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产质权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的基本规则

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的基本规则
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是民法中关于物权的三种担保方式,它们在财产交易和债务履行中起到不同的担保和保障作用。
下面是它们的基本规则:
1. 抵押权:
-定义:抵押权是指债务人将其不动产或动产财产(通常是房产、土地、车辆等)设定为债权人的担保物,用以保障债权人债权得到履行的权利。
-成立方式:抵押权的成立通常需要通过合同协议,并办理相应的登记手续,以使其对第三人具有可见性和优先权。
-优先权:根据登记时间先后,抵押权可以有优先次序,先登记者优先受偿。
2. 质权:
-定义:质权是指债务人将其动产财产(如存货、机器设备、证券等)交付给债权人保管,债务履行时根据协议取回或由债权人转为其所有的权利。
-成立方式:质权成立需要物权实物移交,通常通过合同协议约定,并进行交付。
-优先权:未经登记,质权不具有优先权。
3. 留置权:
-定义:留置权是指债权人因债务人对其财产的债务,有权拒绝交付其财产给债务人,直至债务得到履行的权利。
-成立条件:留置权的成立通常要求债务人对债权人的财产有债务,债务人违约,债权人可以依法留置财产。
-优先权:留置权不需要登记,优先权取决于债权人与债务人的特定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在不同的法律体系下可能有所差异,具体规则还需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来确定。
在进行相关交易和担保时,建议咨询专业法律意见以确保合法合规。
民法中的动产质权设立条件

民法中的动产质权设立条件动产质权是一种在民法中非常重要的权利制度,它为借款人提供了一种以物权“抵押”的方式来取得借款的手段。
由于动产质权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和风险性,因此在设立动产质权时,需要符合一些特定的条件,以保障交易双方的权益。
本文将重点探讨民法中动产质权设立的条件。
一、质权物必须是动产根据民法的规定,动产质权的设立首要条件是质权物必须是动产。
所谓动产是指可以移动的、不以地物为主体的财产,如动物、机械设备、车辆等。
因此,不动产如土地等是不能作为动产质权的质权物的。
二、债务履行义务的存在动产质权设立的第二个条件是债务履行义务的存在。
借款人在动产质权设立时,必须存在待偿还的债务。
动产质权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债权人在借款人无力偿还债务时可以通过动产质权实现债权。
三、质权合同的成立动产质权设立的下一个条件是质权合同的成立。
质权合同是质权设立的法律依据和约束力的来源。
质权合同需要满足一定的形式要求,例如合同的订立必须是自愿的、平等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等。
四、登记或交付质押物在动产质权设立时,需要进行登记或者交付质押物。
登记是指将质权设定通知登记在地基的权利登记簿上,以公开质权信息。
交付质押物是指借款人将质权物交付给债权人,并取得债权人的控制。
五、不得违反法律禁止最后,设立动产质权时还需遵守法律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律的禁止。
例如,一些特定的动产质权设立可能需要获得法律规定的特殊许可或批准。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动产质权设立的一般条件,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进行具体规定和补充。
动产质权的设立条件不仅仅是对债权人的保护,同时也为借款人提供了一种以质押动产的方式来获得资金的途径。
因此,在动产质权设立时,借款人应当仔细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并与债权人协商明确双方的权益与义务。
总结起来,动产质权设立的条件包括质权物必须是动产,债务履行义务的存在,质权合同的成立,登记或交付质押物,以及不得违反法律禁止。
只有在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动产质权才能有效地设立,在债权人和借款人之间产生法律效力。
什么是动产质权

什么是动产质权一、动产质权的概念《担保法》第63条规定:“本法所称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
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本法规定以该动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动产质权有以下几层含义:(一)动产质权是于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供为担保的动产上设定的权利(二)动产质权为担保物权(三)动产质权是由债权人占有质物的担保物权二、动产质权的设定动产质权的设定是动产质权的创设继受取得方式。
当事人设定质权的行为也就是质押法律行为,亦即质押合同。
(一)动产质权合同的当事人在质押合同中,当事人为出质人和质权人。
出质人是指提供动产作为债权担保的一方当事人。
出质人可以是主债务人,也可以是第三人。
出质人为第三人的,也就是物上保证人。
质权人是于质权成立后享有质权的人。
因质权是担保债权的,因此质权人须为动产质权所担保的债权的主债权人。
(二)质押合同的形式质押合同应采书面形式。
但是,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的,若出质人一方将出质动产交付质权人,而质权人也接受的,质押合同仍成立,质权人可取得质权。
(三)质押合同的内容1.被担保的主债权的种类、数额2.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3.质物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4.质押担保的范围5.质物移交的时间6.当事人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四)动产质权的标的物动产质权的标的物亦即质物,质物应当符合以下两个条件:(1)须可为让与且法律不禁止流通的动产。
(2)须为特定的动产。
(五)动产质权的成立生效动产质权以转移质物的占有为成立要件。
就质押合同来说,当事人就设定质权达成合意即可成立,只要符合合同法规定的合同有效的条件就可生效。
出质人交付质物的时间也就是质权发生的时间。
三、动产质权的效力(一)动产质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动产质权所担保的范围,依质押合同中约定的为准。
质押合同对担保范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质权所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质物保管费用和实现质权的费用。
民法典的动产质权的定义有什么规定

