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14年全国及各省人均受教育年限

合集下载

经济发展、人口文化素质和城镇化发展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经济发展、人口文化素质和城镇化发展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经济发展、人口文化素质和城镇化发展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邵艳红;陈永清【摘要】基于1990-2014年的统计数据,本文首先应用熵权法确定了16项衡量公共图书馆发展指标的权重,然后计算出公共图书馆各年度的综合发展指数,最后,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经济发展、人口文化素质和城镇化发展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人口文化素质和城镇化发展均显著地推动着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且人口文化素质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推动作用远大于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②经济发展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显著推动作用没有得到样本数据的支持,说明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经济发展失灵问题.%This article first determines the weights of 16 measures of public library development index with entropy method and then calculates the annual index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c library.Finally,it analyzes the impac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population cultural quality and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c library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nometric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population cultural quality and urbanization are significantly promoting public li-brary development with the motivating force of the former stronger than the latter.The significant rol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public libraries development has not been supported by the sample data,which shows that there is a serious economic devel-opment failure in the process of the public libraries development in China.【期刊名称】《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7(000)012【总页数】6页(P72-77)【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经济发展;人均受教育年限;计量分析;熵权法【作者】邵艳红;陈永清【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9.2;G258.2公共图书馆作为人们寻求知识的重要场所,在提升公民知识素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云南教育概况

云南教育概况

云南教育概况——基本情况2007-4-14 14:12:19 作者:ynmjwadministrator 点击数:2711 评论共:0条收藏此页来源:云南省教育厅网站一、基本情况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的关怀、帮助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云南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云南省委、省政府一贯重视教育,一直坚持实施“科教兴滇”战略。

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更是把教育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教育发展。

特别是2003年秋,省委、省政府结合云南实际作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5年又将教育改革列为“一把手”工程之后,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从校园校舍到干部教师的精神状态,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呈现出令人欣喜的生机与活力。

两年来,全省教育事业无论规模与质量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显示出了超常规的发展态势和成效。

各族群众渴望已久的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荣,民以支教为乐的局面已经形成。

云南边疆的千里沃野已经成为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协调发展的热土。

到2005年,全省共有幼儿园2247个,专任教师1.80万人,在园幼儿77.27万人;小学18747所,教学点17200个,专任教师21.92万人,在校生441.23万人;普通初中1814所,专任教师10.19万人,在校生190.58万人;普通高中443所,专任教师2.98万人,在校生48.3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386所,其中,普通中专96所、职业高中156所、成人中专134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29.49万人,专任教师1.58万人。

初中学龄人口毛入学率95.35%,小学学龄儿童毛入学率104.98%。

2004年,全省有普通高等学校44所。

其中,本科院校16所、专科学校28所,有成人高等学校5所。

普通高校教职工28894人,专任教师16819人,其中,中国工程院士1人,正高1460人,副高473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分别占专任教师数的5.88%和25.25%。

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的预测分析

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的预测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系统科学系 ,北京 100875)
摘 要 :本文建立了一个联系人口信息与教育信息的模型 ,用该模型对不考虑人口流动情况 下的区域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论是模型在一定误差范围内是适用的 ,并预 测了我国 2002 年及 2003 年的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 。
+ L
L
-
E
L
( t)
。若不考虑劳动力人口数的变动 ,进入劳动
力市场的人口素质越高 ,教育年限增长越大 。
三 、实证分析
(一) 实证数据及得到的结论 首先 ,我们需要验证模型是否可用 。以 1995 年作为基期 ,根据 (5) 式及相关的入学率数据 ,我们可以推算 出 1996 —1999 年我国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 ;然后 ,结合实际公布的数据 ,利用公式 ( 1) 来计算 , 并进行比 较 ,结果及误差如下表所示 : 表 1 1996 —1999 年我国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实际与理论计算数据的比较
长也越大 。
b1 t
ϖ t + 1 年劳动力人口的变动比例 L
+- L L ( t)
-
。若不考虑变动的劳动力人口本身素质 (受教育年限) 的
差异 ,劳动力人口数的增加使得人均受教育年限减少 ,反之 ,劳动力人口数的减少使得人均受教育年限增加 。
c1 t
ϖt
+ 1 年预期的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的变动比例
E
54
为深远 。
二 、模 型
(一) 定义
模型采用以下定义 :
(1) 劳动力人口是指 16 —60 岁或者在工作 ,或者在积极地寻找工作 ,或者因为暂时失业而等待被召回的
所有的人 。
(2) 劳动力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为 :劳动力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 = 劳动力人口所受普通教育的年限

21世纪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研究——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1世纪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研究——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1年第4期总第324期里龙>惠教蚵究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No. 4,2021Serial No. 324 21世纪以耒高等职必教育对经洚增长贡狀率的研堯—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王应密,韦瑞瑞(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广州510640)摘要:根据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结合丹尼森因素分析法,测算了2001 -2018年间我国31个省份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结果显示:2001 -2018年全国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增长了 2.035年、受高职教育年限增长了0.201年,各省份差异较大;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60%、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52%,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高,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越高;高职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地区差异显著,东部地区高职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为1.39%,西部地区次之,为 关键词:高职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_、弓I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人21世纪之后,我国经济取得 了巨大成就,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正是在 这一背景下为适应经济快速发展、满足人才需求而兴起的我 国特有的一种教育模式。

从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 教育法》第一次把高职教育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到199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定》强调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2019年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 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发展高 职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 重要方式,高职教育已逐渐从高等教育舞台边缘走向中央,成为我国新时代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高技能人才的主力 军,在中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 色。

图表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图表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图表类试题分析
165中学
图表类试题是中考思想品德中常见 的一种综合性题型,主要考查学生 阅读图表获取信息、通过分析数据 得出相应结论的能力。 图表题的类型: 柱状图、表格图、扇形图、线 状图等,以及混合类。
解题思路:
一、会读 二、会比
三、会表述
一、会读
1、读图表。图表一般由标题、时间、项目、数 据等构成。标题总揽和规定着表格的基本内容, 项目则把各种数据按照一定的类别划分开来,按 照一定的关系有序地进行排列。如果没有标题和 项目的统领,数据就是一堆杂乱无章的东西。 2、读注文。图表下的注文对图表起补充作用, 对答题思路有提示作用,是图表的重要的组成部 分。 3、读设问。图表是为设问服务的,设问是命题 测试的意图的直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读设 问,一要弄懂各问分别问的是什么,二要弄懂各 问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会表述
1、由数字到术语。图表型主观题往往以 数字来表达某种现象,在回答问题时必须 用术语概括出这一现象。 2、由现象到本质。认识事物的现象还不 够,必须抓住事物的本质。所以我们必须 接、揭示出背后的本质联系。 3、由理论到实践。不仅仅考查我们认识 问题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考查我们在理论 指导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011年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情况
例5 、阅读下图,写出湖州市在利用外资方面有哪些变化(至 少两个)?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答:(1)变化:
①1991年以来, 湖州利用外资总 量总体呈上升趋 势;②2001年开 始,湖州利用外 资总量快速增长; ③2009年左右略 有波动。(注: 每点2分,任答其 中两点即得4分)
二、会比
1、纵向比较。纵向比较就是对同一项目 内的数据进行比较。它反映的是一事物自 身变化发展的趋势。 2、横向比较。通过横向比较,可以发现 不同事物再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从而加 深对事物的认识。 3、表与表之间的比较分析(综合比较)。 图表与图表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存 在着一定的联系。经过细心的比较,抓住 联系,就会产生新的认识。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介绍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介绍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在本世 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又从实际出 发,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对目标提
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为了科学地反映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为 党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 研究所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
nj
wi zi
i 1
23

