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上海高考压轴卷语文(解析版)
2017全国卷Ⅱ高考压轴卷语文附答案解析
绝密★启封前2017全国卷Ⅱ高考压轴卷语文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所谓批评实际上就是一种判断活动。
因此,艺术批评就是批评家根据自己的审美趣味和价值标准,对各种艺术现象和艺术作品所做出的评价。
艺术批评虽然与艺术鉴赏都属于艺术的接受活动,但它们之间却有着明显的区别。
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艺术鉴赏基本上是一种感性的审美体验,而艺术批评则是一种理性的思维和判断活动。
在一般的艺术鉴赏活动中,受众只要能从自己的审美经验和艺术修养出发,较为准确地提到作品的意蕴,并从中体会到相应的审美愉悦,就可以说已经完成了鉴赏的任务。
而对于批评家来说则不然。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鉴赏活动所产生的感受和体验只是批评活动的起点而已。
批评家的真正工作在于运用自己的理论修养来对这种感性经验进行深入的剖析与分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地超越个人观点的局限性,使自己的批评代表某种社会的要求与呼声,从而积极地影响艺术家的创作和读者与观众的审美趣味及思想观念。
同时,由于批评家有着远远超越一般读者的艺术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因此他的批评必然不会局限于具体的艺术作品,而会延伸到整个艺术现象,并且在根本上把艺术与审美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加以观照,这样,艺术批评就不再是一种狭隘的个人活动,而成了一种社会的事业。
不过,尽管艺术批评和鉴赏在性质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但它们之间同样有着紧密的联系。
具体来说,一方面,艺术鉴赏仍是艺术批评的前提和基础。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好的艺术批评家必然首先是一个好的艺术鉴赏家。
这是因为,艺术批评不同于其他的理论活动,它是对于艺术现象的解剖与分析,其中,艺术作品又是它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对象。
而对艺术作品的批评又必须服从审美活动的一般规律,也就是说,艺术批评在根本上也是一种审美活动,它必须以批评家对作品的审美体验和感受为出发点。
如果一个批评家没有对作品进行细致的欣赏与玩味,直接就以理性的方式对作品加以分解和剖析,那么他就不可能真正把所握作品的艺术价值,所得出的判断与评价也就没有任何美学上的意义。
201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l0分)1.(5分)按要求填空。
(1)家住吴门,。
(周邦彦《苏幕遮》)(2)蒹葭萋萋,白露未唏。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3)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以光的明暗写山的高大,王维《终南山》诗中运用了相似手法的一联是“,”。
三、标题2.(2分)小明跑步健身,坚持一段时间后想放弃,以下句子适合用来激励他的一项是()A.行百里者半九十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D.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3.(3分)班干部改选,小洁被选为班长后发表感言,以下用语得体的一项是()A.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们将翻开新的一页B.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会尽心尽力,做好工作C.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乐意为大家效犬马之劳D.很荣幸当选班长,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阅读(70分)4.(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天开图画即江山王风①李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天然”就是自然而然。
“天”与“人”是一组对举的概念,二者同为创造者。
“人”在创造,“天”更在创造。
大自然的自我创造,称为“天工”,与此相对的“人工”,通常认为是远远不及的。
而对于人的创造,最高贵的赞美就是“巧夺天工”。
与此相类,大自然的声响被称为“天籁”,对于人间的歌唱,其最高赞美也就是用这个词来形容。
②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人格在山水中获得共鸣,这种人与山水的关系延续至今。
音乐中大量的是对大自然的抒写,古代最著名的器乐曲,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引发了千古的赞叹和惆怅。
人与人,借助音乐描摹的山水达成最高的和谐,正是中国文人精神的一个缩影。
③魏晋是中国文学艺术的自觉时期,以自然为题材的山水诗和山水画蓬勃而出,并延续至今,形成诗画中最引人注目的传统。
开创山水诗的谢灵运好游,曾经惊动地方官,以为山贼。
人的情感与山水相通,则以山水为友。
唐代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都不将山水看作客体。
2017年语文真题及解析_201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
201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l0分)1.(5分)按要求填空。
(1)家住吴门,。
(周邦彦《苏幕遮》)(2)蒹葭萋萋,白露未唏。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3)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以光的明暗写山的高大,王维《终南山》诗中运用了相似手法的一联是“,”。
