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趣味小故事教学内容
数学故事会小学生数学知识的趣味讲解
数学故事会小学生数学知识的趣味讲解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数学常常是他们最困扰的一门课程。
孩子们往往觉得数学既难懂又乏味,因此他们对学习数学缺乏积极性。
然而,如果能够用趣味的方式讲解数学知识,将数学融入到精彩的故事中去,那么将会大大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
这就是数学故事会的目的,通过有趣的故事来讲解数学知识,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易懂。
故事一:神奇的算盘从前有一个叫小明的小朋友,他非常喜欢数学。
有一天,小明得到了一个神奇的算盘。
这个算盘不仅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还能解决复杂的乘除问题。
小明在学校里展示了这个算盘,同学们都感到很惊奇。
老师看到后,就给小明布置了一个乘法题:47乘以15,小明很快就用算盘算出了答案:705。
同学们纷纷惊呼,虽然他们也会乘法,但是用算盘算起来真的很神奇。
从此以后,小明经常将这个算盘带到学校和同学们分享数学的乐趣。
故事二:聪明的小麻雀有一天,小明在公园里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麻雀。
他把小麻雀带回家,小心地照顾它。
过了几天,小麻雀好了,并且变得非常聪明。
一天晚上,小明在书桌上做作业的时候,小麻雀忽然飞到了他的肩膀上。
小麻雀用嘴巴取了一个纸条递给小明,纸条上写着一个复杂的数学题目。
小明惊讶地看着小麻雀,小麻雀似乎想告诉他,数学其实可以是一种乐趣。
小明跟着小麻雀一起解题,发现数学原来并不可怕,只要用心去想,就可以找到解答。
故事三:奇妙的数字世界小明有一台神奇的计算机,它可以带他进入一个奇妙的数字世界。
一天,小明坐在计算机前面,仔细观察着显示屏上的一串数字。
突然,他被吸入了计算机的世界。
在那个世界里,到处都是数字。
小明遇到了一个数字守卫,守卫告诉他,只有解开了所有数学题目才能回到现实世界。
于是,小明开始思考并解决了一道道数学题目。
在这个数字世界里,他不再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反而觉得数学与自己息息相关,充满乐趣。
通过这些有趣的故事,我们可以向小学生们讲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例如,通过神奇的算盘故事,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学习加减乘除运算;通过聪明的小麻雀故事,我们可以激发他们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奇妙的数字世界故事,我们可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优质个数学趣味小故事精品课件
优质个数学趣味小故事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趣味小故事》教材第四章“奇妙的数学世界”,详细内容包括:趣味小故事“聪明的阿基米德”,通过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浮力原理及简单几何体积计算;结合教材第5节“称重问题”,探讨等臂天平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会运用等臂天平进行物体质量的比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与应用,等臂天平平衡条件的运用。
重点:趣味故事与数学知识的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等臂天平、浮力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聪明的阿基米德”故事,引发学生对浮力原理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结合教材第5节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等臂天平的平衡条件。
3. 例题讲解:讲解浮力应用和等臂天平的相关例题,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知识点。
4. 随堂练习:设计浮力实验和等臂天平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聪明的阿基米德故事简介2.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3. 等臂天平平衡条件左盘质量=右盘质量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浮力应用题:一艘船在水中漂浮,已知船的体积,求船所受浮力。
(2)等臂天平应用题:已知两个物体的质量,如何用等臂天平比较它们的质量?2. 答案:(1)浮力=物体体积×液体密度(2)将两个物体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盘,调整物体位置,使天平平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趣味故事引入数学知识,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较好。
但部分学生对浮力计算和等臂天平应用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阿基米德的生平事迹,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小故事教案初中数学
小故事教案初中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 通过小故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定义:分数是用来表示一个整体被等分后,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数量。
