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哲学生活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其解法共30页
(完整word版)高中政治十种主观题题型解题技巧
高中政治十种主观题题型解题技巧题型一、“体现类”主观题【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题型二、“反映类”主观题【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
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
同上题型三、“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
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
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题型四、“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
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高中政治 哲学生活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其解法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该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 济,更要靠自力更生,并抓住时机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共和国的60年风 雨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经过 “以俄为师、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的艰苦探 索,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文化发展道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 迹。
[例题5]: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观夫巴陵 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 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 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 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 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些年,该地 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 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解1/5, 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 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和“为什么”,而是考查“怎么做”,因此答
题时要注意:
(1)不需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 必须回答“怎么做”;
(2)回答时必须把观点和材料相结合,切忌 观点和材料成了两张皮;
(3)答题时注意多角度思考,把唯物论、辩 证法和认识论结合起来。
[例题6]:
某贫困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 济,更要靠自力更生。他们根据其他地区“无工 不富”的经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 原材料和资金缺乏,结果收效甚微。经过认真分 析,他们认识到该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 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 材,饲养起牛、羊、家兔等,经济情况很快有了 改观。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 厂,几年就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
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应对哲学主观题,首先要明确设问更求的解题范围,其次将要求范围的观点罗列,再次对应材料选择要解答的观点(一般是四至五个观点),最后不要忘记摘抄材料分析。
生活与哲学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最重要的观点①世界的本原物质,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说明社会主义鱿是物质的官机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丈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说明各地在发展经济,在制定政策时须从本地实际出发.①规律是客观的、是普通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馋‘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③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④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应用范圈: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现能动性的结合.如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消灭病虫害、防治SARS、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卫星成功发射科学上探索发现、各种工程的兴建等等;说明在当前存在的各种问趁足人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遵守客观规律的结果.①世界的本原物质,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归纳与突破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归纳与突破大、中范围答题(宏观、中观)联系观中范围答题(中观)发展观中范围答题(中观)矛盾观中范围答题(中观)模板一、A与B辩证关系型①A决定B②B对A具有反作用。
表现:正确的B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B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此模板适用于: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实践与认识、经济与政治文化等辩证关系原理。
模板二、A与B辩证关系型(1)(回答核心概念)A的含义是B的含义是(2)(回答回答辩证关系的内容)A与B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区别:①定义不同②A与B的特点、地位、作用不同(灵活运用,如果没有就不回答)联系:①A离不开B(简单解释+联系材料)②B离不开A(简单解释+联系材料)③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联系材料)(3)方法论:①坚持A(联系材料)②坚持B(联系材料)说明:此模板适用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整体与部分、运动与静止、量变与质变、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等辩证关系原理。
一、审题三要素:1.审范围(确定答题范围):知识范围所谓知识范围,是指题目的设问通常分大、中、小范围三种不同情况。
大范围指题目要求运用四大模块中某一模块所学的知识作答(如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中范围要求运用指定模块中某部分相关原理作答(如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小范围是指要求运用某一特定的具体原理作答(如请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作答)。
把握设问的知识范围,才能有的放矢地寻找相关原理进行作答。
(1)唯物论(探索世界):1、物质2、意识3、规律3、主观能动性(2)认识论(追求真理):1、实践2、认识3、真理(3)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联系2、发展3、矛盾4、否定与创新(4)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历史观;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②、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③、人民群众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与改革有关;2、人生观、价值观(①、人生价值;②、价值观导向;③、价值判断与选择;④价值创造与实现)(5)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高二政治哲学主观题题型及解法课件 人教版
(材料性简答题或分析说明题)
一、解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 (读懂题目、材料,并把握关键字) 2、解题
(1)运用有关原理(原理+方法论)
(2)分析(结合材料)
(3)正反证明(联系实际)
三步曲:
(1)带着问题找材料
(2)带着材料找原理 (3)带着原理分析材料
二、主观题的题型及解法
例: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原理分析我国为什 么能取得2008年申奥的成功?
