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劳动力素质发展状况研究-123
河南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河南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在河南省进行社会实践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河南省的社会发展现状,分析河南省的经济、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通过调研,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为河南省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众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
三、调研内容1. 经济发展在河南省的经济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以传统的农业产业为主,其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了人口流失和就业压力增大。
其次,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产业结构不够多元化,缺乏高新技术支撑。
2. 教育发展在河南省的教育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河南省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城市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好,而农村地区则存在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其次,教育改革进展缓慢,教育方法和理念仍然较为传统。
3. 医疗卫生在河南省的医疗卫生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河南省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城市地区的医疗条件相对较好,而农村地区则存在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
其次,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医院设施陈旧,医生和护士的素质和服务态度有待提高。
4. 环境保护在河南省的环境保护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河南省的环境污染严重,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和生活垃圾等因素造成了环境的恶化。
其次,河南省的环境治理手段和技术相对滞后,环保意识有待提高。
四、调研结论通过对河南省的社会实践调研,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河南省的综合实力还有待提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2. 河南省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教育改革进展缓慢,教育方法和理念仍然较为传统。
3. 河南省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医院设施陈旧。
4. 河南省的环境污染严重,环境治理手段和技术相对滞后,环保意识有待提高。
五、建议和对策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和对策:1.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河南省的经济转型升级。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零工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零工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24.07.03•【字号】豫人社规〔2024〕2号•【施行日期】2024.07.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其他规定正文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零工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航空港区组织人事部,厅机关有关处室,厅属有关单位:零工市场是向灵活就业人员与用工主体提供就业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非全日制就业和短期阶段性灵活就业的主渠道,对促进劳动者就业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布局、规范建设、高效运行、优质服务的总体要求,坚持零工市场要素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平台化协同发展,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
(二)目标任务。
将零工市场纳入高质量充分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整体谋划,到2025年底,基本建成“1+19+N”零工市场服务体系,即建设1个省级综合性的零工市场,19个省辖市(含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分别建设1个市级综合性的零工市场,县(市、区)聚焦重点行业、特色产业建设N个专业性的零工市场,结合基层就业服务网点建设,设立零工服务站点,初步实现省市县零工市场服务全覆盖。
二、推进零工市场要素化配置(三)明确配置要素。
推进零工市场要素化配置是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的重要基础。
各地要牢固树立系统观念,从满足零工劳动者、零工岗位提供者和零工市场建设运行者三方服务需求出发,梳理市场建设、机制运行、服务监管等环节的任务要求,进一步明确零工市场的信息收集发布渠道、人岗匹配方式、运行模式、场地设施、经费来源、权益保障、监督评估等关键要素的内涵和实现路径,坚持零工市场的灵活性、公益性和普惠性,科学编制零工市场建设或改造提升方案。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及政策研究
省每年由于环境污染 以及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损失 大概 在 30亿元 左右 。l 就意 味着 环 境污 染所 造 0 l 这
成 的损失抵 消 了相 当 一 部分 经 济增 长 , 污染 已成 为 影 响河南省 经 济增 长 的重 要 问题 。从第 三 产 业 看 , 20 0 3年 以来 , 南省 第三 产业 的 比重处 于 稳 中有 降 河
很 多 问题 , 主要 表现 为第 三产业 比重过低 、 产业 内在 素质低 、 产业 结构升 级缓慢 。表 2为 2 1 0 1年河 南省 三次 产业结 构 与 全 国平 均 水 平 及 部 分 兄 弟 省份 的
比较 。 , 。
从 表 2可 以看 到 , 南省第 一产业 比重 过高 , 河 第
Jn 2 2 u . 0l
V0. . 1 27 No 2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及政策研究
王 三 芳
( 南 工 程 学 院 经 济 贸 易 系 , 南 郑 州 4 19 ) 河 河 5 1 1
摘要 :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 积极探索河南特 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 是河南省 实现 新一轮 发展 、 加快 中原经济 区建设 的一项长期而紧迫 的任 务。加快产业 结构优化 升级 , 发展现代产 业体系 , 是推进 河南省 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 , 三次产业只有不断优化协调 , 才能实现河南 省 由经济大 省向经济强省迈进 。要改变河 南省产 业结构现状 , 就需要制定河南省产业结构中长期发展 战略, 发展 高新 技术产业 , 提高企业 的 自主创 新能力 , 高河南 提 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 : 河南 省; 产业结构 ; 优化升级 ; 自主创新 ; 行业集 中度 ; 高新技术产业 中图分类号 :2 92 6 1 F 6 .7 .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64— 38 2 1 )2— 0 4— 5 17 3 1 (0 2 0 0 1 0
