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关系解题技巧_会总比不会好
公务员考试中的数量关系题可以放弃吗,我一看到计算题我就晕圈,数量关系题对我来说太难了,求解
公务员考试中的数量关系题可以放弃吗,我一看到计算题我就晕圈,数量关系题对我来说太难了,求解公务员考试中的数量关系题可以放弃吗,我一看到计算题我就晕圈,数量关系题对我来说太难了,求解? -不要放弃。
数量关系没学好,要么是基础没打好,要么是练习整太少。
学会结合选项看问题,难题直接放弃考好数量关系不难。
很多人说数量关系特别难,做了也是白做,学了也是白学,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首先我们要认识数量关系:有简单题,有难题。
数量关系当中有难题,同时也是有简单题的。
我们需要对它们做出选择,是坚持还是放弃。
我们要把其中简单一些的题认真做完,把那些复杂的题目果断放弃。
所以我建议在公考考场上,做一半数量关系,蒙一半数量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做一半蒙一半的方法。
在备考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复习数量关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题而不是看视频,要做大量的题,起码要做 30 套以上的题,也就意味着要做 300 道题目以上。
像其他的模块,比如言语理解、常识判断、判断推理的一些题目,无论你有没有复习过,也能够做出不少题目,大家之间分数差距不是太大。
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去分析命题人,他们在设置选项的时候用了什么样的技巧,分析命题人是备考的核心,后面我以具体习题给大家分享如何分析命题人的命题思路。
一定要重视真题,我们可以通过今年的真题来预测明年可能怎么考,从而做到对未来做预判。
我们不要忘了行测的特点,都是单选题,选项非常重要,可以说选项才是数量关系最大的技巧。
还有一点很重要,坚持就是胜利,数量关系这个模块近几年逐渐成了区分考生素质的最佳题型,因为绝大部分考生对待数学都是放弃,我们只要坚持到底,我们就是最后胜利的那一拨人。
下面结合真题体验一下:(广东 2017-45)现有浓度为 15% 和 30% 的盐水若干,如果要配出 600g 浓度为 25% 的盐水,则分别需要浓度 15% 和30% 的盐水多少克?()a. 100、300b. 200、400c. 300、600d. 400、600题目要求的是 600g 的盐水,结合选项观察,a 选项加一起是400g,b 选项加一起是 600g,c 选项加一起是 900g,d 选项加一起是 1200g。
公务员数量关系解题技巧
公务员数量关系解题技巧一、引言公务员考试作为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吸引着大量考生的参与。
在公务员考试中,数量关系题是一个常见的考察点。
要解决这类题目,需要灵活运用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公务员数量关系解题技巧。
二、直接代换法直接代换法是解决数量关系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它的核心思想是将问题中的变量直接代换为某个具体值,通过计算得出最终答案。
举例来说,假设某公司A的员工总数为x人,其中男性员工数为m 人,女性员工数为n人。
如果问题给定了m、n的具体值,我们可以直接将x替换掉,并通过计算获得结果。
例如,题目给出:公司A员工总数是100人,其中男性占总人数的40%。
问女性员工的人数是多少?解题思路是:女性员工占总人数的比例是100% - 40% = 60%,所以女性员工人数等于总人数乘以女性员工占比,即100人×60% = 60人。
三、构建方程法构建方程法是解决数量关系题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它的基本思路是根据问题的条件,建立一个或多个方程,通过求解方程得到所需的答案。
举例说明,假设某商场举办了一次促销活动,A、B、C三个商品分别以5折、6折、7折的价格出售。
设购买A商品的人数为x人,购买B商品的人数为y人,购买C商品的人数为z人。
已知总共销售额为4800元,则可以建立如下方程:5x + 6y + 7z = 4800通过解方程组,我们可以得到x、y、z的具体值,从而得知购买A、B、C商品的人数。
四、逻辑推理法逻辑推理法是解决数量关系题的一种思维方式,适用于一些没有给出具体数值的问题。
通过合理的逻辑分析,我们可以推出问题的答案。
举个例子,某公司举行一次招聘会,要从A、B、C、D、E五个部门中各选取若干人参加。
已知每个部门都至少选了1人,总共选了10人。
问最少选取了多少个部门?解题思路是:因为每个部门至少选了1人,所以已经选取了5个人。
那么剩下的5个人必然得由其中的某几个部门提供。
数量关系难点分析
数量关系难点分析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中,数量关系往往使多数考生感到头疼,也向来是得分率最低的一部分。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尽管多数考生在考前的备考阶段把最多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在数学部分的演练上,可一旦走进考场之后,最先放弃的也是数学部分。
这绝对算不上明智的选择。
毫不夸张的说,放弃数量关系,几乎等同于放弃公务员考试。
原因很简单,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整套试卷中,数量关系的平均分值是最高的,每道题的平均分可以达到一分左右。
也就是说,要想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这一科目上取得较高的成绩,数量关系是一定要在考场上攻克的“难关”。
但一个问题随之而来,面对几乎成为广大考生梦魇的这一“难关”,如何攻破?首先最需要澄清的是一个误区,那就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数量关系部分难度究竟如何,到底有多难?关于难度,请先看这样一道选择题: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中的数量关系模块,你认为其难度是( )A。
