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眼睛和眼镜(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眼科常识,了解眼睛的构造、功能和常见视力问题。
2.认识眼镜的种类和使用方法,掌握正确佩戴、清洗眼镜的知识。
3.通过活动实验,学习改善视力的方法和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眼睛和眼镜的基本知识。
【教具准备】
1.图片或视频资料:人眼构造、视力问题、眼镜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2.眼镜模型或实物:不同镜框、镜片,让学生了解眼镜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3.活动实验:过滤蓝光手绘、视力保护手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生互动,导入话题。
2.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人眼的构造和视力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究
1.眼镜模型或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眼镜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2.学生自主小组讨论、ppt展示,展现所学知识,促进信息加深。
3.开展活动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改善视力和保护眼睛的方法学习。
三、巩固
1.让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小组交流展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拓展
1.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图片,提醒学生注意眼睛健康。
2.布置作业,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
1.合理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和集体讨论,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
行实践操作。
2.设计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教学拓展】
1.利用广播站、电视台等媒体,加深对眼科常识的了解。
2.与眼科医生的交流,对眼镜和眼睛健康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
初中物理优质课教案:《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过程。
2.使学生掌握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过程,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的探究。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眼睛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眼睛的构造。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2.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过程(1)教师简要介绍眼睛的构造,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型,了解视觉形成过程。
3.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1)教师展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吗?(3)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
4.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吗?(2)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5.实践活动(1)教师发放眼镜模型,让学生尝试为近视眼和远视眼患者选择合适的眼镜。
(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互相交流心得。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四、课后作业1.复习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过程。
2.思考:如何预防近视眼和远视眼?3.为家人或朋友选择合适的眼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眼睛模型、图片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了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过程,掌握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学生在分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互动交流,提高了自己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之一:让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过程。
对话示例: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眼睛模型,谁能告诉我眼睛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学生A:“老师,眼睛有角膜、瞳孔、晶状体和视网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讨论结束后,我会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练习包括:
1.判断题:关于眼睛结构和视物原理的判断题,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选择题:关于近视、远视成因和眼镜矫正的选择题,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实践题: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原理。
(五)总结归纳
(二)讲授新知
1.眼睛的结构与视物原理:首先,我会详细讲解人眼的结构,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等部分,并解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来完成视物过程。接着,我会阐述近视、远视的成因,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视力。
2.眼镜的矫正原理:在此基础上,我会引入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讲解它们在眼镜中的应用。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明白眼镜是如何帮助我们纠正视力,恢复正常视力的。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思考题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的开始,我将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视力问题作为导入点,引发学生对眼睛和眼镜的好奇心。我会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视力怎么样吗?为什么有些人需要戴眼镜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眼睛的工作原理以及眼镜的作用。接着,我会简要介绍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即眼睛的结构、视物原理,以及眼镜的矫正作用。
2.教学过程:
-导入:以生活中的视力问题为例,引发学生对眼睛和眼镜的兴趣。
-新课:介绍人眼的结构和视物原理,引导学生认识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实验:设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眼镜的矫正作用。
初中物理-八年级眼睛和眼镜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眼睛和眼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理解人眼的结构和作用,掌握眼球对远近物体的调节功能。
(2) 了解眼睛的常见问题和保护方法,掌握眼镜的种类及其使用方法。
2. 能力目标:(1) 能够利用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眼睛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2) 能够正确选择并使用适合自己的眼镜。
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意识。
