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 第三章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三章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寄语:科学发现需要大胆假设和精密的实验来验证,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能让你充分体验到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分析,希望我们也能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学习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学习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学习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学习过程]一、本节聚焦1、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会么?2、生长素是什么物质?3、什么是植物激素?二、自主学习(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向光性⑴概念:在___________的照射下,________向着光源生长的现象。

⑵举例:放在窗口的盆栽植物,其_______________向着窗外生长。

⑶意义: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__________,从而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2、探究生长素的发现过程⑴1880年,达尔文研究了光照对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实验一:胚芽鞘受到_____________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后受到单侧光照射时,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后受到单侧光照射时,胚芽鞘_____________。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尝试作出假设: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______________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______________,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3]设计实验,证明假设。

①1910年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______________传递给下部。

高中生物 第3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1

高中生物 第3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习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独立学习,小组合作,通过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学习,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

3.理解科学家的认识过程和实验方法,树立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高效投入,体验学习快乐【重点难点】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与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学法指导】1.预习案由每位同学在课前自学独立完成;探究案在课堂合作交流进行(小组长及具备能力的同学要先预习);训练案是课后作业,同学们在充分复习的基础上独立限时完成。

2.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

学会抓住关键词进而掌握关键句。

3.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标识出来并填写到预习案“我的疑问”处,待课堂小组讨论或老师点拨予以解决。

预习案(限时20分钟,课前独立完成)◆教材梳理(通读教材,夯实基础)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向光性是指在的照射下,植物朝向生长的现象。

2.发现过程(1)实验程序:→提出假设→→得出结论。

(2)实验探究:①达尔文实验: 使产生某种刺激,此种刺激对产生影响,造成比生长快,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②詹森实验:可以透过传递给下部。

③拜耳实验: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造成的。

④温特实验: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命名为。

⑤其他实验:科学家分离并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

(3).结论:在燕麦胚芽鞘向光实验中,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是,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向光生长弯曲的部位是。

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1.产生:主要是幼嫩的、和发育中的。

2.分布:集中在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

3.运输:运输(形态学端→形态学端)◆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解决。

探究案(课堂交流合作完成)◆合作探究(讨论、展示、点评、点拨时记好笔记,完善答案)(限时:15分钟)【探究点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重难点)1.达尔文的实验(1)如右图,实验过程及现象单侧光照射下的现象分析:a.带胚芽鞘尖端的b.去掉尖端的c.遮住尖端的d.遮住尖端以下的(3)实验结论:胚芽鞘的________受________照射后,就向下面的________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________比________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导学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导学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3、体验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2、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分析。

三、知识链接1、植物的向性运动(1)概念: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类型:向光性、向重力性、向水性、向化性等。

2、胚芽鞘胚芽鞘是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它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

四、学习过程(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的实验(1)实验材料: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

(2)实验过程及现象①单侧光照射胚芽鞘,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②去掉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③用锡箔罩子把胚芽鞘尖端罩上,单侧光照射,胚芽鞘直立生长。

④用锡箔罩子把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罩上,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3)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2、鲍森·詹森的实验(1)实验过程将胚芽鞘尖端切下,放上一个琼脂片,再将切下的尖端放在琼脂片上,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曲生长。

(2)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的实验(1)实验过程将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一侧,黑暗中,胚芽鞘向放置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

(2)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温特的实验(1)实验过程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尖端,把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对照实验: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2)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高二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高二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高二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高二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7篇)高二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篇1学习目标:知识目标:①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能力目标: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情感价值观目标:体验发现生长素过程中蕴涵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学习难点:科学实验严谨性的分析。

导学过程:一、向光性的概念:植物的向光性,即在_________ 的照射下,植物朝向________ 方向生长的现象。

二、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一)达尔文实验:进行实验:(取材: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

)阅读教材:?1图3—1中的4个胚芽鞘是否生长?如何生长??2胚芽鞘向光性与什么有关?达尔文是如何设计实验的?(画简图表示)?3胚芽鞘向光生长与什么部位有关?达尔文是如何设计实验的?(画简图表示)?4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具体是什么部位?达尔文是如何设计实验的?(画简图表示)(得出结论:)胚芽鞘弯曲生长的部位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_______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产生某种______,并传递到胚芽鞘尖端以下时,会造成伸长区_______ 面比______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二)19xx年詹森的实验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通过传递给下部。

