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阴晴》同步练习知识讲解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15.《画里阴晴》自我检测及答案解析
4.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够正确的一项是(C )。
A.因为雨,有些景物朦胧了,有些形象突出了(朦胧:不清楚,
答:西洋画家大都陶醉于阳光所刺激的强烈的色彩感,迫求 亮、艳、丽、华、鲜……是“晴”派。作者的画受益于民族 传统的东西较多,特别喜欢画 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 。
8.用自己的话写出西洋画家和作者对阴雨有什么不同的感 受。 [对应文段]我自学过水彩画和水墨画后,便特别喜欢画阴 天和微雨天的景色,我以往的水彩画可说是水墨画的变种, 从意境和情趣方面看,模仿西洋的手法少,受益于中国画 的成分多。西洋画中也有表现风雨的题材,但西洋画中是 将风雨作为一种事故或大自然的变态来描写的,很少将阴 雨作为一种欣赏对象的审美趣味来表现。
A.文章在层层铺垫、步步蓄势的基础上,正面提出自己的 看法:“我感到在生活中每次表现不同对象时,永远需寻找 相适应的技法”,换言之,即艺术贵在创新。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D )。
A.训练刚刚取得一点成就,小王就骄傲起来了。 B.上次数学测验,全班同学平均成绩都超过了80分。 C.学生的职责是学习,可你总不把学习为重,总觉得学习是 一种负担。 D.在我国,一支庞大的研究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理论队伍正 在逐步形成。
答:西洋画家将风雨作为种 事故或大自然的变态 来写, 作者认为阴雨天的景色更具意境和 审美情趣 。
9.对于西方风景画的追本溯源是为了说明什么?西方风 景画家他们对于光的投靠的原因是什么?
答:为了说明西方风景画的传统 技法 ,他们认为光 是 画面的主人 。
中职《画里阴晴》练习题及答案
十五画里阴晴复习指导:作者:吴冠中,著名画家,浙江宜人。
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鲁迅的故乡》等《吴冠中》。
个人文集有《吴冠中散文集》、《美丑缘》等。
同步练习: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遗憾.()浓酣.()妖.柔()含蕴.()朦胧..()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题。
我自学过水彩画和水墨画后,便特别每欢天和微雨天的景色,我不喜欢英国古老风格的海南画。
我以往的水彩画可说是水墨画的变种..、从意的明和情趣方面看,模仿西洋的手法少,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西洋画中也有表现风而的题材,但西画中是将风雨作为一种事故或大自然的变态..来写的,很少将阴雨作为一种欣赏对象的审美趣味来表现。
西方风景画之独立始于印象派,印象派发源于阳光,画家们投靠..阳光,说光就是画面的主人,因之一味分析色彩与阳光的物理关系,甚至说“黑”是与“白”都不是色彩,而中西画家大都向醉于旧先光所刺激的强烈的色彩感,追求亮、艳、丽、华、鲜……多半是从“晴”派生出来的。
曾有画油画的人说:江南不宜画油画。
大概就是因为江南阴雨多,或者他那油画技法只宜对付洋式的对象。
数十年来,我感到在生活中每次表现不同对象时,永远需寻找相适应的技法,现成的西方的和我国传统的技法都不很合用。
浓而滞的油画里有时要吸收水分,娇艳的色彩往往须渗进墨韵人们喜欢睛天,有时也喜欢阴天、如果阴与暗中体现了两种审美趣味,则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
又画油画又画水墨,我的这两个画种都不纯了,只是用了两种不同的工具而已,头发都灰白了,还拿不定主意该定居到油画布上呢,还是从此落户在水墨之乡了!1.文中“派生”的意思是2.联系上下文,解释选文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1)变种(2)变态(3)投靠3.用自己的话写出西洋画家和作者对阴雨的不同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头发都灰白了,还拿不定主意该定居到油画布上呢,还是从此落户在水墨之乡了!”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手法是()A. 拟物B. 拟人C. 排比D. 比喻5.在选文中用横线画出有些人认为“江南不宜画油画”的原因。
语文(下)教案《画里阴晴》
《画里阴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画里阴晴》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学会欣赏画作,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艺术表达,学会欣赏画作。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画里阴晴》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画作或图片。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展示与课文相关的画作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艺术表达手法及其作用。
5. 欣赏画作:(1)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画作,引导学生欣赏。
(2)学生谈谈自己对画作的理解和感受。
6.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画里阴晴”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
七、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画里阴晴》,巩固所学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篇关于“画里阴晴”的短文,分享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画里阴晴
5.湿改变了哪些色调?