(2) 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眼镜,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责任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 人眼的结构和功能。
(2) 眼睛的常见问题和保护方法。
(3) 眼镜的种类及其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 眼球对远近物体的调节功能。
(2) 眉毛、睫毛、泪腺、眼结膜等眼及其附属器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PPT、实物模型、画板、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及方法1. 教师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放映图片、视频等,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眼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的眼睛。
2. 新知探究(45分钟)(1) 人眼的结构和功能讲解人眼的结构和作用,分为三部分:①眼球:有角膜、虹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组成,主要功能是对光的聚焦和转换成神经信号。
②眼及其附属器:有眉毛、睫毛、泪腺、眼结膜等组成,主要作用是保护眼球。
③视神经:将眼球接收到的视觉信息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处理,让我们看到物体的颜色、形状和距离等信息。
(2) 眼球对远近物体的调节功能讲解眼球对远近物体的调节功能,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了解远视和近视的原理和表现。
(3) 眼睛的常见问题和保护方法讲解眼睛的常见问题和保护方法,主要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等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以及注意眼部卫生、坚持眼保健操、注意用眼环境等保护方法。
(4) 眼镜的种类及其使用方法讲解眼镜的种类及其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近视眼镜、远视眼镜、老花眼镜、隐形眼镜等的作用、选择要点和使用注意事项。
3. 练习巩固(15分钟)(1) 分组进行情境剧表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了解眼睛问题发生的原因、危害和解决方法。
《眼睛和眼镜》的教学设计
《眼睛和眼镜》的教学设计《眼睛和眼镜》的教学设计1“眼睛与眼镜”系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第四节内容。
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把眼睛作为一种像照相机那样的光学仪器,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疾的原因及矫正方法,主动养成科学用眼的习惯。
使学生获得一些实际知识,了解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
眼睛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的拓展,眼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让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感受“物理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本节课程在学习中要用到实验、分析、推理等多种方法。
【教学设计思想】教学设计的基本是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在教学目标上,通过物理知识在眼睛上的应用,力求达到学生能自觉地、科学地保护自己的眼睛的目的。
不仅关注学生获得的有关眼睛和眼镜的知识,而且更加注重科学探究过程、探究方法的学习,不仅关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且更加注重培养人的科学素养。
由于眼睛和眼镜学生很熟悉,所以从歌曲引入尽量简洁,直接过渡到对眼睛的学习,通过观看牛眼照相机的视频,为分析出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教师用自制的水透镜模拟晶状体的演示,知道晶状体的形状对观察景物的影响,体会人眼是相当精密的.器官,进而指出眼睛是一架精密的可自动调节焦距的照相机;通过学生对近视眼、远视眼的研究和矫正方法的探究,学习科学探究方法,使学生增强探索知识的能力。
因考虑八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物理,科学探究能力较差,所以在设计中尽量减小探究难度,本节课以评估与交流环节为重点,达到探究目的。
物理来源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教学中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自己交流不良用眼习惯是造成近视的原因等,力求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到不正确用眼的行为,使学生学会正确用眼,在学习生活中将爱眼成为一种习惯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学习任务分析】本节学习任务共分为: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正常的眼睛调节、近视眼和远视眼及其矫正和保护眼睛四个部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4《眼睛和眼镜》优秀教学案例
3.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学生相互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同理心。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实验、讨论等活动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在相互交流、分享心得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同时,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使他们能够发现他人的优点和不足,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同理心。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本节课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将生活情境融入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眼睛和眼镜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教师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眼睛的构造、视觉的形成过程以及近视、远视的成因。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初中物理-八年级眼睛和眼镜的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眼睛和眼镜的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原理。
2. 了解近视、远视、散光的产生原因和防治方法。
3. 掌握眼镜的种类、选择和使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1. 眼睛的构造和原理。
2. 近视、远视、散光的产生原因和防治方法。
3. 眼镜的种类、选择和使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
2. 实验法。
3. 讨论法。
4. 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1】导入1. 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眼睛是人体中很重要的器官,如果有什么问题,怎么办?2. 向学生提问并引导回答:什么是近视,什么是远视,什么是散光?你们是否有这些问题?【教学环节2】讲解眼睛的构造和原理1. 通过幻灯片或图片讲解眼睛的构造,并解释各部位的功能。
2. 讲解眼睛的原理,阐明像的形成和眼睛成像的过程。
【教学环节3】实验演示1. 实验一:用凸透镜观察人造物体放大的情况。
2. 实验二:用凹透镜观察人造物体缩小的情况。
【教学环节4】讲解近视、远视、散光的产生原因和防治方法1. 讲解近视的产生原因和防治方法,如近视眼操和配眼镜等。
2. 讲解远视的产生原因和防治方法,如异视点练习和配眼镜等。
3. 讲解散光的产生原因和防治方法,如使用柱面透镜和配眼镜等。
【教学环节5】讲解眼镜的种类、选择和使用方法1. 讲解眼镜的种类,如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双光眼镜等。
2. 讲解选择眼镜的方法,如验光、试镜等。
3. 讲解眼镜的使用方法,如佩戴、保养等。
【教学环节6】案例分析1. 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近视、远视、散光等问题的实际情况和解决方法。