小学水平 B。
初中水平 C。
高中水平 D。
大学水平很多人会选择高中水平甚至于大学水平,但实际上,数量关系部分真正的难度只有初中水平。
当然,这里我们所说的初中水平指的是解题中所实际应用到的基本知识点,而非题型设置。
纵观历年以来的数量关系真题,考查的基本知识点99%均来自于初二上册数学大纲,“超纲”知识点实际上只有两个。
第一个超纲知识点是“数列”的概念,这是高中数学才开始正式接触的内容,但在公务员考试中只是简单用到这个概念而已,因为数字推理目前最主要的题型就是数列推理,而关于数列的一些性质方面应用,几乎不在公务员考试中涉及。
第二个超纲知识点是“排列组合”,在2009年之前的考试中,只需要应用初中学习过的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两个很简单的原理就可以解决公务员考试中与排列组合相关的问题,2009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则将这一要求小小向前迈进了一步,要求考生能够掌握最最基本的组合数即可。
因此,对于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来说,解题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是完全具备的。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法宝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法宝新一轮的公务员考试高峰又一次拉开了序幕,相信学员们已进入到了紧张的备战状态之中。
那么,在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模块依然是决定是否得到高分的关键性因素,也是众多模块中难度最大的部分。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为学员提炼了数量关系模块的快速解题法宝,以帮助大家高效地突破,冲出重围。
一、掐准时间,选择性做题在考场上,很多考生根本没时间做数量关系部分,而是采取直接蒙题的策略。
其实,随着近两年数量关系部分整体难度的下降,60%-70%的考题都是中等及以下难度的题型。
掌握好解题技巧,快速挑选出这些题目,可以获得非常大的优势。
所以,对于这部分不能轻言放弃,最后做数量关系部分,只做会的,不会再选择放弃。
二、基础题型,熟练掌握解题技巧延续往年趋势,数量关系部分着重考察数学运算。
对于过半的中等难度应用题,我们需要懂得识别题型、找对解题技巧,做到举一反三。
1.代入排除法:适用多位数、年龄等问题。
【例1】一个三位数的各位数字之和是16,其中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小3,如果把这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得到一个新的三位数,则新的三位数比原三位数大495,则原来的三位数是多少?()A.169B.358C.469D.736【答案】B【解析】多位数问题,考虑代入排除法。
只有B选项满足题意。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
【例2】有四个学生恰好一个比一个大一岁,他们的年龄相乘等于93024,问其中年龄最大的学生多少岁?()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A.16岁B.18岁C.19岁D.20岁【答案】C【解析】年龄问题,首选代入排除,注意代入的逻辑顺序,从年龄最大的选项D开始代入。
结合尾数法,可得只有C选项满足题意。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
【点拨】当遇到特别棘手、无任何思路的复杂题型时,也可考虑代入排除法进行尝试。
2.方程法:核心解题思想,重点把握不定方程。
「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方程法
「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方程法一、「方程法」的适用范围公考中的「方程法」考察的知识非常基础,一般就是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偶尔会考察三元一次方程组,但不会出现二次方程。
有个别题目可以通过列二次方程的方法来解答,但此类题目都可以通过其他技巧(比如未知数范围的限制)来更快捷的解题,因此各位小伙伴尽量不要去使用这种方法。
理论上来说,公考中大部分的数学类题目都可以通过「列方程」来解决,但「方程法」一般都需要较多的计算过程。
考虑到行测的做题时间,在使用这种方法之前一定要慎重。
一般适合「方程法」的题目,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题干中有非常明显的一组或多组关系,该关系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根据不同的情况可选择不同的方程。
(1)如果前后为同一未知数,则为一元一次方程此类题目中最著名的就是「鸡兔同笼」题,而公考中更多以溶液、混合等情况出现,例如:要将浓度分别为20%和5%的a、b两种食盐水混合配成浓度为15%的食盐水900克,5%的食盐水需要多少克?列出题干关系:①a盐水浓度20%②b盐水浓度5%③ab盐水混合,共900g,浓度15%,求b盐水的量很明显本题前后有对应关系。
由③可知,「a=900-b」,因此本题直接直接列一元一次方程即可(也可以列二元一次方程组,但不推荐)。
将①②代入③可得:5%×b+20%×(900-b)=900×15%→180-0.15b=135→b=45÷0.15=300也就是说,通过最直观的列方程,只需要非常简单的3~4步四则运算,就可以得出结果。
一般的「一元一次方程」题逻辑简单、数据明确,对于绝大部分刚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小学生都能轻松作对,公考学子当然也要将其视作送分题。
(2)如果前后为多个未知数,则为多元一次方程组,或特定限制下的多元一次方程此类题目一般在列方程前需要简化,到了列方程的步骤时,只要计算方法得当,就很容易得到答案。