给画家怎样的感受?
雨后,红土成了棕红色,草绿色的 竹林也偏暗绿了,它们都渗进了深暗 色的成分,统一于含灰的中间调里, 或者说它们都含蕴着墨色了。 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 味。因为雨,有些景物朦胧了,有些 形象突出了,表达着不同的意境。
6. 你还知道哪些
有关雨的诗句?
“湿”
第一二段通过“湿”这 个词语衔接,过渡自然、 湿”。 第一二段通过 紧凑。
“
“湿”这个词语衔接,过 (阅读第二段) 度自然、紧凑。
3. 那么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感觉到这“湿”带 给人的这种美的享受呢?
画家: “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 但湿了的大自然却格外地有韵味。” 主人: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王维《山中》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
1. 初读第一段, 找出描写春雨的句 子。
雨洗过的茶场一片墨绿, 像浓酣的水彩画。细看,密密 点点的嫩绿新芽在闪亮;古树 老干黑得像铁,柳丝分外妖柔, 随雨飘摇;桃花,我立即记起 潘天寿老师的题画诗“默看细 雨湿桃花”,这个湿字透露了 画家敏锐的审美触觉。
2. 这些句中哪
个字最关键?有何 作用?
阅读第三段。
1. 课文中提到了几
《画里阴晴》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5课【高教版】1
雨洗过的茶场一片墨绿, 像浓酣的水彩画。细看,密密 点点的嫩绿新芽在闪亮;古树 老干黑得像铁,柳丝分外妖柔, 随雨飘摇;桃花,我立即记起 潘天寿老师的题画诗“默看细 雨湿桃花”,这个湿字透露了 画家敏锐的审美触觉。
2. 这些句中哪 个字最关键?有何 作用?
2019/8/11
教学资料精选
35
谢谢欣赏!
2019/8/11
教学资料精选
36
湿和雨景只是一种客观存在。
4.作者这种对湿景的感受是不是他 自己所独有的呢?
不是。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张志和的 〈〈渔歌子〉〉“斜风细雨不须归” 说明中国画家爱画风雨归舟的诗境。
中“国传湿统”的。水墨画第就一是二以段湿通、过淡为特 点“度。湿 自在”然这一这、点个紧上词凑中语。国衔画接家和,作过者的审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大作》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西江月》
——辛弃疾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维《山中》
——王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 醉书》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难读到老师的表情。认真听讲不单纯是指听老师说的话,把握老师的表情和语调之类的小细节也是很有必要的。说话比平时更用力,或者表情严肃地强调的那个部分几乎百分之百地会出现在考试中。但是如果坐在后面,那种重要的提示就全都错过了。
•
与此相反,如果坐在前面,首先心情就很不同,自己比别人靠前的感觉让你听课时的态度变得更积极。与老师眼神交会的机会增多,感觉就好像是老师在做一对一个人辅导。
吴冠中《画里阴晴》课后习题及答案
《画里阴晴》课后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训练1.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宜.兴()真谛.()浓酣.()透露.()渲.染()色调.()模.仿()协调.()渗.透()含蕴.()2. 下列选项中对课文中提及的绘画知识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水彩画是用水彩绘成的画,水彩是用水调和后使用的绘画颜料,能表现出透明、轻快、湿润等特有效果。
B. 水墨画是指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
C. 印象派是19世纪下半叶在我国兴起的一个画派。
D. 油画是西洋画的一种,用含油质的颜料在布或木板上绘成,能表现出物体的真实感和丰富的色彩效果。
3. 下列选项中对应关系错误的一项是()。
A. 吴冠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 潘天寿——默看细雨湿桃花。
C. 张志和——《渔歌子》——斜风细雨不须归。
D.《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车窗外——雨洗过的茶场一片墨绿,像浓酣的水彩画。
B. 中国画家爱画风雨归舟,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
C. 曾有画油画的人说:江南不宜画油画。
D. 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有韵致。
5. 下列选项中对“我……头发都灰白了,还拿不定主意该定居到油画布上呢,还是从此落户在水墨之乡了!”一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拟人B. 比喻C. 拟物D. 排比6. 下列选项中关于课文内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微雨天中的故乡景致更像一幅山水画。