析:(1)联系的观点 (2)发展的观点
(3)内因和外因的原理
(4)量变和质变的原理 (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 统一
训练: “三讲”教育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 (1)请运用辨证唯物论原理,分析“三 讲”教育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 (2)请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三讲” 教育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
析:(1)矛盾的对立统一挑战。
(2)矛盾的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
入世的实际· · · · · · · · ·
(3)矛盾的主次方面。
(4)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训练:请运用量变和质变的原理分析我国实 施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
(四)条件式 此类题目先给出材料,并限定原理的范围, 分析材料或说明反映了什么哲学原理。 比较典型的题目有:请运用辨证唯物论(唯 物论)或唯物辩证法(辩证法)的有关原理 分析材料。 所以需要认真审题,分清唯物论和辩证法
(五)综合式 题目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加以分析
或分析材料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
此种题需要思路开阔,分析能力强,并能结 合材料和实际。常常与有关热点结合在一起。 如:入世、西部大开发、申奥成功、中国足球 进入世界杯、APEC在中国举行等。
例:中央在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实 施西部大开发,不仅是西部地区的大事,还是东部 地区和全国的大事。东部地区要把支持西部大开发 作为责无旁贷的任务,改善和加强对西部地区的对 口支援和各种形式的协作,促进共同发展。西部大 开发最根本的是靠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高中政治 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新人教版必修4
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分析题型一:材料体现哲学原理(或限制性原理:如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
问法一: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原理?问法二:运用所学哲学知识(或限制性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1)此类哲学主观题应是较为简单的题型,解答时一要仔细阅读材料,二要审题分,一个原理及分析往往占3—5分。
一般不会超过三个原理,如果能体现三个以上原理,要注意选择最恰当、最能体现题意的。
(2)答题思路:①简单点出原理及方法论名称,②然后说明材料中哪一点(或哪句话)体现了这一原理。
要注意,一是材料往往更多的只是体现了方法论要求,二要注意有时同一句话可能会体现不同的原理。
高考题参考答案可能不先点明原理方法论,而直接进行分析,但我们还是建议要先点明原理方法论再进行分析。
例题:(2002年高考题)云南省地处边陲,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该省经过分析认为,本省具有资源、气候、区位三大优势,也有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国民文化素质较低三大劣势。
根据这种状况,该省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即建立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
云南省制定发展战略的思路主要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9分)参考答案:(1)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着眼于省情,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5分)(2)在分析省情时,既看到优势,也看到劣势,体现了一分为二的精神。
(4分)注:考生若从其它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也可酌情给分。
年高考江苏卷2004年10月,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通过的《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强调,支持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水电的可持续开发,同时要高度重视水电开发对社会、环境及生态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我国能源紧缺,同时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利用还不到25%。
优先发展水电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
近年来,我国总结了建国以来水电开发的经验教训,要求水电王程项目的选择和建设,都要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相协调,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高考政治主观题常见题型及解法.
(三)"体现类"的解题方法
首先划分层次,然后找出每一层次的关键词(即每一 层次的主体和主体的行为),再联系调动相关教材知 识作答。答题要点一般是:教材原理+材料中的作法 (即如何体现)。
(四)典例分析:00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6题第⑴问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经过长达13年的谈判,终于就中国加 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问题达成协议,为中国加入该组织迈出 了重要一步。中国政府在谈判始终坚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获 得了这一令人满意的"双赢"结局。 请回答:(1)这一过程怎样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 特点?(15分)
二、现象题,即“反映类”
(一)设问方式:“反映类”的设问有上述材料“反映了某一问题 发生了哪些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或什么问题”等。这类题经 济学中又经常以图表题的形式出现 (二)涉及考题: 2001年第38题第(3)问②:材料四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 构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 2002年第38题第(1)问:上述材料反映了洞庭湖区经济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12分) 2006年第38题:分析图8显示的经济信息。(8分)
高考政治主观题常见题型及解二、现象类,即反映类
三、为什么类
四、怎么办类 五、意义类
六、认识类
七、启示类
一、体现类
(一)设问方式: 体现类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 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或用经济(或哲学或政治 学)道理分析上述材料。
(二)涉及考题:
00年第36题第(1)问:这一过程怎样体现了中国政府 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 (15分) 03年第39题第(1)问:2002年夏季,北京等地为缓解 当地旱情,采用了许多人工增雨的措施,明显增加了降 水。试分析"人工降雨"体现的哲学道理。(8分) 04年第38题(32分)第(3)问:"主权归我,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10分)
高二政治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其解法共31页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Fra bibliotek谢谢!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高考政治 哲学八种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