河南省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河南省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制造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而服务型制造业也应运而生,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河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其制造业服务化发展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一、现状问题1、服务能力不足河南省的制造业服务化程度相对较低,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
服务人员质量和数量都存在较大差距,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缺乏,造成了服务质量的下降,制约企业的发展。
2、信息化程度低河南省制造业基础较弱,信息化水平也相对较低。
制造业企业在服务化转型过程中,缺少信息化支撑,加强了管理成本和难度,且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3、服务缺乏差异化河南省的制造业企业服务缺乏差异化,并没有依据市场需求提出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模式,造成了同质化的竞争,难以提升企业的服务品质和效益。
二、对策建议1、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和建设通过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加强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数字化制造,通过智能化、自动化等手段提高生产工艺效率,实现生产可视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
积极推动差异化服务,制定相应的服务标准和技术标准,以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提高产品差异性和技术含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4、优化政策环境加强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投资和经营环境,引导企业加强自身的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含量,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升级和发展。
同时,也要加强与其他行业的整合和协调,增强制造业的服务性和产业效益。
综上所述,河南省的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一起加强措施,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信息化程度,推行差异化服务模式,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进程。
河南就业贫困情况汇报材料
河南就业贫困情况汇报材料近年来,河南省就业贫困情况备受关注。
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河南省在就业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就业问题更加突出。
本文将对河南省就业贫困情况进行汇报,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支持。
首先,就业贫困的现状。
河南省贫困地区的就业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就业机会不足、就业技能不足、就业环境恶劣等方面。
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大多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和培训,缺乏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导致他们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
此外,贫困地区的就业环境也较差,缺乏良好的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障制度,劳动者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其次,就业扶贫的政策和措施。
为应对就业贫困问题,河南省政府积极出台了一系列的就业扶贫政策和措施。
例如,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职业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技能和竞争力;鼓励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增加就业机会;建立健全就业援助机制,为贫困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和帮扶;加强对贫困地区就业环境的改善,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水平。
再者,就业贫困的挑战和对策。
尽管河南省在就业扶贫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例如,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就业机会有限;贫困地区的劳动力素质较低,技能匮乏;贫困地区的就业环境亟需改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强对贫困劳动者的培训和帮扶,鼓励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推动贫困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就业机会增加。
最后,就业扶贫的展望和建议。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就业扶贫的力度,加强政策的落实和执行,确保扶贫政策惠及到每一个贫困劳动者。
同时,需要加强对贫困地区的产业扶持,推动产业升级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贫困劳动者的培训和帮扶,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和竞争力,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综上所述,河南省就业贫困情况依然严峻,但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克服各种困难,努力推动就业扶贫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河南省的就业贫困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劳动者的就业状况将会得到明显改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更大的贡献。
河南省农村人现状分析报告
河南省农村人现状分析报告引言河南省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农村人口也相对较多。
农村人现状是了解和研究农村经济、农村社会以及乡村振兴等问题的基础。
本文将从河南省农村人的生活条件、教育水平、就业情况和城乡差距等角度,对河南省农村人现状进行分析。
1. 生活条件河南省农村人的生活条件总体来说还有待提高。
农村人的住房条件相对较差,很多农村人还居住在破旧的房屋中,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
农村人的饮水条件也有待改善,许多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水质不达标的问题。
此外,医疗卫生条件也是农村人面临的困难之一,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就医难、就医贵是农村人普遍面临的问题。
2. 教育水平河南省农村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是农村教育普及化的难点。
农村地区的学校条件差,校舍老化,缺乏教学设施。
农村学生的学业成绩也相对较低,高等教育机会有限,很多农村学生只能就近就读中职学校或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
3. 就业情况河南省农村人就业面临着困难。
由于人口众多,农村就业压力较大。
