说明义是存在于人们的心中的。

二、中考题(2011•北京市)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第12~14题。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孟子二章》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孟子二章》

中考文言文专项练习:《孟子二章》孟子二章知识点梳理与专项阅读【一】基础知识:1、作家作品:孟子,名轲〔〝孟子〞是人们对他的敬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辩论家。

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极有影响的著作。

«孟子»一书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

孟子的主要政治主张是〝非攻〞与〝兼爱〞,主张和平,反对一切战争。

显然,孟子的主张带有极大的片面性,但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的时期,却有着积极的意义,至于课文中提及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断,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但对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仍有一定的教益。

2、重点字词注音:域民〔yù〕畎亩〔quǎn〕拂士〔bì〕3、重点解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里之城城:内城。

郭:外城。

环:围。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委而去之委:放弃。

去:离开。

域:限制。

寡助之至至:极点。

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畔:通〝叛〞,背叛。

顺:归顺,服从。

故君子有不战君子:得道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发:起,指被任用。

畎亩:田间、田地。

举:任用,选拔。

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士:狱官。

拂:违背。

乱:扰乱。

曾益:增加。

〝曾〞通〝增〞。

恒过:经常犯错误。

衡于虑:思虑阻塞。

〝衡〞通〝横〞,梗塞,不顺。

作:奋起,有所作为。

征于色征:表现。

喻:了解。

入:在国内。

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辅佐。

出:在国外。

4、重点语句翻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③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 《孟子》二章 复习精选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 《孟子》二章 复习精选题及答案

《孟子》二章复习精选题及答案1. 给加横线字注音1.体恤( )2.域( )民3.寡( )助4.忧患( )5.畎( )亩6.拂( )士2. 下列句中加横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池非不深也园林池沼宽畅B.兵革非不坚利也可汗大点兵C.然而不胜者不以木为之者D.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E.行拂乱其所为人则无法家拂士3. 用“/”标出下边句子朗读时应停顿的地方1.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4. 各写出两个含有下面句中加横线字的成语1.多助之至2.失道者寡助5.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文:6.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7. 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什么?其中起决定的因素是什么?从中可以反映出孟子怎样的政治思想?8.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佚。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语段中加横线的词。

(1)故(2)是2.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

3.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

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

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

(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本文作者是,他是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野芳发而幽香3.下列各句中“故”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汇编《孟子》二章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汇编《孟子》二章

中考语文文言文汇编《孟子》二章【安徽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15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⑴百里奚举.于市举:⑵必先苦其.心志其:⑶曾.益其所不能曾:⑷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⑸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⑵人恒过然后能改。

18.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答案】15.⑴被选拔,被任用;⑵他,他的;⑶通“增”,增加;⑷了解,明白;⑸在国外(或在外面,指国外)(共5分。

每小题1分)16.⑴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⑵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共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17.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练。

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

(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共2分,意思对即可)【甘肃省兰州市】(二)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10-13题。

(18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①上:指唐太宗。

②守成:保持成就。

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

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⑵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⑶创业与守成孰.难孰:⑷征与吾共安.天下安:1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C.莫不/得之于艰难 D.玄龄与吾/共取天下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二章》的复习训练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二章》的复习训练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二章》的复习训练题及答案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二章》的复习训练题及答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委而去之②亲戚畔之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④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⑤必先苦其心志二.翻译下列句子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②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③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⑤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三、选择题1.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以天下之所顺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属予作文以记之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A、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B、多助之至色愈恭,礼愈至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吾义固不杀人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此教我先威众耳3.加字变双音节词有误的一项是()A.城(城墙)非不高也B.环而攻之而不胜(胜利)C.池(水池)非不深也D.以天下之所顺(归顺)4.选出解说有误的一项()A.本文一开头就提出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B.第二三段先举出概括性很强的战例证明,然后从理论上来论证。

C.第四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全文语句整齐,气势磅礴,反映了孟子君贵民轻的政治思想。

5.选出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A.于:困于心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其:苦其心志帝感其诚C.者:无故国外患者肉食者谋之D.之:畎亩之中孔子云:何陋之有?6.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A.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将兵C.敌:出则无故国外患者恐前后受其敌B.间:举于版筑之间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D.发: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四、问答题1.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孟子二章习题含介绍