哲学八种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题型一: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此题型要求同学们根据设问中的指导语和背景材料选定答题时所用的基础知识和答题的方向、范围。
这类题发挥的自由大、难度大、灵活性和综合性强。
从答题上看,要善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
所谓归纳,就是命题体现了我们所学的哪些原理,也就是把命题内容翻译成原理。
所谓演绎,即命题材料是怎样体现你所归纳的原理的,通俗的讲,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这种题型有时会缩小考查范围,如体现什么唯物论原理、什么辩证法原理、什么认识论原理、什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等。
例:云南省地处边长陲,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少份。
该省经过分析认为,本省具有资源、气候、区位三大优势,也有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国民文化素质较低三大劣势。
根据这种状况,该省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即建立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
云南省制定发展战略的思路主要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论中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理和辩证法中一分为二的原理。
同学们要注意材料的两个中心:第一,该省领导对本省的分析,既看到优势,又看到劣势,体现了一分为二的思想;第二,根据本省状况制定发展战略,体现了从实际出发。
参考答案:(1)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着眼于省情,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5分)(2)在分析省情时,既看到优势,也看到劣势,体现了一分为二的精神。
(4分)注:考生若从其它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也可酌情给分。
题型二:运用xx原理(或所学的xx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要求同学们运用给定的特定原理,分析阐明材料中的实际问题,不需要同学们分析其内含的哲学依据。
在解这类题时,应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回顾原理内容,理清这一原理的内涵及方法论要求;第二,仔细阅读材料,理清题意,审好题,答出原理的具体内容;第三,把原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原理(一般道理)分析实际问题(具体),说明理论的正确性;第四,综合回答,首尾呼应,得出结论,表明态度。
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必做大题
哲学生活常见主观题29题1、辨析:承认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作用就是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答复,是划分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而不是是否追求物质利益,是否强调精神作用。
〔2〕追求物质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如果违背事物发展规律,不从实际出发,不顾客观条件,主观蛮干地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的表现,强调精神作用不一定就是唯心主义,如果是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作用,强调精神的力量,就不是唯心主义,而恰恰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
(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如果在别的意义上使用就会造成混乱。
上述观点没有搞清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因而是错误的2、辨析: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哲学可能正确或者比较正确反映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也可能错误和歪曲地反映,所以只有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的精神的精华。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史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4〕题中观点把所有哲学都看成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正确。
3.辨析:精神是万能的,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不管意识的反作用有多大,它总是受着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归根到底是由物质决定的。
高中政治高考主观题题型及解题方法总结(共八种题型)
高考政治主观题题型及解题方法一、题型分类和解题方法(一)“影响类”试题的解题方法【题型特点】“影响类”试题常以“说明✕✕对✕✕的影响”等进行设问,要求考生分析某种现象或做法给不同主体带来的影响,常见于经济与社会的试题中。
【方法总结】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客体分析:即对象所受的影响,如经济与社会中常见的有对国家、企业(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社会、市场、资源、产业结构等的影响。
(2)性质分析:根据题意分析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
(3)内容分析:根据设问和材料反映的内容对应分析。
(4)范围分析:国内影响或国际影响、区域影响或整体影响等。
(二)“启示类”主观题解法【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的启示,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技巧: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三)“原因类”主观题解法【题型特点】原因类主观题通常考查对某一事物或事件存在、发生、发展的必然性、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
通常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时事材料,展示以“某一核心观点”为中心的具体现象、具体行动措施,从理论依据、现实意义两个角度论证现象或措施的合理性。
常采用的设问的方式有“为什么”“……的原因”“……的影响”“……的意义”等。
【方法总结】“原因”类问题一般要有选择地答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必要性。
应从基本规律、时代要求、现状等入手分析。
如适应我国国情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价值规律的必然要求等。
答题格式一般用:是……的客观要求,只有……才能……,是……的需要。
哲学主观题的题型及方法归类