B. 作者喜欢阴雨天的景色,并有自己的创作风格,与他长期留学在外,受国外传统文化的影响分不开。
C. 作者对“江南不宜画油画”的说法是非常赞同的。
D. 写“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主要作用是反衬。
二、阅读能力训练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自学过水彩画和水墨画后,便特别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我不喜欢英国古老风格的水彩画。
中职语文《画里阴晴 》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十五画里阴晴
练习与思考
一、文章开头说:“天微雨,主人感到有些遗憾。
”作者的心情是
参考答案:喜欢、兴味盎然等均可。
二、对于“湿",作者既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又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了渊源,试分别用一句话加以说明。
作者的独特感悟:
传统文化的渊源:
参考答案:
作者的独特感悟: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
传统文化的渊源:中国画家爱画风雨归舟,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
三、根据文义,下列判断中正确的两项是( ) ( )
A.水彩画是水墨画的变种。
B.作者对“江南不宜画油画”的说法有不同见解。
C.西洋画崇尚阳光,不表现风雨。
D.文章的中心,是为了说明阴雨美要胜于晴日美。
E.“默看细雨湿桃花”,写出了桃花强烈的色彩。
F.写“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其主要作用是反衬。
参考答案:B、F
四、第4自然段中“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比喻什么?请说出“鱼和熊掌”的典故。
参考答案:比喻“阴”和“晴”两种审美趣味,它们可以并行不悖。
“鱼和熊掌”出自《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五、文章未尾作者说:“头发都灰白了,还拿不定主意该定居到油画布上呢,还是从此落户在水墨之乡了!”请联系全文,试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句话进行鉴赏。
参考答案:末尾句的言外之意是油画的民族化和中国画的现代化,是兼取二者之长而创造出来的新的技法、新的风格。
艺术贵在创新。
墨守成规,盲目模仿,都是没有出路的。
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5课《画里阴晴》-精编解析
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5课《画里阴晴》-精编解析《画里阴晴》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文艺贵在创新这个中心论点,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2.学习文章的以小见大的写法教学方法质疑、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每一种艺术都是丰富多彩的,都有不同的流派和风格,绘画也不例外。
大家先来看以下几幅美术作品,说说它是那一种类型的。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章《画里阴晴》,看看吴冠中老先生要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二、走近作者吴冠中,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
1942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1947年考取公费留学法国,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进修油画。
1950年回国后,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90年获法国文化部文艺最高勋位,1993年获巴黎市勋章,2002年入选法兰西学士院终生通讯院士。
2003年被中国文联授予金彩奖。
曾先后在北京、香港、台湾、新加坡、英国、美国、巴黎等处举办个人画展数十次。
国内外已出版画集和文集近百种。
终生探索中西艺术结合之路,迄今兼作油画与水墨画。
大家先来看2004年艺术品秋季拍卖会上的一些数字:吴冠中48幅作品上拍,47幅成交,总成交金额4403.92万元人民币,平均每平方尺画价跃至27万元!!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7幅作品成交价超过百万元《三峡之歌》605万元人民币《春荀》422万元人民币《北京雪》363万元人民币《罗汉居》279万元人民币这么高的拍卖价格证明了吴冠中的绘画艺术价值,到底吴冠中的作品有什么魅力呢??接下来我们看课文。
三、分析课文(一)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起-------默看细雨湿桃花)1.请找出课文开头写景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把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划出来。
