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鱼化石》教学设计
《鱼化石》教案
教案首页《鱼化石》艾青一、导入课文(一)出示“雨花石”⒈你认识它吗?⒉今天老师要带你去认识另一种石头:鱼化石。
(二)展示鱼化石的图片(三)鱼化石及鱼化石的形成:鱼化石,英文名称[ichthyolite]鱼化石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①很久很久以前(大概几亿年前),江河湖海中生活着鱼。
②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
由于水底空气被隔绝,又有泥砂覆盖,鱼的尸体不会腐烂。
③经过亿万年的变动,又长期与空气隔绝,还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尸体上覆盖的泥砂越来越厚,压力也越来越大。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鱼尸体上面和下面的泥砂变成了坚硬的沉积岩,夹在这些沉积岩中的鱼的尸体,也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且十分坚硬,这就是“鱼化石”。
二、板书课题鱼化石(一)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é)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
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艾青于1910年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地主家庭。
由于家里不喜欢这个“克父母”的婴儿,就托付给一个不知名的妇女收养。
1917年就读于金师附小,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28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
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从1936年起,艾青出版诗集达20部以上,还著有论文集《诗论》《新文艺论集》《艾青谈诗》,以及散文集和译诗集各1本。
他的作品被译成10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转到新疆石河子垦区。
1979年彻底平反后,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大量诗歌。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鱼化石》教案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鱼化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石的概念和基本知识。
2.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表达的含义,感受文章的情感与意境,提高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表达的含义,感受文章的情感与意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简单的谈话,向学生展示与化石相关的图片和实物,并引导学生谈谈这些内容。
2. 阅读故事《鱼化石》(30分钟)老师朗读故事《鱼化石》,引导学生读完后,思考以下问题: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2.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3.故事的主题是什么?3. 分组讨论(20分钟)老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由交流,并回答以下问题:1.故事中主人公的经历让你想起了什么?2.你如何理解故事的主题?4. 个人思考(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并思考以下问题:1.鱼化石是什么?2.为什么会有鱼化石?3.你通过阅读获得了什么启示?5. 总结归纳(10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教学内容,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以达到对故事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评估1. 作业学生可尝试描绘一张鱼化石的图画,并对故事中的细节进行回忆和再次思考。
2. 测验通过小测验监测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能力有所提高。
在之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重视故事中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鱼化石》教案
《鱼化石》教案《鱼化石》教案教学目标一、理解并把握“鱼化石”意象的深刻寓义。
二、分析重点语句理解其含义。
三、通过朗读,学习艾青用平静的心态、朴素的语言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并把握“鱼化石”意象的深刻寓意。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写诗时的写作背景。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及步骤一、导入课文1.哪个同学会画鱼?找五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
2.什么是化石?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3.诗人对这块鱼化石用一个成语概括了特点。
“鱼化石”:为什么能触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诗人借这块鱼化石又要向我们表达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走进“鱼化石”。
“栩栩如生” 二、研讨新课 1.诵吟诗作。
多种形式读诗2.介绍作者及与本诗相关的写作背景。
3.诗人在介绍鱼化石时按什么思路写的?可以看出本诗的主旋律是关于“自由”的。
活鱼――鱼的化石――石化的鱼(自由生存――失去自由――依然栩栩如生)分析每节具体是怎样描写的。
第一节写鱼的形、神、环境。
第二节写鱼被石化的原因是天灾。
第三节写鱼化石被发现。
1第四、五节写鱼成为化石后的状态。
4.体会鱼成为化石后的感受。
结合诗人写作背景,谈谈你的感受。
“沉默、无叹息、不能动弹”想象一下鱼的感受。
(痛苦、挣扎??)看不见”“听不见”表明作者当时被剥夺了自由和写作的权利,沉默了,消失了 5.作者在凝视中感悟到什么?“生命离不开运动”“活着就要斗争”的道理。
6.诗人由写鱼转到写人,要表明什么态度?你可以从诗中找到诗句来分析。
人一旦获得自由,拥有生命就应该珍惜。
充分体现了生命的价值。
7.在写鱼化石时,诗人使用的是第二人称“你”为什么?“你”更显亲切、自然。
如同直接同鱼对话,也隐喻了诗人自己,可表明诗人对鱼表示同情和理解。