思考: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芽鞘生长情况应是________(猜一猜)。

(三)19xx年拜尔的实验注意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有什么关系?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___ __________造成的。

(四)1928年温特的实验首先根据课本分析实验过程:(1)a组:①处理:把 _____________ 琼脂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②现象:胚芽鞘会________生长。

(2)b组:①处理:把 ______________ 琼脂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doc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doc

(2)温特实验①现象:《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学习目标:1.体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方法,2.解释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学习重点、难点:解释植物向光性生氏的原因知识梳理: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激素的概念:在植物体内_____ 合成,并从产生部位运输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位,对________________ 具有显著生理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 O2、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阅读教材P42积极思维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思考下列问题1、实验第一组得到什么结论?2、第一、二组对照的目的是什么?3、对比分析第一、三组说明什么?4、第三、四组与第一组对照说明什么?5、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知识归纳:(1)达尔文的实验%1现象:%1推测:胚芽鞘尖端不仅具有_____ 作用,而且可能会产生某种化学信号,并从顶端向下传送,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导致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的____________ ,使植物弯向光源生长。

%1向光性实验结论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___________ 向光弯曲的部位在 _______________ 生生长素的部位在_______________空白貳脂块过一段时问疝②结论: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________ 运输到下部,促使某些部位的生长,因此被命名为___________ O(3)郭葛的实验由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从人玉米油、麦芽等材料中分离出这种物质,经过鉴定,确定是______________ 0(4)植物的向光性的原因单侧光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____________ 的生长素多于__________ ,背光一侧的_________ 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如右图)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产生部位:主要在叶原基、嫩叶、嫩芽和发育中的种子。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1.体验生长素的发现历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解释植物的向光性,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3.概述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培养科学探究的习惯。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的实验(19世纪末)(1)发现问题:植物的向光性,即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2)进行实验①取材:金丝雀草的胚芽鞘。

②条件:单侧光照射。

③操作及现象实验分析:实验a和实验b对比,自变量为尖端的有无,实验结果说明植物的向光性与尖端有关。

实验c和实验d对比,自变量为尖端是否接受光照,实验结果说明感光部位在尖端,发生弯曲的部位在尖端的下部。

(3)得出结论胚芽鞘弯曲生长的部位是尖端下部,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当传递到胚芽鞘尖端以下时,会造成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 .鲍森•詹森的实验(1910年)(1)实验过程及现象②滸滸①唇脂片怒①现象:不生长不弯曲;②现象:向光弯曲生长。

(2)实验自变量是尖端和琼脂片。

(3)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3 .拜尔的实验(1914年)(1)自变量是尖端放置的位置。

(2)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3)在黑暗中可以排除单侧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⑷不足之处:无法证明这种影响是什么,即尖端是否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

4 .温特的实验(1928年)分组 处理过程现象 实验分析5.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吲哚乙酸(IAA)。

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 质,除吲哚乙酸(IAA)夕卜,还有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

6. 植物激素的概念人们把由植物体内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 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特别提醒丨(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针对胚芽鞘的一系列实验的重 要结论 ① 生长素的产生部位 ---- 胚芽鞘尖端。

高中生物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学习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学习难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学生活动教学设计自主研讨目标与导入本节聚焦:1、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2、生长素是什么物质/3、什么是植物激素?观察问题探讨的图片讨论回答问题。

自学与诊断1、向光性指在的照射下,植物朝向方向生长的现象。

2、植物的向光性是由造成的,胚芽鞘尖端产生____,单侧光照射时,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或少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3、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运送到,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有机物。

合作互动互动与展示探究1、1880年达尔文的实验请结合课本上的图32,简述实验的过程探究3、1914年拜尔的实验请结合课本上的图32,简述实验的过程精讲与点拨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880年达尔文的实验1910年鲍森詹森的实验1914年拜尔的实验1928年温特的实验2、植物激素的概念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检测与评价总结与升华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植物激素的概念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达标检测题1、在下列植物的结构中,能产生生长素的是()。