明确:“雨洗过……默看细雨湿桃花”。
比喻,引用浓酣:浓厚、尽兴、畅快密密点点黑得像铁妖柔飘摇这些词语运用得恰到好处,显示了画家文字上的功力。
2.“默看细雨湿桃花”这句中哪个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从整篇文章的内容考虑,这个字有什么作用?明确:湿。
第9课《画里阴晴》同步练习(沪教版五四制初一上)doc初中语文
第9课《画里阴晴》同步练习(沪教版五四制初一上)doc初中语文课文文段观赏1、细读第一段:〔1〕第一段写了什么?由窗外雨景引出了潘天寿先生的题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
〔2〕窗外是如何样的景色?作者什么缘故要引用这句题画诗呢?桃红柳绿,春雨霏霏。
作者把这幅美景比作〝浓酣的水彩画〞,水彩画给我们透亮、潮湿的感受,而〝浓酣〞不仅告诉我们色彩的浓重,更让我们感受到这雨中春景带给人酣畅淋漓的快感。
潘天寿先生的这句题画诗确实与这雨中春景珠联璧合。
〔3〕这句诗中最富韵味的是那一个词?〝湿〞。
作者不仅需要这一词所带来的意境,更需要由这一词来引出〝画家的审美触觉〞这一话题。
可见这一句引用是全文的起笔。
2、朗读课文第二段:〔1〕〝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反衬的手法,突出了雨后大自然的漂亮怡人。
〔2〕什么缘故湿了的大自然景色格外有韵味?因为〝湿〞〝渲染了山林、村落,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使本来不和谐的颜色也和谐了起来,使大自然增加了另外一种美感,因此更有韵味。
正如苏轼诗中所咏:〝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3、阅读第三段:作者讲,〝他专门喜爱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即使是吸引的水彩画,〝从意境和乐趣方面看,仿照西洋的手法少,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
〞什么缘故?这是因为中国画和西洋画对阳光、阴雨的感受和表现截然不同。
西洋画崇尚阳光,追求强烈的色彩感,即使画风雨,也只是理性地写实地表现其形状,仅仅把它当作大自然的一种形状。
而中国话画中的风雨确实一种意境,一种情致。
〔可用两幅典型的中国画和西洋画做比较〕。
〝喜爱画阴雨和微雨天的景色〞的吴冠中的绘画风格因此〝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了。
他学的是西画,追求的却是中国画的高远趣味,作者把两者统一于他的创作中了。
文章读到那个地点,我们已隐隐体会出作者的创作主张了。
4、读最后一段:〔1〕什么缘故有人会认为〝江南不宜画油画〞?〝大致确实是因为江南阴雨多,或者他那油画技法只宜应付洋式的对象。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15.《画里阴晴》教参(含“练习与思考”)
十五画里阴晴课文分析本文的中心是论述艺术创作贵在创新。
但作者一开始并不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是层层铺垫,最后才点明中心。
本文共4个自然段,结构大致符合起、承、转、合的传统技法。
第1自然段由“默看细雨湿桃花"起笔。
先叙述路过故乡的感受。
江南春雨,主人感到遗憾,画家却兴味盎然,因为“雨洗过的茶场一片墨绿,像浓酣的水彩画”。
尤其是桃花点点,映在万绿丛中,使人联想起“默看细雨湿桃花”的诗句。
末句“这个‘湿’字透露了画家敏锐的审美触觉”,引出了作者对“湿”的独特感悟。
第2自然段承上赞美湿的景色“格外有韵味”。
段首句紧承上段,说“湿,和绿竹都渗进村落,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
第2句接着阐释,雨后,本来并不很协调的红土和绿竹都渗进了深暗色的成分,反倒显得协调了。
再拿穿湿衣服不舒服作反衬,说“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
这是作者以画家的眼睛观察自然的独特感悟。
但并非没有同好,中国画家爱画风雨归舟,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
作者从传统文化中找到了渊源,觅到了“知音”。
因为雨,画里的景物、形象、意境不同于晴日,成为风格迥异的另一种美。
苏轼《饮湖上初睛后雨》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谋雨亦奇。
”表达的也是这种感受。
第3自然段转而说明“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的因由。
坦言“不喜欢英国古老风格的水彩画”之后,说明自己的水彩画其实是水墨画的变种。
水彩画是西洋画,水墨画是中国画,二者风格不同。
作者留学法国多年,学的主要是西洋油画和水彩画。
但作者的水彩画“模仿西洋的手法少,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
为什么?自有一香道理:西方风景画崇尚阳光,“一味分析色彩与阳光的物理关系”,陶醉于阳光所刺激的强烈色彩感受,而很少将阴雨作为一种欣赏对象的审美趣味来表现。
这几句话虽然主要是陈述客观事实,但褒贬寓于叙述之中,作者显然不赞成西方画家对阳光的过分偏爱,对“晴”的过分追求。
这一段为推出中心作好了铺垫。
第4自然段综上所述,借用“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作比喻,说明阴和晴两种审美趣味可以并行不悖。
15.画里阴晴
油画适合晴天
• 3.是不是意味着作者就只画中国的 水墨画,而不画西洋的油画和水 彩画呢?