8.你认为本诗的意象是什么?我们说“诗言志”,你认为你从这首诗中学到了什么?可以从“珍惜时间,拼搏、进取、追求,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实现目标等”角度去分析。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鱼化石3 沪教版-精选教育文档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鱼化石》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
2、分析鱼化石前后的形象,体会诗歌的主旨。
3、理解诗歌通过象征手法,感悟人生的哲理。
教学重点:1、分析鱼化石前后的形象,体会诗歌的主旨。
2、理解诗歌通过象征手法,感悟人生的哲理。
教学难点:1、分析鱼化石前后的形象,体会诗歌的主旨。
2、理解诗歌通过象征手法,感悟人生的哲理。
教学方式:诵读式、讨论式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鱼化石,英文名称[ichthyolite].鱼化石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
1、很久很久以前(大概几亿年前),江河湖海中生活着鱼。
2、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
由于水底空气被隔绝,又有泥砂覆盖,鱼的尸体不会腐烂。
3、经过亿万年的变动,又长期与空气隔绝,还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尸体上覆盖的泥砂越来越厚,压力也越来越大。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鱼尸体上面和下面的泥砂变成了坚硬的沉积岩,夹在这些沉积岩中的鱼的尸体,也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且十分坚硬,这就是“鱼化石”。
二、导入新课三、检查预习四、作家作品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é)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
中国现代诗人。
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五、新课学习艾青的《鱼化石》是一首哲理诗。
艾青从鱼化石中获得了从亲历的特殊体验中所总结的惨痛的人生教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并且通过象征手法,用鲜明生动的意象、朴素平凡的语言,道出了最普通、最基本的人生哲理。
1全诗共7个段落,在诗意上可分为几部分?全诗共七节,在诗意上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层(第1节)写鱼的生命之舞;第二层(2节)写鱼生命毁灭的悲剧。
第二部分:(3、4、5节)写鱼化石的形态。
第三部分:(6、7节)写诗人从鱼化石获得的领悟并提示的人生的哲理。
2、研讨;第1节:找出诗中描绘鱼在形成化石之前的形象的词语,这与下文有何关系?第2节:采用“你”的第二人称,诗人的视角发生了转换;如何理解“失去自由”?第3节:鱼化石是怎样被发现的?第4节:后两句该如何理解?“沉默”“不能动弹”鱼的感受?第5节:简析“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鱼化石教案
鱼化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鱼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类方法;2.掌握鱼化石的基本特征和鉴别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4.增强学生对地质学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鱼化石的定义和形成过程;2.鱼化石的分类方法;3.鱼化石的基本特征和鉴别方法;4.鱼化石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鱼化石的基本特征和鉴别方法;2.鱼化石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鱼化石的分类方法;2.鱼化石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鱼化石的定义、形成过程、分类方法、基本特征和鉴别方法等知识点,让学生了解鱼化石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掌握鉴别方法。
2.实验法: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种类的鱼化石,让学生亲身感受鱼化石的形态和特征,加深对鱼化石的认识和理解。
3.讨论法:通过讨论鱼化石在地质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鱼化石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鱼化石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鱼化石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 讲授(30分钟)1.鱼化石的定义和形成过程;2.鱼化石的分类方法;3.鱼化石的基本特征和鉴别方法;4.鱼化石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3. 实验(3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鱼化石,并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形态和特征;2.学生自行观察和描述鱼化石的形态和特征,并进行分类。
4. 讨论(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鱼化石在地质学中的应用;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鱼化石的重要性和意义。
七、教学评估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观察和描述鱼化石的形态和特征,以及分类方法和鉴别方法等内容。
2.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考察学生对鱼化石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应用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资源1.鱼化石标本;2.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等。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讲授、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过程中逐步掌握鱼化石的基本特征和鉴别方法,增强了学生对地质学的兴趣和认识。
《鱼化石》教学设计(2)
《鱼化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诗意,感受鱼化石形象。
2.分析重点语句,理解其含义。
3.通过朗诵,培养学生朗诵能力。
教学重、难点1.初步感知诗文,掌握基础知识。
2.通过诵读、分析,理解诗意。
3.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诗意,感受鱼化石形象。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咱们学习《鱼化石》。