民法典的动产质权的定义有什么规定
在债务纠纷事件中,⼀般债务⼈会在约定时间之内将⽋款还给债权⼈,这些债务可以是现⾦,也可以是不动产。
⽽且对于动产⽅⾯,债权⼈还可以先进⾏占有。
那么动产质权的定义有什么规定呢,店铺⼩编已经整理了如下的内容供⼤家做法律参考。
⼀、民法典的动产质权的定义有什么规定
根据《民法典》
第四百⼆⼗五条为担保债务的履⾏,债务⼈或者第三⼈将其动产出质给债权⼈占有的,债务⼈不履⾏到期债务或者发⽣当事⼈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债权⼈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
前款规定的债务⼈或者第三⼈为出质⼈,债权⼈为质权⼈,交付的动产为质押财产。
⼆、动产质权的含义
1.交付质押财产是质权的⽣效要件动产质权的标的是动产,动产具有易于转移、难以控制的特点,为了保障动产质权的实现,也为了保护善意第三⼈的合法权益,本条规定动产质权的设⽴以交付为⽣效要件。
2.质权⾃出质⼈交付质押财产时设⽴出质⼈与质权⼈订⽴动产质权合同,该合同⾃成⽴时⽣效,但在移转质物的占有之前,并不发⽣担保物权的效⼒,出质⼈只有实际移转质物交付到质权⼈占有时,质权才发⽣效⼒。
出质⼈代替质权⼈占有质物的,质权不成⽴。
质权合同中对出质财产约定不明,或者约定的出质财产与实际移交的财产不⼀致的,以实际交付占有的财产为准。
在质权合同⽣效前质权⼈已经占有质押财产的,质权⾃合同⽣效之⽇起发⽣效⼒。
在涉及到债务纠纷案件中,⼀般来说涉及到的⾦额很⼤,⽽且债务⼈很有可能会转移财产,这种情况下债权⼈可以先将债务⼈的动产进⾏占有,如果对⽅到期不履⾏债务,这个时候债权⼈可以优先将该动产进⾏补偿。
以上就是⼩编整理的回答,如有其它需求欢迎到店铺做相关的法律咨询。
[精品]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精品]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https://img.taocdn.com/s3/m/a1ae0530bd64783e09122b20.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二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07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编总则第一章基本原则第二章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第一节不动产登记第二节动产交付第三节其他规定第三章物权的保护第二编所有权第四章一般规定第五章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第六章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第七章相邻关系第八章共有第九章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第三编用益物权第十章一般规定第十一章土地承包经营权第十二章建设用地使用权第十三章宅基地使用权第十四章地役权第四编担保物权第十五章一般规定第十六章抵押权第一节一般抵押权第二节最高额抵押权第十七章质权第一节动产质权第二节权利质权第十八章留置权第五编占有第十九章占有附则第一编总则第一章基本原则第一条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
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本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第三条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国家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第四条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五条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第六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
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
司法考试冲刺民法考点:动产质权