2.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教学环节7】课堂练习1. 整理提高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 发布作业,巩固、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发现不足,及时帮助。
2. 督促学生做好学习笔记,记录知识点和方法。
物理《眼睛和眼镜》教案
1. 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眼睛的结构: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
2. 视觉的形成:光线经过眼球各部位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导致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形成近视;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小,导致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形成远视。
4. 眼镜的矫正方法:凹透镜(近视镜)和凸透镜(远视镜)的作用及佩戴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眼睛的结构和功能、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保护视力。
2. 教学难点:眼睛各部位的作用及视觉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眼睛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利用图片、模型等教具,直观展示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见解和经验。
4. 设计实践活动,如模拟配镜,让学生了解眼镜的矫正方法。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模型、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凹透镜和凸透镜,让学生亲自体验配镜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眼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眼睛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眼睛的结构和功能:使用模型或图片,讲解眼睛的各个部位及其作用,如角膜、瞳孔、晶状体等。
3. 讲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光线经过眼球的折射作用,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4. 讲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分析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导致近视的成因,以及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导致远视的成因,介绍凹透镜和凸透镜的矫正方法。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模拟配镜过程,体验凹透镜和凸透镜的作用。
5.4眼睛和眼镜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眼睛和眼镜》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认识眼镜的种类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眼睛和眼镜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保护视力和正确使用眼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认识眼镜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和调节功能,掌握正确使用眼镜的方法。
三、教学器材眼睛模型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具座和光屏蜡烛和火柴刻度尺四、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眼睛和眼镜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出眼睛的重要性及眼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讲解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利用眼睛模型,讲解眼睛的主要部分(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等)及其作用,强调眼睛对光线的折射和成像功能。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通过图示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即眼球形态或折光能力异常导致的成像位置偏移。
近视和远视的矫正:介绍近视眼镜(凹透镜)和远视眼镜(凸透镜)的矫正原理,即通过镜片对光线的折射作用,使成像位置恢复正常。
实验探究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理解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原理。
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刻度尺。
实验步骤:a. 将蜡烛、凸透镜(或凹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b. 点燃蜡烛,调整物距(蜡烛到透镜的距离),观察光屏上的像,记录物距、像距和成像特点。
c. 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进行实验,比较它们对光线的折射作用和成像效果。
d.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折射规律及其在近视和远视矫正中的应用。
原理深入结合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深入讲解眼睛的成像原理和调节功能,以及近视和远视的矫正方法。
强调正确使用眼镜的重要性和方法。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5.4眼睛和眼镜(教案)
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学重难点】重点:眼睛的构造及视力矫正难点:1.近视眼及其矫正2.远视眼及其矫正【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启发式、讨论合作式、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法:学案导学自学、小组合作讨论【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凸透镜、凹透镜、近视镜、远视镜学生:搜集关于近视眼、远视眼、用眼卫生方面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每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用来观察周围的事物,获得信息,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呢?患有近视和远视的人要佩戴的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眼睛和眼镜》。
二、进行新课(一)眼睛眼睛是一个既复杂又奇妙的“照相机”,它帮助我们认识身外的世界。
那么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呢?观察眼球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了解眼球是由哪些部分构成。
眼球好像一架______________,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____________。
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________,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量。
2.小组讨论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是凸透镜成像的那种情况吗?像有何特点?3.小组讨论我们的眼睛是如何看到近处和远处的物体的?在学生说出内容基础上通过播放课件讲述: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二)近视眼及其矫正1.向学生了解近视眼看远处物体的现象学生回答:只能看清近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物体。
教师补充: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使晶状体变凸,或睫状体调节能力降低,远处的景物的像成在视网膜前,形成近视眼。