哪个同学会画鱼?画出来就行,让人一看是鱼就行!找六七个到黑板上画鱼,我一一点评(表扬为主)。
二、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和文学常识。
2.让学生提出质疑:(重点记一下,特别是教学要点,黑板右侧标出)老师不解答,请学生带着问题听讲。
三、整体感知1.老师介绍艾青有关内容,特别是有利于本诗理解的部分:如艾青的人生经历,别人对于《鱼化石》的分析和评价。
2.让学生自己出声读,按自己的感受读。
3.分男女生隔句交叉朗读,老师指导。
四、合作探究(一)分析1-4节逐节分析,使学生透彻理解本诗内容(穿插诵读):1节:描绘活鱼形象:跳跃、浮沉2节:“你”的人称,诗人的视角;“失去自由”3节:鱼化石被发现。
4节:后两句该如何理解?下节课分析。
(二)分析4-7节4节:“沉默”“不能动弹”鱼的感受?5节:“听不见浪花的声音”简析6节:凝视中感悟到什么?7节:表明作者怎样的态度?五、写作特点研讨1.运用隐喻:鱼——人2.语言(朴实)采用(第二人称),让学生归纳第二个写作特点。
六、板书设计左边是几条学生画的鱼;右边:写作特点填空:1语言(),人称转换: 2隐喻:鱼——()。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鱼化石》教案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鱼化石》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
2.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故事复述和表达。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课文《鱼化石》、简笔画、课堂小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热身导入(5分钟)1.观察简笔画,提出问题:你们看见了什么?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关于鱼化石的文章,你们对化石是什么了解呢?3.让学生分享对化石的了解和猜想。
二、呈现新课(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鱼化石》,并对一些生词进行解释。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进行简单的故事复述。
三、创设情境(10分钟)1.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鱼化石?它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实验来了解一下。
2.教师简单介绍小实验的过程和材料,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
3.学生观察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鱼化石形成的条件。
四、拓展活动(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鱼化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特点和细节。
2.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进行鱼化石的绘画创作。
3.学生完成后,互相展示作品,并进行欣赏和评价。
五、归纳总结(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形成化石的条件和过程。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教学延伸】1.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保存。
2.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写作,谈谈他们对化石的看法和想法。
3.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模拟化石的形成过程。
4.可以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化石模型。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鱼化石》教案、教学设计
6.评价与反馈: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入话题:教师出示一块鱼化石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通过实物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古生物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2.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生命的珍贵,教育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树立追求真理的信念。
4.引导学生从鱼化石中感悟生命的演变,培养学生珍惜现在、努力向前的价值观。
(二)过程与法
1.通过实物展示、图片欣赏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鱼化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运用提问、讨论、分享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创设情境,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4.开展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鱼化石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巧设提问,引导思考:
-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鱼化石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然资源?”
-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高思维品质。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小学新沪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鱼化石1.
鱼化石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4个。
2.理解:“栩栩如生”“凝视”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知道生命在于运动,在运动中前进,死也要死的有意义。
2.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练习书面表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科普知识性的文章。
出示:鱼化石
(1)指名读课题。
(2)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1)鱼化石是什么?
