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染色体生物学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1讲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第11讲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知识内容考试要求知识内容考试要求1.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及类型a 4.动物的受精过程 b2.减数分裂及其意义 b5.活动: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b3.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其异同b6.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b染色体与减数分裂1.染色体1.染色体(1)染色质(间期)螺旋、折叠染色体(分裂期)(2)识别染色体的标志: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着丝粒位置等。
(3)数目:大多数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2n),生殖细胞中则是成单存在的(n),所以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性细胞的两倍。
2.减数分裂概念的理解(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时期:从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
(3)特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4)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生殖细胞中的一半。
3.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时期图像染色体特征间期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前期Ⅰ①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②出现四分体;③可能发生交叉现象中期Ⅰ①同源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赤道面上;②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附着在相对染色体的着丝粒上后期Ⅰ①同源染色体分开;②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Ⅰ①形成两个子细胞;②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只有母细胞中的一半,且无同源染色体;③每条染色体含两条染色单体前期Ⅱ①时间短;②每条染色体仍具有两条染色单体中期Ⅱ染色体的着丝粒与纺锤丝相连,整齐排列在子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后期Ⅱ①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一分为二;②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且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末期Ⅱ①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②两个子细胞分裂成四个子细胞(1)实验原理①模型解释生物学现象的优点:直观、简单、易懂。
②减数分裂的特点: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分裂。
(2)实验步骤①用橡皮泥先制作2个蓝色和2个红色的染色单体。
每个长5__cm;再用同样的方法,制作2个蓝色和2个红色的染色单体,每个长8__cm,粗细与铅笔相当。
分子生物学-总目录
基础分子生物学1、绪论2、染色体与DNA3、生物信息的传递(上)——从DNA到RNA4、生物信息的传递(下)——从mRNA到蛋白质5、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上)——原核6、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下)——真核第2章染色体与DNA一、 DNA的组成与结构二、 DNA的生理意义三、 C-Value和Cot1/2 四、染色体结构五、染色体的组成六、原核与真核染色体DNA比较第三章 DNA复制DNA代谢 DNA复制哺乳动物DNA聚合酶 DNA连接酶单链结合蛋白(SSB) 解链酶拓扑异构酶Ⅰ拓扑异构酶Ⅱ引物酶引发前体蛋白1. DNA复制的起始2.DNA子链的延伸3.DNA链的终止复制的方式线状DNA末端复制的问题真核生物染色体端粒的复制第4章突变和修复第1节突变概述1、突变的定义2、突变的分类: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多点突变、单点突变(碱基插入、缺失、替代)、碱基替代;同义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正向突变、回复突变第2节诱发突变和自发突变1、碱基类似物二、DNA分子上碱基的化学修饰三、嵌合剂的致突变作用四、转座成分的致突变作用五、增变基因六、紫外线和高能射线的致突变作用七、突变热点第3节 DNA的修复1、复制修复:1.尿嘧啶-糖基酶系统 2.错配修复系统2、损伤修复1.光修复:(直接修复):胸腺嘧啶二聚体2.切除修复3.重组修复4.SOS response第5章重组和转座第1节重组的分类1、同源重组或普遍性重组2、位点特异性重组3、转座2、模板选择(copy choice)性重组第2节同源重组1、Holliday连接2、Rec BCD途径-同源重组的酶学机制:1.Overview 2.RecBCD: 3.Rec A 4.Ruv A-B-C3、基因转换(gene conversion)第3节位点特异性重组位点特异性重组最典型的列子是λ噬菌体对E.coli的整合。