三、标题2.(2分)小明跑步健身,坚持一段时间后想放弃,以下句子适合用来激励他的一项是()A.行百里者半九十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D.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3.(3分)班干部改选,小洁被选为班长后发表感言,以下用语得体的一项是()A.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们将翻开新的一页B.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会尽心尽力,做好工作C.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乐意为大家效犬马之劳D.很荣幸当选班长,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阅读(70分)4.(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天开图画即江山王风①李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天然”就是自然而然。
“天”与“人”是一组对举的概念,二者同为创造者。
“人”在创造,“天”更在创造。
大自然的自我创造,称为“天工”,与此相对的“人工”,通常认为是远远不及的。
而对于人的创造,最高贵的赞美就是“巧夺天工”。
与此相类,大自然的声响被称为“天籁”,对于人间的歌唱,其最高赞美也就是用这个词来形容。
②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人格在山水中获得共鸣,这种人与山水的关系延续至今。
音乐中大量的是对大自然的抒写,古代最著名的器乐曲,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引发了千古的赞叹和惆怅。
人与人,借助音乐描摹的山水达成最高的和谐,正是中国文人精神的一个缩影。
③魏晋是中国文学艺术的自觉时期,以自然为题材的山水诗和山水画蓬勃而出,并延续至今,形成诗画中最引人注目的传统。
开创山水诗的谢灵运好游,曾经惊动地方官,以为山贼。
人的情感与山水相通,则以山水为友。
唐代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都不将山水看作客体。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上海语文试卷(解题说明)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
(王羲之《兰亭集序》)(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辛弃疾《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3)柳永《雨霖铃》中与“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悟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直抒胸臆)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写景)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典故:《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典故: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C )。
(2分)A.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思想比较迟钝的人,在种种考虑中总会有一点是可取的。
多用来表示自谦。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做好小事)C.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2)填入正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3分)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此处省略的主语应该是:吴歌、白茅山歌)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D. 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吴歌、白茅山歌解析:根据后一句省略的主语,可以排除CD。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卷附答案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卷一、积累应用10分1. 按要求填空。
(5分)(1)此地有崇山峻岭,。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2),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
2. 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2分)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B.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D.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2)填入下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
,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
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的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会有人唱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D. 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吴歌、白茅山歌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常识与理论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
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
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
因为平时说的“常识” 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