2.如何使远处的光成在视网膜上呢?学生用简单器材做探究实验3.近视眼的矫正:汇报实验结果:必须加一个光学元件对光起发散作用——凹透镜4.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保护自己的眼睛呢?学生各抒己见说出平时保护视力的方法。
初中物理“眼睛和眼镜”的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初中物理“眼睛和眼镜”的教学设计(精选五篇)第一篇:初中物理“眼睛和眼镜”的教学设计关于“眼睛和眼镜”的教学【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是如何矫正的。
2 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方法的探究,提高利用物理方法认识和解决人体生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可变焦水透镜的成像模拟实验,尝试应用控制变量、对比、替代等一些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强化眼保健意识。
(2)体验科学规律、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海伦·凯勒的简介,体会残疾人的痛苦和对生活的热爱。
点评:课堂教学是由教学目标、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要素构成的。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这一教学目标,以人体的器官──眼睛为研究对象,以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疾的原因及其矫正的方法和器具为主要内容载体,生发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度六条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立全面具体,教育要素的挖掘充分,教学目标的表述准确、切实。
【新课教学】 1 新课引入教师:生活中有一种说法,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说明眼睛是我们最值得信赖的。
你们有没有想过,有的人一生都生活在黑暗中,感受是怎样的?其实大家只要有生活在漆黑的夜里的经验,就不难体会一个失明的人对光明的渴望。
下面请大家听一篇散文。
(播放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背景音乐:“二泉映月”)教师:听完了这篇散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眼睛对于我们非常的重要。
我们应该爱护自己的眼睛。
教师:看来,眼睛对于我们真的很重要,那么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探究与眼睛和眼镜有关的知识、问题。
点评:创设情境。
让学生体验,激发探究眼疾成因,预防近视和失明的强烈欲望。
2 新课教学教师:眼睛作为人的一个重要器官,有一个最基本的功能:看东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2.针对学生对眼睛构造和视物原理的疑问,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模型展示、互动实验等,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3.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眼镜为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知识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4.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现象,教师总结并提问:眼睛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器官,它如何帮助我们看清楚世界?眼镜又是如何帮助我们改善视力的?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对眼睛和眼镜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眼睛的构造与视物原理:
a.教师通过展示眼睛模型,讲解眼睛的构造,如角膜、瞳孔、晶状体等。
-填空题:巩固眼镜种类及矫正视力原理的相关知识。
-计算题:根据视力情况,计算所需眼镜的度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课堂学习内容,设计一份关于眼睛保护的海报,要求包含以下要点:
-眼睛的重要性
-正确用眼的方法
-预防近视的注意事项
-眼镜的正确使用与保养
通过这一作业,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睛的构造和视物原理填空题。
b.判断题:关于凹透镜和凸透镜的作用。
c.应用题:根据视力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眼镜度数。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答案进行解析,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指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眼睛的构造、视物原理、眼镜的种类和矫正视力原理等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眼睛和眼镜》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介绍眼睛的结构和视物原理,通过动画和实物模型演示光线在眼睛中的传播过程,让学生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在视物中的作用。
2.讲解眼镜的度数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近视、远视、散光等视力问题的成因和矫正措施。
3.分析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眼睛,预防视力问题,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4.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学会分享和帮助视力有障碍的人。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知识的力量,努力学习,为实现人生目标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已有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观察、思考、实验能力。在此基础上,针对本章节《眼睛和眼镜》,学生普遍对眼睛的结构和功能有浓厚兴趣,但对其中的视物原理和眼镜的矫正作用认识较为模糊。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近视、远视等视力问题有所接触,但对其成因和防治措施了解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方式,深入理解眼睛和眼镜的物理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何保护我们的眼睛?请结合生活实例,谈谈你的看法。”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总结保护眼睛的方法。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 眼睛和眼镜》教案1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眼睛和眼镜》主要介绍了人眼的构造、视觉的形成、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眼睛的基本结构,掌握视觉的形成原理,知道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眼睛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对其原理及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眼睛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眼睛的基本结构,掌握视觉的形成原理,知道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眼睛,关注健康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眼睛的基本结构,视觉的形成原理,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难点:眼睛的调节机制,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眼睛的基本结构、视觉的形成原理、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演示法:展示眼睛模型,直观地呈现眼睛的结构。
3.讨论法:分组讨论眼睛的工作原理,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4.实践法:学生自行检查视力,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眼睛模型,展示眼睛的结构。
