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比较第2课时 下课啦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第2课时下课啦》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第2课时下课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比较第2课时下课啦》这一课,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10以内的比较,进一步体会物体的多少,并能够用语言表达。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感受和理解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实物和情境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同时,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语言来表达物体的多少。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物体的多少,并能够用语言表达。
2.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能够比较10以内的数。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物体的多少,并能够用语言表达。
难点: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能够比较10以内的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课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感受和理解比较的方法。
同时,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让学生观察故事中的物体,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物体的多少,并初步感受比较的方法。
3.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比较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10以内的数比较中。
5.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突出比较的方法,用图示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理解比较的方法。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终结性评价则通过课堂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比较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比较课时2下课啦教案北师大版
课时 2 下课啦教学内容:下课啦(高矮、长短的比较)。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懂得比较垂直(水平)摆放的物体长度叫高矮(长短),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有长有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探索操作,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高矮与长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高矮、长短的概念教学难点:高矮、长短的比较方法。
教具准备:几根长短不同的尺子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
1、出示几组高矮不同的物体的图片,引导:他们一样高吗?为什么?2、你是怎么知道到的?二、探索新知。
1、出示刚才的例子,随意标出高矮,有学生判断对错,并说一说为什么?1)你知道怎样比较物体的高矮吗?以你身边熟悉的物体为例,探究出方法来。
(2)汇报交流(3)强调:比两个认的高矮时,一定要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不能踮脚跟。
2、那么,要是需要给学生甲乙丙丁四人比高矮,又该用什么方法呢?请同学们认真讨论,并进行实际论证。
(1)学生汇报后给予肯定,并选择最佳方案。
(2)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估计、猜测,然后回答。
(3)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学生分组活动,经历有猜测动手验证的过程,探究比较物体、人之间谁高谁矮的方法。
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
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进行认真的实验操作,总结出比较多个人高矮的方法。
我们可以用刚才总结出的比高矮的的方法来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吗?学生猜测并讨论。
拿出学具(两根绳子)比一比,并说一说怎样比他们的长度。
学生活动,比绳长,并总结方法。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强调:一定要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并拉直,在比另一端。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p21练一练”第1、2、3、4题四、课堂总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五、板书设计:下课啦比高矮长短。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比较第2课时 下课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比较第2课时下课啦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比较的第2课时。
"下课啦"这个主题会让我们通过实际情境,学会比较物体的多少。
二、教学目标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这节课,掌握比较物体的多少的方法,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比较的机会,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多少。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将所学的比较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实际物品,如苹果、铅笔等,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比较的过程。
学生们则需要准备一本笔记本,用来记录所学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堆苹果,让学生们看看哪边堆的苹果多,哪边堆的苹果少,引导他们使用比较的方法。
2. 讲解知识点:我会讲解比较的方法,如何判断物体的多少。
3. 例题讲解:我会出一道题目,如"苹果多还是铅笔多",让学生们回答,并解释他们的答案。
4. 随堂练习:我会出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单的板书,列出比较的方法和步骤,方便学生们复习。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比较下列物品的多少,并说出你的判断方法。
1. 苹果和铅笔;2. 书本和球;3. 玩具和文具。
答案:根据比较的方法,可以判断出物体的多少。
比如,苹果比铅笔多,书本比球多,玩具比文具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看是否每个人都掌握了比较的方法。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比较,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将抽象的比较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们理解比较方法的有效途径。
例如,通过拿出一堆苹果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哪边堆的苹果多,哪边堆的苹果少,他们可以立即感受到比较的过程。
这种从实物到抽象概念的过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加深他们对比较方法的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 第2课时 下课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第2课时下课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比较第2课时下课啦》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围绕一年级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比较情境展开,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的方法,能够用语言和符号表达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等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比较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比较的经验,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等。
但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比较方法,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此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观察和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等关系。
2.培养学生用语言和符号表达比较结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用语言和符号表达物体的比较结果。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和符号表达比较结果,以及将比较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比较的意义。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长短、高矮、大小不同的物品,如小棒、积木、书籍等。
