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卓越大学教师劳动关系:既成矛盾与治理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劳动主体、雇佣主体、劳动内容、劳动客体构成了大学教师劳动关系结构的核心要素。从核心要素来看,印度卓越大学教师劳动关系存在着既成矛盾,主要表现为失衡与冲突。为扭转教师劳动关系的困厄,印度卓越大学建立了政府、市场、学术权力、中介组织多维度的治理结构。印度通过法律和政策等手段促进劳动关系契约化、学校和教师行为法制化、劳动关系和谐化发展,对于显性调节劳动关系、隐性消弭劳动关系的冲突失衡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对我国一流大学教师劳动关系和谐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印度卓越大学;教师;劳动关系;矛盾;治理结构

2016年底,印度人力资源发展部提交了一份旨在建设世界一流理工院校的“卓越大学计划”(Institutions of Eminence Scheme,以下简称IoE计划),计划在10年内推动20所学校进入“任何一家全球大学排名”的前500名,最终进入前100名的行列。2018年

7月6日,印度人力资源发展部长普拉卡什·雅瓦德卡尔宣布第一轮计划共有6所机构入围,公立、私立各有3所:公立大学有印度科技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ombay)、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I ndian I n s tit u t e of Technology, Delhi);私立机构有吉奥研究所(Jio Institute)、比尔科学技术学院(Birl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ciences)、马尼帕尔高等教育学院(Manipal Academy of Higher Education)。IoE计划的一大特色是打造一流师资队伍,而教师劳动关系作为一流师资队伍建设中院校和教师的基本关系,其矛盾与治理模式直接决定着卓越大学的竞争力。

一、大学教师劳动关系结构的核心要素

学术界对于劳动关系尚没有统一定义。劳动关系的概念是多维的,不同学科对其界定有所差别。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劳动关系指的是建立在生产劳动基础之上的一种经

济关系;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国际劳工组织将其定义为“劳动者与劳动使用者在实现劳动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利益关系,是雇主对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性质和范围的关键参照点”;从法学视角来看,劳动关系是用工主体与劳动者的法律关系且强调这一关系的从属性。基于以上理解,本文认为,大学教师劳动关系结构指的是校方和教师在教学科研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经济、社会和法律关系的集合。其经济关系表现在教师薪酬、福利待遇、学术资源的分配上,社会关系表现为职业地位声望、组织文化与价值观、身份认同、组织依附与疏离等方面,法律关系表现为教师在从事学术工作过程中的法律地位、司法救济、劳动法律体系等方面。

马克思认为,劳动关系是由具有劳动能力的自然人与用人单位组成的劳动关系主体、主体在劳动过程中承担的权责客体、将主体与客体连接起来的工作内容三种要素构成。这与我国法律认定劳动关系的要素基本一致。据此,本文认为,印度卓越大学教师劳动关系的核心要素包括劳动主体、雇佣主体、劳动内容、劳动客体等几个内容。

劳动主体主要是指在大学系统中从事学术工作的教学科研人员,他们依据学历、资历、学术能力分为不同的层级,承担着不同的学术使命和责任。学术职业分层体系、岗位分类管理与劳动关系的复杂性密切相关。根据学术层级,印度卓越大学教师可分为讲师、高级讲师、副教授、教授四种主要类型;根据岗位性质,印度卓越大学教师可分为教学岗、教学科研岗、科研岗、社会服务岗、技术推广岗五种主要类型。雇佣主体是指对于大学系统具有控制和资源管理权的院校办学者和管理者,他们决定着院校发展的方向和劳动细则,在教师劳动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由于本次计划融入了公私两类学校,办学主体不仅包括印度国家知识委员会(National Knowledge Commission)、印度人力资源发展部(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等政府机构,也涵盖高校管理层、私人投资者、董事会等。

劳动内容是指高校教师从事的学术劳动内容,包括教学、科研、院校管理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其中,教学是教师的固有使命,教师承担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由于政府规划以及大学的内在要求,故相比其它类型院校教师,卓越大学教师从事科研、引领和服务社会、国际学术交流等劳动工作的强度更大。

劳动客体是劳动主体与雇佣主体权责中的一系列核心要素,如:劳动法规与制度、劳动强度,工日安排、薪酬福利制度、学术环境、职业发展制度等。它对于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稳定、延续起着沟通、疏导、保障的媒介作用。

在卓越大学教师劳动关系治理系统中,劳动主体、雇佣主体是相对稳定的,劳动内容因学校发展战略不同而有侧重;劳动客体是动态可变的,不同院校制度文化不同,劳动客体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劳动内容和劳动客体可为促进教师劳动关系和谐发展、学术工作公平高效运行而进行调整。印度卓越大学教师劳动关系的核心要素模型如图1所示。

二、印度卓越大学教师劳动关系的既成矛盾

在IoE计划颁布之前,印度5所“卓越大学”的教师劳动关系存在着失衡与冲突。

(一)失衡的劳动关系

教师劳动关系失衡指的是劳动关系主体权利义务与地位的失衡,投射在卓越大学教师劳动关系上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首先,政府、高校、教师之间权利关系失衡。由于知识能给政府带来巨大收益,印度精英大学人事受控于政府,缺乏自治;也有学者认为,由于印度一流学术机构的高度政治化以及政府对学术职业任命的政治参与,教师对地位和收入下降的恐惧从未远离。因此,政府处于绝对强势的地位,主要表现为掌控5所学校的财务,教师与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学校聘请科技人员等均要经过政府批准。同时,政府设立印度高校质量监督标准,对教师的学术活动(劳动内容)与学校的管理制度体系与文化(劳动客体)进行直接评估。在此失衡的态势下,院校和教师自主权较为缺失,他们处于服从的、被动的状态,劳动关系是由政府主导的。

其次,大学与教师之间地位关系失衡。阿特巴赫认为,印度一流的高校存在专制性学术管理与教师工作程序保护薄弱化的问题,间接导致大学地位较教师略高。这5所卓越大学依仗自身累积的学术资源和声誉在教师劳动关系上处于支配地位。他们根据学校定位、领导偏好来遴选教师,教师特别是讲师的劳动合同短期化,劳动期限大多在1~3年。再加之这5所卓越大学为追逐学术发展不断进行学科调整,导致教师经常处在一种学术职业不稳定、不安全的尴尬处境。如印度科学技术学院将不同专业合并,设立跨学科学系,部分教师被辞退或被迫流动。总体而言,校方拥有的权力大多是主动性的支配权,而教师则更多拥有的是一种被动的应付权,双方谈判地位不对称、不平衡。

再次,劳动主体之间社会关系失衡。由于印度盘根错节的社会群体关系和文化环境的特点,导致卓越大学在招聘教师时侧重男性、高种姓,资源配置中侧重理工科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