2.准备PPT,展示眼睛的工作原理,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准备视力表,让学生自行检查视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张美丽的风景图片,提问:“我们是如何看到这张图片的?”引导学生思考眼睛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眼睛模型,讲解眼睛的基本结构,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
通过PPT呈现视觉的形成原理,使学生了解光线如何通过眼睛形成图像。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八年级《眼睛和眼镜》教案、教学设计
3.视力保护与用眼习惯:这部分内容涉及学生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教学中的实践难点。
-重难点突破设想: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案例,开展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保护视力。
(二)教学设想
1.互动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
-设想实施:模拟视力检查过程,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习如何保护眼睛,提高他们对视力问题的认识。
4.持续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
-设想实施:定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和视力保护计划展示,通过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反思学习成果。
5.整合资源:利用校内外资源,如邀请眼科医生进行专题讲座,增加学生对眼睛健康的专业认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探索精神。在学科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物理知识,如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这为学习眼睛和眼镜的相关内容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学生对眼睛的构造、眼镜的矫正原理以及视力保护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容易产生误解。
此外,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普及,学生的用眼负担加重,视力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关注眼睛健康,培养正确的用眼习惯。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生活质量。
-设想实施: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眼睛和眼镜的相关知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2.实践性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4 眼睛和眼镜
第4节眼睛和眼镜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本节是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应用部分,它不仅涉及前面三节中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体现了学科渗透。
眼镜、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节课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了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近视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产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目标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是如何矫正的。
核心素养
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模拟实验,尝试运用控制变量、观察讨论、类比分析等方法研究一些物理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
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教学过程
续表
续表
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
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
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
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凸透镜位置不变的
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A.远离凸透镜
B.靠近凸透镜
C.靠近凸透镜和远离凸透镜都可以
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续表
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眼睛和眼镜(教案)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眼睛和眼镜(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物理(八上)》第68-71页,主要包括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
课型:新授课二、教材分析和设计思想眼睛和眼镜是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
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的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观察世界的窗口。
《眼睛和眼镜》这一节从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逐步展开,在介绍眼睛的调节作用后,进一步引出了视力缺陷及其矫正的问题,最后安排了《科学世界》供同学们阅读。
《动手动脑学物理》穿插在《科学世界》之前。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寻找教与学的切入点,把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融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将学生下意识运用到的科学方法和良好的思维脉络展露出来,教师的引导以及合理的归纳与总结,将未知的知识和隐含的学科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领悟知识获取的过程和方法,为主动探究、解决新问题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奠定基础。
这是我设计的主要思想。
我先通过“盲校的同学在认真地用手看书”导入,让学生体会残疾人对生活的态度和热爱世界的情感,感受热爱生命的真谛。
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2.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加强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巩固。
3.设计一项关于眼睛保护的活动方案,如“爱护眼睛,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眼保健操比赛等,提高同学们对眼睛健康的关注。
4.教学拓展:
(1)鼓励学生收集关于眼睛和眼镜的科普知识,进行课堂分享,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组织学生参观眼镜店或邀请眼镜行业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眼镜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3)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在眼镜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出示一张眼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人体哪个重要的器官吗?它有什么作用?”
b.选择题:以下哪种情况可能导致近视?(选项:A.长时间看书;B.长时间看电脑屏幕;C.经常进行户外活动;D.保持良好的阅读姿势。答案:A、B)
c.填空题:眼镜的度数表示______。(答案:晶状体的屈光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解答。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眼睛的构造、工作原理以及眼镜的种类和使用方法。谁能来总结一下?”