又画油画又画水墨,我的这两个 画种都不纯了„„
4.作者说,“他特别喜欢画阴天 和微雨天的景色”,即使是吸引的水 彩画,“从意境和情趣方面看,模仿 西洋的手法少,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 多。”为什么?
• 这是因为中国画和西洋画对阳光、阴 雨的感受和表现截然不同。西洋画崇 尚阳光,追求强烈的色彩感,即使画 风雨,也只是理性地写实地表现其形 态,仅仅把它当作大自然的一种形态。 而中国画画中的风雨确实一种意境, 一种情致。“喜欢画阴雨和微雨天的 景色”的吴冠中的绘画风格当然“受 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了”。
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 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 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 岁。 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 他勤于著述,立论独特, 而且文字生动流畅。其中 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 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 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 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
• 概括第一自然段所写内容。 雨中观景
• 课文开头都写到了哪些景物?运用了什么修辞?
四、为了表明自己的创作风格,作者 在第四段表明了自己的观点,阅读最 后一段,找出表达作者绘画主张的句 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有人会认为“江南不宜画油 画”?
• “大概就是因为江南阴雨多,或者他 那油画技法只宜对付洋式的对象。”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前半句的意思是:油画家只注重强 烈的色彩,难以把握江南阴湿景色 的韵味。 • 后半句:他的技法不够高
蒙 娜 丽 莎 的 微 笑
达 芬 奇
天 价 名 画
毕 加 索 拿 烟 斗 的 男 孩
·
梵 高 加 歇 尔 医 生 的 肖 像
·
高教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5课《画里阴晴》-精编解析
西方油画家崇尚阳光。(追求强烈的色彩感:赤橙黄绿青蓝紫=亮艳丽华 鲜……) 2.就你所学的绘画知识来看,什么类型的作品适合表现阴雨天,什么又适合表现晴天
呢?(讨论) 明确:水墨适合阴雨,油画适合晴天。 (四)齐读第四自然段(合-----艺术贵新) 1.那是不是意味着作者就只画中国的水墨画,而不画西洋的油画和水彩画呢? 明确:又画油画又画水墨,我的这两个画种都不纯了…… 作者早年是留学于法国的,既画过水彩画也画过水墨画。在实际的创作实践中,逐渐 形 成了自己的风格。就是既不盲目追随西方画法,又不局限与传统的技法,是二者之间 的 结合。这是作者自己的创新。在继承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绘画 风 格。 2.找出第四段的中心句,也就是作者的绘画主张。你能从中看出作者的什么精神? 明确:数十年来……都不很合用。也就是说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我们不能因循守旧,
2
2
《画里阴晴》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文艺贵在创新这个中心论点,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2.学习文章的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方法 质疑、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一种艺术都是丰富多彩的,都有不同的流派和风格,绘画也不例外。大家先来 看以下几幅美术作品,说说它是那一种类型的。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章《画里阴晴》,看看吴冠中老先生要告诉我们一些什么?
画价跃至 27 万元!!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7 幅作品成交价超过百万元
《三峡之歌》 605 万元人民币
《春荀》
422 万元人民币
《北京雪》 363 万元人民币
《罗汉居》 279 万元人民币
这么高的拍卖价格证明了吴冠中的绘画艺术价值,到底吴冠中的作品有什么魅力呢?