各类指数计算公式为: F j

wi zi / z i 为 x i 的无量纲化值, x i 为实际值, wi 为指标 xi 的权数,计算时需要将百分 数换成小数, Fj 为第 j 类指数, m j 为第 j 类第 1 个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 的序数, n j 为第 j 类最后 1 个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序数。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接上表
监 测 指 标 1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五、文化教育 19.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 消费支出比重 20.平均受教育年限 21.单位 GDP 能耗 六、资源环境 22.常用耕地面积指数 23.环境质量指数 单 位 % % 年 吨标准煤/万元 % % 权重 6 2 6 4 2 6 标准值 (2020 年) ≥5 ≥16 ≥10.5 ≤0.84 ≥100 =100
zi xi xi1
100%
,其中 z i 为 x i 的无量纲化值, x i 为实际值, xi1 为标准值。

xi 100%, 取 zi 100% xi1
六、评价方法
逆指标指数计算方法
逆指标共有 3 个,即恩格尔系数、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单位 GDP 能耗。 其指数计算公式为: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标准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标准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标准(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根据"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从总体小康水平到全面小康的20年间,我国的经济总量将翻两番,但根据GDP 增长和农民纯收入增长的关系测算,届时农民可支配收入只能增长1.5倍左右,人均接近6000元。

人均6000元以上农民的消费结构与2000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非常接近,也靠近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的平均消费结构(据测算,三者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0.37、0.39和0.34),这说明人均6000元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能够使农民享有全面小康社会所要求的生活质量。

因此,将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目标定在6000元以上。

要实现这个目标,今后20年农民收入每年要平均增长5%以上,而1990-2000年农民收入的平均增速只有4.5%,从近两年农民增收形势看,仍没有根本扭转农民收入增速下降的趋势。

因此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的目标其实是个不低的目标。

(二)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低于35%目前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第三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在40%左右,第二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不低于35%,两项合计在75%以上,而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多数低于25%。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滞留在农业上的劳动力转移难度很大,因此达到工业化成熟阶段时从事非农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应比国际上的一般标准要低一些,农业劳动力比重可能要高于25%。

但也不能过高,否则不能称之为工业化成熟社会。

我们认为这一目标值确定为35%以下为宜。

目前我国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为50%,今后平均每年要下降近1个百分点。

2000年,上海、北京、天津的农业从业人员比重已在20%以下。

浙江省农业就业人员的比重已下降到38%。

因此,实现这一目标虽然压力很大,但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三)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35%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时,要基本实现工业化,而基本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标志是城镇人口超过农村。

目前世界平均城市化率已达到47%,已有80个国家和地区其城市化率达到50%以上,世界中上等收入国家的城市化率为66%,其下游国家也多在55%以上。

我国妇女权益保障的现状及相关问题

我国妇女权益保障的现状及相关问题

我国妇女权益保障的现状及相关问题百有免费在线资料库()收集[内容摘要]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是全世界第一个由国家制定的妇女权益保障专门大法。

今天,我国已经形成以《宪法》为依据,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以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为支撑的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

它的颁布和实施,对维护我国妇女参政议政、劳动就业、争取自由、平等以及消除家庭暴力等各方面已经并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但保障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目前我国妇女权益保障工作尚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妇女干部比例偏低,后备女干部不足;全国人大女代表的比例增长缓慢;妇女的土地承包权得不到根本保障等等。

近年,社会上“包二奶”的现象严重,家庭暴力案件呈上升趋势,强奸、拐卖妇女、卖淫、嫖娼等侵害妇女人身权利的违法活动屡禁不止。

从总体上看,妇女仍处弱势地位。

就其原因,有社会经济和历史的原因,也有法律不完善、缺乏操作性的原因;再有就是对妇女维权法的宣传不够广泛深入、妇女自身缺乏保护意识的原因。

当务之急,我们要进一步做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宣传工作,尽快修改和完善现行《妇女权益保障法》,制定专门的家庭暴力损害赔偿制度,建立健全社会化维权机制,营造一个自由、平等的良好社会环境。

[关键词]妇女权益保障法男女平等贞操权家庭暴力修改意见妇女的法律地位,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与进步。

妇女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主要成员,生而就有与男子平等的地位,男女平等是“天赋人权”理论的重要内涵。

我国13亿人口中,妇女约占一半,是建设和保卫祖国的伟大力量。

我国是联合国妇女十年中期世界会议通过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的最早的缔约国之一,历来十分重视妇女解放事业,关心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我国经过近六年的时间起草和反复修改,于1992年4月3日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

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

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一、学前教育全国共有幼儿园20.99万所,比上年增加1.13万所,在园幼儿(包括附设班)4050.71万人,比上年增加156.02万人。

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208.03万人,比上年增加19.52万人。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2]达到70.5%,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二、义务教育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5.40万所,比上年减少1.23万所。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共招生3106.25万人;在校生1.38亿人;专任教师912.23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3]92.6%。

1.小学全国共有小学20.14万所,比上年减少1.22万所;招生1658.42万人,比上年减少36.93万人;在校生9451.07万人,比上年增加90.52万人;毕业生1476.63万人,比上年减少104.43万人。

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4]达到99.81%;其中,男女童净入学率分别为99.80%和99.83%,女童高于男童0.03个百分点。

小学教职工[5] 548.89万人,比上年减少0.59万人;专任教师563.39万人, 比上年增加4.93万人。

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6] 99.88%,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

生师比16.78:1,与上年基本持平。

普通小学(含教学点)校舍建筑面积64697.1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32.34万平方米。