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
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
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 “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
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
“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2017全国卷Ⅲ高考押轴卷语文Word版含解析
2017全国卷Ⅲ高考押轴卷语文Word版含解析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得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XX页,七个大题,满分161分,考试时间为1分钟。
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单选题(共10分)评卷人得分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4分)()()(4分)A. 京剧梅派传人台湾表演艺术家魏海敏先生说,传承梅派艺术的同时,也要传承梅派创新的精神,京剧的发展不可固步自封。
B. 社会舆论对名人有求全责备心理,是因为名人常常充当着精神领袖的角色,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C. 老刘兴趣广泛,喜欢棋牌运动,擅长打篮球,能欣赏通俗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D. 齐白石先生始终以一颗纯真的心,沉浸在艺术的体验之中,他笔下的青虾、鲇鱼、斗鸡、蟋蟀等都栩栩如生,如跃纸上。
E. 当前的网络直播市场给人的一个直观感受就是鱼龙混杂,一方面直播平台中教唆犯罪等违法违规内容并不少见,另一方面侵权问题也屡屡被诟病。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3分)A. 公务员上班时间上网娱乐、聊天,影响了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的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B. 在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过节绝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乐,而是在追求一种闲适和愉悦,是一种传统的精神延续。
C. 通过缩减私人汽车数量,减少家庭用煤炉做饭次数,禁止秋后农民在田里烧秸秆,使我们的空气污染指数降低,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生活质量。
D. 我国“全国二孩”政策已经开始实施,但公众的生育意愿是否能跟上政策步伐却仍是个问题:在较高的抚养成本面前,不少育龄夫妇打起了“退堂鼓”。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脑一旦生锈,①有童话般的电脑问世,②无法写出好的作品来。
③先进的电脑,也接受人脑的信号制约;人脑④停滞不前,作为一个作家来说,⑤意味艺术生命整体的枯竭与消亡——⑥你还活着,你还戴着作家这顶桂冠。
2017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解析
2017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解析2017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解析蜂飞蝶舞绕花枝,捷报传来甜如蜜。
笑逐颜开告亲友,合家欢乐享不够。
举杯畅饮庆题名,实现梦想笑盈盈。
开辟人生新航线,执着进取书灿烂。
愿你前途无限美好。
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2017上海高考语文试卷,仅供大家参考!2017上海高考语文试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看远古如何造出神模样神是什么样子?人造出的神与鬼,不论多么狰狞,也不论多么恐怖,本质大都是人模人样。
在史前艺术中,有一些半人半兽的艺术形象,不论是绘在彩陶上的或是刻画在器物上的,这样的形象都被我们认作是神面,是神灵人格化的偶像。
这样的神面,表现出特别的恐怖感,你觉得它像人,但并非人。
神面的狰狞模样,在史前艺术的表现上大约是一个通例。
圆瞪的大眼,龇出的獠牙,恐怖之态令人惶惑。
这样的神面,是史前人制作的神灵的简化图形,它并不只是表示一个头面,而是以头以面代表神灵的本体,头面是神灵完形的一个象征,是一个简约的造型。
研究者比较关注的有像良渚文化玉器上雕刻的那些神面,神面装饰在一些玉牌、玉钺和玉琮等礼器上,神面刻有向上与向下龇出的獠牙,显出庄重与威严之感。
从良渚人制作的神面看,有的神面是有体有面的完形,而大多都是简化的只有嘴与眼的脸面。
大量的神面都是这样简化的结果,而最经典的简化,就是最后只留下了神的一双眼睛。
玉琮上许多的神面,只有眼或嘴的刻画,或者连嘴也不见了。
这样看来,对于良渚人来说,神的眼睛应当是最受他们关注的。
若干件收藏在各地博物馆的传世品玉神面,是研究者经常提到的一些藏品,如美国福格美术馆收藏的一件,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也都有龇牙瞪眼的模样。
这些收藏品的年代并不容易确定,有的可以早到新石器时代,有的可能晚到商周之际。
商周遗址出土的同类玉器往往被归入新石器时代。
最值得关注的是新近在山西曲沃羊舌村西周晋侯大墓中出土的一件神面玉饰,玉神面扁平形,正面阳刻狰狞兽面,臣字形大眼,上下均有一对獠牙龇出。
2017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语文附答案解析
绝密★启封前2017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语文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关于书法中的匠气“匠气”一词在书法中体现为用笔千篇一律,技艺太过精熟而缺少变化,看不到灵动之处,过于死板。
一幅书作给人产生了匠气的观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是临写的方法不得当,太过单一。
匠气十足的书法作品,往往给人程序化的机械感。
点画、结体、章法无法给人出人意料、眼前一亮的快感,让人觉得乏善可陈。
