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重点二

合集下载

二中档案室管理制度范文

二中档案室管理制度范文

二中档案室管理制度范文一、文档管理制度1. 文件收发管理(1) 文件的发放:档案室管理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将发放的文件送达指定人员手中,并记录发文人、接收人、文件名称、发出日期等相关信息。

(2) 文件的接收:接收人应及时确认收到文件,并在文件上签字确认,以便于留存档案记录。

(3) 文件的归档:接收人在处理完文件后,应立即归还至档案室,由档案室管理人员进行归档管理,并记录归档日期、归还人等信息。

2. 档案管理(1) 档案的整理:档案室管理人员应根据文件的类型、性质等进行分类整理,确保档案的有序存放。

(2) 档案的标识:每个档案应附上标识标签,标注档案名称、归档日期、保管期限等重要信息,以便于查找和管理。

(3) 档案的存放:档案应存放在专门的文件柜或文件架中,按照分类和编号的顺序进行排列,确保档案的安全和易查找。

3. 档案借阅管理(1) 借阅申请:借阅人员需填写借阅申请表,并注明借阅原因和预计归还日期。

(2) 审批程序:档案室管理人员应对借阅申请进行审批,并在申请表上签字确认。

(3) 档案借出:经过审批后,档案室管理人员可以将档案借出,同时记录借阅人、借出日期等信息。

(4) 档案归还:借阅人应按照约定的时间归还档案,并在归还时填写归还单,由档案室管理人员记录归还日期等信息。

(5) 档案的登记和验收:档案室管理人员应对归还的档案进行登记和验收,确保档案的完整。

4. 档案销毁管理(1) 销毁申请:档案室管理人员应编制销毁申请表,注明销毁文件的名称、份数、存放期限等相关信息,并签字确认。

(2) 审批程序:销毁申请需经过相关部门或领导的审批,才能进行后续的操作。

(3) 销毁过程:销毁档案时,应通过专业的销毁单位进行,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彻底销毁。

(4) 销毁记录:销毁完成后,档案室管理人员应记录销毁日期、销毁方式等信息,并保留相应的销毁证明。

二、档案安全管理制度1. 出入管理(1) 出入登记:每个进入档案室的人员都需要登记姓名、单位、来访事由等信息,并由档案室管理人员进行审核和登记。

档案管理学重点

档案管理学重点

档案按载体可分为:★甲骨档案、金文档案、石刻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文牍档案(东汉后产生)、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

前六种称为古代档案平复帖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纸质档案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时刻档案是石鼓文,是公元前770年秦襄公送周平王东迁后的纪公石刻档案损毁的原因战争的原因、政治的原因、认识的原因、外来侵略的原因档案在《档案法》上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于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1996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正。

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的来源从形成者看来源,有三类:机构、组织、个人。

1996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档案有三种所有形式: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个人所有。

档案形成(简答)★★★档案是由文书转化而来的。

转化条件有三:(一)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成为档案所谓办理完毕是相对而言的,主要是指完成了文书处理程序,不能理解为一切文件都要把文件中所说的事情全部办完,才算办理完毕。

情况有以下三种:1、文件内容要求马上办理完毕,并且已经办理完毕。

2、文件内容要求长期执行(办理),但只要完成了文书处理程序也算一种,如国家的法律、条约、契约、合同、经济远景规划等,只要经过签收、传阅、研究讨论和贯彻执行也算办理完毕。

3、不需要具体办理,只需完成文书处理程序就算办理完毕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

(二)具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能成为档案。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文件是档案的基础,档案是文件的精华”。

(三)按照一定的规律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成为档案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文件是档案的因素,档案是文件的组合。

2档案管理学第二章档案工作概论

2档案管理学第二章档案工作概论


1996年9月5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 法》规定: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 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完全,便于社会 各方面的利用。这就是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档案工作基本原则是一个有机整体。统一领导、分级 管理是组织和制度保证,维护档案的完整和安全是基 本要求,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是目的和宗旨。它们 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共同促进档案工作的发展。
档案工作的服务性,是档案工作 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因素。在社会 历史的各个阶段,档案工作都必然为 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档案 工作之所以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和支 持,归根到底是因为各行各业都需要 档案为之服务。
第二节 我国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我国第一次明确地规定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在 1955年,中共中央批准了一个《文书处理工作和 档案工作暂行条例》,条例规定了档案工作的基 本原则:“集中统一地管理机关档案,维护档案 的完整与安全,便利机关工作,反对分散保存。” 1956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 决定》中规定: “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集中统 一地管理国家档案,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 于国家各项工作的利用”。

三、档案工作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档案工作的八项内容,构成了一个特定的工作系 统。八项工作中,除了鉴定和统计环节外的六项 工作基本构成了一个流程性的工作过程,收集是 档案管理的起点,整理是档案管理的核心,提供 利用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
文书处理 阶段
收集
整理
保管
鉴定
统计 登记
反馈 调整
编研
提供 利用

档案管理实务复习重点

档案管理实务复习重点

档案管理实务复习重点
1.档案的含义: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各种载体形式的历史记录。