1、att位点2、整合和切离的相关蛋白3、λ整合通常是通过单链交换而不是“一致性剪切”第4节转座1、原核转座子的类型:1、插入序列2、复合转座子3、Tn A家族2.转座机制:1、复制型转座 2、非复制型转座 3、保守转座3、转座中的一般过程1.非复制转座:转座子插入到DNA上新的位点,首先交错切开靶DNA,再将转座子连接到靶DNA的凸出单链上,最后填补空缺完成转座2.非复制转座的断裂和再连接过程3.复制型转座第5节真核生物的转座因子:Ac-Ds系统第6章转录和转录后加工第1节 RNA聚合酶up, and members cadres shoe vocational due diligence combined up, ensu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early determine of the target task, ensu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levels leadership general task, ensu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poverty storming annual target task, ensure social overall harmony stable. Three, compacting the main responsibilities and strengthen the "two" leadership of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 do a good job "two" education without a strong organization and leadership. Party construction of party organizations at all levels should firmly establish the main consciousness, grasping party building as the first responsibility, strengthen leadership, demonstrable, scientific to ensure solid education effectively. First, the layers of responsibility. Party committees (leading party group) to study education as a major political task, primary responsibility for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strengthen leadership, carefully guiding the Steering, do a good job overall, study and solve problems in a timely manner. Progress evaluation by the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this year, to study education as the primary evaluation organizations, poor organization, the problems are many, to criticize, to accountability. Main is responsible for comrade to consciously bear up first responsibility people duties, not only to tube good cadres, and with good team, also to tube good members, and with good team, both first examples, lead participate in learning education, and by Qian command, input enough of time and energy, strengthened Guide and checks role, on work programme personally validation, on important task personally deployment, on exists problem timely solution, throughout put responsibility carry in shoulder Shang, improper "shuaishouzhanggui". The County party Committee and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municipal workers, Various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Commission, party committees and departments in charge of industry practice, develop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lan, organizing special forces responsible for educational work to strengthen this unit to the system study and education in the region specific guidance. Organization departments, as the lead department, to strengthen the planning, organization, coordination and guidance, good design, decomposition, each key action to implement. Carry out study and education, to rely on strict doc real guide, pressure conveying layer upon layer, step by step, compaction of responsibility. In steering the Steering must prevent formalism, catch the way the thinking of prevention activities, study and education, preventing routine aside, prevent simple, doing as much as meeting notes to judge the educational results. To take reports, customized research, attending the meeting, random spot checks, briefings and other means, to focus the push Guide to grassroots, on the party branch,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education and actual effect, sum up fresh experience to promote grass roots, to detect and correct the signs of problems. Public information一、RNA合成的基本特征:-RNA的前体:ATP,GTP,CTP,UTP-RNA合成的方向:5’→3’-RNA聚合酶能起始一条新链的合成,起始核苷酸一般是嘌呤核苷三磷酸(pppA或 