我们看到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中规中矩、缺乏个性,在偌大篇幅下的文字抄写中,墨色光润,没有干湿浓淡之别,结体板正,起收笔千篇一律。
清代洪亮吉在《北江书画》里谈道:“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
”其发展的极致就是“千人一面”,全然没有书法艺术所需要的辨识度、独特性,后期成为了僵化的工匠式劳动。
以其为范本临写,久而久之也将陷入一个死循环。
若一个人经年累月地积攒了习书的坏习惯,日复一日地养成了匠气,将是十分危险的。
另外,一些当代书家,虽然在技巧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但是在个人自身修养上极度匮乏,这也很容易使得笔下的作品流于俗气。
书法是一门除了技艺,还需要不断养修为、内涵的艺术。
古时书法只是作为文人士大夫在学习各类文化知识基础上的一门技能,文人雅士以书法为日常书写,同时兼具直抒胸臆、休闲娱乐的意趣,他们不以书法为谋生工具,书法并没有与金钱利益挂钩,因而他们笔下的书法作品显露出书卷气,有丰厚的学养意味。
可以说古人是先做学问,后写书法。
而今人少养学问,埋头写字,不少人以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成了买卖的筹码。
如此一来,匠气的书法家自然居多。
书家的个人精神风貌通过形质、线条落于笔端,立见高下。
弘一法师的书法为后世所称道,就是因为通过观其书作,觉其无烟火气息,无庙堂森严,让人心生平静、安宁。
他在广泛的艺术门类领域里所积淀的学养,自然不同于那些只懂埋头练字而忽视读书养精神的字匠。
2017高考卷I压轴语文试题及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压轴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
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核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
”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
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
《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起来干活吧。
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
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
《诗经》中的《鸡鸣》就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
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
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札鸡司晨”。
《汉书·五行志》引《易传》的话:“妇人专政,国不静;札鸡雄鸣,主不荣。
”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
《晋书·祖巡传》记载,祖狄和刘琨“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
”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
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
《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用一雄鸡,攘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粉”。
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主管日出。
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更清楚:“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
”鸡鸣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见光明,自然便怕鸡。
还有一种说法,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
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国献重明之鸟,双睛在目。
这里的“重明之鸟”就是一种鸡,隐指尧的接班人舜。
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民间过年时都期盼这种鸟能飞到自家门口,等不到它,“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
2017年语文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考据、批评与欣赏朱光潜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
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那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梵音,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度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
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
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
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
欣赏之前要有了解。
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
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
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
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
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
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