2.通过动画演示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眼睛是如何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形状来改变焦距,从而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
3.讲解近视、远视、散光等眼睛问题的成因和纠正方法,提醒学生注意预防眼睛疾病。
4.介绍眼镜的种类和功能,如近视眼镜、远视眼镜、散光眼镜、太阳镜等,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镜片和镜架。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案
课题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案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单位授课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了解用眼护眼常识。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晶状体的调节过程,知道人眼观察远处和近处物体都能看清楚的原因。
2.通过分析近视和远视形成的原因,了解眼睛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2.通过用眼护眼教育,强化眼保健意识,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材分析眼睛和眼镜是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
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的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观察世界的窗口。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从性格、心理上都开始有所成熟,也有了一些生活经验,这对本节课的学习是一个好的基础。
而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前面已经学过,这为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形成了铺垫;另外照相机成像原理也已学过,而眼睛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这样很容易使学生通过对比学习接受新知识,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讨论法;对比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教学难点:近视和远视的成因。
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导入:我们的眼睛,是怎样看到美丽的世界的?为什么近视学生进创设情景,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了的同学需要戴眼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眼睛和眼镜(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物理(八上)》第68-71页,主要包括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
课型:新授课二、教材分析和设计思想眼睛和眼镜是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
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的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观察世界的窗口。
《眼睛和眼镜》这一节从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逐步展开,在介绍眼睛的调节作用后,进一步引出了视力缺陷及其矫正的问题,最后安排了《科学世界》供同学们阅读。
《动手动脑学物理》穿插在《科学世界》之前。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寻找教与学的切入点,把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融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将学生下意识运用到的科学方法和良好的思维脉络展露出来,教师的引导以及合理的归纳与总结,将未知的知识和隐含的学科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领悟知识获取的过程和方法,为主动探究、解决新问题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奠定基础。
这是我设计的主要思想。
我先通过“盲校的同学在认真地用手看书”导入,让学生体会残疾人对生活的态度和热爱世界的情感,感受热爱生命的真谛。
再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引入课题:1.模拟眼睛成像,随后,由模拟眼球成像实验与真正的眼睛的区别引出眼睛的调节作用。
从长时间的近观导致眼睛的病变引入课题。
2.近视眼的成因,让学生在上一个实验的基础上选用器材,进行对比实验,验证猜想。
3.近视和远视的矫正。
同时我还为每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了预备知识一栏,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突出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把知识的产生过程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地应用已学到的知识,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探求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内化为学习研究的能力。
这样做有利于实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最佳配合,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改变“重结果轻过程”这种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
课后学习,把过去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转向让学生经历知识探索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评价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后学习),都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愿意探究、敢于创新等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过程和方法●通过模拟眼睛成像活动,经历、体验和领悟眼睛成像的原理,通过比较实验,领会近视的成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关心残疾人和热爱世界的情感;●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四、教学要点1.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2.难点:眼睛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五、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以启发式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知识)。
六、教具充水的透明气球、用手电筒制作的光源、凸透镜两只(焦距不同)、白纸两张、凹透镜一只、多媒体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研究研究课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景之一: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它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眼睛会流露出你的感情,是心灵的窗户。