pppG)-RNA聚合酶以单链为模板,一个NTP的3’-OH和另一个NTP的5’-P反应,去掉焦磷酸,形成磷酸酯键2、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1、RNA聚合酶的组成2、σ亚基三、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第二节启动子一、原核生物启动子:1、-10序列 2、-35序列 3、CAP位点 4、葡萄糖效应二、真核生物启动子和转录因子:真核生物启动子由转录因子而不是RNA聚合酶识别1.RNA聚合酶I启动子1) 核心启动子序列2) 上游启动子序列3) RNA聚合酶I需要两类转录因子参与作用2. RNA聚合酶III启动子1) 5SrRNA和tRNA基因为内在启动子,位于转录单位内部2) 核内小RNA(snRNA)基因的启动子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type 3)3) RNA聚合酶III的转录因子3.RNA聚合酶II的启动子1)核心启动子的成分:主要决定转录起始点的位置 2)上游启动子元件:控制转录起始频率3) RNA聚合酶II的转录因子4. TBP是三种RNA聚合酶通用的转录因子 1) TBP与DNA小沟结合,形成一个马鞍形结构2) TBP的结合使DNA弯曲约80°第3节转录的起始、延伸和终止一、起始:1)起始识别: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形成封闭的启动子复合物,识别位点在-35处;2)活化:-10区域形成形成开放的启动子复合物,解开双链;3)形成三元起始复合物,开始转录。
细胞生物学第10章2细胞核与染色体
多线染色体
◆存在于双翅目昆虫的幼虫组织细胞、某些植 物细胞
◆多线染色体的来源:核内有丝分裂
◆多线染色体的带及间带:
带和间带都含有基因,可能“管家”基因 (housekeeping gene) 位于间带, “奢侈”基因 (luxury gene)
◆多线染色体与基因活性:胀泡是基因活跃转 录的形态学标志
Structure of the nucleolus
二、核仁的功能
核仁是细胞制造核糖体的装置。 ◆rRNA的合成 ◆rRNA前体的加工 ◆参与核糖体大小亚基的装配 ◆控制蛋白质合成的速度
rRNA基因转录的形态及组织特征
组织特征位于NORs的rDNA是rRNA的信 息来源。
形态特征:“圣诞树”样结构。
内部着丝粒蛋白INCENP(inner centromere
protein) 染色单体连接蛋白clips(chromatid linking proteins) roteins)
着 丝 粒 与 动 粒
染 色 体 主 要 结 构
二.染色体DNA的三种功能元件 (functional elements)
第三节 染色体
●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染色体DNA的三种功能元件(functional elements) ●巨大染色体(giant chromosome)
一.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中期染色体的典型形态 类型 染色体的主要结构
染 色 体 的 电 镜 照 片
类型
中着丝粒染色体(metacentric chromosome) 近(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活性染色质是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 活性染色质的核小体发生构象改变,具
有疏松的染色质结构,从而便于转录调 控因子与顺式调控元件结合和RNA 聚合 酶在转录模板上滑动。 非活性染色质是没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
医学遗传学章染色体病1
对正常染色体、染色体核型、染色体畸变等知 识的熟悉和了解是医学生必需的。
通过核型分析、性染色质检查等,可以从不同 角度了解人类染色体与疾病的关系。
第一节 人类正常染色体结构、类型
一、中期染色体形态结构
着丝粒 随体
次缢痕
着丝粒
短臂 (p) 动粒
分析结果:核型式书写; 正常核型:女-46,XX、 男-46,XY。
人类染色体大小排序
1、人类染色体分组
组
大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F组
小 G组
人类染色体组主要特点Fra bibliotek染色体序号
1
3
2
4 ————5
6 ————12、6>X>7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22、Y
G带深染带,富含AT和长分散序列,是DNA 的重复区域,一般不编码基因。
G带浅染带,富含GC和较多结构基因。
A
D F
B C
E G
G带
A
D F
B
C
E
G
XY
2、显带染色体的描述规则
依ISCN规定,显带染色体长、短臂分别划区, 每区内再分带。 区界标:染色体两臂显著的带、末端及着丝粒。
着丝粒区定为10;短臂-p10、长臂-q10。 界标带:定为远端区的第一带。
③生物因素:致染色体畸变的机制; A、侵染细胞后产生的类毒素的作用。 霉菌毒素具一定致癌和致染色体畸变作用, 如杂色曲霉素、黄曲霉素、棒曲霉素 等。 B、病毒核酸的插入引起染色体畸变。 病毒感染细胞(风疹病毒、乙肝病毒、麻疹病 毒、巨细胞病毒)时,影响细胞DNA复制过程, 可引发多种染色体畸变。
10级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同源染色体:指体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和代谢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通常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染色体组型(核型):每一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及形态都是特异的,这种特定的染色体组成称为染色体组型。
联会:减数分裂前期Ⅰ偶线期来自两个亲本的同源染色体侧向靠紧,像拉链似的并排配对现象。
复等位基因:种群中如果一个基因如果存在多种等位基因的形式(在种群中,占据某同源染色体同一座位的两个以上的、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就称为复等位基因。
(任何一个二倍体个体只存在复等位基因中的二个成员。
复等位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规律。
)基因互作: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控制某一性状上表现出各种形式的相互作用。
相互累加:互补作用(9:7)积加作用(9:6:1)重叠作用(15:1)相互抑制:隐性上位(9:3:4)显性上位(12:3:1)抑制作用(13:3)隐性致死基因:隐(或显)性基因在杂合时不影响个体的生活力,但在纯合状态有致死效应的基因。
性别决定:指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即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决定有关的基因)对个体的性别分化起主导作用。