某种程度上来说,只要足够熟练,多元方程组或限制条件下的多元方程的解题简易程度和一元一次方程是差不多的。
数量关系解题技巧附例题解析
数量关系解题技巧附例题解析数量关系解题技巧附例题解析:解题技巧一、解题时整体把握,抓住出题人思路【例1】将A、B、C三个水管打开向水池放水,水池12分钟可以灌满;将B、C、D三个水管打开向水池放水,水池15分钟可以灌满;将A、D两个水管打开向水池放水,水池20分钟可以灌满。
如果将A、B、C、D四个水管打开向水池放水,水池需( )分钟可以灌满。
A.25B.20C.15D.10解析:选择D。
此题出题人考的是考生整体把握的能力,A、B、C三个水管打开向水池放水,水池12分钟可以灌满,而现在加入D管,帮助A、B、C三个水管放水,因此时间一定低于12分钟,因此此题选D。
解题技巧二、题干信息与选项成比例或倍数关系:想倍数,想整除【例2】一列客车长250米,一列货车长350米,在平行的轨道上相向行驶,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尾相离经过15秒,已知客车与货车的速度之比是5:3。
问两车的速度相差多少?A.10米/秒B.15米/秒C.25米/秒D.30米/秒解析:选择A。
此题问的是两车的速度相差,因此,做题时找与问题直接相关的数据,客车与货车的速度之比是5:3,而B、C比值正好是5:3,推断分别为客货车速度,而两车速度相差为10米/秒。
【例3】学校有足球和篮球的数量比为8∶7,先买进若干个足球,这时足球与篮球的数量比变为3∶2,接着又买进一些篮球,这时足球与篮球的数量比为7∶6。
已知买进的足球比买进的篮球多3个,原来有足球多少个?A.48B.42C.36D.30解析:选择A。
足球和篮球的数量比为8∶7,A、B选项刚刚为8:7,推断它们分别为足球与篮球的数量,而且只有48是8的倍数。
因此选A。
解题技巧三、确实没时间要放弃,根据奇偶性选与众不同的选项【例4】某地劳动部门租用甲、乙两个教室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两教室均有5排座位,甲教室每排可坐10人,乙教室每排可坐9人。
两教室当月共举办该培训27次,每次培训均座无虚席,当月共培训1290人次。
数学数量关系解题技巧
数学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数学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数学运算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对于一些数量之间的计算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数学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欢迎查看。
数学数量关系解题技巧篇1一、特值法所谓特值法,就是在某一范围内取一个特殊值,将繁杂的问题简单化,这对于只需要把握整体分析的数学运算题非常有效。
其中“有效设‘1’法”是最常用的特值法。
例题:某村的一块试验田,去年种植普通水稻,今年该试验田的1/3种上超级水稻,收割时发现该试验田的水稻总产量是去年总产量的1.5倍。
如果普通水稻的产量不变,则超级水稻的平均产量与普通水稻的平均产量之比是:A.5:2B.4:3C.3:1D.2:1技巧分析:取特殊值。
设普通水稻的产量是1,则去年的总产量是1,今年的总产量就是1.5,今年普通水稻产量为2/3,超级水稻产量为1.5-2/3,而超级水稻只占1/3,所以如果都种超级水稻的产量就是3×(1.5-2/3),那么超级水稻的平均产量与普通水稻的平均产量之比是3×(1.5-2/3):1=2.5:1=5:2。
故答案为A。
二、分合法分合法主要包括分类讨论法和分步讨论法两种,重点应用于排列组合问题中。
在解答某些数学运算问题时,会遇到多种情况,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法。
而分步讨论法则是指有时候有些问题我们一步是无法解决的,此时需要把问题进行分步,按步骤一步一步地解决。
例题:有一批长度分别为3、4、5、6和7厘米的细木条,它们的数量足够多,从中适当选取3根木条作为三角形的三条边,可能围成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A.25个B.28个C.30个D.32个技巧分析:分情况讨论,(1)等边三角形,有5种;(2)等腰三角形,3为腰时,4,5可为底;4为腰时,3,5,6,7可为底;5为腰时,3,4,6,7可为底;6为腰时,3,4,5,7可为底;7为腰时,3,4,5,6可为底。
数量关系解题技巧
攻克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八大要点攻克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八大要点所有参考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在备考之前必须深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中的“数量关系”的复习,既不能只依靠盲目的题海战术,也不能仅凭借自己十几年来自认深厚的数学功底,更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三、五天的培训课堂上。
考生要想最大程度的挖掘自己的做题潜能,把握正确的方向、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有效的练习才是克题制胜的关键。
为此,学易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李委明老师就考生务必掌握以下八大要点进行了解读。
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数量关系”备考务必把握的八大要点:□题型首先,考生必须熟练的把握所考题型的“完全”分类、了解题型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且判别不同题型的基本特征。
譬如提到经典的数字推理题,考生必须明白其五大题型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各自有什么形式特征,题型之间又是如何综合联系的。