2017年语文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考据、批评与欣赏朱光潜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
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那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梵音,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度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
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
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
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
欣赏之前要有了解。
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
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
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
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
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
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
2017全国卷Ⅱ高考压轴卷+语文+Word版含解析
绝密★启封前2017全国卷Ⅱ高考压轴卷语文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所谓批评实际上就是一种判断活动。
因此,艺术批评就是批评家根据自己的审美趣味和价值标准,对各种艺术现象和艺术作品所做出的评价。
艺术批评虽然与艺术鉴赏都属于艺术的接受活动,但它们之间却有着明显的区别。
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艺术鉴赏基本上是一种感性的审美体验,而艺术批评则是一种理性的思维和判断活动。
在一般的艺术鉴赏活动中,受众只要能从自己的审美经验和艺术修养出发,较为准确地提到作品的意蕴,并从中体会到相应的审美愉悦,就可以说已经完成了鉴赏的任务。
而对于批评家来说则不然。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鉴赏活动所产生的感受和体验只是批评活动的起点而已。
批评家的真正工作在于运用自己的理论修养来对这种感性经验进行深入的剖析与分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地超越个人观点的局限性,使自己的批评代表某种社会的要求与呼声,从而积极地影响艺术家的创作和读者与观众的审美趣味及思想观念。
同时,由于批评家有着远远超越一般读者的艺术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因此他的批评必然不会局限于具体的艺术作品,而会延伸到整个艺术现象,并且在根本上把艺术与审美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加以观照,这样,艺术批评就不再是一种狭隘的个人活动,而成了一种社会的事业。
不过,尽管艺术批评和鉴赏在性质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但它们之间同样有着紧密的联系。
具体来说,一方面,艺术鉴赏仍是艺术批评的前提和基础。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好的艺术批评家必然首先是一个好的艺术鉴赏家。
这是因为,艺术批评不同于其他的理论活动,它是对于艺术现象的解剖与分析,其中,艺术作品又是它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对象。
而对艺术作品的批评又必须服从审美活动的一般规律,也就是说,艺术批评在根本上也是一种审美活动,它必须以批评家对作品的审美体验和感受为出发点。
如果一个批评家没有对作品进行细致的欣赏与玩味,直接就以理性的方式对作品加以分解和剖析,那么他就不可能真正把所握作品的艺术价值,所得出的判断与评价也就没有任何美学上的意义。
KS5U2017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语文含解析
绝密★启封前KS5U2017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语文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关于书法中的匠气“匠气”一词在书法中体现为用笔千篇一律,技艺太过精熟而缺少变化,看不到灵动之处,过于死板。
一幅书作给人产生了匠气的观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是临写的方法不得当,太过单一。
匠气十足的书法作品,往往给人程序化的机械感.点画、结体、章法无法给人出人意料、眼前一亮的快感,让人觉得乏善可陈。
我们看到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中规中矩、缺乏个性,在偌大篇幅下的文字抄写中,墨色光润,没有干湿浓淡之别,结体板正,起收笔千篇一律。
清代洪亮吉在《北江书画》里谈道:“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其发展的极致就是“千人一面”,全然没有书法艺术所需要的辨识度、独特性,后期成为了僵化的工匠式劳动.以其为范本临写,久而久之也将陷入一个死循环.若一个人经年累月地积攒了习书的坏习惯,日复一日地养成了匠气,将是十分危险的。
另外,一些当代书家,虽然在技巧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但是在个人自身修养上极度匮乏,这也很容易使得笔下的作品流于俗气。
书法是一门除了技艺,还需要不断养修为、内涵的艺术。
古时书法只是作为文人士大夫在学习各类文化知识基础上的一门技能,文人雅士以书法为日常书写,同时兼具直抒胸臆、休闲娱乐的意趣,他们不以书法为谋生工具,书法并没有与金钱利益挂钩,因而他们笔下的书法作品显露出书卷气,有丰厚的学养意味。
可以说古人是先做学问,后写书法。
而今人少养学问,埋头写字,不少人以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成了买卖的筹码。
如此一来,匠气的书法家自然居多.书家的个人精神风貌通过形质、线条落于笔端,立见高下。