(2)鱼化石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二、初步感知,整体阅读。
1.读课文,边读边想鱼化石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栩栩如生:
凝视:
4.学生自悟。
三、深入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1.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小节自由读读。
2.交流:
3.指导朗读。
(1)指名读。
(2)男女生分别读。
4.想像。
师:想像一下多少亿年前,火山爆发(或地震)时,那些活鱼被掩埋的场景。
5.齐读。
6.写话。
师:请你用几句话写写鱼化石形成的过程。
7.师引读:……凝视着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训:(),活着就要运动,在运动中前进,()。
你从中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作业。
1.背诵诗歌。
2.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一下化石的形成过程,。
鱼化石 教案
鱼化石教案教案标题:探索鱼化石的奥秘教案目标:1. 了解鱼化石的形成过程和重要性;2. 学习使用科学方法进行鱼化石研究;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地球历史的概念,提问:“地球上的生物是如何演化的?”2. 准备一些鱼化石的图片或实物,展示给学生,并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是如何形成的?”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鱼化石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鱼化石的兴趣。
探索鱼化石:1.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块鱼化石模型或实物。
2. 学生观察鱼化石的外形、纹理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3. 学生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鱼化石的细节,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鱼化石的年龄有多大?- 鱼化石的种类是什么?- 鱼化石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4.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科学方法实践:1. 学生学习科学方法的基本步骤:观察、提出问题、假设、实验、记录数据、得出结论。
2. 学生提出一个关于鱼化石的问题,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3.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4.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展示与总结:1.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鱼化石模型或实物,并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实验设计和结论。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鱼化石的形成过程、重要性和科学方法的应用。
3.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巩固对鱼化石的理解。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行收集鱼化石的图片或实物,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2. 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或图书馆,了解更多关于鱼化石的知识,并撰写一篇小研究报告。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评估学生在实验设计和数据记录中的科学方法应用能力。
3. 评估学生对鱼化石的理解程度,包括形成过程、重要性和科学价值。
教学资源:1. 鱼化石模型或实物2. 放大镜3. 鱼化石的图片或实物4. 实验用具和材料(根据学生设计的实验而定)5. 互联网资源或图书馆教案扩展:1.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鱼化石的分类和比较研究。
鱼化石 优秀教案
鱼化石【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
2.分析鱼化石前后的形象,体会诗歌的主旨。
3.理解诗歌通过象征手法,感悟人生的哲理。
【教学重点】1.分析鱼化石前后的形象,体会诗歌的主旨。
2.理解诗歌通过象征手法,感悟人生的哲理。
【教学难点】1.分析鱼化石前后的形象,体会诗歌的主旨。
2.理解诗歌通过象征手法,感悟人生的哲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鱼化石,英文名称[ichthyolite].鱼化石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
①很久很久以前(大概几亿年前),江河湖海中生活着鱼。
②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
由于水底空气被隔绝,又有泥砂覆盖,鱼的尸体不会腐烂。
③经过亿万年的变动,又长期与空气隔绝,还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尸体上覆盖的泥砂越来越厚,压力也越来越大。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鱼尸体上面和下面的泥砂变成了坚硬的沉积岩,夹在这些沉积岩中的鱼的尸体,也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且十分坚硬,这就是“鱼化石”。
二、导入新课三、检查预习四、作家作品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é)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
中国现代诗人。
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五、新课学习艾青的《鱼化石》是一首哲理诗。