• 例: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时间发出 地震发生后, 了全国动员令,提出了“ 了全国动员令,提出了“举全国之力抗震救 人民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 灾”、“人民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中国人 民解放军及武装警察部队十万余人立即奔赴灾 各省、市立即派出了救援团, 区,各省、市立即派出了救援团,成千上万自 愿者从各个方向进入抗震第一线, 愿者从各个方向进入抗震第一线,社会各界捐 款捐物支援灾区,共同谱写了一曲“一方有难, 款捐物支援灾区,共同谱写了一曲“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的光辉乐谱,唱响了一首“ 八方支援”的光辉乐谱,唱响了一首“万众一 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 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的雄伟 赞歌。为夺取抗震求灾胜利打下了基础。 赞歌。为夺取抗震求灾胜利打下了基础。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知识,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知识,谈谈取得抗 震救灾斗争胜利给你的哲学启示。 震救灾斗争胜利给你的哲学启示。
参考答案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我 国基本国情是生产力水平低, 国基本国情是生产力水平低,仍然是发展中 国家,因此要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国家,因此要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我国的现有条件出发,节约资源, 从我国的现有条件出发,节约资源,提高效 才能办好奥运会; 用,才能办好奥运会;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 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节俭办奥运” 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节俭办奥运”的 方针既能节约资源, 方针既能节约资源,又会推动我国奥运事业 的发展。 的发展。
一、“体现”类 体现”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上述材料体现了 题型特点】 体现型的设问中有“ 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等字眼。 材料是怎样体现”“如何体现” ”“如何体现 等字眼。“材料是怎样体现”“如何体现” 某一 哲学道理的 解题技巧】 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 联系—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 联系 —梳理 梳理——作答 梳理 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 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 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 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归纳与突破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归纳与突破大、中范围答题(宏观、中观)联系观中范围答题(中观)发展观中范围答题(中观)矛盾观中范围答题(中观)模板一、A与B辩证关系型①A决定B②B对A具有反作用。
表现:正确的B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B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此模板适用于: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实践与认识、经济与政治文化等辩证关系原理。
模板二、A与B辩证关系型(1)(回答核心概念)A的含义是B的含义是(2)(回答回答辩证关系的内容)A与B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区别:①定义不同②A与B的特点、地位、作用不同(灵活运用,如果没有就不回答)联系:①A离不开B(简单解释+联系材料)②B离不开A(简单解释+联系材料)③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联系材料)(3)方法论:①坚持A(联系材料)②坚持B(联系材料)说明:此模板适用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整体与部分、运动与静止、量变与质变、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等辩证关系原理。
一、审题三要素:1.审范围(确定答题范围):知识范围所谓知识范围,是指题目的设问通常分大、中、小范围三种不同情况。
大范围指题目要求运用四大模块中某一模块所学的知识作答(如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中范围要求运用指定模块中某部分相关原理作答(如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小范围是指要求运用某一特定的具体原理作答(如请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作答)。
把握设问的知识范围,才能有的放矢地寻找相关原理进行作答。
(1)唯物论(探索世界):1、物质2、意识3、规律3、主观能动性(2)认识论(追求真理):1、实践2、认识3、真理(3)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联系2、发展3、矛盾4、否定与创新(4)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历史观;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②、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③、人民群众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与改革有关;2、人生观、价值观(①、人生价值;②、价值观导向;③、价值判断与选择;④价值创造与实现)(5)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哲学生活题型及解题方法
02
【答案】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展示台”“大课 堂”“助推器”等材料分别体现了上述原理。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 “新驿站”等材料体现了上述原理。
【名师论 剑】
“启示”类设问
【例】(2011·长沙模拟)位于丹麦中部的萨姆索岛(Samso)是丹麦应对气 候变化的“示范岛”。岛上居民生活简单朴素,仍以农业为生。岛上耸立 的风力发电机全面实现了供电的自给自足;秸秆供热工厂,满足了岛上二 百多户家庭的供热需要。如今,气候变化已经深深影响到了萨姆索岛生活 的方方面面。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小岛的命运会不可避免地在大海中 飘摇。
【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 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
2.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 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解题思路:“启示”类设问的解题关键有两点:一是分析材料,明确材 料中的做法。对材料要全面分析,特别要分析状态和措施两个层次。从 状态的角度看,要分析材料反映的问题是什么,或意义有哪些,然后从 问题产生的原因中吸取教训,从成功之处总结经验,从而得出“启示”。 从措施的角度看,要分析材料中成功的做法有哪些,不成功的做法又有 哪些,成功的做法启示我们可以或应该这样做,不成功的做法则启示我 们不应该或不可以这样做,这就是对我们的启示。二是回归课本,找到 知识的对应点。在上述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再回归课本,把分析得出的 结论与教材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对应起来,即弄清材料对我们的启示— —“应该怎样做”或“不应该怎样做”,在课本上的内容到底是哪些, 然后把材料与基础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即可。
高二政治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其解法共31页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高二政治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其解 法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