其二,无论你参加哪种形式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你所考的试题当中几乎所有题目都能在往年国家、地方考试试卷中找到类似甚至完全相同的题型,因此,大题量、大范围的真题复习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最近两年各地新出现的试题形式,往往会成为当下考试的新趋势,值得大家特别关注。
□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础知识自然是解题必不可少的关键,考生必须掌握所有基础的数字知识和数学公式。
如果不熟练常用幂次数,将不会有基本的数字敏感;如果不了解整数的整除特性,应对数字关系将寸步难行;如果没有基础的数学公式储备,很多运算题你将无从下手。
□数学解题思想构造法、极端法、枚举法、归纳法、逆向法、图示法、设“1”法等等,都是数学题当中常见的典型解题思想,每一种方法都是一把破解难题、节省时间的金钥匙,需要各位考生在实战中细细领悟。
□方程列方程和解方程是大家从小就开始训练的基本能力,而能用方程解题是区分数学运算题与小学奥数题的两大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很多题目将因方程的运用而变得简单。
譬如鼎鼎大名的“牛吃草问题”,在方程组的帮助下就变得异常普通。
【备战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用代入排除法、倍数特性法、方程法快速解题
数量关系:三大解题方法(第一课时)【注意】1.提前预习,学得轻松;做好复习,学得扎实。
2.学习任务:(1)课程内容:讲解三大解题方法,从方法的角度讲解数量关系应该如何做题,都是非常简单且很好认知的方法):代入排除法、倍数特性法(存在技巧)、方程法(列方程,比较好接受)。
(2)重点内容:有同学学习数量关系是一听就会、一做就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尴尬的情况,是因为做题的时候没有形成思维,思维其实就是一种套路,遇到什么题型就应该怎么想。
①掌握代入排除法的适用范围及使用方法。
②掌握倍数特性法的基础知识,以及余数型和比例型的解题思路。
③掌握设未知数的技巧,熟悉不定方程的解题思路。
第一节代入排除法【注意】代入排除法(把选项代入题干,对则选,不对则排除):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能代入求解,一套题中有 1~2 题能代出来就不错了。
1.什么时候“代”。
2.怎么“代”。
3.代入排除的“逻辑”。
【知识点】什么时候“代”:分三个维度。
1.题型:(1)年龄问题(题干涉及年龄):①例:3 年前张三的年龄是他女儿的 17 倍,3 年后张三的年龄是他女儿的 5 倍,那么张三的女儿现在:A.2 岁B.3 岁C.4 岁D.5 岁答:题干都是关于年龄的表述,为年龄问题,将选项代入题干,代入的时候需要结合常识,如年龄差不变,如今年老师和 A 相差7 岁,若干年后仍差 7 岁;法定婚龄必须满足客观事实,必须在满足法定婚龄之后才能结婚生子,太小或不成年则是不允许的,哪怕数据能对上也不行,因为公务员考试要符合最基本的价值观、法律和法规。
问小张女儿现在的年龄,3 年前女儿是存在的,故排除 A、B 项(3 年前不能是 0 岁或没出生),代入 C 项:女儿 3 年前1 岁,张三才 17 岁,这不太现实、不满足法定婚龄,排除 C 项,D 项当选。
题干分为 3 年前、现在、3 年后这三个时间点,代入时间点进行验证,看能否对应。
考试的时候,A、B、C 项明显错误,D 项不需要再验证,行测题不能没有答案,验证是费劲不讨好,掉入思维的误区,若 D 项也验证错误,则更耽误了自己的时间。
数量关系解题技巧会总比不会好
1等差,等比这种最简单的不用多说,深一点就是在等差,等比上再加、减一个数列,如24,70,208,622,规律为a3-2=b2深一愕模型,各数之间的差有规律,如1、2、5、10、17;它们之间的差为1、3、5、7,成等差数列;这些规律还有差之间成等比之类; B,各数之间的和有规律,如1、2、3、5、8、13,前两个数相加等于后一个数;3看各数的大小组合规律,作出合理的分组;如7,9,40,74,1526,543 6,7和9,40和74,1526和5436这三组各自是大致处于同一大小级,那规律就要从组方面考虑,即不把它们看作6个数,而应该看作3个组;而组和组之间的差距不是很大,用乘法就能从一个组过渡到另一个组;所以77-9=40 , 99-7=74 , 4040-74=1526 , 7474-40=54 36,这就是规律;4如根据大小不能分组的,A,看首尾关系,如7,10,9,12,11,14,这组数7+14=10+11=9+12;首尾关系经常被忽略,但又是很简单的规律;B,数的大小排列看似无序的,可以看它们之间的差与和有没有顺序关系;5各数间相差较大,但又不相差大得离谱,就要考虑乘方,这就要看各位对数字敏感程度了;如6、24、60、120、210,感觉它们之间的差越来越大,但这组数又看着比较舒服个人感觉,嘿嘿,它们的规律就是2^3-2=6、3^3-3=24、4^3-4=60、5^3-5=120、6^3-6=210;这组数比较巧的是都是6的倍数,容易导入歧途;6看大小不能看出来的,就要看数的特征了;如21、31、47、56、6 9、72,它们的十位数就是递增关系,如25、58、811、1114,这些数相邻两个数首尾相接,且2、5、8、11、14的差为3,如论坛上fj jngs解答:256,269,286,302,,2+5+6=132+6+9=17 2+8+6=163+0+2=5,∵256+13=269269+17=286286+16=302 ∴下一个数为302+5=307;7再复杂一点,如0、1、3、8、21、55,这组数的规律是b3-a=c,即相邻3个数之间才能看出规律,这算最简单的一种,更复杂数列也用把前面介绍方法深化后来找出规律;8分数之间的规律,就是数字规律的进一步演化,分子一样,就从分母上找规律;或者第一个数的分母和第二个数的分子有衔接关系;而且第一个数如果不是分数,往往要看成分数,如2就要看成2/1;补充:1中间数等于两边数的乘积,这种规律往往出现在带分数的数列中,且容易忽略如1/2、1/6、1/3、2、6、3、1/22数的平方或立方加减一个常数,常数往往是1,这种题要求对数的平方数和立方数比较熟悉如看到2、5、10、17,就应该想到是1、2、3、4的平方加1如看到0、7、26、63,就要想到是1、2、3、4的立方减1对平方数,个人觉得熟悉1~20就够了,对于立方数,熟悉1~1 0就够了,而且涉及到平方、立方的数列往往数的跨度比较大,而且间距递增,且递增速度较快3A^2-B=C因为最近碰到论坛上朋友发这种类型的题比较多,所以单独列出来如数列5,10,15,85,140,7085如数列5, 6, 19, 17 , 344 , -55如数列5,15,10,215,-115这种数列后面经常会出现一个负数,所以看到前面都是正数,后面突然出现一个负数,就考虑这个规律看看4奇偶数分开解题,有时候一个数列奇数项是一个规律,偶数项是另一个规律,互相成干扰项如数列1,8,9,64,25,216奇数位1、9、25 分别是1、3、5的平方偶数位8、64、216是2、4、6的立方先补充到这儿;;;;;;5 后数是前面各数之各,这种数列的特征是从第三个数开始,呈2倍关系如数列:1、2、3、6、12、24由于后面的数呈2倍关系,所以容易造成误解公务员哈密帮主面试技巧全集共22MB打包下载:。