设施设备配备达标的学校比例[7]情况分别为: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比例56.82%,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59.89%,音乐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58.52%,美术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58.42%,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61.06%。

2.初中全国共有初中学校5.26万所(其中职业初中26所),比上年减少181所。

招生1447.82万人,比上年减少48.27万人;在校生4384.63万人,比上年减少55.50万人;毕业生1413.51万人,比上年减少148.03万人。

关于延迟退休政策建议的实证研究

关于延迟退休政策建议的实证研究

关于延迟退休政策建议的实证研究摘要:从人口老龄化、国民教育状况、国民人均预期寿命、劳动力供求状况等方面而言,现有的退休政策已不适应实际。

为积极应对养老保险支付压力、人口红利消失等现实情况考虑,实施延迟退休政策亟待提上议程。

本文在计算相关指标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求解延迟退休指数综合评价模型。

通过对发达国家政策的借鉴,提出我国延迟退休政策时间表。

关键词:延迟退休;退休年龄;综合评价模型;时间表引言在我国现状下,在养老保险的改革中,退休金压力越来越大,以减轻退休金缺口压力为目标,进行延迟退休的改革十分重要。

在怎样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问题上,一些学者结合发达国家的退休政策改革,进行深入思考,提出有益建议。

但是,从现有研究而言,缺乏深入的定量分析。

怎样从西方国家的实际经验出发,制定出符合我国的国情的延迟退休政策时间表还有待探讨。

一、延迟退休影响因素1人口老龄化程度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可以用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1]。

由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65岁以上人口达1.3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已到9.7%。

社会“未富先老”,老龄人口的增加带来了较大社会和家庭养老负担。

中国社会的人口老龄化危机将会到来,应当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2国民教育状况随经济增长,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并完善。

采用2001年至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可计算出2000年中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2年,2012年已增长至8.5年,其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

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实际上意味着人力资本的积累,若退休年龄较早,则是人力资源的浪费。