2. 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被等分的部分数量,分母表示整体被等分成的总份数。
3.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关于分数的小故事。
故事名称:《分蛋糕的难题》故事内容:有一天,小明过生日,妈妈为他准备了一个美味的蛋糕。
小明想和两个好朋友一起分享这个蛋糕,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公平地分这块蛋糕。
小明妈妈提出了一个办法,将蛋糕切成三等份,每个朋友拿一份。
然而,小明觉得这样不公平,因为他的两个朋友吃得多一点。
于是,小明妈妈又提出了一个办法,将蛋糕切成六等份,每个朋友拿两份。
这次,小明觉得公平了。
2. 讲解:通过故事,引入分数的概念。
(1)提问:小明妈妈为什么要把蛋糕切成三等份和六等份?(2)讲解:将一个整体等分后,其中一部分的数量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被等分的部分数量,分母表示整体被等分成的总份数。
3. 实践:让学生尝试用分数表示故事中的蛋糕分配。
(1)将蛋糕切成三等份,每个朋友拿一份,用分数表示为 1/3。
(2)将蛋糕切成六等份,每个朋友拿两份,用分数表示为 2/6。
4. 总结:分数是用来表示一个整体被等分后,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数量。
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被等分的部分数量,分母表示整体被等分成的总份数。
5. 练习:让学生运用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如果小明有8块巧克力,他想和4个朋友分享,每个朋友能拿到几块巧克力?用分数表示。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数学故事教案(精选)
数学故事教案(精选)第一篇:数学故事教案(精选)《数学故事》教案一、教学目的:1、使孩子们了解许多数学小知识。
2、提高孩子们对数学解题方法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了解如何巧妙地数三角形个数,理解乘法原理,与切蛋糕的方法,三刀如何切成4块5块6块7块。
三、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原理,完成每个步骤的方法数的乘积就是完成这件事总共可能的方法数。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由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引入这次的数学故事,问大家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喜欢的角色。
2、课程开始(在讲课的过程中会运用到PPT)整个故事由角色扮演进行,选择几个学生来扮演喜羊羊,灰太狼,懒羊羊,沸羊羊,旁白,美羊羊。
这个故事是讲述羊村的羊们寻找隐形药水的故事。
有一天,慢羊羊村长把小羊们召集到青青草原上,村长一脸的凝重,他要给小羊们布置一个任务!羊村好像发生了什么大事......在故事中有这么几道题,第一道题数出图上三角形的个数,然后你们只要朝我箭头所指的地方,走你们所数三角形个数那样多的步数,就能发现新的线索了。
喜羊羊告诉同学们“我采用了分类的方法。
假设我把三角形中没有别的线段的三角形称为基本三角形,那么有4个,分别记作a、b、c、d。
在数由两个基本三角形构成的三角形,有3个,分别是ab、bc、cd。
再数由三个基本三角形构成的三角形,有2个,分别是abc、bcd。
最后数由四个基本三角形构成的三角形,只有1个。
所以三角形的个数为1+2+3+4=10个。
”通过喜羊羊的讲述大家明白了如何数三角形个数。
诀窍:如果几个三角形的顶点在一起,底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如果基本三角形有n个,那么总的三角形个数为1+2+3+......+n。
第二道题恭喜你们过了第一关!不过,这关的题目可就没那么简单了!只有勇敢的人才能找到第三条线索。
也许你们还不知道这岛上有另一条出口。
从这往东走有3条路通向第一个路口,到了第一个路口再往南走,有4条路通向第二个出口,第二个出口就是神仙岛的出口了。
笑话版小学数学教案
笑话版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有趣的笑话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数学知识。
一、引入笑话故事: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加法和减法,我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笑话吧。
有一天,小明去买糖果,他用5块钱买了3颗糖果,然后又用2块钱买了5颗糖果。
请
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
小明:老师,可是我只有7块钱啊!
同学们:哈哈哈,小明数学不太好吧!
老师:没错,小明花的钱是5+2=7块钱,小明真是个数学天才啊!
二、学习加法和减法:
1. 加法练习:
老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做一个加法练习吧。
如果小明有3个苹果,再买了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
学生:3+2=5
老师:好棒!小明一共有5个苹果。
2. 减法练习:
老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减法练习吧。
如果小明有7个球,先扔掉了2个球,还剩下多少个球呢?
学生:7-2=5
老师:太棒了!小明还剩下5个球。
三、综合练习:
老师:最后,我们做一个综合练习。
小明一共有6块钱,他先花了3块钱买了一本书,然后又花了2块钱买了一支笔,问小明还剩下多少钱?