第5.4课《画里阴晴》同步练习(解析版)
《画里阴晴》练习题一、夯实基础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宜.兴()真谛.()浓酣.()透露.()渲.染()色调.()模仿()协调.()渗.透()含蕴.()【答案】yí dì hān lù xuàn diào mó tiáo shèn yùn2.在下面语段中的括号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湿,()了山林、村落,()了大自然的色调。
山区的红土和绿竹,本来并不很协调,雨后,红土成了棕红色,草绿色的竹林也偏暗绿了,它们都()了深暗色的成分,()于含灰的中间调里,或者说它们都()着墨色了。
A.改变渗进统一渲染含蕴B.渗进统一渲染含蕴改变C.渲染改变渗进统一含蕴D.统一渲染含蕴改变渗进【答案】C3.下列选项中对课文中提及的绘画知识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水彩画是用水彩绘成的画,水彩是用水调和后使用的绘画颜料,能表现出透明、轻快、湿润等特有效果。
B. 水墨画是指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
C. 印象派是19世纪下半叶在我国兴起的一个画派。
D. 油画是西洋画的一种,用含油质的颜料在布或木板上绘成,能表现出物体的真实感和丰富的色彩效果。
【答案】C【解析】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
4. 下列选项中对应关系错误的一项是()。
A. 吴冠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 潘天寿——默看细雨湿桃花。
C. 张志和——《渔歌子》——斜风细雨不须归。
D.《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答案】A【解析】宋·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车窗外——雨洗过的茶场一片墨绿,像浓酣的水彩画。
画里阴晴复习指导
《画里阴晴》一、作者吴冠中(1919-),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出生于江苏宜兴农村。
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后考取旧中国教育部公费留学法国。
1950年返国后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终生探索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画之余偶写文稿。
国内外已出版画集四五十种,文集近十种。
曾在英国、美国、法国、新加坡国家博物馆举办画展,获法国文化部文艺最高勋位及巴黎市金勋章。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第1自然段由“默看细雨湿桃花”起笔。
先叙述路过故乡的感受。
第2自然段承上赞美湿的景色“格外有韵味”。
第3自然段转而说明“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的因由。
第4自然段综上所述,借用“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作比喻,说明阴和晴两种审美趣味可以并行不悖。
三、阅读第一二段:(1)第一段写了什么?明确:由窗外雨景引出了潘天寿先生的题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
(2)朗读第一段,找出描写宜兴春雨的句子。
明确:“雨洗过……默看细雨湿桃花”在这里,引用了“默看细雨湿桃花”的诗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起笔,引起话题。
(3)第1、2自然段是通过哪个词语衔接起来的?这样过渡有什么好处?明确:第1、2自然段是通过“湿”这个词语衔接起来的;这样过渡显得自然、紧凑。
第一自然段说“湿”字透露了画家敏锐的审美触觉;第二段紧承上段,说“湿”渲染了山林村落,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
正因为“湿”使本不协调的红土和绿竹协调了起来。
(4))“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反衬的手法,突出了雨后大自然的美丽怡人。
(5)湿和雨在普通人眼里和画家眼里有什么不同?明确:在普通人眼里,湿和雨景只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在画家的眼里,“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
作者从“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传统文化中找到了渊源,觅到了知音。
解析:因为雨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使本来不协调的颜色也协调了起来,增加了大自然的另外一种美感,所以作者觉得雨后的大自然很有韵味。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15.《画里阴晴》教参(含“练习与思考”)
十五画里阴晴课文分析本文的中心是论述艺术创作贵在创新。
但作者一开始并不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是层层铺垫,最后才点明中心。
本文共4个自然段,结构大致符合起、承、转、合的传统技法。
第1自然段由“默看细雨湿桃花"起笔。