2.档案的分类
1) 按来源分:党务档案,国家政务档案,公安档案,诉讼档案,
会计档案,科技档案,艺术档案,文化档案等。

2) 按载体分:甲骨档案,金石档案,泥版档案,简牍档案,胶片
档案。

3) 按记录方式分:文字档案,图形档案,音像档案,电子文件等。

4) 按形成时间分:古代档案,近代档案和现代档案。

(古代和近
代统称为历史档案)
5) 按所有权分:国家所有档案,集体所有档案和个人档案,在外
国分为公共档案和是人档案。

3.档案的价值
1)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参考价值)。

2)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

4.档案室的类型
1.普通档案室
2.科技档案室
3.声像档案室
4.人事档案室
5.综合档案室。

档案管理重点

档案管理重点

第一章1.档案实体管理:档案实体管理是指针对处于实体状态的档案(广义上来说,包括档案及其复制品)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

(根据事物现实存在的状态及情况对其实施管理。

)2.档案: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原始信息。

档案的构成,一般地讲有两个部分,即载体与内容。

3.档案实体管理的原则:来源原则;全宗原则;有机联系原则;保管和利用方便原则。

4.来源原则:来源原则就是把同一机构、组织或者个人形成的档案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1.档案保管期限表:是用表册形式列举档案的来源、内容和形式并指明其保管期限的一种指导性文件。

2.档案价值:档案价值是指档案这一客体对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凭证和情报作用,而表现出的有用性及有用程度。

3.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就是档案馆(室)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判定档案的价值,确定档案保管期限的一项工作。

简单的说,就是判定档案的价值、决定档案存毁(生死存亡)的工作。

4.影响档案价值的因素:其中的主体是指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以各种方式和手段认识改造世界的人(个体、团体、人类、社会),客体则是主体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所指向和把握的客观对象。

承载知识、信息的档案——客体,也只有与主体的需要发生关系才能产生或表现出价值。

主、客体之间是一种满足与被满足、需求与被需求的关系。

档案的价值不是由单方面决定,而是相互作用的产物,即取决于档案客体的属性和主体的需要这两方面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

5.鉴定档案价值的原则:必须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分析主体和主体本身的需要,用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效益的观点,判定档案的价值。

1.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去衡量档案的价值。

2.分析主体和主体本身的需要。

3.全面的观点。

4.历史的观点。

5.发展的观点。

6.效益的观点6.论述档案价值鉴定的标准:一、档案属性标准(一)档案的来源标准1.分析文件的价值,应站在本机关的角度。

档案管理学复习资料重点

档案管理学复习资料重点

名词解释1、来源原则所谓来源原则就是:“把同一机构、组织或个人形式形成的档案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管理的原则。

”对来源原则可以简单理解为,产生于一个特定机构或组织的全部档案应集中保存,不能把它与其他来源的档案相混合。

2、全宗原则全宗原则是来源原则的具体化,全宗原则是将一个全宗的档案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并以这一有机整体的不可分散性作为基本的管理原则提出。

3、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所谓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就是档案馆(室)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判定档案的价值,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的一项工作。

简单地说,就是判定档案价值,决定档案存毁(生死存亡)的工作。

它是档案工作的业务内容之一,是档案馆(室)的一项专门业务。

4、档案保管期限表(必考)档案保管期限表,是用表册的形式列举档案的来源、内容和形式并指明其保管期限的一种指导性文件。

它是档案室、档案馆鉴定档案价值和确定档案保管期限的依据和标准。

5、全宗全宗是一个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个人形成的具有有机联系的档案整体,是档案馆档案的第一层分类、管理单位。

6、立档单位立档单位是构成档案全宗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个人或生产建设、科研项目的组织者,通常称为“全宗构成者”。

7、个人全宗个人全宗是社会知名人士(如社会活动家、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企业家、英雄模范等)在其一生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整体。

8、档号档号是档案馆(室)在整理和管理档案过程中,以字符形式赋予档案的代码。

档案通常包括全宗号、案卷目录号、案卷号、件号、页号。

9、档案代理卡档案提供利用和档案馆(室)内部工作,有时需要将库房中已排架分类的档案,暂时移出库外。

为了便于库房管理,工作人员掌握档案流动情况和进行安全检查,可以填制一种卡片放在档案原来存放的位置上,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代理卡或代卷(件)卡。

10、全宗卷全宗卷是档案馆(室)在管理某一全宗过程中形成的,以全宗为单位,由说明全宗历史情况的有关情况的有关材料组成的专门案卷。

包括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利用、档案管理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材料。

2024年档案管理工作计划最新(4篇)

2024年档案管理工作计划最新(4篇)

2024年档案管理工作计划最新一、总体目标2024年,我们将致力于发展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体系,建设高效、便捷、安全的档案管理系统,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为组织的发展和决策提供坚实的依据和支持。

二、工作重点1. 档案数字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已成为档案管理的趋势和必然选择。

我们将制定档案数字化的具体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起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将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确保数字档案的完整性和可信度。

2. 档案分类与整理档案分类和整理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

在2024年,我们将对现有档案进行全面的分类和整理,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分类体系和整理方法,确保档案的易查找和高效利用。

同时,我们将制定档案保存期限和销毁规定,及时清理和销毁过期的档案,保持档案管理的紧凑性和高效性。

3. 档案存储与保管档案的存储和保管是保证档案安全的重要环节。

我们将重新评估现有的档案存储设施和保管措施,对档案的存储条件和环境进行改进和升级,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我们将建立档案借阅和归还制度,加强对档案流转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和准确。

4. 档案查询与利用档案的查询和利用是档案管理的核心目标。

在2024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档案查询和利用的服务机制,提供更加快捷和便利的查询和复制服务,满足各级管理部门和用户的需求。