农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相对较低,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农村青年在外打工,存在着工资低、劳动强度大等现象。
同时,农村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创业资金,限制了农村人的创业意愿和能力。
4. 城乡差距河南省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较大。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乡收入差距也较大,农村居民的收入相对较低。
此外,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障制度也相对较弱,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需求。
5. 对策建议针对河南省农村人现状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建议:- 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的生活条件。
- 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
- 加大对农村人的职业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
- 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加大对农村创业的扶持力度。
- 建设完善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河南人才社会化市场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河南人才社会化市场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作者:孟莉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7年第1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经济逐步深入背景下,我国人才市场发展依旧处在滞后状态。
河南省是我国的一个大省,其落后的人才市场管理依旧对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造成了极大制约。
由此可见,对河南人才社会化市场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人才管理服务的现状及问题,阐述社会化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的内涵及特点,对河南人才社会化市场化管理服务体系构建策略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河南人才市场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一、河南省人才管理服务的现状及问题(一)河南省人才资源开发现状近年来,河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人才队伍规模迅速扩大,结构日趋合理。
但这与河南省发展战略定位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人才发展的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为:高层次实用型人才稀缺,高层次人才在地区分布、专业结构和行业产业分布上不均衡且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二)河南省人才管理服务的现状及问题河南省人才管理服务工作成效有目共睹,形成了提供系统化人力资源服务的专业机构和服务平台,为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市场各主体对人才服务质量的需求日益提升,人才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也开始凸显,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体制性分割。
长期以来,在国内人力资源领域存在劳动、人事两套各自独立的管理体制,河南省也同样如此,有着劳动力、人才两个市场,即便近些年河南省针对此项问题采取了一定整治措施,但现阶段两个市场依旧各自独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体制性分割,造成人才管理服务体系业务功能相互交叉,引发职能不明确、管理缺位和错位等一系列问题。
2.人才市场专业化水平不足。
一方面,河南省人才市场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偏低;另一方面,受现阶段河南省人才市场专业化水平不高影响,市场用人单位少、应聘人员不足,进而难以产生规模效应。
河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河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河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现状及问题•河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问题原因分析•河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对策建议目•结论与展望录01引言1研究背景及意义23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
培育高素质农民是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研究河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有助于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水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分析河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河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河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方法02河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现状及问题培训体系逐渐完善河南省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涵盖了农业技术、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
河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现状培训内容丰富河南省农民教育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使用等,同时也涉及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
培训形式多样河南省农民教育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课堂教学、现场教学、远程教学等,同时也开展了农民创业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
培训对象不全面河南省农民教育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而其他年龄段和层次的农民则较少涉及。
培训师资不足河南省农民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存在不足的情况,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无法满足农民的学习需求。
培训设施不完善部分地区农民教育培训的设施设备不完善,如缺乏专用教室、实验场地等,影响了培训效果和质量。
培训内容与需求不匹配尽管河南省农民教育培训的内容丰富,但与农民的实际需求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导致部分农民对培训内容不感兴趣或难以掌握。
河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03河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问题原因分析政策支持不足缺乏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01河南省在农民培育方面的政策多为短期政策,缺乏长期稳定的支持,导致农民参与培育的积极性不高。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2018年度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优秀调研成果的通报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2018年度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优秀调研成果的通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公布日期】2019.08.26