SRY基因:SRY基因,雄性的性别决定基因,指Y染色体上具体决定生物雄性性别的基因片段。
Lyon假说:内容:①正常哺乳动物的体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中只有一条在遗传上有活性,另一条在遗传上是失活的。
②失活是随机的。
在同一哺乳动物的体细胞中,有些父源X染色体失活,有些为母源失活。
③失活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
(人类在胚胎发育16天)▽巴氏(barr)小体:雌性体细胞中失活的X染色体在间期核呈易被深染的、惰性的异染色质小体(靠近核膜,其数目为X-1),称巴氏(barr)小体。
④失活的X染色体在形成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前重新被激活。
⑤(Lyon后补充)X染色体失活是部分片段的失活。
XIST基因:X 染色体失活特异性转录物。
基因定位:指根据重组值(交换值)确定不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排列顺序的过程。
细胞生物学 第10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
可变的连接组蛋白(linker histone)即H1。
H1是多样性,具有属(genus)和组织特异性
染色质中的组蛋白与DNA的含量之比为:1∶1。
2. 组蛋白
(2) 功能
核小体组蛋白作用是与DNA组装成核小体
H1不参加核小体的组建, 在构成核小体时起连
接作用,并赋予染色质以极性。
3. 非组蛋白
三、染色质包装的结构模型
(一)染色质包装的多级螺旋模型(multiple coiling model)
但是在电镜下观察用温和方法分离的染色质是直径30nm的
纤维,这种纤维的形成有两种解释:①由核小体螺旋化形
成,每6个核小体绕一圈,长度压缩6倍;②由核小体纤维
Z字形折叠而成,长度压缩40倍。
对运输颗粒大小的限制。
是一个信号识别与载体介导的过程,需消耗
ATP,表现出饱和动力学特征
具有双向性。
爪蟾卵母细胞核质蛋白质注射实验
二、核孔复合体
2. 主动运输 (1) 亲核蛋白运输机制
基本概念
亲核蛋白:在细胞质内合成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 内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质 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s,NLS):存在于亲 核蛋白内,具有定向、定位作用的特殊氨基酸序列。 输入蛋白(importin):仅有核定位信号的蛋白质自身不能 通过核孔复合体,它必须与水溶性的NLS受体结合才可 穿过NPC,这种受体称为输入蛋白。
新核膜来自旧核膜������ 核被膜的去组装是非随机的,具有区域特异性 (domain-specific)。������ 核被膜的解体与重建的动态变化受细胞周期调 控因子的调节,调节作用可能与核纤层蛋白、 核孔复合体蛋白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修饰有关。
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课件)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 自母方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假说)
请你在图中染色体上标注基因符号,解释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 验。
P
配子 F1
F1配子
D
高 D D 减数 D
茎
分裂
D 高D D
×
受 精
D
作
d 高 减数 茎 分裂
亲本 XWXw × XwY
XW Y♂× XwXw ♀
配子 XW Xw Xw Y
XW Y
Xw
后代 XWXw XwXw XWY XwY
红眼(雌) 白眼(雌) 红眼(雄)白眼(雄)
摩尔根实 1 : 1 :
1
:1
际结的果实 :验相该同12结,6果因与此基,1因该32位结于果常无染法12色验0 体证上假1时说1结5,果但
自由组合的时间: 减数分裂Ⅰ后期
AA BB
aa bb
AA
bb aa
BB
A B
A B
ab ab Ab Ab aB aB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是连锁的,不能自由组合的
形成配子
总结归纳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① 时间: 减数分裂Ⅰ后期 ② 细胞学基础: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基因组计划却只测定人的24条染色体的DNA序列。
问题探讨
1. 对人类基因组进行测序,为什么首先要确 定测哪些染色体? 因为基因在染色体上,要测定某个基因序列, 首先要确定该基因在哪条染色体上,如果要测 定人类基因组的基因序列,就要知道包含人类 基因组的全部染色体组由哪些染色体组成。
微生物 10-1第十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R100质粒 质粒(89kb)可使宿主对下列药物及重金属具有抗性: 可使宿主对下列药物及重金属具有抗性: 质粒 可使宿主对下列药物及重金属具有抗性 汞(mercuric ion ,mer)四环素(tetracycline,tet )链霉素 )四环素( , (Streptomycin, Str)、磺胺 、磺胺(Sulfonamide, Su)、氯霉素 、 (Chlorampenicol, Cm)、夫西地酸(fusidic acid,fus) 、夫西地酸( , ) 并且负责这些抗性的基因是成簇地存在于抗性质粒上。 并且负责这些抗性的基因是成簇地存在于抗性质粒上。
3、质粒的类型 、
严谨型质粒(stringent plasmid):复制行为与核染色体的复制同步,低拷贝数 严谨型质粒 :复制行为与核染色体的复制同步, 松弛型质粒(relaxed plasmid):复制行为与核染色体的复制不同步,高拷贝数 松弛型质粒 :复制行为与核染色体的复制不同步,
窄宿主范围质粒(narrow host range plasmid) 窄宿主范围质粒 只能在一种特定的宿主细胞中复制) (只能在一种特定的宿主细胞中复制) 广宿主范围质粒(broad host range plasmid) 广宿主范围质粒 可以在许多种细菌中复制) (可以在许多种细菌中复制)
因子) (2)抗性因子(Resistance factor,R因子) )抗性因子( , 因子
包括抗药性和抗重金属二大类,简称 质粒 质粒。 包括抗药性和抗重金属二大类,简称R质粒。 抗性质粒在细菌间的传递是细菌产生抗药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抗性质粒在细菌间的传递是细菌产生抗药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抗性转移因子( 抗性转移因子(RTF):转移和复制基因 ) R质粒 质粒 抗性决定因子: 抗性决定因子:抗性基因
染色体分带技术及其在植物物种生物学中的应用