3国民人均预期寿命国民人均预期寿命从理论上考查同一批国民实际的生命过程,是从出生起平均能存活的年龄[2]。

由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中国人均出生时预期寿命已达到74.83岁,处于较高水平,寿命的延长为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4劳动力供求状况劳动力供求状况对延迟退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劳动力数量、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987-2013年全国以及各地区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987-2013年全国以及各地区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年度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高等教育人数比例197801北京197901北京198001北京198101北京198201北京198301北京198401北京198501北京198601北京198701北京7.837198801北京8.000198901北京8.1660.1020 199001北京8.6290.1085 199101北京7.6970.1020 199201北京7.9520.1020 199301北京9.0170.1200 199401北京8.5320.1390 199501北京9.2370.1416 199601北京9.5750.1439 199701北京9.5010.1344 199801北京9.7490.1578 199901北京9.9820.1913 200001北京9.5860.1684 200101北京9.9870.1754 200201北京10.2590.2049 200301北京10.3460.2029 200401北京10.5590.2389 200501北京10.6860.2449 200601北京10.9500.2936 200701北京11.0850.3013 200801北京10.9700.2812 200901北京11.1730.3077 201001北京11.0090.3150 201101北京11.5550.3394 201201北京11.8360.3735 201301北京12.0280.4121 197802天津197902天津198002天津198102天津198202天津198302天津198402天津198502天津198602天津198702天津 6.859198802天津7.001198902天津7.1470.0517 199002天津7.8490.0633 199102天津7.1790.0518 199202天津7.3360.0517 199302天津7.6690.0472 199402天津7.6870.0683 199502天津8.2040.0668 199602天津8.0160.0491 199702天津8.3760.0727 199802天津8.1240.0574 199902天津8.7110.0790 200002天津8.5580.0901 200102天津8.9850.0944 200202天津9.1500.1057 200302天津9.2470.1086 200402天津9.6450.1434 200502天津9.5130.1408 200602天津9.7290.1522 200702天津9.8080.1574 200802天津9.8780.1546 200902天津10.0520.1701 201002天津9.7320.1748 201102天津10.4000.2099 201202天津10.5120.2285 201302天津10.5390.2305 197803河北197903河北198003河北198103河北198203河北198303河北198403河北198503河北198603河北198703河北 5.846198803河北 5.967198903河北 6.0900.0110 199003河北 6.3210.0122 199103河北 6.4820.0110 199203河北 6.5670.0110 199303河北 6.4890.0102199403河北 6.7540.0159 199503河北 6.7680.0121 199603河北 6.8860.0128 199703河北7.1740.0210 199803河北7.4670.0274 199903河北7.4640.0282 200003河北7.2600.0270 200103河北7.7400.0289 200203河北8.0330.0469 200303河北8.3790.0660 200403河北8.3800.0589 200503河北8.1690.0473 200603河北8.1300.0393 200703河北8.1670.0416 200803河北8.3580.0481 200903河北8.4250.0562 201003河北8.1680.0730 201103河北8.6660.0537 201203河北8.7100.0579 201303河北8.9020.0773 197804山西197904山西198004山西198104山西198204山西198304山西198404山西198504山西198604山西198704山西 6.237198804山西 6.366198904山西 6.4980.0158 199004山西 6.9250.0173 199104山西 6.8260.0158 199204山西 6.9340.0158 199304山西7.0600.0255 199404山西7.1720.0223 199504山西7.5340.0344 199604山西7.5640.0313 199704山西7.6820.0336 199804山西7.5710.0261 199904山西7.8230.0382 200004山西7.3440.0342 200104山西8.0220.0374 200204山西8.2460.0463200304山西8.3980.0538 200404山西8.3830.0523 200504山西8.4170.0557 200604山西8.6970.0665 200704山西8.7780.0719 200804山西8.8110.0720 200904山西8.8760.0766 201004山西8.6560.0872 201104山西9.1530.0811 201204山西9.3820.0954 201304山西9.3570.1072 197805内蒙古197905内蒙古198005内蒙古198105内蒙古198205内蒙古198305内蒙古198405内蒙古198505内蒙古198605内蒙古198705内蒙古 5.989198805内蒙古 6.113198905内蒙古 6.2400.0167 199005内蒙古 6.4880.0210 199105内蒙古 6.5060.0167 199205内蒙古 6.6070.0167 199305内蒙古 6.4890.0142 199405内蒙古 6.8300.0202 199505内蒙古7.0020.0231 199605内蒙古7.1170.0301 199705内蒙古7.1820.0360 199805内蒙古7.4340.0407 199905内蒙古7.3540.0380 200005内蒙古7.2600.0380 200105内蒙古7.7590.0408 200205内蒙古7.8780.0564 200305内蒙古7.7680.0546 200405内蒙古8.1700.0663 200505内蒙古8.2230.0793 200605内蒙古8.1920.0651 200705内蒙古8.3570.0746 200805内蒙古8.3690.0742 200905内蒙古8.4950.0795 201005内蒙古8.5030.1021 201105内蒙古9.2270.1265201205内蒙古9.2300.1206 201305内蒙古9.0100.1008 197806辽宁197906辽宁198006辽宁198106辽宁198206辽宁198306辽宁198406辽宁198506辽宁198606辽宁198706辽宁 6.515198806辽宁 6.650198906辽宁 6.7880.0287 199006辽宁7.3920.0323 199106辽宁 6.9850.0286 199206辽宁7.1160.0287 199306辽宁7.2660.0246 199406辽宁7.4070.0336 199506辽宁7.6390.0442 199606辽宁7.8480.0383 199706辽宁8.1020.0602 199806辽宁8.0320.0481 199906辽宁8.1840.0574 200006辽宁7.9670.0618 200106辽宁8.4100.0652 200206辽宁8.4400.0552 200306辽宁8.9200.0897 200406辽宁8.8390.0829 200506辽宁8.7460.0834 200606辽宁8.9220.0957 200706辽宁8.9870.1000 200806辽宁9.0780.1100 200906辽宁9.2370.1182 201006辽宁9.0530.1197 201106辽宁9.4670.1253 201206辽宁9.8980.1850 201306辽宁10.1050.1983 197807吉林197907吉林198007吉林198107吉林198207吉林198307吉林198407吉林198507吉林198607吉林198707吉林 6.479198807吉林 6.613198907吉林 6.7500.0242 199007吉林7.1450.0299 199107吉林7.0400.0242 199207吉林7.1590.0242 199307吉林7.4300.0302 199407吉林7.4230.0325 199507吉林7.7740.0043 199607吉林7.7550.0320 199707吉林8.0270.0499 199807吉林8.0250.0503 199907吉林8.2290.0493 200007吉林7.8250.0493 200107吉林8.2400.0519 200207吉林8.6140.0650 200307吉林8.7030.0642 200407吉林8.7990.0685 200507吉林8.4680.0668 200607吉林8.6600.0702 200707吉林8.7760.0749 200807吉林8.8900.0757 200907吉林8.9030.0822 201007吉林8.8360.0989 201107吉林9.1010.0908 201207吉林9.2550.0897 201307吉林9.4030.1156 197808黑龙江197908黑龙江198008黑龙江198108黑龙江198208黑龙江198308黑龙江198408黑龙江198508黑龙江198608黑龙江198708黑龙江 6.346198808黑龙江 6.477198908黑龙江 6.6110.0239 199008黑龙江7.1080.0270 199108黑龙江 6.8990.0239 199208黑龙江7.0150.0239 199308黑龙江7.0530.0199199408黑龙江7.2730.0253 