2.准备一些图片,如水果、动物等,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学校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窗户等,让学生初步感受比较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长短、高矮、大小不同的物品,如小棒、积木、书籍等,引导学生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初步掌握比较的方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比较第2课时下课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比较第2课时下课啦|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比较的第2课时,下课啦。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上下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上下位概念进行物品的分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上下位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上下位概念进行物品分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上下位的概念。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上下位概念进行物品分类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卡片、实物、多媒体设备学具:铅笔、本子、卡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些物品,如球、书本、椅子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尝试将这些物品进行分类。
2. 讲解上下位概念:教师通过实物和卡片,向学生讲解上下位的概念。
例如,椅子放在桌子上,桌子放在地上,椅子是下位,桌子是上位,地面向上是上位,地面下是下位。
3.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些物品,如玩具、书籍、文具等,运用上下位概念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进行展示。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些例题,如“请将下列物品按照上下位进行分类: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篮球场、足球场。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如“请将下列物品按照上下位进行分类:书本、桌子、椅子、窗户、墙壁。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上下位概念上位:桌子、墙壁、窗户下位:椅子、书本、球、乒乓球七、作业设计1. 请将下列物品按照上下位进行分类:桌子、椅子、书本、窗户、墙壁、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篮球场、足球场。
答案:上位:桌子、墙壁、窗户下位:椅子、书本、球、乒乓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掌握了上下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上下位概念进行物品分类。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合作学习的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堂实录-第二单元比较第2课时__下课啦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堂实录——第二单元比较第2课时:下课啦一、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学生的兴趣:“什么东西,两个一对,配套使用,缺一不可?”学生回答:“鞋子。
”教师接着问:“那你们知道鞋子为什么要成双成对吗?”学生回答:“因为我们的脚有两只。
”教师点评:“很好,因为我们的脚有两只,所以鞋子要成双成对。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如何比较两只鞋子的大小。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拿出两只鞋子,一只大一只小,问学生:“你们能看出这两只鞋子的大小吗?”学生回答:“能,大的那只鞋子码数多,小的那只鞋子码数少。
”教师点评:“很好,那我们怎么用数学的语言来表示这两只鞋子的大小呢?”学生回答:“用大于号(>)和小于号(<)。
”2.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两排鞋子,一排大的一排小的,让学生上台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连接相应的鞋子。
学生上台操作,教师点评:“大家做得很好,那我们再来试试看,这些鞋子的大小关系是什么?”3. 教师拿出三只鞋子,一大两小,问学生:“这三只鞋子怎么排列才能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呢?”学生回答:“把大的鞋子放在中间,两只小的鞋子放在两边。
”教师点评:“很好,那我们怎么用数学的语言来表示这个大小关系呢?”学生回答:“用大于号(>)和小于号(<)。
”4.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三只鞋子,一大两小,让学生上台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连接相应的鞋子。
学生上台操作,教师点评:“大家做得很好,那我们再来试试看,这些鞋子的大小关系是什么?”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发放练习纸,让学生完成练习题。
练习题内容如下:(1)比较下列物品的大小,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连接相应的物品:苹果、香蕉、橙子球、棍子、盒子(2)比较下列数字的大小,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连接相应的数字:23、12、4567、56、342. 教师挑选几位学生上台演示他们的答案,并点评:“大家做得很好,那我们再来试试看,这些物品和数字的大小关系是什么?”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比较两只鞋子的大小,比较大小的方法有哪些?”学生回答:“有大于号(>)和小于号(<)。
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比较第2课时 下课啦
第2课时下课啦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比高矮、长短。
(教材第20页)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长短。
2.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3.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活动探究出比较高矮、长短的方法,懂得高矮和长短在实际生活中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比较高矮、长短的方法。
难点:理解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PPT、几把长短不同的尺子。
学生准备:几把长短不同的尺子。
一、情境引入课件出示两座高矮相差很大的楼房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看图,教师引导)课件再出示高低杠、教师与学生等多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高矮之分。
(板书课题:下课啦)二、学习新课1.比高矮。
(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问题“谁高?谁矮?”及情境图)(1)师:刚才同学们说人有高矮之分,那么这名男生和这名女生谁高谁矮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同学们自由讨论一下。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汇报)(2)师:用什么方法可以准确地知道谁高谁矮?(学生自由活动,探索比高矮的方法,教师巡视并予以指导、纠正)小组汇报活动结果并演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予以肯定,并强调两个人比高矮时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把脚放平,不能踮起脚尖。
(3)师若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人比高矮该怎么比呢?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交流讨论后再汇报。
(学生汇报方法,教师及时予以肯定或指导)2.比长短。
(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问题“谁长?谁短。
”及情境图)(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比高矮的方法,那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长度不同的尺子)探究一下,这些尺子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2)当学生回答出有长有短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你知道怎样比较物体的长短吗?教师提示让学生看书,了解教材中比较跳绳长短的方法,再让学生分组活动,自主探究比长短的方法。
小学数学1年级BS北师版上册:第2单元 比较第2课时下课啦 课件
18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易错辨析(选题源于《典中点》)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二级
5.比一比,填一填。 • 三级
– 四级 » 五级
最长的是( ② )号,最短的是( ③ )号。
辨析:比较物体时,没有把物体的一端对齐。在进行比较时, 数所经过的格子数目即可。
2019/1/8 19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16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比一比,填一填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二级 谁长到短排一排。
• 三级
– 四级 » 五级
④
2019/1/8
⑤
②
③
①
17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比一比,填一填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二级 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 三级
– 四级 » 五级
√
○
2019/1/8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二级
• 三级
– 四级 » 五级 谁高?谁矮?