•【字号】豫人社办〔2019〕65号
•【施行日期】2019.08.2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
正文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2018年度河南省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优秀调研成果的通报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厅机关各处室,厅属各单位:2018年以来,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破解工作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和推动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
为促进调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升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开展了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调研成果评选工作。
经过推荐、初评、专家评审等环节,评选出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30篇,现予以通报。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改革发展任务十分繁重。
希望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掌握实际情况,研究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调
研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推动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再上新台阶。
附件: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调研成果获奖名单
2019年8月26日附件。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2019年度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通知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2019年度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20.09.01•【字号】豫人社〔2020〕19号•【施行日期】2020.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2019年度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通知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管委会、省直管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厅机关各处室、厅属各单位:《2019年度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已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批准,现予公布。
2020年9月1日(此件主动公开)(联系单位:规划财务处)2019年度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
全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全力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劳动就业年末全省就业人员6562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145万人。
全省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34.7%;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9.2%;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36.0%。
2019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8.3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6.0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12.84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9.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7%。
全年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选派1100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服务。
全年全省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7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达3040.89万人。
其中,省内转移1826.01万人、占60%,省外输出1214.88万人、占40%。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分析与对策
一、引言2019年2月,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全文发布。
文件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而农村劳动力能否顺利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三农问题的解决进度。
农村人口转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经济因素是迁移的主要原因(张小莉,2015),对这一现象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国外侧重于农村人口流出理论,如“推力-拉力”理论、刘易斯模型、托达罗模型等,从理论方法、操作模式、实践进程、评价机制等方面(王洪亮,2018)[1]进行了严密分析。
国内侧重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和农民收入低是影响农村人口流出的重要因素(张锐尧和谷建全,2011),此外,还存在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弱化(张益民和豆志杰,2018)[2];思想观念守旧,法律意识淡薄(曹圣伟等,2018),产业支撑能力有限(周彩云,2017)等其他的制约因素(刘岱宁,2014),并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陈辉,2017),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张文等,2010),以工业发展减少农业人口对农业的依附力(郑杭生等,2015)等可行路径。
河南作为农村人口流动大省,笔者拟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常态时代背景分析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点,探索其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的对策,促进河南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协调发展。
二、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概况(一)劳动力转移现状1.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一个地区的城镇化率反映该区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河南省是一个人口劳动力大省,其近年来城镇化情况如表1所示。