同时,我们将加强对档案的利用研究,挖掘档案的价值和潜力,为组织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5. 档案管理信息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我们将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档案管理系统的升级和改造,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同时,我们将积极推广档案管理软件和工具,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和技能。

三、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我们将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各个部门和个人的责任和任务,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2. 增加投入我们将适当增加档案管理的投入,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的支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点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点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点一、档案收集人事档案的收集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其目的是将分散的档案集中到人事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收集工作需要遵循及时、完整、真实的原则,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具体来说,需要定期收集各部门的人事档案,并确保档案内容齐全、准确。

二、档案整理整理工作是人事档案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将收集到的零散档案进行分类、排序、编号等处理,使其更加有序、易于查找和管理。

在整理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进行分类,确保档案的分类合理、有序。

同时,还需要对档案进行编号和排序,以便于后续的查找和管理。

三、档案保管档案保管是确保档案安全、完整的重要环节。

在保管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建立专门的档案库房、配备专业的保管设备等,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还需要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和清点,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四、档案利用人事档案的利用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之一,也是发挥档案价值的重要途径。

在利用过程中,需要遵循保密原则,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需要提供档案服务,为组织的人事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五、档案更新人事档案的更新是保持档案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关键环节。

在更新过程中,需要及时关注人员变动情况,并收集最新的资料进行归档。

同时,还需要对已有的档案进行审查和核实,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六、档案鉴定人事档案的鉴定是确定档案价值和决定其存毁的重要环节。

在鉴定过程中,需要依据相关规定和标准,对档案的历史价值和使用价值进行评估。

对于有价值的档案,需要做好保管和利用工作;对于无价值的档案,需要及时进行销毁和处理。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点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点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重点涉及到员工档案的存储、更新、保密和利用,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方面展开阐述。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员工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员工档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其中包括员工的个人信息、职业信息、奖惩记录、培训记录等重要内容。

在员工入职时,对员工信息进行全面、准确地录入,并及时更新员工档案的内容,确保员工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企业的用工管理和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还包括档案的合规管理和保密安全。

员工档案中包含大量的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工资信息等,企业有责任确保这些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人事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档案的合规管理,同时采取措施保障档案的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非法访问,保障员工信息的隐私权和合法权益。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还在于档案的电子化和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也日益向电子化、信息化方向发展,采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对员工档案信息进行存储、检索和管理,不仅可大大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而且有利于员工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和长期保存。

人事部门需要合理规划和推进档案的电子化和信息化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还在于档案的利用价值。

员工档案中蕴含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信息和人才管理数据,可以为企业的招聘、绩效管理、薪酬设计等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人事部门需要加强对员工档案信息的统计、分析和挖掘,发掘员工档案的利用价值,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决策提供支持和参考。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包括员工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档案的合规管理和保密安全、档案的电子化和信息化管理以及档案的利用价值等方面。

这些重点工作的抓实与完善将有助于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档案管理--重点笔记

档案管理--重点笔记

1.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2.档案区别于其他文献资料的独有特性和根本标志是兼具原始性和记录性于一体的特点。

3.档案和图书、资料等都是知识的一种载体,都属于文献范围。

4.大多数兵马俑身上无文字,只能算是文物,不能当做档案。

5.国家档案全宗,又称国家全部档案,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档案工作和档案学中的专业术语。

6.革命历史档案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

7.人事档案是专门档案。

8.私人档案是人们在私人活动中形成的、为个人所有的档案,可向有关档案馆寄存或出售。

9.档案的凭证作用,是档案不同于和优于其他各种资料的最基本的特点。

10.档案:时间和作用范围成正比。

11.档案在形成之初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主要是对形成者本身有用。

12.档案机密性的强弱与档案保存时间的长短成反比。

13.档案作用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社会的需要在各个时期会不断发生变化,档案作用的侧重点也随之转移。

14.档案的作用是通过人们在日常活动中反复利用而发挥出来的。

15.档案的作用发挥程度取决于人们的利用程度。

16.个人对档案的具体认识及社会上对档案带有普遍性的认识程度,这种社会性的观点成为社会档案意识。

17.档案价值的鉴定可以与档案收集和整理工作结合进行,现行机关对文件进行分类立卷时,往往结合档案价值的初步鉴定。

18.档案工作的服务方向是档案工作政治性的集中表现。

19.档案室、档案馆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是我国的三大机构。

20.档案室是先期保存具有长久保存价值档案的过渡性机构。

21.各级国家档案馆,是集中保存、管理各类档案的文化事业单位。

22.档案中介机构是介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社会之间的一种经营性社会组织。

23.我国的三大主要机构,是以档案室为基础,档案馆为主体,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为组织中心。

24.档案收集工作是贯彻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的具体措施。

25.丰富和优化馆(室)藏是档案收集工作首先必须树立的指导思想。

单位重点人员档案管理制度

单位重点人员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单位重点人员档案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重点人员档案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重点人员档案是指涉及国家安全、重要机密、重大决策、关键岗位等人员的相关档案。

第二章档案收集与整理第四条档案收集1. 档案收集应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的原则。

2. 重点人员档案的收集范围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学历、工作经历、业绩、奖惩、考核、培训、职务变动、党团关系、重要会议发言、重大活动参与等。

3. 档案收集应由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各部门、单位应积极配合,及时报送相关材料。