司法考试冲刺民法考点:动产质权司法考试冲刺民法考点:动产质权。
1、动产质权的设立(质押合同+交付)(1)订立书面合同(2)交付标的物A.交付是质权的成立要件。
不交付标的物的质权不成立,但是不影响质押合同的效力。
【重点法条】:《担保法解释》第88条:出质人以间接占有的财产出质的,质押合同自书面通知送达占有人时视为移交。
占有人收到出质通知后,仍接受出质人的指示处分出质财产的,该行为无效。
B.交付包括现实交付、指示交付和简易交付,但不包括占有改定。
C.质权人曾经占有质物又返还给出质人的,质权不得对抗第三人【重点法条】:《担保法解释》第87条:出质人代质权人占有质物的,质押合同不生效;质权人将质物返还于出质人后,以其质权对抗第三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因不可归责于质权人的事由而丧失对质物的占有,质权人可以向不当占有人请求停止侵害、恢复原状、返还质物。
D.交付的标的物与合同约定不一致的以实际交付的为准。
【历年真题】:2006-3-82、动产质权的效力(1)对质权人的效力A.质权人的权利a、占有质物,质权人有权在债权受清偿前占有质物。
b、收取孳息c、转质【重点法条】:《担保法解释》第94条:质权人在质权存续期间,为担保自己的债务,经出质人同意,以其所占有的质物为第三人设定质权的,应当在原质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之内,超过的部分不具有优先受偿的效力。
转质权的效力优于原质权。
(注意:承诺转质――转质不允许增加出质人的质物上的负担)质权人在质权存续期间,未经出质人同意,为担保自己的债务,在其所占有的质物上为第三人设定质权的无效。
质权人对因转质而发生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d、处分质物并就其价金优先受偿e、费用支付请求权有请求出质人支付保管标的物之费用的权利f、保全质权的权利【重点法条】:《担保法》第70条:质物有损坏或者价值明显减少的可能,足以危害质权人权利的,质权人可以要求出质人提供相应的担保。
出质人不提供的,质权人可以拍卖或者变卖质物,并与出质人协议将拍卖或者变卖所得的价款用于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或者向与出质人约定的第三人提存。
动产质押质权设立和解除的法律程序

动产质押质权设立和解除的法律程序动产质押是指当事人将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物,由债权人拥有的一种担保权利。
在实际操作中,动产质押质权的设立和解除需要遵守一定的法律程序,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
一、动产质押质权设立的法律程序1. 协议订立动产质押质权的设立首先需要当事人达成一致,即双方通过协议订立。
协议内容应明确约定质权的设立、被质押动产的种类和数量、质押的范围和用途、质权的期限、质押物评估方式等相关事项。
2. 财产登记在动产质押设立后,质权人应当将相关事项向登记机关进行登记。
登记内容应包括债务人、债权人、质物描述以及设定的质权数额等。
3. 质物交付质权设立后,质物应当及时交付给质权人。
质权人可以选择委托第三方保管质物,但需保证质物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 公告要求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质权设立后,质权人应当通过官方媒体等渠道进行公告。
公告主要目的是向第三人通知质物已被质押,确保公示公告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二、动产质押质权解除的法律程序1. 债权履行动产质押质权的解除需要债务人履行相应的债务。
债权履行包括合规还款、赎回质物等方式,确保债权得到满足。
2. 解除协议质权人和债务人可以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解除动产质押质权。
协议应明确解除的质权范围和时间,并办理相应的解除手续。
3. 财产登记注销质权解除后,质权人应当向登记机关办理质权注销手续。
登记机关将质权注销信息予以公示,确保解除结果的可查性和法律效力。
4. 质物返还根据质权解除协议的约定,质权人应当及时将质物返还给债务人。
返还的质物应当保持完好,并由双方共同确认。
三、动产质押质权设立和解除的公告在动产质押质权设立和解除的过程中,公告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质权设立时的公告是通知第三人该动产已被质押,以防第三人善意与债务人进行交易。
质权解除时的公告是通知第三人该质权已被解除,以便第三人知晓动产可自由处置。
四、违约处理在动产质押质权设立过程中,债务人未履行还款义务或其他违约行为时,质权人有权采取相应的违约处理措施。
民法典关于“动产质权的定义”规定的解读

民法典关于“动产质权的定义”规定的解读重点法条第四百二十五条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出质给债权人占有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
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出质人,债权人为质权人,交付的动产为质押财产。
条文主旨本条是关于动产质权基本权利的规定。
条文释义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转给债权人占有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出现时,债权人享有以该动产折价或者就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质押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为质押人和出质人,客体为质押财产。
出质人指为担保债务的履行而提供质押财产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
质权人指接受质押担保的债权人。
质押财产指出质人提供的用于担保债务履行的特定的动产。
质权具有以下法律特征:一是动产质权是担保物权。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质押财产交由债权人占有,是为了担保债权的实现。
质权人占有质押财产实际上是取得了质押财产上的交换价值。
在一般情况下,其只能占有质押财产,而不能使用、收益。
因此,质权人的标的不是物的使用价值,而是物的交换价值,是为了保证特定债权的实现而设定,质权附随于债权而存在。
二是动产质权是在他人的财产上设立的物权。
动产质权是在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的动产上设定的担保物权,因此属于他物权。
质权的标的可以是债务人自己的财产,也可以是第三人的财产,债权人没有必要在自己所有的财产上为担保自己的债权设定质权。
三是动产质权由债权人占有质押财产为生效条件。
质权是以质权人占有质押财产为条件的,质权人只有占有质押财产才享有质权,移转质押财产的占有是质权与抵押权的根本区别。
因此,出质人须将质押财产交付质权人占有,质权人才能取得质权。
四是动产质权是就质押财产价值优先受偿的权利。
由于动产质权的设定是以担保特定债权的实现为目的,因此,当债务履行期限届满而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出现债务人与债权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时,质权人有权就质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质押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的基本规则