A、形成层B、韧皮部C、木质部D、髓部2、下列植物的感应活动中,不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单向刺激引起的是()。

A、根向着地心方向生长B、茎背着地心方向生长C、含羞草的小叶合拢D、根朝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3、用燕麦幼苗的胚芽鞘进行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的()。

A、尖端B、尖端下面的一段C、基部D、尖端与基部之间4、将甲、乙两株幼苗分别种在单侧光照射的暗盆中。

甲幼苗顶端罩上不透光的小帽,结果幼苗直立生长,乙幼苗不罩小帽,结果弯向光源生长,此实验主要证明()。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教师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教师版)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教师版)编写人:刘 娇 审核人:李厚亮 编写时间:2014—10—07班级: 组名: 姓名:学习目标1。

知道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了解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

会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重点难点1.知道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了解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学习内容:(结合课本45—-49页,完成以下内容)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实验①~④):实验材料:单侧光;胚芽鞘(课本47页“相关信息”);锡箔(遮光)实验① 实验②条件:单侧光下 条件:去掉尖端现象:胚芽鞘_向光弯曲生长_ 现象:胚芽鞘_不弯曲_实验③ 实验④条件:锡箔罩上尖端 条件: 锡箔罩上尖端下面一段现象:胚芽鞘_不弯曲 现象:胚芽鞘_弯向光源生长_结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尖端_产生某种_“影响",并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_背光面比_向光_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2.1910年詹森的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思考: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芽鞘生长情况应是不能生长。

3.1914年拜尔的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_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初步证明: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4.1928年温特的实验A、B两个胚芽鞘的生长情况:A_向右侧弯区生长;B_既不生长也不弯曲__结论:进一步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

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_生长素,1942年,人们确认它的化学本质是_吲哚乙酸__。

◆归纳:①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__胚芽鞘尖端_②生长素产生于胚芽鞘的_尖端③胚芽鞘的弯曲部位(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_尖端以下的部位_。

5.向光性产生的解释:6.植物激素:由植物_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_作用_部位,对植物的_生长发育_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导学案 第一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导学案 第一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编制人:刘欣欣审核人:领导签字:【学习目标】1. 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学习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学习难点】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课前预习案【问题导学】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 发现问题:植物具有向光性,即在________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2) 进行实验①取材:金丝雀草的___________。

②条件:___________照射③根据图示写出每组的处理方式和相应的现象。

(3) 作出假设:____________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当这种“影响”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____________,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4) 验证假设①鲍森·詹森实验a. 过程I. 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________。

II. 胚芽鞘尖端和下面部分之间插入琼脂片+单侧光→_______________。

b. 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__________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②拜尔实验a. 过程I. 切取胚芽鞘尖端移至左侧+黑暗→_________弯曲生长。

II. 切取胚芽鞘尖端移至右侧+黑暗→_________弯曲生长。

b. 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③温特实验a. 过程I. 把___________________的琼脂块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的一侧。

II.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琼脂块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

b. 结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某种_______,会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这种化学物质被命名为________________。

(5) 得出结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____________,生长素传递到下部___________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__________,因而出现向光弯曲。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学习目标】 知识方面: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能力方面: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学习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学习难点】 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知识链接】胚芽鞘: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狀物。

为胚体的第一张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部分的功能。

在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钻出地面以保护胚芽出土时不受损伤,同时出土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随后被胚芽突破。

琼脂:是一种海藻多糖,也是人类最早开始使用的凝胶剂。

其特点是具有凝固性、稳定性,能与一些物质形成络合物,可以携带和传送生长素。

【学法指导】同学们要充分理解实验中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以达到理解生长素发现过程中那些科学家所作的实验中得出的那些结论。

【学习过程】问题探讨1.图中的植物生长方向有何特点?2.可能是哪些因素的刺激导致了植物生长方向的改变?这种改变有什么适应意义?3这种生长方向的改变,是发生在植物的幼嫩部分还是成熟部分?4.什么是植物的向光性?一、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⑴ 发现问题:植物具有向光性,即在 的照射下,植物弯向 方向生长的现象。