199508黑龙江7.5290.0342 199608黑龙江7.7340.0366 199708黑龙江7.8560.0475 199808黑龙江7.8500.0382 199908黑龙江7.8250.0371 200008黑龙江7.8040.0480 200108黑龙江8.2500.0507 200208黑龙江8.2990.0487 200308黑龙江8.4090.0490 200408黑龙江8.4920.0468 200508黑龙江8.4600.0642 200608黑龙江8.5320.0611 200708黑龙江8.6970.0640 200808黑龙江8.7010.0597 200908黑龙江8.7460.0655 201008黑龙江8.7520.0907 201108黑龙江9.1150.0942 201208黑龙江9.2100.1011 201308黑龙江9.4810.1224 197809上海197909上海198009上海198109上海198209上海198309上海198409上海198509上海198609上海198709上海7.303198809上海7.455198909上海7.6090.0706 199009上海8.2120.0771 199109上海7.4450.0707 199209上海7.6480.0706 199309上海8.2360.0735 199409上海8.1050.0906 199509上海8.7910.0949 199609上海9.0070.1030 199709上海8.8850.0889 199809上海8.9740.0990 199909上海9.2670.1106 200009上海8.9610.1094 200109上海9.3020.1136 200209上海9.5950.1507200309上海10.1260.1667 200409上海10.1130.1850 200509上海10.0260.1784 200609上海10.4380.2183 200709上海10.4550.2134 200809上海10.5450.2266 200909上海10.6470.2366 201009上海10.1220.2195 201109上海10.4830.2118 201209上海10.6540.2307 201309上海10.5620.2469 197810江苏197910江苏198010江苏198110江苏198210江苏198310江苏198410江苏198510江苏198610江苏198710江苏 5.714198810江苏 5.832198910江苏 5.9530.0165 199010江苏 6.4160.0239 199110江苏 6.2630.0165 199210江苏 6.3560.0164 199310江苏 6.3890.0152 199410江苏 6.5620.0156 199510江苏7.0010.0287 199610江苏7.0160.0281 199710江苏 6.9100.0205 199810江苏7.0380.0303 199910江苏7.3020.0402 200010江苏7.4380.0392 200110江苏7.8530.0414 200210江苏7.5890.0383 200310江苏7.6900.0496 200410江苏7.8080.0492 200510江苏8.1340.0680 200610江苏8.2530.0724 200710江苏8.4330.0812 200810江苏8.4430.0704 200910江苏8.5460.0776 201010江苏8.5980.1081 201110江苏9.1630.1206201210江苏9.2610.1345 201310江苏9.4220.1373 197811浙江197911浙江198011浙江198111浙江198211浙江198311浙江198411浙江198511浙江198611浙江198711浙江 5.605198811浙江 5.721198911浙江 5.8400.0129 199011浙江 6.1000.0167 199111浙江 6.2300.0129 199211浙江 6.3060.0128 199311浙江 6.2190.0062 199411浙江 6.4750.0143 199511浙江 6.4170.0128 199611浙江 6.7070.0151 199711浙江 6.8150.0250 199811浙江7.0260.0286 199911浙江7.1440.0248 200011浙江 6.9990.0319 200111浙江7.4630.0340 200211浙江7.6760.0577 200311浙江7.7600.0617 200411浙江7.9510.0747 200511浙江7.6140.0542 200611浙江8.0600.0842 200711浙江8.1060.0859 200811浙江8.2380.0953 200911浙江8.4040.1004 201011浙江8.1510.0933 201111浙江8.8200.1256 201211浙江9.2110.1495 201311浙江9.3680.1733 197812安徽197912安徽198012安徽198112安徽198212安徽198312安徽198412安徽198512安徽198612安徽198712安徽 5.187198812安徽 5.294198912安徽 5.4040.0101 199012安徽 5.2700.0164 199112安徽 5.8320.0101 199212安徽 5.8960.0101 199312安徽 5.5280.0073 199412安徽 6.0380.0141 199512安徽 6.1490.0147 199612安徽 6.2960.0124 199712安徽 6.5570.0183 199812安徽 6.5370.0179 199912安徽 6.5430.0162 200012安徽 6.4730.0230 200112安徽 6.9840.0249 200212安徽 6.9880.0264 200312安徽7.6630.0491 200412安徽7.4870.0443 200512安徽7.0390.0385 200612安徽7.3370.0472 200712安徽7.2450.0393 200812安徽7.4400.0401 200912安徽7.6210.0466 201012安徽7.4630.0670 201112安徽8.2480.0684 201212安徽8.5160.1025 201312安徽8.5240.0915 197813福建197913福建198013福建198113福建198213福建198313福建198413福建198513福建198613福建198713福建 5.415198813福建 5.528198913福建 5.6420.0142 199013福建 5.9530.0197 199113福建 6.0630.0142 199213福建 6.1230.0142 199313福建 5.7480.0087199413福建 6.2590.0115 199513福建 6.1070.0156 199613福建 6.2860.0145 199713福建 6.7340.0263 199813福建 6.6890.0203 199913福建 6.7740.0226 200013福建7.0800.0297 200113福建7.4900.0316 200213福建7.4570.0420 200313福建7.5870.0466 200413福建7.4920.0456 200513福建7.5430.0498 200613福建7.7260.0583 200713福建7.7470.0567 200813福建7.8040.0586 200913福建8.3460.0980 201013福建8.2010.0836 201113福建8.8300.1213 201213福建8.5640.0782 201313福建8.6470.0889 197814江西197914江西198014江西198114江西198214江西198314江西198414江西198514江西198614江西198714江西 5.609198814江西 5.726198914江西 5.8440.0114 199014江西 5.9300.0144 199114江西 6.3240.0114 199214江西 6.3880.0114 199314江西 6.1410.0131 199414江西 6.5290.0109 199514江西 6.2850.0108 199614江西 6.8510.0097 199714江西7.0470.0188 199814江西7.0120.0168 199914江西7.1160.0244 200014江西 6.9140.0258 200114江西7.5520.0282 200214江西7.4790.0291200314江西8.2930.0628 200414江西7.9830.0467 200514江西7.5310.0385 200614江西7.7120.0474 200714江西8.2470.0722 200814江西8.2550.0639 200914江西8.5230.0686 201014江西7.7760.0685 201114江西8.7370.0725 201214江西8.8670.0829 201314江西9.2380.0939 197815山东197915山东198015山东198115山东198215山东198315山东198415山东198515山东198615山东198715山东 5.518198815山东 5.633198915山东 5.7490.0111 199015山东 6.2020.0133 199115山东 6.1000.0111 199215山东 6.1800.0111 199315山东 6.0170.0061 199415山东 6.3530.0164 199515山东 6.6620.0192 199615山东 6.4210.0130 199715山东 6.5030.0149 199815山东 6.6200.0155 199915山东 6.8250.0167 200015山东7.1190.0333 200115山东7.5830.0355 200215山东8.0790.0567 200315山东7.8520.0549 200415山东7.9440.0549 200515山东7.7220.0444 200615山东8.0940.0573 200715山东8.2260.0578 200815山东8.2750.0547 200915山东8.3130.0601 201015山东8.1720.0869 201115山东8.6730.0895201215山东8.7790.0977 201315山东8.9250.0989 197816河南197916河南198016河南198116河南198216河南198316河南198416河南198516河南198616河南198716河南 5.765198816河南 5.884198916河南 6.0060.0098 199016河南 6.2880.0116 199116河南 6.3960.0098 199216河南 6.4830.0097 199316河南 6.3790.0087 199416河南 6.6730.0115 199516河南 6.7180.0133 199616河南 6.8530.0164 199716河南7.1010.0160 199816河南7.2540.0216 199916河南7.1030.0190 200016河南7.1690.0267 