第五条档案整理1. 档案整理应按照《档案分类与编号规则》进行,确保档案的分类、编号、装订、标识等符合规范。

2. 档案整理应保持档案的原始状态,不得随意修改、删减、伪造档案内容。

3. 档案整理应定期进行,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三章档案保管与利用第六条档案保管1. 档案保管应遵循安全、保密、整洁、方便的原则。

2. 档案库房应配备必要的消防、防盗、防潮、防虫、防尘、防光等设施,确保档案安全。

3. 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档案保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档案借阅制度,确保档案的保密和安全。

第七条档案利用1. 档案利用应遵循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的原则。

2. 档案利用应严格按照审批程序进行,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提供档案。

3. 档案管理人员应提供便捷的档案查询服务,确保档案的利用率。

第四章档案鉴定与销毁第八条档案鉴定1. 档案鉴定应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的原则。

2. 档案鉴定应由档案管理部门负责,根据档案的保管期限和利用情况,对档案进行鉴定。

3. 档案鉴定应定期进行,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九条档案销毁1. 档案销毁应遵循安全、保密、环保的原则。

2. 档案销毁应由档案管理部门负责,经鉴定确需销毁的档案,应办理销毁手续。

二中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二中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二中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一、档案管理的目的和原则1. 目的:二中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学校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为学校的日常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满足各类档案使用者的需求。

2. 原则:档案管理工作遵循的原则包括规范性、透明性、合规性、保密性和便利性。

二、档案的分类和归档要求1. 分类:根据档案的性质和用途,将档案分为学校行政档案、教学档案、财务档案等各类档案。

2. 归档要求:档案应按照学校规定的统一文件命名和编号规则进行归档,确保每一个档案都有清晰的文件名和编号,以便后续查找和管理。

三、档案的存储和保管1. 存储设施:学校应配备专门的档案库房,保证档案存储环境的干燥、防潮、防火和防尘。

2. 保管责任:学校档案保管工作由专门的档案管理员负责,确保档案材料的安全和完整。

四、档案的检索和利用1. 检索方式:学校档案管理系统应设置合理的检索机制,方便用户根据不同的检索条件进行快速查询。

2. 利用范围:学校档案的利用范围应包括行政管理、教学研究、人事档案管理等各方面的需求。

五、档案的借阅和归还1. 借阅申请:用户申请借阅档案时,应填写借阅申请表,注明借阅目的和借阅期限。

2. 归还要求:借阅档案的用户在使用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归还,并填写归还登记表,确保档案的流转畅通。

六、档案的销毁和处置1. 销毁程序:档案销毁应依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经过审批程序后方可销毁。

2. 处置方式:档案销毁采用物理销毁或数码销毁两种方式,确保档案的安全销毁和信息的彻底删除。

七、档案管理的监督和评估1. 监督机制:学校设置档案管理督查组,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 评估制度: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应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根据档案管理的目标和要求,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

八、档案管理的保密措施1. 保密意识:学校档案管理员应具备一定的保密意识,并签署保密承诺书,保护档案信息的机密性。

档案管理学重点题库

档案管理学重点题库

档案管理学重点题库第一章档案概论1、档案的定义: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声像及其他各种方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

2、档案定义的基本含义:1档案是各种组织和个人在其特定的社会活动中积累而成的2档案是保存备查的历史文件3档案信息的记录方式和载体是多种多样的4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3、文件转化为档案的条件:不是所有文件全都需要和可能成为档案,需要具备三个条件1办理完毕(或处理完毕)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自认重要: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2对日后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等活动具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有必要作为档案保存3按照一定的规律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成为档案4、档案的主要特点和本质属性: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原始性和记录性)5、档案与图书、资料和文物的区别和联系都是知识的载体,记录各种信息,也是人们有意识的作为信息储存的手段而保留起来,在这点上,它们相似。

但是档案的形成规律和档案的性质,与图书资料又有所不同。

作为档案保存起来的,无论常规的公文,或者是内部记录、手稿、会计账簿等等,它们的产生并非为了形成档案而供众多的人们去阅读,最初是作为办事工具为了处理当时某种事务的需要而产生的。

由于事后有用,所以才保存起来成为档案。

档案是处理事务过程中遗存下来的“副产品”,它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自然产物,在这点上,与地下发掘的文物有相似之处。

文物当时也并非为了日后供人们考古研究才产生的。

但是,档案的形成及其性质,与文物又有所不同,文物被保存下来,当时是无意识的,而档案的最后形成,即在文件归档的时候,人们有目的的选择和保存起来以备日后查考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档案是人们在处理事务过程中有意识形成的副产品,它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中自觉的产物。

6、档案的知识属性和信息属性:1档案是贮存和传播知识的一种形式2档案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7、档案的一般作用:档案在行政管理、生产建设、政治斗争、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维护国家、集体、个人权益方面的作用。

档案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档案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档案概论第一节档案的历史沿革一、档案的起源:结绳记事、刻契记事、原始图画(理解)。

二、我国档案的演变: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纸质档案、胶磁档案、电子档案(理解)。

三、档案的定义及其含义。

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纪录。

”四、档案含义的四个方面(1)档案是各种组织和个人在其特定的社会活动中积累而成的;(2)档案是保存查备的文件;(3)档案内容的记录方式和载体是多种多样的;(4)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

五、档案种类划分按照档案的载体形式标准,可分为金石档案、甲骨档案、泥板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羊皮档案、纸质档案、胶片档案、磁带档案等等;按照记录信息方式可分为文字档案、图片档案、音像档案、电子文件。

