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三十个病症附艾灸治疗方案
艾灸适应症
艾灸适应症艾灸疗法在临床调理种,最常见疗效显著的病症有:骨关节病〔肩、颈、腰、腿腿等〕、妇科类〔痛经、月经不调、宫寒不育、乳腺增生等〕、寒湿症、免疫性共轭能失调、电脑综合症、男性和慢性疲劳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内分泌失调。
对于头疼,头晕、感冒、近视眼、小儿厌食症、糖尿病、皮肤病、肝病、高血压等也表现出较好的效果。
另外在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血液毒、癌症和冠心病等也显示出很好的前景。
适用人群:·长期使用电脑、或其他电磁辐射类器械的人群;·血液循环不良;腰部、肩部及颈部容易僵硬或疼痛的人群;·精神压力大,需持续放松恢复精神的人群;·工作节奏较快、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下的人群;·常失眠、精神萎靡,需改善精神及体力的人群;·免疫力低下,需改善体质人群;从古代医家到现代研究实践说明,灸法有特殊疗效。
灸法不仅能治疗体表的病证,也可治疗脏腑的病证;既可治疗多种慢性病证,又能救治一些急重危症;主要用于各种虚寒证的治疗,也可治疗某些实热证。
其应用范围,涉及临床各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保健灸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目前,艾灸治病病种大约在二百种左右,其主要适用病证如下:1.内科病证:感冒、头痛、失眠、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性腹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肝硬化、支气管哮喘、呃逆、慢性胃炎、胃下垂、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高血压病、流行性出血热、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肥胖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重症肌无力、急性脊髓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股外侧皮神经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不宁腿综合症、抑郁症、慢性肾炎、肾下垂、阳痿、早泄、不孕不育、精液异常症等。
2.外科病证:急性炎症、疖、指〔趾〕感染、急性淋巴管炎、颈椎病、骨折、切性腰扭伤、急性乳腺炎、褥疮、狭窄性腱鞘炎、肱骨外上髁炎、骨关节炎、慢性前列腺炎、骨结核、血栓性浅静脉炎、腹股沟斜疝、痔、直肠脱垂、输血输液反响、乳腺增生病、前列腺肥大症等。
60种疾病理疗方案汇编
60种疾病的理疗经方1.面色发红艾灸太溪穴(12分钟)、三阴交穴(20分钟)、涌泉穴(7分钟),阳陵泉穴12分钟,每天灸1个穴位即可,每周4次,轮换着灸。
2.肾精亏虚:①足浴:每周足浴4-5天,每次25分钟,放入红花5g,黄精15g,最好在17-19点之间足浴。
②还阳卧:每天1次,每次15-30分钟。
(注意:如欲望增强要停止2分钟再做,以免得不偿失)③搓耳朵:每天一次,每次3组,每组20下。
3.肾阴虚:①咽唾液:唾为肾之液,因此咽唾液可以达到滋补肾阴的作用。
每天早起和睡前各咽唾液一次,每次咽5下。
先用舌头贴住口腔壁上下搅拌,直至津液满口的时候再分2次徐徐咽下。
②揉按太溪穴:每天早晚揉按太溪穴2次,每次200下。
③艾灸三阴交穴:每周艾灸三阴交穴3次,每次12分钟(时间不要太长)。
4.肾阳虚:①足浴:每周足浴4-5天,每次25分钟,放入艾叶3g,红花7g,生姜5片。
②摩肾府:每天早晚2次,每次各100下。
③艾灸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和腰阳关穴(第四腰椎棘突下):每周4次(轮换施灸),每次20-25分钟。
5.肾虚湿盛:①敲带脉:从章门穴开始沿着腹部带脉上下来回敲打,每天1-2次,每次100下。
②意守关元+深呼吸:睡前15分钟,平躺在床上,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叠加,放至在关元穴上。
双目微闭,意守关元穴+深呼吸15-30分钟。
③艾灸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每周艾灸肾俞穴4次,每次20-25分钟。
6.脾虚:①揉按或艾灸足三里穴位置: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指节)时间:每天揉按足三里穴2次,每次100下;或者每周艾灸足三里4次,每次20-25分钟。
具有很好的补脾胃、益气血的功效。
②摩中脘穴:每天摩中脘穴2次,每次100-150下,最好在饭前做,具有很好的调理脾胃的作用。
③艾灸中脘穴:每周艾灸中脘穴4次,每次20-25分钟,效果要优于摩中脘穴。
7.胃寒:①艾灸足三里穴:每周艾灸足三里穴4次,每次20分钟。
艾灸治疗常见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肠痉挛症慢性肠炎结肠炎腹泻细菌性痢疾慢性阑尾炎便秘便血疟疾
我艾我灸——艾灸治疗常见病04611.胃、十二指肠溃疡【症状】胃溃疡是多在进食后30~60分钟出现的上腹稍偏左部位疼痛,并持续1~2个小时后方可缓解。
十二指肠溃疡多在空腹饥饿时或饭后2~4小时发作,于上腹稍偏右部位疼痛,得食而缓解。
凡溃疡病有节律性,疼痛自觉有压迫感、膨胀感、钝痛、灼痛、隐痛或剧痛,一般多呈周期性发作。
常伴见黑便或吐血、恶心、呕吐、嗳气、吞酸。
【自我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发生在夜间或饭前空腹时,进食后即可缓解;胃溃疡的典型表现多为疼痛发生在饭后1小时左右,之后逐渐缓解。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两者均伴有反酸、灼热、上腹闷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溃疡伴有出血时,可出现黑便,甚至有发生癌变的可能。
【施灸部位】中脘穴、章门穴、胃俞穴、脾俞穴、足三里穴用艾条灸5~15分钟,艾盒灸15~30分钟;天枢穴用艾条灸5~10分钟,艾盒灸10~15分钟;梁门穴用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艾盒灸10~20分钟;不容穴用艾条灸10~15分钟,艾盒灸10~20分钟(图11)。
【老中医的话】中医学认为,本病属“胃脘痛”范畴,俗称“心口痛”。
本病在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时,因饮食不节、饥饱、劳逸过度或暴饮暴食损伤脾胃;或情志不舒、肝郁气滞、疏泄失司、横逆犯胃侮脾而致气血壅滞不畅,脾胃升降失常;或气滞血瘀,脉络受损所致;或由慢性胃炎(胃脘痛)转化而成。
【温馨提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又称消化性溃疡。
医学上有无酸不作溃之说,因本病与胃液中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溃疡98%发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球部。
临床当中多以十二指肠溃疡为多见,主要表现为周期性的上腹痛。