孟子二章习题含介绍

《孟子》二章习题精选一、基础测试题1.解释下面句中的实词。

人.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城:郭:环:B.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池:坚利:委:匕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至:畔:顺:2.“于”字用法和其它三项不相同的是()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征于色C.死于安乐D.衡于虑3.结合语境,解释多义词。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对子骂父,则是无礼()・・B.征于色,发于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 •C.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加点词不用使动用法来解释的一项是()A.苦其心志8.劳其筋骨匕动心忍性0.生于忧患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通__________ ()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通______________ ()C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__________ ()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 ____________ ()二、课内语段阅读题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③1.“得道者”指_______ ,“道”指 ___ ,“君子”指______ 。

2.“道”的得失决定了什么?(用原文词语概括)。

3.文中体现全篇结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字。

人.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匕多助之至() .D.得道者多助()*5.这段文字的修辞特点有A排比句,B骈句,C散句。

划线句①是______ ,②是______ ,③是_______ O三、问答思考题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四段第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么翻译?2.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什么意思?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用等论证方法。

中考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31文言文九下孟子二章讲练含解析试题

中考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31文言文九下孟子二章讲练含解析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九下—孟子二章一、文学常识1、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

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

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孔孟〞并称。

孟子提出了“仁政〞的思想和“民贵君轻〞的主张。

孟子还主张“性善〞论。

2、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现存七篇。

是儒家经典之一,“四书〞之一。

孟子在先秦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开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天时:天气、时令〔气候条件〕。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郭:外城。

环:围。

是:这样。

池:护城河。

兵革:兵,兵器。

革,甲胄。

武器装备。

坚利:坚,〔甲衣〕稳固。

利,〔兵器〕锐利。

米粟:泛指粮食。

委:放弃。

去:分开。

这里指弃城而逃。

域:界限,这里是限制。

固:稳固。

国:国防。

威:威慑。

道:道义,道理。

即施行仁政。

寡:少。

至:极点。

畔:通“叛〞,背叛。

顺:归顺,服从。

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君子:指得道者。

发:起,指被任用。

畎亩:田间、田地。

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筑:,夹板。

筑,捣土用的杵。

士:狱官。

:集。

任:责任,使命。

是:这样。

苦:使……痛苦。

心志:指内心。

劳:使……劳累。

饿:使……饥饿。

空乏:资财缺乏。

使……受贫困〔之苦〕。

拂〔fú〕乱:不顺,错乱。

拂,违犯。

乱,扰乱。

所为:所行。

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动:使……惊动。

忍:使……坚韧。

曾益:增加。

曾,同“增〞,增加。

益,增加。

能:才能,才干,本领。

恒:常。

过:犯过失。

衡:同“横〞,堵塞,不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征候,迹象。

色:面部气色、表情。

喻:明白,理解。

入:在里面。

指在国内。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bì〕士:辅佐君王的贤士。

中考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31文言文九下孟子二章测试含解析试题

中考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31文言文九下孟子二章测试含解析试题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学考测课课通之微测试创作人:埃半来日期:二O二二年1月11日孟子二章?分值:30分时间是:30分钟一.〔2021届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

〔10分〕〔1〕鸟向檐上飞,。

〔吴均?山中杂诗?〕〔2〕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贺铸?青玉案?〕〔3〕子曰:“默而识之,,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4〕,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5〕刘禹锡在?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舟抒怀,发出“,〞的感慨。

〔6〕?武陵春?中李清照因人事变故,无限悲苦,以泪代语的句子是“,〞。

〔7〕今年5月亚锦赛上,中国女排姑娘不畏困难,以杜甫“,〞那样的雄心,奋力拼搏,终获冠HY,重登亚洲之巅。

【答案】〔1〕云从窗里出〔2〕梅子黄时雨〔3〕学而不厌〔4〕一鼓作气〔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6〕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析】【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才能层级为识记A。

二、【2021中考卷】比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

(10分)【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二章?【乙】?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此言天地和那么万物生,君臣和那么国家平,九族和那么动得所求,静得所安,是以圣人守和,以存以亡也。

吾,楚国之小子也,而早丧所天,为二兄所诱养,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

今但贫耳;贫非人患,惟和为贵,汝其勉之!——录自?三国志·蜀书·向朗传注引<记>? 【注释】①传:?左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1)查找资料,知人论世。