先叙述路过故乡的感受。
江南春雨,主人感到遗憾,画家却兴味盎然,因为“雨洗过的茶场一片墨绿,像浓酣的水彩画”。
尤其是桃花点点,映在万绿丛中,使人联想起“默看细雨湿桃花”的诗句。
末句“这个‘湿’字透露了画家敏锐的审美触觉”,引出了作者对“湿”的独特感悟。
第2自然段承上赞美湿的景色“格外有韵味”。
段首句紧承上段,说“湿,和绿竹都渗进村落,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
第2句接着阐释,雨后,本来并不很协调的红土和绿竹都渗进了深暗色的成分,反倒显得协调了。
再拿穿湿衣服不舒服作反衬,说“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
这是作者以画家的眼睛观察自然的独特感悟。
但并非没有同好,中国画家爱画风雨归舟,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
作者从传统文化中找到了渊源,觅到了“知音”。
因为雨,画里的景物、形象、意境不同于晴日,成为风格迥异的另一种美。
苏轼《饮湖上初睛后雨》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谋雨亦奇。
”表达的也是这种感受。
第3自然段转而说明“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的因由。
坦言“不喜欢英国古老风格的水彩画”之后,说明自己的水彩画其实是水墨画的变种。
水彩画是西洋画,水墨画是中国画,二者风格不同。
作者留学法国多年,学的主要是西洋油画和水彩画。
但作者的水彩画“模仿西洋的手法少,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
为什么?自有一香道理:西方风景画崇尚阳光,“一味分析色彩与阳光的物理关系”,陶醉于阳光所刺激的强烈色彩感受,而很少将阴雨作为一种欣赏对象的审美趣味来表现。
这几句话虽然主要是陈述客观事实,但褒贬寓于叙述之中,作者显然不赞成西方画家对阳光的过分偏爱,对“晴”的过分追求。
这一段为推出中心作好了铺垫。
第4自然段综上所述,借用“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作比喻,说明阴和晴两种审美趣味可以并行不悖。
画里阴晴讨论题
画里阴晴讨论题
1、《画里阴晴》体现了江南的哪些美景和特色?举例说明。
2、吴冠中先生在创作《画里阴晴》时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和技巧?这些手法和技巧为作品增添了哪些艺术价值?
3、《画里阴晴》中的阴晴交错是如何体现的?它表达了画家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4、吴冠中先生在《画里阴晴》中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这一手法为作品带来了哪些意境和氛围?
5、《画里阴晴》可以被视为江南画派的作品之一,它与江南画派的其他作品有哪些异同点?
6、结合您对艺术的理解和体验,谈谈您对《画里阴晴》的感受和评价。
总之,讨论《画里阴晴》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件艺术品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领略江南的美景和韵味。
但需要注意的是,讨论应该基于对作品的深入观察和感受,同时也应该尊重不同观点和意见的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里阴晴》同步练
习
《画里阴晴》同步练习
一、关于字词
(一)给下列词语注音标调。
浓酣()陶醉()韵味()
含蕴()妖柔()朦胧()
(二)解释名词
印象派
水墨画
水彩画
油画
(三)写出下列诗句或典故的出处和作者。
1. 斜风细雨不须归
2. 鱼和熊掌
3. 默看细雨湿桃花
二、关于课文
(一)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 全文一共4个自然段,作者所表现的独特的审美情趣是什么?第1段写”宜兴春雨”引用”默看细雨湿桃花”的诗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 第2段中作者说“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格外有韵味”,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体味,你能从本段中找出答案吗?
3. 西洋画家、中国画家为什么“一味分析色彩与阳光的物理关系”,他们对于阴雨的看法是什么?
4. 在文末,作者说“头发都灰白了,还拿不定主意该定居到油画布上呢,还是落户在水墨之乡了”,从句意和修辞上你该怎样理解?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自学过水彩画和水墨画后,便特别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我不喜欢英国古老风格的水彩画。
我以往的水彩画可说是水墨画的变种,从意境和情
趣方面看,模仿西洋的手法少,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
西洋画中也有表现风雨的题材,但西洋画中是将风雨作为一种事故或大自然的变态来描写的,很少将阴雨作为一种欣赏对象的审美趣味来表现。
西方风景画之独立始于印象派,印象派发源于阳光,画家们投靠阳光,说光就是画面的主人,因之一味分析色彩与阳光的物理关系,甚至说“黑”与“白”都不是色彩,而中西画家大都陶醉于阳光所刺激的强烈的色彩感,追求亮、艳、丽、华、鲜……多半是从“晴”派生出来的。
1. 根据课文的叙述,请概括说出西洋画家的特点是什么?作者的绘画特点又是什么?