音像档案又分为照片、录音、录像、影片档案。

六、国家全部档案的概念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全部档案的总和。

七、档案的作用1、行政管理的查考凭据2、生产建设的参考依据3、政治斗争的必要工具4、科学研究的可靠资料5、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6、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权益的法律书证八、档案的基本价值1、档案的凭证作用2、档案的参考作用3、对档案真实性的辩证理解第二章档案工作概论一、我国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统一领导、分级集中地管理国家全部档案,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第三章档案的收集一、档案收集工作的内容1、对本单位需要归档文件的接受工作。

2、对各现行机关和撤销机关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档案的集中和接收工作。

3、对历史档案的接收和征集工作。

二、单位内文件的归档(见老师复印资料)第四章档案的整理一、档案整理工作的定义和内容定义:档案的整理工作,就是将处于零乱状态的和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的档案,进行基本的分类、组合、排列和编目,组成有序的体系。

内容:区分全宗、全宗内档案的分类、编立保管单位(一般是立卷)、案卷的排列和案卷目录的编制。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点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点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员工的个人信息、工作经历、培训记录等,对企业的日常运营、员工发展和组织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重点介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

一、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

制定明确的档案管理规定,规范档案管理流程,明确责任人和工作流程,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要注重保密和安全,确保员工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二、完善档案信息采集和录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还包括完善档案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工作。

及时收集员工的个人信息、入职资料、培训记录、绩效评价等内容,并且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三、精细化档案管理精细化的档案管理包括档案的整理、归档、保管和检索。

要对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建立档案档案库,确保档案的安全保存和方便检索。

要定期对档案进行审查和更新,确保档案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四、合规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

要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符合劳动法、隐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保护员工个人信息的安全和隐私权,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五、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错误和遗漏。

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帮助实现档案信息的在线查询和共享,提高档案管理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以上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企业应当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信息的采集和精细化管理,确保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安全和高效运行。

档案管理学重点知识点(精心整理)

档案管理学重点知识点(精心整理)

第一章1.何谓档案的实体管理答:档案的实体管理是指针对处于实体状态的档案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

这一概念相对于针对处于虚拟状态的档案信息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而言的。

档案实体管理的基本特点是,根据事物实现存在状态及情况对其实施管理。

2.档案实体管理的原则是什么?答:档案实体管理过程中应遵循来源原则、全宗原则、有机联系原则以及保管和利用方便原则。

3.简述档案实体管理的方法。

答:档案实体管理的方法: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一、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的不同1、历史的方法:又称客观或自然的方法。

其优势主要在实践领域,尤其是档案实体管理的实践领域,2、逻辑的方法:就是对档案实体管理进行概念和抽象的管理。

它具有对档案实体进行宏观管理的巨大优越性,但要有其他的方法与其配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其中应用最多的就是历史的方法。

二、历史的方法是由档案本质特性决定的档案的本质:社会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原始记录,其根本价值在于真实地记录并再人类社会生活的历史。

三、历史的方法在档案实体管理中的应用必须注意:1、尊重和突出档案的本质特性,遵循档案的形成规律,维护档案的有机联系,从而维护历史本来面貌的历史主义思想,应该作为一种基本的管理思想贯彻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这是档案实体管理的基本立足点与出发点。

2、历史的方法较多适用于档案实体管理,逻辑的方法较多适用于档案内容信息发利用这一基本结论,是从宏观与总体上而言的,并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第二章:1.档案为什么要进行鉴定?鉴定工作有何作用?答:档案鉴定一般是指区别与判定档案真伪和档案价值的鉴定。

档案鉴定是对价值的评价和预测。

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们就是档案馆(室)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判定档案的价值,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的一项工作。

简单的说就是判定档案的价值。

决定档案存毁(生死存亡)的工作。

它是档案工作的业务内容之一,是档案馆(室)的一项专门业务。

档案鉴定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正确的确定需要保存的档案,提高保存档案的质量,从而更充分的发挥档案的作用。

档案整理重点、难点分析

档案整理重点、难点分析

档案整理重点、难点分析档案是资料的汇总,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中几乎都有档案的管理岗位,档案的类型可以有很多种,例如人事档案、工程档案、医疗档案等等。

这些都是档案管理的内容,而在实际生活中,档案管理也对企业以及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

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负责且专业,但是依照我國目前国情而言,我国的档案管理问题仍然有很多,主要表现在档案归档工作中,工作量大、没有标准以及利用率等都是归档环节中出现的主要问题,都需要有关管理人员加以重视并解决。

为此,本文做如下分析。

档案管理关乎着企业的发展建设以及人们的切实利益,在人们的法律、住房等问题上还能提供有效证明,是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基本资料,因此,档案管理工作就很重要,尤其是在档案的归档环节中,更要加强制度化以及专业化。

但是目前我国的档案归档工作仍然还是会有很多问题,尤其以制度、管理体系问题最为突出,这就需要有关管理人员在重视档案管理的同时还要积极的采取一些措施,建立一个专业化的档案归档系统,并且能够进行机制上的创新,在档案的管理人才方面也要进行综合考量,这样才有利于档案归档工作的具体落实。

(一)档案归档管理中的问题归档管理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具有工作复杂、任务重等特点,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档案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影响档案归档管理的工作质量,造成档案管理工作陷入杂乱无章的境况。