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的基本规则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是我国民法中非常重要的一些法律概念和制度。
它们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障了债权人的权益,促进了经济发展。
下面我们将分别对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的基本规则进行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法律概念。
首先,抵押权是指债务人将其拥有的不动产或动产质权,以担保债权人获得其债权的一种方式。
基本规则如下:1. 抵押权的成立需要通过法律依据和合同约定。
具体来说,抵押权的成立需要债权人与债务人签订抵押合同,并在相关登记机构登记。
2. 抵押权的范围通常是确定的,即抵押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债权人可以获得担保的数额。
3. 债权人具有对抵押财产的优先权,即在债务人违约或倒闭时,债权人有权最先获得由抵押财产变现所得的款项。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质权。
质权是指债务人将其拥有的动产交付给债权人作为债权的担保。
基本规则如下:1. 质权的成立也需要通过法律依据和合同约定。
债权人与债务人可以签订质押合同来确立质权关系。
2. 质权的实施方式通常是债权人持有质物,即通过实际占有质物来实施权利。
3. 质权的范围同样是确定的,即质押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债权人可以获得担保的数额。
最后,我们来介绍留置权。
留置权是指债权人因债权事由而对债务人的动产实施拘留的权利。
基本规则如下:1. 留置权的实施需要债务人对债权人的债务有迟延履行等不当行为,留置权是债权人为保障债权而采取的措施之一。
2. 留置权的范围是具有连带性的,即留置权人可以依法拘留债务人的其他债权物。
3. 留置权的行使应遵守必要程序和期限,如应当通知债务人、提供财产拘留的证据等。
综上所述,抵押权、质权、留置权在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债权人来说,了解并正确运用这些权利可以更好地保障自身的利益。
对于债务人来说,遵守合同约定,及时履行债务可以避免或减少遭受这些权利制约的风险。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对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在实践中正确运用这些法律概念和制度。
质权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质权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或者不动产移交给债权人占有,作为债务履行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动产或者不动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或者不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质权作为一种重要的担保方式,在我国《民法典》中有明确规定。
本文将探讨质权的法律后果,包括质权的设立、行使、消灭等方面的法律效果。
二、质权的设立1. 设立条件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二十九条的规定,设立质权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出质财产;(2)出质财产为动产或者不动产;(3)债权人与出质人达成书面质权合同;(4)质权合同依法生效。
2. 设立方式设立质权的方式包括动产质权和不动产质权。
(1)动产质权: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动产移交给债权人占有,作为债务履行的担保。
(2)不动产质权: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不动产移交给债权人占有,作为债务履行的担保。
三、质权的行使1. 行使条件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三十二条的规定,质权人可以行使质权,但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债务履行期限届满;(2)债务人未履行到期债务;(3)质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
2. 行使方式(1)折价:质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将出质财产折价,以折价金额优先受偿。
(2)拍卖、变卖:质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拍卖、变卖出质财产,以拍卖、变卖所得价款优先受偿。
四、质权的消灭1. 因主债权消灭而消灭当主债权消灭时,质权随之消灭。
这是因为质权是以主债权为基础设立的,主债权消灭,质权失去存在的基础。
2. 因出质财产消灭而消灭当出质财产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等原因消灭时,质权随之消灭。
3. 因出质人放弃而消灭出质人可以书面形式放弃质权,质权随之消灭。
4. 因质权人放弃而消灭质权人可以书面形式放弃质权,质权随之消灭。
5. 因其他原因消灭根据《民法典》第四百四十四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质权消灭:(1)出质财产被征收、征用;(2)出质财产被人民法院依法查封、扣押、冻结;(3)出质财产被抵押权人、优先权人、留置权人优先受偿。
质权的名词解释