◎对出现幽门梗阻、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时,应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病因常由寒冷刺激、精神刺激、饮食不慎以及服用药物而引起,因此应注意调节饮食、合理膳食。
◎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可用双孔、四孔或六孔艾灸盒进行施灸,或艾条温和灸法,每次取3~5穴,艾条温灸各穴10~15分钟,或艾盒灸各穴15~3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隔2~3天再开始下一疗程。
人体最重要的30个艾灸穴位(附穴位图)
人体最重要的30个艾灸穴位(附穴位图)有养生有态度有生活有定制一次体验的关注中医艾灸之所以走人寻常百姓家中,与简便的操作、显著的治疗功效、经济实惠和就地取材是分不开的。
艾灸除了治病的同时,还能够起到养生保健作用,这是其它治病方式所不具备的功效,并且无副作用,正因为如此,成为广大患者选择,深受百姓喜爱,千年流传至今。
文末上周养生粥福利公布了,耐心看完人们对于身体上的十二条经脉众多穴位很是头疼,让了解这么多穴位也是很困难的,为了更好的掌握穴位,本编结合穴位、取穴方法和主治病症等方面相互结合,取身上的重要的30个重要穴位,供各位艾灸朋友了解。
了解好这30个重要的穴位,便能够掌握解决身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病症。
【百会穴】:百会穴位于背部,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正坐的姿势,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
当前发际上五寸,后发际上七寸,前后发际之间的直线距离相当于12寸(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脱肛、久泻久痢等。
【肩井穴】:位于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取穴方法: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俯伏或者俯卧的姿势,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主治疾病:肩背痹痛、上肢不遂、颈项强痛等肩颈上肢部病症。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方法:取穴时正低头,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主治疾病:热病、痢疾、咳嗽、肩背痛、腰脊强、小儿惊风、中暑、呕吐、风疹等。
【风门穴】:位于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实用70种常见病治疗艾灸疗法大全收藏吧
实用70种常见病治疗艾灸疗法大全收藏吧灸道百种常见病艾灸取穴配穴方案,对于中医和艾灸没有入门的,只能按照大家给的艾灸配穴表来依表配穴选学施灸法。
看似这么多病配相应的穴位复杂背后是否有选穴配穴规律可寻?有的,现在常用的中医选穴配穴的方法有近取穴(找邻居来帮忙)、循经取穴(找你的同门来帮忙)、随症选穴(谁搞你你就要针对性的选用什么穴位来搞它)、性能选穴(有不舒服人家来搞事,肯定有某方面虚了)、病因选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不舒服,受凉了就要排下寒气)、远取穴(找远方亲戚来帮下忙)等,这样就出来一组针对你的定制的穴位处方,才能尽可能使经络或艾灸效果最大化,明天将详细分享这几个常用的选穴配穴方法。
关注申申的头条号吧~~一、常见症状及杂病【头痛】头维、上星、百会、风池、天柱、风门、合谷、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申脉,根据头痛部位适当选穴。
【偏头痛】风池、头维、通天(灸良效)、太阳、列缺、阳陵泉、丘墟,取患侧穴。
【发热】风池、大杼、大椎、曲池、三间、后溪、足三里【盗汗】百会、肝俞、阴郄穴、后溪。
【呕吐】身柱、上脘、内关、足三里。
【水肿】肾俞、三焦俞、膀胱俞、中脘、关元、水分、阴陵泉、三阴交。
【腹水】肾俞、三焦俞、水道、中脘、水分、关元、阴陵泉、足三里、水泉公孙、太白。
【腹痛】1、上腹部:上脘、中脘、梁门、梁丘、足三里。
2、下腹部:天枢、关元、内关、公孙。
【哮喘】大椎、肺俞、膻中、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
【咯血】肺俞、曲池、尺泽、三阳络、郄门、血海。
【衄血】大椎、上星、迎香、手三里、尺泽、温溜、孔最、合谷、少商。
【心悸】内关、膻中、心俞、足三里。
【腰背痛】大杼、肝俞、肾俞、次廖、委中、承山。
【脚跟痛】仆参、水泉、申脉、照海、局部灸。
【便秘】左腹结、天枢、神门、支沟、大肠俞、足三里。
【便血(肠出血)】天枢、温溜、合谷、大肠俞、秩边、阳陵泉、承山、梁丘。
【休克】百会、神阙、大陵、足三里、人中。
【惊厥】大椎、曲池、阳陵泉、足三里、手足十二井,可以多针少灸。
艾灸治病配穴一览表(附全身穴位图),终于找到了!一定要收藏!
艾灸治病配穴一览表(附全身穴位图),终于找到了!一定要收藏!艾灸治病配穴一览表▼科名病症常见艾灸穴位呼吸系统感冒风门、大椎、太阳、尺泽、合谷、外关、足三里专灸风门、足三里可预防流感哮喘涉及该病症的处方用穴共80多个、计777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13个穴位,依次是肺俞、膻中、足三里、大椎、定喘、天突、肾俞、风门、丰隆、膏肓俞、太渊、合谷、尺泽。
(支)气管炎、咳嗽涉及该病症的处方用穴共70多个,计387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13个穴位,依次是肺俞、膻中、肾俞、定喘、天突、足三里、大椎、风门、心俞、丰隆、膏肓俞、脾俞、鱼际。
气管炎风门、大杼、身柱、隔俞、肾俞、肺俞、中府、膻中、中脘、尺泽、丰隆(化脓灸)肺结核体温正常者:肺俞、膏盲、胃俞、中脘、列缺、足三里体温略高者:大杼、身柱、曲池、尺泽,此病亦早灸长灸循环系统高血压涉及该病症的处方用穴共80多个,计269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10个穴位,依次是足三里、曲池、百会、风池、合谷、太阳、太冲、三阴交、行间、内关。
动脉硬化大杼、大椎、肾俞、阳陵泉、足三里冠心病厥阴俞、神道、心俞、天宗、膻中、巨阙、曲池、郄门、大陵、太渊、三阴交、太溪心绞痛发作时,灸郄门、内关、膻中减肥、高血脂涉及该病症的处方用穴共60多个,计219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8个穴位,依次是三阴交、足三里、丰隆、曲池、内关、阴陵泉、内庭、天枢。
心律失常涉及该病症的处方用穴共60多个,计203穴次,其中最髙频次的8个穴位,依次是内关、心俞、神门、足三里、膻中、三阴交、厥阴俞、太溪。
风湿性心脏病心俞、灵台、肝俞、巨阙、郄门、小海、神门、足三里血液系统贫血隔俞、脾俞、中脘、足三里、绝骨白细胞减少症大椎、隔俞、脾俞、足三里、关元白血病隔俞、脾俞、中脘、足三里、绝骨,心俞、大椎、血海消化系统胃溃疡中脘、肝俞、脾俞、胃俞、梁丘、阳陵泉急性胃肠炎中脘、梁门、水分、大肠俞、温溜、内关、梁丘、足三里慢性胃肠炎上脘、中脘、梁门、脾俞、偏历、足三里胃酸过多中脘、不容、巨阙、膏盲、胃仓、阳陵泉、中封、地机(不用足三里)胃痉挛中脘、梁门、章门、巨阙、肝俞、胃俞、梁丘、足三里、内廷胃扩张上脘、中脘、气海、至阳、隔俞、脾俞、胃俞、足三里胃下垂涉及该病证的处方用穴共30多个,计151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8个穴位,依次是足三里、胃俞、中脘、脾俞、气海、内关、梁门、中枢。
