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高校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与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领域,而高校实践育人模式作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不断攀升,高校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也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对于高校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践教学的方法、实践基地的建设以及实践教育的评价等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传统的实践育人模式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对高校实践育人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势在必行。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拟对高校实践育人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实践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1.2 研究意义高校实践育人模式作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探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高校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高校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研究不同高校实践育人模式的特点和效果,可以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研究高校实践育人模式还可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对高校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完善,为高校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指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高校实践育人模式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和机制,从而为高校教育改革和提升教育质量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分析研究各种高校实践育人模式的特点和优缺点,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求设计和完善相适应的实践育人模式,进一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能力的提升。
通过对未来高校实践育人模式发展方向的探讨和展望,可以为高校教育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指导,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变化,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和改进。
校园文化育人机制的实践与探索——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
动 , 点 开 展 了 以加 强 自身 修 养 、 求 文 明礼 仪 为 内容 的 重 讲
基 础 文 明教 育 ; 以遵 守 法 律 法 规 、 持 知 行统 一 为 内容 的 坚
为 学 校 构 建 特 色 校 园 文 化 , 展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独 特 载 开 体 , 为 每 一 个农 大 学生 的必 修 课 。此外 , 成 学校 还坚 持 由
进 了学 风建 设 由点 到 面 的整 体 提 高 。为加 强 学 风建 设 , 学 校 制 定 了《 于进 一 步 加 强 学 风建 设 的意 见 》 相 关 配 套 关 及
住 学 生 公 寓 制 度 , 展 教 师联 谊 学 生 宿 舍 活 动 , 时 解决 开 及 学 生 中存 在 的困 难 和 问题 , 实现 了思 想 政 治 教 育 、 风建 学
奉 献 意 识 。 实 践 证 明 , 富 多 彩 的 校 园 文 化 活 动 , 续 和 丰 延
体 的作 用 并 使 之 可 操 作 化 , 校 出 台 了《 北农 业 大学 创 学 河
新 学分 管理 办 法 》 河 北 农 业 大 学 关 于 加 强 学 生 创 新 活 动 《 的 意 见 》 河 北 农 业 大 学 大学 生科 技 创 新 活 动 基 金 管 理 办 《
一
2 .以培养 学生 文 明修 身为 重点 , 开展 文 明和谐 校 园建 设 。学 校 坚持 弘 扬 主旋 律 , 社 会 主义 核 心价 值 体 系统 领 用 校 园文 化建 设 的各个 方 面 , 以专 家授 课 、 专题 报 告 、 主题 班 会 、 党 课 等灵 活 多样 的形式 , 织 开展 以理想 信 念 、 国 上 组 爱 爱 校 、 会 主 义 荣辱 观 等 为 主要 内 容 的 思想 政 治 教 育 , 社 帮
地方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地方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教育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培养未来社会精英和领袖的摇篮,高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养。
近年来,地方高校在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
本文将对地方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的背景和意义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是指在高等教育的背景下,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践育人环境和机会,包括学校、社会等多方面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这种建设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和公民。
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的背景是多方面的。
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其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更要求其具备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高校教育不能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更要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校与社会应该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将社会资源引入到高校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地方高校在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
以某地方高校为例,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模式。
1. 整合多方资源,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支持该地方高校通过整合学校、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践支持。
学校与政府部门合作,共建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与企业合作,组织实习实训活动,帮助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和职业世界;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建立多层次的实践育人平台该地方高校建立了多层次的实践育人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和平台选择。
学校设立了实践育人中心,统筹规划和管理实践育人资源;各学院设立了实践育人实验室,组织学生参与科研和实践项目;学生社团和组织承担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科技创新、文化艺术、体育健身等,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团队精神。
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价值和路径研究
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价值和路径研究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也愈发受到重视。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其文化育人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综合素质,引领学生走向成熟。
本文将从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价值和路径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一、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价值1.1 彰显高校教育使命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价值在于彰显了高校教育的使命。
高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使命,而文化育人工作正是实现这一使命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课程设置和社团组织,高校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1.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另一个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育模式侧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通过开展文化育人工作,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体验机会,帮助他们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实践能力和磨练自我意识,实现身心全面发展,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1.3 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文化育人工作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发展者,高校有责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讲座、文化体验活动等形式,高校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文化自信,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民族精神和文化自觉。