表12014—2018年河南省城镇化数据单位:万人;%注:数据来源于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近五年来,河南省农村人口不断减少而城镇人口增量明显,其城镇化发展迅速反映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人口逐渐转移到城镇。
但另一方面,河南省2018年人口总数达到了10906万人,比2017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分析与对策马缓缓(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201600)【摘要】“三农”问题对于国计民生至关重要,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又影响三农问题的解决。
河南省三大产业变化趋势
河南省三大产业变化趋势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现在,河南省的三大产业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本文将重点讨论河南省三大产业的变化趋势。
一、农业产业1.农业现状河南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农业产业一直是河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
目前,河南省的农业总产值占全省经济总产值的比重仍然较大,但是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机械化的推进,河南省农业产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2.农业发展趋势(1)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是河南省农业发展的方向。
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农作物种植的效率和产量,同时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因此,河南省农业产业将继续向现代化发展,农业结构将逐渐调整。
传统的粮食种植将逐渐减少,而经济作物和园艺作物的种植将逐渐增加。
(2)农业科技创新河南省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提升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通过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打造河南省农产品的品牌形象。
(3)农业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农业领域,河南省也将进行供给侧改革,通过改革农业生产体制,提高农业供给的质量和效率,调整农产品的供求关系。
同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工业产业1.工业现状河南省的工业经济也发展迅速,工业总产值大幅增加。
目前,河南省的工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重型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2.工业发展趋势(1)产业升级河南省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研发,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制造业领域,河南省将加大对装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提升产业链的附加值。
(2)绿色发展河南省将注重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
通过推广和应用环保技术,减少工业产生的污染物和废弃物,提高工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经济赋能河南省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及创新路径探究
数字经济赋能河南省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及创新路径探究摘要:本文从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研究背景入手,深入剖析河南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提出了促进河南乡村产业振兴的对策建议。
数字经济的核心内容是数字化技术、信息和数据,它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主要的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为主要的推动力。
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新经济形态。
作为河南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数字技术赋能。
本文在分析数字经济赋能河南乡村产业振兴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经济;乡村产业振兴;创新路径探究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持,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的必然途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
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将乡村发展和乡村治理的重点工作做得更好,要将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起来。
在同一年,还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开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速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河南省加快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实现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如今,河南数字技术已经变成了乡村振兴的一种主要动力,它给农村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新的动能。
因此,农业农村部指出,要加速发展数字农业农村,推动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的运用。
一、数字技术赋能下的河南农业生产现状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高效化,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当前,数字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生产,助力实现生产管理现代化。
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和控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数字技术赋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河南省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豫劳鉴[2012]6号
河南省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正文:---------------------------------------------------------------------------------------------------------------------------------------------------- 河南省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豫劳鉴[2012]6号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九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劳动能力鉴定工作,保护伤病残职工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河南省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和《关于劳动能力鉴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3〕25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劳动能力鉴定,是指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申请,组织劳动能力鉴定专家,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运用医学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当事人进行的劳动功能障碍程度、生活自理障碍程度以及其它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情况进行鉴定(确认)并作出技术性结论的活动。