染色体分带技术及其在植物物种生物学中的应用染色体分带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方法,主要应用于染色体结构、数量和分布的研究。
染色体分带技术通过处理染色体,使其呈现特定的条纹图案,从而便于染色体的观察和分析。
这种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植物物种生物学领域中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植物学家们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研究工具。
染色体分带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染色体不同的着色性质,利用不同染料处理和显色,使染色体呈现特异的条带图案。
常用的染色体分带技术包括G-带分析、C-带分析、R-带分析、Q-带分析等。
这些技术可根据染料的成分不同,给染色体不同的染色反应,从而得到不同的分带模式和图案。
染色体的分带模式可用于研究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数量和结构等,进而探究植物的遗传变异、进化和分类系统学等问题。
在植物物种生物学中,染色体分带技术应用广泛。
首先,染色体分析可以帮助植物学家们确定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结构特征,从而为植物分类学提供依据。
例如,人们利用染色体分带技术发现不同植物种类的染色体形态和结构有差异,这些差异可以用来鉴别不同品种和建立植物分类系统学。
其次,染色体分带技术可以用于探究植物物种的遗传变异和基因组结构。
例如,人们可以通过染色体分带技术确定不同植物物种的核型和染色体数量,从而进一步研究其基因组组成、基因定位和表达规律等。
这对于探究植物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史,以及优化育种和基因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最后,染色体分带技术还可以用于开发新品种和研究染色体变异。
例如,人们可以通过染色体分析技术研究新品种的育种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异情况和机理,从而改善植物性状和提高产量。
总之,染色体分带技术是植物物种生物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
通过分析植物染色体的结构、数量和分布情况,可以为植物分类学、遗传学和研究新品种等领域提供有益的信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染色体分带技术将在植物物种生物学研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数目变异摘要:一般来说,每一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都是稳定的,但是,在某些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生物体的染色体数目会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染色体的数目变异也会带来很多的性状变化,与此同时,科学家们利用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在育种工作上取得了许多成就。
关键词: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组;育种一、染色体的倍性早期遗传学家将二倍体细胞中一个正常配子中所包含的整套染色体定义为染色体组[1-3],近年来,染色体组一般情况下被称为基因组,指一个配子的染色体所带有的全部基因[2]。
一个染色体组以n表示有若干条染色体组成,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各异,但又相互协调并共同支配着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
二、染色体的数目变异染色体不仅会发生结构变异,也会发生数目变异。
染色体可以增加一个或几个,也可以减少一个或几个,也可以增加一套或几套。
当然,随着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生物体的遗传性状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异。
就高等生物而言,大多数物种的孢子体世代都是双倍体[3],视之为正常情况。
在此基础上,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都被认为是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三、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分类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是以染色体组为单位而增减时,称为倍数性变异[4]。
另一类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不是完整的倍数改变,而是在2n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个别一条或几条染色体的则属于非整倍性改变[4-5]。
3.1染色体整倍性变异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染色体基数的整数倍的生物体称为为整倍体[4](euploid)。
整倍性改变,以二倍体染色体组数为标准,如减少一个染色体组为单倍体n;增加一个染色体组为三倍体3n,其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为多倍体。
3.1.1单倍体许多植物由二倍体(2n=2x)产生的配子内只有一个基本染色体组(n=x),这类单倍体又称为一倍体。
IL-10生物学作用综述
IL-10⽣物学作⽤综述IL-10⽣物学作⽤1、简介在1989年,Mosmannand及他们的同事描述了⼀种新的免疫介质,由Th2细胞克隆分泌,能够抑制Th1细胞克隆IL-2和IFNr的合成。
早期被命名为细胞因⼦合成抑制因⼦(CSIF),这种因⼦后来被命名为IL-10,在这被发现的21年期间,很多研究深⼊剖析了这个细胞因⼦的⽣物学特性2、 IL-10 基因和蛋⽩⼈类IL-10基因位于1号染⾊体上,包括总共5.1kb的序列包含5个外显⼦,IL-10基因的启动⼦中有很多的SNP位点,⼀些证据表明这些基因多态性在体外会影响IL-10的表达,IL-10基因由178个氨基酸组成蛋⽩质,分泌时会被切去1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类和⿏类的IL-10约有75%的氨基酸序列是⼀致的,Wlodawer和Walter⼩组⽤X射线解决了IL-10的晶体结构,有趣的是IL-10的结构与IFNr的结构类似,⼈IL-10是⼀个35kD的⼆聚体由两个单体通过⾮共价键形式结合,⼆聚体有两个V型的结构域,每个结构域包含六个螺旋结构,其中A-D属于⼀个单体,另外两个(E0和F0)属于另外⼀个单体。