弘一法师的书法为后世所称道,就是因为通过观其书作,觉其无烟火气息,无庙堂森严,让人心生平静、安宁.他在广泛的艺术门类领域里所积淀的学养,自然不同于那些只懂埋头练字而忽视读书养精神的字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届上海高考压轴卷语文(解析版)题号一二三四五六得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XX页,六个大题,满分200分,考试时间为1分钟。
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单选题(共5分)评卷人得分1.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是()(2分)A. 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B. 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C. 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D. 执掌教坛垂七十载,栽培桃李满三千株2.下列各种表述中,语言得体的一句是()(3分)A. 某校学生会的科普小报征稿启事中说:“由于我们的思想水平有限,本报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恳切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帮助我们,为办好《科学小报》尽一点绵薄之力。
”B. 某饮料广告将在广播里播放,其文字稿中这样写道:“……该饮料(系成人饮品)中含有致癌物质,可以调节人体循环。
特向全国诚招经销商,欢饮垂询。
”C. 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主持人赵保乐说:“最后,感谢嘉宾黄格选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欢乐的时光,也祝贺他荣幸地加入我们综艺之友俱乐部。
”D. 原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参加香港一寺庙大佛开光典礼时,面对媒体的提问荣幸地说:“谁搞‘三违背’,定会苦海无边,罪过!罪过!谁搞‘三符合’,自是回头是岸,善哉!善哉!阿弥陀佛!”二、填空题(共5分)评卷人得分3.填空题。
(5分)(1)《兰亭集序》中“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语句化用了《_________·述而》篇中的“乐以忘忧,__________”。
(2)白居易描写“卖炭翁”外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两鬓苍苍十指黑”,他在《琵琶行》中以比喻手法描摹粗弦、细弦弹奏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分)三、诗歌阅读(共15分)评卷人得分资料(三)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8分)西江月苏轼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注释】①这首词据传是苏轼贬谪惠州时悼念侍妾朝云之作。
②瘴雾:惠州一带的湿热之气。
③倒挂绿毛幺凤:(使者是)倒挂树上的绿毛小鸟。
幺凤:鸟名。
④涴(wò):沾污。
⑤“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王诗中有“梦中唤作梨花云”句。
4.从侧面描写的角度,赏析上阕画线句。
(5分)5.下列对词的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5分)A. “瘴雾”既写出当地气候特征,也渲染了仙风。
B. 运用比拟,谓即使梅花谢了,而梅叶仍有红晕。
C. 反其意而用典故,慨叹自己已经不再梦见梅花。
D. 整首词借花喻人,借咏梅倾诉了对朝云的思念。
6.概括上下阕中梅花的形象特点。
(每一点均在四字以内)(5分)四、现代文阅读(共50分)评卷人得分资料(一)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6分)谈谈数字化书写刘皓明①书写方式在文学乃至文化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可能至今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
在书写方式已经进化到数字化的今天,我跟用中文写作的绝大多数人一样,直接在键盘上输入汉字。
比起中文计算机化的初期,现在的输入法使用起来方便了很多。
但我恐怕这样的方便主要来自计算机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处理器的速度、内存的扩大等等——而不是输入法本身有了多大改进。
我甚至觉得,这几年各种中文输入法在语言水平上不进反退,以至于如今坐在计算机前写作就像从塌方的房子里搜寻财物,灰头土脸,费力地拨开错字的瓦砾和脏话的污秽,把埋在里面的东西刨出来,然而无论怎样擦洗,遭此劫难的幸存物上还是有污渍。
②我用过的汉字输入系统近年来有两种,应该也是今天最广为人使用的那两种,而且我只用拼音输入法。
作为学者,汉字输入系统的用途对我来说主要当然是学术写作,但是如今用通用的汉字输入系统打任何业务文件,无论是学术的还是其他一般性的公文,都很费劲。
因为按照拼音打出的字词,排在前列的有大量的字或词条是网络语、脏字、表情图甚至是内容猥亵的图案。
③我不知道汉字输入软件在业务性(相对于娱乐性)的使用上占全部使用的比率是多少,是否娱乐性而不是业务性的使用占了全部使用的绝对多数,也不知道使用者的年龄分布和受教育程度的分布,是不是二十五岁以下的占绝对多数,但是我所接触的几种主流汉字输入法肯定主要是为青少年娱乐设计的,是网吧风格的、混混儿风格的、网瘾患者友好型的,但绝不是服务于成年人乃至青少年从事其各自业务和用于学习的。
④这种状况跟我所熟悉的英语德语计算机输入状况乃至更广泛的社会书写规范化的相对严格形成鲜明对比。
诚然,英德等西方语言除了手机输入法有文字联想功能外,计算机文字输入的确都是一个个字母的输入,不像中文这样需要拼音输入然后在大量的同音字词中选择正确的字词。
但是英德文字输入软件带有拼写检查、语法检查、同义词近义词词库等功能,这些功能类似于中文输入法的联想功能的地方在于,两者都体现了产品生产者在语言规范标准上的立场与政策。
两者之间不同的,则是这些西文软件绝不像中文输入软件那样,努力迎合任何一种新的口语和网络语的语用潮流而无视语言学家们制定的标准语言规范,更不会推广脏话。
⑤如果网络语乃至脏话泛滥旨在迎合年龄和教育水平处在低端的用户,旨在服务于业务性应用的功能也同样问题重重。
我这里不想说词库中的词组常常包含错字、非词语组合大量出现在词库等等情况,只想说说繁体字的问题。