我爱我灸发片艾灸治疗常见病感冒咳嗽哮喘肺炎肺气肿肺结核胸膜炎急性胃肠炎胃痛胃炎
艾灸治疗常见病
艾灸治疗常见病0271.感冒
【症状】
感冒时多有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发热、咽喉肿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自我诊断】
一般是着凉了之后,鼻子有些堵塞,不通气、流鼻涕、打喷嚏、喉咙疼痛不适、发热或怕冷、全身酸痛、疲乏无力。
严重时会咳嗽得厉害,引起声音嘶哑,甚至咳嗽时胸部疼痛,一般1周左右即可好转或痊愈。
【施灸部位】
感冒根据症状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发热型,二是不发热型。
不发热时,取大椎穴施灸;发热时加灸神道穴、肺俞穴。
对于发热严重、顽固性高烧的患者以及病毒性感冒者,根据情况每天可灸 3~5次。
儿童发烧时,可以在大椎穴、神道穴、肺俞穴进行施灸,灸10~20分钟,每日多灸几次。
大椎穴:艾条灸15~20分钟,艾盒灸20~30分钟;大椎穴刺血拔罐,再进行艾灸,对流感的疗效更好。
风池穴、风门穴、肺俞穴、神道穴用艾条灸5~10分钟,艾盒灸10~15分钟(图1)。
【老中医的话】
感冒俗称“伤风”,是着凉了或者被感冒病毒感染后,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烧、咽喉肿痛、全身不适等症状的多发病。
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以
冬春季节和寒冷季节最为多见。
不分年龄、不分性别,有时有一定范围内的流行性。
总的
图1风池穴
大椎穴肺俞穴神道穴风门穴。
【超清晰】艾灸常见病症指导 艾灸穴位图
感冒:风池,大椎,风府,合谷急性支气管炎:肺腧,定喘,合谷慢性支气管炎:肺腧,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渊咳嗽:膻中,肺腧,膏肓,天突,风门,列缺支气管哮喘:定喘,肺腧,膻中支气管扩张:孔最,尺泽,膻中肺结核:肺腧,太渊,三阴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胸膜炎:肺腧,内关,期门,阴陵泉,侠溪,膻中膈肌痉挛: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急性胃肠炎: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腹痛:气海,中脘,内庭,脾腧胃下垂:百会,足三里,中脘,梁门,关元胃痉挛:天枢,中脘,梁丘,幽门消化性溃疡:中脘,梁门,足三里,胃枢肠梗阻:足三里,天枢,支沟,下巨虚便秘: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腧,支沟失眠:三阴交,内关,足三里,百会贫血:足三里,关元高血压:足三里,绝谷,曲池,血海心绞痛:心腧,至阳,厥阴腧,膻中,少海,内关无脉症:心腧,内关,太渊,厥阴腧糖尿病:关元,太溪脱肛:长强,百会,足三里胆囊炎:阳陵泉,期门,日月,胆腧,太冲,足临泣肝硬化:期门,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阴交遗尿:关元,足三里尿潴留:三阴交,中极,膀胱腧前列腺炎:阴陵泉,三阴交,气海,中极,会阴,腰阳关前列腺增生(肥大):关元,曲谷,肾腧,命门阳痿:中极,关元,肾腧,命门男性不育:气海,关元,三阴交,命门,足三里遗精:中极,肾腧,三阴交,关元,志室中风偏瘫:上肢瘫痪——肩井,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下肢瘫痪——伏兔,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癫痫:鸠尾,风府,筋缩,内关,丰隆风湿性关节炎:曲池,足三里,血海,肝腧类风湿关节炎:曲池,足三里,八风,八邪常见病家庭艾灸取穴指南——颈椎,腰椎,外科篇方便百姓日常取穴用,按照对“症”取穴的简单方法,疾病日常自我治疗常用取穴,简单归纳:落枕:天柱,大椎,肩外腧,肩中腧颈椎病:天柱,大椎,合谷,关元,后溪肩周炎:肩贞、巨骨、肩前、天宗、肩井肩臂外侧痛:曲池、二间肩臂内侧疼痛:太渊、尺泽肩关节后侧痛:中渚、天井肋软骨炎:内关,阳陵泉,支沟腰肌劳损:志室,委中,大肠腧,腰阳关腰椎间盘突出:后溪,足三里,昆仑,命门,阴交,腰阳关坐骨神经痛:腰夹脊穴,环跳,秩边,腰阳关梨状肌综合症:太溪,昆仑,照海,申脉,解溪扭挫伤: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合谷常见病家庭艾灸取穴指南——妇科篇方便百姓日常取穴用,按照对“症”取穴的简单方法,疾病日常自我治疗常用取穴,简单归纳::中极,关元,太溪月经后期:关元,三阴交,气海痛经:三阴交,关元,中极,合谷闭经:三阴交,关元,足三里,血海经期头痛:百会,凤池,太阳,合谷,血海,三阴交带下病:白环俞,气海,三阴交,带脉慢性盆腔炎:关元,子宫,三阴交,足三里,归来,肾俞,关元俞乳腺增生病:乳根,阳陵泉,膺窗,膻中功能性子宫出血:神阙,隐白子宫脱垂:子宫,气海,足三里,关元,三阴交:气海,关元,子宫子宫位置异常:三阴交,关元,足三里,子宫性冷淡:大巨,膻中,乳根,气海,命门不孕症: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习惯性流产:气海,关元,中极,曲骨,肾俞妊娠呕吐:中脘,足三里,内关胎位不正:至阴产后腹痛:关元,气海,子宫,三阴交,足三里产后少乳:乳根,膻中,足三里,少泽更年期综合症:肾俞,三阴交,中极,足三里,悬钟,子宫妇科类问题,最常用的穴位:关元,气海,中极,腰阳关(及以下到长强穴之间在督脉上的位置,约是八髎的中间,找灸感最好的用)三阴交(有时候灸的觉得疼,但是效果会不错)常见家庭艾灸取穴指南——外科及皮肤五官科篇方便百姓日常取穴用,按照对“症”取穴的简单方法,疾病日常自我治疗常用取穴,简单归纳:落枕:天柱,大椎,肩外腧,肩中腧颈椎病:大椎,天柱,合谷,后溪肩周炎:肩髎,尺泽,风池,曲池,肩髃,肩部阿是穴(病变部位)肋软骨炎:内关,阳陵泉,支沟腰椎劳损:肾腧,志室,大肠腧,委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命门,腰阳关,阴交坐骨神经痛:腰夹脊穴,环跳,秩边,委中梨状肌综合症:环跳,秩边,承扶,殷门,委中足跟痛:太溪,昆仑,照海,申脉,解溪扭挫伤: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合谷乳腺炎:肩井,少泽,膻中,乳根,期门痔疮:长强,上巨虚,二白,承山,血海结(角)膜炎:丝竹空,印堂,风池,阳白,曲池,太阳牙痛:合谷,下关,颊车,内庭口腔溃疡:下关,合谷,颊车,地仓,廉泉扁桃体炎:合谷,曲池,大椎过敏性:风池,足三里,迎香,合谷鼻出血:合谷,上星,迎香荨麻疹: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足三里湿疹:合谷,三阴交,曲池白癜风:合谷,曲池,足三里,血海,三阴交,风池斑秃:风池,头维。
中医特色艾灸疗法
中医特色艾灸疗法中医特色疗法---艾灸外二科吴昱林二、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一)感冒感冒常由外感风寒,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等为主要表现,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普通感冒。
治则:疏风解表散寒。
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
操作步骤:1、取穴:风池、大椎、曲池、合谷、尺泽。