在单体内有两个⼆硫键(分别是C30-C126和C 80-C132)来维持因⼦结构和⽣物学活性。
除了各种不同的哺乳动物IL-10相关分⼦外,还有四种病毒IL-10类似物,由EB病毒,马疱疹病毒2型,⼝疮病毒和巨细胞病毒产⽣,除了CMV病毒的IL-10,其它病毒与细胞分泌的的IL-10氨基酸序列结构相似,⽐如,EB病毒的IL-10氨基酸序列与⼈IL-10序列有83%相同,除了⼀些微⼩的变异外主要的不⼀致集中在N末端,因此导致两者结构⾮常类似。
病毒IL-10的表达似乎是在病毒感染的细胞裂解期,病毒因⼦似乎也通过相同的IL-10受体来作⽤,和⼈类IL-10相⽐,多数病毒IL-10的作⽤只有其效⼒的1/100 0,但不幸的是,多数的抗⼈IL-10抗体和ELISA试剂不能区别两者,最近,认识到新的⼀些类似于IL-10⼈分⼦结构,这些细胞因⼦被统称为IL-10家族,包括IL-10, IL-19, IL-20, IL-22, IL-24, 和IL-26。
细胞分裂与染色体不分离的生物学机制
细胞分裂与染色体不分离的生物学机制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和繁殖的基本过程,涉及到复杂的细胞生物学机制。
在细胞分裂中,染色体不分离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学问题,其机制一直是细胞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细胞分裂中染色体不分离的生物学机制。
一、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类型。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细胞分裂,都需要经过三个重要的过程:前期、分裂期和后期。
前期是细胞生长和发育的阶段,此时细胞内的染色体以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结构的染色体,这个过程被称为染色质凝聚。
在分裂期,染色体开始分裂,成为一对一对的染色体,这个过程被称为染色体复制。
最后是后期,染色体开始聚集在不同的细胞区域,这个过程被称为细胞质分裂。
二、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不分离往往是由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失调和变化导致的。
一些细胞学家指出,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不分离往往是由于染色体复制不良所引起的。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与遗传指导和遗传调控失误也有一定的关系。
三、细胞分裂中染色体不分离的生物学机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和染色体分离是不可分割的,这也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方式之一。
但是,细胞分裂中染色体不分离的生物学机制仍然是有待研究的。
不过,近年来,生物学家已经发现了一些与染色体不分离有关的重要分子机制。
1、蛋白质调节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蛋白质调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机制。
染色体不分离与蛋白质调节有一定的关系。
一些蛋白质如细胞分裂原,会参与干扰细胞周期的正常调节,导致染色体不分离。
2、染色体修饰在生物体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会经历不同的化学修改,从而实现功能。
染色体标记和修饰会改变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可察性和活性。
在这种情况下,失调的修饰很可能导致染色体不分离的情况出现。
3、细胞骨架在细胞中,骨架系统还有一些机制参与细胞过程,其中,微管是实现细胞分裂的主要结构。
第十章 染色质与染色体
(二)灯刷染色体
存在动物的卵母细胞中。其中两栖类卵母细胞的灯刷染色体最典型,在植物中也有报道。
灯刷染色体 是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停留在双线期的染色体,它是一个二价体,包括4条染色单体 。
DNA--核小体--螺线管--环--微带--染色体
染色体包装的骨架—放射环结构模型示意图:
上述两种关于染色体高级结构的组织模型,前者强调螺旋化,后者强调环化与折叠 。以(图8-14)作为融两种机制在内的染色体包装模型。
四﹑常染色质的异染色质
染色质可分为常染色质的异染色质。
1﹑ 常染色质
配对结构域:
②次缢痕
除主缢痕外,在染色体上其他的浅染缢缩部位称为次缢痕,它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③ 核仁组织区(nucleolar organizing region, NOR)
位于染色体的次缢痕部位,但并非所有次缢痕都是NOR.细胞分裂结束时,核仁总是出现在次缢痕处,它是rRNA的基因所在部位.与间期细胞核仁形成有关。
(二)染色体的骨架----放射环结构模型
直径2nm的双螺旋DNA与组蛋白八聚体构建成的核小体串珠结构,其直径10nm.然后盘绕成30nm的螺线管。由螺线管形成DNA复制环,每18个复制环呈放射状平面排列,结合在核基质上形成微带。微带是染色体高级结构的单位.大约106个微带沿纵轴构建成子染色体。
Z-DNA:也是B-DNA的变构形式,是左手螺旋DNA。
三种构型DNA中,特别是大沟的特征在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此外沟的深浅及宽窄也直接影响调控蛋白对DNA信息的识别。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染色体变异”一节的教学设计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染色体变异”一节的教学设计摘要:在“染色体变异”一节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创设实例情境,设计梯度问题,小结课堂内容等环节将生物学核心素养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染色体变异;生物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1教材分析“染色体变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遗传与进化”模块(必修2)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中第2节内容。
本节内容包含染色体数目变异、结构变异这两种变异类型及染色体组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学生对可遗传变异已有初步的认识。