学生:6-3-2=1
老师:太厉害了!小明还剩下1块钱。
四、总结与反馈: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和减法,希望大家通过这些有趣的笑话故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记得多多练习哦,下节课再见!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数学教学小故事通用[5篇]
数学教学小故事通用[5篇]数学教学小故事1今年我教初一数学,优等生一教基本上能掌握,当然这样的学生在我的班里是有限的;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屡说屡忘,怎么教他都一脸茫然,两个班都有这样的学生,心中怒火不知不觉就旺了起来。
记得讲有理数加法时,我讲解完后让学生自己练习,班里的小赵呆呆地看着题目就不动手。
我走到他跟前,他很紧张地看着我,看他害怕的模样,我觉得很奇怪。
于是我站在他旁边,问他为什么不计算?他说出了原委:他虽然记住了加法法则但是根本就不知道怎么用这个法则,还特别害怕我。
我摸摸他的头,试着让他不再怕我。
接着开始举些不同类型的例子手把手教他怎么用法则。
我先帮他分类,比如:两个有理数相加分同号两数相加:5+2得正7(小学学过的),然后问他-5+(-2)呢?他就做不出来了,于是我问他在小学加得了吗?他回答加不了。
我告诉他我们学了负数之后现在加得了,得负,具体负多少呢?具体的`说你昨天欠同学5元钱,今天又欠了2元,一共欠了同学多少钱?他说一共欠7元。
他理解了并得出-5+(-2)=-7。
于是我们一起归纳同号两数相加的求法:(1)正的加正的得正;(2)负的加负的得“—”然后把绝对值加起来。
接着我让他尝试做-23+(-8)时他果然求对了。
然后我又换了另种类型题:-3+2=?我问他这个运算是前面的那种类型吗?他回答说不是。
我接着问这个题是什么类型数加什么类型的数?他回答说负数加正数。
(说的非常对)那负数减去正数得什么?提示:你昨天借了同学3元钱,今天卖酒瓶赚了2元钱,结果怎样?他说:两元钱还了同学后还欠同学1元钱,结果的-1。
所以这类题要先确定结果符号,再确定具体的值。
我告诉他方法,看哪个的绝对值较大,结果就取那个数的符号,然后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接着我出-23+9这样一个题,我边说边问,得什么?他回答得负,我让他写,他写出了“—”,然后又问这两个数的绝对值多少?他回答23和9,接着让他算23-9多少?他回答14。
数学小故事活动方案
数学小故事活动方案以下是 8 条数学小故事活动方案:方案一:咱们来讲一个阿强学数学的故事。
有一天阿强在数学课上,老师问:“3 加 5 等于多少呀?”阿强想半天说不出来,你说这傻不傻呀?哈哈!咱这个活动就可以让大家分享自己类似阿强这样的有趣学数学经历呀,肯定超级有意思。
方案二:你们知道吗,有个小朋友叫小美,她做数学题老是出错。
有一回考试,有道题她算半天都算不对,哎呀那个着急呀!我们的活动可以模拟这样的考试场景,看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解题,怎么样?方案三:给你们说个好玩的,小李特别害怕数学应用题,一看到就头疼。
有一次遇到个买东西找钱的应用题,他完全懵了!咱们来搞个应用题大挑战的活动,谁能把那些难搞的应用题都解决咯,那可真是太牛啦!方案四:想不想听听小王的故事呀?他呀,上数学课总是走神,结果老师提问啥都不知道!我们可以弄个集中注意力的数学游戏环节,帮助大家改掉走神的毛病,好不好呀?方案五:还记得小张吗?他有次数学小测验不及格,特别沮丧。
但后来他努力学习,成绩就好起来啦!咱可以开展一个鼓励大家勇敢面对数学困难的活动,就像小张一样努力进步。
方案六:说个有趣的,小赵做数学作业,有道题全家人一起帮忙都没解出来!这次活动也可以来个家庭合作解题的环节呀,肯定热闹非凡。
方案七:讲讲小刘,他老是记不住数学公式,愁死了。
咱们可以举行一个记忆数学公式比赛的活动,看谁最厉害能记住最多。
方案八:以前有个同学阿明,他觉得数学好枯燥呀。
那我们就组织一些有趣的数学互动活动,让大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呀,不要像阿明那样觉得枯燥啦!我的观点结论:这些数学小故事活动方案都很有趣呀,可以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数学趣味小故事课件
数学趣味小故事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
具体内容有:1. 角的概念:通过实物和图形,让学生认识角,并理解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2. 角的分类:根据角的大小,将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和周角。
3. 角的度量:学习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学会读取度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角的存在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方法。
难点: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物模型、量角器、直尺。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角,如桌角、门角等,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存在。
2. 角的概念:通过课件展示角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3. 角的分类:课件展示各种角的图片,引导学生分类,并讲解锐角、直角、钝角和周角的特征。
4. 角的度量:讲解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动手量一量,读一读,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各种角,并标明其度数。
6. 例题讲解:运用量角器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里的角的大小。