(关键词:明亮的眼睛,心灵的窗户)情景之二:请戴眼睛的同学摘去眼前的眼镜,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大家。
(关键词:摘去眼镜,景物变得模糊)情景之三:投影“浙江盲校的同学在认真地用手看书”的图片。
(关键词:盲人需要帮助,爱心使世界光明)由此启发,让学生提出问题,并选取其中三个问题作为本节课研究的主题。
(1)眼睛为什么能看清物体?(2)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3)近视眼和远视眼应如何矫正?眼睛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会流露出你的感情,被称为。
(填空)摘去眼前的眼镜,景物变得模糊。
闭上眼睛,体会盲人的痛苦,激发学生的爱心。
我们都拥有一双眼睛。
有关眼睛,你想了解什么问题?请提出一个有关眼睛的问题,写在下面:(过渡:为了解决你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和学习与眼睛、眼镜相关的知识)(二)子课题1:模拟眼睛成像(探究“眼睛为什么能看见物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投影眼睛结构图,观察我们眼睛的结构逐一介绍眼球的结构,并与相应的光学仪器相对应(提示学生,我们晶状体的焦距很短,只有1~2cm,因此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都在两倍焦距以外;同时让学生观察玻璃体、晶状体、视网膜的位置,为学生实验做好铺垫)。
简单介绍桌上的器材:充水的透明气球、用手电筒制作的光源、凸透镜两只(焦距不同)、白纸两张,让学生有一个初步了解。
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眼睛成一个什么样的像?”进行合理猜想,教师对猜想进行归纳和汇总。
组织学生讨论:⑴实验器材的装置;⑵实验的步骤;⑶记录信息的方法;⑷应注意的问题;并对讨论结果完善补充。
实验一:把凸透镜与充水的透明气球紧帖放置,光源放置在凸透镜前两倍焦距之外并正对凸透镜,把白纸放置在充水的透明气球后接收像,记录成像的位置。
2.眼睛的调节预备知识:凸透镜中间越厚,焦距较短,凸透镜使光线偏折的程度越大,会聚本领越强。
请一位同学在教室第一排和最后一排观看。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人眼睛如何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实验二:在透镜位置不变时,改变光源的远近,研究所成像的位置,位置是改变的。
进而提问:在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时,若要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成在光屏上,怎么办?实验三:利用充水的透明气球模拟晶状体的变形与调焦。
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共同归纳总结:远眺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较薄,焦距较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近观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较厚,焦距较短,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又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
观察并了解我们眼睛的结构眼球的结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它上面成像(填空)明确玻璃体用充水的透明气球演示;晶状体用凸透镜演示;视网膜用白纸演示。
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的理由。
个人猜想、记录。
小组讨论并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小组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有效的信息:物体经过眼睛成倒立、缩小、实像。
思考并讨论小组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有效的信息小组实验、研究、操作共同归纳总结(三)子课题2:近视眼的成因(对比探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近视眼的成因是什么?”进行合理猜想,教师对猜想进行归纳和汇总。
组织学生讨论:(1)如何在上一个课题的基础上选用器材;(2)进行对比实验的步骤;(3)实验数据的记录方法;(4)应注意的问题。
并对讨论结果完善补充。
小组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有效的信息并与实验一的成像的位置相比较,得出结论:眼睛近视是由于晶状体变厚,使光线在视网膜前发生会聚。
实验四:在前面三个实验的基础上,更换一个焦距比较短的凸透镜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成像的位置与实验一相比较。
多媒体演示加深印象。
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的理由。
个人猜想、记录小组讨论并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小组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有效的信息并与实验一的成像的位置相比较,得出结论:眼睛近视是由于晶状体变厚,使光线在视网膜前发生会聚。
(四)子课题3:近视和远视的校正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备知识: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
1.实验五:近视眼的矫正取一个较大的焦距(当作正常眼)凸透镜,调节白纸(光屏),光源成清晰的像在光屏上。
换上一个较小的焦距凸透镜(当作近视眼),白纸(光屏)不动,观察光屏上像的情况。
在凸透镜前插上一个凹透镜(或学生的近视眼镜),观察白纸(光屏)上像的情况。
多媒体演示加深印象2.实验六:远视眼的矫正取一个较大的焦距(当作正常眼)凸透镜,调节白纸(光屏),光源成清晰的像在光屏上。
换上一个更大的焦距凸透镜(当作近视眼),白纸(光屏)不动,观察光屏上像的情况。
在凸透镜前插上一个凸透镜(或老花眼镜),观察白纸(光屏)上像的情况。
多媒体演示加深印象。
介绍有关眼保健知识,进行用眼卫生教育。
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的理由。
个人猜想、记录小组讨论并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小组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有效的信息并与实验一的成像的位置相比较,得出结论:眼睛近视是由于晶状体变厚,使光线在视网膜前发生会聚。
小组实验、研究、操作、记录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做到用眼卫生小组实验、研究、操作、记录(五)小结,布置课后学习由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并完成课后学习(内容见附)。
附:课后学习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可以回答你上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了吗?把你的结论写在下面。
如果还不能解决,课后与同学讨论或与老师探讨。
2.按课本上“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知识,测出你的近点。
你的近点是多少?和其他同学或家庭人员比较一下,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的近点相同吗?探究一下,其中有什么规律?你能完成你的探究报告吗?3.谁不希望自己拥有一双明澈的眼睛?“爱护眼睛,远离近视”,是我们健康用眼的主题。
写一句爱护眼睛的话,记在下面,并要求自己努力做到:。
4.调查一下我们及周边学校中学生用眼情况,统计出近视率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和班里的同学进行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仔细。
XX文讯教育机构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