2019/1/8
5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二级
• 三级
– 四级 » 五级
谁长?谁短?
2019/1/8
6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二级
• 三级
– 四级 » 五级
01
题
目
I love you more than I've ever loved any woman.
请输入你的 题 目
I love you more than I've ever loved any woman.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下课啦》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下课啦》教案一年级《下课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下课啦》教学目标:1. 通过直观地比较物体的高矮活动,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或长短关系。
2. 理解物体高矮或长短的比较,需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
教学重点:理解比较高矮或长短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教学过程:师:今天我们讲的内容是“比较”。
一、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师:下课了,同学们都来到操场进行课间活动。
注意观察,他们在做什么?生:有两个同学在比个子,有两个同学在跳绳,有一个同学在踢毽子,还有一位叔叔在钉一个小凳子。
二、比较活动(一)比个子师:(出示比个子的情境图1)认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生:两个人个子一样高;这样比不公平,男孩子踮起了脚尖。
师:应该怎么比?生:两个人都站在地面上,不能踮脚。
师:这样就保证了两个人在同一个起点上,这样就能比了!(出示情境图2)说说你怎么比?结果怎么样?生:两个人都站在地面上,女孩子高一些。
师:看来,比较个子高矮的时候要在同一个起点下,这样才能比较!(二)比绳子师:我们看看两个同学的跳绳吧(出示情境图)谁的跳绳更长些?说说你是怎么比的?生:把跳绳拉直比。
师:为什么要这样做?生:弯弯曲曲的跳绳不好比较。
师:只要拉直就够了吗?生:还要对齐之后才能比。
师:为什么要对齐?生:这样两根跳绳的起点就相同了,然后看哪根跳绳长。
师:相同的起点之后比终点,就能比出长短了!(三)比钉子师:看看这位叔叔,要钉好这个小椅子,他应该选哪个钉子?为什么?生:应该选最长的那一根。
因为第一个钉子明显比椅子的厚度要短;第二个钉子刚好跟椅子的厚度一样长,不结实;所以第三个钉子合适。
师:好,第一部分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
下面,我们进行第二部分内容。
三、练习(一)说一说,谁高谁矮?――学生发言讲解(二)哪根绳子最长?――学生独立做在书上(三)想一想,说一说 1. 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生:不能通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比较第二课时下课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比较第二课时下课啦∣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章《比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如何通过比较来判断物体的数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属性,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比较的基本方法,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数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属性,并能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数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属性。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比较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比较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一些小玩具、书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2. 讲解与演示:我通过展示教具,向学生们解释比较的概念,并演示如何用比较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数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属性。
3. 例题讲解:我出示一些例题,如“比较下列物体的大小:小球、大球、中等球”,让学生们用语言表达出比较结果。
4. 随堂练习:我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尝试用比较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数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属性,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5. 小组合作:我让学生们分组进行合作,互相比较并表达出比较结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较数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比较下列物体的大小:小球、大球、中等球。
2. 比较下列物体的长短:小棒、大棒、中等棒。
3. 比较下列物体的高矮:小桌子、大桌子、中等桌子。
4. 比较下列物体的轻重:小石头、大石头、中等石头。
答案:1. 小球 < 大球 < 中等球2. 小棒 < 大棒 < 中等棒3. 小桌子 < 大桌子 < 中等桌子4. 小石头 < 大石头 < 中等石头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比较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比较结果。
2023一年级数学上册二比较第2课时下课了配套教案北师大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比较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比较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实践活动:自然界的比较
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自然界中的比较现象,如比较树叶的大小、花朵的颜色等。学生可以自带相机或者画笔,将观察到的比较现象记录下来,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2.拓展建议:
(1)在家庭中寻找比较现象,与家长一起进行比较活动,如比较家庭成员的身高、比较家中的物品等。