200116河南7.7190.0288 200216河南8.0760.0430 200316河南7.9670.0320 200416河南8.2190.0442 200516河南7.9860.0422 200616河南8.0540.0414 200716河南8.1830.0404 200816河南8.3360.0472 200916河南8.3870.0516 201016河南7.8770.0640 201116河南8.7040.0764 201216河南8.6630.0666 201316河南8.7830.0809 197817湖北197917湖北198017湖北198117湖北198217湖北198317湖北198417湖北198517湖北198617湖北198717湖北 5.839198817湖北 5.960198917湖北 6.0830.0181 199017湖北 6.4040.0225 199117湖北 6.4480.0180 199217湖北 6.5350.0181 199317湖北 6.4900.0099 199417湖北 6.7270.0139 199517湖北 6.7200.0196 199617湖北 6.9430.0230 199717湖北7.2210.0339 199817湖北7.2980.0301 199917湖北7.2900.0314 200017湖北7.3480.0390 200117湖北7.7650.0412 200217湖北7.3420.0386 200317湖北7.9200.0544 200417湖北8.0960.0578 200517湖北7.8220.0507 200617湖北8.2580.0771 200717湖北8.4230.0816 200817湖北8.4860.0808 200917湖北8.4890.0763 201017湖北8.4550.0953 201117湖北9.0470.1124 201217湖北9.2020.1222 201317湖北9.3450.1192 197818湖南197918湖南198018湖南198118湖南198218湖南198318湖南198418湖南198518湖南198618湖南198718湖南 5.881198818湖南 6.003198918湖南 6.1270.0130 199018湖南 6.5250.0154 199118湖南 6.5870.0130 199218湖南 6.6620.0130 199318湖南 6.5920.0131199418湖南 6.8270.0117 199518湖南 6.7810.0128 199618湖南 6.9370.0181 199718湖南7.2240.0202 199818湖南7.2870.0198 199918湖南7.4470.0274 200018湖南7.3120.0293 200118湖南7.7980.0312 200218湖南7.9100.0435 200318湖南8.0510.0470 200418湖南8.1570.0522 200518湖南7.9910.0449 200618湖南8.1690.0507 200718湖南8.4200.0617 200818湖南8.4330.0651 200918湖南8.4650.0614 201018湖南8.2300.0759 201118湖南8.8070.0792 201218湖南8.7210.0734 201318湖南8.9580.0850 197819广东197919广东198019广东198119广东198219广东198319广东198419广东198519广东198619广东198719广东 6.008198819广东 6.132198919广东 6.2590.0139 199019广东 6.6440.0202 199119广东 6.6020.0154 199219广东 6.6870.0154 199319广东 6.4640.0043 199419广东 6.8740.0109 199519广东7.0960.0230 199619广东 6.7760.0125 199719广东7.5040.0367 199819广东7.5500.0372 199919广东7.6120.0368 200019广东7.4060.0356 200119广东8.0750.0388 200219广东8.0940.0515200319广东8.0080.0507 200419广东8.1300.0519 200519广东8.3650.0581 200619广东8.4380.0570 200719广东8.6800.0646 200819广东8.7730.0704 200919广东8.8720.0687 201019广东8.6020.0821 201119广东9.3330.1057 201219广东9.3480.0976 201319广东9.2270.0820 197820广西197920广西198020广西198120广西198220广西198320广西198420广西198520广西198620广西198720广西 5.590198820广西 5.706198920广西 5.8240.0092 199020广西 6.2360.0133 199120广西 6.3480.0092 199220广西 6.4020.0092 199320广西 6.2760.0221 199420广西 6.5230.0047 199520广西 6.5830.0114 199620广西 6.6970.0074 199720广西 6.6130.0093 199820广西 6.7940.0099 199920广西 6.8450.0086 200020广西 6.9700.0239 200120广西7.5710.0259 200220广西7.6220.0348 200320广西7.7680.0452 200420广西8.0160.0518 200520广西7.6590.0400 200620广西8.0340.0457 200720广西8.0320.0401 200820广西7.9830.0329 200920广西8.0960.0410 201020广西7.6700.0598 201120广西8.6110.0880201220广西8.4240.0648 201320广西8.5930.0770 197821海南197921海南198021海南198121海南198221海南198321海南198421海南198521海南198621海南198721海南 5.827198821海南 5.948198921海南 6.0710.0144 199021海南 6.3990.0170 199121海南 6.3250.0144 199221海南 6.4560.0144 199321海南 6.6710.0000 199421海南 6.7270.0188 199521海南7.0400.0217 199621海南 6.6440.0179 199721海南7.2120.0232 199821海南7.2050.0295 199921海南7.2510.0366 200021海南 6.9950.0317 200121海南7.6760.0349 200221海南7.9430.0359 200321海南8.1900.0578 200421海南8.4060.0521 200521海南8.1090.0545 200621海南8.1690.0543 200721海南8.3250.0626 200821海南8.3450.0577 200921海南8.4370.0688 201021海南8.1240.0777 201121海南8.8800.0768 201221海南9.1470.1025 201321海南9.1880.0878 197822重庆197922重庆198022重庆198122重庆198222重庆198322重庆198422重庆198522重庆198622重庆198722重庆 5.388198822重庆 5.500198922重庆 5.6130.0107 199022重庆 6.0030.0131 199122重庆 6.0970.0107 199222重庆 6.1570.0107 199322重庆 5.9650.0107 199422重庆 6.2920.0108 199522重庆 6.3670.0153 199622重庆 6.4290.0167 199722重庆 6.6010.0197 199822重庆 6.6830.0126 199922重庆 6.8750.0228 200022重庆 6.7300.0280 200122重庆7.2760.0304 200222重庆7.4380.0335 200322重庆7.6690.0361 200422重庆7.2470.0364 200522重庆7.3920.0463 200622重庆7.5730.0449 200722重庆7.7240.0377 200822重庆7.7870.0424 200922重庆7.9340.0549 201022重庆7.9640.0864 201122重庆8.7790.1151 201222重庆8.6360.0997 201322重庆8.6760.0936 197823四川197923四川198023四川198123四川198223四川198323四川198423四川198523四川198623四川198723四川 5.388198823四川 5.500198923四川 5.6130.0107 199023四川 6.0030.0131 199123四川 6.0970.0107 199223四川 6.1570.0107 199323四川 5.9650.0107199423四川 6.2920.0108 199523四川 6.3670.0153 199623四川 6.4290.0167 199723四川 6.5700.0199 199823四川 6.8270.0229 199923四川 6.6560.0195 200023四川 6.5250.0247 200123四川7.0650.0268 200223四川7.2870.0375 200323四川7.4160.0374 200423四川7.4540.0362 200523四川 6.8370.0348 200623四川7.2420.0451 200723四川7.4340.0410 200823四川7.5150.0435 200923四川7.6940.0562 201023四川7.6350.0668 201123四川8.2170.0830 201223四川8.4780.0992 201323四川8.4470.1054 197824贵州197924贵州198024贵州198124贵州198224贵州198324贵州198424贵州198524贵州198624贵州198724贵州 4.625198824贵州 4.721198924贵州 4.8190.0090 199024贵州 4.7990.0148 199124贵州 5.2750.0089 199224贵州 5.3130.0089 199324贵州 4.6780.0033 199424贵州 5.4000.0045 199524贵州 5.6230.0133 199624贵州 5.6860.0185 199724贵州 5.8490.0201 199824贵州 5.7270.0180 199924贵州 6.0760.0226 200024贵州 5.4380.0190 200124贵州 6.1480.0216 200224贵州 6.7320.0352200324贵州 6.8890.0529 200424贵州 6.9820.0447 200524贵州 6.4180.0332 200624贵州 6.5940.0272 200724贵州 6.8430.0322 