质权的名词解释质权,是一种法律上规定的权益,它是指债权人(质权人)依据债务人或第三方提供的财产而享有的担保权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质权这个词,尤其是在与金融、房地产等领域相关的事务中。
本文将对质权的概念、特点以及相关法律制度进行解析,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质权的概念质权在法律上是指债权人依法取得的对债务人或第三人的动产或不动产的担保权利。
质权人可以以被担保债权为基础,要求债务人或其他质权人的财产承担担保责任。
质权作为一种担保方式,并不改变被质押财产的所有权归属,只是在债务履行出现问题时,债权人可以通过实现担保质物来取得足额偿还。
二、质权的特点1. 担保性质:质权是一种担保关系,通过担保质物来保证债权的实现。
2. 附属性:质权是一种附随于主权的权利,只有在主权的存在下才能发生效力。
3. 特定性:质权只能以特定的财产为担保,不能适用于一般的债权要求。
4. 便利性:质权能够提供债权人一种比抵押更加简便的担保方式,减少了相关法律程序的烦琐。
三、质权的法律制度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质权的法律制度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进行规范。
这两个法律文件明确了质权的设立、变更、转让、清偿等基本程序和要求。
此外,相关的司法解释和行政法规也为质权的行使和保护提供了依据。
根据质权法律制度的规定,质权人可以根据债权开始的方式来设立质权,如订立质押合同、办理质押登记等。
在质权存续期间,债务人应履行质权协议约定的债务,质权人则享有质权物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等权利。
当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质权人可以依法行使质权,将质物变卖或以其他方式变现,以获取相应的债权偿还。
同时,法律也为质权人的利益保护提供了相应的措施。
例如,当质物价值下降或被破坏时,质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提供足够的新的担保物;当债务到期或者发生债务履行能力丧失的情形时,质权人可以要求提前清偿债务;债务人违反质权债务时,质权人有权要求返还质债物等。
民法典下的质权规定

民法典下的质权规定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正式实施,质权作为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质权的含义、质权的设立与转让、质权的限制以及质权的保护等方面,对民法典下的质权规定进行探讨。
一、质权的含义和特征质权是指权利人以其合法占有的动产为担保对债权人履行债务的一种权利。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动产质权:质权的标的是动产,包括物权法中的合法占有的动产和准予转让的动产。
2. 相对权利:质权是债权人在特定情况下拥有的一种相对权利,其存在是为了实现债权的保障和优先受偿。
3. 担保性质:质权的设立是为了提供担保,确保债务人能够履行债务。
二、质权的设立与转让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质权的设立主要通过协议、拍卖或公告等方式进行。
债权人和债务人可以通过书面协议达成质权设立的意愿,并要求登记该质权,以确保其效力。
质权的转让则可以通过法定转让和约定转让两种方式进行。
三、质权的限制质权的设立和行使是受到一定限制的。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以下情况下质权可能受到限制:1. 法律规定的限制:根据特定法律规定,某些动产可能不适用质权的设立。
2. 债务人的权益保护:在质权设立时,债务人的利益应当受到保护,质权不得对其合法权益进行侵犯。
3. 公共利益的限制:为了维护公共利益,根据法律规定的限制,某些动产可能无法设立质权。
四、质权的保护为了保护质权人的权益,民法典在质权的保护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质权登记制度:债权人可以通过质权登记,确保其质权优先于其他债权人的权益。
2. 质权的实现:质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要求拍卖、协议处分或者请求返还等方式实现其质权。
3. 质权与其他权益的协调:质权与债权、合同权利等其他权益之间的关系应当得到合理协调,确保各方的权益得到维护。
结语民法典下的质权规定是对质权制度的法律化、规范化和完善化的体现。
质权作为债权人保障权益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市场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动产抵押的法律规定

动产抵押的法律规定动产抵押是指债务人将其动产质押给债权人作为债权的担保方式。
在我国,动产抵押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产抵押法》。
本文将对这两部法律进行介绍和解析。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是我国担保法律的基本法规,其中对动产抵押的相关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动产抵押的定义:《担保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动产抵押是指债务人将其动产质押给债权人,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就质押的动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2. 动产抵押的设立:《担保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动产抵押的设立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并办理登记手续。
债务人和债权人应当约定质押的动产的种类、数量、质量、质量标准等内容,并明确质押的范围。
3. 动产抵押的效力:《担保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动产抵押设立后,债务人不得处分质押的动产,但可以经债权人同意或者法律规定可以处分的情况下进行处分。
4. 动产抵押权的变更和转让:《担保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其动产抵押权转让给第三人,但应当经过债务人的同意,并办理相应的登记手续。
5. 动产抵押权的实现:《担保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债权人可以依法行使动产抵押权,即通过变卖、变价、变换或者以其他方式实现动产抵押权。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产抵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产抵押法》是我国专门针对动产抵押制定的法律,于201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该法对动产抵押的设立、变更、转让、实现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动产抵押的设立:《动产抵押法》第十条规定,动产抵押的设立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并办理登记手续。
债务人和债权人应当约定质押的动产的种类、数量、质量、质量标准等内容,并明确质押的范围。
2. 动产抵押的登记:《动产抵押法》第十一条规定,动产抵押设立后,应当办理登记手续。
动产抵押登记机构应当及时办理登记,并向债务人、债权人发放动产抵押登记证明。
质权设定的具体要求