由于需要引用古籍,我常常要输入繁体字,但是繁体字库中错字连篇。
比如最常用的字“爲”,无论拼音输入后的首选字还是含爲字的多音节词,都被设计成“為”,甚至所有以这个字为偏旁的汉字例如“僞”、“潙”等也都用这种异体繁体字。
这样的混乱不仅见于网络,连正式出版的古籍都这么印,例如新近出版的《杜甫诗全集校注》。
仅次于“為”的繁体字滥用大概要属“著”,被用来取代一切“着”字。
据我所知,这种混乱的原因主要是在字体选择和设计上依从了台湾地区流行的字体,而台湾地区使用的繁体字体又常常受到日文简化汉字的影响,“為”应该就是依据“爲”的行草字体简化来的,而不是依从了语言文字学的经典和机构。
⑥众所周知,语言是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和变异的,但是在成熟的现代社会里,语言就像任何流通物品一样,是被规范甚至是被立法的。
这些规范和立法总的来说偏向于保守,它会有选择地承认和接受伴随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所产生的新名词新术语,但是绝不会承认、鼓励、散布网络俗语、脏话、不规范缩写简称等等语言污染。
的确,没有任何机构可以阻止人们在口语中发明和使用新俚语新俗语等规范之外的语言,而且也实在没有必要阻止。
但是一旦进入书写,情况就不一样了。
早在一个多世纪前,H.W.Fowler和F.G.Fowler在其名著《标准英语》(The KingEnglish)中就说过,俚俗语(slangs)除了在对话里外不应该出现在写作中,这话我看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有效。
⑦当然今天的情况复杂些。
在数字化书写的今天,并非所有数码输入的文字都是写作。
社交媒体的文字输入的确就是口语对话的另一种形式而已,算不上是写作。
但是使用WORD等文件软件时的文字输入则都应是这种或那种形式的写作:无论写的是应用文,记叙文、论说文,还是文学创作。
换句话说,在计算机上使用办公软件输入文字时应该被视作是文字输入软件的业务应用。
那么,用于这样输入文字的软件是应该首先甚至是排他地方便使用规范语言的合理合法使用呢还是要增加合理合法使用规范语言的难度而给不规范使用大开方便之门呢?是服务于业务使用呢还是服务于娱乐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⑧造成汉语文字输入目前这种混乱状况,除了马虎的工作态度和习惯外,一个更深层的原因是长期存在于中国社会中的对成规的轻视甚至无视。
这些年来风行的网络语有不少就是无知者们狂欢的产物,比如近年来流行的“囧”字等等。
变化无常的网络流行语和相对稳定的书面语是要划出一个界限的,就像民间与体制、一时的时尚与历史久远的传统之间是有区别的;书面语是需有规范的,就像社会有法律规范一样。
并不是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当下流行度来决定,而民科民哲民骂并不能因为来自草根就应被视作天然具备高于体制的道德水平乃至专业水平。
不尊重规范、纵容无知对规范的冲击行为就如同纵容医闹一样,最终损害的是全社会的利益,败坏的是我们整体的文明水平。
(本文刊于2016年9月14日的《文汇报·笔会》)7.你是否赞同本文关于语言输入系统的观点和看法?请说明理由。
(5分)8.第⑦段划线句是否有修改的必要?从语言表达的角度予以分析。
(5分)9.概括造成汉字输入混乱状况的原因。
(2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10.第④段作者提及德英输入法的意图是()(5分)A. 说明英德输入法更加服务于学术写作。
B. 强调汉字输入系统应该正视语言规范化。
C. 批评汉字输入系统只为青少年娱乐合计。
D. 说明英德输入法更加重视语言的规范化。
1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5分)A. 第②段“最广为人使用的两种”证明了汉字输入系统的功能单一。
B. 第③段作者认为目前几种文字输入法无法满足业务性学习的需要。
C. 第⑤段关于汉字繁体字的输入是第①段“错字瓦砾”的具体证明。
D. 第⑥段指出语言规范之选择成人和接受现代科技新名词、新术语。
12.“塌方的房子”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资料(二)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16分)故乡在远张抗抗①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②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
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
③19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
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
离杭州100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④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
我长到30岁时,才同我的父母一起回过广东老家。
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上空遮天蔽日,鸟声盈盈。
那就是闻名于世的小鸟天堂。
新会县世为葵乡,小河碧绿的水波上,一串串细长的小船满载清香弥漫的葵叶,沉甸甸贴水而行,悠悠远去……⑤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
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也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
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
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己的根性。
⑥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
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夏天时许多光屁股的孩子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连着烟波浩淼的洛舍洋,我曾经在桥下淘米,竹编的淘箩湿淋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儿……⑦而外婆早已过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