文职数量关系题型和解题技巧
文职数量关系题型和解题技巧一、文职数量关系题型1. 数字推理基础数列。
这就像数学世界里的小积木块,像等差数列,就像1,3,5,7,9这样,相邻数字之间差个2。
等比数列呢,比如2,4,8,16,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2倍。
还有质数数列,像2,3,5,7,11这些只能被1和它自己整除的数组成的数列。
多级数列。
这有点像升级打怪。
先对数列中的数字做差或者做商,比如数列1,3,6,10,15,相邻数字做差得到2,3,4,5,这样就发现规律啦。
递推数列。
这个就很有趣,前几个数字通过一定的运算得出后面的数字。
像数列1,1,2,3,5,8,就是前面两个数字相加得到后面的数字,1 + 1 = 2,1+2 = 3,2 + 3 = 5等等。
2. 数学运算工程问题。
想象一下盖房子,甲、乙、丙不同的人或者机器干活效率不一样。
比如甲一天能砌10块砖,乙一天能砌15块砖,一起干的话,效率就相加,然后根据总的工作量来算时间。
行程问题。
这就像我们出去旅行。
有相遇问题,就像两个人从不同地方相向而行,速度相加乘以相遇时间就是总路程。
还有追及问题,快的追慢的,速度差乘以追及时间等于路程差。
利润问题。
去商店买东西就会涉及到这个。
成本、售价、利润之间的关系。
售价减去成本就是利润,利润率就是利润除以成本。
比如说一件衣服成本80元,卖100元,利润就是20元,利润率就是20÷80 = 0.25,也就是25%。
二、解题技巧1. 数字推理解题技巧观察法。
拿到数列先整体看看,是递增、递减还是忽大忽小。
如果是递增或者递减很规律,可能是等差或者等比数列。
要是数字变化特别大,可能是幂次数列或者递推数列。
试错法。
先按照常见的规律去试,做差不行就做商,还不行就看看是不是幂次关系。
比如说看到1,4,9,16,就可以想到是1²,2²,3²,4²这样的幂次数列。
2. 数学运算解题技巧代入排除法。
有些题可以把选项代入到题目条件里去试。
(完整word版)数量关系实战十条
数量关系实战十条(第一季)本篇数量关系实战技巧全集,完全是从实战角度出发,目的就是为了得分,方法就是要简单粗暴。
这篇攻略适合行测基础差、复习时间短的同学,正确率只追求60%左右。
要求太高,追求90%以上正确率的同学请绕道,这篇文章可能不太适合你。
数量关系需要花费的时间:10题15分钟,15题20分钟(一般都是带着5题数字推理。
)数量关系做题顺序:尽量放在前期做。
后期做容易恐慌。
也不要放在第一个部分做。
学习方法:先将10条记忆熟练,然后练习真题。
真题先自己做一遍。
再和我对照答案。
将10条和真题入脑入心,一切都没有问题。
先说说数量关系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一、结合选项看问题原则。
我们做题的时候,尽量能用选项代入的用选项代入。
1.适用于提问是最大、最小、至少类的题型。
2.适用于不定方程类的问题二、难题直接放弃原则1.难题可能性非常大的题型:行程问题、几何问题、溶液问题、概率问题、排列组合问题、运筹问题。
碰到这些题型,先看一遍,有思路就做,没思路直接放弃。
2.直接放弃题型:钟表问题、搞不懂的那种怪题三、方程与不定方程实战技巧这个题型考的非常多。
属于必考类题型。
方程类的就没什么好说的,列方程是必须要会的技巧。
什么是不定方程:未知数的个数多于方程个数。
一般来说,现在的考试都是一个方程,两个未知数。
解法:列出不定方程,用特殊值或者选项代入。
例子:(2013山东)某单位向希望工程捐款,其中部门领导每人捐50元,普通员工每人捐20元,该单位所有人员共捐款320元,已知该单位总人数超过10人,该单位可能有几名部门领导:A.1B.2C.3D.4首先列出不定方程:设,部门领导人数为x,普通员工人数为y,50x+20y=320.相信这个式子你肯定会列。
你要是列不出来。
那就尴尬了。
另外,还可以列出:x+y>10.那么,就直接代入选项。
A.1 将X=1代入进去。
Y=32-5/2 除不开。
答案错误。
B.2 将x=2代入。
军队文职考试之数量关系常用解题技巧
在军队文职考试中,数量关系这个模块覆盖面特别广泛,知识点的考查方式也比较多,灵活性较强,很多考生在复习时会发现,我明明已经掌握了知识点或者老师讲的我都能听懂,为什么自己做题还是不会,就是因为这个模块的特点,一个知识点可以反复变花样的来出题。
那如何能在短时间内提升这一模块的技能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数量关系里面,比较容易掌握的几种方法,希望能在考试中帮助各位考生。
一、整除整除是数量关系里面比较常见的一种筛选选项的方法,这个方法很简单,但是在考试紧张的状态下很多考生想不起来。
整除的方法有多实用,我们通过这几个题来看一下。
例1.单位安排职工到会议室听报告。
如果每3人坐一条长椅,那么剩下48人没有坐;如果每5人坐一条长椅,则刚好空出两条长椅。
听报告的职工有多少人?()A.128B.135C.146D.152解:根据题意可知总人数能被5整除,只有B选项能被5整除,正确答案为B选项。
例2.某粮库里有三堆袋装大米。
已知第一堆有303袋大米,第二堆有全部大米袋数的五分之一,第三堆有全部大米袋数的七分之若干。
问粮库里共有多少袋大米?()A.2585B.3535C.3825D.4115解:题干中出现分数,考虑用整除,由“第二堆有全部大米袋数的五分之一”可知总袋数能被5整除,由“第三堆有全部大米袋数的七分之若干”可知总袋数能被7整除,综上总袋数能被35整除,只有B选项3535满足,正确答案为B选项。