2、配穴:风寒加风门、肺俞、列缺;气虚加足三里;身痛加大杼;腹痛、腹泻加神阙。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
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每日1~2次,至治愈。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
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5~7壮。
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至痊愈。
特别提示:对于体虚易感冒者,可在夏季进行预防性治疗。
在感冒流行季节可按上述方法预防性治疗一周。
(二)面瘫病面瘫常由风寒外袭,入中面部经络,以一侧面部肌肉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增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周围性面瘫。
治法:疏风通络,行气活血。
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
操作步骤:1、取穴:翳风、颊车、地仓、合谷、阳白。
2、配穴:风邪胜者加灸太阳、风池;气虚者加灸足三里。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
每次选取2 ~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每日1~2次,7~10次为1疗程。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
30个中医针灸治疗实例
30个中医针灸治疗实例前言中医针灸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疗法,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
本文档旨在通过30个具体的针灸治疗实例,为广大针灸临床工作者提供实践经验分享,以期提高针灸治疗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实例一:头痛症状:头痛、头昏、恶心、呕吐。
治疗:选用百会、太阳、风池、合谷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二:颈椎病症状:颈部酸痛、肩臂疼痛、手指麻木。
治疗:选用颈夹脊、风池、肩髑、曲池等穴位,采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状: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弯腰受限。
治疗:选用腰夹脊、肾俞、大肠俞、委中等穴位,采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四:关节炎症状:关节肿痛、活动受限。
治疗:选用阿是穴、局部穴位,采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五:中风后遗症症状: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
治疗:选用百会、风池、肩髑、曲池、合谷、太冲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六:面瘫症状:口眼歪斜、面部表情僵硬。
治疗:选用百会、太阳、风池、合谷、地仓、颊车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七:感冒症状:发热、头痛、鼻塞、咳嗽。
治疗:选用风池、合谷、太阳、列缺、尺泽等穴位,采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八:哮喘症状:呼吸困难、喘息、咳嗽。
治疗:选用肺俞、定喘、中府、合谷等穴位,采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九:胃炎症状:胃痛、胃胀、恶心、呕吐。
治疗:选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十:失眠症状:入睡困难、多梦、早醒。
治疗:选用百会、神门、太溪、照海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十一:便秘症状:大便干燥、排便困难。
治疗:选用天枢、足三里、支沟、照海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十二:腹泻症状:大便稀溏、腹痛、肠鸣。
艾灸治疗70种常见病
1 肠胃不好,灸足三里,神阙,关元。
2 扁桃体炎用灸下颌下的扁桃体点和大椎穴。
3 大便不规律:灸近10天肚脐和脐周足三里,按摩百会穴,感觉大肠蠕动增强,每天都有排气,也没有胃肠胀气现象了,便后清爽了再巩固治疗,每周2-3次。
4 反流性胃炎可以用化脓灸的方式在中脘穴、足三里还有丰隆处艾灸。
5 胆囊长了息肉:可以艾灸关元、期门、日月、阳陵泉.6 艾灸可以治疗咽炎,方法是在大椎穴点刺放血后,拔罐,然后在艾灸。
大椎和天突.(有慢性咽炎的,会导致晚上睡觉打呼。
用艾灸盒绑在大椎穴或颈夹脊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7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可以艾灸治疗,用四孔或六孔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8 糜烂性胃炎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可以艾灸治疗.9 高血压可以艾灸大椎和百会.10 便秘:灸神阙、关元、足三里.(见上面的图可以找到)11 早泄灸关元、中极、八髎穴。
12 霉菌性阴道炎:灸关元,中极,子宫归来,三阴交。
13 宫颈糜烂艾灸治疗此病有很好的疗效,取穴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14 子宫肌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
可以灸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jiao.(见上面有图)15 肾虚应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八髎穴.(见上面有图)16 十二指肠溃疡,以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和胃俞、脾俞、肝俞这些辅助穴位为主。
17 肩周炎,可以艾灸或直接灸更好,还可以灸后按摩。
可以在天柱、肩井、肩髎、中府、曲池、外关和局部压痛点。
18 腰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艾灸和通窜部位艾灸。
19 功能性子宫出血:灸关元、子宫、三阴jiao和隐白.20 宫颈炎:灸关元、带脉,加上五味消毒饮“蒲公英15g,金银花10g,野菊花10g,紫花地丁10g,天奎子10g”,不久即可全愈。
(见上面有图)21 肝郁、口苦、焦虑症,先从百会、大椎和中脘足三里开始,逐步体会效果。
中医50种常见疾病的病症分型和选方
中医50种常见疾病的病症分型和选方中医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和信任。
中医理论强调个体的整体性和平衡,通过辨证论治来对疾病进行治疗。