1.4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社会诚信、责任意识等社会行为和价值观格外重要。
高校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等途径,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
2.1 强化文化课程设置高校应该加强文化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传统文化、艺术、人文等方面的学习机会。
高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实现路径
高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实现路径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在高校内,教师是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主要责任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高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路径之一。
1. 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高校应重视教师的学术能力和文化修养,在招聘和评选教师时,要注重其学术背景和教育经历。
对现有教师也要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文化素养。
2. 引进高水平人才。
高校应加大对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引进高水平的教师,带动和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
3. 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
高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注重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二、推进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课程改革1. 多样化的课程设置。
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开设多样化的课程。
既要注重基础学科的培养,又要开设与现实社会问题相关的学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高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校应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强化人文教育的内容和实施方式,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1. 创建浓厚的学术氛围。
高校应打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和创新研究,加强学术建设,提高学术水平。
2. 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
高校应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如讲座、演讲比赛、社团活动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能力。
3.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精神文明教育,培养学生廉洁、正直的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四、加强社会与高校的合作高校应与社会机构、企业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促进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实现。
1. 开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高校可以与企业、研究机构等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提供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地方高校构建服务型实践育人教学体系的思考与实践--以宝鸡文理学院为例
地方高校构建服务型实践育人教学体系的思考与实践--以宝鸡文理学院为例王富平【摘要】服务型实践育人教学体系是地方高校社会服务所选择的主要模式之一。
宝鸡文理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普通高校,以“面向地方、服务地方”为取向,本着“基于实践育人教学、为了实践育人教学、在实践育人教学中”的实践育人教学改革理念和思路,探索和形成的“以优化实践育人教学内容为载体”、“以创新实践育人教学模式为手段”和“以建立实践育人保障机制为支撑”的三个维度上的三个有机结合的“三三制”服务型实践育人教学体系,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育人教学范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同类地方高校实践教学在目标功能、教学模式、运行过程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进一步增强了实践育人教学效果。
%Service-oriente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is one of the main modes of the choice of social service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as a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o"for local,local service" as the orientation,The spirit of"practical teaching,based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in order to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ideas and ideas,explore and formed"to opti-mize the practice education teaching content as the carrier","innovation practice teaching modes" and"to es-tablish the practice education safeguard mechanism to support the" o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he three"three three" service oriente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As a kind of effective practice teaching model,to a certain extent solved the simila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actice many problems exist in the targetfunction,teaching mode,operation process and so on teaching,enhanc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effect.【期刊名称】《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4页(P106-108,112)【关键词】地方高校;服务型;实践育人教学体系【作者】王富平【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教务处,陕西宝鸡 721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1地方高校是高等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特殊的地域地缘优势,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校服务育人的内涵与实践路径研究
高校服务育人的内涵与实践路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服务育人的内涵与实践路径。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正文中详细讨论了高校服务育人的内涵、实践路径以及加强师生关系、建设个性化辅导体系、构建校企合作平台等具体措施。
结论部分指出高校服务育人的内涵丰富多元,实践路径是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未来需要深化研究,推动高校育人工作不断提升。
本文旨在为高校育人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帮助高校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服务育人、内涵、实践路径、师生关系、个性化辅导、校企合作、就业空间、丰富多元、探索创新、研究推动、提升、未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服务育人的内涵与实践路径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高校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实践路径,以便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育人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