主要包括因工伤残鉴定和非因工伤残、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等。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劳动能力鉴定是执行国家标准的技术性行为。
劳动能力鉴定依据标准为《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国家标准GB/T16180-2006)和《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劳社部发〔2002〕8号)。
第五条省和设区的市应当建立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分别由同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同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和劳动能力鉴定组织管理工作。
第二章职责第六条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主要工作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二)制定修订劳动能力鉴定规章制度并监督组织实施;(三)负责本管辖区域内的劳动能力鉴定;(四)指定劳动能力鉴定医疗机构并对其进行定期考核;(五)选聘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并组成专家库;(六)负责对从事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的专家和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管理考核;(七)领导和监督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开展工作;(八)指导下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工作;(九)总结交流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经验;(十)其他与劳动能力鉴定有关的工作。
全镇劳动力资源调查汇报 - 调查研究报告
全镇劳动力资源调查汇报 - 调查研究报告为全面准确掌握镇劳动力资源有关情况,镇统计站于10月份联合镇28个村1个街道开展了劳动力资源和就业情况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一、全镇劳动力资源现状本次调查涉及劳动力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及就业情况三方面。
调查统计全镇常住人口数41532人,其中16至60周岁的劳动力资源人口共26123人,占常住人口数的62.9%。
从年龄结构看,16到25周岁的6063人,占劳动力资源的23.2%,26-40周岁的7476人,占劳动力资源的28.6%,41-60周岁2的12584人,占劳动力资源的48.2%。
从劳动力文化结构来看,具有小学文化程序的有10650人,占劳动力资源的40.8%,初中文化程度的11629人,占劳动力资源的44.5%,高中文化程度的2907人,占劳动力资源的11.1%,大专文化及以上的937人,占劳动力资源的3.6%。
从劳动力就业情况看,流出外省的有12445人,占总劳动力资源的47.6%,省内县外就业的2049人,占7.8%,县内就业数1246人,占4.8%,在所有劳动力资源人口中,从事农业生产人数9137人,占总资源的35%,劳动力资源中尚有1246人尚未就业。
二、全镇劳动力资源特点一是文化层次低。
在此项调查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总计3844人,占劳动力总资源的14.7%,比例很低,大多数劳动力仍只是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劳动力水平较为低下。
二是流出劳动力多,全镇常住人口41532人,而省外就业的劳动力就有12445人,占总人口的30%,更接近劳动力总资源的近半数,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
三是二、三产业成为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行业,在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资源中,大多是在家务农,外出就业劳动力中,大多从事工业和建筑业,其次是商业、餐饮等,且外出就业大多属自发性、盲目性,多数通过熟人介绍及裙带关系外出,缺乏利益保障。
三、几点启示1、提高劳动力素质,进行多行业、多方位的技术培训。
河南省人口发展现状与展望-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河南省人口发展现状与展望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河南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在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到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六普”)的10年内,作为全国第一户籍人口大省,河南在人口数量、规模、结构、素质等方面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既存在有利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积极因素,同时又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突出问题。
在新时期,通过对河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不仅有利于把握当前复杂的人口形势,全面做好人口工作,而且有利于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一当前河南省人口发展现状通过对河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进行分析,当前河南人口发展呈现出如下变化趋势。
1.人口总量依然是全国第一早在2010年7月,河南省总人口就已经突破1亿大关,成为全国第一个人口过亿的省份。
然而,就常住人口来说,河南增速较缓,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河南省常住人口为94023567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92558060人相比,10年间共增加1465507人,增长1.58%。
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16%。
至此,河南省常住人口数量从全国第一位下降到第三位,低于广东和山东(见图1)。
尽管如此,但由于常住人口中不包括长期在省外学习、生活、工作的外出人口,考虑到河南省作为人口流出大省的因素,如果加上流出人口,河南人口已超过1个亿,仍然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
图1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排前三位的省份变化2.家庭户规模日趋小型化随着人口生育水平的下降,河南省每个家庭所拥有的子女数量越来越少;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日益改善,加之家庭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促使家庭户数量、规模结构不断发生变化。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河南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2593万户,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2479万户增加4.6%。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7人,高于全国3.10人的水平,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3.7人减少0.23人,全省家庭户规模日趋小型化(见图2)。