六、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1. 概念: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2. 分类:(1)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
(2)直角:等于90°的角。
(3)钝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
(4)周角:等于180°的角。
3. 度量:使用量角器,读取度数。
七、作业设计1. 画出五种不同类型的角,并标明其度数。
答案:锐角、直角、钝角、周角。
数学教学小故事精选5篇
数学教学小故事精选5篇课堂教学小故事篇一课堂教学小故事——春风化雨,走进心灵牛砦小学郭稳影苏霍姆林斯基曾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决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田地。
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生并扶持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他们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
”因此面对这样的心灵,教师首先要做心灵发现而不是灌输----教育者在系统地实施自己预定教育步骤的同时,还应敏锐地发现并细心扶持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平凡小事,从他们的失误挫折中挖掘其潜在的积极的教育因素。
有些学生,他们的求知欲较旺盛,性格活泼好动,思想比较纯正,行为举止文明,但在学习上,成绩不稳定,学习态度也是时好时坏。
这类学生的转化是很关键的,若引导的正确,他们就会很快树立信心赶上来;若引导不好,则会比一般学生更容易掉队。
在课堂上,总是有很困惑也很苦恼的事情。
因为为了完成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四十分钟的课堂里我似乎总是在赶呀赶。
可是,一节课辛辛苦苦下来,还不见得学生喜欢,不见得有成效,甚至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都不能集中,有小声说话的、游玩小东西的、有抠手指玩的……面对这些情况,我非常烦恼。
后来,我在不停地自我反省,找原因找对策。
是不是我设计准备的课有问题?我真正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的接受水平、学生的兴趣点入手的了吗?我有随时跟着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情感在讲吗?我的课我的内容有在贴着学生的心进行吗?一连串的疑问让我不得不去思考,也许真的是反思才能有所触动,有所改进。
慢慢的,我备课设计内容,不再想当然的认为是学生需要的、学生喜欢的了,而是课前课后多和他们接触,了解他们,听听他们的声音,他们的想法,然后再结合这些真实的信息来收集资料,准备下一节课。
我的课堂教学最大的改变是,我上课不再就是为了完成教案,呈现完设计好的课件。
而是给了自己更多可以灵活便通的时间和机会。
于是我的注意力不再只关注教案进行到哪里,课件展示到哪里了,而是更多关注学生听到了哪里,接受了哪些,还需要些什么。
数学小故事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数学小故事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数学小故事教学目标:通过交流数学故事,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故事中的数学道理。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交流数学故事,评选“数学达人”。
二、交流汇报趣味数学小故事(一)XXX继续向XXX阁跑去,突然感到一个巨大的阴影罩住了他,XXX刚想抬头看清这个阴影是什么怪物时,那怪物用尾巴轻轻一扫,一股强大的水流把XXX卷出去很远,原来是东海大将——鲨鱼。
鲨鱼咧着嘴,露出两排锋利的牙齿,不削一顾的问道:“小毛孩,就是那个人称神通广大的XXX?”XXX沉着的应道:“是的!”鲨鱼大将:“吃了你,还不够塞我的牙缝,我就出道题考考你:我的尾长是身长的一半,头长又是尾长是的一半,我的头长有3米,你能说出我有多长吗?答出来就放你过去,答不出来,今天就把你当点心吃了!”XXX:“太简单了,你头长3米,是XXX的一半,说明你尾长6米,你的尾长又是身长的一半,说明你身长12米,那你一共有3+6+12=21米。
”鲨鱼大将:“今天放了你,等你取回宝贝后,找个时间和你过过招,我不信打不过你!”XXX 心想:“好一个大家伙,有21米长,没有了武器还真不一定是他的对手。
”趣味数学小故事(二)XXX取宝心切,XXX顾及花果山的美景,直奔水帘洞,XXX来到一片松树林,突然从林中窜出一蒙面大汉,手持一碗口粗的禅杖,说道:“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此途经,留下买路财!”XXX大吃一惊,心想:花果山怎样也有匪贼?一定又是XXX请来的帮手。
于是说道:“对不起,我来时比较慌忙,没有带钱财。
”蒙面大汉听完,举杖就打了过了,XXX和大汉对打了好长时间,也没有决出胜负。
只见大汉跳到一边,揭下蒙在头上的XXX说道:“停,三太子好武艺!”XXX一看原来是XXX。
XXX问道:“XXX你也是来阻止我取宝的?沙僧:“金箍棒乃是我大师兄的除妖兵器,哪能说给就给。
除非你能回答出我的问题,我就放你去见我大师兄。
大班数学教案四篇数学故事
大班数学教案四篇数学故事在大班数学教学中,故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今天,我将为大班的小朋友们带来四个数学故事,希望能够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故事一:小红鱼的数学之旅从小,小红鱼对数学非常感兴趣,在她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有序的。
一天,小红鱼游到了一片神奇的海洋里。