本教学设计重组了教材内容,以“猫叫综合征”为实例,在讨论、体验中内化知识,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2教学目标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对具体实例、概念的辨析和对比,说出并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以及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知道染色体组概念和判断方法,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对比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提高观察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
(3)通过对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的理解以及对染色体变异的应用,理解生物界这种可遗传的变异类型,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3教学过程3.1创设实例情景,导入新课课件出示资料:实例1:某医院迎来一位特殊患儿。
该患儿两眼距离较远,耳位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
而且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
医生初步诊断为猫叫综合征,并让患儿做了一个细胞涂片的染色体组型检查。
检查结果如下:教师设计问题1.根据患儿染色体组型,分析猫叫综合症的病因2.猫叫综合征患者体内的染色体有几条?3.猫叫综合征是由于染色体什么变异而引起的,染色体数目改变了吗?4.如果这个患儿同时是一个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患者,通过显微镜可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能否也用显微镜检查出致病基因呢?为什么?5.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在检测方法上的区别。
师生总结:猫叫综合征是由于第五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患者的染色体数目并未改变,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大学细胞生物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011
大学细胞生物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01.[单选题]位于染色体着丝粒和臂的两端,由高度重复序列组成的染色质是( )A)常染色质B)结构异染色质C)兼性异染色质D)核仁相随染色质答案:B解析:2.[单选题]正常Rb蛋白的功能是( )。
A)抑制RNA转录B)抑制DNA复制C)促进RNA转录D)促进DNA复制答案:B解析:3.[单选题]生物膜中流动的脂类是在可逆的进行无序(液态)和有序(晶态)的相变,膜蛋白对其周围的脂类分子运动具有直接限制作用的观点是由( )提出的。
A)液态镶嵌模型B)晶格镶嵌模型C)片层结构模型D)单位膜模型答案:B解析:4.[单选题]细胞骨架染色实验中稳定细胞骨架聚合的试剂是( )A)Triton-X100B)M-bufferC)三氯醋酸D)乙醇答案:B解析:5.[单选题]至今为止,已有几次诺奖授予 G 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 )A)3B)4C)5D)66.[单选题]下列细胞结构中只有一层单位膜的是( )A)细胞核B)线粒体C)高尔基复合体D)叶绿体答案:C解析:7.[单选题]人工制备密度梯度时,使用蔗糖溶液,比重大的层面位于离心管的( )A)顶部B)中间C)底部D)随机分布答案:C解析:8.[单选题]从总RNA中分离mRNA需要利用带有ploy T的柱子结合样品的( )A)启动子B)增强子C)CpG islandD)ploy A答案:D解析:9.[单选题]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贯穿于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全过程B)细胞分化包括时空两个方面的变化过程C)细胞分化过程中从本质上讲是基因高度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细胞分化在胚胎期之后才逐渐明显答案:D解析:10.[单选题]从DNA分子包装成染色单体,其总长度压缩了大约( )倍A)100倍B)1000倍C)10000倍D)100000倍答案:C11.[单选题]真核细胞中,由生物大分子构成的基本结构体系,是在下列哪个范围内?( )A)1~5nmB)5~20nmC)20~45nmD)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生物大分子构成的基本结构体系,均是在5~20nm的范围内,如DNA-蛋白复合体、RNA-蛋白复合体均在10~20nm内,核小体直径约10nm,肌动蛋白丝5~7nm,中等纤维的直径10n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显带染色体核型的表达
人类染色体正常或异常核型的表达顺序是: 染色体总数(包括性染色体)、性染色体组 成、异常染色体情况,分别用逗号“,”隔 开。 例如: 46,XX 即46条染色体,性染色体为XX,正常 女性核型。 46,YX 即46条染色体, 性染色体为XY正常, 男 性核型。
Li Qingning
Q显带(Q banding)
瑞典细胞化学家Caspersson首先应用荧 光染料喹丫因氮芥(quinacrine 喹丫因氮芥 mustard)处理染色体标本,在荧光显微 镜下每条染色体出现宽窄和亮度不同的 带纹,且各条染色体有其独特的带型, 由此可以清楚地鉴别人类的每一条染色 体。
Li Qingning
非显带染色体数目异常核型的表达 非显带染色体结构异常核型的表达
Li Qingning
显带染色体核型的表达
简式体系 在这一体系中,结构变化的染 色体只标以断裂点。在写了重排类型和 有关染色体后,紧接着在括号内标出断 裂点,通过带的名称识别断裂点。 例如: del(1)(q21)表示第1号染色体长臂末端缺 失,断裂点在1q21带。 inv(2)(p21q31)表示第2号染色体的一个臂 间倒位,断裂点在2p21和2q31。
染色体生物学(复习)
Li Qingning
染色体(chromosome) 是生物体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由核酸和 蛋白质构成,具有储存和传递遗传信 息,控制分化和发育的作用。各种不同 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形态、大小和染色 体基图各具特征。
Li Qingning
人有多少条染色体?