河南调研报告
河南调研报告
经过对河南省的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一、河南省的经济发展较为稳定。
河南省是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排名第6位的省份,其经济总量逐年增长。
其中,河南省的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是主要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河南省还在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技术和新能源等。
二、农业是河南省的重要产业。
河南省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大省,一直以来都在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河南省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相对先进,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得到了提升。
此外,河南省还在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三、河南省的人口规模庞大,城乡结构相对合理。
河南省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城乡居民比例相对均衡,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
由于有着庞大的劳动力资源,河南省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外流,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
四、河南省在教育和科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河南省的教育体制较为完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
同时,河南省还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实验室,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然而,河南省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环境污染、农村发展落后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河南省加强环境保护,推进
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综上所述,河南省在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教育和科技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相信在政府的引导下,河南省将会持续推动各领域的发展,实现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河南社科联调研报告
河南社科联调研报告河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河南省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河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组织了这次调研,旨在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数据分析等方法,调查范围包括了河南省各个地区的城乡居民、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
三、调研内容和结果:1.经济发展:调研结果显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较为快速,GDP增长率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但仍需加大创新力度和技术升级,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度。
2.就业问题:调研发现,河南省的就业形势严峻,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城镇失业率居高不下。
为了解决就业问题,需要加强技能培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教育和人才培养:尽管河南省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数量仍然存在差距。
在未来,需要加强教育体系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4.环境保护:河南省近年来积极进行环境保护工作,但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仍然严重。
应加强环保力度,加大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的力度。
5.农村发展:调研结果显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存在差距。
需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6.社会稳定:调研显示,河南省的社会稳定状况较好,但仍存在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
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
四、建议和措施:1.加强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提高河南省的经济竞争力。
2.加强就业培训,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解决河南省的就业问题。
3.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4.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减少污染排放,改善河南省的环境质量。
5.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6.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
当前河南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建议
当前河南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建议一上半年河南就业基本情况(一)就业工作保持总体稳定总的来看,当前各项就业指标完成较好。
上半年,河南省主要就业指标完成良好,跑“赢”时序进度。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1.64万人,完成任务的65.12%;失业人员再就业19.52万人,完成任务的78.1%;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59万人,完成任务的82.33%;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7.3万人,完成任务的93.25%(见表1);城镇登记失业率2.96%,继续保持在合理可控区间。
与上年同期相比,城镇新增就业减少2.59万人,减幅约为3%,在城镇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出现了增量和增幅的小幅下降。
这与河南省全面推行城镇新增就业实名制登记制度,进一步挤出重复计算“水分”相关,也与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相对减少有关。
新增就业减量和减幅仍在合理范围内,河南省就业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表表912022年上半年河南就业工作完成情况类别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万人)71.6419.526.5937.3目标完成率(%)65.1278.182.3393.25表12022年上半年河南就业工作完成情况(二)人力资源市场运行基本平稳从人力资源市场运行状况来看,市场供求基本平衡,整体表现好于预期。