海洋中有一只发光的螺旋贝壳,上面写着一个数学问题:“3 + 4 = ?”。
小红鱼看着贝壳思考了一会儿,突然她明白了,3 + 4等于7。
小红鱼继续游动,遇到了越来越多的螺旋贝壳,每一个都有不同的数学问题。
小红鱼努力思考,一一解答出了所有问题。
最后,她发现这些贝壳所组成的路径,正好是一个巨大的“数学”字。
故事二:小猫的加减之旅小猫名叫小乐,它非常喜欢数学,尤其是加法和减法。
一天,小乐决定出去旅行。
它沿着一条小溪走,突然看到了一只狐狸在河边偷看数学题。
小乐好奇地走过去,发现狐狸正在算一个加法题:“2 + 3 = ?”。
小乐立刻告诉狐狸答案是5。
狐狸感到非常吃惊,于是决定和小乐一起去寻找更多的数学题。
他们一起沿着小溪走,遇到了许多各种各样的数学题,小乐都能够准确地解答出来。
最后,小乐和狐狸成了好朋友,并一起回到了家。
故事三:小鸟的乘除之旅小鸟嘟嘟能够用嘴巴唱歌,但它最喜欢做的是数学题。
一天,小鸟看到了一上面写着“8 ÷ 2 = ?”的梨子。
它仔细思考,想要找到答案。
突然,一只聪明的兔子走了过来,告诉小鸟,8 ÷ 2等于4。
小鸟非常高兴,于是和兔子一起踏上了寻找更多数学题的旅程。
他们飞过了森林、山坡,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数学题。
小鸟和兔子一起努力解答,最后他们找到了所有的答案,成为了数学之友。
故事四:小兔子的时钟之旅小兔子名叫皮皮,它对时钟非常感兴趣。
一天,皮皮来到了一个神奇的地方,那里有一个巨大的时钟。
时钟指针一动不动地停在了12点。
皮皮好奇地走近时钟,发现时钟上有很多不同的数字。
初中数学趣味故事教案
初中数学趣味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字的起源和演变,知道数字在各个文明古国的使用情况。
2. 理解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数字的起源和演变。
2. 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难点:1. 理解不同文明古国数字系统的特点。
2. 发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故事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数字的起源和演变,介绍不同文明古国的数字系统,如古埃及、印度、中国等。
2. 通过PPT展示各个数字系统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3. 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趣味性,如数字的排列组合、数字谜题等。
三、趣味故事分享(15分钟)1. 分享《数字的奇妙之旅》故事,让学生了解数字在不同文明古国的应用和发展。
2. 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出现的数学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数字,研究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每组派代表分享研究成果。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数字的起源和演变,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各个文明古国的使用情况,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兴趣。
在趣味故事分享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现数学的趣味性。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主动研究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数学知识。
《4个数学趣味小故事》经典课件
《4个数学趣味小故事》经典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4个数学趣味小故事》的经典课件展开,涉及教材第十五章“数学与生活”的相关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故事一《国王的奖励》、故事二《数字间的游戏》、故事三《聪明的售货员》和故事四《分数的奇遇》。
通过这些趣味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掌握教材中的四个趣味小故事,并能运用故事中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教材中四个趣味小故事的深入剖析,以及故事中数学知识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中的四个趣味小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a. 故事一《国王的奖励》: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加减法。
b. 故事二《数字间的游戏》:让学生掌握数字的排列组合。
c. 故事三《聪明的售货员》: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口诀。
d. 故事四《分数的奇遇》:让学生掌握分数的乘除法。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故事,设计一道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故事中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针对故事中的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4个数学趣味小故事》2. 内容:a. 故事一:分数的加减法b. 故事二:数字排列组合c. 故事三:乘法口诀d. 故事四:分数的乘除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a. 1b. 6种c. 56d. 1/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素养。