质权设定的具体要求一、质权设立条件是什么质权设立条件是:1.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必须以担保债权的实现为目的签订书面的质押合同。
2.质物必须是可转让和可扣留的动产。
3.质物交付质权人占有。
法律快车提醒您,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质押合同属实践合同,在合同签订后,并不必然成立、生效,只有在动产质权的标的物即质物交付时才成立、生效。
二、质权设立的范围有哪些以汇票、本票、支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出质的,质权一般是自权利凭证交付质权人时设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四十一条:以汇票、本票、支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出质的,质权自权利凭证交付质权人时设立;没有权利凭证的,质权自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四十条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权利可以出质:(一)汇票、本票、支票;(二)债券、存款单;(三)仓单、提单;(四)可以转让的基金份额、股权;(五)可以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六)现有的以及将有的应收账款;(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出质的其他财产权利。
三、质权和质押权的区别有哪些法律快车提醒您,质权和质押权没有太大的区别,而质权与质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质押是指设定质权的法律行为,质权是指质权人的权利;质押是质权产生的原因,质权是质押引起的法律后果。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交给债权人占有并实际控制的行为被称为质押,质权人因质押而取得的权利为质权,质权是担保物权的一种。
《民法典》第四百二十五条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出质给债权人占有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
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出质人,债权人为质权人,交付的动产为质押财产。
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21〕第7号

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办法正文:----------------------------------------------------------------------------------------------------------------------------------------------------中国人民银行令〔2021〕第7号《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办法》已经2021年1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第11次行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22年2月1日起施行。
行长易纲2021年12月28日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保护担保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国务院关于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的决定》(国发〔2020〕18号)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纳入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范围的担保类型包括:(一)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二)应收账款质押;(三)存款单、仓单、提单质押;(四)融资租赁;(五)保理;(六)所有权保留;(七)其他可以登记的动产和权利担保,但机动车抵押、船舶抵押、航空器抵押、债券质押、基金份额质押、股权质押、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质押除外。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应收账款是指应收账款债权人因提供一定的货物、服务或设施而获得的要求应收账款债务人付款的权利以及依法享有的其他付款请求权,包括现有的以及将有的金钱债权,但不包括因票据或其他有价证券而产生的付款请求权,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转让的付款请求权。
本办法所称的应收账款包括下列权利:(一)销售、出租产生的债权,包括销售货物,供应水、电、气、暖,知识产权的许可使用,出租动产或不动产等;(二)提供医疗、教育、旅游等服务或劳务产生的债权;(三)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收益权;(四)提供贷款或其他信用活动产生的债权;(五)其他以合同为基础的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债权。
申请质押登记的法律规定

申请质押登记的法律规定质押登记作为一种常见的法律制度,在我国金融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出发,对申请质押登记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探讨。
一、质押登记的定义和目的质押登记是指出质人将自己名下的财产作为担保物,向权利人提出申请,通过登记机关的审核和记录,确立担保权利的法律地位。
其目的在于明确质权的范围和优先顺序,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二、质押登记的适用范围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质押登记适用于各种不动产、动产以及权利财产。
对于不动产的质押登记,应当符合不动产登记的相关规定;对于动产的质押登记,应当符合动产抵押登记的相关规定;对于权利财产的质押登记,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三、质押登记的主体在质押登记中,主要的主体包括质权人、担保人和登记机关。
质权人是指权利债权的受益人,有权享有担保物权利;担保人是指质权人提供的质押物的所有人,作为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担保;登记机关是负责审核和记录质押登记事项的公共机构。
四、质押登记的程序申请质押登记的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填写登记申请:由质权人向登记机关递交质押登记申请书,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担保物的相关信息;2. 审核登记申请:登记机关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核实申请人的身份和担保物的合法性,并进行相关公告;3. 登记记录:审核通过后,登记机关将登记事项记录于质押登记薄,并颁发质押登记证明;4. 法律效力:质押登记证明作为证据,具有法律效力,确立质权的法律地位。
五、质押登记中的权利和义务在质押登记中,主要涉及到以下权利和义务:1. 质权人的权利:质权人作为担保债权人享有优先受偿权,可以以质物折价或者变卖的方式行使担保权利;2. 担保人的义务:担保人应当履行约定的担保义务,确保质物的完好、不受损害,以及返还质物等;3. 登记机关的职责:登记机关应当依法审核申请材料,确保登记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并及时进行记录和公告。
六、质押登记中的法律保护为了保护各方的权益,我国法律对质押登记作出了相关规定。
动产质押法律要求