在中医理论中,病症分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并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以下将介绍中医学中50种常见疾病的病症分型和选方。
一、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病症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和湿热感冒三种类型。
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1. 风寒感冒:病症表现为寒冷、恶寒、无汗或微汗、鼻塞、流清涕、无咳嗽或微咳、头痛、舌苔薄白,舌质淡白,脉象浮缓。
选方:葛根汤。
2. 风热感冒:病症表现为恶寒不显或轻微、身热、有汗、鼻塞、流黄涕、咳嗽、咽喉疼痛、舌苔黄微腻,舌质红,脉象浮数。
选方:银翘散。
3. 湿热感冒:病症表现为寒冷不显或轻微、身热不高、有汗、鼻塞、流黄涕、咳嗽黄痰、咽喉疼痛、舌苔黄腻,舌质红,脉象滑数。
选方:三黄石膏。
二、头痛头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中医将头痛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肝火头痛、风寒头痛和气滞血瘀头痛等。
1. 肝火头痛:病症表现为头痛剧烈、事事愠怒、口苦、口干、眼红、口干、黄苔,舌质红,脉象弦数。
选方:龙胆泻肝汤。
2. 风寒头痛:病症表现为头痛引颈项、怕风、恶寒、身肢不温、苔薄白,舌质淡白,脉象浮缓。
选方:川芎茶。
3. 气滞血瘀头痛:病症表现为头痛拘急、胸胁胀痛、烦躁易怒、苔薄黄,舌质紫暗,脉象涩。
三、胃痛胃痛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中医将胃痛分为胃寒痛、胃热痛和胃虚痛等几种类型。
1. 胃寒痛:病症表现为腹痛呕吐或有恶心、纳呆食欲减退、肢冷、苔白腻,舌质淡白,脉象缓。
选方:理中汤。
2. 胃热痛:病症表现为腹痛即吐即止、口苦口干、咽喉干痛、大便秘结、尿黄,苔黄腻,舌质红,脉象滑数。
选方:龙胆泻肝汤。
3. 胃虚痛:病症表现为腹痛缓解压痛、饭后腹胀、纳呆食少、倦怠乏力、舌红少苔,舌质淡红,脉象弱。
四、失眠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中医将失眠分为肝火旺、心火旺和气滞血瘀等类型。
艾灸治疗妇科病
艾灸治疗盆腔炎、盆腔积液、附件炎、宫颈炎(附穴位图)治疗盆腔炎、盆腔积液、附件炎取穴:中脘、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足三里、三阴交、宫颈炎艾灸穴位:关元,子宫,归来,三阴交和八髎穴。
关元:当脐中下3寸。
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的前皮支的内侧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
【主治病症】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痿,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
并有强壮作用。
可以用三眼艾灸盒同时插两根艾条或三根艾条施灸,每次灸15-20分钟.这期间要根据自己对温度的感应而适当调整艾条的高度及热度。
子宫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主治病症】子宫下垂,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不孕症。
主治妇女不孕,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及阑尾炎,盆腔炎,鼻丸炎等等。
归来:属足阳明胃经。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疾病〗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归来和子宫属于临近穴位,所以再灸子宫穴的时候就免不了灸到归来,这样就可以用三眼艾灸盒同时扣住两个穴位,在此艾灸10-20分钟。
三阴交: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遗精,阳痿,阴茎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膝脚痹痛,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病等。
这个部位可以用单眼艾灸盒两个同时艾灸,比较节省时间。
每穴艾灸10分钟。
八髎穴:位置:骶椎。
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主治病症】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治盆腔炎灸的艾灸验方治盆腔炎灸三阴交穴穴位点:三阴交穴,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患者可四指并拢,小指放在对侧内踝尖上,食指放在和胫骨内侧面后缘交界处。
25个常见病中医诊断与治疗操作
25个常见病中医诊断与治疗操作中医对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操作有很多,下面介绍其中的25个常见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
1.感冒: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观察病人的舌苔、脉象等,诊断出感冒属于风寒、风热、风湿等不同类型,然后采用相应的中药治疗。
2.咳嗽:中医会根据咳嗽的类型(干咳、痰多、痰黄等)结合脉象、舌诊等判断咳嗽的病因,然后使用中药治疗。
3.哮喘:中医诊断哮喘主要通过观察病人的呼吸状况,发现痰鸣音、喘息等特征,然后采用中药调理呼吸系统。
4.胃炎:中医通过询问病人的食欲、胃脘是否胀痛等症状,观察舌苔、脉象等,判断出胃炎的病因,然后使用中药进行治疗。
5.肠胃积食:中医会观察病人的饮食习惯、大便状况等,通过问诊和望诊等方法判断出积食的原因,然后使用中药治疗。
6.脚气:中医会通过观察腿部的水肿程度、皮肤红斑等,通过问诊等方法判断脚气的病因,然后使用中药治疗。
7.血压高:中医通过测量病人的血压值,观察其舌像、脉搏等,判断出高血压的类型(阳盛阴虚等),然后使用中药进行调理。
8.高血脂:中医通过检测病人的血脂水平,观察其舌苔、脉象等,判断出高血脂的原因(脾胃湿热、肝肾阴虚等),然后采用中药治疗。
9.糖尿病:中医通过检测病人的血糖水平,观察舌苔、脉象等,判断出糖尿病的类型(阴虚、痰瘀等),然后采用中药进行治疗。
10.冠心病:中医通过询问病人的症状(胸闷、气短等),观察舌诊、脉象等,判断出冠心病的病因(气郁、血瘀等),然后使用中药调理。
11.消化不良:中医通过询问病人的食欲、大便等,观察舌苔、脉搏等,判断出消化不良的原因(脾胃虚寒、湿热等),然后使用中药治疗。
12.肺炎:中医通过观察病人的咳嗽、呼吸等症状,检查舌苔、脉象等,判断出肺炎的类型(风寒、湿热等),然后采用中药治疗。
13.中风:中医通过观察病人的肢体活动、言语、舌苔、脉象等,判断出中风的类型(脑风、寒凝等),然后使用中药进行调理。
14.心脏病:中医通过询问病人的症状(心悸、胸闷等),检查舌苔、脉搏等,判断出心脏病的类型(心阳虚、心火旺等),然后使用中药调理。
艾灸治疗各种病症----好
艾灸治疗各种病症乳腺增生,艾灸取穴:选取阿是(乳f肿块处)、肩井、天突、肝俞、三阴交。
经前症重加太冲;经后症重加太溪。
还可以配合应用一些鹿角胶之类的“补气药”,可行血中之气,因而治乳疾效果最好。
每天艾灸一次,每次每穴10-15分钟。
10天为一个疗程。
用隔姜灸或艾条灸。