优质个数学趣味小故事课件
优质个数学趣味小故事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故事宝典》第四章节“奇妙的数学旅行”,详细内容包括数学趣味小故事“阿基米德与皇冠之谜”、“数学神童高斯”以及“勾股定理的传说”。
通过故事形式,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史上的经典问题和趣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史上的趣味故事,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故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原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数学趣味故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故事图片、勾股定理演示模型。
学具:三角板、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数学趣味小故事课件,引导学生进入数学的奇妙世界。
2. 故事讲解:(1)讲述“阿基米德与皇冠之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讲述“数学神童高斯”,让学生了解高斯解决数学问题的巧妙方法。
(3)讲述“勾股定理的传说”,引导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来源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1)通过课件展示勾股定理的例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2)讲解如何利用三角板和直尺测量三角形的三边,并验证勾股定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勾股定理的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优质数学趣味小故事课件2. 内容:(1)阿基米德与皇冠之谜(2)数学神童高斯(3)勾股定理的传说(4)勾股定理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阿基米德如何解决皇冠之谜。
(2)高斯是如何解决数学问题的?(3)举例说明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阿基米德通过浮力原理,将皇冠放入水中,测量排开水的体积,从而计算出皇冠的体积。
(2)高斯通过观察和巧妙运用数学原理,解决了许多数学难题。
(3)勾股定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建筑、测量、设计等领域。
小学一年级数学趣味数学故事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趣味数学故事教案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趣味数学故事1. 课题名称《趣味数学故事:数字的奇妙冒险》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数字1到10,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讲述,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难点:通过故事情节理解数字的应用。
解决策略:通过互动提问和故事中的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4.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数字的奇妙冒险》数学故事书。
教具和设备:数字卡片、白板或投影仪。
技术整合:使用多媒体软件展示故事内容。
5. 教学过程具体教学方法与活动:阅读数学故事《数字的奇妙冒险》。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数学概念。
使用数字卡片进行互动游戏。
学生互动环节:提问学生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在白板上或数字卡片上展示他们的答案。
课堂管理:采用小组讨论和全班互动相结合的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予适当的反馈。
时间分配:阅读故事:20分钟提问与互动:15分钟数字游戏:15分钟6. 差异化教学策略针对视觉学习者:使用色彩鲜艳的数字卡片和多媒体展示。
针对听觉学习者:重复阅读故事,强调关键数学概念。
针对动觉学习者:通过实际操作数字卡片进行游戏。
7. 板书设计```数字的奇妙冒险1到10的顺序大小关系```8. 学习评估方法形成性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互动表现。
总结性评估:通过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和数字卡片游戏来评估。
9. 跨学科元素融入语文:通过阅读故事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艺术:使用色彩和形状进行数字卡片的制作。
10. 扩展资源和延伸活动建议观看与数学相关的动画片。
制作数字故事书。
11. 课后反思评估标准:学生的参与度、对数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
12. 教案讨论示例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阅读《数字的奇妙冒险》,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数字1到10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优质个数学趣味小故事课件.