研究高校如何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界的热点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高校育人工作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的作用,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成为了高等教育机构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服务育人的内涵也不断发生变化和拓展,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将从高校服务育人的内涵和实践路径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高校服务育人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议题,对于促进高校教育质量提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高校服务育人的内涵和实践路径,有助于深入探讨高校教育的本质和价值取向,有利于凝聚共识,发现问题,寻找解决之道。
通过研究高校服务育人的实践路径,可以为高校提供可行的运作模式和方法,促进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推动高等教育向服务型、育人型转变。
宣传部课题:新形势下高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内容及载体研究
附件1太原师范学院“1331工程”立德树人建设计划申请书负责人:申楠所在部门:党委宣传部(盖章)建设时间: 2017年9月——2019年8月(两年)联系人:霍鹏涛联系电话:太原师范学院1331办公室2017年5月二、项目设计论证三、预期研究成果四、课题研究经费五、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六、专家评审组评审意见七、审批意见附件2太原师范学院“1331工程”立德树人建设计划任务书项目名称__新形势下高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内容及载体研究_项目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立项时间 2017年9月完成时间 2018年8月课题负责人申楠联系电话所在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党委宣传部_____ _______太原师范学院1331办公室制2017年6月内容提纲一、立德树人项目基本信息项目名称,研究领域,项目承担单位及单位负责人。
二、项目选题的价值、主要解决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研究目标在分析本领域发展趋势和状况的基础上,结合本项目已有工作基础,确立研究方向、近期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研究目标。
三、项目完成的条件及保障措施四、立德树人项目经费建设经费概算与落实计划。
五、依托单位的支持和审查意见签字及审核意见表附件3太原师范学院“1331工程”立德树人建设计划中期检查表项目名称__新形势下高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内容及载体研究_项目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立项时间 2017年9月完成时间 2019年8月课题负责人申楠联系电话所在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党委宣传部_____ _______太原师范学院1331办公室制2017年6月太原师范学院“1331工程”立德树人绩效考评指标及采分要点2、计入本项目绩效考评的成果必须标注“太原师范学院‘1331工程’建设计划项目”资助;3、凡涉及定性评价项目,由专家视总体情况,分优秀(85-100分)、良好(75-84分)、合格(60-74分)、不合格(60分以下)酌情评分。
高等学校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高等学校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实践育人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
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1]。
高校要通过实践育人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强化高校实践育人的必要性(一)工作就业需要加强实践育人近十几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大众化。
加之中国有14亿多人口、9亿多劳动力,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问题日益严重,高校学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
要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实践育人尤为重要。
当今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依赖性较强,与别人合作交流的机会较少,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接触社会,在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人生的艰辛和幸福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机会和劳动成果,能培养正确处世态度和增强社会活动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极大提高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障碍的心理能力,有利于大学生毕业后顺利走向社会、融入社会,为将来的求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加强实践育人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急需培养大批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
对大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环节贯穿创新教育的全过程,能够让创新理论教学得到升华,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新理念的最好途径。
尤其是立足于专业开展的实习和实践,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以致用的平台。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育人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三全育人”理念应运而生,成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将对“三全育人”理念进行系统阐述,明确其内涵与外延,分析其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总结高校“三全育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接着,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高校在“三全育人”实践中的创新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和建议。
本文将对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推动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深入人心,促进高校育人工作的创新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二、“三全育人”理念的理论基础“三全育人”理念在新时代高校教育中的提出与实践,其理论基础深厚且多元,它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又结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和实践,同时还吸收了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三全育人”理念的根本指导。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人素质等多方面的提升。
在高等教育中,这要求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三全育人”理念提供了实践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强调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注重教育的实践性、创新性和人民性。
这要求高校在育人过程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还要关注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实现教育的公平和普及。
地方高校特色文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地方高校特色文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主要功能之一,地方高校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使命必须从继承和发扬当地优秀文化开始。
赣南师范学院充分利用赣南革命老区、客家摇篮这一地域优势,深入开展以苏区与客家文化为载体的特色文化课程改革,创建了立体式特色文化课程体系、联动式课程教学体系,创造条件推进特色文化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文化育人效益。
关键词:地方优秀文化;特色文化课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培养教育年轻一代的重要内容。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中第十八条明确提出“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大学文化。
”长期以来,学院立足赣南革命老区、客家摇篮这一地域优势,坚持“价值引领为先、人文素养为重、全面发展为本”的文化育人理念,按照“知识传授,文化熏陶,价值引领”的文化育人思路,努力推进地方优秀文化进校园,积极开展以苏区与客家文化为载体的特色文化课程改革,创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课程教学,探索出了一条依托地方优秀文化开展特色文化课程建设之路。
一、构建“二类型、三模块”立体式特色文化课程体系按照“知识传授,文化熏陶,价值引领”的文化育人思路,疏理、挖掘、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苏区和客家文化精华,根据各专业属性、培养层次、培养要求构建了逻辑清晰的特色文化课程体系,形成了“知识传授型、技能训练型、素质拓展型”文化课程模块,同时为配合上述显性课程的教学,以优化文化育人环境,强化文化熏陶实践过程,塑造和完善学生的人格为着力点,开发了大量隐性文化课程,形成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配合的立体式特色文化课程体系(见图1)。