动产质押法律要求动产质押是指将动产作为抵押物提供给借款人的行为。
在贷款交易中,动产质押具有重要的法律要求,以保护借款人和贷款机构的权益。
本文将重点探讨动产质押法律要求的相关内容。
一、动产质押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产抵押法》,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将其合法拥有的动产所有权或者动产担保权利,依法设定抵押权为债权的担保的一种方式。
动产质押将动产作为借款的担保物,以确保贷款机构能够在债务人违约时获得相应的保障。
二、动产质押的适用范围动产质押适用于对个人或者企业的动产进行质押,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存款、有价证券、票据、应收账款、设备、机器等动产。
动产质押通常用于信贷款项、融资租赁、债权担保等金融交易中,以满足借款需求。
三、动产质押的法律要求1. 合法所有权:债务人在动产质押中应当具有该动产的合法所有权,即质押的动产应当是债务人合法拥有并且可以处分的财产。
法律明确规定,动产质押只能基于合法的财产关系进行,防止借款人拥有非法财产进行质押。
2. 符合形式要求:动产质押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求。
根据《动产抵押法》的规定,动产质押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并明确交接质押物的日期和地点。
3. 设立质押权利的登记:动产质押需要进行登记手续。
质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将质押动产交付给其保管,并可以向质权登记机构提出质押登记的申请。
4. 接受抵押权人的检查:债务人应当接受抵押权人对质押动产的检查。
质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提供质押动产的相关信息和证明文件,以确保质押物的真实存在和所受的限制。
5. 违约处理的规定:动产质押合同中应当明确双方的违约责任和处理方式。
一旦债务人违约,贷款机构有权依法处理质押物。
四、动产质押的效力和风险动产质押在法律上具有一定的效力,可作为借款的担保手段。
贷款机构可以在债务人违约时依法处置质押物以保证其权益。
然而,动产质押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如果债务人不能履行合同,贷款机构可能面临无法通过处置质押物来清偿债务的情况。
结论动产质押作为一种常见的担保方式,其法律要求旨在保护借款人和贷款机构的权益。
动产质押登记是如何规定的