优质个数学趣味小故事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教材第十五章“趣味数学”中的第一节“数学趣味小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分析几个经典的数学趣味故事,如“阿基米德与王冠”、“勾股定理的发现”以及“数学家高斯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趣味小故事,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2. 通过故事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数学原理,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重点:分析数学趣味小故事,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数学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含数学趣味小故事的图片和文字描述。
2. 黑板:用于板书设计。
3. 练习题:与故事相关的数学题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数学趣味小故事“阿基米德与王冠”引入本节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故事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数学知识。
3. 例题讲解:以勾股定理的发现为例,讲解如何运用故事中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与故事相关的数学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数学趣味小故事2. 内容:a. 阿基米德与王冠b. 勾股定理的发现c.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3. 相关数学知识:密度、浮力、勾股定理等七、作业设计a. 阿基米德如何通过浮力验证王冠的真伪?b. 勾股定理是如何被发现的?请举例说明。
c. 数学家高斯是如何巧妙地解决等差数列求和问题的?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对数学趣味小故事的兴趣程度如何?2.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运用故事中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收集更多的数学趣味小故事,与同学分享。
2. 布置一道开放性的数学题目,让学生结合故事中的数学知识进行解答。
初中数学课趣味故事教案
初中数学课趣味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增加对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趣味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各种数字符号的内涵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 数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数学符号的内涵和意义。
3.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数字是从哪里来的吗?数字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2. 讲解:教师讲述数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各种数字符号的内涵和意义。
(1)古代数学: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等文明古国的数学发展。
(2)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对数学的贡献,阿拉伯数字的传播过程。
(3)数学符号:分数、乘法、除法、加法、减法等符号的由来和意义。
(4)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货币、长度、面积、体积等计量单位的使用。
3. 趣味故事:教师讲述一个与数字有关的趣味故事,如《数字的起源》、《数学家的轶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烹饪、建筑等。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5. 总结: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数字起源和发展历程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数学符号内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
2. 网络资源:数字起源和发展历程的相关资料。
3. 教具:黑板、粉笔、PPT等。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结合趣味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趣味小故事大班数学教案
趣味小故事大班数学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通过趣味的小故事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故事情节的引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理解和运用一些基础的数学概念; 2. 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故事情节的引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1.准备趣味小故事材料;2.准备黑板、笔和学生练习用纸。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出故事情节(5分钟)老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他5个苹果,现在小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并引导学生思考。
步骤二:讲述小故事(10分钟)老师通过一个趣味小故事来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小红和小明去采摘苹果有一天,小红和小明一起去采摘苹果。
小明在路上捡到了3个苹果,小红也在路上捡到了5个苹果。
于是,他们的袋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师生共同讨论答案,并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答案。
步骤三:概念引入(15分钟)在讲述故事的基础上,老师向学生引入数学概念:“刚才我们在故事中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要求苹果的总数。
这个问题可以用数学中的加法来表示。
”步骤四:数学表达(20分钟)老师写下计算过程,展示给学生: 3(小明的苹果) + 5(小红的苹果) = 8(苹果的总数)老师解释加法运算的含义,并让学生尝试用加法计算其他的问题。
步骤五:问题拓展(20分钟)老师提供一些类似的加法问题,并让学生动手解决: 1. 小明有4个苹果,小红给了他3个,现在他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小明有7个橙子,小红也有7个橙子,他们一共有多少个橙子?老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共同讨论结果。
步骤六:故事总结(10分钟)老师通过总结故事和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
总结通过本教案设计的趣味小故事大班数学教案,我们可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引导学生用数学概念去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认知和逻辑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趣味小故事
1、数学小故事——找零钱
一家手杖店来了一个顾客,买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张50元的票子,要求找钱.
店里正巧没有零钱,店主到邻居处把50元的票子换成零钱,给了顾客20元的找头.
顾客刚走,邻居慌慌张张地奔来,说这张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邻居赔偿了50元.随后出门去追那个顾客,并把他抓住说:“你这个骗子,我赔给邻居50元,又给你找头20元,你又拿走了一根手杖,你得赔偿我100元的损失.”
这个顾客却说:“一根手杖的费用就是邻居给你换零钱时你留下的30元,因此我只拿了你70元.”
请你计算一下,手杖店真正的损失是多少?这里要补充一下,手杖的成本是20元.如果这个顾客行骗成功,那么共骗得了多少钱?
2、故事:猴子捞帽
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起把帽子捞上来
的?
3、故事:蜗牛何时爬上井?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过来,翁声翁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这里只能在这里生活了。
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了。
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
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
”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出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年纪。
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出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爬,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可以爬出去了。
”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以睡觉,他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咬牙,又开始往上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晚上,蜗牛又滑下来4米,就这样,爬呀爬,滑呀滑,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
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用了多少天才爬上井台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