二、代入排除法为何要把这个方法放第一个呢,原因是军队文职职测都是客观题,是有选项的,有些时候我们能够从选项中得出一些有用信息,结合常识和简单的计算,就可以选择答案了,节省了很多的时间。
这种方法就是从选项出发,把选项带回题干,不满足的排除,完全符合题意的就是准确答案,这个方法可以说减少了很大的计算量,弥补了计算时间长和计算容易马虎出错的同学的短板,但并不是所有题都可以用这个方法,那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方法什么时候用。
选项信息比较充分,例如选项中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字,这种题型我们在代入时已知量更多,更能容易筛选出正确答案。
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数量关系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数量关系解题技巧——附2007北京社招行测数量关系真题及详解第一部分: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数字推理考察的是数字之间的联系,对运算能力的要求并不高。
所以,文科的朋友不必担心数学知识不够用或是以前学的不好。
只要经过足够的练习,这部分是可以拿高分的,至少不会拖你的后腿。
一、解题前的准备1.熟记各种数字的运算关系。
如各种数字的平方、立方以及它们的邻居,做到看到某个数字就有感觉。
这是迅速准确解好数字推理题材的前提。
常见的需记住的数字关系如下:(1)平方关系:2-4,3-9,4-16,5-25,6-36,7-49,8-64,9-81,10-100,11-121,12-144 13-169,14-196,15-225,16-256,17-289,18-324,19-361,20-400(2)立方关系:2-8,3-27,4-64,5-125,6-216,7-343,8-512,9-729,10-1000(3)质数关系:2,3,5,7,11,13,17,19,23,29......(4)开方关系:4-2,9-3,16-4......以上四种,特别是前两种关系,每次考试必有。
所以,对这些平方立方后的数字,及这些数字的邻居(如,64,63,65等)要有足够的敏感。
当看到这些数字时,立刻就能想到平方立方的可能性。
熟悉这些数字,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有时候,一个数字就能提供你一个正确的解题思路。
如 216 ,125,64()如果上述关系烂熟于胸,一眼就可看出答案但一般考试题不会如此弱智,实际可能会这样 215,124,63,()或是217,124,65,()即是以它们的邻居(加减1),这也不难,一般这种题5秒内搞定。
2.熟练掌握各种简单运算,一般加减乘除大家都会,值得注意的是带根号的运算。
根号运算掌握简单规律则可,也不难。
3.对中等难度以下的题,建议大家练习使用心算,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在考试时有很大效果。
数量关系解题技巧[1]
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数学运算数量关系有哪些解题方法?答:数量关系部分主要有两种题型:数字推理和数字运算。
数字推理包含:等差数列及其变式;两项之和等于第三项;等比数列及其变式;平方型及其变式;立方型及其变式;双重数列;混合型数列;一些特殊的排列规律等类型。
对这几种题型解题方法如下:(1)观察法。
这种方法对数字推理的所有题型(较简单的,基础性的)均适用。
观察法对考生的要求比较高,考生要对数字特别敏感,这样才能一眼看出题目所属的类型。
(2)假设法。
在做题之前要快速扫描题目中所给出数列的各项,并仔细观察、分析各项之间的关系,然后大胆提出假设,从局部突破(一般是前三项)来寻找数列各项之间的规律。
在假设时,可能一次假设并不能找到规律,这就要求考生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并迅速改变思路进行第二次假设。
(3)心算要多于笔算。
笔算因为要在纸面上进行,从而会浪费很多时间。
(4)空缺项突破法。
大体来说,如果空缺项在最后,要从前往后推导规律。
如果空缺项在最前面,则相反。
如果空缺项在中间,就需要看两边项数的多少来定,一般从项数多的一端来推导,然后延伸到项数少的一端来验证。
(5)先易后难法。
考生或许都能意识到这一点。
在做简单题时,考生有时突然就有了难题的思路。
同时这种方法还能激发考生临场发挥的潜力。
数学运算包含:比例分配问题;和、倍、差问题;混合溶液问题;植树问题;预算问题等十余种。
对这十余种题型解答的大体解法笔者亦总结如下:(1)凑整法。
这种方法是简便运算中最常用的方法。
主要是利用交换率和结合律,把数字凑成整数,再进行计算,就简便多了。
(2)基准数法。
当遇到两个以上的数字相加时,可以找一个中间数作为基准,然后再加上或减去每个加数与基准数的差,从而求得它们之和。
(3)查找隐含规律法。
考生需记住,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题目,几乎每一道数学运算题都有巧妙的解法,这些解法就是隐含的规律。
找到这些规律,便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归纳总结,举一反三法。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之数量关系解题技巧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之数量关系解题技巧一、整除的概念:如果A除以B等于C,ABC都是整数,那么我们就说A能够被B整除。
概念很容易理解,并不是很难,那么如何运用整除来计算.比如下边这道题例:某公司组织员工到外地旅游时租了几辆同样的大巴车,若每辆车坐32人则有8个人上不了车,若每辆车坐36人则最后一辆车还有12个空座。
问该公司共有员工多少人?A.156 人B.168 人C.175 人D.182 人【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该公司的员工总数减去8后能够被32整除,结合选项,只有B满足条件。
二、适用题型并不是所有题都可以应用整除,那么面对什么样的题型我们可以采用整除这种技巧。
通常情况下在题中出现比例,百分数,分数,倍数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整除,比如:例:某粮库里有三堆袋装大米。