对本文的理解,需要了解孟子所处的战国纷争、策士纵横的时代,以及孟子的生平经历和基本观念。

(2)借助注释,通读课文。

(3)反复诵读,体会孟子散文长于修辞,气势磅礴的特点。

课文中有不少对比和排比的句式,读这样的句子要注意节奏鲜明,如“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等。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 通假字往之女家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 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富贵不能淫.原意为:惑乱,迷惑,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②贫贱不能移.原意为:改变,动摇,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③威武不能屈.原意为:屈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3. 一词多义(1)得: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F____________②得.志F ____________③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____________⑤吾穿井得.一人(《穿井得一人》) ____________⑥便得.一山(《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2)戒:①戒.之曰 ____________②必敬必戒. ____________(3)居:①居.天下之广居 ____________②居天下之广居. ____________③居.无何(《周亚夫军细柳》) ____________④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____________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4. 重点实词(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为大丈夫哉诚:____________(2)安居而天下熄.熄:____________(3)丈夫之冠.也冠:____________(4)父命.之命:____________(5)无违夫子..夫子:__________(6)以顺为正.者正:____________(7)与民由.之由:____________(8)独行..其道.独:____________行:____________道:____________(9)此之谓.大丈夫谓F:___________5. 文言虚词(1)一怒而.诸侯惧 ____________(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____________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____________(3)为②以顺为.正者 ____________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____________(4)乎②子未学礼乎. ____________①丈夫之.冠也 ____________(5)之②父命之. ____________③往送之.门 ____________④妾妇之.道也 ____________①丈夫之冠也. ____________(6)也②妾妇之道也. ____________(7)以.顺为正者 ____________(8)以顺为正者. ____________(9)与.民由之 ____________(10)独行其.道 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课后习题)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课后习题)(2019荆州)三、文意理解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具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力,叱咤风云,威震一时,充满了光环和荣耀,所以是真正的大丈夫。

B. 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居于仁,立于礼,行于义,无论得志与否,都应该秉承原则,而不应只知道顺从君命,可见孟子反对臣子顺从君王。

C. 孟子用“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是建立在当时婚姻中妇女地位低下的社会现实基础上的,可见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

D. 孟子用反问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中“焉得”一语不仅仅是对景春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

针对训练(2020原创)文言文阅读。

(10分)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岂不诚.大丈夫哉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 父命.之或王命.急宣D. 与民由.之由.此观之C. 富贵不能淫.若夫淫.雨霏霏2.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一怒而.诸侯惧人不知而.不愠B.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 往之.女家长跪而谢之.曰D. 以.顺为正者自以.为大有所益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景春在提出自己对于大丈夫的观点时,用一个“诚”字加重肯定语气,表现他对于自我观点的深信不疑,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张仪、公孙衍的羡慕甚至崇拜。

B.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求取功名富贵,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并不算真正的大丈夫。

C.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运用排比,气势磅礴、义正辞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

“天下之”反复运用,极推大丈夫崇高的精神。

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是从人的外在和内在两方面去分析的,这就启迪我们,只要精神凌驾于物质之上,就能真正成为“大丈夫”。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2)不得志,独行其道。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见《富贵不能淫》素养提升。

故事复述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角度,展开论述,表明观点。

(80字以内)示例:忧患和磨难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经历。

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

在艰难困苦中磨砺成才。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 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2012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 (3)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人恒过.原意为:错误,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2)动词的被动用法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原意为:选拔、任用,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①苦.其心志F原意为:痛苦,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②劳.其筋骨F原意为:劳累,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③饿.其体肤原意为:饥饿,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④空乏..其身原意为:财资缺乏,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⑤所以动心忍.性原意为:坚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4)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动.心忍性原意为:震撼,惊动,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3. 一词多义发:①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________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_______________③黄发.垂髫(《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__4. 重点实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畎亩:______________(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筑:________________(3)管夷吾举于士.士:________________(4)百里奚举于市.市:________________(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F:_______________(6)行拂乱..其所为拂:________________乱:________________(7)曾益..其所不能曾益:______________益:________________(8)人恒.过恒:________________(9)而后作.作:________________(10)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___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___喻:________________(11)入.则无法家拂士....入:________________法家:______________拂士:______________拂:________________(1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________________敌国:______________敌:________________(13)国.恒亡国F:_______________(1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患:________________ 5. 文言虚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 ________________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________________②管夷吾举于.士________________(2)于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________________④困于.心⑤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____(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________________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________________(4)也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____①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__(5)其②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_______________(6)而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____(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________________(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________________(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019北京,2018深圳、龙东地区,2017盐城)2.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课后习题、课下注释)(2018南充)3.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课后习题)(2017锦州、盐城、黔南州)三、文意理解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第1段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这些事例说明有人虽然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也可以成就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B. 第2段从正面分别讲述了造就人才的条件和国家不被灭亡的条件,论证了经受磨炼的好处,并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C. 本文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气势铺排,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证,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人信服得出的结论,还给人以极大的启示。

D. 这篇短文立论高远,见解颇深,论证明晰,逻辑严谨,阐明了困境能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造就人才的道理,并提出国无忧易遭灭亡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