动产质押登记是如何规定的质押也称质权,就是债务⼈或第三⼈将其动产移交债权⼈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不履⾏债务时,债权⼈有权依法就该动产卖得价⾦优先受偿。
动产质押登记是如何规定的?下⾯,为了帮助⼤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店铺⼩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动产质押登记是如何规定的质押也称质权,就是债务⼈或第三⼈将其动产移交债权⼈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不履⾏债务时,债权⼈有权依法就该动产卖得价⾦优先受偿。
⼀、申请⼈须使⽤标准A4纸张、⿊⾊钢笔或签字笔填写登记书。
⼆、申请⼈应当保证其所提供的材料及信息真实有效。
登记书内容应当与抵押合同以及主合同相关内容⼀致。
三、抵押权⾃抵押合同⽣效时设⽴;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
四、下列动产不得抵押:(⼀)学校、幼⼉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所权权、使⽤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三)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四)法律、⾏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民法典》第四百零⼆条【不动产抵押登记】以本法第三百九⼗五条第⼀款第⼀项⾄第三项规定的财产或者第五项规定的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
抵押权⾃登记时设⽴。
第四百零三条【动产抵押的效⼒】以动产抵押的,抵押权⾃抵押合同⽣效时设⽴;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
第四百零四条【动产抵押权⽆追及效⼒】以动产抵押的,不得对抗正常经营活动中已经⽀付合理价款并取得抵押财产的买受⼈。
第四百零五条【抵押权与租赁权的关系】抵押权设⽴前,抵押财产已经出租并转移占有的,原租赁关系不受该抵押权的影响。
第四百零六条【抵押财产的处分】抵押期间,抵押⼈可以转让抵押财产。
当事⼈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抵押财产转让的,抵押权不受影响。
抵押⼈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及时通知抵押权⼈。
抵押权⼈能够证明抵押财产转让可能损害抵押权的,可以请求抵押⼈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
动产质押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动产质押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动产质押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或者第三⼈为出质⼈,债权⼈为质权⼈,移交的动产为质物。
质押合同⾃质物移交于质权⼈占有时⽣效,具体的规定以及详细内容请跟着店铺⼩编⼀起阅读下⽂。
动产质押的法律规定有哪些什么是动产质押?动产质押是指债务⼈或者第三⼈将其动产移交债权⼈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
债务⼈不履⾏债务时,债权⼈有权依照中国《担保法》的规定以该动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前款规定的债务⼈或者第三⼈为出质⼈,债权⼈为质权⼈,移交的动产为质物。
《担保法》规定第六⼗三条本法所称动产质押,是指债务⼈或者第三⼈将其动产移交债权⼈占有,动产质押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
债务⼈不履⾏债务时,债权⼈有权依照本法规定以该动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前款规定的债务⼈或者第三⼈为出质⼈,债权⼈为质权⼈,移交的动产为质物。
第六⼗四条出质⼈和质权⼈应当以书⾯形式订⽴质押合同。
质押合同⾃质物移交于质权⼈占有时⽣效。
第六⼗五条质押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被担保的主债权种类、数额;(⼆)债务⼈履⾏债务的期限;(三)质物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四)质押担保的范围;(五)质物移交的时间;(六)当事⼈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质押合同不完全具备前款规定内容的,可以补正。
第六⼗六条出质⼈和质权⼈在合同中不得约定在债务履⾏期届满质权⼈未受清偿时,质物的所有权转移为质权⼈所有。
第六⼗七条质押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损害赔偿⾦、质物保管费⽤和实现质权的费⽤。
质押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第六⼗⼋条质权⼈有权收取质物所⽣的孳息。
质押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前款孳息应当先充抵收取孳息的费⽤。
第六⼗九条质权⼈负有妥善保管质物的义务。
因保管不善致使质物灭失或者毁损的,质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质权⼈不能妥善保管质物可能致使其灭失或者毁损的,出质⼈可以要求质权⼈将质物提存,或者要求提前清偿债权⽽返还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动产质权的范围以及设立
质权所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质物保管费用和实现质权的费用。
动产质权的设立要注意下列几点:
1.法律、行政法规禁止转让的动产不得出质。
2.设立质权,当事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质权合同。
质权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被担保债权的种类和数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质押财产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担保的范围;质押财产交付的时间。
3.质权自出质人交付质押财产时设立。
4.出质人与质权人可以协议设立最高额质权。
5.质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出质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质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
二、动产质权的生效
1、交付质押财产是质权的生效要件
动产质权的标的是动产,动产具有易于转移、难以控制的特点,为了保障动产质权的实现,也为了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本条规定动产质权的设立以交付为生效要件。
2、质权自出质人交付质押财产时设立
出质人与质权人订立动产质权合同,该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在移转质物的占有之前,并不发生担保物权的效力,出质人只有实际移转质物交付到质权人占有时,质权才发生效力。
出质人代替质权人占有质物的,质权不成立。
质权合同中对出质财产约定不明,或者约定的出质财产与实际移交的财产不一致的,以实际交付占有的财产为准。
在质权合同生效前质权人已经占有质押财产的,质权自合同生效之日起发生效力。
三、动产质权的法律规定
第六十三条本法所称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
动产质押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
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本法规定以该动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出质人,债权人为质权人,移交的动产为质物。
第六十四条出质人和质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质押合同。
质押合同自质物移交于质权人占有时生效。
第六十五条质押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被担保的主债权种类、数额;
(二)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
(三)质物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
(四)质押担保的范围;
(五)质物移交的时间;
(六)当事人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质押合同不完全具备前款规定内容的,可以补正。
第六十六条出质人和质权人在合同中不得约定在债务履行期届满质权人未受清偿时,质物的所有权转移为质权人所有。
第六十七条质押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质物保管费用和实现质权的费用。
质押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第六十八条质权人有权收取质物所生的孳息。
质押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前款孳息应当先充抵收取孳息的费用。
第六十九条质权人负有妥善保管质物的义务。
因保管不善致使质物灭失或者毁损的,质权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质权人不能妥善保管质物可能致使其灭失或者毁损的,出质人可以要求质权人将质物提存,或者要求提前清偿债权而返还质物。
第七十条质物有损坏或者价值明显减少的可能,足以危害质权人权利的,质权人可以要求出质人提供相应的担保。
出质人不提供的,质权人可以拍卖或者变卖质物,并与出质人协议将拍卖或者变卖所得的价款用于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或者向与出质人约定的第三人提存。
第七十一条债务履行期届满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或者出质人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的,质权人应当返还质物。
债务履行期届满质权人未受清偿的,可以与出质人协议以质物折价,也可以依法拍卖、变卖质物。
质物折价或者拍卖、变卖后,其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出质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第七十二条为债务人质押担保的第三人,在质权人实现质权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第七十三条质权因质物灭失而消灭。
因灭失所得的赔偿金,应当作为出质财产。
第七十四条质权与其担保的债权同时存在,债权消灭的,质权也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