1~6月,河南省郑州、洛阳、开封、新乡、安阳、许昌6个监测城市公共人力资源市场数据显示,上半年进场招聘单位累计提供就业岗位56.6万个,进场求职人员37.5万人;同时,市场中介机构的监测数据显示,全省网络招聘市场上半年发布职位152.5万个,活跃人才133.2万人,招聘供需比为1.1∶1;综合线上线下招聘供需情况,河南省综合求人倍率约为1.22,高于2022年求人倍率1.20,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其中,民营企业作为就业创业的主要领域、吸纳就业的重要“容器”,其作用和地位仍然举足轻重,从网络招聘市场情况看,第二季度民营企业发布招聘职位数量占职数总量的56.9%,需求人数达到86.77万人,表明河南省民营企业对经营发展预期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劳动力素质发展状况研究
内容摘耍:劳动力素质制约着产业结构的升级。
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本文发现河南省的劳动力素质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适应。
但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河南省劳动力素质的制约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如劳动力素质虽逐年提高,但总体质量仍偏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科技进步速度缓慢;劳动力素质地区差距加大,等等。
关键词:劳动力素质平均受教育年限R&D经费支出
产业素质是产业运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特性,这种内在特性直接决定产业运行质量的好坏。
产业素质主要包括产业发展的制度素质、技术素质、劳动力素质和资本素质。
由此可见,衡量从业人员素质高低的劳动力素质是影响产业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
劳动力素质主耍包括劳动者的身体素质和智力素质两方面。
一般地讲,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力将直接制约产业结构的升级。
为了进一步分析河南省劳动力素质对产业结构的作用,首先分析了河南省劳动力素质的状况,并与其他省劳动力素质进行比较分析。
劳动力素质的总体质量仍偏低
表1显示了五次人口普斉河南省文化程度状况。
从绝对数值上看,1964- 2000年,河南省居民文化程度不断提高,逐渐改变了过去文盲和半文盲占大多数的局面。
1964年,大学学历和相当于大学学历的人口仅有9. 3万人,而文盲和半文盲(12周岁以上人口)达到2146. 8万人。
2000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前者增加到247. 5万人,后者减少到543. 2万人。
1964年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2. 91年,之后逐年上升,到2000年平均受教育年限达7. 99年,与1964年相
比增加4. 08年。
总体上讲,河南省的居民文化程度在不断提高。
表1各项比重指各指标占全省人口的百分比。
从各指标的比重看,在整个人口结构中,初中以下(包括初中)的比重仍占较大,以2006年的数据为例,初中以下比重为78. 46%,高中、大学和相当于大学的比重仅为12.70%,这说明河南省的总体人口素质仍然偏低,劳动力素质结构不合理。
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河南省2006年的专业技术人员为2041056人,相对于2005年,增长了 3. 69%;从专业技术人员占全省从业人员的比重看,由2005年的3. 48%上升到了 2006年的3. 57%。
这说明河南省专业技术人员无论是从绝对数上还是纵向比较的相对数上看,都有了一定的增长。
下文将河南省与其他省份进行横向比较(见表3)。
从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从专业技术人员的绝对数上看,2006年底河南省
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为204. 1万人,排名第三,仅次与山东省的232. 1万人,
广东省的230. 4万人。
但是从专业技术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看,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平均比重为28.27%,其中河南省的比重为28. 70%,排名18位,
仅仅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这就说明在整个就业人员比例中,河南省的专业
技术人员还比较缺乏。
从表4中选择的各项指标看,科技活动人员、当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
有R&D活动的单位数、R&D经费支出、专利申请数和拥有发明专利数,2006年
较2005年都有一定的增长,尤其是2006年的科技活动经费增长了 42. 10 %,
R&D经费支出增长了 41.97%,专利申请数增长了 44.43%。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有科技活动的单位数下降了 10.81%,科技活动机构数下降了 4. 41%,有R&D活
动的单位数基本保持不变。
2006年河南省的R&D经费支出为846143万元,河
南省全省GDP为124960000万元,R&D经费支出仅占GDP的0. 68%,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10%。
从总体上看,河南省的科技进步速度缓慢。
劳动力素质地区差距加大
从表5中河南省内各地市的各项指标比重看,劳动力的学历构成表现出了
较大的地区差异。
从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比重看,河南省的平均水平是0.35%,
各地市中只有郑州市、开封市和洛阳市超出了平均水平,其中郑州市为0.91%,
开封市为0.44%,洛阳市为0.37%,而驻马店市仅为0. 12%;从大学本科及以上
学历的比重看,郑州市和洛阳市分别为10. 75%和7. 25%,均高于整个河南的平
均水平(7.02%) 3. 73和0.33个百分点,而许昌市仅为4. 69%。
何风霞在《区
域产业素质与产业结构升级实证分析》一文中,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发现劳动力素质(人力资本)对区域的生产总值有较大影响。
表5数据显示,
平均受教育年限和该地区的人均GDP有较大的关系。
人均GDP较大的洛阳市、
焦作市、三门峡市和郑州市,平均受教育年限均高于河南省的平均水平7. 75年;
而在经济较落后的信阳、商丘和周口市,其平均受教育年限依次为6. 36年、
7. 14年和7. 16年,分别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1.39年、0.61年和0.59年。
综上,与其他各省相比,见表6可知,2004年全国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平均
值为8.23年,河南省为8.36年,略高于平均值水平。
从全国各省市的排名看,
河南省排名12。
河南省的劳动力素质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适应,其平均受教
育年限高于经济落后地区西藏、云南、青海等省,低于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
天津。
结论
为了缓解河南省劳动力素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制约作用,河南省必须想方
设法提高其劳动力素质。
据中国科学院一项研究表明,投资于人力资本对提高
经济增长率最有效。
如果人口增长率下降1个千分点,人均GDP年增长率可提
高0.36-0. 59个百分点;如果普及初等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每提高1个千分点,人均GDP年增长率可提高0.35-0. 59个百分点。
两者的综合作用可提高人
均GDP增长率0.7-1. 18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所以,河南省要提高劳动力素质,必须加大人力资本投资。
其实现途径如
强化技能职业教育、重视对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降低高等教育收费门槛、通
过政府和民间两条途径普及高等教育、制定具体的政策与法规保障河南省人力
资源开发等等。
参考文献:
1. 李新国.产业素质与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6
2. 靳伟莉.河南省第二、三次产业劳动力素质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7
3. 何风霞.区域产业素质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
2007.19
4. 河
南省统计局.河南省统计年鉴(2007)
[ 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