癌症,用艾灸可以扶正,增强免疫功能,取穴中脘、关元、膏肓、足三里。
中医管各种癌症叫癥瘕,癥瘕初是“气”产生的阶段,始是“形”产生的阶段,素是“质”产生的阶段。
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是从无到有,经历了无邪、有邪气、形变、质变的过程。
症瘕描述的就是疾病从无形的邪气发展到了有形的积聚,并即将质变成癌岩的阶段。
所以根除症瘕,其实就是防患于未然。
导致癥瘕的发生多是:情志郁结、饮食不节或外感六淫之邪等导致致病因素,以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障碍,经络阻塞,气血运行失常,气滞血瘀、痰凝邪毒等而发生此病。
临床表现:体内结块,固定不移,同游定处。
病久面暗消瘦,纳减乏力、舌质淡紫、舌光无苔,脉细数。
治疗:扶正补虚,祛瘀排毒。
取穴:神阙、关元、足三里。
方法:用四眼盒艾灸在腹部的神阙和关元部位行大面积艾灸,每次腹部穴位大约艾灸20-30分钟,足三里用单眼艾灸盒每穴艾灸10分钟。
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
这样艾灸10余次后,你的机体免疫力会有一个提高,相继会带动其他症状的消失。
声带小结,可以在少商和商阳点刺放血,然后再在大椎穴点刺2-3下,拔罐放血后,在此艾灸15-20分钟。
便秘,可以艾灸天枢和足三里。
这两个穴位都是胃经的穴位,对机体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如泄泻时艾灸天枢会止泻;便秘时艾灸天枢又能通便。
虚证,用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治疗一段时间也会有疗效的。
用铺灸治疗背痛可以主一身之阳,调整人体的正气,使病邪不会在嚣张。
用铺灸调动体内的元阴元阳,疏通经络。
真气动力才可能增强,病情才能痊愈。
背痛,治疗:先用铺灸的方法调动一身之阳。
方法:1.先把大蒜捣碎成泥,大约要100-200克大蒜泥。
304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304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医诊疗方案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辨病辩证、施治原则、药方选用等内容,对于一些疑难杂症和慢性疾病有着独特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304个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
一、呼吸系统疾病方案1、急、慢性支气管炎辨证:表现为咳嗽、气喘、咳痰、胸闷等症状。
施治原则:清肺化痰,活血通络。
方药:防风、杏仁、黄芩、生地、黄芪、桔梗、甘草、茯苓、山药。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方案1、高血压辨证: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心悸等症状。
施治原则:疏肝清热,益肾健脾。
方药:茯苓、白术、山药、黄芪、龙胆、何首乌、生地、天冬、川芎、桂皮。
三、消化系统疾病方案1、胃炎辨证:表现为胃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施治原则:清热解毒,健脾和胃。
方药:人参、茯苓、黄连、黄芩、甘草、白术、炒苦杏仁、木香、橘红。
四、神经系统疾病方案1、帕金森病辨证:表现为肢体震颤、肌肉僵硬、步态异常等症状。
施治原则:舒筋活络,补益气血。
方药:当归、黄芪、枸杞、桑椹、五味子、白术、黄连、石菖蒲、川芎、蒲公英。
五、内分泌系统疾病方案1、糖尿病辨证:表现为多饮多尿、口干、食欲不振等症状。
施治原则:滋阴清热,调理气血。
方药:黄芪、当归、三七、白术、苦瓜、桑叶、玄参、绿豆、枸杞子、人参。
六、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方案1、类风湿关节炎辨证:关节肿痛、活动受限、乏力等症状。
施治原则:祛风活血,舒筋止痛。
方药:乌梅、川芎、当归、黄芪、桑椹、赤芍、杜仲、黄连、蓼蓝、细辛。
七、血液系统疾病方案1、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表现为乏力、皮肤苍白、心悸、耳鸣等症状。
施治原则:补气养血,活血化瘀。
方药:当归、川芎、枸杞、三七、熟地、枸杞、山药、杜仲、鹿角霜、丹参。
八、肾脏疾病方案1、肾结石辨证:表现为腰痛、尿频、尿血等症状。
施治原则:通淋化瘀,利水通关。
方药:淫羊藿、当归、山茱萸、石菖蒲、鸡内金、龟板、牛膝、赤苏子、灯盏花、鱼腥草。
九、妇科疾病方案1、子宫肌瘤辨证:表现为月经不调、腰背酸痛、腹胀等症状。
中医常见病症及治疗方法
中医常见病症及治疗方法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讲究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强调治疗病症的根本原因,追求身心平衡和整体健康。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病症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1.感冒:感冒是由于外邪入侵体内,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病症。
在中医理论中,感冒多为风寒、风热、风湿等邪气入侵体内所致。
治疗感冒时,可以采用草药汤剂,如麻黄汤、银翘汤等,以发汗解表,驱邪气出体外。
此外,还可以通过针灸疗法刺激穴位,促进气血运行,增强免疫力。
2.咳嗽: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冒、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
中医认为咳嗽是由于肺气受到外邪侵犯,或者肺部湿热导致的。
治疗咳嗽时,可以采用草药制剂如川贝炖梨汤、百部止咳糖浆等,以清热祛湿、润肺止咳。
此外,针灸疗法也可以有效缓解咳嗽,促进痰液排出。
3.失眠:失眠是指难以入睡或睡眠质量不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健康。
中医认为失眠多为心脾不宁、肝阳上亢等所致。
治疗失眠时,可以采用草药制剂如黄连安眠片、安神补脑液等,以调和气血、平复心神。
此外,中医还常用针灸疗法,在睡前刺激相应的穴位,以促进肌肉松弛和神经系统的平衡。
4.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会导致心脏、血管等器官的损害。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肝火上升、气滞血瘀等引起的。
治疗高血压时,可以采用草药配方如降压安神胶囊、复方通心络胶囊等,以降低血压、调和气血。
此外,针灸疗法也可以调节神经系统、改善血液循环。
5.肩颈痛:肩颈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由肌肉劳损、颈椎病、寒湿侵袭等引起。
中医认为肩颈痛多为气血不畅所致。
治疗肩颈痛时,可以采用草药外敷如十滴水、逍遥丸等,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此外,中医还常用推拿按摩和拔罐疗法,在相应的穴位上刺激,以缓解肩颈紧张和疼痛。
总结起来,中医在治疗常见病症时,注重调整人体的整体平衡,追求疾病的根本原因,而不仅仅是对症下药。