一)工作任务重,管理复杂性强档案归档管理工作任务重,档案种类多、复杂性强的现状,导致管理工作往往“捉襟见肘”,工作全面而有效落实。

首先,工作量大,加班加点的工作现状,削弱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往往出现工作滞后等问题;其次,档案种类多,且复杂性强,往往要求“专人、专项”管理;再次,归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档案归档中档案“丢失”重建等问题的出现,极大的影响档案管理整体工作。

二)工作责任意识淡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在实际的工作中,档案管理是门学问也是值得思索的地方。

重点人员档案管理制度

重点人员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重点人员档案管理,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重点人员,包括但不限于领导干部、财务人员、物资采购人员、关键岗位技术人员等。

第二章档案收集与整理第三条重点人员档案的收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全面性:收集重点人员档案应全面覆盖其个人基本信息、工作经历、教育培训、奖惩情况、考核评价等。

2. 真实性:收集的档案材料必须真实、准确,不得伪造、篡改。

3. 及时性:档案材料应在第一时间收集整理,确保档案的时效性。

第四条档案整理应遵循以下要求:1. 分类存放:根据档案内容,合理分类存放,便于查阅和管理。

2. 编号归档:对每份档案进行编号,并建立档案目录,方便查找。

3. 系统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提高档案利用率。

第三章档案审核与认定第五条对收集到的档案材料进行严格审核,确保以下内容:1. 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

2. 档案材料的完整性、连续性。

3. 档案材料的合法性、合规性。

第六条对重要信息存疑的,通过实地调查、联系相关部门等方式进行核实认定。

第四章档案管理与使用第七条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以下规定:1. 保密制度:对档案信息严格保密,不得擅自泄露。

2. 查阅制度:非经批准,不得查阅、复制、摘抄档案。

3. 保管制度:妥善保管档案,防止丢失、损坏。

第八条档案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法使用:档案仅限于法律、法规规定的用途。

2. 有限使用:不得擅自扩大档案使用范围。

3. 保密使用:在使用档案过程中,严格保密,不得泄露档案信息。

第五章档案信息化管理第九条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

第十条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实现档案信息的集中存储、统一检索、便捷查询。

第六章责任追究第十一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第十二条档案管理人员违反保密规定,造成档案信息泄露的,将依法依规追究其法律责任。

重点人员档案管理制度

重点人员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重点人员的管理,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完整和准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涉及重点人员管理的档案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重点人员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销毁等工作,确保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第二章档案收集与整理第四条重点人员档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个人基本信息;2. 身份证明材料;3. 犯罪行为记录;4. 案件处理过程记录;5. 教育改造情况;6. 社会关系状况;7. 其他需要保存的资料。

第五条档案收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完整性原则:确保档案资料全面、系统、真实;2. 及时性原则:档案资料收集要及时,防止遗漏;3. 规范性原则:档案资料收集要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六条档案整理应当遵循以下要求:1. 分类整理:按照档案内容进行分类,便于查阅;2. 编号排序:对档案进行编号,确保档案顺序;3. 装订成册:将整理好的档案装订成册,方便保管;4. 档案目录编制:编制档案目录,便于检索。

第三章档案保管与利用第七条档案保管应当遵循以下要求:1. 保密原则:确保档案资料的秘密性,防止泄露;2. 安全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档案资料丢失、损坏;3. 保管期限:根据档案资料的性质和保管要求,确定保管期限;4. 定期检查:定期对档案资料进行检查,确保档案安全。

第八条档案利用应当遵循以下规定:1. 查阅申请:查阅档案资料需填写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查阅;2. 保密承诺:查阅人员需承诺保守档案秘密,不得泄露;3. 不得外借:档案资料原则上不得外借,特殊情况需经批准;4. 记录查阅情况:查阅档案资料后,需记录查阅情况。

第四章档案销毁第九条档案销毁应当遵循以下规定:1. 审批程序:档案销毁需经单位主管领导批准;2. 监督销毁:销毁档案时,应有专人监督;3. 残留资料处理:销毁后的残留资料应进行妥善处理。

档案管理重点工作总结

档案管理重点工作总结

档案管理重点工作总结档案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安全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以下是一些重点工作总结,以供参考:一、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其目的在于为档案工作提供制度性保障和规范性准则。

在建设制度时应体现以下要点:1. 制定档案管理条例、规章和管理办法,强化对档案管理法律法规的遵循和执行,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2. 制定档案管理手册,明确档案的性质、分类、收集、整理、编制目录、存储、检索、利用、保护等方面的规定,建立档案管理标准。

3. 打造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

二、收集整理工作的开展1. 实施档案调查,了解、收集和整理历史档案,逐步建立档案存量和流量档案管理。

2. 加强档案的整理、分类、编号等工作,建设档案数字化管理平台,提高档案信息整合性、统一性和标准化。

3. 淘汰和销毁年限到期的过时、废旧档案,保证机构档案的清洁、整洁和易于管理。

三、档案保管工作的管理1. 建立档案存储室管理制度,实行档案存储室人员管理制度,保障档案安全、完整、可检索。

2. 实行档案出借制度,建立档案借阅台账制度,管理档案借阅情况,防止档案被意外遗失或损毁。

3. 设立监测设备,加强档案安全保卫(如红外线探测器、烟雾探测报警器等),采用电子和机械加密技术等措施,保护档案信息不被窃取或泄漏。

四、档案利用的推广1. 加强档案利用的宣传和推广,动员和引导各级管理机构、历史研究学者和广大群众参与档案资源的利用。

2. 创新档案利用方式和方法,加强档案信息服务,建立档案利用制度,推动档案产业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 建立档案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推广档案相关知识的普及,增强全社会对档案管理的认同和支持。