已知第一堆有303袋大米,第二堆有全部大米袋数的五分之一,第三堆有全部大米袋数的七分之若干。
问粮库里共有多少袋大米?A.2585袋B.3535袋C.3825袋D.4115袋【答案】B。
解析:由题意,所求大米总袋数为5的倍数和7的倍数,故是35的.倍数,选择B。
常握好这种技巧,能够帮助大家又快又准的计算出答案。
数量关系一直是众多考生在解答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的难点,很多考生在考试之前用了大量的精力复习数学部分,也做了比较多的题目,但是还是会出现在考场上看到题目无从下手的情况,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平时复习的过程中,考生往往注重单个题目的解题方法,即纵向的知识点,而没有形成各个方法之间横向的知识体系,今天我们将以一个例题为例,告诉大家如何对一个题目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多方法的求解,从而帮助大家建立在今后的复习中能够注重知识点之间的横向关系,更深刻的理解我们所讲授的解题思想和解题方法。
例题:甲乙两人竞选年度优秀员工,100人投票,其中男女人数之比为1:1,每人只许投一人且无人弃权。
最终发现,投甲的人中有35%为女性,投乙的人中有60% 为女性,问投甲的有多少人?A.60B.55C.50D.40方法一:采用整除与代入排除相结合。
数量关系常用秒杀技巧(个人心得)
数量关系常用秒杀技巧(个人心得)第一篇:数量关系常用秒杀技巧(个人心得)数量关系常用秒杀技巧快考试了,介绍一些常用的数量秒杀技巧,点到为止,希望给山东版的Q友一些帮助,大家都加油了。
(一)奇偶性例题:有8个盒子分别装有17个,24个,29个,33个,35个,36个,38个和44个乒乓球,小赵取走一盒,其余各盒被小钱,小孙,小李取走,已知小钱和小孙取走的乒乓球个数相同,并且是小李取走的两倍,则小钱取走的各个盒子中的乒乓球最可能是A.17个,44个B.24个,38个C.24个,29个,36个D.24个,29个,35个墨子解析:小钱是小李的两倍,小钱肯定是偶数,排除AC,B选项的一半是12+19=31,上面没有31这个数字,排除B,得到答案为D。
(二)大小性例题:现有一种预防禽流感药物配置成的甲、乙两种不同浓度的消毒溶液。
若从甲中取2100克,乙中取700克混合而成的消毒浓度为3%;若从甲中取900克,乙中取2700克,则混合而成的溶液的浓度为5%。
则甲、乙两种消毒溶液的浓度分别为:A、3% 6%B、3% 4%C、2% 6%D、4% 6%墨子解析:A,B,D不管怎么配都不可能达到3%,得到答案为C。
(三)因数特性(重点是因数3和9)例题: A、B两数恰含有质因数3和5,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75,已知A数有12个约数,B数有10个约数,那么AB两数和等于()A 2500B 3115C 2225D 2550墨子解析:AB的和肯定能被3整除,ABC显然都不能被3整除,得到答案为D。
例题:某单位招录了10名新员工,按其应聘成绩排名1到10,并用10个连续的四位自然数依次作为他们的工号,凑巧的是每个人的工号都能被他们的成绩排名整除,问排名第三的员工工号所有数字之和是多少()A.12B.9C.15D.18墨子解析:第10名能被10整除,尾数肯定是0。
1到9 应该是XXX1,XXX2,XXX3………..XXX9,XXX9能被9整除,所以XXX能被9整除,答案减去3肯定能被9整除,只有12-3=9,得到答案为A。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头疼的部分。
但实际上,只要掌握了一些有效的解题技巧,就能在考试中快速准确地解答数量关系题目,从而提高整体成绩。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行测数量关系的快速解题技巧。
一、整除特性整除特性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常用技巧之一。
当题目中出现“整除”“倍数”“平均分”等字眼时,往往可以考虑运用整除特性来解题。
例如,如果题目中说“某班级学生人数能被 5 整除”,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班级学生人数的尾数可能是 0 或 5。
再比如,“甲的钱数是乙的 3 倍”,那么甲的钱数一定能被 3 整除。
通过对题中数据整除特性的分析,可以快速排除一些不符合条件的选项,缩小解题范围。
二、特值法特值法是将题目中的某些未知量设为特殊值,从而简化计算的方法。
比如在工程问题中,如果题目中只给出了工作时间,而没有给出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我们就可以将工作总量设为时间的最小公倍数,从而求出工作效率。
又如在利润问题中,如果题目中只给出了利润率,而没有给出成本和售价,我们可以假设成本为 100,这样就能方便地计算出售价和利润。
特值法能够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直观,提高解题速度。
三、比例法比例法是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比例关系,通过设未知数或直接计算来求解的方法。
例如,“甲、乙的速度比为 3∶4,相同时间内甲、乙所走的路程比也为 3∶4”。
当我们知道其中一个人的路程或速度时,就可以根据比例关系求出另一个人的路程或速度。
在浓度问题、行程问题等中,比例法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四、尾数法当计算量较大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选项的尾数来快速得出答案。
例如,在加法或减法运算中,只计算个位数字就能排除一些选项。
在乘法运算中,我们可以先计算个位数字相乘的结果,从而判断答案的尾数。
五、方程法方程法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当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比较明显时,可以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来求解。