同时,中医草药、针灸等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常见病症的艾灸诊疗穴位及方法
咕响都是阳气进入身体的良性反应,坚持艾灸就会消失,
身体也会好转。
二.外排邪气
出现的反应:风、寒、凉、湿、痒、热
通过艾灸阳气把阴邪排除体外,如果身体过寒会感觉冒凉 气,湿气过重局部会有水珠出来,像出汗一样,手心或者 脚心是常见的部位。
三.艾火循经
艾火循经是做艾灸时最好的表现形式。有扩热、透热、传 热三种体现。感觉做艾灸的穴位附近一片都发热,或者感 觉温热之气顺着经络蔓延全身,就是艾火循经了。说明艾 灸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 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
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 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
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情,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 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
灸法的特色
艾灸后的排毒反应
1、出汗排毒,就是在艾灸的时候,感觉出汗,灸后出汗, 这种现象有可能会持续几天或更久。
2、当有的人出汗一个阶段后,开始起红疹,硬疙瘩,这 也是排毒的一种表现。一般继续艾灸,红疹慢慢会下去, 硬疙瘩,可以边艾灸,边按摩,也会慢慢消失,这属于皮 肤排毒的一种现象。
3、有些人排尿特别多,这也是从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种表 现,此时应该多喝水,没有关系这些反应慢慢都会消失的。 一般灸后尿频的,多提示肾脏和泌尿系统不是很好;女性 提示妇科会有问题。
艾灸疗法的作用原理
(一)作用原理:医学入门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 必须灸之。说明在不同穴位上施灸,不但能治疗疾病, 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强身的作用,还可弥补中药和针 疗的不足。灸法是利用艾叶燃烧的温和热力刺激体表 腧穴,通过经络传导,籍以激发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 调整机体阴阳气血运行(调气)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常见的三十个病症附艾灸治疗方案男女老少常见病症解决方案【艾灸治疗痤疮】艾灸治疗痤疮痤疮又名青春痘,中医认为,此病是由脾胃湿热、肝气郁结、血热瘀滞肌肤所致。
艾灸相关穴位可祛除湿热,调节脏腑,活血化瘀,从而达到改善治疗的目的。
取穴穴位:肺俞、曲池、足三里、三阴交【艾灸治头痛】头痛通常是由风寒、内湿、肾虚、气虚、血虚等原因引起的。
艾灸有温经散寒,祛邪扶正、通络止痛之功,在相关穴位施灸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效改善症状。
取穴穴位:百会、上星、头维、太阳、风池、合谷、列缺、太冲、太溪、阿是穴。
艾灸时间:每穴灸15分钟左右,每日1次【消除面部皱纹】产生皱纹主要原因是年龄增长,体内水分不足或经常闷闷不乐、急躁、孤僻、长期睡眠不足、化妆品使用不当等,中医认为,皱纹是由于气血虚弱、经脉虚竭、血气不足造成的,在相关穴位施灸能调节气血、滋养脏腑,从面预防或消除皱纹。
所用灸器:艾灸棒、艾灸条、随身灸、艾柱取穴穴位:皱纹区、百会、印堂、膈俞(双侧)、肾俞(双侧)、足三里(双侧)、太冲(双侧)。
艾灸棒使用方法【祛黄褐斑】黄褐斑是由于色素代谢异常而在面部呈现黄褐色斑片的皮肤病。
日晒后加重,主要由于女性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大,各种疾病以及体内缺少维生素及外用化学药物刺激引起。
中医认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肝郁气滞、气滞血瘀都会导致黄褐斑,在相关穴位施灸可调节五脏六腑,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中医多从瘀、从虚、从湿论治。
可用艾灸治疗。
所用灸器:艾灸棒;灸条;四联套随身灸;20:1艾柱艾灸取穴:黄褐斑局部,四白(患侧),关元,气海,血海(双侧),足三里(患侧),三阴交(双侧)。
【艾灸治阳痿】成年男性未到性功能衰退年龄最无法进行正常的性生活,而且常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畏寒肢冷等。
艾灸治疗阳痿有一定的疗效,须针对病因,配合其他治疗,方可治愈。
所用灸器:竹制灸器,随身灸,艾条,艾柱取穴穴位:肾俞(双侧)、命门、关元、气海、三阴交(双侧)艾灸时间:每次共灸30分钟左右,每天1次,1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可长期施灸【艾灸调理中风后遗症】中风后遗症主要有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吞咽困难、肢体运动障碍等。
艾灸能改善瘫痪肢体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瘫痪肢体的康复,延缓其萎缩。
所用灸器:手柄艾灸器,艾条取穴穴位:百会、肾俞(双侧)、命门、神阙、关元、足三里(双侧)等。
艾灸时间:每次共灸30分钟左右,1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可长期施灸。
【艾灸治关节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疾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甚至关节僵硬、畸形、肌肉萎缩和功能丧失等。
艾灸能够改善症状,可以作为本病的一个辅助疗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如果出现关节灼热疼痛,伴发热、口渴、烦闷不安等热证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本法,同时慎取局部阿是穴灸疗。
取穴穴位:阿是穴(疼痛处)、大椎、风门(双侧)、肾俞(双侧)、足三里(双侧)、阳陵泉(双侧)等。
艾灸时间:每穴位10分钟左右,每天1次,15天为一个疗程。
【艾灸治肩周炎】艾灸疗法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较好,若能配合功能性锻炼和针刺、推拿等综合治疗,则能得到更好的疗效并可预防复发。
所用灸器:颈部单联、艾柱取穴穴位:阿是穴(痛点处)、肩髃(患侧)、肩髎(患侧)、肩贞(患侧)、肩前(患侧)。
艾灸时间:每次共灸30分钟左右,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
【艾灸治颈椎病】艾灸能有效地缓解颈椎病症状,特别是对轻度颈椎病的疗效明显,若先稍加按摩,再施灸,效果更好。
所用灸器:颈部单联,艾柱取穴穴位:颈夹脊穴(双侧)、阿是穴(疼痛处)、风池(双侧)、大椎、肩井(双侧)。
艾灸时间:每次共灸30分左右,每天1-2次,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
【艾灸治支气管哮喘】主要用于调理肺、脾、肾。
此病症是由于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肾失摄纳为主因。