⑵进行实验:①取材:金丝雀虉草的 (课本47页“相关信息”)②条件: 照射③操作及现象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图1 图2 图3 图4条件: 单侧光 条件:去掉尖端 条件:锡箔罩在尖端 条件:锡箔罩在尖端下部 现象:现象① ;现象② ; 现象③ ; 现象④ 。

(3)分析结果:实验①②形成对照,单一变量是 ,分析表明:胚芽鞘生长和 有关实验①③形成对照,单一变量是,分析表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实验①④形成对照,单一变量是,分析表明:尖端下部,发生弯曲的部位在(4)得出结论:受刺激后,就向下部的伸长区传递某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因而胚芽鞘出现弯曲。

2.1910年鲍森.詹森实验现象:前一实验既不生长也不弯曲,后一实验胚芽鞘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不可以)透过传递给下部。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高一生物 SW-BX3-03-01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编写人:龙红明 审定人:余新龙 编写时间:2012-03-08班级: _______________ 组别: 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名: 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 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3.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5.说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重点难点】重点: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发布;【知识链接】胚芽鞘: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狀物。

为胚体的第一张叶,有 保护胚芽中更幼小部分的功能。

在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钻出地面以保护胚芽出土时不受 损伤,同时出土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随后被胚芽突破。

【学法指导】同学们要充分理解实验中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以达到理解生长素发现过程中那 些科学家所作的实验中得出的那些结论。

关于生长素的运输中, 要分清楚形态学的上下端和 地理方位的上下的区别。

【学习过程】理解古诗“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回答有关问题。

1. 诗中所描绘的一枝红杏生长方向有何特点?2. 可能是哪种因素的刺激导致了红杏生长方向的改变?3这种改变有什么适应意义?4•什么是植物的向光性?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⑴ 发现问题:植物具有向光性,即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照射下,植物弯向 _______________ 方向生 长的现象。

⑵进行实验:①取材:金丝雀虉草的 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条件: _______________ 照射③操作及现象2. 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4. 简述植物激素的概念;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实验①③④对比分析表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弯曲的部位在 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 受 _____________ 刺激后,就向下部的伸长区传递某种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 _______________ ,因而胚芽鞘出现 ___________________ 弯曲2.1910年鲍森.詹森实验现象:前一实验既不生长也不弯曲,后一实验胚芽鞘 _________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 _____ (可以;不可以)透过传递给下部思考: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芽鞘生长情况应是 ___________ _3.1914年拜尔实验 注意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有什么关系实验①切取胚芽鞘尖端移至左侧+黑暗T 向 ________________ 弯曲生长实验②切取胚芽鞘尖端移至右侧+黑暗T 向 ________________ 弯曲生长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 造成的。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简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初步学会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

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养成良好的生物学素养。

【学习重难点】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感知科学开展史,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二、【学生活动】:问题引领1植物为什么会向光弯曲生长呢?活动1 请设计实验验证:在“单侧光照〞下植物会向光生长实验材料用具:单子叶植物幼苗、小刀、纸箱结论:问题引领2 1、向光生长与尖端有关吗?2、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哪里呢?活动2 小组探讨:1、向光生长与胚芽鞘尖端有关吗?2、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还是胚芽鞘尖端下部。

活动3 小组一分为二,分别设计实验检验你的猜测可能用到的材料:胚芽鞘、小刀、锡箔纸〔不透光〕问题引领3 “影响〞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会使伸长区两侧生长不一致呢?活动4 结合詹森和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请说出你的设计思路三、【本节小结】:生长素发现过程的总结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____________2、生长素产生的部位____________3、生长素的作用部位______________4、生长素的化学本质______________四、【过关检测】:1、以下图4个实验中燕麦胚芽鞘能继续伸长生长的是〔〕2.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B.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C.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D.胚芽鞘尖端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3.如图表示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局部相关实验,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选项是〔〕A.达尔文的实验中胚芽鞘的遮光部位属于自变量B.拜尔的实验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胚芽鞘的弯曲方向不同C.图③是温特实验的实验组,其对照组使用的是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D.温特的实验证明生长素可以通过扩散的方式进入琼脂块4.植物向光性的形成,是由于单侧光使〔〕A.茎尖合成生长素的能力发生改变B.生长素在茎尖向光侧比背光侧的含量高C.生长素在胚芽鞘背光侧比向光侧的含量高D.茎尖的感光部位的感光能力发生改变5.对于植物生长素发现的相关表达,正确的是( )A. 达尔文通过实验发现了生长素B. 拜尔的实验是在有光的环境中进行的C. 温特的实验证明是化学物质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D. 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云母片传递给下部6、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某位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1)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