艾青从鱼化石中获得了从亲历的特殊体验中所总结的惨痛的人生教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并且通过象征手法,用鲜明生动的意象、朴素平凡的语言,道出了最普通、最基本的人生哲理。
1.全诗共7个段落,在诗意上可分为几部分?全诗共七节,在诗意上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层(第1节)写鱼的生命之舞;第二层(2节)写鱼生命毁灭的悲剧。
第二部分:(3.4.5节)写鱼化石的形态。
第三部分:(6.7节)写诗人从鱼化石获得的领悟并提示的人生的哲理。
2.研讨:第1节:找出诗中描绘鱼在形成化石之前的形象的词语,这与下文有何关系?第2节:采用“你”的第二人称,诗人的视角发生了转换;如何理解“失去自由”?第3节:鱼化石是怎样被发现的?第4节:后两句该如何理解?“沉默”“不能动弹”鱼的感受?第5节:简析“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鱼化石》卞之琳 教案设计
《鱼化石》卞之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鱼化石》的内涵和主题。
2、培养学生分析诗歌语言和意象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诗人通过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鱼化石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
(2)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2、难点(1)领悟诗歌所蕴含的对生命与存在的哲学思考。
(2)引导学生将诗歌与自身的生活体验相结合,进行深入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化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吗?化石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诗歌《鱼化石》。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诗人卞之琳的生平、创作风格和在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诗歌解读1、整体感知(1)让学生思考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引导学生概括诗歌的主要意象——鱼化石。
2、意象分析(1)提问:“鱼化石这个意象给你什么样的感觉?”(2)引导学生从鱼化石的形态、状态等方面进行分析,理解其象征意义。
3、语言赏析(1)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2)分析诗歌语言的简洁、含蓄、生动等特点,如“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出鱼的活力。
4、主题探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2)教师总结归纳,指出诗歌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对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存在的反思等。
(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生命和存在的理解。
2、推荐学生阅读卞之琳的其他诗歌,进一步感受其诗歌风格。
(六)课堂小结1、回顾诗歌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鱼化石》教案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鱼化石》教案学问与技能1、朗读诗歌,分析重点语句,精确理解诗的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把握“鱼化石”意象的深刻寓义,从而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方法与过程1、通过朗读了解诗的情感。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析理解诗的内容,并把握诗歌的意象。
情感看法价值观:体会艾青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1、分析重点语句,精确理解诗的内容。
2、理解并把握“鱼化石”的意象及深刻寓意。
教学难点:了解写诗时的写作背景,正确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诗人艾青在《失去的岁月》里有这样的诗句:时间是流淌的液体——用筛子、用网,都打捞不起; 时间不行能变成固体,要成了化石就好了,即使几万年也能在岩层里找见你。
他凝视着一片带有时间印记的化石,上面有凝固的石化了的鱼骨,“那上边不是一条鱼,而是六七条,不是僵死的,而是游动的”。
就是这片鱼化石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唱出了生命的赞歌。
二、朗读指导与整体感知小组合作;1、自由朗读诗歌,概括诗中每一章节的内容。
2、能大体梳理诗人情感改变过程吗?3、能画出诗的节奏,用正确的语气、语调读出来吗?三、品读段落,正确理解诗意。
合作商量(15)段;1.你能找出“鱼”与“鱼化石”到底有哪些异同吗?2.鱼转变的缘由是什么?你认为的猜想有根据吗?3.你能用重音读出这两者的不同吗? (提示:找出段落中感染力强修饰语、富有情感颜色的词语)4、你们能想象一下灾难降落的一刹那间鱼当时的内心感受吗?写出来。
同学小组商量,(苦痛、挣扎??)并用语言表达。
老师范例:当无边的灾难降落的时候,我的天空是灰暗的,我心里空洞洞的,我感觉到似乎全世界都抛弃了我。
孤独、孤独、失落、无助将我压的喘不过气来。
..我好想逃,逃到另一个世界去,可是我无力挣扎。
在漫漫而悠长岁月中,我尝试了全部努力:恨过,哭过,笑过,懊丧过,哀痛过,苦痛过,付出过,到最终还是被抛弃、被埋没。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鱼化石》教案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鱼化石》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鱼化石》教案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鱼化石》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鱼化石_沪教版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鱼化石_沪教版教学流程一、了解化石,揭示课题。