取穴穴位:天突、膻中、中府、云门、大椎、定喘、肺俞、肾俞;外感风寒流涕、鼻寒者加灸风池、风门、太渊、合谷;痰多胸满者加灸足三里、丰隆。
艾灸时间:每穴灸10-15分种,每日灸1次,20次为一个疗程,一般灸1-2个疗程。
【艾灸治过敏性鼻炎】此病症多因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而致营卫失和、腠理郁闭,上客鼻窍;或受到某些过敏原而诱发。
所用灸器:艾灸棒,艾条,颈部单联取穴穴位:肺俞、迎香、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
风寒外袭者加风池、大椎;风热内袭者加肾俞、太溪;脾气虚弱者加脾俞。
艾灸时间:每次取3-5穴,各灸20-30分钟,每日灸1-2次,7日为一个疗程。
【艾灸治感冒】感冒患者因外感病邪的不同,主要有风寒型感冒、风热型感冒、暑湿型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取穴穴位:风寒型灸迎香、印堂、上星、晴明、攒竹、太阳;风热型灸大椎、风门、足三里、肺俞、风池,鼻塞加迎香,咳嗽加天突,头痛加太阳、印堂;暑热型灸大椎、风门、足三里、肺俞、风池,鼻寒加迎香,咳嗽加天突,头痛加太阳、印堂;流行性感冒灸大椎、肺俞、委中。
艾灸时间:每次灸20-30分钟,每日1-2次,5-7日为1个疗程。
【艾灸治自汗】人在白天清醒的状态下,未受热、未劳作、未运动而时时汗出称自汗。
自汗者动则汗出龙甚,怕冷,易于感冒,气短,神疲乏力,面色苍白。
中医认为自汗主要是由于机体阳虚卫气不固、汗孔开合失调、津液统摄无权而致汗液外泄。
艾灸治疗自汗效果甚佳。
所用灸器:随身灸,艾柱取穴穴位:大椎、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关元、气海。
艾灸时间:每个穴位灸5~10分钟,第天1次,10天为一疗程。
症状消失后再施灸5次以巩固疗效。
【艾灸治冻疮】冻疮表现为皮肤表面的红斑肿块,肿块表面呈暗红色,有痛痒感,遇热时痒感加剧。
艾灸疗法治疗冻疮是不错的选择。
取穴穴位:阿是穴(冻疮部位),全身冻疮者灸大椎、涌泉、合谷、足三里;手背部冻疮者加后溪;足背冻疮者加昆仑;耳廓冻伤者加外关。
艾灸时间:从中心向外施灸。
每次灸5-10分钟,然后以拇指在局疗轻轻按摩;其他穴灸至皮肤潮红为度。
【艾灸治落枕】颈项强直、酸胀、转动失灵、强转痛剧。
轻者自行痊愈,重者可延至数周。
所用灸器:颈部单联,艾条取穴穴位:落枕、阿是、悬钟、天柱。
肩痛者加肩髃;背痛者加肩外俞;风寒侵袭者加大椎、合谷。
艾灸时间:艾条回旋灸每次取3-5穴(常选局部或临近俞穴),各灸20-30分钟,每日灸1-2次,中病既止。
温灸器灸,取颈、肩部穴位(如天柱、大椎、肩髃、肩外俞),每次灸20-30分钟,每日灸1-2次,中病即止。
【艾灸治腰痛】腰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症状,引起腰痛的原因主要是外伤、腰肌劳损、泌尿系统感染、生殖器官疾病、腰椎病变(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
腰肌劳损和腰椎病变是引起腰痛的常见原因,这类的腰痛多变现为腰背部长期、反复的酸痛,劳累后家居,休息可缓解,腰椎神经受压迫者常伴有下肢放射痛。
艾灸治疗寒湿、肾虚效果尤为显着。
寒湿腰痛表现为腰部冷痛、阴雨天加重;肾虚腰痛则腰膝酸软,伴畏寒肢冷、阳痿遗精、大便软、小便自遗等一派命门火衰、肾阳不足的症状。
所用灸器:竹制灸盒取穴穴位:阿是穴(疼痛处)、肾俞(双侧)、腰阳关、命门、委中(双侧)艾灸时间:每个穴位灸5-10分钟,每天1-2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一天。
【艾灸治夜尿频多】一般人夜间排尿1-2次,尿量为350毫升左右,或不排尿。
夜尿频多表现为夜间排尿次数在4-5次或更多,尿量接近或超过白天,严重者一小时排尿一次,春夏较较,秋冬较重,但无尿痛、尿热之感。
此症以老年人多见。
采用艾灸治疗,效果明显。
所用灸器:艾条取穴穴位:关元艾灸时间:每次10~20分钟,每天灸1~2次,10天为1疗程。
【艾灸治腹泻】急性腹泻常因感受外邪或饮食所伤引起,慢性腹泻则由于脾胃虚弱等引起。
在相关穴位施灸可驱除寒邪、调理脾胃,减轻症状。
取穴穴位:大肠俞、神阙、天枢、大横、足三里、上巨虚、阴陵泉、合谷等穴位。
艾灸时间:每穴灸15-25分钟,每日1-2次。
此灸法对急性腹泻效果较好。
【艾灸治便秘】艾灸疗法对于阳虚阴寒内盛和气血亏虚所至的冷秘、虚秘效果奇好。
所用灸器:艾灸器,艾柱取穴穴位:脾俞(双侧)、肾俞(双侧)、天枢(双侧)、关元、气海、足三里(双侧)等艾灸时间:每天每穴灸15-2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艾灸治牙痛】牙痛是牙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为口腔疾患中常见症状之一。
在相关穴位施灸有祛风散邪、滋阴降火等功效,可有效缓解牙痛。
所用灸器:艾灸直接熏灸取穴穴位:颊车、下关、合谷等穴位艾灸时间:第穴灸5分钟左右。
【艾灸治失眠】中医认为失眠与心、脾、肝、肾等脏器的阴血不足有关。
现代医学多将失眠归入神经衰弱范畴。
取穴穴位:百会、安眠(双侧)、心俞(双侧)、神门(双侧)、内关(双侧)、三阴交(双侧)。
艾灸时间:每穴灸至皮肤潮红或灼热。
艾灸罐【艾灸治少年白发】后天性折发去除发病诱因后采用艾灸治疗有一定效果。
许多疾病如恶性贫务、营养不良性肌强直等都可能伴发少白发,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病。
取穴穴位:百会、四神聪、头维(双侧)、膈俞(双侧)、脾俞(双侧)、命门、足三里(双侧)艾灸时间:每穴灸10分钟左右,春夏季节隔天1次,秋冬季节每天一次【艾灸治斑秃】斑秃是由肾气不足、气血亏虚、肺气虚损、血瘀络阴等原因引起。
在相关穴位施灸可调和气血、疏经通络、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取穴穴位:膈俞、肝俞、脾俞、曲池、肾俞、风池、气海、三阴交、太溪、太冲艾灸时间:每穴灸5-10分钟,斑秃局部灸10-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艾灸治脱发】脂溢性脱发又称男性型脱发、性激素性脱发,男性主要表现为脱发从前额两侧或头顶开始,从鬓角向上延伸,致头顶头发逐渐稀疏,前发线升高,头发越来越稀而细,最后形成“高额”,女性仅表现为头顶部头发稀疏纤细。
脂溢性脱发发多与各种因素刺激垂体-肾上腺轴,使雄性激素分泌过多,以及机体内分泌失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皮肤血管收缩功能失调,头发营养障碍有关。
艾灸治疗脂溢性脱发,效果甚好。
所用灸器:艾灸器,艾条取穴穴位:百会、头维(双侧)、四神聪、脾俞(双侧)、肾俞(双侧)。
艾灸时间:每次每穴位灸5~10分钟,每天1次,15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艾灸杯【男性温肾扶阳】中医认为生命的动力来源于肾。
艾灸通过灸治相应的腧穴,具有温肾扶阳、通经活络的功效,让你肾气充足,身体强壮取穴穴位:命门、肾俞(双侧)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双穴)艾灸时间:每次共灸30分钟左右,隔天灸1次,每月灸10次。
【女性暖宫养血】艾灸通过暖宫养血可有效改善和级解女性腰酸腿沉、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痛经、月经失调、性冷淡等健康问题。
取穴穴位:神阙、关元、三阴交(双穴)、涌泉(双穴)艾灸时间:每次灸治30分钟左右,隔天灸1次,每月可灸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