高中高二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2篇

高中高二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2篇

高中高二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高中高二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精选2篇(一)导学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主题: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目标: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植物生长素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导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植物生长素的定义和作用。

2. 提出问题:植物生长素是如何被发现的?发现生长素有哪些重要贡献者?二、探究(15分钟)1. 给学生分发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并回答以下问题:a. 植物生长素最早是在什么时候被发现的?b. 最早发现的植物生长素是什么?c. 谁是最早的贡献者?2.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回答问题。

三、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一下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并提问相关问题,加深学生对植物生长素的理解。

2. 综合学生的回答,总结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以及发现者的贡献。

四、拓展(10分钟)1. 提出问题:除了最早的植物生长素,现在还有哪些其他类型的植物生长素被发现?2. 学生独立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并与同学们讨论。

3.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共同探讨现在已经被发现的植物生长素的类型和作用。

五、小结(5分钟)1. 小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作用。

2. 教师强调植物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阅读相关参考资料,继续了解植物生长素的种类和作用。

2.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植物生长素的作用的小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扩展活动:为了巩固学生对植物生长素的理解,教师可以考虑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植物材料,设置不同处理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

同时,学生可以进行论文的完善,形成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讨论。

高中高二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精选2篇(二)学案:植物的激素调节一、导入1. 列举一些你所了解的植物生长或发育中会受到调节的因素。

生物必修3导学案3.1植物生长素发现

生物必修3导学案3.1植物生长素发现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教案学习目标:1.体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方法。

2.解说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由。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散布。

学习要点: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科学实验设计的谨慎性剖析。

一.导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向光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实验①~④):实验资料:单侧光;胚芽鞘(课本47页“有关信息”);锡箔(遮光)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实验④条件:单侧光下条件:去掉顶尖条件:锡箔罩上条件:锡箔罩上尖端尖端下边现象:胚芽鞘现象:胚芽鞘现象:胚芽鞘现象:胚芽鞘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 _______光照耀使胚芽鞘的_______产生某种______,并传达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_______面比______面生长快,因此出现曲折。

(2)1910年詹森的实验实验结论:胚芽鞘_______产生的刺激透过琼脂片传达给下部。

思虑:假如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芽鞘生长状况应是________。

(3)1914年拜尔的实验注意思虑:尖端搁置的地点及以后曲折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曲折生长,是由于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_____________造成的。

初步证明: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类化学物质的散布不平均造成了胚芽鞘的曲折生长。

4)1928年温特的实验第一依据课本剖析实验过程思虑剖析:A、B两个胚芽鞘的生长状况: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实验结论:进一步证了然造成胚芽鞘曲折的刺激的确是一种化学物质。

温特把这类物质命名为_____________,1942年,人们确认它的化学实质是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生物 SW-BX3-03-01
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编写人:龙红明审定人:余新龙编写时间:2012-03-08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 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4. 简述植物激素的概念;
5. 说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重点难点】
重点: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难点: 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发布;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知识链接】
胚芽鞘: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狀物。

为胚体的第一张叶,
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部分的功能。

在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钻出地面以保护胚芽出土时
不受损伤,同时出土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随后被胚芽突破。

【学法指导】
同学们要充分理解实验中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以达到理解生长素发现过程中
那些科学家所作的实验中得出的那些结论。