以上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总结,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全体档案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历史遗产,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档案区别于其他文献资料的独有特性和根本标志是兼具原始性和记录性于一体的特点。

2.档案来源于一定的单位和个人,1、机关团体、部队、企业和事业单位等;2、个人,主要是比较著名的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家庭和家族。

3.文件转化为档案一般需要具备的条件:1.必须是办理完毕的文件;2.对日后具有一定查考和保存价值价值的文件;3.按照一定的规律保集中存起来的文件。

4.档案的形态包括档案的载体形式和档案内容的记录方式。

5.档案的载体:古代有龟甲兽骨、青铜钟鼎、竹木板片、金册铁券、缣帛、纸张等,现代有胶片、磁带、磁盘等。

6.国家全部档案的分类方法:按形成时间分,按内容性质划分,按形成领域划分,按载体划分。

7.公务档案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无条件向国家档案馆移交。

8.档案的作用有:凭证作用、参考作用。

9.档案之所以有凭证作用,是由档案形成的特点和档案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10.对于内容不真实的档案,不能用现实的观点去涂抹勾划改造它,对于内容有疑问的文件,只能在考证后在卷内备考表内附以必要的说明。

11.档案作用发挥的主要条件有4个方面:档案利用价值与社会实践,社会发水平,社会档案意识,档案管理水平。

12.从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相互作用中,可以看出一条最基本的关系:即基础工作和利用工作。

13.从档案工作的作用和特点来看,档案工作是一项服务性、政治性和管理性的工作。

14.档案工作的机要性事由档案本身的特点和国家利益所决定的。

15.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16.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是档案工作的组织原则和管理体制。

17.维护档案的完整要求1、数量上的完整,2、质量上的完整。

18.维护档案的安全要求1、实体安全,2、信息安全。

19.便于社会各方面对于档案的利用,体现了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和服务性质。

20.档案室是各机关统一保存和管理本机关各部门形成的档案的内部组织机构。

21.综合档案室成为目前最普遍、数量最多的一种机关档案室形式。

22.联合档案室是将同驻地的两个以上机关的档案室联合起来设立的一个档案室。

23.档案馆与档案室同为直接管理档案的机构。

24.我国的新型档案机构,有文件中心,档案寄存中心,档案中介机构等。

25.三大主要机构之间的关系是:1、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的关系,2、档案交接关系,档案工作协作关系。

26.档案收集工作的内容,从收集的手段上可以分为档案的接收和档案的征集两个方面。

27.归档是指各单位在工作活动中产生的文件材料处理完毕后,不得由承办部门或个人分散保存,必须由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整理立卷。

28.归档制度包括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归档案卷质量要求和归档手续等内容。

29.国家规定的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是:1、反映本机关主要职能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对本机关工作、国家建设和历史研究具有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2、机关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在维护国家、集体和公民权益等方面具有凭证价值的文件材料;3、本机关需要贯彻执行的上级机关、同级机关的文件材料,下级机关报送的重要文件材料;4、其他对本机关工作具有参考价值的文件材料。

30.不归档的具体范围:1、上级机关的文件材料中,普发性不需要本机关办理的文件材料,任免、奖惩非本机关工作人员的文件材料,共工作参考的抄件等;2、本机关文件材料中的重份文件,无查考利用价值的事务性、临时性文件,一般性文件的历次修改稿、各次校对稿,无特殊保存价值的信封,不需办理的一般性人民来信、电话记录、机关内部互相抄送的文件材料,本机关负责人兼外单位职务形成的与本机关无关的文件材料,有关工作参考的文件材料;3、同级机关的文件材料中,不需贯彻执行的文件材料,不需办理的抄送文件材料;4、下级机关的文件材料中,供参阅的简报、情况反映,抄报或越级抄报的文件材料。

31.文件的归档时间是在文件形成后的第二年上半年,即在次年6月底以前向档案部门移交。

32.归档文件要进行基本的编目,要依次编定页号或件号,并逐件填写卷内文件目录和卷末备考表,案卷装订后,按规定逐项准确填写案卷封面,并对案卷进行排序,编制案卷移交目录一式两份。

33.档案室应指导、协助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做好立卷归档前的准备工作:1、协助选择正确的立卷环节,2、划定科学的立卷范围,3、协助编制立卷类目。

34.划定科学立卷范围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立卷和防止遗漏文件。

35.立卷类目通常是由文件立卷人员、机关档案室、文件承办人员和秘书部门共同在当年年初或上半年,按照立卷的要求和方法及预计可能产生的文件种类而拟制的详细而具体的立卷方案。

36.平时收集的内容:1、零散文件的收集,2、“帐外”文件的收集,3、专门文件的收集。

37.档案馆馆藏的档案主要来自于以下四个方面:1、对现行机关档案的接收,2、对撤销机关档案的接收,3、对社会散存档案的征集,4、档案馆之间交接和交换档案。

38.省(直辖市、自治区)级档案馆接收本级机关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需要永久保管的现行机关和撤销机关的档案,并接收和征集具有全省(市、自治区)意义的各种历史档案。

39.省辖市(州、盟)和县级档案馆接收本级机关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需要永久保管的现行机关和撤销机关的档案,并接收和征集本地区的各种历史档案。