1. 依据课程性质,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显性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通识教育课“中央苏区历史大讲坛”以及有关专业的专业课程,如:“客家音乐”、“中央苏区文艺研究”等系列课程。
高校文化育人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校文化育人的实施路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高校文化育人是指大学通过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化自觉和文化素养的过程。
高校文化育人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全面素质的人才,是实现“全面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
如何实施好高校文化育人,成为了高校教育管理者和师生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高校文化育人的实施路径,以期为高校教育管理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高校文化育人的基础和关键。
高校应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增强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素养。
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文化培训班、讲座等形式,培养教师对文化教育的热情和专业知识;高校还可以引进一些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专家学者,开设相关课程,并为教师提供文化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只有教师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底蕴,才能够在教学中真正灌输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构建多元化的文化教育体系高校文化育人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文化和教育方式上,应当构建多元化的文化教育体系。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丰富文化教育内容和形式,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教育活动。
比如举办文化讲座、文化沙龙、文化节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和名人进行文化演讲,展示文化艺术作品,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高校还可以积极拓展文化教育的渠道,例如通过与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单位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和实践体验,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
三、注重文化育人与学科教育的融合高校文化育人与学科教育应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文化育人不能脱离学科教育,而应当与之相互贯通,相互渗透。
高校可以设立文化教育相关的必修课程,将文化教育融入到各类学科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的内涵。
高校还可以开设一些以文化为载体的选修课程,如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民俗文化等,让学生从选修课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增加文化知识的积累。
高校文化育人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校文化育人的实施路径研究1. 引言1.1 高校文化育人的实施路径研究高校文化育人的实施路径研究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通过对高校文化建设在学生育人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可以为高校提供更科学有效的育人路径和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文化育人的意义和价值日益凸显,如何更好地开展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文化育人的实施路径进行研究,探讨高校文化育人的现状、核心要素、实施路径和推进策略,进一步探讨高校文化育人的价值与意义、未来发展趋势及其重要性,为高校提供可行的方案和建议,推动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 正文2.1 高校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影响高校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高校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开拓他们的心智,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的追求。
高校文化还可以塑造学生的个性与品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最重要的是,高校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沟通技巧,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校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高校文化育人的现状分析高校文化育人的现状分析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校文化育人的意义和价值愈发突显。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机遇,因此高校文化育人的任务变得更加紧迫和重要。
其次,高校文化育人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一些高校的文化育人工作仍停留在表面,注重形式而忽视内涵,导致学生难以真正领会文化的精髓。
另一方面,部分高校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的文化育人计划,导致学生在不同阶段难以形成稳定的文化认同和自我成长。
高校文化育人成果培育与推介的实证性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
“ 成人文化” 或“ 主流文化” 的总体态势【 2 】 。 在大学校 园里 , 校 园 作用;其他一些诸如经典导读等读书文化活动 ,也起 到了价 性丑闻、裸奔门、恶搞等事件 的发生 ,使得大学生亚文化逐 值观引导 的效果 。文化活动是对学生进行 的综合素质教育 ,
渐 受 到人 们 的关 注 。
今 传媒
2 0 1 3 年第 1 1 期
文 化传播 与教 育
高 校姗
人成 培育与
— —
杂证性研究
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
张雯谦 ,黎 思市 弋 , 吕锋超
(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2 )
摘
一
要:大学的开放性让杂乱的文化形 态在 校园里生存 ,为 了 校 园文化环境 的纯洁性 ,校 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建设的 内容之
中 的 组 成 部 分 。 亚 文 化 的 组 成 成 分 中有 好 有 坏 , 网络 恶 搞 、
模 以及学术研究氛 围也是校 园文化 的组成 部分。学生从课堂
拜金主义、厕所文化等庸俗文化将对青年 的成长产 生消极 影 上学到专业知识 ,在学术讲座等活动 中获得其他领域的知识 响,而健康的宿舍文化和情感文化等会在青年 的成长成才 过 和技能 ;高校浓郁 的学术氛 围也有助 于提 升校园文化水平 , 程 中 发 挥 积 极 作 用 。 因此 ,在 高校 文 化 建 设 中 , 面对 青 年 亚 陶冶学生学术情操 、增 强学生学术能力,深化学校的文化 内 文 化 的 冲 击 ,我 们 要 发 掘 亚 文 化 的积 极 意 义 , 利 用 校 园 文 化 涵 建 设 。
是课堂知识的补充和延伸扩展 ,将对大学 生的成长成才 产生
大学 生亚文化 在受到主流文化的引导和辐射时 ,一般不 潜移默化的影响。 ( 2 )促 进 大 学 生 智 育 发 展 。高 校 教 学 质 量 、师 资 配 备 规 与 主 流 文 化 抵 触 和 对 抗 ,但 它 有 可 能 影 响主 流 文 化 并 成 为 其
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逻辑理路和实践进路
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逻辑理路和实践进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校文化育人在新时代呈现出了新的逻辑理路和实践进路。
高校文化育人是指高校通过教育教学、课程设置、学生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和能力,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和情感情操的过程。
而在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目标也发生了改变,更加强调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等,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挑战。
首先,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逻辑理路必须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
当前,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高校文化育人的目标必须与国家发展战略相一致。
在这个时代,高校育人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以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高校应该在课程设置和办学理念上面更加注重实践和创新教育,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机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其次,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逻辑理路要紧密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追求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等,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