200824贵州7.0460.0350 200924贵州7.0820.0331 201024贵州 6.7640.0529 201124贵州7.5890.0824 201224贵州7.6310.0657 201324贵州8.0430.0909 197825云南197925云南198025云南198125云南198225云南198325云南198425云南198525云南198625云南198725云南 4.591198825云南 4.686198925云南 4.7830.0093 199025云南 4.7490.0157 199125云南 5.2860.0093 199225云南 5.3180.0092 199325云南 4.6080.0026 199425云南 5.3910.0060 199525云南 5.3290.0117 199625云南 5.6180.0160 199725云南 5.7890.0124 199825云南 5.7890.0113 199925云南 5.8190.0119 200025云南 5.7070.0201 200125云南 6.3340.0223 200225云南 6.1190.0199 200325云南 6.0400.0183 200425云南 6.8160.0384 200525云南 6.3780.0337 200625云南 6.6630.0310 200725云南 6.7850.0402 200825云南 6.9020.0351 200925云南 6.9050.0306 201025云南7.0060.0578 201125云南7.6860.0698201225云南7.8500.0677 201325云南7.8420.0776 197826西藏197926西藏198026西藏198126西藏198226西藏198326西藏198426西藏198526西藏198626西藏198726西藏 2.421198826西藏 2.471198926西藏 2.5220.0068 199026西藏 2.1240.0158 199126西藏 2.6280.0067 199226西藏 2.6820.0066 199326西藏 2.4340.0025 199426西藏 2.7940.0064 199526西藏 2.5990.0091 199626西藏 2.9170.0041 199726西藏 3.5000.0032 199826西藏 3.3450.0013 199926西藏 2.9480.0009 200026西藏 2.9980.0126 200126西藏 3.4300.0145 200226西藏 4.3230.0079 200326西藏 3.8710.0082 200426西藏 4.3970.0094 200526西藏 3.7380.0089 200626西藏 4.1610.0106 200726西藏 4.6180.0121 200826西藏 4.7120.0172 200926西藏 4.5480.0168 201026西藏 4.7570.0551 201126西藏 5.5110.0497 201226西藏 5.0710.0425 201326西藏 4.3670.0239 197827陕西197927陕西198027陕西198127陕西198227陕西198327陕西198427陕西198527陕西198627陕西198727陕西 5.765198827陕西 5.885198927陕西 6.0070.0194 199027陕西 6.3220.0237 199127陕西 6.3600.0194 199227陕西 6.4500.0194 199327陕西 6.4470.0150 199427陕西 6.6520.0349 199527陕西 6.8460.0248 199627陕西 6.8130.0360 199727陕西7.0660.0299 199827陕西7.0490.0260 199927陕西7.1440.0330 200027陕西7.1880.0414 200127陕西7.7120.0450 200227陕西7.4300.0395 200327陕西8.1120.0638 200427陕西8.2620.0723 200527陕西8.0620.0617 200627陕西8.2990.0746 200727陕西8.4000.0773 200827陕西8.5120.0868 200927陕西8.5850.0910 201027陕西8.5990.1056 201127陕西8.9520.1016 201227陕西9.1350.1068 201327陕西9.2830.1199 197828甘肃197928甘肃198028甘肃198128甘肃198228甘肃198328甘肃198428甘肃198528甘肃198628甘肃198728甘肃 4.837198828甘肃 4.937198928甘肃 5.0390.0127 199028甘肃 5.0470.0166 199128甘肃 5.4260.0127 199228甘肃 5.4880.0127 199328甘肃 5.1350.0097199428甘肃 5.6260.0168 199528甘肃 5.4910.0175 199628甘肃 5.7300.0205 199728甘肃 6.1270.0165 199828甘肃 6.0660.0206 199928甘肃 6.3520.0262 200028甘肃 5.9780.0267 200128甘肃 6.5390.0292 200228甘肃 6.7800.0305 200328甘肃7.0380.0444 200428甘肃7.2360.0567 200528甘肃 6.8600.0426 200628甘肃 6.7770.0330 200728甘肃7.0640.0383 200828甘肃7.1660.0449 200928甘肃7.2910.0479 201028甘肃7.4850.0752 201128甘肃8.1540.0884 201228甘肃8.2790.0890 201328甘肃8.3460.0902 197829青海197929青海198029青海198129青海198229青海198329青海198429青海198529青海198629青海198729青海 4.339198829青海 4.429198929青海 4.5210.0169 199029青海 5.0260.0235 199129青海 4.7930.0169 199229青海 4.8570.0169 199329青海 4.6570.0151 199429青海 5.0000.0136 199529青海 5.1800.0197 199629青海 4.8990.0220 199729青海 4.6930.0201 199829青海 4.9060.0310 199929青海 5.9680.0399 200029青海 5.5860.0330 200129青海 6.1160.0359 200229青海 6.3480.0315200329青海 6.7200.0506 200429青海 6.8020.0451 200529青海 6.7580.0711 200629青海 6.9930.0595 200729青海7.1790.0707 200829青海7.2560.0747 200929青海7.4480.0884 201029青海7.0290.0862 201129青海7.7840.0909 201229青海7.6090.0958 201329青海7.9640.1257 197830宁夏197930宁夏198030宁夏198130宁夏198230宁夏198330宁夏198430宁夏198530宁夏198630宁夏198730宁夏 5.311198830宁夏 5.421198930宁夏 5.5330.0186 199030宁夏 5.5640.0245 199130宁夏 5.8250.0186 199230宁夏 5.9130.0186 199330宁夏 6.0870.0216 199430宁夏 6.1090.0413 199530宁夏 6.2150.0282 199630宁夏 6.5050.0333 199730宁夏 6.4480.0327 199830宁夏 6.5410.0351 199930宁夏 6.6620.0324 200030宁夏 6.3110.0369 200130宁夏7.0310.0411 200230宁夏7.3920.0566 200330宁夏7.3470.0553 200430宁夏7.7030.0716 200530宁夏7.3750.0682 200630宁夏7.6250.0727 200730宁夏7.8220.0743 200830宁夏8.1280.0765 200930宁夏8.2170.0836 201030宁夏7.7770.0915 201130宁夏8.3890.0896201230宁夏8.3670.0911 201330宁夏8.7070.1125 197831新疆197931新疆198031新疆198131新疆198231新疆198331新疆198431新疆198531新疆198631新疆198731新疆 5.887198831新疆 6.009198931新疆 6.1340.0216 199031新疆 5.6090.0240 199131新疆 6.3780.0216 199231新疆 6.4730.0216 199331新疆 6.3610.0237 199431新疆 6.6910.0331 199531新疆7.0290.0425 199631新疆7.2140.0477 199731新疆7.5120.0558 199831新疆7.4640.0572 199931新疆7.9420.0733 200031新疆7.0280.0514 200131新疆7.7270.0563 200231新疆8.3660.0988 200331新疆8.3760.1000 200431新疆8.4850.0989 200531新疆8.2030.0875 200631新疆8.2950.0869 200731新疆8.5110.0897 200831新疆8.5560.0970 200931新疆8.6580.0951 201031新疆8.1450.1064 201131新疆9.1770.1415 201231新疆9.0500.1344 201331新疆8.9880.1285 197800全国197900全国198000全国198100全国198200全国198300全国198400全国198500全国198600全国198700全国198800全国198900全国 6.2610.0162 199000全国7.8700.0201 199100全国 6.2500.0159 199200全国 6.2590.0159 199300全国 6.4700.0230 199400全国 6.7440.0305 199500全国 6.7150.0224 199600全国 6.7940.0223 199700全国7.0090.0274 199800全国7.0880.0279 199900全国7.1790.0309 200000全国7.1140.0361 200100全国7.6210.0381 200200全国7.7340.0471 200300全国7.9110.0549 200400全国8.0100.0577 200500全国7.8310.0556 200600全国8.0400.0622 200700全国8.1860.0656 200800全国8.2700.0670 200900全国8.3800.0729 201000全国8.2100.0893 201100全国8.8460.1006 201200全国8.9420.1059 201300全国9.0480.1132。