关于生长素的运输中,要分清楚形态学的上下
端和地理方位的上下的区别。

【学习过程】
理解古诗“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回答有关问题。

1.诗中所描绘的一枝红杏生长方向有何特点?
2.可能是哪种因素的刺激导致了红杏生长方向的改变?
3这种改变有什么适应意义?
4.什么是植物的向光性?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
⑴发现问题:植物具有向光性,即在的照射下,植物弯向方向生
长的现象。

⑵进行实验:
①取材:金丝雀虉草的②条件:照射
③操作及现象
实验①实验②处理:去掉
处理:
现象:胚芽鞘生长现象:
实验③处理:用锡箔罩子把罩住实验④处理:用锡箔罩住
现象: .
现象:弯向生长
实验①②对比分析表明:胚芽鞘生长和与有关
实验①③④对比分析表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发生弯曲的部位在
结论:受刺激后,就向下部的伸长区传递某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因而胚芽鞘出现弯曲
2.1910年鲍森.詹森实验
现象:前一实验既不生长也不弯曲,后一实验胚芽鞘
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不可以)透过
传递给下部
思考: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芽鞘生长情况应是________ 。

3.1914年拜尔实验
注意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实验①切取胚芽鞘尖端移至左侧+黑暗→向弯曲生长
实验②切取胚芽鞘尖端移至右侧+黑暗→向弯曲生长
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
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①②初步证明:顶端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4.1928年温特实验
接触实验组:
过顶①处理:把琼脂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端的
琼脂②现象:胚芽鞘会生长。


未接对照组:
触过①处理:把_____________
_琼脂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顶端
的琼②现象:胚芽鞘__________ 。

脂块
实验结论:造成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并命名为
练一练:请尝试总结胚芽鞘实验中的四个重要部位。

⑴生长素产生的部位:;⑵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
⑶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⑷弯曲生长的部位:。

5.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
(IAA),1946年科学家才真正分离并确认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就是。

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还有(PAA)、(IBA)等。

二、植物激素
1.概念:
2.种类:继生长素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了、、
和等植物激素。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
主要合成部位:,合成原料:。

注:成熟的叶片和根尖虽然也产生生长素,但是数量很少。

2.运输⑤⑦⑨⑩
⑴横向运输
①发生部位:尖端根茎
②类型⑥⑧
A.受光照影响:单侧光使胚芽鞘中的生长素由②运到①
B.受力影响:
a.在幼根中重力作用使生长素从运到,幼茎中是生长素从运
到。

b.离心力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从运到。

⑵纵向运输
①极性运输
A.部位:
B.方向:,
C.运输方式:
②非极性运输
A.部位:
B.方向:
练一练:
1.植物茎向光生长的主要原理是()
A.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促进了该侧细胞的分裂,使其生长快
B.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少,促进了该侧细胞的分裂,使其生长快
C.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促进了该侧细胞的伸长,使其生长快
D.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少,促进了该侧细胞的伸长,使其生长快
2.下图左侧为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处理,那么一段时间后,右侧①②③在图示位置时,其生长情况依次是 ( )
A.向右弯曲、向右弯曲、向右弯曲 B.向右弯曲、向左弯曲、向左弯曲
C.向左弯曲、直立生长、向右弯曲 D.向右弯曲、直立生长、向左弯曲
的技能训练,回答问题。

逻辑思考:阅读课本P
49
1.这个实验的设计是否严谨?
2.从实验结果到结论之间的逻辑推理是否严谨?
3.如果要验证上述结论是否正确,应该对实验方案如何改进?
3.分布:相对集中的分布在的部分,如、
、和等处。

【当堂检测】
1.
右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A.甲向左弯、乙向左曲、丙向左弯曲
B.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
C.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
D.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
2.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如图处理:①的胚芽鞘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②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③在尖端横向插入锡箔;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尖端。

请据图判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有单侧光照时仍直立向上生长的是①
B.给予右侧光照时,弯向光源生长的是②④
C.单侧光照时,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③⑤
D.如把④放在匀速转盘上,并给予右侧光照,生长情况是向
右弯曲生长
3.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小块上,正中插入生长素不能透过的云母片,琼脂被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见右图)。

单侧光照射后,琼脂内生长素含量:()
A.左右相等
B.左多右少
C.左少右多
D.左右均无
【知识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