1923年,美国遗传学权威、得克萨斯大学 校长佩因特(1889-1969)提出人体染色 体是2n=48条。这后来作为一条定论充斥 于各种教科书和百科全书。
染色体带型
在标示一特定的带时,需要包括4项:①染 色体号;②臂的符号;③区号;④在该区内 的带号。这些项目依次列出,无需间隔或标 点符号。 例如1p31表示第1号染色体短臂的第3区1号 带。1个带可以再分为3-5个亚带,1个亚带 又可以分为3-5个次亚带,故在记述时,在 原来的带名后加一圆点,由着丝粒向远端依 次编号。例如10p12.1、10p12.2、10p12.3、 10p12.31、10p12.32和10p12.33。
人类体细胞具有46条染色体,即23对,为二倍体 (2n),其中44条(22对)为常染色体,另2条(1 对)与性别分化有关,为性染色体。 性染色体在女性为XX,在男性为XY。生殖细胞中卵 细胞和精子各有23条染色体(n),分别为22+X和 22+Y。一个配子的全部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 (chromosome set),染色体组所包括的全部基因称 为基因组(genome)。
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
螺旋化程度高,被碱性染料深 染,这种现象称为正异固缩,;在 细胞周期的另一些时相中,异染 色质又可表现为螺旋化程度较低 而浅染,称为负异因缩。 专性异染色质:高度重复 DNA序列;如:着丝粒 兼性异染色质:巴氏小体
Li Qingning
巴氏小体, X小体
Li Qingning
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通常只有一个发挥作 用,另一个即使在分裂间期也常呈凝聚状态 (异染色质),染色后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看见 一个斑点(巴氏小体)。
染色体的结构
核小体(nucleosome): 组蛋白八聚体+DNA+连接区
Li Qingning
Li Qingning
人类染色体的数目
Li Qingning
G显带(G banding)
染色体标本用热、碱、胰酶、尿素、去垢剂 或某些盐济液预先处理,再用Giemsa染料染 染料 色,可显示出与Q带类似的带纹,称为G带。
Li Qingning
Li Qingning
R显带(R banding)
所显带型的明暗(或深浅)与Q带(或G 带)相反,故也称为反带(reverse banding),即R带。
Li Qingning
染色体的多态性
染色体的多态性又称异态性,是指正常人 群中经常可见到的各种染色体形态的微小 变异。这种变异集中在含高度重复DNA序 列的结构异染色质区,即着丝粒、随体、 副缢痕和Y染色体长臂远侧段,主要表现 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这些结构的形态大小 或带纹着色深浅等方面的变异
Li Qingning
Li Qingning
脆性位点(fragile site)
是一种在染色体特定位置上出现的不完全 断裂,呈裂隙状,实际上还可见有一细丝 相连着或有不着色的染色体连接。 脆性位点需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如缺乏 叶酸)出现。有临床意义的脆性位点主要 见于Xq末端,即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常 见于男性智力低下患者和女性携带者中。
Li Qingning
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
每一对染色体由两条形态、功能相同的染 色体构成,分别来源于父方和母方,这对 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Li Qingning
短臂
着丝粒 主缢痕
染色体的结构
长臂
姐妹染色单体
Li Qingning
染色体分组
Li Qingning
Li 色体用其染色 带的构成来表达。在简式体系中所用的 规定在繁式体系中仍然适用,不同之处 在于最后一对括号中简要描述重排染色 体的染色体带构成,而不是只指断裂 点。
Li Qingning
1常见 --9常见 --16常见 -----
Li Qingning
核型(karyotype)
将一个细胞内的染 色体按大小和形态 特征的顺序配对, 分组排列所构成的 图像称为该细胞的 核型。
Li Qingning
显带技术
1. Q显带(Q banding) 、G显带(G banding) 、R显带(R banding) ; 2. C带:专门显示着丝粒及第1、9、16 号与Y染色体长臂的异染色质区的带 型 ;T带 :专门显示染色体端粒的带 型 ;N带 :专门显示核仁组织区的 带型 。
Li Qingning
1955年,华裔学者蒋有兴与瑞典学者 莱温通过实验确认了人体的46条染色 体,并勇敢地向佩因特的“定论”挑 战,于第二年公布了这一发现。至 此,关于人类染色体数目的探索大功 告成。 确定人类染色体为46条 开创人类细胞遗传学的历史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所表现 出的不同存在形式
Li Qingning
徐道觉
蒋有兴(1919-2001)
1952年,在得克萨斯大学进行研究的 华裔遗传学家徐道觉成功地将低渗透 液技术运用到人体染色体的研究上, 使染色体得以很好地铺展,不再重 叠,可以清晰地进行观察。但由于受 到佩因特人类48条染色体结论的影 响,徐道觉未能确认自己所观察到的 46条染色体的事实。
在细胞从间期到分裂期过程中,染色质 通过螺旋化凝缩(condensation)成为 染色体,而在细胞从分裂期到间期过程 中,染色体又解螺旋舒展成为染色质。
Li Qingning
染色质: 常染色质(euchromatin):呈
松散状,染色浅而均匀,不含重 复性DNA,多为结构基因的位置 所在,具有转录活性。
人类核型分组与各组形态特征
组别 染色体编号 大小 A B C D E F G
着丝粒位置
副缢痕
随体 鉴 别 程 度 --可鉴别 --不易鉴别 --难鉴别 有 难鉴别 --可鉴别 --不易鉴别 有 可鉴别
1~ 3 最大 中央着丝粒 4~ 5 大 亚中着丝粒 6~12;X 中等 亚中着丝粒 13~15 中等 近端着丝粒 16~18 较小 中央和亚中着丝粒 19~20 小 中央着丝粒 21~22;Y 最小 近端着丝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