我国教育的现状

我国教育的现状

三、入世后中国的教育--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我国教育的现状
1、我国教育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2、与发达国家和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 的需求相比,我国教育整体仍然十分严峻 3、城市与农村教育水平差距很大 4、加入WTO给我国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我国教育的成就
材料一:20世纪末,我国完成了大规模的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 文盲的任务(两基)。到2005年,“普九” 人口覆盖率达94%,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 达99.15%,比2000年提高了0.05个百分点; 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95%,比2000年提 高了6个百分点以上。“十五”期间全国共 扫除文盲971.73万人,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 4%左右。2004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 受教育年限已达到8.3年,劳动力平均受教 育水平由小学毕业提高到初中毕业。
二 我国教育形势整体严峻
2

、 我国地区间的差距
发达城市、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已 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村地区、经 济不发达地区,教育水平、教育条 件与前者相比,差距还很大.促进 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 务.
王致中,17岁, 在贵州以背煤为生。一筐煤40公斤,从煤坑向 上爬100米,然後再走1000米山路,挣1元人民币。
我们中学生应该转变以往的追求目标,不 仅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更应该让自 己做一个完全的人、健康的人、具有自我 发展意识的人 。换个角度看,学生也应该 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寻求自我发展、 自我提高、自我提升,实现自我的全面发 展。
知识总结:
我国的教育现状
一、我国教育成就--喜人成绩 二、我国教育形势--严峻 1、我国公民受教育程度远低于其他国家,劳动 者素质偏低,高新技术人才缺乏,严重制约了我 国经济的发展。 2、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低于城市人口的受 教育水平。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2.
D. ②④
3. 列宁说:“ 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内是不可能建成共产主 义的。”这句话说明( )
A.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C. 劳动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B. 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D. 劳动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 据调查表明,当前人们就业、事业发展的收入状况与他所 接受的教育程度成正比,“脑袋满,才能钱袋满”已成为普遍 现象。因此,从个人自身发展和对国家的要求来看,受教育应 是公民的( )
中、韩、美受高中教育以上人口比例图
中、韩、美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图
⑵ 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对公 民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我国公 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⑶ 我国宪法关于公民有受教 育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一、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1. 什么是受教育权?
(1)受教育权的含义。 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 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2)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主要内容。
④ 成年人有接受成人教育的权利。
⑤ 公民可以从社会其他合法教育机构、合法途径 接受教育。
2001年我国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入学率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 9.196%
99.09% 88.7% 34.46%
2、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 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扩招迎来毕业大潮
200万大学生抢饭碗
1999年高校扩招的学生今年迎来毕业大 潮。预计今后几年,每年涌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 就业大军都在200万人以上,而其中扩招人数 较多的大专生将首先受到就业压力的冲击。 教育部日前提供的一组数字描绘了今年大 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教育部有关人士分析, 今年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并没有太大变化,毕业 生结构与市场需求矛盾十分突出。

200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教育部(2002年6月13日)2001年教育系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要求,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各项改革继续深化。

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有力地推动了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在2000年如期实现“两基”的基础上,“两基”工作又有新的进展;高中阶段教育总规模有所增长,普通高中发展迅速;高等教育继续快速发展;成人培训与扫盲教育稳步发展。

义务教育在全国如期实现“两基”规划目标的基础上,实现“两基”的地区人口覆盖率比上年又有提高。

到2001年底,实现“两基”验收的县(市、区)总数达到2573个(含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164个),比上年增加32个县(市、区);11个省(直辖市)已按要求实现“两基”。

由于学校布局调整和学龄人口的逐渐减少,小学校数、招生数及在校生数继续减少,但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男女入学性别差与上年基本持平。

2001年全国共有小学49.13万所,比上年减少6.23万所;招生1944.21万人,比上年减少2.26万人;在校生12543.47万人,比上年减少469.78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05%,其中男女童入学率分别是99.08%和99.01%,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男女入学性别差与上年基本持平。

小学生辍学率0.27%,比上年下降0.28个百分点。

小学五年巩固率为95.30%,其中女童五年巩固率为95.05%,分别比上年提高0.76和0.57个百分点。

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5.45%,比上年提高0.56个百分点。

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继续提高。

全国小学教职工637.97万人,比上年减少7.52万人。

其中专任教师579.77万人,比上年减少6.26万人。

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6.81%,与上年基本持平,小学生师比21.64∶1,比上年的22.21∶1有所降低。

由于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初中校数略有减少,但随着学龄人口高峰段上移,在校生数有所增加,辍学率降低。

“人均受教育年限”计算方法探讨

“人均受教育年限”计算方法探讨

“人均受教育年限”计算方法探讨人口社科司社会处“人均受教育年限”和“文盲率”是从不同角度反映某一人口群体受教育状况的两个指标。

“文盲率”是结构指标,反映的是教育普及状况,“人均受教育年限”是强度指标,反映的是人口受教育的总体水平。

通过大力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我国的文盲率大幅度降低,“人均受教育年限”在教育事业发展和国民素质分析中的作用日趋重要。

如何准确定义“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含义,明确其计算方法,也日益受到有关人士的重视。

一、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定义“人均受教育年限”是指某一人口群体人均接受学历教育(包括成人学历教育,不包括各种非学历培训)的年数,可用公式表示为:人均受教育年限式中E为某一人口群体中每个人的受教育年限之和,P 为该人口群体的总人数。

P一般可根据特定的需要确定,而E 的计算则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

除人口普查资料可推算外,一般很难得到某一人口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受教育年限。

为简化计算工作,便于年度间的对比,E的计算应尽量使用已有的各种经常性统计资料。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E一般采用将各种文化程度的人口乘以相应受教育年数,然后将各个乘积相加的方法计算,即:式中P i为具有i种文化程度的人口数,E i为具有i种文化程度的人口受教育年数系数(以下简称系数),i可根据我国的学制确定。

这样,人均受教育年限的计算公式可表示为:人均受教育年限可以看出,计算人均受教育年限时,需对三个要素即特定的人口群体(P)、受教育程度分类(i)和系数(E i)进行界定。

由于P和i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系数(E i)的计算就成为影响计算结果的主要因素。

在实际情况中,人口结构的变动,如年龄结构等,也会对人均受教育年限的计算产生影响,在本文中暂不讨论此类问题。

二、三种计算方法以往的工作中,我们分别采用来源不同的系数对我国6岁以上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进行了计算。

方法A:以现行学制年数为系数这种方法是将学制年数视为受教育年数。

受教育人口只要进入了某一教育等级,就以完成这一教育等级所需要的年数作为已经接受教育的年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