⒈媒体出示一组化石的图片(恐龙化石、鱼化石等):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板书:化石⒉简介化石的形成。
出示:在地球生活过的古生物,一部分在死后被沙掩埋,尸体在沉积的沙中保存下来,经过千百万年的石化作用变成了化石。
⒊点击鱼化石图片,补全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⒈指名分节朗读诗歌。
要求:⑴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⑵想想诗歌写了哪些内容?⒉学生交流,师提炼,板书:运动——掩埋——化石——教训三、研读重点,朗读体会。
㈠学习3—5小节。
⒈媒体出示一组鱼化石图片,说说鱼化石的样子。
理解:栩栩如生⒉出示填空:虽然它们是那样的栩栩如生,但是它们的嘴却不能翕动,它们的眼睛,它们的鳞和鳍它们的尾巴……⒊随机指导生字“鳞”和“鳍”。
⒋成为化石的鱼儿虽然栩栩如生,但它是沉默的,静止的。
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那条鱼儿,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⒌生交流,师随机板书:寂寞、无奈⒍指名朗读4、5节,读出语气;师生合作朗读。
背诵4、5节。
㈡学习1、2小节。
⒈探究原因:它们怎么会变成现在这样的呢?让我们乘坐时光隧道一起回到几亿年前:媒体播放鱼儿在大海中遨游、嬉戏的情景。
说说画面上的鱼儿是怎样的?⒉观后交流,师板书:活泼、快乐⒊指导朗读第一节,读出欢快的气氛。
⒋媒体播放火山爆发的情景,生感受惊心动魄的场面。
⒌展开想象,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鱼儿们会怎样?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⒍积累表示惊慌的词语。
师板书:惊恐万状⒎指导朗读第2节。
㈢再读1—5节,了解鱼化石形成过程。
⒈默读1—5节,思考:鱼化石形成需要哪些条件?⒉生交流,师板书:火山爆发---掩埋灰尘-----亿年石化----形成化石⒊想象说话:鱼化石形成过程⒋教师引读,生读第1节和第4、5节,通过对比朗读感受生命的美好。
㈣学习6、7节。
⒈引导观看鱼化石画面,理解“凝视”。
⒉作者凝视着这片寂寞、无奈的鱼化石,得到什么启示呢?读课文6、7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鱼化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勘栩鳞鳍”4个。
理解“栩栩如生”“凝视”等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自主地积累句段。
3 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并能把鱼化石的形成过程说清楚。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都听说过化石吧?你们想知道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化石的诗歌,它是著名作家艾青的作品,向我们讲述了化石形成的过程。
先来听一听课文录音,然后想一想你听懂了什么?
2、看鱼化石图片,认识鱼化石。
(媒体出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过渡:听完了课文录音,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你听明白了什么?
(大致了解:化石是古代的动物变的;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变成的;化石有很高的科学价值等……)
2、初读诗歌,学习生字、词语: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交流。
要点:(媒体出示)“鳞”是前鼻音,书空右半部分的笔画;
“鳍”的右边不是“者”字,要看清字形,“鳍”的意思是:鱼类的运动器官。
三、学习诗歌,指导朗读
1、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条鱼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请大家根据黑板上的学习提示,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完成练习。
(媒体出示) 动物名称变成化石的起因形成化石的经过形成化石的结果小鱼儿恐龙始祖鸟
2、学生讨论,准备发言。
(师巡视指导……)
3、选取文中自己喜欢的一段,朗读出来。
(生交流朗读,师帮助归纳总结)
4、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读书,指导他们读出语气,体会当时的恢宏气势和感觉。
(可以选择个人读、接龙读、比赛读、叫号读、领读和全班齐读等形式……)
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媒体出示)
(1)指导学生理解“旺盛、自由、栩栩如生、动弹、凝视、发挥”等词语的意思,并且将词语放在句子中,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和体会。
(2)小组讨论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进行归纳引导总结。
“旺盛”的意思:生命力强。
“自由”的意思:随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栩栩如生”的意思: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
“动弹”的意思:(人、动物或能转动的东西)活动。
“凝视”的意思:目不转睛地看。
“发挥”的意思:把内在的能力表现出来。
6、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化石形成的过程。
(媒体出示)
7、选取一段自己喜欢的内容熟读积累,准备全班交流。
(媒体出示)
四、总结课文,复习巩固
1、读词语:(媒体出示)
爆发勘探栩栩如生叹息动弹凝视即使死亡
2、请你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化石?它们是在怎样的条件下,怎样的环境中,怎样形成的?
五、拓展练习,资料整理
1、抄写词语
爆发勘探栩栩如生叹息动弹凝视即使死亡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全班范围内进行诗歌的收集和有关化石的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准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