(2)观看有关比较的动画片,如《比较城的故事》,从中学习比较的知识和技巧。
- 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的比较经验,如比较身高、体重等。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 一年级学生对直观、生动的数学教学内容更感兴趣,因此通过实物操作、图片观察等方式能够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较强,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互动学习。
- 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2023一年级数学上册 二 比较第2课时 下课了配套教案 北师大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第2课时“下课了”的配套教案,北师大版。课程内容包括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学会用大于号、小于号比较两组物品的数量多少,以及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比较问题。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新编【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下课啦
第二单元比较第二课时下课啦【教学内容】下课啦(比高矮、长短)【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懂得比较垂直(水平)摆放的物体长度叫高矮(长短),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爱(有长有短)。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探索操作,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高矮与长短。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高矮、长短的概念【教学难点】高矮、长短的比较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几根长短不同的尺子【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在我们班选一个个子最高的同学和老师比比,谁高?师生活动。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生:老师高。
师:对!现在比,老师高,你们矮,等你们长大了以后,我相信许多同学会比老师高。
可是老师想问问,这个同学的高矮没有变化,怎么一会儿说他高,一会儿又说他矮了呢?生:因为比的人不一样啊,跟我们比,他是最高的,跟老师比他就不是最高的。
师:是啊,高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高或绝对的矮,关键是看跟谁比。
二、探索新知1、学生判断对错,并说一说为什么?(1)、你知道怎样比较物体的高矮吗?以你身边熟悉的物体为例,探究出方法来。
(2)、汇报交流(3)、强调:比两个认的高矮时,一定要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不能踮脚跟。
2、那么,要是需要给学生甲乙丙丁四人比高矮,又该用什么方法呢?请同学们认真讨论,并进行实际论证。
(1)学生汇报后给予肯定,并选择最佳方案。
(2)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估计、猜测,然后回答。
(3)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学生分组活动,经历有猜测动手验证的过程,探究比较物体、人之间谁高谁矮的方法。
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
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进行认真的实验操作,总结出比较多个人高矮的方法。
我们可以用刚才总结出的比高矮的的方法来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吗?学生猜测并讨论。
拿出学具(两根绳子)比一比,并说一说怎样比他们的长度。
学生活动,比绳长,并总结方法。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强调:一定要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并拉直,在比另一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点 根据生活经验灵活比较长短
4. 小猫吃鱼,走哪条路最近?画“√”。
最长的是( ② )号,最短的是( ③ )号。
辨析:比较物体的长短时,没有把物体的一端对齐。在进行 比较时,数所经过的格子数目即可。
作业
请完成《典中点》的“应用提升练”和“思 维拓展练”习题,具体内容见习题课件。
第2课时 下课啦 高矮、长短的比较
BS 一年级上册
习题课件
2 比较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二 比较
下课啦(建议一课时完成)
BS 一年级上册
1 课堂探究点
高矮、长短的比较
2 课时流程
探索 新知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哪个高,哪个矮,哪两个一样高?
探究点 高矮、长短的比较
谁高?谁矮?
谁长?谁短?
谁走的路长?
小试牛刀(源于《典中点》)
1. 比一比,高的画“√”,矮的画“×”。
1
2
3
4
知识点 1 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的高矮
1.画一画。
(1)高的画“√”,矮的
(2)最高的画“○”,
画“×”。
最矮的画“△”
○
△
知识点 2 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的长短
2. 长的画“○”,短的画“△”。
○
△
△
△
○
○
易错辨析
3. 比一比,填一填。
最长的是( ② )号,最短的是( ③ )号。 辨析:比较物体的长短时没有把物体的一端对齐。
(1)
(2)
√
×
×
√
2.比高矮,最高的画“○”,最矮的画“△”。
○
△
3.长的画“√”。
(1)
(2)
√
√
4.最长的画“△”。
(1)
(2)△△归纳总结:1. 比较高矮时,要把一端放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比较。 2. 比较物体的长短时,要先将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
看另一端,再确定长短。如果是弯曲的物体,比较 长短一定要先拉直。
(讲解源于《点拨》)
夯实基础(教材P21练一练)
说一说,谁高?谁矮?
高
矮
高
矮
矮高
哪根绳子最长?画“√”。
√ √
想一想,说一说
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
想一想,说一说
谁最高?谁最矮?
最高
最矮
比一比,填一填
从短到长排一排。
①③ ②⑤ ④
比一比,填一填
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
○
易错辨析(选题源于《典中点》) 5.比一比,填一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