40.现行机关档案的接收要求,立档单位编制的组织沿革、全宗介绍、有关检索工具和与全宗相关的各种资料应随同档案一起接收。

41.档案馆接收现行机关的档案,有两种方法,逐年接收和定期接收。

接收期限分别为:属于中央级和省级、设区的市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立档单位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20年即向有关的国家档案馆移交;属于县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立档单位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10年即向有关的县级国家档案馆移交。

42.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充分利用原有基础,便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的原则。

43.文件在形式方面的联系:形式一般是指文件存在和表达的方式,如文种、载体材料及记录方式等。

44.便于保管和利用是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

45.基本职能的非根本性变化:立档单位名称的变更、职权范围的扩大或缩小、隶属关系的改变、内部机构的调整、工作地点的变动等变化,以及由于某种原因暂时停止工作一段时间等,均属于非根本性变化。

46.全宗可以分为独立全宗、联合全宗、全宗汇集和档案汇集。

47.联合全宗形成原因是因为:1、由于工作联系紧密,档案难以分开,2、合署办公或职能联系紧密的机关,文件无法区分。

48.档案汇集的原因:1、所属全宗不明,2、所属全宗不复存在。

49.立档单位与全宗历史考证,一般有“立档单位沿革”和“全宗状况”两个部分组成。

50.立档单位和全宗历史考证,一般由档案室负责撰写。

51.问题分类法的适用范围:1、立档单位内部机构不稳定,变动较大且又较为复杂,不宜按组织机构分类,而适用于按问题分类;2、各个机构的文件由于某种原因被打乱而混杂在一起,难以按组织机构分类,从而只能按照问题分类;3、在选用了组织机构作为第一或第二级的分类法后,由于类内档案数量较多,确实有必要细分,这时就可以结合采用问题分类标准。

52.只有在不便于按组织机构分类时。

53.档案的保存价值是由档案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利用的需求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54.档案地重复性大致有两种情况:1、重复文件,2、文件内容重复。

55.按国家档案局第8好令规定,文书档案地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种。

56.本机关关于重要问题的请示与上级机关的批复批示,重要的报告、总结、综合统计报表属于永久保存;同级机关、下级机关关于重要业务问题的来函、请示与机关的复函、批复等文件材料属于永久保存。

一般问题的定期保管。

57.机关的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应在机关分管负责人的领导下,由档案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人员共同组成鉴定小组。

58.直接鉴定法要求档案鉴定人员逐卷逐件逐页审查档案材料。

59.永久卷内混有少量的内容联系密切的仅需要长期保存的文件,可以不拆卷;但混有较多的长期文件,则应拆卷,将长期文件剔除。

60.长期卷内混有较多的永久文件,可不拆卷,整卷上升为永久保存。

61.以磁带、磁盘、光盘等为载体的档案,可以采用物理删除、格式化或焚烧等方式销毁。

62.档案损毁外因是指:不适宜的温湿度、光、空气污染及害虫、霉菌等有害生物。

63.档案保管的主要物质条件是:1、档案库房,2、档案装具,3、档案包装材料,4、档案保管设备。

64.目前我国包装纸质档案地基本材料有3种,卷皮、卷盒、包装纸。

65.档案管理制度以实现档案保管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6.档案存放位置索引有两种编制方法:1、以全宗为单位的档案存放位置索引,2、以库房和装具为单位的档案存放位置索引。

67.做好全宗卷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工作,必须将7个方面的文件材料按照准确、齐全、规范的要求归入全宗卷。

68.档案收集,包括档案交接单,移交目录,接收和征集记录,档案来源和价值说明等。

69.档案整理,包括档案整理工作方案,分类方案,案卷目录说明,整理工作小结等。

70.档案鉴定,包括鉴定小组成员名单,档案保管期限表,鉴定档案分析报告,销毁档案的请示与批复,销毁档案地清册等。

71.档案管理新技术的应用,包括缩微复制和计算机辅助管理等情况的文字说明材料。

72.全宗卷卷内文件材料按“问题-时间”进行系统排列,全宗介绍、立档单位大事记在前,有关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利用和现代化管理等方面的文件材料按顺序排列。

73.档案检索效率通常采用查全率和查准率两个指标来衡量和表示。

74.主要著录项目有:正题名、责任者、时间、分类号、档号、电子文档号、缩微号、主题词或关键词。

75.档案检索工具按载体类型分:1、卡片式2书本式3、缩微式4、机读式。

76.档案检索工具按检索功能分:1、查找性检索工具:分类目录、主题目录、专题目录、全宗文件目录、人名目录(索引)、地名目录(索引)、文号目录;2、报道性检索工具:全宗指南、专题指南、档案馆指南;3、馆藏性检索工具:案卷目录、卷内文件目录。

77.全引目录将案卷目录与文件目录合二为一。

78.全宗指南通常分为三个部分:立档单位历史沿革、全宗简要历史及档案内容和成分介绍。

79.档案目录中心应当具有四中基本功能:录入汇集功能、检索利用、传输出版、协调管理。

80.熟悉家底,是指对馆(室)藏档案的成分、内容和数量以及存放的库架位置了如指掌,了解各个全宗形成集整理状况,熟悉全宗内档案的利用价值。

特别对于重点全宗和珍贵档案更赢如数家珍。

(全选)81.档案提供利用的主要方法:1、档案阅览2、档案外借3、制发档案复制本4、制发档案证明5、档案咨询6、档案展览。

82.阅览室的规章制度,利用者必须爱护档案,不得在文件上作任何记号,禁止涂改、撕裂和污损档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