因此,高校文化育人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的需求。
再次,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逻辑理路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高校育人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尊重他们的自主权和自主性。
在实践中,高校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中来。
比如,可以开展创新创业的实践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艺术、体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身体素质。
最后,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实践进路必须注重质量和效果。
高校文化育人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因此实践的质量和效果是评价高校文化育人成果的重要指标。
新时代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新时代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一、本文概述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提升教育质量,高校需要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的理念。
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以期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全育人”是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
这一理念强调高校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的育人作用,将育人工作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全过程,同时注重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育人工作。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高校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的理念。
本文首先对“三全育人”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包括其内涵、特点、意义等方面。
通过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探讨新时代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的实践路径和成效。
对高校在落实“三全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旨在为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高校更好地落实“三全育人”的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也希望本文能引起更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三全育人”理念的理论基础“三全育人”理念作为新时代高校育人的重要指导思想,其理论基础深厚且多元,融合了现代教育理念、心理学理论以及社会学理论等多个方面。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的提升。
而“三全育人”理念正是对这一理念的深化和具体化,它要求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心理学理论,特别是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为“三全育人”理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这些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过程,涉及到认知、情感、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因此,高校在育人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成长。
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路径研究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化,高校文化育人的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路径研究,对于高校建设和学生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角度探讨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路径研究。
一、多维立体的文化育人体系建设文化育人的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塑造出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国际化视野、全面发展、有社会责任心的高素质人才。
因此,高校应该建立一个多维立体的文化育人体系。
该体系应该主要包括四个方向:学业、文化、体育和志愿服务。
学业方面,高校应该更加重视学术研究,通过开展科技创新等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技素养。
文化方面,高校应该注重人文素质培养。
加强社会人文知识与道德教育、人文交流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历史功底、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
体育方面,高校应该注重体育锻炼。
开展体育比赛,增强学生体力、耐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志愿服务方面,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志愿者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实践,通过服务他人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式教学方法高校文化育人的重点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式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通过跨学科教学方法实现学科融合、学科交叉和创新应用,可以将学生培养成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人才。
同时,跨学科教学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将学生分为小组合作完成实际工程、社会实践和研究课题等形式进行跨学科合作。
这样的跨学科合作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应用。
三、依托现代化技术的信息化教育方式随着互联网与移动设备的普及,现代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
通过在教育中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信息化手段,可以更好地实现高校的文化育人目标。
信息化教育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更能帮助学生实现“随时随地学习”的目标。
当前,很多高校已经启动了网络教育,将课堂搬到了网上,这不仅便于学生的学习,而且节约了教学资源。
地方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特征及模式研究
地方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特征及模式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方高校红色文化育人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在当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
我国地方高校作为承担着培养地方人才的重要使命,如何通过红色文化育人模式实现教育目标,已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地方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模式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地方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特征及模式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高校育人工作的认识,更有利于推动高校育人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地方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特征及模式进行深入探讨,为高校育人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地方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特征及模式研究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作用。
地方高校作为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意识,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地方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特征与模式研究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经验。