在设未知数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未知数,尽量使方程简单易解。
数量关系等差数列解题技巧
数量关系等差数列解题技巧今天来聊聊数量关系等差数列解题技巧的一些实用技巧。
我记得我当初准备数学考试的时候,一看到等差数列的题目就头疼。
就像爬山,看着那一道道题就像面前的一座座山峰,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有一次做这样一道题: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3,公差是4,求这个数列的第10项是多少?我当时就在那瞎琢磨,尝试一个一个数去加,结果浪费了好多时间,还做错了。
那到底该怎么做呢?其实等差数列有个通项公式,就像一把万能钥匙,这个公式是\(a_n = a_1+(n - 1)d\),这里的\(a_n\)就是第\(n\)项的值,\(a_1\)是首项,\(n\)是项数,\(d\)就是公差。
就好比组装玩具,每个零件都有它的作用,把数值对应放进去就能算出结果了。
像刚刚那道题,已知\(a_1 = 3\),\(d=4\),\(n = 10\),那么\(a_{10}=3+(10 - 1)\times4=3 + 36 = 39\)。
这多简单快捷啊。
说到这里,我想起和等差数列求和有关的技巧。
求和公式是\(S_n=\frac{n(a_1 + a_n)}{2}\)。
不过,我得承认这个公式想要用好可不容易。
我之前就搞错过,把项数或者首项、末项的值带错了,那就像火车跑错了轨道,结果肯定不对。
后来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在做等差数列求和题目的时候,先把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标出来,确定好谁是首项,谁是末项,项数是多少。
再代入公式就不容易出错了。
对了,还有个事儿要说。
有时候题目不会直接告诉你是等差数列,就像是把宝藏藏在一个看似普通的山洞里。
这时就要先判断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一般看相邻两项的差值是否相等就像看台阶的高度差是否一样。
当然了,这些技巧也有局限性。
如果数列很复杂,或者数字很大的时候,计算过程可能会出错。
这时可以考虑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或者重新检查一下计算过程。
我觉得做等差数列的题目就像走迷宫,要遵循公式这个路线图,但也得小心陷阱。
希望我的这些心得,能够对大家有点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等差,等比这种最简单的不用多说,深一点就是在等差,等比上再加、减一个数列,如24,70,208,622,规律为a*3-2=b
2)深一愕模型,各数之间的差有规律,如1、2、5、10、17。
它们之间的差为1、3、5、7,成等差数列。
这些规律还有差之间成等比之类。
B,各数之间的和有规律,如1、2、3、5、8、13,前两个数相加等于后一个数。
3)看各数的大小组合规律,作出合理的分组。
如7,9,40,74,1526,5436,7和9,40和7 4,1526和5436这三组各自是大致处于同一大小级,那规律就要从组方面考虑,即不把它们看作6个数,而应该看作3个组。
而组和组之间的差距不是很大,用乘法就能从一个组过渡到另一个组。
所以7*7-9=40 , 9*9-7=74 , 40*40-74=1526 , 74*74-40=5436,这就是规律。
4)如根据大小不能分组的,A,看首尾关系,如7,10,9,12,11,14,这组数7+14=10+11=9+12。
首尾关系经常被忽略,但又是很简单的规律。
B,数的大小排列看似无序的,可以看它们之间的差与和有没有顺序关系。
5)各数间相差较大,但又不相差大得离谱,就要考虑乘方,这就要看各位对数字敏感程度了。
如6、24、60、120、210,感觉它们之间的差越来越大,但这组数又看着比较舒服(个人感觉,嘿嘿),它们的规律就是2^3-2=6、3^3-3=24、4^3-4=60、5^3-5=120、6^3-6=210。
这组数比较巧的是都是6的倍数,容易导入歧途。
6)看大小不能看出来的,就要看数的特征了。
如21、31、47、56、69、72,它们的十位数就是递增关系,如25、58、811、1114,这些数相邻两个数首尾相接,且2、5、8、11、14的差为3,如论坛上fjjngs解答:256,269,286,302,(),2+5+6=13
2+6+9=172+8+6=163+0+2=5,∵256+13=269269+17=28 6286+16=302 ∴下一个数为302+5=307。
7)再复杂一点,如0、1、3、8、21、55,这组数的规律是b*3-a=c,即相邻3个数之间才能看出规律,这算最简单的一种,更复杂数列也用把前面介绍方法深化后来找出规律。
8)分数之间的规律,就是数字规律的进一步演化,分子一样,就从分母上找规律;或者第一个数的分母和第二个数的分子有衔接关系。
而且第一个数如果不是分数,往往要看成分数,如2就要看成2/1。
补充:
1)中间数等于两边数的乘积,这种规律往往出现在带分数的数列中,且容易忽略如1/2、1/6、1/3、2、6、3、1/2
2)数的平方或立方加减一个常数,常数往往是1,这种题要求对数的平方数和立方数比较熟悉
如看到2、5、10、17,就应该想到是1、2、3、4的平方加1
如看到0、7、26、63,就要想到是1、2、3、4的立方减1
对平方数,个人觉得熟悉1~20就够了,对于立方数,熟悉1~10就够了,而且涉及到平方、立
方的数列往往数的跨度比较大,而且间距递增,且递增速度较快
3)A^2-B=C因为最近碰到论坛上朋友发这种类型的题比较多,所以单独列出来
如数列5,10,15,85,140,7085
如数列5, 6, 19, 17 , 344 , -55
如数列5,15,10,215,-115
这种数列后面经常会出现一个负数,所以看到前面都是正数,后面突然出现一个负数,就考虑这个规律看看
4)奇偶数分开解题,有时候一个数列奇数项是一个规律,偶数项是另一个规律,互相成干扰项
如数列1,8,9,64,25,216
奇数位1、9、25 分别是1、3、5的平方
偶数位8、64、216是2、4、6的立方
先补充到这儿。
5) 后数是前面各数之各,这种数列的特征是从第三个数开始,呈2倍关系
如数列:1、2、3、6、12、24
由于后面的数呈2倍关系,所以容易造成误解!。