2. 用自己的话写出西洋画家和作者对阴雨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3. 对于西方风景画的追本溯源是为了说明什么?西方风景画家他们对于光的投靠的原因是什么?
4. 用一句话概括本段的意思。
三、扩展与活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联系《画里阴晴》一文,指出下面的判断是正确还是错误。
“孤松矮屋老夫家”,古代房矮,那高高的孤松,有风骨,有曲直之美,构成了画境。
今日的大城市,难觅孤松矮屋之家,老夫们也都住入了高楼,要赏孤松,必须下楼,高楼矮松住宅区,着实委屈了高傲的松。
驱车过闹市,偶见杂树成丛,那是最美最美的城市风景了。
在石林似的新建筑群中被保留住的老树,即便瘦骨嶙峋,那前昂后俯,曲曲弯弯的体态,展现了曲线之魅力,真是城中珍异。
直线统治的城市呼唤曲线,美丽的人生曲线!
1.《画里阴晴》表现了作者对于阴雨情有独钟,本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对松树情有独钟。
()
2.《画里阴晴》表现作者对阴雨情有独钟,是因为阴雨的画面有着极其深刻的意境。
而本段文字是通过对“高楼矮松”的慨叹,表现作者对多样性生活的追求。
()
3.《画里阴晴》和本段文字都采用了对照的手法。
《画》文中的作者与中西画家,本段文字中的“孤松矮屋”与“高楼矮松”、直线与曲线,对比之中都透出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
()
4.《画里阴晴》和本段文字的不同是,《画》文写出了作者的独特的审美情趣,而本段文字不仅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老夫赏松须下楼、高楼委屈了高傲的孤松、古林似的建筑群中被保留的老树瘦骨嶙峋。
()
5. 本段文字作者是在抒发一种追求——对美的追求——现代化都市不仅应有直线,还要有曲线。
()
6. 对于曲线的理解是由松而发的,宽敞的大道、高耸的建筑都是以直线为主的,生活不能只有这些直线,还应该有曲线,人们的生活应该多几道曲线。
()
(二)人们在选择服装时往往把颜色作为一个选择条件,你喜欢什么颜色的服装呢?谈谈你的看法。
(300字左右)。
、
《画里阴晴》同步练习答案
一、(一)nónɡhān táozuì yùnwèi hányùn yāoróu ménɡlónɡ(二)印象派是19世纪下半叶法国画派之一,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七种色彩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
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叫水墨画。
用水彩绘成的画叫水彩画。
油画是西洋画的一种,用含油质的颜料在布或木板上绘成,能表现物体的真实感和丰富的色彩效果。
(三)1.张志和《渔歌子》 2.孟子《孟子·告子上》 3.潘天寿题画
二、(一)1.作者的审美情趣是对江南阴雨之美的感悟,诗句的作用是引出下文。
2.因为画家的眼睛观察自然有独特的感悟,也因为传统文化中有渊源,也因为雨中景物不同于晴日,是风格迥异的另一种美。
3.西洋画家投靠阳光,说光是画面的主人。
他们不认为阴雨是美的,而是将风雨作为一种事故或大自然的变态来描写。
4.作者的中国画借鉴了西洋技法,油画中掺进了墨韵,兼取二者之长创出新技法、新风格。
艺术在于创新。
作者自嘲头发白了,还拿不定主意,是一种自谦。
其实画家终生探索的,正是油画的民族化和中国画的现代化。
(二)1.西洋画家大都陶醉于阳光所刺激的强烈的色彩感,追求亮、艳、丽、华、鲜……是“晴”派。
作者的画受益于民族传统的东西较多,特别
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
2.西洋画家将风雨作为一种事故或大自然的变态来写,作者认为阴雨天的景色更具意境和审美情趣。
3.是为了说明西方风景画的传统技法,他们认为光是画面的主人。
4.我的绘画观与西方画家不同。
三、(一)1.× 2.√ 3.√ 4.× 5.√ 6.√(二)举例说明:我喜欢深色,因为它显得庄重、大方,另外,脏了不太显眼,也适合我偷懒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