深入研究地方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特征及模式,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也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 正文2.1 地方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地方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倡和弘扬,地方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承变得尤为重要。
地方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承是通过教育和宣传来实现的。
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的课程设置和活动组织,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红色文化的内涵,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理念。
地方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承是通过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来实现的。
一些具有红色历史意义的校园建筑、雕塑和纪念物都被认定为文化遗产,学校通过对这些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让学生了解红色历史,增强文化自信。
高校文化育人研究综述
高校文化育人研究综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文化育人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高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而文化育人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对高校文化育人进行综述,探讨其在当今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一、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高校文化育人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高校中,学生不仅仅需要学习专业知识,更需要接受人文教育,了解人文精神,培养人文情怀,提高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受益的重要财富。
2. 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校文化育人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人应具备的重要品质。
高校文化育人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学生承担社会责任,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成为对社会有责任感的公民。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文化育人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在高校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全面发展自己的身心素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技能。
高校文化育人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在学术、体育、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1. 开设人文课程高校可以通过开设丰富多彩的人文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课程可以涵盖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帮助学生了解人文精神,激发对人文的兴趣和热爱。
2. 举办文化活动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文化活动可以包括艺术展览、演讲比赛、戏剧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文化的认同。
3.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高校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现状,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提高社会参与能力。
4. 建立文化教育基地高校可以建立文化教育基地,提供学生展示、交流和实践的平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研究与实践
一、概述
地方高校作为地方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地方高校的文化育人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地方文化传承,是地方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开展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研究与实践,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地方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理论基础
1. 地方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地方文化是指在特定地域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和地方精神的文化,它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精神追求。
地方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是地方教育的重要内容。
2. 文化育人的理论与实践
文化育人是指通过文化教育和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文化育人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追求,是地方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研究现状
1. 地方高校文化资源的梳理和整合
地方高校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包括传统文化、历史文化、自然文化等
多种形式。
当前,地方高校正在积极梳理和整合地方文化资源,构建
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知识体系和资源体系。
2. 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理论研究
近年来,地方高校对文化育人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
新的理论观点和方法。
这些理论研究为地方高校文化育人实践提供了
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3. 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实践探索
地方高校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育人实践活动。
这些实践探索为地方高校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育人评台,取得了
显著的成效。
四、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问题与挑战
1. 地方文化传承面临困难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文化传承面临着
严峻的挑战。
地方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受到了地方文化传承困难的影响,使得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程度不够。
2. 文化育人理念和方法需要创新
传统的文化育人理念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高校教育的需求,需要
通过创新丰富文化育人内容和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 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机制不健全
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机制不够健全,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这制约了地方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持续发展。
五、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发展对策
1. 加强地方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地方高校应当加强对地方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开展各种形式的文
化育人活动,提高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程度。
2. 推动文化育人观念和方法的创新
地方高校应当积极探索新的文化育人观念和方法,通过文化体验、文
化创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创新能力。
3. 健全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机制和保障
地方高校应当加强对文化育人工作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构建健全
的文化育人机制,为地方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和发展提供良好的
制度保障。
六、结语
地方高校文化育人是地方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地方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当前,地方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地方高校应当加强对地方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推动文化育人观念和方法的创新,健全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机制和保障,促进地方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持续发展,为地方高校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